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暴风骤雨中永不褪色的旗帜——记土改第一村党总支书记张宝金(上篇)

新华社记者 何平 孙勇 肖来胜 王春雨

一面旗帜——共产党人的旗帜,历经岁月暴风骤雨的洗礼,在这片黑土地上历久弥新,愈加鲜艳夺目。

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村是小说《暴风骤雨》中元茂屯的原型地,被称为“土改第一村”。66年前,党领导翻身农民在这里开展了暴风骤雨般的土地改革。如今,村党总支书记张宝金迎着时代的暴风骤雨,带领全村坚定不移跟党走,一心一意奔小康,成为元宝人心中高高飘扬的旗帜。

一面引领发展的旗帜——老支书是咱村的领头雁

站在公路旁田埂上,记者看到,元宝村种粮大户张运国驾驶着拖拉机在垄沟里“突突”地奔走,仿佛在肥沃的土地上掀起一排排黑色的波浪。张宝金俯身抓起一把泥土,攥在手里,然后松开。看着土团落地后均匀散开,他脸上露出笑容:“墒情不错,正是下种时,今年一准儿又是个好年头儿。”

这片地被元宝人称为南大排。从这里往北眺望,不远处一片片树林环绕的红顶砖瓦房、别墅群就是元宝村。从昔日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到如今总资产5 .8亿元、户均存款18万元的亿元村,张宝金带领元宝人脱贫致富谋发展的最初脚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时光倒流到1976年。这片如今亩产2000斤的良田当时单产只有400多斤。时任四队队长的张宝金提出,要吃饱饭,就得多打粮。要多打粮,就得响应中央号召科学种田。他力排众议,在全村各生产队中率先使用化肥、推广高产种子、搞作物合理密植,并落实生产责任,实行“包工到人”,同时发展副业。当年,四队粮食产量一举跃升为其余6个队总和,年底分红时,人均工值由8分钱一下子提高到2块钱。全村上下不由地对这个从山东闯关东来这里的裁缝刮目相看。1980年,张宝金走上元宝村党支部书记岗位,成为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吃饭问题解决了。不再为群众温饱发愁的张宝金,心里却多了两个问号:粮食增产越来越难,群众想致富咋办?土地家庭联产承包了,村支部、党员咋干?

“咋办”取决于“咋干”。1983年6月,一次决定元宝人走出黑土地、闯市场、奔小康的全村党员大会在村部召开。张宝金对党员们说:“土改中农民跟党走,是党能让耕者有其田;如今要让农民跟党走,党员就得带领大伙致富;想致富,就得响应上级号召办企业。”

元宝村自此开始了新的创业征程。从开办小木农具加工厂,到兴建筷子厂、铅笔厂;从集体企业一枝独秀,到全村股份制、私营企业百花齐放;从立足小山坳,到把企业办到大兴安岭、大连、俄罗斯。如今,元宝村成了著名的“中国铅笔之乡”,铅笔产量约占全国1 /4,铅笔板产量约占全国60%,全村现有38家各类企业,村民年人均纯收入1 .82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万多元,其中90%的收入来自工业。

元宝村富了,张宝金的脑子却没闲着。他说:“老百姓满足了,干部不能满足。啥事等老百姓想到了你才干,党的先进性咋体现?要想不被落下,就要从科学发展中找出路,不仅要考虑眼前,还要考虑长远,为子孙后代着想。”

在张宝金带领下,村里淘汰了高消耗木材的筷子厂,上马了环保铅笔项目;以工业反哺农业,实现退耕还林近1万亩,并投入几百万元建设旱涝保收田;兴建现代农业园区和工业园区;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建起了“暴风骤雨纪念馆”,土改文化园区等建设也相继展开。

元宝镇党委书记倪航说,元宝村的发展史,是一部老支书带领群众的创业致富史,是一部基层党组织践行党的先进性的生动教科书。

一面忠诚为民的旗帜——老支书是俺们的主心骨

“今儿我们打算沿黄泥河栽树。”村委会委员张子忠汇报说。张宝金叮嘱道:“不要栽杨树,长高了刮电线,要栽冬天也绿的常青树。”

这是记者不久前亲历的元宝村“两委”每日晨会的一个片段。自打张宝金当上村支书,他带领“两委”一班人无论寒暑假日,每天清晨五六点钟必开晨会安排一天的工作,30多年如一日雷打不动。

记者在村里采访时,几乎每个村民都为老支书“起早贪黑”的劲头所折服。张宝金邻居谷殿庭说:“每天我还没起床,老支书就出门了,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不服不行!”村主任施永平以前在工厂开车。“那时每天只干八小时。”他说,“现在跟着老支书干,从天没亮一直干到夜晚没个头。”

张宝金身材不高,自幼体弱多病,但他从小就有一种争强好胜、从不服输的个性。让大伙服气的是,干起农活来,比他身高力大的人也不是他的对手。用张宝金的话说:“干啥都要有个心劲儿。下雪天走路,我不愿意跟着别人的脚印走,一定要走到前面。”

如今,已年逾古稀的他,落下了一身病,兜儿里总是揣着装满多种药的小瓶,但仍有使不完的劲儿,比他年轻的支委们都觉得跟不上趟,打心里敬佩之至。

有人说,张宝金脾气急。的确,在他看来,“群众可以慢慢来,干部则必须马上干。”有人问张宝金,休息一天能咋的?他说:“休息一天就耽误一天发展。既然当了支书,就要抓紧时间为乡亲们多做些事。”

跟张宝金搭班子30年的老党员谢福明告诉记者,不管种地还是办企业,张宝金都是带头干,就拿晨会来说,他总是头一个到。村委会副主任王广海说:“老支书掂着锹是锹,掂着镐是镐,那是真干啊!每次春耕时压坝(修堤),水里还带着冰碴,老支书准是带头下田。”原村支委亓炳昌说:“老支书事业心强,干起工作来拼老命。干集体的活比忙自己的事还尽心尽力,让人心服口服。”

说起1995年张宝金因公务出的那场车祸,村民们至今无不为之动容。那次车祸让张宝金断了6根肋骨,面部缝了几十针。但他惦记着村筷子厂生产,脸上的线没拆就急着出院,而且直接住进了厂里,边输液边指挥生产。村民看着他脸上的伤难过地落泪,张宝金反倒安慰大伙说:“就当是给咱整了容吧。”

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实事求是,这是张宝金做人做事的准则。他认为,唯有如此,才上对得起组织,下对得起群众。1997年,上级把元宝村定为亿元村,有关领导让张宝金到会讲经验。张宝金说:“账面有8000多万元,不够一亿。”有关领导试图说服他:你算法不对,除了账面,村集体林子、村民家的牲畜不都是钱么,都加上就够了。张宝金不同意这种“被先进”的做法,坚持没去讲经验,只派村会计去学经验。第二年,全村资产实打实地突破亿元。

正是凭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勇气,张宝金才敢于在国家有关政策出台之前率先提出,每年拿几十万元为村民代缴提留款、农业税。

谈起元宝村的发展变化,村民们无不如数家珍:村里投入140多万元为农民修整濠坝、引水浇田;集资几百万元,把泥土路面变成溜光大道;将昔日泛滥的黄泥河,改造成村民休闲的清水河;修建了地下排水管网、铅笔广场等等。无论哪个工程、哪件项目,都通过村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讨论决定。张宝金说:“父老乡亲是村里的主人,啥事咱都要公开。”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张宝金和老伴现住在老村部传达室里,而他原来家里的院子早在多年前就腾给村集体的元宝山制笔厂了。企业保管员陈广仁告诉记者:“当年办厂没地,老支书拿出了自家宅基地,把园子里栽培多年的红树莓、果树都刨了,还把他小舅子的房子也扒了,一般人谁能干出来啊!”

在张宝金看来,家庭、亲人是自己的幸福所在,他非常庆幸自己有个好老伴。但他心里同样割舍不下的是元宝村的父老乡亲、一草一木。孩子们劝张宝金退休享福,他说:“啥叫享福,能为老百姓干点事就是享福。”问起老支书30多年干劲不减的动力,他感慨地说,咱都是群众一票一票选出来的,只有为乡亲们办些实实在在的事,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尚志市委组织部部长聂俊清说,张宝金和元宝村党支部的事迹,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宗旨,是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最好体现。

一面凝聚人心的旗帜——老支书是群众的贴心人

老支书一心为了元宝人,元宝人也离不开老支书。在村民心目中,张宝金身上集中体现了《暴风骤雨》中村干部赵玉林、郭全海的优秀品质。在几十年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张宝金创造了始终连选连任的纪录。

元宝镇镇长王泽喜说,元宝村的今天不是画出来的,老支书的威信不是吹出来的,群众的选票是最有说服力的口碑。

元宝村610户、1870多人,每届选民有1000多人,张宝金不是满票就是绝对高票当选。2002年村委会换届时,他因身体不好提出不再兼任村主任,可是村民不答应。唱票时,院子里挤满了人,久久不走,要亲眼见证他当选才放心。看着满院子的乡亲们,张宝金当场落泪了,他表示:“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把元宝村的事干到底。”

记者同村民们谈起张宝金,大家无不竖大拇指交口称赞:老支书威信老高了,我们借老光了!

老党员李朋君说:“老支书的好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年轻党员张海香说:“有这么个老爷子当家,真是元宝人的福分。”入党积极分子、村医任延民说:“老支书是黑土地里闪光的金子,是我们心中飘扬的党旗。”

从邻县嫁来的杨艳丽,每次回娘家都说“张宝金好、元宝村好”。老家人感到不解:“土不亲,水还亲呢,你咋总向着外人说话?”杨艳丽给他们讲张宝金事迹,大伙服气了:“你是命好,落在元宝村了。”

曾与张宝金产生过矛盾的原村支委高振山,谈起张宝金感慨地说:“当年我脾气犟,老支书也犟,两人合不拢,我就从支委岗位上下来了。如今,他带领俺们把这旮旯整得这么好,却把自己造一身病,太不容易了!我和全村老少爷们一样,真心拥护他。”

村民们的心态是矛盾的。他们既希望老支书一直干下去,又心疼怕把他累坏了,毕竟他已是70多岁的老人。村出纳于俊玲说:“看着老支书这么累,俺们可心疼着呢。但元宝村没有老支书可不行啊!”

张宝金说:“我虽想再多干几年,但毕竟年纪大了,不能总占着领导位子,要培养接班人。”在张宝金的坚决要求下,2011年,他不再兼任村主任。按照他的想法,先退出村主任,再退出村书记。他说:“如果大伙信得着,我就当副书记,专门做思想工作。再老了思路跟不上了,给我条大街,我也要把它扫干净。”

在元宝人心目中,老支书是一个有本事的能人,也是一个有爱心的好人。他把党的政策落实到家家户户,也把党的温暖传递到父老乡亲的心坎。在他和村党员的感召下,相信党组织、靠拢党组织、加入党组织,已成为越来越多村民的主动选择。

近年来,元宝村新发展党员人数占全镇一半左右。12名入党积极分子中,就包括《暴风骤雨》中赵光腚原型的重孙媳妇施国艳。她说:“去年我因公出差,耽误了两次党课,村支部延长了对我的考验期。今年我要努力争取成为党组织的一员。”

尚志市委书记刘志国说,在元宝村群众心目中,张宝金是党的形象的代表。他的感召力与向心力,使群众对张宝金个人的拥戴,转化为对党的信任与向往,充分显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一部分 - 图1

凡事相信党 遇事靠群众 干事讲科学——记土改第一村党总支书记张宝金(下篇)

新华社记者 何平 孙勇 肖来胜 王春雨

作为基层组织带头人,如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村党总支书记张宝金的回答是:关键有三条——凡事相信党,把脚步始终踩在党路线方针政策指引的道儿上;遇事靠群众,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干事讲科学,想干事还要会干事。

凡事相信党——把脚步始终踩在党路线方针政策指引的道儿上

“没有张宝金,就没有元宝村的今天。”尚志市委组织部部长聂俊清说,在农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关键还是看带头人。张宝金就是这样一位十分优秀的村支书,一名组织信任、群众拥护的好带头人。

怎样才能成为好带头人?张宝金认为,最重要的是,凡事相信党,把脚步始终踩在党路线方针政策指引的道儿上,一心一意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

在小说《暴风骤雨》中,农会主任郭全海下定决心:“碎身八块也要跟着共产党走。”张宝金从入党那天起,就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在张宝金看来,“党让干的事,准错不了。”

张宝金认为,听党话、跟党走,就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张宝金把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同志一些重要论述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反复学习领会。只念了4年书的他,怕记不全上级开会内容,特地买了个录音机,开会时录下传达中央精神的讲话,回到村里再反复听。他说:“学三遍跟学一遍就是不一样,党的政策每学一遍都有新收获。”

不仅自己学,他还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共同学习、一起琢磨。“元宝村会多,这在全市都有名。”今年68岁的老党员王战华说,“冬天别人‘猫冬’,张宝金却总领着党员干部开会,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

学习中央方针政策,在元宝村成为一项雷打不动的制度。村里坚持每半年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召开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党小组会,每逢中央出台新的政策,随时增加“三会”。同时按工业、农业划分为两个党小组,工业支部把党课内容贯穿到全年每次会议中。农业小组选在腊月、正月农闲季节,每年拿出4个星期集中上党课。培训内容以党章、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方针政策为主。

张宝金认为,学习贯彻党的政策不能照本宣科,一定要把党和国家的政策与本村实际紧密结合。他说:“中央政策本身就来自基层实践,与群众想致富的愿望特别合拍。”

上世纪70年代,党和国家号召科学种田。当时元宝村有些生产队把化肥领回来直接堆进仓库,上级检查前要么泼水似地扬在地里,要么挖个坑埋起来。张宝金却深信,中央的号召符合科学道理,也符合农业生产实际。他把村里其他小队不要的化肥都买回来,按科学种田指南要求施在地里。到秋打粮,本想看笑话的人都傻了眼:张宝金带领的四队单产打了1000斤,比别的队高出一倍多,向社里交了15万斤,比其他6个队的总和还多。张宝金和全村人都尝到了响应中央号召的甜头。

让张宝金至今念念不忘的是,1998年,一位中央领导到元宝村考察了村办企业后勉励张宝金:争取走出国门办厂。张宝金随后召开村“两委”会,决定就近打入俄罗斯林区,创办独资企业。两年后,元宝村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成立了元宝山远东责任有限公司,实现了村集体企业发展的新跨越。从科学种田到兴办集体企业,从村里的几间小作坊到大兴安岭的8家联营厂,从立足国内市场到生产销售两头在国外,从淘汰消耗木材多的筷子厂到上马环保铅笔项目,从兴工致富到以工促农,元宝村总是踩在中央方针政策的“鼓点”上。

遇事靠群众——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

张宝金常说:“党员干部心里要时刻装着群众。一个人好,不如一个村好。”在他看来,党员干部应当像《暴风骤雨》中的村干部那样,像“明子”(含有松节油的松木片)把整个屯子都点起来。全村64名党员就是64把“明子”,一定要带领群众点亮全村致富之路、发展之路、幸福之路。

“鸟无头不飞,人无头不走。”村民陈广仁说,“老支书就是俺们的带头人。”在领头雁张宝金的带领下,全村党员干部排成了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雁阵。

1983年村里第一窑次品砖无人问津,是党员干部带头买下;1989年村集体企业出现销售困难,是党员又一次集资,给工人开支,维持了企业正常运转;党员朱永林试种红树莓成功后,主动把经验传授给贫困户,带他们脱贫;党员姜春清办起规模化养猪场后,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免费为12户农民提供技术;党员扈德民在外经商成功后回村办厂,解决几百名农民就业。

在张宝金看来,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相信群众,更要尊重群众。村民谷殿庭说:“张书记从来不踩人(瞧不起人),待人没架子,到谁家说话就像自家亲戚一样。”村民张海香说:“老书记脾气老好了,跟老百姓说话办事老亲了,只要找到他,从来不差事(不含糊)。”村民徐勤荣说:“老支书说的话在理儿、出的道儿(主意)管用,句句讲在咱们心坎上。”

张宝金认为,要当好村书记,就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要出以公心,公道办事,坚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在元宝村一份“黄泥河整治护岸工程”的会议记录上,村民代表的意见建议和表示同意的手印清晰在册。多年来,元宝村植树造林、黄泥河改造、集资办厂等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都坚持召开党员干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大会,让村民自己决定村里大事。

“遇事靠群众。”这就是张宝金始终坚守的信念。他说:“你拿什么心对群众,就能换回群众拿什么心待你。只要你做的是好事,即使群众当时不理解,慢慢也会理解。”

干事讲科学——想干事还要会干事

张宝金认为,村干部不仅要有为民情怀,更要有富民本领。本领不是天生的,是靠苦学摸索得来的。

裁缝出身的张宝金以前没种过地,当了队长后兜里整天揣着一本《科学种田手册》,还跟老庄稼把式学,把科技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并创造了把绳子绑在脚上播种,使作物间距保持七寸的土办法。近年来,他还邀请省市农业专家来村里讲课,不断更新科学种田知识。搞工业后,他更是从外省聘请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给元宝人传授经验。

善于学习,勇于实践,使张宝金成为带领元宝人投身改革开放时代大潮的弄潮儿。搞筷子生产的同行都知道,能让产品出口日本最赚钱,但对方对筷子质量要求高,很多企业难以打开市场。张宝金带领大伙主攻产品质量,仅一年时间,就使元宝村生产的10万箱5亿双筷子摆上日本餐桌,并被日本企业评为免检产品。

张宝金常说:“凡事都有窍门,种地讲究把握时令,干工作也要讲究方法,特别要学会‘掏腰窝’(抓牛鼻子)。”在他看来,发展农业的“腰窝”就是科学种田,办企业的“腰窝”就是尊重市场规律。

元宝村的筷子厂、铅笔厂在周边县市都不是第一家,之所以能办一家成一家、成一家火一家,就是因为张宝金善于抓住发展机遇,尊重市场经济规律。1996年,地处林区大兴安岭的10余家筷子厂,因经营不善濒临破产。张宝金接管企业后,起初,当地工人不服气。张宝金通过在用工、管理、分配上全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当年就扭亏为盈,并在大兴安岭陆续成功联营了8家企业。

爱学习、肯钻研,是张宝金的一大特点。他说:“咱‘大老粗’文化底子薄,更要好好学习,不然怎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怎能实现科学发展?”

在张宝金的帮助培养下,努力学习,增长本领,成为许多元宝人的自觉行动。记者走进养殖大户王成杰家时,他正在上网查农业市场信息,妻子王海英正翻看着从东北农业大学寄来的“北方兔业”科技简报。在村宏远木业有限公司,将铅笔打入德国法兰克福展销会的公司经理王连军告诉记者,他现在每天坚持学英语。谈起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这位年轻的农民企业家底气十足,充满自信。

张宝金认为,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不能只是挨家挨户搞救济,更需要带头闯出一条小康路。党员干部的作用,应该像颗粒饱满、生命力顽强的种子那样,一籽下地,换来万籽归仓。

领导干部当知大局懂本行干实事

新华社记者 慎海雄

201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一次讲话中,要求中青年干部加强对全局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做到“知全局、懂本行、干实事”,在工作岗位上经受锻炼和考验,为党和人民多作贡献。此前,李源潮同志曾明确要求组工干部“知大局、懂本行、干实事”。“知大局、懂本行、干实事”这一论述,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不仅对于中青年干部和组工干部,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水平和执政能力,都很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知大局、懂本行、干实事”是对领导干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凝练概括。实践表明,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这三项基本功缺一不可。全局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大局。“知大局”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增强大局意识,吃透世情、国情、省情、市情、县情等,牢牢把握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乃至全国、全世界范围内的有关来龙去脉和发展态势,防止在实际工作中一叶障目,误把局部当全局、错判大局。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如果不知大局、不了解全局,工作就很有可能鼠目寸光、难免以偏概全,甚至犯下大错。

“懂本行”就是要求领导干部打好做本职工作的根底,增强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切实提高履职水平。有的领导干部对本职工作不重视、不肯下工夫钻研,满足于蜻蜓点水或一知半解,却把精力花在跑关系、搞交际上。从长远看,这样的领导干部在干部群众心目中是站不住脚、得不到信赖的。还有的领导干部不懂本行却不懂装懂,在定措施作决策时往往颟顸而为;有的甚至严重违规,在实际工作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干实事”实质上是对领导干部“知大局、懂本行”的一种实际效果的检验。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在实践中干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来,真正做到“人民群众得实惠”。领导干部要干实事,就必须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深入基层、防止拍脑袋决策,准确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虑,切实忧民之所忧,把实事办实,让人民满意。

从当前我们面临的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看,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考验明显增多。特别是许多我们过去从来没有遇到的难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些难题面前,我们该如何应对,怎样化解,从哪儿破题,等等,都需要我们统筹研究、周密部署,从顶层设计开始,抓住时机,立足实际,以改革创新精神加以突破。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实现经济社会的新跨越、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境界。

破解改革发展中的难题,领导干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极为重要。所谓“思路正确,就有未来”;“方法对头,事半功倍”就是指此。领导干部能否思路正确、决策科学,关键要看他有没有做到“知大局、懂本行、干实事”。如果领导干部思路乱得一锅粥,方法顾前又失后,对大局无知、对本行一知半解,加上作风飘浮,是不可能统筹大局、实现稳中求进的。相反,倒是有可能怪招频频,扰得四邻不安,甚至“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搞得民怨沸腾。回顾这些年一些地方和部门出台的改革创新举措中,就有一些稀奇古怪、广受诟病的所谓“新政”。有些措施的出发点是惠民、利民的,但一旦实施却变成了扰民、烦民,招致民怨。反思这类“变形措施”在研究酝酿、制定出台和实施的过程中,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往往在“知大局、懂本行、干实事”上确有不小差距,甚至存在严重缺陷。其结果好心办坏事,几头不讨好;有的不仅没有推进难题的化解,反而平添几许乱,客观上制造了新的难题。

“知大局、懂本行、干实事”,应当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其中,对于主要领导干部而言,除了“知大局”,还要“知全局”,洞悉国内外不同领域的风云变幻,对全局了然于胸。在这个前提下,还要成为本地区本领域本行业的行家里手、“业务尖子”。同时要有扎实做事、苦干实干的作风。如果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了“知大局、懂本行、干实事”,那么其决策的针对性、工作的实效性、群众的满意度就会有保障,科学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难题就一定能不断破解。

党的建设要深度融入中心工作——专访广西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新建

新华社记者 崔峰 董振国 王军伟

日前记者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新建进行了专访,他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书记抓党建、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刻论述。访谈内容如下:

“书记抓党建,广西上下已形成共识”

在广西,党委书记抓党建,上上下下已形成共识,党的工作的地位摆得比较高。自治区党委历来重视党建工作。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反复强调:“各级党委书记,抓党建是你的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

广西不给中央添乱,不出乱子,是底线。从上到下,广西都不断强调,要重视党建。

广西的发展是经济发展、民族和谐、边境稳定“三个担子一块挑”。就发展和稳定而言,党建是第一保障,没有这个保障,很难做好事情。这几年,广西经济发展较快,2011年G D P突破万亿元,在西部地区排在前列,发展快了以后,拆迁、能耗等问题就开始凸显,解决这些矛盾,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大作用,因为有了党组织做保障,要放心一些,问题容易解决一些,因此从客观需要看,也需加强党的建设。

广西2010年已启动“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当时计划是搞3年,包括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一年一个主题,根据广西现实的情况,不断搭建格局。建格局,就是要把一些制度建立起来,另外建一些党组织的活动场所。

