怎样防治肠道寄生虫病

肠道寄生虫很多,有蛔虫、蛲虫、钩虫、绦虫和囊虫。这些寄生虫的生物特性不一,感染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在以下三点上,却是极其相似的。

第一,它们都寄生于人体大小肠内,抢夺营养物质,并以各种方式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造成威胁。以蛔虫为例,寄生在肠里的成虫,专门吸取半消化食物,平均 26 条使人每天丧失 4 克蛋白质。蛔虫又四处乱窜,常因此引发胆道蛔虫病、肠梗阻、阑尾炎和肠穿孔,可危及生命。

第二,它们在儿童青少年中感染率都较高。80 年代初,我国城市青少年中蛔虫感染率达 50%,农村则高达 90%以上,近 10 年来由于学校卫生工作取得巨大进展,感染率有明显下降,但对青少年儿童健康构成的威胁仍未解除。

第三,这些寄生虫病之所以感染率高,且易重复感染,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密切关系。所以,世界各国的专家都把青少年儿童中寄生虫率的高低,作为人群文明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治疗蛔虫病前需要明确诊断。最简单的诊断方法是粪便直接涤片法查找蛔虫卵。必要时可用沉淀法、浓集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能提高虫卵检出率。但是,近年来很多地区和学校年年进行集体驱虫,使蛔虫数量大大减少。这样,有些青少年可能因为肠道里只有雄虫,或有雌虫但还未成熟、产卵,以致粪便里查不到虫卵。在这种情况下,可参考临床症状,试用驱虫法进行诊断。

治疗蛔虫病的关键是驱虫,常用药物有:驱蛔灵(哌哔嗪),能使虫体肌肉麻痹,随大便排出;驱虫灵(噻嘧啶双羟萘酸盐),高效,副作用少, 是较理想的驱蛔药;甲苯咪唑,不仅驱蛔有效,对钩、蛲、鞭虫驱虫作用也相当好;左旋咪唑,常与甲苯咪唑配伍,组成复方甲苯咪唑,能很快使蛔虫全身麻痹,对人则很少副作用;丙硫苯咪唑,也是较好的广普驱虫药。

蛔虫病预防的最重要原则是建立牢固的卫生观念,同时把注意个人卫生和改善环境卫生紧密结合起来。例如,不仅要做到饮食讲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而且要大力推广以无害化粪便作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等等。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得蛔虫病,而且取得驱虫疗效后不再重复感染。

目前学校卫生专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如果某地区中小学生中蛔虫感染率达到 40%以上(即每 100 人中有 40 人以上查出蛔虫卵),最好以全体学

生为对象进行集体服药驱蛔,时间最好是每年 11~12 月,然后于第 2 年的 3 月份对其中的粪便阳性者再作一次驱蛔。日本在 1949~1964 年期间,每年集体驱蛔两次,使中小学生的蛔虫感染率从近 63%降为 5.3%,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