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滨、湖滨、河流沿岸主要芦苇沼泽区
芦苇沼泽又称苇塘、芦荡,是中国沼泽的一种主要类型。芦苇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很强,所以自然界分布很广,几乎各省区都有分布。据不完全统计,芦苇沼泽面积约有 1000 万亩,占中国沼泽总面积的 6%。
虽然中国芦苇沼泽分布广泛,但受环境条件限制仍具有不平衡性。有的地区芦苇面积大,植株高,生长茂密,形成纯群落,远望郁郁葱葱,犹如林海一般;有的分布零星,沿河两岸常呈带状,断断续续地形成屏障。根据分布规律,中国的重点苇区是:
- 滨海芦苇沼泽区
滨海地区的芦苇,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至鸭绿江口的淤泥质海岸,集中分布在河流入海的冲积三角洲地区。有些地区芦苇面积辽阔,生长茂密,成为著名的芦苇生产基地,辽宁省南部的盘锦苇区就是其中的一个。
盘锦芦苇沼泽区位于渤海北岸,西起大凌河,东至辽河下游入口,中间有双台子河、绕阳河、盘锦河、西沙河等,是由这些河流冲积形成的复合三角洲。芦苇沼泽面积新中国成立初期有 156 万亩,后经改造垦为农田,面积
大为减少,目前尚有 80 多万亩。芦苇平均亩产近 300 公斤,总产量 17~18 万吨,是营口和金城两大造纸厂的原料基地。
芦苇沼泽的形成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和土壤等自然条件有密切关系。本区为新构造运动沉降区,第四纪沉积物厚达 150~250 米,主要为细沙和亚沙土,在地表不深处有亚粘土层,透水性不良,影响水分下渗;海拔高度 2~ 3 米,地面坡降万分之一左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所以河流多汊流,近海还有许多潮沟;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温 8.6~8.8℃,≥10℃积温 3500℃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 600~700 毫米,集中在夏秋季节,多年平均蒸发量 1100~1700 毫米;河流的流量和水位变化很大,以双台子河为例, 最小流量 9.1 立方米/秒,最大流量 3 978 立方米/秒,最低水位 4.66 米,最
高水位 9.56 米,所以每逢夏季洪水泛滥,经常侵入这一低平地区,又遭受海潮顶托,河水宣泄更加困难,造成地表积水,汪洋一片,枯水季节地表很少有积水,但地下水位高,使地表仍处于湿润状态;土壤为盐化腐殖质沼泽土, 含盐量高达 0.5~1.0%,一般在 0.5%以下。从上述自然条件来看,芦苇的生境是不错的,因此生长的芦苇在东北地区是最好的。
盘锦地区芦苇沼泽的分布规律是,近海地带芦苇高大,远离海岸长势差, 芦苇矮小。分布在潮沟附近、河流两侧低洼地段和辽河下游的一些沙洲、岛屿的芦苇沼泽,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地表积水,深 20~30 厘米,春季积水消失, 土壤质地疏松,酸碱度 8.0 左右。芦苇茂密,基本呈纯群落,植株高达 3 米, 茎粗壁厚,亩产达 800~1000 公斤。距海稍远,地势渐高,夏季地表虽有薄层积水,但大部分时间里干燥状态,地下水位较低,土壤质地粘重,处于脱盐状态,酸碱度 7.0~7.5。芦苇受生境条件的限制,长势稍差,苇高 2 米左右,产量也较高,此带芦苇分布面积最大。距海更远地区,地表仅夏季河流泛滥时有短暂的积水,地下水位降至 1 米以下,土质粘重,酸碱度 7.5~7.9, 芦苇矮小,杂草丛生,局部地段出现盐斑,生长碱蓬和柽柳灌丛,说明芦苇沼泽正逐渐变为杂类草草甸。
在鸭绿江口以西的海岸有河流汇入的河口地带,也发育了大片芦苇沼泽。如东沟、孤山子等地,共计面积 11 万亩,产量 4 万多吨,为丹东造纸厂
的主要原料基地。此外,天津地区、江苏北部的射阳地区,也有较大面积的芦苇沼泽。
- 湖滨芦苇沼泽区