到了2011年,我们又确定了主题,“推进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示范化、品牌化和信息化”。到了今年,恰好中组部部署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广西要求基本的组织要健全,基本的队伍要建强,基本的活动要开展,基本的制度要建立,基本的保障要落实。

“党的建设要深度融入中心工作”

党的建设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党的建设要深度融入中心工作中。比如我们参与组织的“央企广西行”,对经济工作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当时我专门到北京,一家家与企业对接,开了3个座谈会,最终取得了很大成功。

2011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我们组织部一个副部长在上海交大学习E MB A,在那里学习的大部分都是企业家,学习过程中发现他们愿意到广西来,刚好碰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是策划全班都来广西,后来扩大到老学员也要来,后来上海这边的民企也想来。他们来了,我们把他们当做贵宾接待,促进这些企业家在广西的投资、考察。

在广西,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只要经济工作需要的,我们都积极全力支持。要搞好工作,党务工作者要加强自身建设。我们自身过硬以后,做这方面工作也会得心应手。广西的党建工作,以前我在中组部工作时就知道做得比较好,来了之后感到做得非常的扎实。

还有一个是“两新组织”,也就是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工作,2011年9月份,我们搞百日攻坚战,狠抓“两新组织”的全覆盖,起码党的工作是全覆盖了。

此外,在农村党组织建设中,注意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发展为党员,把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建设、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我们每年都有百万党员大培训。总的来说,党建工作始终是要为中心工作来服务,在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比如在广西、贵州、云南等交界地区,农民经常为了土地问题而发生纠纷,建立了跨省区党组织协调机制后,解决这些问题就顺畅多了。

“让干部到基层去、到一线去”

我们还抓基层党组织应急机制并在全区推广,因为西部洪灾、旱灾等灾害非常多,因为位于山区,一旦发生突发灾情,外部力量很难进去,只能依靠当地基层党组织,如果真正要救灾,当地基层党组织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2010年,在基层党建工作方面实施了“十百千万”计划。“十”就是评选“感动八桂十大先锋人物”;“百”就是评选表彰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100个、先进个人200名,从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社区干部中各招录150名公务员,继续选聘200名社区党建工作组织员;“千”就是选派3000名机关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万”就是开展“万名干部入乡住村”活动,组织广大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以及组织10000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创先争优、服务群众,送10000场培训下基层送教上门、服务发展。广西每年还选派新农村指导员,从2007年开始,到今年是第六年,一年派30000人,广西14000多个村,每个村要保证有两个干部进行指导。

为了支持广西新一轮扶贫开发,从今年起广西选派出3000名第一书记去广西3000个贫困村,这些第一书记一去就是两年,这个是总揽不包揽,原来村里的党支部书记继续履职,第一书记主要是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有的第一书记住在村里的场所,有的住在村民家,大家干劲都很大。

第一部分 - 图2

工商部门三项措施推动规模以上非公党建

新华社记者 张晓松

近年来,根据中央关于“国家工商总局要和有关部门一起积极参与做好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要求,全国工商系统发挥自身职能优势,积极推进非公党建工作,逐步探索出向非公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成立非公企业党工委等三项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向非公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

2007年3月,55岁的权有让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工商分局副局长的岗位退到“二线”,并被选派到外资企业甘肃庆发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

庆发公司当时共有6名“隐形党员”,都是因为原单位转型、破产、拍卖脱离了组织关系。他们认为,自己在外企就是个打工的,企业老板对党建工作也不热心,因此不愿亮明党员身份。

权有让发挥自己长期从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长处,协调工商、海关、检验检疫、卫生、商务等部门,帮助企业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逐渐得到了企业老板的认可。“隐形党员”们看到党员在外企也能发挥骨干作用,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2007年12月,庆阳公司党支部正式成立。公司把最大的办公室腾出来,购置桌椅、电脑、打印机等,作为党员活动室,“隐形党员”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截至2011年底,这个支部已有党员28名,设立了3个党小组。

据甘肃省工商局党组书记郭承录介绍,近年来,甘肃省委组织部先后从工商部门选派了约4600名像权有让这样的党建工作指导员,负责联系指导1 .3万多户非公企业,帮助他们开展党建工作,基本覆盖了所有职工在30人以上尚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全省547个工商所全部设立了非公党建工作站,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记者从工商总局了解到,除甘肃外,吉林、西藏、广东、江苏、浙江、陕西、云南、河北等地工商部门,也都在组织部门领导下,选派了一大批党员担任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

建立形式多样的流动党员党组织

山东省滕州市杏花村市场是一家有多年历史的大型干杂海货批发市场,经营户有1160余家,年交易额超过120亿元。

2004年,滕州市工商局和个私协会通过摸底发现,这个市场虽然没有建立党组织,但有相当数量的“隐形党员”“口袋党员”,而且流动性很强。针对这一情况,市场工商局专门选派一名分管副所长在这个市场成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

据滕州市工商局局长沈道成介绍,在支部成立之初,他们开展了广泛调查,逐户摸清了流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底数,建立了党员登记管理档案、党员服务专线、党员Q Q群,很快就吸收了35名流动党员。

近年来,按行业和区域,党支部又先后设立了6个党小组,建立了300平方米的“党员之家”,订阅了30多种党报党刊,并把骨干党员推荐到当地团总支、妇委会、个私协会等组织中担任职务,甚至让他们参与市场管理、规划和建设,使流动党员们切实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和凝聚力,扩大了党的影响,壮大了党员队伍。

“目前,全国个体工商户近4000万户,从业人员上亿,建立党组织的还不足1%,是非公党建的一大空白点。”时任工商总局党组书记周伯华说,“但也要看到,个体工商户主要分布在各类专业市场,而专业市场具有相对稳定集中的特点。如何利用专业市场这个‘抓手’搞好个体工商户党建工作,滕州等地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经验。”

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在专业市场流动党员党组织建设上,主要有以下两条经验:

一是针对专业市场具有集中性、稳定性的特点,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对未建立党组织的专业市场,确定党建工作联络员,确保党的工作覆盖;对已经建立党组织的专业市场,基层工商机关党组织与专业市场党组织结对子,指导专业市场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制度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

二是针对专业市场具有行业性、专业性的特征,建立行业性党组织。充分发挥个私协会与专业市场联系紧密的优势,积极调动行业协会、商会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组建行业性党组织,通过“专业市场+党支部”“行业分会+党支部”等模式,组织、联络、凝聚专业市场党员。

依托各级工商部门成立非公党工委

2010年9月,山西省委非公党工委正式挂牌成立,作为省委的派出机构,与省工商局合署办公,负责领导、指导、协调全省的非公党建工作,使非公党建和组织工作有了一个统一负责的指导部门。2011年3月,山西省委进一步要求各市县按照省里的模式成立非公党工委,并建立和完善非公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目前,全省23个县市区已经实现了组织全覆盖。

“全国工商系统拥有2万多个基层工商所、40多万名工商干部,是唯一能够将触角延伸到乡镇一级的市场监管部门,是与非公经济组织联系最紧密的政府部门之一,在非公党建工作中具有独特的职能优势、体制优势和队伍优势。”周伯华说。

依托工商系统的这一优势,目前甘肃、山西、重庆等多个省份建立了非公工委,并形成了从省到市、到县、到乡上下贯通的非公党建工作体系。

总结各地建立非公工委的实践主要有以下三条经验:

一是构建完整的非公党建工作体系。非公党工委成立后,通过挂靠各级工商部门,尽快设置省以下各级非公党建工作内设机构,有条件的可在基层工商所成立党建工作站,指定专人从事党务工作,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贯通的党建组织体系和工作网络。

二是扩大非公党组织覆盖面。首先,通过进企入户,摸清本辖区非公党组织和党员基本情况,并利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档案信息平台,建立党建工作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和党员登记卡。然后,采取寻找一批、输入一批、选派一批、发展一批、培养一批等办法,以及单独组建、派员组建、联合组建、依托组建等模式,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建设高素质的非公党务干部队伍。工商干部兼任各级非公工委负责人,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培训,通过政治学习、党务学习、业务学习和知识学习,提高工商干部从事非公党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部分 - 图3

拓宽干部配置范围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贵州探索跨省引进县委书记的启示

新华社记者 王橙澄 傅勇涛

近年来,贵州根据发展需要,在县级党委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中,从相对发达的东、中部地区跨省引进“懂发展、会发展”的优秀干部担任县委书记,促进本地干部思想观念转变,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一探索对我国西部地区县域人事干部选拔制度改革,选优配强县委书记具有启示意义。

人才制约“倒逼” 拓宽县委书记选拔视野

贵州人均G D P多年居全国末位,全省小康进程大体上落后全国8年。为实现后发赶超,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贵州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但发展速度受到干部人才队伍的诸多制约。近年来贵州省人才工作成效显著,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但全省人才总量较小、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紧缺、人才队伍建设渠道较单一等问题突出,尤其是熟悉工业、产业园区发展、城镇化建设、农业产业化的领导型人才十分稀缺。

对此,贵州拓宽县委书记来源渠道,大胆探索从东、中部相对发达地区,引进一批优秀干部担任县委书记这一关键职位,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2010年和2011年,贵州从江苏、山东、河北、浙江、重庆五省(市)引进12名干部到贵州担任县委书记,占贵州88个县(市、区)的13 .6%。通过探索,已初步形成三大工作机制:

——科学衔接沟通,争取各方支持。引进工作启动之初,就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协调贵州与有关省市衔接沟通。贵州在省委组织部成立专门办公室,由一位副部长担任主任,并抽调专人承担具体工作,积极主动与有关省市联络,加强统筹协调。组成工作队分赴各省,具体衔接引进类型、数量、基本条件等具体工作。

——层层差额比选,坚持好中选优。贵州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处长黄伟说,首先贵州对引进人才应具备的任职经历、年龄条件、基层工作经历和抓经济工作经验等做出明确规定,然后经过沟通衔接,由有关省(市)根据要求,组织动员符合条件的干部报名参与,从中层层差额比选。再经过贵州省委常委会慎重研究确定任职人选,最后对拟任人选在其原任职地新闻媒体上公示。

——营造良好环境,安心干事创业。任职人选确定后,贵州省委组织部积极为干部到岗履职创造良好条件。首先召开任前集体谈话,介绍省情,提出希望和要求;其次,引进县所在市(州)委书记与引进干部分别谈话,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情况、进入角色;宣布任职前,与引进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成员分别谈话,调动本地干部积极性,支持配合新书记工作。

“移植”东部经验促发展 带动发展赢干群支持

12名引进县委书记到任后,尽快熟悉情况,迅速融入班子,大胆开展工作,带动当地干部作风焕然一新。引进的县委书记们能够排除裙带关系等各种干扰,敢抓敢管,狠抓干部作风整顿。如织金县委书记崔英魁上任后,针对当地领导干部搓麻将成风的现状下发了“禁赌令”,对19个单位主要领导进行集体诫勉谈话,对22名作风涣散的干部进行了通报批评,完善监督机制,层层落实责任,以铁的纪律加强环境建设,使织金的干部队伍面貌发展巨大改变,发展环境大大改善。

推动当地干部思想观念更新。引进县委书记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县奋力赶超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提出要有“敢为人先、勇争第一”的勇气。贵阳市南明区委书记柯德来针对当地干部中存在的“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思想,提出只要对加快发展有利、对老百姓有利,就要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2011年,南明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5 .51%,居于全省首位。

通过招商引资促进东部资源向西部转移。引进县委书记充分发挥在相对发达地区积累的发展经验和人脉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制度。独山县委书记潘志立发挥曾担任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优势,积极对外协调争取支持,规划启动县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一批项目相继落户。在贵州全省前三季度88个县考核中,绥阳县脱颖而出,各项主要指标全面进位,尤其是工业经济增幅名列全省第一,G D P增速由去年新书记到任时的第84位跃升到第15位。

实现县域干部优化配置 力促区域协调发展

一些干部和专家认为,贵州从相对发达地区跨省引进县委书记的探索,对西部欠发达地区拓宽县委书记来源渠道,加强和激活整个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首先,有利于改变优秀县域干部“东部用不完,西部不够用”的局面,实现全国范围内县域干部的优化配置。贵州省委组织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刘明学认为,近年来,从经济增速来看,经济发展正在从东部往西部转移,但优秀干部聚集于东部的趋势没有改变,由此产生了不协调。东部地区在高速发展中培养的大批优秀干部,许多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而西部地区干部队伍建设较为滞后,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从国家层面进行优化配置,可使东部优秀干部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发挥更大作用。

其次,有利于发挥引进县委书记的“鲶鱼效应”,建设本地县域干部队伍。贵州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潘荣、贵州省社科院教授熊宗仁等认为,从相对发达地区引进县委书记,对西部干部培养具有“正促进”和“负激励”两方面的积极作用。“正促进”即引进县委书记以个人综合素养和优势资源,带动西部干部见贤思齐、更新观念;“负激励”则通过“空降”外省干部引起触动和震动,刺激西部干部反思差距、危机自省,从而激发他们自我加压、努力提升,尽快成长为适应西部发展需要的党员干部。

第三,有利于引进干部自身的成长进步。不少引进县委书记表示,从东中部地区分管具体工作,到贵州担任县委书记、负责全盘谋划,不仅能够发挥运用在东中部积累的抓经济、抓园区建设、抓产业发展的经验,同时各方面综合掌控能力得到提升。

但干部流动具有特殊性,无法通过市场调控实现,只能依靠政策和行政配置。对此,相关干部和专家建议:

国家应出台更多相关政策,进一步鼓励东西部干部尤其是县级干部的任职交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度引进,实现县域干部的优化配置。

中央要进行顶层设计,配套跨省引进交流政策。刘明学、黄伟等表示,目前东中西部的干部交流任职主要集中在省级层次,市级和县级仍以挂职为主,较难突破,原因在于跨省引进困难重重,如干部家庭问题、较大的收入差距等,仅靠一个省难以配套。建议引进地和输出地共同考察引进县委书记,任期满后可留任或返回原省,提供更科学、更人性化的后续上升通道;东西部任职的收入差距由中央或东部省市补足等。

适当进行双向流动,有进有出,进出适当,多进少出。尝试西部有培养潜力、发展前景的年轻干部到东部任副职。

第一部分 - 图4

不辱党的使命 不负大山的嘱托——贵州12名外来县委书记群像

新华社记者 王橙澄 傅勇涛

12名跨省引进的县委书记,从齐鲁大地、黄海之滨、赵国故都,来到千里之外的贵州高原,带着支持西部建设的满腔热情与抱负,抱着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决心与勇气,以“牢记重托”的责任感、“如履薄冰”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履职尽能,犹如播撒在贵州崇山峻岭间的一粒粒火种,点燃了当地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高地”精神:构筑“精神高地”助力冲出“经济洼地”

12名引进的县委书记从相对发达地区来到贵州,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高党性”。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组织安排!作为引进县委书记中的唯一一名女性,台江县委书记戚咏梅不带一兵一卒,不带一亲一友,只带着满腔热忱和东部发展的经验教训来到贵州。绥阳县委书记尹恒斌原任江苏省建湖县组织部长,他说贵州并不缺县委书记,跨省引进甚至会影响本地一些干部的提拔重用,但这体现了贵州省委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博大胸怀。他劝说80岁的老母亲:“娘,就当你把我生在贵州了吧。”

引进的县委书记用行动展示了什么是放眼全国的“高定位”。尹恒斌到任后不足半月便赶上县党代会召开,他加班加点写报告,提出“以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幸福绥阳为主题,加速进位争先,打造百亿强县”,让全县干部耳目一新、心服口服。平坝县委书记沈新国上任后打响了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攻坚年“百日会战”,要求全县干部努力创造高于全国、高于西部、高于全省、高于全市、高于平坝过去、高于全省经济强县平均水平“六个高于”的平坝速度。玉屏侗族自治县委书记王俊铭为古老的侗乡确定了打造“中国萧笛名城,新型工作重镇,黔东经济社会发展极”的总体目标。

引进的县委书记用实干体现了什么是干事创业的“高效率”。本地干群用“显微镜”在观察,家乡人民用“望远镜”在守望,这让他们压力不轻,必须用“超强度”学习领会中央、省、市精神,用“超速度”熟悉情况、进入角色。贵州农村山高路远,印江县委书记陈代军、晴隆县委书记许风伦等多位县委书记,在十天半月里就走遍全县所有乡镇,走访了数十个部门和企业,完成了多项调研。

他们的快行快试,让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短期内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站在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绿树成荫的公园中,只见楼宇林立,塔吊高耸,一座新城正在崛起。两年前这里曾是藏污纳垢、破烂不堪的棚户区。区委书记柯德来上任后,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全省最大的棚户区彭家湾改造项目近1 .2万户的拆迁工作,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创造了征地拆迁的“南明速度”。而在戚咏梅的带领下,台江县经济综合指标半年间从全省78位上升至29位,这在台江发展史上并无前例。

“创新”精神:打破思维枷锁 不再走寻常路

贵州连绵不绝的大山,是财富也是阻碍。引进的县委书记们深信,只有打破落后的思想观念、打开惯有的思维枷锁,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大跨越。

首先需要创造一个团结一心、干事创业的环境。引进的县委书记们用真诚团结本地干部,用机制调动本地干部积极性,努力协调“外来媳妇”和“本地郎”的关系。在绥阳、台江等县,引进县委书记给予四大班子领导充分信任,让他们参与各种重点招商和建设项目,许多会发展、敢发展的干部被提拔重用。当地干部也扔掉思想包袱,给予引进县委书记充分信任。2011年底,各引进县的党代会上,引进县委书记全部满票当选。

随后,引进县委书记又以新理念谋划新布局,以新手段促进新增长,引领当地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独山县委书记潘志立主抓独山3个产业园区建设,重点以园区建设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他直言,我并不指望自己短时间就解决所有问题,而是将自己在东部积累的经验,灵活创新地移植过来,影响和带动周边干部,让独山在工业化进程中先稳步打好基础,少走弯路。

从山东来的金沙县委书记丁翊强,致力于改变当地煤电经济“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勒令县城贯城河上游35家煤矿关停,安装和启用环保设施治污后才能生产。提出用资源换资本、资本换产业、产业换空间,规划新建了覆盖全县26个乡镇、涵盖一二三产的“七大特色经济板块”,初步走出一条符合本县实际的发展路子。

丹寨县委书记张淼则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创新实施“五个零”政策:用地零地价,开发区厂房零租金,各类费用政府零收费,服务零距离,职业培训带薪并零收费。

龙里县委书记胡志峰不仅积极“移植”东部经验和资源,为客商牵线搭桥,还向当地干部讲解国家政策,传授全新的拓商引资、园区建设方法,要求干部主动上门为企业服务。

“民本”精神:“把老百姓刻在心里、抱在怀里、举过头顶”

对很多引进的县委书记来说,离乡背井来到贵州任职,不为高官厚禄,不为扬名万里。他们发扬“四千四万”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历尽千难万险,只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他们努力解决群众认为最需要、最棘手的问题。潘志立到任之初,针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整脏治乱”和“违章建筑”等问题,集中突击两个月,有效遏制了独山县不断漫延的违法违章建筑之风,县城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普遍称赞。

他们尽力帮助群众谋发展、惠民生、促和谐。台江县抬拱镇洋汪村是当地最早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但硬件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发展步伐。村支书张玲向戚咏梅反映情况后,县委县政府很快投入400万元对洋汪村进行村庄整治,如今洋汪村已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之一。

他们不断探索如何化解干群矛盾,稳固基层执政基础。尹恒斌认为“作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安”,因此他一上任就大刀阔斧整顿干部“庸懒散”问题,组织纪检、组织部门明察暗访,召开全县干部作风整顿大会评议曝光,大力整治“吃拿卡要”现象。告诫全县干部要把群众刻在心里、抱在怀里、举过头顶,践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每月15日定为全县干部深入走访群众日,县领导带头做起,每月定期沉入基层,深入村居,走进田间地头。织金县委书记崔英魁对搓麻将成风的当地领导干部下发了“禁赌令”,戚咏梅则对爱喝酒易误事的领导干部下发了“禁酒令”,一系列措施有力震慑了不思进取、不谋发展、消极怠慢的不正之风。

干部面貌焕然一新,让贵州当地老百姓拍手称快。绥阳县政协主席钟方伟说,引进的县委书记不会轻易陷入当地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能以相对超脱、没有包袱的状态,心无杂念地全身心投入,一旦与本地干部融合好,就能发挥出本地干部所不具备的优势和作用。

引进的县委书记们说,待到贵州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那天、待到云贵胜过江南的时候,我们会自豪地宣布:贵州是我的第二故乡。

第一部分 - 图5

河北提升“县官”政治素质夯实执政基础

新华社记者 齐雷杰

今年以来,河北省着眼于换届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领导干部尤其是县委书记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强化理论武装使之政治坚定党性坚强,加强教育培训、干部下基层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全省县委书记思想政治素质,夯实了执政基础。

县级党政正职“全员轮训”夯实思想理论功底

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梁滨说,换届后一大批学历高、有活力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为确保新班子尤其是县委领导班子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好的工作作风、好的工作业绩,省委决定实施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程,首先从加强理论武装入手,把全省172个县(市、区)党政正职分6批共377人,集中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培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和社会管理能力。

县委书记是“高危岗位”,面对当前浮躁社会风气和诸多矛盾,如果没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坚定政治信仰,就可能经不住诱惑,在困难和风险面前产生动摇。参加培训的平山县委书记王俊英、栾城县委书记王韶华等告诉记者,不少县委书记长期在乡镇基层工作,实际工作经验丰富,但政策、理论水平是短板。如今社会浮躁诱惑多,县委书记权力大,是“被研究”对象,如果定力不够把持不住必然出问题。

“县委书记素质就像电脑内存,需要不断升级,否则就会赶不上时代发展而被淘汰。”王韶华说,通过案例教学培训,到浦东新区、江浙一带基层实地考察,与当地基层干部交流,感觉思路豁然开朗。

记者了解到,河北各地还结合实际开展培训,如栾城县举办了“应对新媒体”专题培训;正定县多次开展干部心态教育培训。2011年,河北4名正处级实职干部自杀,引起较强震动。为此,衡水市通过加强心理教育、实行心理疏导、尝试心理测试、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优化工作环境等措施,为干部减负减压。

强化政德建设防止干部“失德”

河北省委组织部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着力强化理论武装,要求党委中心组年度集体学习研讨,时间不少于12天,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专题学习讨论。同时,集中开展党委书记、组织部长讲党课活动,目前各地县委书记、组织部长累计讲党课360多场次。

“现在一些干部出现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群众对干部有意见,也主要是对干部德的表现不满。”梁滨说,河北把加强政德建设作为领导干部必修课,让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保持党的纯洁性高度,教育引导干部注重政治品德、道德品行修养,按党的要求为官、按传统美德修身、按群众期盼干事。

把政德建设列入民主生活会重要内容,通过强化对县委书记等干部“德”的考核,用反向测评、记录关键时刻表现、德行素质测评等方式考察政德,考核结果体现在用人导向上,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实干者受屈、不让钻营者得利。

河北还在县委书记群体中深入开展“西柏坡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干部培训教育基地,西柏坡纪念馆不断创新形式,采用快板、民谣、红色情景剧等形式,对领导干部开展廉洁从政教育、“两个务必”精神教育等,力求让干部从内心深处受教育,灵魂受触动。

石家庄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云辉说,市党政班子全体成员及各县市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共130多人重走进京赶考路,坚定政治信仰。针对部分干部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等问题,市委坚持用“两个务必”武装干部头脑,弘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执政为民、永不懈怠的西柏坡精神。

健全内部制度确保班子和谐团结

县委书记可谓“位高权重”,如何防止“一把手”变成“一霸手”,造成“一言堂”?梁滨说,河北要求县委领导干部讲规矩,贯彻好民主集中制这个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对班子内部制度全面梳理,并加以修改完善,以良好的制度保证团结。领导班子特别是新进班子成员,专题学习了党内制度,牢固树立按制度办事观念。

河北省专门出台了加强换届后市县党委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的意见,指导各级党委完善领导班子工作运行机制,明确和细化全委会、常委会讨论决定问题的范围,凡属本地本部门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均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根据意见要求,各县都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定,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梁滨说,他们还通过召开全省干部警示教育大会等方式,引导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述职述廉和诫勉谈话、函询等制度,对“一把手”和执法执纪、管人管钱管物等关键岗位干部重点监督管理,规范其从政行为,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第一部分 - 图6

丢掉“官气”沾上“土气”承接“地气”集聚“人气”——福建宁德市坚持“四下基层”转变作风成效明显

新华社记者 涂洪长 福建宁德市委宣传部 郑峰

2012年2月以来,福建省宁德市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鼓励和倡导领导干部跳出文山会海,深入基层实际,密切联系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活动开展以来,受到基层一线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宁德是相对欠发达地区,目前正处于攻坚跨越的关键发展阶段。宁德市主要领导干部认为,通过近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更是新形势下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当前化解矛盾、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有效方式。

发扬优良传统 密切联系群众

今年2月23日,宁德市委召开三届三次全会,决定在全市组织开展“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即“信访接待下基层,解矛盾促和谐;现场办公下基层,解难题促民生;调查研究下基层,解瓶颈促发展;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解疑惑促落实”。

据宁德市委组织部介绍,宁德开展“四下基层”活动是对历史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早在1988年,福建省宁德地区就率先建立起领导干部下访、约访群众制度,成为当时历史条件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创新举措。

1988年6月,习近平同志调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后,对信访工作非常重视,提倡干部练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提出“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党员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这不能仅是一句口号,而应当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1988年12月20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与地直有关部门领导深入霞浦县,同县领导一起在县委党校举行第一个下访接待日。这次下访接待日,地县两级领导同102名来访群众面对面对话,受理各种问题86件,其中有12件得到当面答复解决,其余的限定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随后,宁德市组织开展地县领导到基层现场办公、各级领导建立群众接待日、领导干部同基层单位挂钩联系三项活动,逐步建立起“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的“四下基层”制度。

据了解,今年宁德市开展“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以来,市县机关干部挂钩联系项目4600多个、企业3800多家、困难党员群众1 .8万人,为基层办实事3 .2万件。

深入基层实际 力促民生改善

受制于交通条件等,宁德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群众贫困面较大。长期以来,依靠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历届宁德市委市政府提倡“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脚踏实地、攻坚克难,为改变民生落后面貌做了大量工作。从山沟沟低矮破旧的茅草房改造、世世代代以船为家的连家船民上岸,到宁德首创的极贫困村整村搬迁的“造福工程”,民生工程每年被列入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

宁德市在落实“四下基层”的过程中,始终瞄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今年3月首个“无会周”期间,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市长郑新聪等纷纷深入挂钩的扶贫开发重点村“驻村三昼夜”,白天与村民一同下田劳动、植树造林,晚上与村干部群众座谈。在进乡入企、走村串户期间,市县领导还与乡镇干部谈政策、议思路、解难题、话发展,与企业家交流座谈寻求解决融资、研发创新等各方面问题。

“村中溪边装上了防护栏,走夜路不再怕摔进溪中;改造茶园种植金观音茶叶新品种200亩,每亩可增收上千元;村宣传文化站建起了,群众有了读书学习好去处,在家也能清晰收看49个电视频道……”寿宁县武曲镇梅洋村党支部书记林石敏掰着手指头,讲述市委宣传部干部实打实下乡进村落实帮扶项目带来的变化。

5月21日,周宁县法院院长张海光今年已是第3次深入李墩镇东山村,与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挂职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吴景星共商村里建设发展项目,以及设立法官劳动基地等事项。85岁的村民叶建积竖起大拇指说:“通村道路铺上水泥,自来水通了,造福工程新村建起来了……不到一年,我们盼了一辈子的几件大事都办成了。”

“干部下基层已成为一种习惯。”古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周祥祺说,全县8000多名党员干部每人随身携带一本“民情日志”,深入乡村建起275本“百姓民生档案”,召开一场场意见征求会、一次次工作协调会,架起了干群连心桥,畅通了民意直通车。

“有难事找干部,直言不讳讲情况”,已成为基层群众面对各级领导干部的“风格”。“四下基层”活动开展以来,宁德市许多基层群众发现,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来到自己的身边,出现在自己最需要的地方,为自己解难题、办实事,不仅工作效率高了,干群关系也密切了,“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

锤炼干部作风 建立常态机制

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说,“四下基层、四解四促”关键是要抓落实,形成常态机制,领导干部只有在思想上重视、时间上保证、行动上自觉,才能丢掉“官气”,沾上“土气”,承接“地气”,集聚“人气”,才能真正做到在深入基层中了解基层、服务基层,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切实把基层的事情办好。

宁德市、县、乡三级全部建立了固定的信访接待日和信访接待下基层制度,领导干部定时定点深入一线去解决问题,去理顺情绪,去打开局面,成为解矛盾促和谐最响亮的公仆心声。

霞浦县开展“千名干部访万户、四下基层促和谐”活动,福鼎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百村联万户促民富、进社区联民生促和谐、进企业联项目促转型”,屏南县党员干部到群众中“诚心”走访、“爱心”帮扶、“真心”关怀、“实心”办事……随着全市党政机关和干部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工作机制的形成,越来越多的干部在“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中,立足于“下”字上求深化、着眼于“解”字上下工夫、力求于“促”字上谋实招、注重于“实”字上出成果。

宁德市委为强化对下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领导干部轻车简从,不搞形式主义,不增加基层负担。同时,严格执行“首席责任人”制度,按照“谁挂钩、谁负责、谁跟踪、谁落实”的原则,推进问题一项一项解决,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干部作风转变使宁德城乡风正气顺,心齐劲足。”廖小军说,“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一以贯之地落实在宁德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具体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长效工作机制,切实成为“机关转作风、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民心工程。

第一部分 - 图7

陕西20万机关干部扑下身子开展“三问三解”活动

新华社记者 刘书云

2011年11月以来,陕西省20万名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社区院落和厂矿车间,“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通过“三问”摸实情,开展“三解”办实事,从而使基层得到实惠,干部得以历练。

群众路线再教育需要新途径

新时期如何加强对党员干部群众路线再教育?如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这些问题一直是陕西省委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时任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多次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调查研究,在群众家里或机关食堂吃饭,和群众促膝谈心,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共谋发展良策。经过深入调研,他认为“这些问题最终都要到基层落实解决”。为此,在陕西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他提出要在全省范围广泛开展“三问三解”活动,机关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帮扶促进发展。

开展“三问三解”,领导身先士卒做示范。活动推开后,赵乐际带头深入商洛市镇安县,要求各级领导在发展中解决民生问题,在解决民生问题中促进发展,让群众更富裕、更舒心、更有尊严。时任省长赵正永多次到陕南调研移民搬迁和保障房建设,开展“三问三解”,要求基层把事关长远的民生大事抓紧办好。其他省级领导都亲自带头深入基层,为全省干部做出表率。

据统计,一年来全省共有20多万名党员干部赴基层开展“三问三解”活动,建立联系点10.4万个,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9 .1万户。

民有所惑我有所解 民有所忧我有所帮

“三问三解”关键是问小事办实事。西安市新城区棚户区多,城中村落后。该区区长李德文走进棚户区看到:低洼阴暗,不通气不通暖,几百个人共用一个旱厕,与街面繁华商业区形成强烈反差。他说:“在现代繁华都市,还有群众生活在这种环境里,这是我们的失职。棚户区里看民生,这里的改造就是最大的民生问题。”

新城区委区政府在“三问三解”活动中,要求干部下基层从“小微”抓起,征求小问题,解决小问题。群众反映小区改造后搬迁到了未央区,孩子就近上不了学,区委书记卢凯立即叫来教育局领导现场解决。群众反映社区没有诊所看病不方便,卫生部门现场布置全科医生建立社区诊所。火车站附近,穿越通道灯一直不亮很不安全,老百姓意见大,区长李德文立即叫人换上了灯。群众埋怨社区菜价贵,政府就建立蔬菜基地直接配送社区机制,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菜价……

李德文说,正是平时这一个个小问题没有解决好,才形成了民忧民怨民困。对基层只有感同身受,设身处地,才能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情。

陕西省财政厅组织589名干部走访610个村镇,收集意见建议1500条,撰写见闻200余篇。他们专门设计了厅领导帮扶困难户一览表、各处室对口基层单位情况登记表、干部下基层情况登记表、帮扶困难户情况调查表和计划表、惠民富民政策宣讲情况统计表和社情民意调查统计表等七种表格,规范活动开展。

据了解,各地各部门的干部下基层帮助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困难和问题,办了一批民生实事,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帮扶了一批困难群众;通过送思想、送技术、送信息、送温暖等形式,积极提供项目、资金、培训等服务,帮助当地发展经济,促进群众致富;通过解决群众关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热点难点问题,实现了民有所惑我有所解、民有所忧我有所帮。各级干部通过体察群众情绪,体会百姓所思,体味民生状况,真正“问”出了实情,“解”出了实招。

开展“三问三解” 干部群众双受益

陕西省委组织部在经过一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三问三解”活动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为群众解决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党员干部得到了难得的教育和实践锻炼,实现了干部群众双收益。

一是搭起了机关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平台。陕西省委把“三问三解”作为制度和硬任务,对干部下基层提出明确要求,不仅是推动各项工作的抓手,同时也给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提供了平台。在活动中,各级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顺应了群众了解惠民富民政策的新期待,顺应了群众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新企盼,顺应了党员干部转变作风、贴近群众的新愿望。

二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同住一个屋檐下,才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同吃一锅饭,才能倾听群众的心声;同在一个天地里流汗,才凝聚起与群众的真情。”许多干部体会到,只有与群众真正融在一起,才能理解群众,才能懂得尊重群众,才能知道群众想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西安市新城区委组织部长高选良说,在走访区内的茶产业街区时有商户提出“在茶产业街区同时建立商会和党组织”的建议,使他很受启发。他感慨地说:“坐在办公室想党建的创新,根本不会有这么好的点子。”

三是转变了干部作风。开展“三问三解”活动,把基层作为最大课堂,把人民群众作为最好的老师,促使党员干部在基层、在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强化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丰富了干部工作经验,提升了能力素质,促进了作风进一步转变。许多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下基层让我们走出机关,接上地气,体验了泥土之辛、稼穑之苦,砥砺了品质、锻炼了党性。”咸阳市彬县一名老党员夸赞说:“干部到群众家,来田间地头,共产党的好作风又回来啦!”

高原党旗红 官兵争一流——总后青藏兵站部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纪实

新华社记者 胥金章

总后勤部青藏兵站部常年驻守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且点多线长,高度分散。2003年以来,青藏兵站部坚持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放松,扎实推进基层全面建设,做到艰苦环境不畏惧、政治考验能过关、急难任务压不倒,先后有26个基层党组织被总后、全军、全国表彰。

自然条件艰苦不倒,基层党组织就是“聚合器”

青藏线部队60%的官兵和75%的基层单位常年驻守在被国家划定为“特别艰苦地区”的高寒缺氧地带。青藏地区条件艰苦是一种客观存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改变,这是“大”环境,但基层党组织积极作为,营造聚人气、暖人心的“小”环境。

教育为本勤灌输。坚持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教育,作为新兵入伍、学员报到的“过门曲”,作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压轴戏”,大力宣扬长期建线、拓线、固线、兴线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引导官兵处理好苦与乐、进与退、干与熬、创与守的关系。

文化熏陶砺斗志。大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成立军乐队、威风锣鼓队,组织青藏线摄影、书法大赛,编写拍摄《与青藏线同行》《仰望昆仑》《昆仑山的雪》《天路忠魂》等书籍影片。利用驻地丰富的教育资源,建立12个传统教育基地,不断提升广大官兵扎根高原志不移、无私奉献固边陲的精神境界。

改善环境拴人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建起“阳光休闲大棚”“蔬菜文化长廊”。坚持每年举办文体骨干培训班,定期组织业余演出队上线巡回演出,充实官兵精神生活。目前,“三站”官兵每天都能吃上新鲜蔬菜,能在屋里吸上氧吧,能吃上自助餐,能上网“冲浪”。

政治考验多能过关,基层党组织就是“清醒剂”

青藏兵站部驻守的青藏地区民族宗教问题十分敏感,历来是敌对势力渗透破坏和“西化”“分化”的重点地区。对此,这个兵站部各级基层党组织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把关定向、用军魂教育凝魂聚气、用铁的纪律规范言行,确保官兵认识上不含糊,行动上不偏向。

日常养成抓规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管党员、管干部中的职能作用,认真开展政治纪律、群众纪律教育,制定《上线执勤守则》,广泛开展“三学”和军民共建活动,编写《青藏地区民族宗教知识教育读本》,引导官兵熟悉少数民族文化、习俗,遵守民族宗教政策,确保部队尊重民风不犯“忌”,尊重民俗不犯“规”。

重要关口把方向。时刻紧绷政治弦,在国家和军队重大政策出台、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等情况下,及时统一思想、澄清认识、明辨是非,确保部队管得住、管得严、管得好。在拉萨“3·14”、乌鲁木齐“7·5”事件中,广大官兵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表现出了很高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急难任务重压不倒,基层党组织就是“千斤顶”

近年来,青藏兵站部遂行藏区维稳、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增多,执勤范围从青藏线到内地,训练从营区到野外,环境从熟悉到陌生,形式从集中到分散,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已经成为部队建设的常态。各级基层党组织紧贴这一特点,大胆探索创新,要求党员平时当标杆、战时当先锋,发挥坚强战斗堡垒作用。

应急保障显本色。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每次在执行任务中,支部“一班人”始终奋战在一线。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写决心书、火线入党等竞赛活动,不断激发官兵创先争优的政治热情。2009年拉萨“3·14”期间,兵站官兵不怕疲劳,连续奋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入藏部队7000多人次的食宿保障任务,为部队完成进藏维稳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拉萨大站安多兵站党支部被表彰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救灾行动当先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贴近官兵思想、联系单位实际紧密的优势,广泛进行思想发动,及时统一思想,凝聚军心士气,引导广大官兵牢固树立“兵站部作为驻青灾区部队,抗震救灾义不容辞,必须首当其冲”的意识。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 .1级大地震。二十二医院野战医疗队党支部主动请战,连夜赶赴灾区。在余震频发、缺水少食等恶劣环境中,全体党员临危不惧、冲锋在前。经过6天6夜的连续奋战,接诊伤员812人、开展手术19例、抢救危重伤病员27人。二十二医院野战医疗队党支部被中组部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

抗洪抢险打头阵。2010年7月,青海省昆仑山区连遭大范围降雨,导致格尔木市出现重大汛情。接到抗洪命令后,基层党组织及时分工,合理安排,成立“党员抢险队”,全体党员克服冷热交加、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轻伤不下火线,连续奋战。先后出动官兵2 .66万人次、车辆1203台,抢修加固河堤41公里,紧急转移群众2000余人,转运物资930余吨,搭建帐篷200顶。

第一部分 - 图8

牢固树立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

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党委

2012年以来,按照中央政法委和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部署,高检院党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和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高检院机关认真贯彻院党组的指示,以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为着力点,扎实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将两个活动有机结合,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取得明显成效。

一、以深化学习教育为重点,坚守忠诚的政治本色,进一步纯洁了思想

机关各基层党组织坚持把学习教育作为实践活动的基本途径,认真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和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政治本色,努力保持思想纯洁。

一是举行专题报告会。5月份,我们举行了全国检察机关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英模事迹报告会,邀请“全国模范检察官”马俊欣等5位同志作事迹报告;6月份,邀请海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尹卓同志就南海形势作专题报告,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培育忠诚品格。

二是组织观看专题片。机关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观看《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党内教育专题片,部分院领导还参加了讨论交流,学习心得被中央国家机关党建研究会收录刊发。该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居安思危意识,坚定了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三是组织开展党性锻炼。办公厅、计划财务装备局等单位坚持把主题党日活动作为生动的党性教育课堂,深入到农村、厂矿、革命老区、纪念馆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党性修养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以强化群众观点为基础,筑牢为民的宗旨理念,进一步纯洁了作风

机关各基层党组织认真开展群众观点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等基本问题,努力保持作风纯洁。

一是加强作风建设,树立为民理念。坚持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治理庸懒散等不良风气,牢固树立为民的宗旨理念。政治部开展了“创和谐环境,树良好形象”活动,努力塑造和维护组工干部“可靠、可信、可敬、可亲”的形象。控告检察厅、刑事申诉检察厅完善视频接访系统,积极探索实行预约见面、在线答疑等新的工作方式,搭建便民服务平台。机关党委建立厅级单位党组织重要事项报告制度,畅通了党组织联系党员的渠道,营造了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践行执法为民。侦查监督厅、渎职侵权检察厅等单位,紧密结合检察工作职能,严肃查办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依法监督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大力化解涉检信访积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三是深入基层调研,锤炼工作作风。针对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今年3月,公诉厅组织人员赴河南、湖南、四川等地开展对食品安全犯罪情况的调研活动,研究提出对策,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5—6月,机关团委组织30余名团员青年参加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根在基层、走进一线”基层调研实践活动,分别赴河南、甘肃等基层检察院,与检察干警同工、同勤、同吃、同住,加深了对基层的了解,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锤炼了工作作风。

三、以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为核心,坚定公正的价值追求,进一步纯洁了队伍

机关各基层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十三检”会议和全国检察长座谈会精神,以执法办案为中心,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努力保持队伍纯洁。

一是抓好“大学习、大讨论”。各基层党组织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和修改后的刑诉法,开展“六观”“六个有机统一”“四个必须”“五个意识”和“六个并重”的大学习、大讨论,深化认识,切实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

二是抓好教育培训。政治部、国家检察官学院等单位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举办多层次的培训班,把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保持党的纯洁性等内容作为高检院机关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程,提高了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执法规范化水平。

三是抓好宣传报道。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利用内网专栏、专刊,刊登学习文章,交流心得体会。《检察日报》开辟“学‘六观’、促工作”专栏,“强化‘五个意识’、坚持‘六个并重’”专栏,深刻阐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等基本问题。机关党委在机关局域网开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专栏”,及时刊登党员干部的学习心得,转载报纸摘要及重要理论文章,搭建学习平台,营造良好氛围。

四是抓好执法监督。反贪污贿赂总局、案件管理办公室等单位坚持把公正执法、维护公平正义作为检察工作的生命线,创新和加强执法管理,积极探索推广办案流程监督管理新机制,强化对自身执法办案活动的监督,提高了案件管理科学化水平。

四、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严守清正廉洁的底线,进一步纯洁了操守

机关各基层党组织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把反腐倡廉建设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努力保持清正廉洁。

一是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各厅级单位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支部(党委、总支)负总责、各部门负责人“一岗双责”的工作格局。9个主要负责人岗位变动交流任职的厅级单位重新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承诺书,加大了预防工作力度。

二是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在活动中,组织党员干部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充分利用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推动反腐倡廉教育入脑入心,增强了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关职能部门健全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剖析、通报制度,做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面。

三是加强廉政制度建设。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各职能部门积极探索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惩处和追究机制,严格执行《检察人员廉洁从检若干规定》,对举报线索及时进行调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谈话,对新提任的干部开展任前廉政谈话。机关纪委组织8个管人、管物、管案的厅级单位,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试点,并组织相关同志到青岛市检察院考察学习。政治部建立廉政监督员制度,聘请四位同志为政治部廉政监督员。

第一部分 - 图9

北京市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

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 高华 李伟书 杨中杰 席俊克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据郊区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北京城市总体功能的要求,要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奠定建设世界城市城镇体系的基础,郊区农村必须加快完成社会结构转型,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近年来,北京农村各级党组织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对党的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2011年,本市重点启动了密云县穆家峪镇华润希望小镇新型农村社区等1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各郊区县坚持以党建工作为龙头,建立健全了党组织引领、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农民主体“四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机制,积极拓展党组织作用的空间和平台,努力探索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

(一)积极探索组织设置的新方式。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一些区县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自愿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积极创新组织设置,扩大工作覆盖,探索建立了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适应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如密云县穆家峪镇党委与华润置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党委联合成立了华润希望小镇党委(管委会),负责领导和推进希望小镇建设。合理设置村党组织,将项目涉及的6个村党支部全部调整为村党总支,每个村党总支下设村党支部和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两新”组织党支部等。在集中居住区建成后成立社区党支部;建立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党总支,在物业、学校、医院、银行、邮政、超市等服务组织中建立党支部;依托产业链建立企业党总支,在各企业所属的产业园区建立党支部。又如,房山区霞云岭乡打破村域界限,根据资源分布特点和比较优势,对四马台、堂上、大地港、龙门台、北直河等5个村党支部进行合并,以四马台村为核心成立了第一联合党总支,统筹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二)积极探索发挥作用的新途径。各郊区县积极搭建平台,创新载体,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创先争优、发挥作用。如房山区坚持“党员干部当先锋、普通群众得实惠”,在晓幼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推行农村基层组织次序动员机制,对旧村动拆、拆违“打非”等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按照从农村党组织书记到普通群众的顺序进行动员,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对涉及福利分配、回迁选房、入住新居等事项,则启动组织动员的倒序次序,由普通群众优先享受发展成果,做到有困难党员干部主动上、有利益党员干部主动让,保障和推动了社区建设的顺利进行。怀柔区庙城镇在史山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建立了党员分片包户制度,推行包政策宣传、包民意反馈、包纠纷化解、包治安巡逻、包扶贫解困的“五包”机制,通过广泛动员、签订承诺书、认领承包对象等环节,44名党员分别与380户村民建立了联系,确保了项目顺利开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积极探索服务管理的新机制。许多区县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加强和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努力让群众的需求和问题在社区得到回应和解决。如大兴区魏善庄镇在羊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全村258户根据地理位置划分为7个村民小组,形成7个网格,每个网格服务30—40户村民;以各村民小组为点,以全村的党务、政务、村务等各项工作为线,将全村的人、财、物、事有机整合,形成了一个无缝隙、精细化的服务管理网络,延伸了服务管理触角,提高了服务管理效率。延庆县八达岭镇在八达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成立社区服务站,为社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生活救助、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生活护理等多种形式的服务,着力打造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阳光家园、服务困难群众的爱心家园、服务居民健康的康乐家园、服务社区稳定的和谐家园。