中国较大湖泊的周围,一般都有宽窄不等的芦苇沼泽。如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博斯腾湖、艾比湖、乌梁素海、小兴凯湖等。这些湖泊都有河流汇入,其中有的是交替湖,水量多,水位变幅大,湖水的矿化度不高,适宜生长芦苇。洞庭湖、博斯腾湖区已成为中国著名的产苇区。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内陆干旱区最大的淡水湖,是发源于天山的开都河尾闾,又是注入塔里木盆地的孔雀河的源头。在博斯腾湖西南部开都河流入和孔雀河流出的小湖群区,以及西北部黄水沟流入的地方,发育了大片芦苇沼泽,总面积约 60 万亩,产量可达 27 万吨。小湖群区的芦苇沼泽是水体沼泽化形成的。开都河流入本区,每年携带大量泥沙淤积湖底,在湖底变浅的地段生长了芦苇等水生植物,死亡植物的残体年积月累形成较厚的芦苇泥炭层。黄水沟地区的芦苇沼泽是草甸沼泽化和水体沼泽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接受上游农田灌溉排水,沼泽有扩大趋势,水矿化度较高,可达 5~6 克/升,泥炭层也较厚。博斯腾湖区具有气温高,日温差大,积温多,日照时间长,光热充足的气候特点,在适宜的水分条件配合下,芦苇生长特别旺盛, 植株最高达 6~8 米,一般也在 4 米以上,茎粗 1.0~1.5 厘米,每平方米生长 80~150 株,亩产 1 吨左右。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小湖区的芦苇严重退化,主要原因是开都河中下游大力开垦农田,引水灌溉,使注入小湖区的河水大量减少,加上放牧,牲畜践踏,原来高大芦苇的面积愈来愈少,低矮的小芦苇面积扩大,一些地段杂草丛生,已演替为沼泽化草甸, 芦苇和鱼类资源遭到破坏。所以应全面规划,合理开发这里的土地资源,否则,破坏生态平衡,将给这块富饶的绿洲带来严重恶果。
湖南洞庭湖由于泥沙淤积,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仍在收缩。它是一个交替湖,南面有湘、资、沅、澧等河流汇入,北面连通长江,水量丰富。洪水季节,河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湖泊,水位升高,湖面扩大,湖滩被淹; 洪水过后,湖面缩小,地表落淤,所以一年中水位有涨有落,变幅较大,广大湖滩呈现干湿交替变化。本区地处亚热带,年均温高,无霜期长达 270 天
以上;年降水量 1300 毫米左右。充足的热量,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相结合,在海拔 26.5~29.0 米之间的湖滩,生长着茂密的芦苇。湖区从 1965 年开始对芦苇沼泽进行人工管理,芦苇面积不断扩大,产量迅速提高。目前, 芦苇沼泽在湖泊周围的 12 个县区都有分布,面积由原来的 17 万亩扩大到 90
多万亩,产量由 5.4 万吨增长到 53 万吨,成为中国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基地。除上述湖泊沿岸发育大面积芦苇沼泽外,黑龙江省东部的小兴凯湖也有
较大面积的芦苇沼泽,面积达 19.6 万亩。新疆塔城南湖、艾比湖、河北的白洋淀、江西的鄱阳湖,以及其他湖泊都有一定面积的芦苇沼泽。
- 河漫滩芦苇沼泽区
无论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在中下游河段的河漫滩上往往有芦苇沼泽分布。
内蒙古呼伦贝尔高原的一些河流滩地,是中国芦苇沼泽较多的地区,总面积约 120 万亩,主要分布在乌尔逊河、克鲁伦河、辉河和莫格勒河,芦苇蕴藏量达 20 万吨,一般年份产量仅 3~4 万吨。由于河流流经平坦的高原, 河道弯曲,河漫滩宽阔,牛轭湖众多,加之地表有粘性土质,影响水分下渗
和不利水平排泄。本区年平均气温为 0.3~-2.2℃,无霜期仅 100~120 天,
≥10℃积温 2 022℃,年降水量 230~320 毫米,70%雨量集中在夏季。芦苇沼泽水源主要依靠河流泛滥补给,多水年芦苇沼泽扩大,干旱年景面积缩小。由于热量不太充足,水分保证率低,致使芦苇植株矮小,最好的芦苇高仅 2~ 3 米,茎粗 0.6~1.0 厘米。
东北地区松嫩平原的一些河流,也有大面积芦苇沼泽分布。黑龙江省西部的乌裕尔河下游,河道漫散成为无尾河,大量河水汇集洼地形成芦苇沼泽, 面积有 100 万亩,水草相间,生长茂密,栖息珍禽,为著名的丹顶鹤的乐园。吉林省境内的霍林河和洮儿河下游,河道蜿蜒曲折,有的地段汇流,有的地段漫散,沿途多泡沼,发育了大片芦苇沼泽,目前尚有 50 多万亩。松嫩平原过去是主要芦苇生产基地之一,但近年来退化严重,如霍林河流域历史上芦苇面积最多时可达 145 万亩,现在只剩下不到 1/3 了。主要原因是河流中上游修建水库,水量减少,再加上放牧割青,牲畜践踏苇田所致。
此外,东北地区三江平原的七星河两岸,都鲁河下游,也分布着大片芦苇沼泽。
需要提出的是,广大的新疆内陆地区河流两岸,大多有芦苇沼泽分布。北疆的额尔齐斯河、额敏河、精河、奎屯河以及伊犁河,南疆的塔里木河、车尔臣河、孔雀河、和田河和叶尔羌河等中下游段,都断断续续地发育了芦苇沼泽。芦苇长势好,繁茂如林。遗憾的是深居内陆,交通不便,除少部分芦苇资源利用外,大多处于自生自灭的原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