(四)积极探索建设发展的新模式。从目前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看,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园区带动、滚动发展模式。通过产业园区及农民就业基地建设,带动周边村庄按照规划要求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如密云县巨各庄镇蔡家洼村扩充发展空间,将土地整理与新民居建设、产业培育紧密结合,集中建成了新型农村社区,实现了农民“生活居住在社区、就业增收在园区”。二是原址改造、配套提升模式。一些产业基础较好的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标准,将旧村改造为新型农村社区。如朝阳区高碑店乡高碑店村通过“政府专项扶持、集体统一设计、村民出资建房”方式,实施村庄改造,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村对村民房屋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创造出一个城市与乡村、农民与市民、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和谐并处的生态艺术社区,实现村民增收、环境改善、产业发展的有机统一。三是政策引导、渐进集并模式。以经济、区位、发展条件较好的重点村为核心,先行规划启动新民居建设和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及产业园区建设,增强重点村的吸引力,对规划迁入的村不再审批改建、翻建和扩建农村住房,而是通过政策引导其向启动区集中,共同组建新型农村社区。如延庆县八达岭镇以营城子新村、程家窑新村以及南元新村为基础,将八达岭镇镇区周边的小、散且交通不便的村庄整合组团、渐进集并,形成具有地域特点的八达岭新型农村社区。四是搬迁重组、异地建设模式。对改建难度大,或不宜居住的村庄,国家、市、区级重大工程占地需拆迁的村庄,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搬迁、异地集中建设。如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七道梁村立足自身的区位特点优势和资源优势,借助泥石流搬迁和生态搬迁政策,实施整建制搬迁,建成了正白旗满族文化新型社区。

从基层党组织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有的对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认识还不深刻,研究还不深入,工作跟进不及时,职能转变不到位;有的组织动员机制还不健全,群众工作不到位,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的对如何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如何依法合规推进建设缺乏系统思考,整合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

农村党建:推行“一联三会”架起党群“连心桥”

中共嘉兴市委组织部

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是新时期践行党的宗旨、彰显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具体体现,是深入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嘉兴市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在秀洲区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行了“一联三会”制度,搭建起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平台,加快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联”即每名农村党员联系5—10户群众,经常深入联系户走访交流,倾听群众所需所盼。“三会”即村“两委”召开“民情分析会”“民事交办会”和“民主评议会”。以村“两委”班子扩大会议的形式,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对党员在走访联系群众中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确定下一步交办事项;村“两委”适时召开由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人员参加的“民事交办会”,将相关事项交村“两委”班子成员办理,明确责任分工、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等,并通过公告、公开栏向群众全程公示;村“两委”召开由群众代表参加的“民主评议会”,对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情况、交办事项办理情况进行评议,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一名党员就是一座桥,一个支部就是一张网;每名党员都有一片‘责任田’,每个支部都有一张服务网。”这是党员群众对“一联三会”的形象解释。

知民意、察民情,架起党群“连心桥”

推行“一联三会”制度,充分发挥联户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基层党组织第一时间知民意、察民情。

一片“责任田”,承载百姓期盼。嘉兴的村规模都比较大,大部分村人口有3000多,最多的有8000多人,单靠六七名村干部做工作,难免有不周之处。为此,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全面推行“一联三会”制度,把每个村划分成若干个民情网格,将党员分组编入网格,每名党员联系5—10户群众,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实施精细化管理。目前,除老弱病残党员不参加联户外,全市其余6 .9万名农村党员都已编入民情网格,联系结对56 .5万多户群众,实现了党员“联户包片”全覆盖。

一本“民情簿”,记下百姓冷暖。村里统一印制《民情日志》,每名党员人手一册,在走访过程中,全面、真实、详细地记录联系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四个必记”:联系农户反映的意见建议必记、联系农户的困难问题必记、联系农户的邻里纠纷必记、联系农户的家庭灾害事故必记。

《民情日志》上,“把家家户户织机排出的污水统一处理,还农村清洁的河道”;“添置文体活动设施,定期为村民组织各类娱乐活动”;“建立关爱资金,帮助生活困难党员渡过难关”等村民们提出的一条条意见建议一目了然。

上门问“需”、问“计”、问“效”,开设服务“直通车”

推行“一联三会”制度,让农村党员在主动联系群众中倾听民声、集纳民智、办理民事,形成党员遇事问事、基层党组织见事管事的良好工作格局。

在上门问“需”中贴近服务。通过党员上门听取联系农户的真实想法,使工作跟着群众需求走,实现了从“上访”反映问题向“下访”寻找问题的转变。

海盐县沈荡镇白洋村东5组党员、蔬菜种植大户钱建根在走访联系农户时了解到,农户们分散种植的蔬菜质量一般,销路不畅,希望他牵头组建的齐颀蔬菜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钱建根一口答应,合作社向200多户散户提供市场信息、种子、技术,并统一收购销售,产品已成功进入大超市,带动了农户创业增收、发展致富。

在上门问“计”中提升服务。村党组织作出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决策前,党员都要深入联系农户,认真听取意见,请村民献计献策。

“我们党员要做到嘴勤+腿勤,在茶余饭后、田间地头聊家常、‘掏心窝’,做爱管‘闲事’的人,及时掌握第一手村情民意,发现村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嘉善县天凝镇洪溪村党总支书记陈俐勤在走访时了解到,村民对村工业区内一企业排放的烟尘有顾虑,建议村里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村党总支及时派村干部到企业了解情况,同时请相关部门对排放气体进行鉴定。村民们普遍反映村班子办事效率很高,这样的党组织群众信得过。

“一联三会”制度实行以来,基层党组织已采纳各类意见建议6700多条,内容涉及农村“两违”整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乡风民俗以及社会管理创新等各个方面。

在上门问“效”中改进服务。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通过联户党员上门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交流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对上级政策落实情况、村“两委”办事效率、村干部工作作风、党员服务群众质量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寻找改进工作的方向。

秀洲区王江泾镇南汇村党总支书记张根龙翻开厚厚的几大本《民情日志》说:“群众反映放水员不认真履职,我们已换人了;北听埂农户想要多加两个河埠头,现正加紧施工;村民反映小双埂区块内涝严重,已通过大家集资开挖排水沟。”村民们普遍反映推行“一联三会”制度后,联户党员成了民意代表,村“两委”办事效率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

保障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丰富民主“新样本”

推行“一联三会”制度,顺应了新形势下党员、群众对民主政治权利的要求,有效保障和落实了农村党员、群众对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力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畅通了村民利益诉求的渠道。“一联三会”使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化、常态化,拉近了党员与群众的距离,畅通了村民表达意愿的渠道,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如今,农户们碰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联户党员。

激发了农村党员的主体意识。“一联三会”为农村党员特别是农村无职党员展示作为、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联户党员到村民身边“把事情问清、把原因摸清、把要求弄清”,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切实增强了主体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我们有了被需要的感觉。我们把农户反映的共性问题带到支部生活会,一起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感觉自己在为大家做事,有一种光荣感、使命感。”秀洲区洪合镇老党员陆金木说。

提高了村党组织议事决策的科学化。“民情分析会”“民事交办会”和“民主评议会”,体现了民主议事、民主办事、民主评事,召开“三会”的过程就是一个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过程,是“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具体化。2012年7月,在秀洲区油车港镇古窦泾村党委召开的“民主评议会”上,107名村民代表听取了该村推行“一联三会”半年度工作通报,并进行民主评议。结果显示,村民代表对每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所办事项的满意率均在95 %以上。

第一部分 - 图10

让党员成为第三部门的主导力量——嘉兴市党员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中共嘉兴市委组织部

志愿服务是基于政府和市场的“第三部门”(NG O)主要活动形式,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活力的体现。党员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是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践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以党内创先争优引领全社会创先争优的现实需求,也是引领经常性创先争优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嘉兴市深化党员“一员双岗”(勤奋工作敬业岗、服务群众奉献岗)制度,把党员志愿服务作为创新基层党建、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建立参与广泛、内容丰富、活动常态、机制健全的党员志愿服务体系,进一步创新了党员志愿服务的新途径。

一、党员志愿服务的主要做法

1 . 组建志愿服务机构

一是按地域建站点。成立96345党员志愿服务中心,负责规划、管理、协调全市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并制定了党员志愿服务中心章程、联席会议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在所辖7个县(市、区)全部建立党员志愿服务总站,下设73镇(街道)党员志愿服务分站、1800多个村和企业志愿服务网点,把党员志愿服务点延伸到各基层党组织,提高志愿服务的组织化水平。

二是按技能建团队。目前,嘉兴市登记注册志愿者24万名,其中党员志愿者8 .6万多名,占志愿者队伍的35 .8 %。针对志愿者中各行业各领域“专业人士”较多的实际,由党员牵头组建了医疗安康、法律咨询、节能环保、家政服务、红娘热线等3639支专业服务队。

三是建立服务工作室。针对空巢老人护理、社区帮教对象关爱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实际,由浙江省党代表、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主任骆叶青领衔成立“骆叶青志愿者工作室”,聘请高校教授为顾问,研究志愿者工作,招募志愿者,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提升志愿者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截至目前,工作室已累计培训志愿者1 .53万人次。

2 . 创新志愿服务形式

一是热线求助常态服务。开通96345党员志愿服务中心求助热线,整合社区服务求助中心资源,建立覆盖全市的信息平台,依托405家加盟企业和志愿者,面向全市群众开展24小时常态服务。热线开通以来,共受理市民各类求助176万多件次。

二是上街下乡集中服务。把每月25日定为“党员志愿服务日”,市县联动在市民广场、集镇市场、村(社区)等开展电器修理、健康诊疗、金融和法律咨询等便民服务活动,服务安排提前在媒体上预告,方便群众参与。今年“党员志愿服务日”已累计服务群众11 .7万多人次。

三是上门入户结对服务。为“空巢”老人免费安装“一键通”应急呼叫系统,便于党员志愿者及时上门提供“点对点”应急服务。党员志愿者通过“一键通”提供的服务已达23700多次,成了老年人的“好帮手”,甚至是“生命线”,深得居民好评。

四是划区定责组团服务。结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划定党员“责任区”,通过“定格、定人、定责”,每户群众、每栋楼房、每个网格都有对应的党员服务,使计生、综治、信访等社会管理工作都有专人负责。

五是围绕中心专题服务。组建以党员志愿者和各级党代表为骨干、专业人士及热心市民参加的节能减排、水环境治理等各类志愿者先锋服务队,通过调研走访、实地察看、发放资料等形式,重点开展节能宣传、监督检查和技术服务。

3 . 激发志愿服务活力

一是坚持典型激励。每年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之星”“优秀党员志愿服务品牌队”等评选活动,表彰一批优秀党员志愿者,通过媒体宣传先进典型事迹,营造浓厚氛围。

二是强化回报激励。创建“奉献银行”,实施“服务积分卡”制度,将党员志愿者的服务时间记录在案,达到一定分值后可得到相应的回报服务。海宁市创办全国首个村级党员志愿服务“好人好事银行”,党员志愿者每年可根据服务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实物。

三是注重保障激励。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党员志愿者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党员志愿者在为群众提供志愿服务期间发生人身意外伤害,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党员志愿服务的主要成效

1 . 把立足本职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构建了奉献式服务体系。从2003年开始,在全市党员中全面推行的“一员双岗”制度,将立足本职创造一流业绩与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有机结合。一方面,通过创建“党员示范窗口”“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另一方面,通过设立“邻里纠纷调解岗”“文明新风倡导岗”,实行“党员承诺制”等途径,引导广大党员在社会生活中无私奉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全市共有13 .5万余名党员认领奉献岗位18 .7万个。

2 . 把大众服务与特需服务结合起来,构建了个性化服务体系。一方面,广泛动员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通过服务团队下基层、设立便民站等方式,提供理发、政策咨询、修理家用电器等便民利民的大众化服务;另一方面,组建由工作有特色、在群众中有一定影响的优秀党员领衔的党员品牌服务专业工作室245个,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项目。

3 . 把市场有偿与志愿无偿结合起来,构建了全方位服务体系。通过加盟企业以市场化形式为普通群体提市场化服务,通过党员志愿者队伍为广大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服务,实现市场有偿和志愿无偿两条路并行。一方面,通过96345热线、短信和服务网站,24小时全天候为市民和企业提供生活类、咨询类、事务类、电子商务类和企业服务五大类120多项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总站+分站”的模式建立党员志愿者队伍和青年志愿者队伍,为困难群体提供志愿服务,把原先单体型、零散型的志愿者便民服务引向群体型、综合型的转变,提高了志愿服务的组织化程度。

4 . 把主题活动与网格服务结合起来,构建了常态化服务体系。一方面,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任务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以党员良好的形象和作为,影响带动身边群众。另一方面,按区域划分责任网格,组建网格服务团队,及时掌握基层群众中的矛盾和倾向性问题,积极回应群众所需,上下联动、组团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全市已建立责任网格12377个,组建网格服务团队16815支。

三、关于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与启示

1 . 深化党员志愿服务,必须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激发党员长效服务热情,从“志愿服务”向“义工服务”转变。目前,嘉兴党员志愿服务的组织框架已初具雏形,但以党组织行政推动为主的服务形式,制约着党员志愿服务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迫切需要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社团组织的组建和参与,采取现代“N G O”的管理模式和操作流程,进一步完善党员志愿服务的考核和激励办法,变偶发性、零散型的志愿服务动机为主动性、长效型的义工服务意识。

2 . 深化党员志愿服务,必须坚持专业业务培训,增强党员的专业素质,从“建好队伍”向“训好能力”转变。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涉及很多专业性较强的领域,要求志愿者应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党员志愿服务发端于基层,相对而言专业化、高层次的志愿服务培训不够,制约了志愿服务质量的提升。抓好志愿服务理念、基本技能等培训,建立一支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一套科学的培训机制,对增强党员志愿者业务素质,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显得十分必要。

3 . 深化党员志愿服务,必须加强组织动员能力,提升社会化程度,从“自身循环”向“全民参与”转变。吸引更多的党员和群众参与服务、奉献力量,是实现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关键。嘉兴有24万党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可观数字的背后,是全社会公民意识的崛起。但服务规模小、服务意识不强、人员流动快、缺乏稳定性,仍是志愿服务的软肋。调查发现,我市65 %的志愿者从事服务的时间不到1年,流动性颇高。应把志愿服务纳入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部署和推进。通过政策引导和宣传为志愿服务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理念广为传播,让志愿服务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

服务有多强 信心就有多强——嘉兴市以“双强联盟”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浙江省嘉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连小敏

2012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会见全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代表讲话时强调,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抓好“两个覆盖”、发挥好党组织“两个作用”、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很重要。这为我们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明确了要求,指明了方向。非公有制经济是嘉兴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支撑、优势所在和动力源泉,也是嘉兴经济转型升级的主体力量。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是嘉兴基层党建创新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受欧债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低迷等外部复杂环境和自身结构性矛盾等因素叠加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压力。为积极应对严峻形势,嘉兴市大力弘扬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深刻内涵的“红船精神”,在总结非公企业争创“党建强、发展强”先进工作的基础上,着眼于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立了以“双强百佳”企业、优秀党务红领为主体、各类涉企服务单位共同参与的“双强联盟”,进一步凝聚共识、鼓舞士气、服务企业氛围日益浓厚,企业发展信心日趋坚定。

第一部分 - 图11

浙江省嘉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连小敏

“双强联盟”是党建工作助推企业发展的服务平台

非公有制经济是嘉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1年,全市共有非公企业25619家,职工134 .9万人,全市生产总值中非公经济比重占3 /4,对税收收入的贡献率达到了90%以上。从“零资源”起步,到“一镇一品、一地一业”的区域块状经济,构成了极具嘉兴特色的产业版图。然而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低、小、散”的产业特色已逐渐成为发展的软肋。

应对严峻复杂的形势,肩负“稳中求好、转中求进”的任务,市委书记李卫宁指出,发展的信心来自于逐步改善的宏观政策,来自于不断积累的发展基础,更来自于政企对接服务和基层党组织、党员作用的发挥。嘉兴已经实现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全覆盖,共建立党组织5064家,有党员5 .2万。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精神,市委成立了由纪检、组织、财政、商贸等多部门组成的新经济与新社会组织工委(两新工委),并按实体进行动作,加强这一领域的领导、管理和服务。

如何以党建引领企业树立信心、助推发展?如何引导企业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发展”,实现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变?如何引导党政机关变“坐堂问症”为“巡症把脉”,实现“退二进三”“退低进高”?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搭建起一个“交流共享、政企对接、合作共赢”的服务平台,“双强联盟”由此应运而生。“双强联盟”通过协会组团、区域联合、政企对接,建设企业共克时艰、抱团发展的新港湾;通过孵化“红领人才”、党员骨干和发展强、党建强企业,开辟“党务红领”交流合作、双强互动的主阵地;通过深化“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深入企业组团破难,打造党政机关和窗口部门服务行业转变作风、优化服务的助推器;通过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心关爱职工群众,搭建企业回报社会、树好形象的新平台。

从企业的内在需求出发创新联盟服务方式

作为服务企业和企业互助的平台,双强联盟集合了所有涉企服务部门单位和全市规模以上的先进企业,以开展培训、考察、交流、联谊、项目合作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活动来创新服务方式,增强联盟生机活力。

开辟双强讲坛。在前不久刚举行的“双强联盟·聚智秀洲”对接交流会上,受邀的俄罗斯莫斯科交通大学专家教授现场“把脉”嘉兴企业“短板”,并就交通技术与控制系统、建筑材料与技术、电子信息等领域与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像这样的互动交流,已经组织了多场。通过“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的实施,定期组织专家、学者为联盟成员举办讲座,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把“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要求和双强争先理念传递到企业,把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植入到企业,把领军人才项目和创新团队引荐到企业,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振发展信心,促进企业健康平稳发展。

设立红领论坛。“双强联盟”成立当天,浙江铭龙控股集团党委书记朱建华作了题为《党建工作是企业精、气、神》的主旨演讲,博得了阵阵掌声,更引发了现场很多企业家的深思与共鸣。像朱建华这样获得“优秀党务红领”聘书的还有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日本电产集团党委书记徐威,浙江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桐昆集团党建工作指导员朱卓迪等50多位。邀请优秀企业“党务红领”现身说法,培育党建业务强、经营管理强的双强型“党务红领”,使他们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党建活动,这是双强联盟的主要职责之一。

举办英才沙龙。长三角海创俱乐部(嘉兴)是我市200多名海归人才交流学习场所,是企业以才引才基地,也是嘉兴推进政产学研的有效沟通平台。嘉兴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科技和人才工作,全市每万人人才拥有量2264人,入选和引入国家“千人计划”数量位居浙江省地级市之首。双强联盟以海创俱乐部为平台,以联盟成员中的精英领军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主要对象,通过举办联谊会、茶话会、交友会等形式,以轻松休闲的方式研究业务、交流经验、洽谈项目、引才引智,共同谋划嘉兴产业与企业的发展。

以联盟作用的发挥提升企业的发展信心

“双强联盟”成立近半年,实际效应正逐步凸显,从企业到机关部门,从党组织到党员,不断掀起共克时艰新高潮,服务企业氛围日益浓厚,企业发展信心日趋坚定。

凝聚了克难攻坚的合力。“双强联盟”吹响了“共克时艰当先锋、百团服务促发展”号角。“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汇总梳理出21个涉及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由14个部门一把手领办并限期反馈。市国税局出台减轻企业负担的66条意见;财政局制定财税推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转型升级80条举措;市司法局牵头组建“双强联盟”法律顾问团,已为5300多家企业开展“法律健康体检”活动。

增强了“双强争先”的理念。结合“红船领航·红色行动”的实施,开设“红领论坛”和“双强讲坛”,由企业家说给企业家听,强化“党建强”推动“发展强”理念,提振企业逆势向上的精气神。组织创业新生代党员业主赴井冈山穿红军装、抗红军旗、唱红军歌、完成红军任务,使“创二代”碰撞出红色的火花,燃起创业创新的激情。举办“党务红领”培训班,课堂上接受党务知识培训,课堂外考察学习康奈集团和正泰集团党建工作,以过硬本领帮助企业平稳“过冬”。

形成了企业回报社会的良好风尚。“双强联盟”成员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一直都起到了带头作用。卡森集团福地农业主动实施“强村振兴计划”,与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签约抱团发展,承诺每年10万元的固定投资回报。由联盟发起成立的“爱心站”,企业家纷纷捐赠,为社区失业党员购买公益岗位、为贫困学生捐赠助学款、为困难群众发放“爱心菜”、为“双强联盟”企业困难职工进行关爱慰问,以实际行动反哺社会。

实效运作长效运转是联盟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嘉兴“双强联盟”的探索实践才刚刚起步,要发挥实质的作用,必须坚持实效运作、长效运转,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运行制度,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着力打造党的诞生地两新组织党建新品牌。

服务资源上要更加注重统筹整合。必须进一步整合弥散在各党政机关、群团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的涉企服务资源,以组团服务的形式,打造政企服务的中心;进一步集合工商联(总商会)、企业家协会、“党务红领”协会等社团组织职能,搭建企业家之间、“党务红领”之间交流合作平台,作为党建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创新探索,使党的活动更好地融入中心、服务中心。

制度体系上要更加注重长效建设。要建立健全活动长效机制,实行联盟成员单位轮值制度,定期轮换。轮值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来确定当期“双强联盟”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并借鉴项目化动作的模式牵头推进,进一步激发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实现实效运作和长效运转。活动形式上要更加注重良性互动。“双强联盟”作为互助服务平台,要与两新工委作为领导和管理机构的职能区分开来,进一步明确主体是企业,充分体现联盟的自主性。“双强联盟”既要在涉企部门与企业两个层面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又要在企业与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还要在“双强百佳”企业之间、大型企业与小微企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同时还要更好地引导企业党组织在企业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以实际成效使企业树立“党建强、发展强”理念,使之成为党组织、出资人和党员职工的一致认识,有效地激发各方抓党建、促发展的信心与热情。

第一部分 - 图12

筑牢党建基石 共建胞波情深

云南省瑞丽市姐相乡顺哈村银井一组党支部

第一部分 - 图13

云南省瑞丽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德松

在中缅边境71号界碑旁,有一道奇特亮丽的风景。国境线将整个村寨一分为二,寨中的国境线以竹篱、村道、水沟、土埂为界,村民大多是同一民族——傣族,中国一侧的称为银井,缅方一侧的称为芒秀,“银井”傣语意为“镶嵌美满”之意。2000年成立银井党支部,现已发展党员14名。银井党支部和党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构建和谐边境抓党建、树形象、聚民心,探索出一条守土固边促发展、胞波(意为兄弟)情深建和谐的边境党建新路子。

坚持支部引领,“一寨两国”睦邻友好。针对特殊的区位和人文环境,党支部始终把抓好中缅两国睦邻友好确保稳定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谱写了中缅两国边民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篇章。

一是围绕“六个共同”,增进友好往来。一直以来,“一寨两国”村民在无形的国界线上来往穿梭,耕种劳作、互市通婚、繁衍生息,形成了“共走一条路,共饮一井水,共赶一条街,共上一所学,共讲一种语言、共住一个寨”和睦相处、胞波情深的和谐传统。为提升和巩固“六个共同”,增进中缅边民友好往来,银井党支部结合当地实际,用傣族党员向两国边民宣传边境和谐、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用民族语言在村寨的广播里宣讲中缅友好往来、胞波情深的传统,用民族文字编写政策法规和实用技术进行推广来促进增收致富,用民族节日共庆边境和谐带来的实惠,用民族文化、体育竞技增进交流,用同一首民族歌曲歌唱两国边民美好未来。“六用”措施进一步筑牢了两国边民提升和巩固“六个共同”的意识。

二是建设“四支队伍”,推进爱民固边。制定并实施了《党建五项工程》《党员设岗定责和依岗承诺制度》《农村党员丧事制度》《党员分年龄段管理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狠抓党员教育管理,着力提升党员维护边境稳定能力、带领群众致富能力。

在党员中开展评星晋级活动,公开承诺履职事项,采取“一月一评、一季一星”的措施,激发党员的创先争优意识,树立边境一线党组织和党员的良好形象。抓边境联防队建设。积极推进军民共建、军警共创、军地联合行动,组织成立由党员为骨干的村民边境联防队,充分发挥联防队员群众基础好、地理环境熟、人员交流广的优势,深入开展维稳、禁毒、禁赌、打私协查活动。边境联防队成立以来共协助驻地军警抓获吸毒人员26名,赌博人员77名,劝阻非法越境人员660多人次,组建老年人调解队。紧紧抓住傣族群众家族式管理、老年人德高望重的特点,成立“老年人调解队”,及时将各类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组建农村文艺队。充分发挥傣族群众能歌善舞的优势,组建农村文艺队,将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身边的好人好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编成文艺节目,在中缅边民双方举办的各种文艺晚会上演出,使群众在娱乐中接受宣传,在歌舞中增进友谊。

发挥支部作用,“调解机制”助推和谐。党支部把调处边民纠纷纳入平安和谐边境建设重要指标,以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为宗旨,以合法合理、有礼有节、自愿对等为原则,探索出一条涉外纠纷调解新机制。

一是搭平台,加强沟通交流。党支部从民族文化传统入手,以每年与缅方举行“民间会晤”和利用传统的民族节日、村寨公共活动为“平台”,在警民活动室、党支部活动室、宗教文化场所(奘房)、公众集会场所(公房)、旅游景点(一寨两国)等场所,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双方良好的互信合作关系。在沟通交流中,着重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等,以此扩大共识,不断增强中缅双方相关机构及人员之间的互信、合作关系,减少双方矛盾纠纷的发生。

二是建机制,化解边民矛盾。成立以党支部、边防派出所、司法所及缅甸村寨负责人组成的“中缅边境边民纠纷调解小组”,制定了《边境边民联合调解工作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以“联合调解、突发事件处理、民间会晤”为内容的工作机制,并对纠纷调解的落实情况进行追踪跟进,得到中缅双方边民的广泛认同。“中缅边境边民纠纷调解小组”被群众称为“边境线上的小国际法庭”。

2008年4月11日,党支部接到村民报告:本村村民韩某和缅甸籍村民在国境线上要打起来了。党支部书记迅速赶往现场并及时通知纠纷调解小组相关人员及缅甸警方。经了解,事情缘由是缅甸籍村民岩某家的猪跑到银井一组村民韩某家的西瓜地,破坏了即将成熟的一亩西瓜,韩某要求岩某赔钱并在国境线上发生了争执。调解小组做了大量工作,最终当事双方各自承认错误,由岩某赔偿1200元给韩某,及时化解了这件跨国民间纠纷。

强化支部带动,“边境产业”发展壮大。“村子富不富,关键是支部”。面对得天独厚的“一寨两国”景区和毗邻缅甸的优势,党支部带领全村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一是发展“景区经济”,壮大集体收入。依托旅游景区开发,引进瑞丽市海外旅游公司采用土地入股和土地流转等方式参加“一寨两国”旅游景点建设开发,每年增加集体收入8 .8万元,加上集体林地出租和占地6亩的小型边境农贸市场,全村每年的集体收入达13万元。集体资金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建设,如电网改造、人畜饮水工程、活动室维修、修桥、修路,部分用于帮扶本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突发事件应急之需,以及团员、民兵等组织工作经费,建盖党员活动室等,为全村生产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大力发展“边境经济”,增加群众收入。依托旅游市场的发展,积极鼓励党员群众发展傣家“农家乐”和餐饮业、旅游服务业,增加群众收入。党员岳恩赛在景区内开起了“农家乐”,帮助解决村内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每月可增加收入1万—2万元;帅喊软农户在家卖起了特色食品和银器手工艺品,每月增加收入3000多元,同时带动了周边4户群众,每月增加收入2000—3000元。有资金、懂技术、会营销的党员群众还到缅甸发展西瓜、甘蔗种植。2007年以来,党员喊约岩进每年都带领本村数十名群众到缅甸种植西瓜,2009年,喊约岩进仅到缅甸种西瓜一项就获得了20余万元的纯收入,建起了漂亮的新房。2010年,银井一组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17元。

正是银井党支部把“为民”两个大字写在鲜红的党旗下,带领全村群众共同奋斗,才有了边境和谐安宁、民族团结的局面,才有中缅两国边民共富裕的景象。中缅两国边民都交口称赞说:“在党支部的引领下,相信我们明天的生活会更美好。”

第一部分 - 图14

黔北大山中的外来“领头雁”——记贵州跨省引进县委书记尹恒斌的履职故事

他是“外来”书记,却被当地群众当做自己人、贴心人、领头人。他从黄海之滨远赴云贵高原,从锦绣江苏踏入多彩贵州,带着东部相对发达地区的经验和教训,与大山里的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带领人民群众战贫斗困,奔赴小康。他的身上浓缩了贵州跨省引进的12名县委书记的”高地精神”,他就是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委书记尹恒斌。

为了党的事业 “义无反顾 奔赴远方”

第一部分 - 图15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委书记尹恒斌

2013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金银花发展论坛上,绥阳县被命名为“中国金银花之乡”。早在汉代,绥阳就已生产野生金银花,人工种植亦有40余年,但由于地处偏远、缺少好的发展思路,其优质特产一直“藏在深山无人知”,直到如今才大踏步声名远播。2012年全县产金银花干花8000余吨,实现产值3亿元,人均增收3000元。目前总投资1 .2亿元的金银花饮料、挂面、保健酒等项目也已落户产业园。

促成这一切的,就是“外来书记”尹恒斌。2011年10月12日,他挥手作别家乡,单枪匹马前往贵州。这不是他第一次在重大选择时,听从党的召唤。1993年从南京大学毕业后,作为优秀大学生代表,他有诸多机会留在省城南京或去北京、上海,但当家乡盐城向他伸出橄榄枝后,他决定回去建设家乡。

这一次,已担任建湖县组织部长的他,再次放弃留在江苏成长进步的机会,前往从未涉足的贵州。“到哪里干,都是党的干部,干的都是一样的工作。”尹恒斌说,在县委书记这个重要的舞台上,自己可以为党和人民做出更大的业绩。下定决心后,他劝说80岁的老母亲道:“娘,就当你把我生在贵州了吧。”

在亲朋好友不舍的眼泪中,尹恒斌来到了陌生的绥阳县。过去,他对贵州的了解仅有“茅台酒”“遵义会议”“黄果树瀑布”。但身处其中,他发现,贵州山美水美人美,正处在加速发展的大好时机。

同时,他也意识到,贵州并不缺县委书记,跨省引进一批县委书记,可能会影响本地一些干部的提拔重用。他反复告诫自己,一定要晓得好歹,要为组织上增光添彩。“我不是天外来客,也没有高人一等,来了之后一定要有所作为,才对得起政府的信任,和几十万群众的期待。”

在干部大会上,他向全县干部群众郑重表态,作为一个新的贵州人、新的绥阳人,自己将坚持“走进绥阳门,就是绥阳人”“做绥阳人、说绥阳话、办绥阳事、添绥阳彩”的思想理念,为建设一个开放、繁荣、美丽、幸福的新贵州和新绥阳殚精竭虑、无私奉献。

“干部作风是党联系群众的生命线”

绥阳县曾有“黔北粮仓”之称,并集中了一批军工企业,一度是贵州省内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快的县份。但近年来,随着军工企业的搬离,传统农业止步不前,绥阳经济社会发展跌到全省靠后位置。

尹恒斌一上任就发现,当地干部队伍作风不实、玩风过盛,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思想,早上8点吃早餐,9点来上班,10点开始打麻将,下午3点再来点卯;群众找乡镇干部办事更难;客商也感觉没希望,一个小手续要办几十天,甚至几个月。

“作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安。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态度,敬佩的是作风,不满的也是作风,可以容忍能力不足,但绝对不能容忍作风不正。”尹恒斌说。他将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放在首位,大刀阔斧整顿干部“庸懒散”问题,以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决心与勇气,强力推动“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环境大优化”。

通过组织纪检、组织部门明察暗访,召开全县干部作风整顿大会评议曝光,严厉惩治违规违纪干部,三管齐下,大力整治“吃拿卡要”现象,要求各级干部“把群众抱在怀里、举过头顶”,“把企业家当上帝、把投资商当亲人”。还规定每月15日为全县干部深入走访群众日,从县领导带头做起,每月定期沉入基层,深入村居,走进田间地头,体察民情、体味民困、体验民心。

他自己则身体力行,常在下乡回城途中或没有安排加班的夜晚,和办公室同志一车两人,悄悄走进那些还亮着灯的农户家中,不期地造访群众,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并根据群众的建议意见,开展了整脏治乱、狠刹酒席风等行动,获得群众盛赞。

在一次暗访过程中,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一眼认出了他,并拉着他的手说:“我们天天看新闻,就想知道外来的新书记每天做些什么。你来了,我就能活到100岁。”记者采访过程中,提起新来的尹书记,当地群众总是毫不吝啬地伸出大拇指,几乎人人都能绘声绘色地讲上几个有关尹书记的故事,有狠抓干部作风的,有移风易俗的等等。

同时,一个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干事创业环境正在形成,“绥阳干部作风好、服务效率高、发展环境优”逐渐为人所知。一位山西客商旅游来到贵州,无意中听说绥阳的种种变化又来到这里,干部的盛情服务、群众的热情介绍,使他在一个月内由游客成为了投资者,工厂在一个月内便在绥阳落地投产。

让规划“空心面”变成发展“实心地”

尹恒斌亲身经历了东部的高速发展,到任后,他充分运用过去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为贵州当地发展高定位、制蓝图。

让绥阳县干部记忆深刻的是,尹恒斌到任后不足半月便要召开县党代会,他却不顾时间紧迫,重写党代会报告。由他亲手操刀、加班加点完成的新报告让全县干部耳目一新,他提出要“以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幸福绥阳为主题,加速进位争先,打造百亿强县。”“要把绥阳的工作放在全省甚至全国来比较,力争全市第一、全省一流、全国有名气。”

“报告中的很多高目标和高定位,是我们过去没有想也不敢想的。”绥阳县委办公室主任冉光辉说。

尹恒斌用实干,证明了什么是干事创业的“高效率”。农村山高路远,从县城前往一些偏僻乡镇需半天时间。在2011年10月13日到贵州、到绥阳报到后,他仅用3天3夜时间走遍了全县15个乡镇和2个工业园区,并走访重点企业与重点项目。

尹恒斌发现,当地有一种著名特产“空心面”,绥阳县却不幸成为遵义市乃至贵州省近年来发展规划的“空心地带”。“但是我们不能等靠要。”于是,在2011年“作风突破年”的基础上,尹恒斌又将2013年定为“项目突破年”,着力开展“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项目大突破、工作大进位”主题实践活动,一批重大项目洽谈成功并加快推进。

首先,围绕新型工业化战略,绥阳县正在有计划地打造全省一流的精密铸造产业基地,分步骤地推进军工企业民品基地建设进程;其次,围绕城乡一体化战略,正在与中城建集团落实绥阳新城大手笔建设;再次,围绕农业现代化战略,正在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金银花科技创业园、科技产业园、现代化交易市场;同时,围绕经济外向化战略,正在致力形成“西融遵义、南接贵阳、北靠重庆、东联沿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特别是与中电投洽谈成功总投资80亿元的煤电化一体化项目,改写了绥阳无重特大龙头企业的历史。

2011年,绥阳县G D P增速排在贵州全省倒数第五;2012年,尹恒斌上任一年,则飞跃21位排到64名;2012年前三季度工业经济增幅名列全省第一,有5项考核指标由中下游跃入遵义市前三名。但说起在绥阳县一年的奋斗和成绩,尹恒斌仍感到如履薄冰、任重道远。“我80多岁的老母亲晕车,很难长途旅行。但我想,就是背,也要背着她到绥阳来,让她看看儿子抛洒汗水和心血的地方。我还有很多事要去努力。”尹恒斌说。

三级联创 全员参与打造“文明单位群体”

山东省潍坊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刘树亮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国土资源局把“文明单位群体”创建作为提升全系统各项工作、展示部门良好形象的总抓手,开创创先争优活动,实现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等30多项国家和省级先进荣誉称号,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成为“文明单位群体”。

凝聚共识,上下联动谋创建

第一部分 - 图16

山东省潍坊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树亮

2009年,市局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用2 -3年时间,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县市区局和国土资源所全部创建为县级以上文明单位的奋斗目标。

一是强化理念引领。局党委提出了“高定位、争第一、创一流、求卓越”和“晋级升位创品牌”的工作理念,大力开展“信仰、信念、信心”教育活动,各级单位都结合实际提出文明创建目标,把个人工作与集体荣誉紧密结合起来,使创先争优成为每位干部职工的自觉追求。

二是落实推进措施。市县镇三级国土资源部门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各单位对照创建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列出工作重点和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到去年底,市局创建为全国文明单位,全系统16个县市区局、117个国土资源所,全部成为县级以上文明单位,全系统在全国设区的市中,率先创建为“文明单位群体”。

三是塑造服务品牌。塑造并叫响潍坊国土系统“文明国土·地利人和”的服务品牌。近期又提出新的目标:用3年时间,有创建条件的县市区局力争全部创建为省级文明单位;全市国土资源所三分之一以上创建为潍坊市级文明单位。

以人为本,带好队伍促创建

文明单位创建,关键在人。一是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和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都按程序集体研究决定。坚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定期举办封闭式理论学习读书班,不断提升干部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二是强化干部素质建设。搭建大讲堂学习平台,每月邀请一位知名学者集中授课。分层次进行大练兵活动,举办法律法规、公文写作、微机操作等培训班和博客征文、演讲比赛、书画摄影大赛,提高干部职工廉洁从政能力和文明素质。

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强基、服务五线同防,深化与检察机关共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加强风险点防控管理,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和资金监管,受到中纪委肯定。

四是开展“四所联创”。2009年10月以来,我们在全市开展规范所、文明所、星级所和廉政示范所“四所联创”活动,努力把国土资源所建设成为“机构健全、设施配套、文明服务、管理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窗口单位。目前,全市117个所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所标准。

围绕中心,强化服务抓创建

服务发展,是国土资源工作的主旋律。我们始终把保护资源、保障发展和提升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文明单位创建的重要标准。

一是在推进“保发展保红线工程”中展示文明。保障文化产业和民生项目用地,去年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供地率达108 .8 %。大力实施节约集约战略,全市每年盘活挖潜存量建设用地都在1万亩以上。将耕地保护和依法集约用地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把制止违法用地作为确定观摩点评和招商引资项目认定的前置条件,有效避免了违法用地行为发生。连续12年保持全市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矿产开发整合有序推进,全市矿山数量由2010年底的413家压减到331家,压减率达19 .9 %,促进了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二是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体现文明。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增减挂钩试点,将文明单位创建融入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引导工业项目“上山上坡”。成立国有独资土地整治公司,精心打造“节能环保、低碳生态”的拥翠园试点项目区。目前,全市已验收挂钩项目区55个,改造农村居民点172个。年底前基本完成农村集体土地发证及城乡宗地统一编码工作,明晰集体土地产权,维护农民财产权益。

三是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中践行文明。严格执行征地补偿安置政策规定,近三年全市征地补偿标准提高30%以上。着力抓好初信初访和重点信访案件的查处,班子成员“带案下访”,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国土资源系统信访机构联创齐争联系点。高度关注民生,积极开展抗旱找水打井工作,2011年打井205眼,有效保障了2万亩耕地灌溉和近14万人、20万头大牲畜用水。全面落实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防范责任,今年汛期到来前,将重点村的群众全部搬出。

四是在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中传递文明。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国土资源窗口每年办理审核审批事项近万件,按期办结率、群众满意率都是100%,连续3年为“红旗窗口”。大力推进土地登记规范化建设,实行网上电子发证,方便群众。基础测绘工作全面加强,测绘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山东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基地落户潍坊。

规范管理,完善制度保创建

近几年,制定完善了40多项有关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业务工作规范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人人照章办事。

一是业务管理制度。2009年,我们借鉴现代工业管理理念,按照“最少环节、最短路径、最低时限、最高效率”的要求,对业务管理、执法监察、机关作风建设等5大类、64项审批事项和管理工作进行了流程分解,对每个报件都实行传办单制度。目前,市局和部分县局已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I S O9000证书。

二是调度考核制度。每年初,市局将主要业务和文明单位创建等重点工作进行责任分解,通过年度千分制考核,将文明单位创建的考核细化量化并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实行周计划周报告和述职述廉点评制度。

三是督查巡视制度。市局成立督查室,建立督查流程,健全督查办法,重点加强对全系统重点任务、重要会议落实的监督检查,以督查督办规范行政行为。2011年,对全市117个国土所和服务大厅进行了全覆盖式的明察暗访,回访56个(次),使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不能有丝毫懈怠。

营造环境,丰富载体推创建

一是努力营造舒心的工作环境。市局投资150多万元,新建和改建了党员活动中心、会议室、阅览室、荣誉室、卫生室、健身房、乒乓球室等。

二是活跃干部职工文化生活。每年重要节日都要开展演讲、博客征文、摄影书画大赛及体育比赛等,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

三是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全系统向汶川、玉树等灾区缴纳特殊党费74万元,近三年各类捐款共计190多万元。开展城乡文明共建“党员干部联户”活动,与18个村结成共建对子,开展包村帮扶,每3名党员包靠一个帮扶户,捐款近40万元。

当前影响党群关系的几个问题

全国党建研究会课题组

党群关系问题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生死存亡的根本政治问题。在改革开放和长期执政条件下,防范和消除“最大危险”,保持和发展“最大政治优势”,是我们党面临的严峻考验和重大任务。当前党群关系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并且有些问题还十分突出。主要有:

(一)社会差别呈扩大趋势特别是贫富差距过大,一些群众的利益诉求没有得到满足,对党和政府有怨气。调研中反映比较普遍的是社会差别特别是贫富差距过大问题。哈尔滨市委党校课题组问卷调查显示,63 .5%的公务员认为分配不公、差距过大是当前影响党群关系的突出问题。如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扩大到3 .21:1;农村最高收入家庭的人均收入是最低收入家庭的7 .5倍。有数据表明,上海部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董事长和总裁平均薪酬是国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4 .38倍,是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27 .71倍。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一是垄断行业职工收入偏高,一部分房地产开发商依托行政控制和垄断性的土地供给制度获取巨额暴利,各种不规范甚至违法非法获取暴利活动,以及靠权力寻租、腐败获取非法收入问题较多出现。二是城乡、地域、行业差距依然较大。以人均G D P为例,2010年东部地区人均为45317 .47元,分别超过西部、东北及中部地区102%、33 .8%和89 .2%。调研中,不少人谈到,城乡、区域之间在教育、医疗、消费、就业、政府公共投入等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差距。三是贫富差距呈加剧趋势。我国贫富差距被认为已经超过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同时,我国中低收入者数量多,贫困人口大量存在。不少人认为,这种持续拉大的社会差别,不仅仅是经济利益受损,而且还导致了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一部分群众在切身利益长期得不到维护满足甚至是受损的情况下,对党和政府心生怨气。

(二)有的地方对群众的民主权利尊重不够,重大决策不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一些群众对党和政府有意见。比较突出的如:一是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如党务、政务、财务等公开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及时、不全面甚至是流于形式的问题;一些群众直接参与和管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渠道不够通畅;一些群众反映的问题常常需要借助网络力量或“领导批示”来促进办理;等等。二是少数群众的民主权利受到侵害甚至被侵犯人权。少数上访群众特别是赴京上访对象被所在地政府“围追堵截”,有的“老上访”对象被24小时监控,被冠以“精神病”送进“法制学习班”变相软禁,甚至出现因上访被以种种“罪名”关押或进行劳动教养等现象;有的地方政府或官员常常把一些群众的批评监督视作“洪水猛兽”,禁言、删帖、监控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在征地拆迁中出现“权大于法”“强征强拆”等侵犯人权的事件。三是一些地方民主决策机制缺失。有的地方党委政府、某些领域的党政干部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农村征地补偿、城市居民房屋拆迁、改制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城市中的小商贩管理等问题,不注重听取群众意见,引发利益受损群众的不满。由于民主权利常常不被尊重,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日趋淡漠,响应支持维护并执行政府号召决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大大降低,更多表现出与政府“不合拍”“不合心”“不合力”,一些严重违背群众意愿、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常常导致干群冲突,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三)社会分化中的公平正义彰显不够,出现一定程度的社会阶层固化,群众有一定的不满情绪。比如:收入分配机制的不尽公平合理,导致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进入城市的数亿农民工、城市下岗失业者处于弱势地位。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城市歧视性就业政策等各种体制上的不公平,导致城乡、体制内外、行业、单位之间的人员流动相互封闭,一些垄断行业形成独立的“社会集团”,社会地位较高的阶层形成相对封闭的“利益保护圈”,割断了下层向上层的合理流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阶层固化。很多人反映:过去平民或农家子弟可以通过发奋读书、考上大学、参加工作,来改变家境,如今却因背景、权力、关系、“潜规则”等因素制约,“寒门难再出贵子”。在社会阶层分化的情况下,各阶层正常、规范的利益表达机制和相互对话、交流的社会协商机制不够成熟;一些社会阶层特别是困难群体的愿望难以正常及时表达,常常积累成一种社会情绪;社会分化中的不公平现象未能通过宏观调控和二次分配得到校正和弥补,困难群体的社会不公平感日益积累,在长期无处宣泄的情况下,常常因一些小事导致党群干群矛盾冲突并被放大。

(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频繁出现问题,少数事件处理不当,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降低。在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投入空前、社会事业蓬勃兴起、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今天,群众的幸福感并没有与此同步大幅提升,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医疗质量、高房价等问题交织叠加,累积而成一种社会焦虑,直接影响群众的幸福满意度。不少人认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出现这些问题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在防范和处理问题上,做得还不够好。群众意见较大的是:一些部门疏于监管,反应迟缓。有的群众直言,“毒牛奶”“毒大米”、地沟油、瘦肉精等有毒食品存在多年,但很少被监管部门发现,大多是媒体曝光后才进行查处。一些法律法规不健全,如有的行业标准陈旧甚至是倒退,对违法处罚明显偏软偏轻等。一些部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责任不到位。有的群众说,一些执法部门执法“只在意人民币不在意人民”,交了钱就可以开绿灯。调研发现,少数地方生态破坏严重,群众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问题显而易见,却久久不能解决。对此,不少同志认为关键是对地方保护主义惩治不力,造成一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降低,对党的执政能力产生怀疑。

(五)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良,对群众态度生硬,遇事不敢担当,甚至欺压群众,一些群众对党产生疏离感。群众认为当前干部队伍存在最突出问题是“脱离群众”“作风差”“服务群众意识不强”。有的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感情淡漠,内心深处看不起群众,把弱势群体看作包袱,“不听话”、爱维权、“善出头”的群众常常被视为“刁民”;有的对群众盛气凌人、不屑一顾、态度恶劣;不少干部认为现在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和通信交流工具体察民情,生活中几乎与老百姓绝缘,被基层群众称之为沉湎于“会上、网上、车上”的“三上”干部;有的遇事不敢担当,对群众的诉求“拖”“躲”“踢皮球”,最终“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有的热衷于搞沽名钓誉、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路边工程,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工作飘浮、不干实事;有的高高在上、公权滥用、作威作福、欺压群众,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干部勾结黑恶势力压制群众的问题,动用公权拘捕、报复、打击、侵害群众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等等。这些不良表现,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加深了干群之间的隔阂。

(六)少数党员干部为政不廉甚至腐化堕落,侵害群众利益,损害党的形象。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的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问题,是影响党群关系的最大“毒瘤”。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一是吃拿卡要、索贿受贿、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等为政不廉的问题;二是在选人用人上讲关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屡禁不止,还出现了临时工、服务员、小保姆被个别领导“培养”成党的干部甚至是相当级别干部的事件;三是“三公”消费过高、超标准建楼堂馆所、大肆举办各类庆典活动等方面的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的行为,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四是“腐化堕落”,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少数党的高级干部包养情人、生活腐化,在群众中影响很坏。

(七)一些地方出现群体性事件,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反映出部分群众对党和政府存在对立情绪。群体性事件逐步由原本简单的利益诉求向有组织的群体性发展,一些人为达到某种目的,采取多种手段策划、串联、鼓动和组织;群体性事件已由以往单纯上访发展到堵塞交通、冲击党政机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补偿和安置、环境污染、医患纠纷等问题常常诱发群体性事件,一些部门不作为或工作方法不当往往成为事件的催化剂。表面上看群体性事件发生与政府对个体事件处理草率、信息公开不及时、政府公信力下降有关;深层次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长期忽视群众利益,特别是少数群众的利益长期受损,导致引发群体性事件。

党群关系问题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综合反映。密切党群关系必须综合治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宗旨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是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情况专题报告制度,并实行专项评议;建立完善年轻干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制度,推动他们在实践中、在广泛联系群众中学会做群众工作、增长才干;严格管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二是着眼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对各方面政策法规进行梳理、调整和更新,使之真正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积极推进各个领域体制、制度和机制的改革创新,对那些影响党群关系更直接、更显著的体制、制度和机制要抓紧改革,使密切党群关系得到有效的制度保障;四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充分体现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地位;五是把联系和服务群众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核心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基层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作用;着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大力改进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六是坚决整治损害群众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大力推进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转变;切实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应尽快出台领导干部个人财产强制申报和公开制度,让这项提了多年的制度取得更大进展;七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视各类社会组织的建设和作用发挥,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凝聚民心,促进和谐。

第一部分 - 图17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决于地方党政领导班子

全国党建研究会课题组

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是一个地区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负有全面领导责任,起着重要的领导作用。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态度、思路和作为,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和水平。

一、形成正确思路是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主要有:一是以实现资源增量为主的发展思路。通过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提升资金、人力、物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质量,使资源得以有效配置,实现现有资源的有效增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二是以挖掘内涵为主的发展思路。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特别是体制机制改革或通过自主创新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竞争力,激发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实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本地经济社会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三是以产业升级为主的发展思路。通过利用本地区在历史上形成的传统产业优势,把老产业做大、做强,以此集聚和引领其他产业的发展。

二、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是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条件

主要做法:一是完善领导方式。比如,甘肃省定西市党政领导班子贯彻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围绕重点工作建立协调领导小组,党委牵头,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参加,调动了四大班子合力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到总揽而不包揽、协调而不替代,形成“四轮联动”格局,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少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分清工作主次和轻重缓急,抓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集中精力抓重点项目、扶持重点企业、培育重点产业、建设重点园区,以点带面,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加强政策引导。比如,北京市海淀区党政领导班子始终把贯彻落实、先行先试“1+6”新政策(“1”是指搭建中关村创新平台,共有19个国家部委和北京市29个部门参加,落实重大决策,对跨层级审批和跨部门审批加强协调和督办;“6”是指在中关村深化实施先行先试改革的6条新政策)作为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的首要任务,不断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推动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是坚持依靠群众。中卫市在本地农民延续了百年的旱地压砂种瓜方法基础上,大力发展硒砂瓜产业。目前,中卫市“香山硒砂瓜”已成为国内驰名品牌和世界名牌农产品。四是强化服务意识。不少地方围绕建立服务型政府转变领导机关工作作风,先后开展了“行政效能建设年”“作风建设年”等活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行限时办结等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服务企业发展的质量,政府和窗口单位服务效能不断增强,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完善制度和机制是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保障

主要做法:一是完善相关制度。比如,海南省海口市2008年出台《海口市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规定的职责,以致影响机关效能,贻误管理工作,损害管理服务对象合法权益,危害经济发展软环境等行为,追究其效能责任。不少地方注重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督查落实制度等,坚持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夯实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比如,北京市海淀区建立起沟通顺畅、运转高效的协调整合机制,在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省市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的同时,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非政府机构、企业的作用,有力推动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新疆阿克苏市为了改变农牧民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通过出台林果种植补贴、提供小额贷款、实行政策性保险等优惠政策,解除农民后顾之忧,调动农民积极性,林果种植面积以每年近40万亩的速度增加,把特色林果产业做大做强。不少地方都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建立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机制,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人才引进力度;注重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资金贴息或补助等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银行贷款等对重点项目和新兴产业给予支持和扶持,促进了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新兴产业的聚集。四是完善考核机制。坚持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奖惩、升降去留紧密联系起来,将考核结果作为对班子进行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职务升降、培训等的重要依据,进一步调动了干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积极性。

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是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基础

主要是结合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以下五种能力:一是运用科学理论的能力。注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够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要求,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注重树立辩证的思维方法,坚持在统筹中处理矛盾,在兼顾中把握平衡,在协调中促进发展,使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要素、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能够健康、有序、优质、高效、持久地向前推进的能力。三是科学决策的能力。注重树立科学决策意识、健全决策机制、完善决策方式、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保证决策正确有效的能力。四是开拓创新的能力。注重始终坚持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思路,拿出新办法,寻找突破口,敢破敢立,积极推进工作创新的能力。五是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注重深入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沟通群众、化解矛盾的能力。

五、创新社会管理是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

主要做法有:一是健全社会管理体系。比如,北京市朝阳区制定下发了《朝阳区关于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实施意见》,设立了由区委书记和区长任组长的“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领导小组,积极探索构建“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二是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比如,宁波市北仑区结合实际,把社会服务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保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多方参与,明确责任,各方联动,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实现了“三位一体”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三是探索社会管理方法。浙江省宁波市的81890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整合多方资源,为市民提供家政、交通、医疗等服务信息,开发应用信息管理平台,为科学有效管理提供支撑。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主要做法:一是拓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北京市西城区在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教育、文化、健康、心理等非物质民生的需求。全面实施“科技西城”“健康西城”“文化西城”等“改善民生八大工程”,2010年仅教育一项年投入就达到41亿元,占区财政支出的近17%,为全区第一大支出项。二是关注特殊人群和困难群体。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大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养老、职工医疗、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100%、100%和98%,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三是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江苏省昆山市提出“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先后建立完善以低保、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征地补偿、拆迁补偿为主体的农村“五道保障”,全市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9%以上。四是重视发挥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群众的作用。浙江余姚市、奉化市探索了“阳光村务八步工作法”和“党建进组、服务入户”两个做法,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开展党员承诺、结对帮扶、党员志愿服务,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就业、养老等方面的难题,为群众排忧解难。

探索创稳新路 建设平安广东

广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朱明国

第一部分 - 图18

广东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省委政法委书记朱明国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和对敌斗争前沿的广东,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同时也面临社会阶层日益分化、利益格局深刻变化、思想观念复杂多元等带来的严峻挑战,各类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传统维稳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要主动顺应人民群众的新需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必须敢于探索创稳新路,以创建平安广东活动为突破口构建“大稳定”新格局。这是广东省委顺应形势所需、执政所求、民心所向的战略部署。

当前广东总体形势和谐稳定,但也必须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仍很突出,许多社会管理难题亟待解决。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互叠加,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相互渗透,直接利益群体与非直接利益群体相互影响,多数人合理诉求与少数人不合理要求相互交织,滋生了影响社会平安稳定的消极因素。在形势深刻变化和突出问题倒逼之下,传统维稳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进一步创新维稳理念、体制机制、方法手段,走科学创稳之路,跳出“维稳而欠稳”的怪圈。

一是由静态维稳向动态创稳转变。社会发展本身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只有动态的、发展的稳定,没有绝对的、静态的稳定。要辩证看待稳定,充分认识只有在化解矛盾中不断达成新的稳定状态,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一些地方和有的干部片面理解“稳定压倒一切”,认为平安就是“不出事”,将社会稳定定格为绝对的“太平”,往往不论手段、不惜代价去维持表面的“风平浪静”,忽视维护社会的长远利益和民众的根本权益,对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重堵轻疏,重事后控制轻源头治理,导致基层矛盾纠纷积累发酵,催化了“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非理性社会情绪。而动态创稳的思路则是用“维稳链”和“过程论”的眼光审视维稳工作,不仅重视过程控制、末端治理,更重视源头预防,积极从维稳链条的全过程来构建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新机制,尽可能使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少产生、少转化、少激化。当前,尤其要在基层干部队伍中树立创稳的“大事小事观”:从群众急需解决的小事办起,努力调解小矛盾、消除小隐患、平息小信访,办小事惠民生,防止小问题酿成大事件。

二是由刚性维稳向韧性创稳转变。维护社会稳定不是最终目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才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管理的智慧重在协调与平衡各方利益。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以“管控打压”为主的刚性维稳模式,过度依赖行政力量甚至“警力”,片面追求结果,容易走向简单化、绝对化、粗暴化,往往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基层有的干部认为做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费时费力,信奉“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不惜成本摆平、不问方式搞定、不计效益善后,把自己推向了群众的对立面。而韧性创稳的思路则是强化“利益是核心、感情是基础、服务是保障”的新理念,淡化命令式管理,强化“服务型”创稳,从管制人、控制人、约束人向尊重人、服务人、依靠人转变。充分依靠群众,通过平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解决社会冲突,化解社会矛盾。

三是由权力维稳向制度创稳转变。维稳不是要消除利益冲突,而是要进一步完善规则;不是追求一时的太平,而是经济社会的长治久安。之所以有些地方陷入越维越不稳的“怪圈”,一些社会治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其重要原因是“顶层设计”没有与时俱进,比如一些政策法规陈旧过时甚至不合理、对权力的监督约束力度不够、群众依法有序表达诉求的渠道不畅等等。基层有的地方对此视而不见,能捂则捂、能压则压;对“定时炸弹”式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采取“击鼓传花”的做法,只要不在自己任内出事就好。一旦爆发群体性事件,又迷信公权力的“魔力”,习惯以个人权威取代法治权威,习惯用行政方式代替司法方式,要么乱扣帽子、加剧冲突,要么丧失原则、一味妥协。而制度创稳的思路则是探索制度化、法治化维稳之路,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进一步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加强社会管理,积极推进民生保障制度、维护权益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等改革创新。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政策法规轨道内解决矛盾冲突”的共识,引导群众“信法不信权”“信法不信闹”。

四是由党政维稳向社会创稳转变。随着经济成分多元化、利益结构复杂化,人民群众由一个个阶层和群体所构成,其利益诉求既有相同或交叠之处,也有矛盾和冲突的地方。做好维稳工作的关键是协调和处理好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一些地方的维稳惯性思维往往强调党政部门的“管控”,忽视社会各阶层的参与度、主动性,甚至把维稳工作看作只是政法机关的事,导致有的政法机关单打独斗,疲于奔命。而社会创稳的思路则强调,要妥善处理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增强对多元复杂利益诉求的统筹协调能力,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创新社会动员体系,变“管治”为“共治”,逐步实现基层维稳主体的多元化,建立起党政有效主导、社会有序参与的“大稳定”新格局,努力使创稳工作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2011年以来,广东省先后发生增城大墩村事件、潮州古巷事件、陆丰乌坎事件、惠东平海事件、中山沙溪事件,在境内外造成了较大影响。这些事件的发生,促使我们跳出维稳旧模式,树立科学维稳观,从整合资源、优化功能、创新载体等方面寻找创稳突破口。

2012年6月以来,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充分吸收国内外、省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广东省制定了《关于全面创建平安广东的意见》和《创建平安广东行动计划》。创建平安广东是建设幸福广东的前提和保障,是依法治省的终极目标,是维稳理念的创新发展。在指导思想上,创建平安广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以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核心,以解决群众最关切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公平正义等问题为主题,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主线,坚持源头治理、预防在先、法治保障、文化引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着力在防范违法犯罪、化解社会矛盾、消除安全隐患上下工夫,实现维稳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更加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总体目标上,围绕“一强二升三降”(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破案率、起诉率、审结率、执结率、调解率上升,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满意度上升;重大刑事案件下降、重大群体性事件下降、重大安全事故下降),标本兼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排头兵、社会和谐稳定的示范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法治省。在实施步骤上,提出“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进步、五年良性发展、十年国内领先”的目标,并对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细化。

创建平安广东是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在广东政法工作中居于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实践中还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必须坚持法治为要,走依法创建之路。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始终是创建平安广东的突出选项、重要内容。要牢固树立良法善治理念,加强立法工作,健全平安法制体系。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范行政权力,防范和减少因行政行为失当产生的社会矛盾。要强化公正廉洁司法,树立司法权威,提高司法公信力,筑牢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加强法制教育,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走全民创建之路。依靠人民群众创建平安,创出人民群众追求的平安。要推进群防群治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充分发挥社工、义工的作用,壮大平安志愿者队伍,把创建平安工作延伸到每一个社区和家庭。要把群众满意作为创建平安广东的根本标准,建立以群众满意为导向的考核机制,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迫切期待的地方做起,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是必须坚持基层为先,走主动创建之路。把基层创新和顶层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平安细胞”工程,全面开展创建平安县(市、区)、平安乡镇(街)、平安村(居)、平安单位、平安家庭活动,努力形成“积小安为大安、以基层平安保全省平安”的良好局面。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实村居组织建设行动计划,分期分批整顿问题突出的村居组织;推行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完善社区多元化治理机制;制定和落实有利于稳定基层政法综治队伍的制度,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镇街检察室、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等基层政法单位的骨干作用。

四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走制度创建之路。要重点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项目,建设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创新“两新”组织管理服务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两新”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利益协调、规范行为、行业自律作用。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权益机制,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创新利益诉求表达处理机制,努力实现制度化创稳。加强社会管理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增强科技创安、科技维稳合力,打造“制度+科技”的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模式。

五是必须坚持放眼世界,走借鉴创建之路。社会建设首先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做主的原则不动摇。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引进境外投资和先进技术,学习海内外科学的管理模式。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模式、方法和手段,属于管理技术的范畴,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创建平安广东,要立足广东,放眼世界,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先进省份的好经验、好做法,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结合广东实际升华创新。

创建平安广东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从办得到、能办好的事情做起,不刮风、不攀比,努力创建一个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广东。

党建根基要夯实 农村基础先打牢

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梁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始终是农村工作的关键,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重点。河北作为农业大省,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必须抓实农村这个重中之重,不断建强组织、打牢基础,为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建强组织打牢基础,组织架构是重点,必须下大力抓健全、求规范。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肩负着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重要职责。村级组织如何设置、怎样摆位,关系党的领导、村民自治和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的协调发展。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农村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村级组织承担的政府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构建优化合理、全面广泛的组织架构,更好地统筹协作、发挥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和紧迫。

在基层探索基础上,我们普遍推行了农村组织架构“四个覆盖”,即农村基层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综治维稳组织全覆盖,有力促进了农村社会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实践证明,“四个覆盖”是农村基层组织的科学设置,打基础、利长远、优服务、惠民生的全覆盖网络也是健全农村治理结构的有益探索,有效解决了村级组织构架不规范、发挥作用不明显等问题,确实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好办法、好路子。通过推行“四个覆盖”做法,实现了基层党组织、民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和综治维稳组织规范健全,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了党组织领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农村社会管理格局,强化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二、建强组织打牢基础,班子建设是关键,必须下大力抓管理、强班子。“组织强不强,要靠领头羊”。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实践证明,班子凝心聚力、干部团结战斗,村级组织就会充满活力,富有战斗力,各项工作就会更加推进有力、进展有序、落实有效。

一是强化选拔任用。严格按照“政治素质好,领富能力强、协调本领强”的“一好双强”标准,放宽视野,拓宽渠道,努力把农村大量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班子。深化“领头雁”工程,注重把党员民营企业家、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村经纪人、专业协会负责人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着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今年村“两委”换届后,“两委”班子成员中致富带头人达到13 .5万,比上届提高30%,5795名大学生村官当选村“两委”成员,其中592名当选村支书、村主任。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干部“素质工程”,以增强领导科学发展和社会管理能力为重点,县以上党委每年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轮训一遍。在全省确定53个产业发展快、组织程度高、带动能力强的村,作为基层干部实训和研修基地,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今年,省委组织部直接举办农村党支部书记、乡镇优秀组织委员、大学生村官等三类4期示范班,培训700余人次。

三是强化激励关怀。继续深化“一定三有”机制,省、市、县财政每年投入51亿元,用于农村干部补贴,村支书、村主任年均补贴达到1万元,并且实现了养老保险全覆盖,500多名村支部书记考上了公务员。在保障实现“三有”基础上,重点抓实“一定”,普遍推行了村干部任期目标承诺、“双述双评”、分类管理等9项制度,真正实现了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使广大农村干部工作上有劲头、事业上有干头、发展上有奔头。

三、建强组织打牢基础,运行机制是保障,必须下大力抓落实、促长效。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近年来,我省不断深化完善以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为主要内容的“一制三化”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着眼于进一步提高村级组织决策民主化、管理规范化、运行科学化水平,应着力落实完善以下三项制度。

一是“四议两公开”制度,实现民主决策。农村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要在村党组织领导下,严格按照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程序实施,坚持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真正使各项决策都是村民集体意志的体现。

二是“三审会签”制度,实现规范管理。对于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要不断健全完善管理和使用制度,特别是村级财务开支必须实行“三审会签”,即先由村委会主任审查,再由村党支部书记审批,最后由村民理财小组审核把关,确保各项支出公开明白、规范合理。

三是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实现阳光监督。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不断落实完善党务村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要坚持“五规范一满意”标准,即公开的阵地、时间、内容、程序、管理规范,群众满意。党务公开要每季度一公开,重点公开党支部自身建设、发展党员、定责承诺、党员联系户等内容,使群众对党的工作有更多了解、更大支持。

四、建强组织打牢基础,党员队伍是主体,必须下大力抓教育、激活力。党员是党的活动的主体,是党的基层组织的细胞。全省200万农村党员,数量庞大,是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员队伍建设的状况,取决于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应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工夫、见实效。

一要明权责。总结推广大城县农村党员“七权七责”做法,明确农村党员享有方针政策知情权、村级大事审议权、党务村务监督权等七项权利,履行组织决定执行责任、政策法规宣传责任、社情民意反馈责任等七项责任,着力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要强素质。深入实施以党性教育和技能培育为重点的党员“双育”工程,在全省党员队伍中开展党的光辉历程、光荣传统、党性党风党纪“三项教育”,整合党校、职教中心、农业产业龙头基地等各类资源,累计培训党员300多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党员能力素质。

三要增动力。普遍推行全面对标、认责承诺、亮牌示范、夺旗争星“四项制度”,所有党员都结合岗位实际和自身特点,按照可学可比可超原则,选择先进标杆进行对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实现晋位升级。每年初,向群众作出“一句话”或“一件事”承诺,并通过悬挂党员家庭户、党员经营户标牌,让广大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四项机制”,说起来朗朗上口、用起来得心应手,有效激发了广大党员奋勇争先的内在动力。

第一部分 - 图19

江苏构建“三三三一”机制力促基层党建

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盛克勤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联系服务群众中的积极作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经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

江苏省现有26万多个基层党组织。近年来,全省各级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职责和重要任务,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构建“三三三一”工作模式,基层党组织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实施“三个覆盖”,突出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队伍、基层服务阵地三大建设,夯实联系服务群众的基础。一是基层党组织网络全面覆盖。按照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群众需求哪里就有党组织服务的要求,探索建立“区域型”“产业型”“流动型”“网络型”党组织。二是基层干部培训全面覆盖。大规模培训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加强社会管理的能力水平,夯实素质基础。三是基层服务阵地全面覆盖。在农村全面实施村级“四有一责”建设行动,在社区全面推广“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模式,增强服务功能,夯实物质基础。

——创设“三大载体”,分层分类开展为民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新平台。一是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的“三解三促”活动,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脱下西装进农户,挽起裤脚走基层,自觉上好密切联系群众“必修课”。二是在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农户,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三走进三服务”活动,通过结对共建、扶贫助困、党员志愿者行动等形式,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在基层党员干部中开展民意代言、事务代办、便民代理,帮群众反映诉求、帮群众解决问题、帮群众兴办实事的“三代三帮”活动,实现“群众动动嘴、干部来跑腿”,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建立“三项机制”,坚持统筹联动、典型带动、考核推动,抓机制促长效,不断激发联系服务群众的内生动力。一是探索统筹联动机制聚合力。坚持上下联动,省领导率先垂范,带动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坚持党群联动,通过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倡导联系服务群众人人有责、个个可为;坚持行业联动,构建条块结合、交叉管理的党建工作体系,推行“一站式”“一条龙”联合办公,方便群众办事,提升服务效率。二是建立典型引领机制增活力。注重从基层发展一线、急难险重一线、服务群众一线培育选树先进典型,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浓厚氛围。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强动力。通过“党群议事会”“村民直评村官”等做法,接受服务对象和基层群众的评议评判,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推行“一线工作法”,始终把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作为鲜明导向,引导基层党组织在一线创造经验、解决问题、发挥作用、树立形象。一是以党建工作方法创新推进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实践创新,分领域总结基层一线新鲜经验,提炼推广农村党建“乡情工作法”、社区党建“零距离工作法”等九个基层党建工作法。二是在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行业系统开展“争创群众满意窗口服务单位”活动,普遍推行“三亮三比三评”,全省近5万个基层党组织、93万多名党员踊跃参与,涉及窗口服务岗位29万个。三是坚持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民生幸福作为最大服务,深入开展“科学发展争一流”活动,各市县普遍选标杆、找差距、定目标。四是回应群众对安定有序、诚信友爱、和谐稳定、充满活力社会环境的新期盼,组织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先锋行动”。

各地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得到不断深化、丰富和发展,带来了许多经验和启示。

——与群众联系面对面才能心贴心。无论交通如何便捷、通讯如何发达、互联网如何畅通,都无法替代与群众面对面的感情交融。

——站在群众立场才能做好群众工作。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的真实意愿,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从群众最急需最期待的事情做起,把初始提议权、知情决策权、评判评议权交给群众,才能真正被群众接受、让群众满意、得到群众拥护。

——解决新问题不能全靠老办法。只有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学习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联系服务群众的新手段新途径,畅通广大群众特别是新兴群体的诉求表达渠道,才能更加有效地集中民意汇聚民智,牢牢把握做好群众工作的主动权。

——有了主心骨基层才能更牢固。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带头人、领头雁,只有建设一支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群众认可的带头人队伍,基层党组织才能富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才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维护好群众利益才能真正赢得民心。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改善民生作为核心任务,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

第一部分 - 图20

发挥代表作用 促进科学发展——垫江县探索开展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重庆市垫江县委书记 罗德

第一部分 - 图21

重庆市垫江县委书记罗德

如何更好地发挥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的作用,探索党代表任期制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成为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针对党代表在选举过程中遭受“冷遇”的尴尬现实,垫江县探索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对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进行有益探索和大胆尝试。

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基本做法如下:

一、科学设置四大环节。针对基层党建工作容易流于形式的客观实际,突出“联系群众显真情、服务发展见实效”的核心价值和工作目标,将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全过程细化为接待、交办、办理、反馈四个工作环节,确保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一是定时接待“促常态”。按照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原则,将全县市、县、乡镇三级党代表分为300个接待小组,每组2—3人,每月20日定时到全县300个村和社区的党代表工作室接待群众,使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成为常态。二是分类交办“明责任”。对群众反映的各类事项、意见和建议,由乡镇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站按职责范围进行分类交办。属于村(社区)职责范围的,下交村(社区)办理;属于乡镇职责范围的,转交有关站所室办理;属于乡镇职责范围外的,上报县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办公室转交有关县级部门办理,明确了事项办理的责任主体。三是限期办理“提效率”。对群众反映的各类事项、意见和建议,按职责和权限,件件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牵头办理,依据工作难易分别在7天、15天、30天内限期办结;对无法按期办结或因政策、法规不支持等原因无法办理的,承办单位做好解释说明工作,用限期倒逼的方式提升了办事效率。四是及时反馈“重结果”。对群众反映事项、意见和建议的办理情况,通过党代表到接待现场、电话、信函或党代表与承办单位登门拜访等方式30日内予以反馈,让每一位群众都能得到办理结果和及时答复。

二、创新构建三级体系。县委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执行、人大监督、政协参与、部门配合”的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工作格局。一是在县、乡(镇)、村(社区)分别设立了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办公室、工作站、工作室,负责处理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具体工作。二是县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办公室发挥统领作用,负责全县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办理和督导检查工作。二是乡镇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站发挥中轴作用,负责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反映事项的收集、汇总、分送工作,处理乡镇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事项,并牵头督办属于村(社区)职责范围的事项。三是村(社区)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室发挥阵地作用,负责接待群众,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办理属于本级职责范围内的群众反映事项。

三、配套建立三大制度。一是定期研判“把好脉”。各级党委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社情民意,研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发挥政协委员人才密集的优势,针对群众反映事项,研究提出解决重大疑难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为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二是严格督查“强监管”。县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工作,督查各级各部门办理群众意见建议和反映事项的落实情况;同时,强化人大代表对各级各部门办理群众反映事项的情况进行监督。三是加强考核“促落实”。编撰《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手册》,制定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考核细则,对各级各部门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考核。

自2012年2月20日启动党代表定时、定点、定人接待群众以来,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县800余名党代表深入300个村(社区),接待群众3414名,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反映事项3123件,办结反馈1709件,启动办理并反馈895件,办结回复率100%。党代表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实现党群干群沟通的“零距离”。合兴社区党总支书记邱汉高说:“现在每月党代表都来社区接待,许多社区群众都积极建言献策、反映问题,其中还有不少外村群众也来我村反映情况。上个月观斗村刘宗臣要求解决1961年统计局精简时发给老职工的补贴问题,这个月就得到了解决,群众对党代表和我们干部是越来越信任了。”

二是实现社情民意收集的“全方位”。各级党代表在深入基层一线,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同时,广泛收集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建设、机关作风等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成为各级党组织察民情、听民声的社情民意收集员。自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启动以来,目前共收集群众建议意见650条,其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和解决高台地区饮水难等37条为党委政府采纳并实施,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实现政策法规宣讲的“全覆盖”。各级党代表充分发挥自身懂政策法规的优势,针对广大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向基层群众宣传各级“两会”、市委和县委全委会等会议精神,《土地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医疗养老保险、农村小额贷款等利民惠民政策,既加深了基层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正确理解,又有效保障了广大群众的合法利益。

四是实现反映事项办理的“全落实”。通过对重大事项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实行县领导牵头督办,形成群众事项办理倒逼发展的机制,促进各单位切实履行自身职能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解决群众反映事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2012年2月以来,全县群众反映事项办理率达100%、办结率达72 .7%,并且摘掉了信访大县的帽子。

下基层的“边走边想”

江苏省南通市常务副市长 韩立明

第一部分 - 图22

江苏省南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韩立明

根据省、市委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的部署要求,近期,深入县(市)区,进村和社区、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走访普通党员和群众等,通过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笔者不仅倾听到了基层群众的呼声,也有了从基层和群众中汲取智慧的机会,边走边看、边看边想,收获良多。

一看:“基层组织建设年”基层在行动

在笔者所到的县(市)区,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各项工作正有序展开。海安县部署了弘扬“七战七捷”精神,打响基层组织建设年“组织覆盖堡垒战、富民强村攻坚战、和谐社区协同战”等“七大战役”。如皋市以乡镇党委核心工程、新型村干部活力工程、大学生村官富民工程等“十大工程”为载体,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通州区推出了“星级党建示范点”建设,分5种类型制定星级标准,对基层党组织实施年度复审、动态管理,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

一路走访,更清晰了我的思路:“贴近基层需求、顺应群众期盼、回应党员关切”正是组织工作抓基层、打基础的关键所在。当前,应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在打造“双强型”带头人队伍上求突破。“群雁高飞头雁带”。结合村党组织晋位升级,优化调整一批、集中轮训一批、择优激励一批村书记,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二是在畅通“全覆盖”直接联系服务上求突破。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联系渠道和解决问题的服务通道,推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全覆盖”,让“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基层群众的幸福指数”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三是在构建“常态化”工作机制上求突破。既注重总结提炼基层党组织在创先争优中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承诺践诺评诺、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又切实加大“四个全覆盖”等创新举措的落实力度,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落到实处。

二看:“三弱两重”村的“第一书记”

自2010年以来,如皋先后选派3批56名机关副科级以上的年轻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初步实现了强化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和强化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双重效应。在总结如皋做法的基础上,前不久,全市又派出230名“第一书记”前往“村级班子软弱、村级基础脆弱、村营收入薄弱、环境整治任务重、信访维稳任务重”的“三弱两重村”。

肩负使命的“第一书记”,实际工作情况如何?带着这样的问号,我走访了如皋市高明镇胜利社区和东陈镇尚书村的两位“第一书记”。2010年,如皋市委办下派“第一书记”驻尚书村。此前,尚书是典型的“三弱村”,没有一个规模工业或农业项目、没有一条水泥路、没有一寸防渗渠,村庄环境脏乱差,村营收入不足2万元,村级债务近百万元。两年时间过去了,今天,当我走进年销售超亿元的康升金属材料公司、正热火朝天安装设备的智佳家纺和海腾机械公司,走在郁郁葱葱的紫园葡萄园,感受整洁美观的村居环境时,真切体验到了尚书村的惊人变化。目前,尚书村彻底甩掉了落后的帽子,年度考核列市镇第一,村营收入达到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 .5万元。高明镇胜利社区也由典型的高沙土地区落后村,跃升为如皋市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红旗单位、南通市生态村、江苏省卫生村。

实践带给我的思考是:“第一书记”大有可为。一是加强了基层。派驻机关干部到村,一人在村,整个单位在村,推动了城市与农村、机关与基层之间的联动。二是锻炼了干部。特别是对“三门干部”来说,带着任务下去,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进了群众观念,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三是推动了发展。所有下村干部都做成了几件事,直接推动了兴业条件的改善、环境面貌的变化。四是搞活了队伍。机关和基层加强干部交流,既让机关干部接触到地气、增添了工作底气,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头雁作用”,为村组织注入新鲜活力。

三看:破解“最后一公里”之困的“一事一议”

这里所谓的“最后一公里”,是指在水利建设中与干渠、支渠配套下到田间的部分。在海安县万庄村走访期间,我看到田间最忙碌的是修建防渗渠的人们,群众最期待解决的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现场踏勘沟渠、泵站、涵闸,与基层群众交流,给我带来的启发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采取项目带动、“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群众兴修水利,仍是破解“最后一公里”之困的基本思路。

万庄是海安曲塘镇的经济薄弱村。近年来,万庄村通过收取一事一议资金,并借助如海灌区末级渠系配套建设工程,为村民做水泥路近20公里、修渠近5000公尺、植树造林200多亩,配备了5名保洁员。贫困村做成大实事,老百姓得到大实惠,全村呈现了村风好、环境美、民心顺的良好局面。

四看:大学生村官的创业舞台

在如皋软件园C楼12层,活跃着一群大学生村官。这里是大学生村官周杰、杨阳等人创办、首期注册50万元的“如皋农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在地。这是一个像模像样的办公区,设有综合管理办公室、人才服务工作室、培训实训工作室、专家指导工作室及大学生村官创业孵化平台、农宝网、网上村村通服务平台、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等八大功能区。公司创新开发的全国首家农产品网络贸易平台“农宝网”,已成为如皋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一个品牌。

在组织部门的协助下,公司在如皋20个镇、332个村(社区)分别设立了信息服务站(室),全市338名大学生村官负责调研、搜集农产品信息,分类提交服务中心,再由市场营销、数据分析等部门形成调研报告,出具切实可行的托管方案和服务建议,最后由推广部、销售部负责网络销售推广。“农宝网”自去年2月开通以来,已有15类169个农副产品上网销售,订单达15730笔,销售总额超300万元。

从“农宝网”的应运而生,联想我市大学生村官“村村有、村村优”全覆盖的要求。我感到,还要在“三真”上继续努力:真情关爱,健全完善全面轮训、“青蓝”结对、定向选拔等关爱激励制度,真正把大学生村官“当优秀人才来使用,当自家孩子来对待”。真诚服务,从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入手,精心打造像“农宝网”这样的创业平台,把他们的专长与农村实际、市场需求、当地资源和百姓期盼结合起来,实现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与带民致富的“双赢”。真心培养,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引导大学生村官分别向社会管理型、创业富民型、技术型、党政后备型等“四型人才”方向发展。

第一部分 - 图23

贵阳市探索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贵阳市委常委、金阳新区党工委书记 丁旭东

第一部分 - 图24

贵阳市委常委、金阳新区党工委书记丁旭东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是贵阳市委落实中央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实际举措。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向城市社区,不断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切实把中央的方针政策以及党和政府的关心传递到每一名群众的心坎上,是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更好地服务市民的一项重大决策。

在2009年底,贵阳市委启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之际,金阳新区抢抓机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将碧海、世纪城两个区域作为改革试点的前沿阵地,2010年3月16日正式挂牌运行。在总结两个新型社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区建成区域不断扩大、迁入居民迅猛增加的实际,于2011年7月和2012年4月,又分别新组建了6个新型社区,同时撤销了区域内的街道办事处,基本实现对建成区域的全覆盖,让改革惠及新区广大居民。按照中央、省、市有关社会管理创新的精神,在没有经验借鉴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初步构建了新型社区体制,探索建立了符合实际的运行机制。

试点之前,街道办事处普遍存在重经济轻党建、重管理轻服务、重利益轻责任等现象,管理和服务职能“本末倒置”。先行试点的碧海、世纪城两个新型社区成立了社区党委和服务中心,社区党委直接受新区党工委领导,社区服务中心直接受新区管委会领导和区职能部门指导,变传统的“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管理为“市—区—新型社区”三级管理新模式,减少了管理层级,实现管理体制的“扁平化”。明确新型社区不再担负经济职能,直接承担政府延伸到社区的各项政务性、事务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直面群众开展服务。同时整合资源,加强基层党建,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社区聚集,让管理服务资源离老百姓更近。高标准建设服务设施。为每个新型社区超前规划配备3000平方米以上的服务活动用房,碧海社区服务用房达5000平方米、世纪城社区达11000平方米。实现了把新型社区工作人员纳入正式编制、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办公和服务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三个纳入”。

按照市委明确的新型社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四大功能,着眼于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碧海社区积极探索新的治理架构,推行社区党委、居民议事会、社区服务中心“一委一会一中心”,以新型社区党委为核心,为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搭建平台,形成社区共治模式。根据群众需要,开设一站式服务大厅,设置司法、民政、计生、卫生、劳动保障等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办结,让老百姓不跑冤枉路,提高办事效率。设立急难特事接待站和群众工作站,扎实做好重点人群的服务和管理。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确保不和谐因素发现得早、化解得了。建立健身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满足群众“活动有中心、健身有场所、休闲有去处”的需求。

两个试点社区积极探索,将社区范围内的学校、非公企业、居委会党组织整合由新型社区党委统一管理,建立“大党委制”,把党组织向小区、向非公企业、向个体业主、向流动人口四个领域延伸;为双职工家庭孩子们开办“四点钟加油驿站”,在孩子们放学而父母还没下班这个时段,社区组织社工和义工把孩子接到社区,代为看管,辅导家庭作业;通过召开群众意见收集会、议题讨论会、议事决策会和年终评议工作的“三会一评”制度,初步形成了“社区党委领导、居民议事决策、社区服务中心执行、居委会(业委会)监督”的议事决策机制;试点开展“15分钟便民服务圈”,以15分钟路程为半径,依托社区网站、24小时服务热线等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这些做法目前已在全市推广。其中,“15分钟便民服务圈”的做法已被选入2011年中组部的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的教材中。

为服务好群众,新型社区还着力培育建立志愿者队伍,采取“志愿服务换取志愿服务”的模式,本着特长和需求相结合的原则提供服务,使志愿者成为服务居民群众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成立了腰鼓、舞蹈、太极、管弦、民乐等各类协会,促进了居民间的交流,邻里之间关系更亲密,居民相处更融洽。

为实现精细化的服务管理,今年,金阳新区选择居民相对集中的5个城市新型社区,按照社区地理布局、人口数量、居民认同感等因素划分为150余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2名社工为管理员,开发运用G I S网格化管理后台系统,负责网格内的信息采集、居民的动态服务和管理,畅通基层群众直接反映问题的渠道。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新型社区服务管理全覆盖。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有效解决了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职责错位、服务场所不够、党组织战斗力聚集力号召力不强等问题,强化了新型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提升了新型社区的“服务、管理、凝聚、维稳”功能,是主动适应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加快发展新形势、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城市基层管理的成功尝试。最近,859名社区居民接受对改革试点的问卷调查,针对便民利民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四项指标,认为“满意和较满意”均超过99 %,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让社会更和谐,得到百姓高度认可。

碧海社区在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就荣获中组部“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省委组织部“贵州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同时,新型社区的成立,顺应了新形势的变化,建立新的基层基础管理体制,正不断释放出强大活力和能量。尤其是让金阳党工委、管委会及各职能部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埋头搞发展,近年来,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总量均列全省各区(市、县)前列。新型社区自身的吸引力也与日俱增,两年多来通过公开招考引进本科以上优秀人才139名,同时选拔提任优秀新型社区干部10名,新型社区也成为金阳锻炼培养干部的摇篮。

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强调,新型城市社区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是管理城市的第一阵地,是维护稳定的第一防线,是展示党委、政府形象的第一平台,党的执政基础稳不稳固,能不能有效控制社会、管理社会,新型社区这个层次非常重要。贵阳市开展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对建设新型社区服务中心的探索和成功实践,完全属于“贵阳制造”,打造了自己的“贵阳模式”。

两年多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金阳新区通过改革试点工作的积极探索创新,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在寓管理于服务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将继续探索改进,更好地服务居民。我们在强力推进城市建设开发的同时,将坚持把关注民生作为工作的总抓手,根据城市建设的快速扩容和人口的迅猛聚集,确保成熟一个组团建立一个社区,打造一片和谐,坚定不移地将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第一部分 - 图25

县域领导干部联系群众要亲力亲为

山东省莒县县委书记 刘守亮

第一部分 - 图26

山东莒县县委书记刘守亮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制胜的重要法宝,更是县委书记的基本“功课”,要亲力亲为。要把群众工作做到农户家中,群众的意愿诉求第一时间掌握,群众的困难疾苦第一时间解决。这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是在联系对象上锁定具体的群众,与群众交朋友,做群众的知心人;另一方面是在联系的方式上深入而多样化,尤其善于运用信息化技术与群众建立联系。

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体现到我们的工作中来,关键在于密切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企业家、老党员、普通干部及青年等不同层面群众的联系。与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经常联系、交流,倾听其具体心声,关心其具体疾苦,解决其具体困难,顺应其具体的合理要求,及时进行归纳和提炼,作决策才能提高科学性、前瞻性和准确性,开展工作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最大程度地顺应民意、改善民生、凝聚民力。

在全县广泛开展的“万名干部下基层”包村联户活动中,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驻村蹲点,46名“第一书记”驻村任职,1 .2万名县乡机关干部包村联户。工作中,注重“包村”,更重视“联户”,骨干党员带领普通党员分组联户,形成了网格化包联格局。通过与群众交流谈心,特别是帮助一部分群众解决了一批具体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干部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真诚对待群众,全心、全力解决问题,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更加理解和支持,各项工作的开展有了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实践证明,只有深入群众的工作生活,与群众交朋友,做群众的知心人,解决群众的具体困难,才能从根本上消弭与群众的距离,才能实现与群众的良性互动。在一个地方特别是在县域,每一名领导干部都成为若干名群众的知心人,才可以说这个地方的领导干部群体做好了联系群众工作,这个地方的联系群众工作才能达到真正密切的程度,联系群众工作也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联系群众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必须有一定的方式、一定的渠道。以前,我们主要通过走访、座谈、调研等传统方式加强与群众的联系。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联系群众的方式有了新的变化,干群联系沟通的渠道更加广泛和便捷。特别是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微博、网络论坛等日益兴起和活跃,为新时期各级干部联系群众拓展了新的渠道,开辟了新的方式。县域领导干部处于基层,与群众直接打交道,在坚持用好走访、座谈等传统联系群众方式的同时,必须注重掌握信息化时代密切联系群众的新方式,注重运用信息网络及时回应群众的呼声,善于利用新型媒介及时引导群众的思想和行为,主动把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公之于众并认真回复,对网络意见、舆论及时并诚恳回应,定期开展网络问政、网络互动。实践证明,与走访、座谈、调研等传统方式相比,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网络互动等联系群众的新型方式更能让群众充分表达意见和诉求,更能倾听到来自群众的真实、深刻、全面的呼声,更能及时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响应。一名与时俱进的基层领导干部,乐于、善于用好这些平台和渠道,才能真实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意愿诉求,才能使联系群众更具体、更密切,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对来自群众个体片面、偏激的意见须有足够的包容,这也反映着干部的修养和境界。只有听得进“逆言”,容得下批评,忍得住指责,才能促进决策更加民主科学,才能凝聚更广泛的力量推动县域科学发展、加速提升综合实力。

联系群众好做,密切联系群众不易。联系群众之“密切”,是一篇宏大文章,也是一项精细作业。县域领导干部做好这篇文章,需要具体而细致的工作,躬行亲为、持之以恒,才会收获实效,从而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能发挥好我们党的优势,避免和消除风险。

开创“党建强组织活人心聚发展快”新局面

云南省罗平县委书记 韩开柱

近年来,罗平县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不断探索推进基层党建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办法,积极构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开创了党建强起来、组织活起来、人心聚起来、发展快起来的生动局面,先后被市委表彰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县、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党委。

一、构建优化党员干部作风机制,激发干事创造力

针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党性修养不够、精神状态不佳、发展能力不强、思想作风不实等问题,县委组织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以“查思想,比党性修养、人生追求;查学习,比勤学善学、学以致用;查履职,比工作落实、业绩一流;查纪律,比遵章守纪、清正廉洁;查作风,比求真务实、苦干实干”为主要内容的“五查五比”活动,确定新标杆,树立高境界,组织党员干部对照差距找不足,瞄准先进争优秀,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纪律和作风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正用心、用脑、用力干事创业、服务群众、造福百姓。同时,开展“治满转观念、治浮正风气、治散严纪律、治懒增效率、治庸提能力”专项整治,认真落实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首问负责和行政效能提升等各项制度,严肃问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行为。突出抓好干部德的教育和养成,通过加强党性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民主集中制建设,从党性、能力、作风等方面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第一部分 - 图27

中共罗平县委书记韩开柱

二、构建党建服务科学发展机制,凝聚发展新动力

在全县党组织和党员中大力开展“三项行动”,推动实施“跨越发展先锋行动”,促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融入发展、服务发展、推动发展。通过开展“产业提升行动”,引导党员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抓项目、抓发展、抓落实、抓服务上,推进区域性新兴能源基地、生物资源加工出口基地、石文化产业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国际国内知名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五地一城”建设,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旅游品牌化建设水平,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提速,被评为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全国烟叶生产第一大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和以“组织领富、党员带富、干部帮富”为主要内容的创业致富工程。

三、构建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提高干群向心力

按照省委和市委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部署,围绕“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目标,研究建立“三同五帮”工作制度,同时建立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村联户、干部驻村联户、先锋队员联户、服务站(点)联户、建卡立账联户的“六联户”制度,确定4870名县乡机关干部为“三同五帮”责任人,规定县处级、县级部门科级领导干部每年驻村“三同”10天以上,乡镇干部60天以上,其他干部5天以上,直接联系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基层和群众找准经济发展路子、帮助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帮助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帮助建强党的基层组织。广大干部坚持田间地头当课堂、身边群众当老师、农家小事当教材,把工作舞台搬到田间地头、搬进千家万户,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话农家事、解农家难。通过联村部门及干部协调,每年投入40万元经费,向鲁布革乡涉渡的767名学生发放免费乘船卡,解决农用船非法搭载学生带来的安全隐患,缓解移民库区沿岸村寨学生上下学行路难,并为学生家庭减轻经济负担。

四、构建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机制,增加组织影响力

县委探索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以“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围绕“党委建先锋、支部创先锋、党员争先锋”的思路,在全县各领域党组织全面推广创建“共产党员服务先锋站”和“共产党员服务先锋队”。根据行业特点和群众需要,依托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动阵地、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及村(社区)农民服务代办点等,在农村、社区、机关、国有企业、非公企业和事业单位,分别创建为民服务先锋站、和谐卫士先锋站、效能服务先锋站、技能标兵先锋站、兴业强企先锋站、文明模范先锋站、教育园丁先锋站、健康卫士先锋站等416个;结合实际对先锋站再对位细化,建立引领学习、科技推广、产业发展、创业发展、矛盾调处、法律服务、文明模范、安全生产、诚信经营等先锋队1864个。近万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后备干部加入先锋队。

五、构建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机制,强化工作推动力

建立和完善县委、基层党委、党总支(支部)“三级联动”责任体系,实行分层管理、分工负责、分级落实,量化、细化、硬化党建工作内容,落实“书记抓、抓书记”一把手责任,强化各级党组织帮扶联建,统筹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具体建立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制、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联述联评制度、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联考联用制度,以及党建承诺、党建巡查、党建激励、党建预警、党建问责等督促机制,做到有部署、有任务、有督促、有落实、有奖惩。同时,推行基层党建项目化、规范化、信息化、示范化、品牌化“五化建设”,健全基层党建科学化发展机制,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在项目化建设上,把党建工作项目分为创新探索型项目、典型示范型项目和制度推广型项目,针对不同领域特点,分类指导抓立项,推进项目建设,打造党建精品,带动面上工作;在规范化建设上,按领域分类制定具体的建设标准,形成全县统一的规范版本,抓好党支部组织设置、规章制度、办公场所、活动场所、党员发展、党员教育、党员活动、党务公开、工作流程和考核管理“十个规范化”建设。

创新基层组织建设 推动牧区科学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朱云霞

近年来,通辽市按照“一手抓基层基础,一手抓改革创新,通过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切实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我们坚持从两方面切入:一方面,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角度,大力推行村企联建和村村联建。采取选派民营企业家担任名誉村主任的形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项目拉动、科技推动,实现嘎查村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08个民营企业与413个嘎查村开展村企联建,有效促进了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按照地域相同、产业相近的原则和“以强村带弱村、以富村带穷村”的思路,全市共建立了57个联合党支部,缩小了强村与弱村的差距。

另一方面,从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的角度,支持和引导农村牧区党员干部牵头领办或创办各种产业化经营的合作组织,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大力推广“支部+合作经济组织”“支部建在合作经济组织上”等成功做法,有针对性地在龙头企业、专业市场、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初步构建了以嘎查村党组织为主体、以产业党支部为骨干、以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基层党组织体系。

创新基层组织运行机制。通辽市积极探索以“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权、决策权和党员的审议权,规范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权,落实村民委员会的执行权,完善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为主要内容的嘎查村“532”民主决策监督管理机制。

所谓的“5”就是履行“五道程序”。即嘎查村内所有重大事项都必须严格按嘎查村党组织委员会酝酿提议、嘎查村“两委”班子联席会议讨论完善、嘎查村党员大会修订审议、嘎查村民代表会议或嘎查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嘎查村党组织监督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这五道程序执行。所谓的“3”就是通过“三次审核”。即嘎查村内所有重大事项都必须在规定的时段内由镇民主决策监督领导小组进行三次审核。第一次是对嘎查村“两委”班子讨论酝酿形成的意见是否可行进行审核监督;第二次是对嘎查村党员大会和嘎查村民代表会议或嘎查村民大会审议表决的程序是否合法,依据、定性是否准确恰当进行审核监督;第三次是对嘎查村议定事项财务收支情况实行入村“审接”,改变以往由嘎查村报账员将票据送到镇农经站进行“接审”的做法,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由镇民主决策监督领导小组组成“审接”小组,直接入村审核当月财务收支原始票据,并当场“审接”,现场答疑公开监督。“审接”会议由镇“审接”小组组长主持,村民理财小组成员、报账员等参加,并指定专人做好会议记录。所谓的“2”就是实行“两个公开”。即决议执行前向群众公开实施方案,决议执行后向群众公开实施过程及结果。“532”民主决策监督管理模式的制定实施,构建了体现嘎查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基层组织“权责明确、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科学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通辽市紧紧围绕建设“五个好”的镇村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深入开展以创建“学习创新型、服务绩效型、和谐发展型”为主要内容的“三型”镇村党组织活动,着力建设一个立足发展、开拓创新、勤政高效的好班子,培养一支充满活力、富有战斗力的好队伍,建立和完善符合新时期党建工作特点的好机制。同时,采取市、旗、镇、村四级联动,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等形式,由16名市级领导包联4个贫困旗,选定了26个市直中区直部门单位包联26个重点贫困苏木镇,直接包扶52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并安排了96个部门单位包扶115个重点贫困嘎查村,从全市选派各级干部1651人,组建工作队304个,包联贫困嘎查村939个。另外,今年又进一步加大力度,由政府出资参照大学生村官标准,面向普通高校毕业生为每个嘎查村公开选聘1—2名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服务员,具体指导农牧林产业发展,使全市农村牧区工作实现了以城带乡、科技促农的工作新格局。

创新嘎查村干部管理方式。按照“一定三有”要求,共选择439个嘎查村实施了以“定岗位职责、定报酬待遇、定基本保障、定配套制度、定考核目标”为主要内容的嘎查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工作。

一是定岗位职责。根据嘎查村人口数量、辖区大小及经济发展情况等因素,逐村确定嘎查村干部岗位职数。进一步明确了嘎查村干部的具体职能职责。

二是定报酬待遇。全面推行了“基础+绩效+奖励”的结构化薪酬制。嘎查村“两委”正职年基础工资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其他岗位干部按“两委”正职的80%掌握。绩效工资由各苏木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确定绩效工资基数,年终根据实绩考核情况予以兑现。奖励工资由苏木镇根据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结合实绩考核情况年终予以发放。

三是定基本保障。在养老保险方面,对符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以苏木镇为单位集体办理参保手续;对不符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组织其参加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四是定配套制度。建立了嘎查村干部坐班制、去向告知制、月度考勤制等一系列制度,对嘎查村干部实行全日制管理。

五是定考核目标。重点围绕社会稳定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农牧民生活水平提高幅度、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对嘎查村班子进行考核,并坚持把考核情况与嘎查村干部报酬待遇相挂钩,分别按不同标准兑现奖惩。同时,为进一步拓宽嘎查村干部出路,我市先后共从优秀嘎查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10名、考录苏木镇事业编制人员37名、选任苏木镇党委委员41名。

领导干部要带头严守党的纪律

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 王华勇

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是党中央着眼新的形势任务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严守党的纪律,做到听招呼、守规矩,是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最直接体现,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军队领导干部要自觉把严守党的纪律作为政治原则来把握,作为政治品格来修炼,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部队。

一、抓住党性修养这个根本,增强严守党的纪律的自觉性。领导干部严守党的纪律,必须把锤炼党性修养作为终生课题,使遵守纪律由外在约束成为内在自觉。

一要深化理论武装加强党性。要端正对理论学习的态度,坚信科学理论的真理性,感悟科学理论的生命力,以真信促真学,以真学求实效,打牢严守纪律的思想根基。要突出自我教育,发扬“挤”与“钻”的精神,多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力求更全面、更系统地理解掌握党的创新理论。要坚持学以致用,自觉把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到手,运用到领导工作的实践中,转化为推动发展、履行使命的能力素质,转化为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的自觉行动。

二要严格党内生活砥砺党性。要自觉把个人置于组织的管理之中,以先于、高于、严于普通党员的标准,带头落实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如实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不当特殊党员。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站在维护团结统一的高度,深刻进行党性分析和思想交锋。批评他人应做到一是一、二是二,一针见血,接受批评应做到态度诚恳、虚怀若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真正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加强思想改造的过程。

三要坚持自警自律锤炼党性。“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当前,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和考验很多,要稳得住心神、守得住底线,必须“一日三省吾身”,切实做到常修为政之德,抓住“为官为什么、现在干什么、身后留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经常反躬自问、反复修身;常思贪欲之害,面对五光十色、酒绿灯红,经常想一想违法违纪的后果,算一算廉洁从政和滥用职权的得失账,时刻警示自己不犯糊涂、不踩红线;常怀律己之心,在慎微中净化“生活圈”,在慎友中净化“交往圈”,在慎欲中净化“娱乐圈”,保持高尚的品行和纯洁的操守。

二、突出政治纪律这个核心,提高严守党的纪律的实效性。遵守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接受政治纪律的约束。

一要坚守政治信仰。坚守政治信仰是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的根本体现和最高境界。领导干部受党教育培养多年,对党普遍有着深厚感情,这种感情要固化为追求、内化为信仰,同时,还要在各种现实考验面前持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信仰,书写对党的赤胆忠心,与党同心同德,矢志献身党的事业,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要站稳政治立场。一级党委机关、一名党员干部,关键时刻能不能听招呼,体现的是政治立场、政治态度问题。对领导干部来讲,就是要始终把党的号令举过头顶,按照政治纪律“十不准”和“七个不允许”的要求,划清“五个重大界限”,约束言行、规范举止,不犯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坚决与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始终做到心中有魂、脚下有根。

三要明辨政治是非。军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社会上各种思潮都会通过不同途径反映到军营,而且有不少还披着“科学”“进步”的外衣。南海舰队地处“三个前沿”,毗邻港澳,受各种社会思潮影响较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尖锐复杂,特别是随着远洋护航常态化,舰艇“走出去”更多、走得更远,官兵受不同制度、不同宗教、不同文化影响更直接,从思想上政治上掌握部队面临的挑战多、考验多。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做到目光敏锐、遇事敏感、处理迅捷,确保在任何风浪考验面前都坚决听党的话、铁心跟党走。

三、把握党内法规这个关键,维护严守党的纪律的严肃性。当前,在落实法规制度上,有的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好办的就执行,不好办的就不执行,严不起来、实不下去,削弱了法规制度的严肃性。领导干部要做严守党的纪律的模范,就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党内法规制度,提高法规制度执行力。

一要自觉内化于心。执行法规是党员的义务、党内的纪律。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法规制度的约束,就要高度认同法规制度所体现的精神和理念,常怀尚法、敬法、畏法之心,心中时刻有一种警觉、一道门槛、一个关口。只有这样,执行法规制度才能更自觉、更一贯、更严格。

二要坚持责权对等。领导干部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多一份权力就多一份责任。要始终谨慎用权,敢于负责,从个人的名利得失中解脱出来。要敢于担当,面对矛盾问题不回避、不推诿,该决策时果断决策,该拍板时大胆拍板。要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勇于把权力“晒在阳光下”,确保权力健康运行。

三要构建制度文化。要充分借鉴廉政文化、安全文化等建设经验,以党内法规为主要内容,利用学习室、局域网、宣传栏、舰艇通道等平台,构建具有说服力、约束力、制衡力和威慑力的制度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把法规理念、法规常识、法规要求融入官兵灵魂血脉,使执行法规制度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

第一部分 - 图28

建立村级问题档案构筑基层风险预警机制

山东省临朐县委书记 顾建华

第一部分 - 图29

山东潍坊临朐县委书记顾建华

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大突破、大提升,关键是加强农村班子建设。临朐县从“有效化解信访问题、建设党员群众满意班子”入手,探索建立村级工作“问题档案”,健全农村矛盾隐患“发现—处结—研判—监控”工作链,构建村级班子风险预警防范体系。

突出重点——让问题查摆有的放矢。逐镇街成立村级工作“问题档案”办事机构,采取一村一档、一事一记办法,随时登记影响基层发展稳定的不安定因素。重点查摆以下五个方面:基层班子建设方面,主要是可能造成班子不团结、不和谐的矛盾隐患,包括村级班子建设方面的上访苗头,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村级事务决策不民主等问题;党员干部作风方面,主要是农村干部作风不正、处事不公、办事不廉,或以权谋私、侵占集体和村民利益等问题;农村党员宗旨意识不强、党性观念淡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等现象;党员教育管理方面,主要是发展党员程序不规范,存在突击发展、“近亲繁殖”等,或党员教育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个人诉求方面,主要是农村退休(职)干部补助发放、报酬待遇落实情况,党员群众个人利益诉求,复退伍军人预备党员接收、转正等问题,其他方面,主要包括宅基地、计划生育、邻里纠纷、历史遗留问题等。目前,该县各镇街已备案问题461个,其中村级班子建设方面49个,党员教育管理方面137个,个人诉求方面175个。

立体扫描——让矛盾隐患无处遁形。坚持无缝隙覆盖、全方位排查,由镇街村级工作“问题档案”办公室负责,采取五种方式,全面收集党建信访隐患。一是开通受诉热线“听”。依托镇街党建办公室,开通问题举报、诉求反映热线,安排专人轮流值守,受理基层党员群众诉求。二是组建信息员队伍“访”。以大学生“村官”、年轻包村机关干部为主体,逐镇街成立问题信息员队伍,一人联系一个村,逐村配备信息员,进农户、听民声、访民情,负责访查、收集、上报包靠村矛盾纠纷。三是悬挂问题意见箱“收”。统一制作“问题意见箱”,在村级活动场所醒目位置悬挂,由包靠信息员每周一、三、五定时开启,收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四是创设群众工作日“接”。确定每月16日为“领导干部群众工作日”,每个镇街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联系村(社区),进村入户,蹲点接访,公开受理诉求。五是对接信访部门“找”。每月底前,村级工作“问题档案”办公室与信访部门对接沟通,梳理涉及村级问题的信访案件、矛盾纠纷。今年以来,镇街“受诉热线”收到基层来电950多次,345名问题信息员走访群众3690余人,镇街党员干部公开接访村民群众597人次。

项目运作——让问题处结规范高效。对村级工作问题,推行“项目化”运作模式,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确保“排查一件、处结一件、满意一件”。一是成立攻关团队。按照“一个问题一个项目、一个项目一套班子”的思路,逐个问题落实包案领导,组建2—3人的工作团队,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一抓到底,集中力量抓好问题处结。二是强化过程监管。建立问题限时办结、问题查处督办制度,全程监督、跟踪管理“项目”实施。对一般性问题,要求3个工作日内办结;对相对复杂问题,要求15个工作日内办结;对群众意见较大,长时间未得到较好解决的,下发《限时办结通知单》,督促“项目组”抓好办理。三是实施销号管理。建立“问题销号”管理制度,问题处结后,由“项目组长”向村级工作“问题档案”办公室提出销号申请;经村级工作“问题档案”办公室调查回访,当事人表示满意的予以销号,不满意的“二次办理”。目前,该县已协调处结各类问题319个。

综合研判——让问题剖析深刻到位。坚持个案分析与共性总结相结合,创新村级问题研判三法,由镇街村级工作“问题档案”办公室牵头,剖析问题根源,研判工作形势,总结成功经验,巩固扩大问题处结成果。一是典型案例剖析法。定期遴选2—3个具有警示教育、工作指导意义的典型案例,采取召开剖析会、集思会方式,逐个“把脉问诊”,解剖“麻雀”、集思广益,深层次挖掘分析,提出破解对策和建议,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借鉴。二是分类归纳解析法。每季度综合各村问题排查情况,细化班子建设、干部作风、财务管理、邻里纠纷、计划生育等8大类,逐项梳理汇总、分类排队,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剖析突出问题根源,探究破解方法。三是交流研讨分析法。每半年,组织镇领导班子成员、管区主任(片长)、村党组织书记代表,召开“村级问题研判会”,研讨突出矛盾化解经验,分析农村班子建设形势,全面把握每个村班子运行状态和质量。今年以来,该县先后剖析典型案例11个,召开村级工作问题研讨交流会23场次。

亮牌预警——让班子运行安全平稳。坚持关口前移、预警在先,针对各村存在问题情况,划分“黄色”“橙色”“红色”三个等级,分级亮牌警示,力促班子平稳、安全运行。一是“黄牌”警告。对党员教育管理失范,村级事务不公开、不民主,党员群众诉求较多,或存在上访苗头村(社区)的,亮“黄牌”、打招呼,敲响警钟、防微杜渐。二是“橙牌”纠偏。对发展党员简化程序、违规操作,村干部作风不正、办事不公,“两委”班子不和谐、闹矛盾,存在县以上信访案件,或收到三次以上“黄牌”的亮“橙牌”,严肃通报批评,警示约谈相关责任人,责令限期整改。三是“红牌”警诫。对村级班子不健全、软弱涣散,村干部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群众满意度较低,预警问题整改效果不够好,或两次以上“橙牌”预警的,亮出“红牌”,诫勉约谈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并纳入后进村(社区)重点管理。截至目前,该县各级先后亮出“黄牌”24张、“橙牌”11张、“红牌”2张,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因村级问题未有效处结被警示约谈。

建立村级工作“问题档案”,建立健全了农村班子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变“事后处理”为“超前预警”,增强了村级班子建设的前瞻性。通过建立村级工作“问题档案”,实行亮牌预警,县、镇两级能准确了解村级班子运行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掌握了村级班子建设的主动权,早打“预防针”,防止“小隐患”演变为“大问题”。今年以来,全县先后有56个村的潜在风险得到了及早化解,防止了“班子瘫、村子乱”现象的发生。二是变“单兵作战”为“项目攻关”,保证了影响村级班子建设问题的有效解决。村级存在的问题,有的需要村级自行解决,有的则需要镇里统一协调或单独研究解决。建立综合研判和项目化运作机制,明确了各级处解问题的范围与责任,使存在问题都能对号入座,件件得到落实,有效杜绝了推诿扯皮现象。三是变“重点管理”为“全面监控”,提升了村级班子建设水平。通过建立村级工作“问题档案”,对村级班子实施全面监控,保证了先进村、中间状态村、后进村存在的问题都能及时掌握解决,有效解决了先进村管理“灯下黑”、中间状态村滑坡和后进村治理反弹现象的发生。四是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查摆”,提升了农村党建工作满意度。建立村级工作“问题档案”,镇村两级党组织主动向群众征求意见、受理诉求,畅通了农村党员群众意愿表达渠道,增强了村级班子的公信度,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党建工作的满意度,全县信访量同比下降45 .4%。

第一部分 - 图30

用“三问三请”促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江苏省睢宁县委书记 王 军

江苏省睢宁县把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为提升党委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的关键,以“三问三请”为抓手,即“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决策请群众参与、工作请群众监督、成效请群众评议”,把党委政府工作和人民群众意愿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充分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明确“三问三请”内容、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不断增强干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群众支持发展、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是明确内容:贯彻省委“八项工程”、实施“六大计划”,按照“扩总量、优结构、惠民生”的要求,把年度工作目标、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资金安排等事关县计民生的大事要事,按进度通过各种形式定期向社会发布,并依据群众反馈意见完善改进。

二是明确路径:首先利用民情平台“三问三请”。把接受群众反映事项的短信、网络、热线电话等有机整合,组建民情工作平台,规定在接到群众反映诉求时,第一时间对各类信息进行梳理,在依法保护群众隐私的基础上,将反映事项交与各镇各部门办理,特别重要的信息直接报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各镇各部门在接到督办单后,必须在48小时之内对群众反映事项进行回复,能够办理的必须在72小时内办结,不能办结的必须向群众作出说明。其次利用满意民调“三问三请”。与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合作,通过每季度采取随机抽样电话访问、入户问卷调查、定点随机问访等方式,围绕发展、民生等方面内容,就党委政府工作满意度和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进行调查,公开发布结果,作为“满意睢宁”建设的重要依据。

三是利用“舞动乡村”“三问三请”。为了顺应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我们把“舞动乡村”作为“三问三请”的工作通道。2012年元旦,在全县舞动乡村展演现场,共发放“三问三请”征集意见卡4 .5万张,就2011年全县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情况满意度、2012年全县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建议等14个问题,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根据反馈,民生项目由30亿元调整为35 .6亿元,幼儿园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房建设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被排在优先解决的位置。

四是利用“双百双千”“三问三请”,即“百名局长任村第一书记、百名科级后备干部任村官,千名干部驻三夏、千名干部助秋调”,实现全县399个行政村全覆盖,促进机关干部下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察民情,多渠道征求群众意见,完善县委、县政府决策。

为了保障“三问三请”的顺利实施,我们明确了“四大保障措施”:一是依托组织推进“三问三请”。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做好基层党组织对民意的引领、梳理和疏导工作。充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无职党员真正成为民情的收集员、政策的宣传员和工作落实的督查员。二是强化责任推进“三问三请”,按照轻重缓急、排定计划、责任到人、突出重点、强力推进。规定县主要领导下基层调研时间每年不少于3个月,其中走村入户不少于2个月,结合全县重点工作深入走访群众不少于100户;分管领导结合条线工作,对联系点的走访面不少于1 /3,每人直接联系群众不少于50户;部门领导干部在各自联系点驻村住户不少于7天,至少结对帮扶1户以上困难群众。三是“四晒机制”推进“三问三请”。“四晒”即“晒项目、晒责任、晒进度、晒成效”。四是加大考核推进“三问三请”。把“三问三请”开展纳入干部评价考核体系,作为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完善考评机制,加大考核力度。同时,通过舆论宣传,选树典型,总结推广,积极营造全县上下广泛参与、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

在“三问三请”机制的推动下,睢宁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民智民力进一步集聚,睢宁发展无看客。群众的民主意识、监督意识和参与意识显著增强,成为决策的参与者、拥护者和实践者。群众参与县委、县政府工作的热情越来越高。民调结果显示:民众对县委、县政府工作的知晓参与率达到92 .1 %。二是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睢宁社会更和谐。干部重视群众诉求,真心服务群众,赢得了百姓的信任。2011年,全省117个县(市)区信访工作综合考评中,睢宁排名第8。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进京上访零通报。三是发展潜力进一步激发,睢宁经济再进位。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7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加速进位,1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5项进入全省前40位。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

第一部分 - 图31

“五大体系”开创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委组织部长 孙新华

第一部分 - 图32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孙新华

四川广元市利州区创新推行街道社区领导体系扁平化、组织体系网格化、服务体系功能化、管理体系民主化、维稳体系常态化“五大体系”建设,并将社区党建与社会管理工作统筹谋划、联动推进,着力开创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社会和谐稳定。

一、推行领导体系扁平化,着力增强区域党建合力。区委成立“两新”组织党工委,选派102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领导和指导非公有制经济和新社会组织等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在8个街道建立“大工委”,实行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下设社区党委、机关单位党组和“两新”组织党委的“1+3”模式,将部分驻区机关单位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和“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选聘为街道党工委委员或副书记;在31个社区建立“大党委”,吸纳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党员片警、党员居民代表进入社区党委班子,配齐配强社区干部300余名,全面领导和整合社区各类党组织和各项工作。

二、推行组织体系网格化,有效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各社区因地制宜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地缘型、单元型、单位型等标准划分为若干片区,绘制网格图表,建立网格信息库,每个网格确定一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担任支部书记,逐步构建“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组织体系。推行单独组建、行业联建、区域统建、楼宇共建、挂靠管理“四建一管”党组织组建和管理新模式,实现党的组织、工作和凝聚力三个基本覆盖。按照“组织共建、人才共育、党员共管、活动共搞、资源共享、制度共立”要求,深入开展区属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委“结对共建”。

三、推行服务体系功能化,不断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结合灾后重建、“特殊党费”援建以及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整合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重建、新建和购买社区阵地40个,改造提升11个社区,51个社区全部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推行民政、劳动保障、计生等项目“一站式”便民服务。推行以定服务网络、定服务项目、定服务程序、定服务制度和实行代办对象办结评议、党员群众年度测评、上级组织年度考评为主要内容“4+3”便民服务工作法,着力提升便民服务质量。以“爱心时间银行”为载体,210个市区单位和5136名在职党员向社区“双报到”,街道社区分类组建政策宣讲、矛盾调解、治安巡逻等党员志愿服务队,集中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00余次,惠及群众10万余人。组织动员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与社区生活困难群众进行“1+X”结对帮扶,引导辖区“两新”组织负责人及社会知名人士开展“回馈社会、奉献社区”等公益活动。定制并开通“一键通”求助专用手机400余部,对辖区内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员、离休干部等特殊群体提供特别救助。

四、推行管理体系民主化,充分激发党内创新活力。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区和谐,以实施“三会一法”制度为着力点,建立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居民(代表)会议决策、议事会议事、居委会办事、监事会监督的“1+4”社区工作运行机制,引导社区群众有序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三会”,即由社区党委牵头,组织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代表,每月召开一次社情民意建言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和社区工作报告会。“一法”,即深入推行民生事项征求意见、听证论证、民主决策、执行督查、群众评议“五步法”民主治理模式,实现社区管理规范有序、公开透明。

五、推行维稳体系常态化,逐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创新建立“图解社区”实时管理机制,以“图解”形式,建立人、户、楼、院、小区“五位一体”的网上社区,实时掌握社区人员信息。采取意见箱、书记热线、网络平台、维稳信息员等多种信息收集途径,建立社情民意和维稳形势定期分析研判制度,探索的“1+7”网上侦控模式获全省一等奖。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涉稳隐患调处实行定领导、定人员、定时限,包调查研究、包协调处理、包教育稳控“三定三包”。对区域内发生群体性事件后未有效处置而造成后果的基层党组织和个人实行责任追究,取消评优资格,情节严重的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通过有效防控,利州区连续四年实现非访“零进京”、到省“零集访”。

第一部分 - 图33

给“七类”下基层干部画个像

山东省金乡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李亚非

第一部分 - 图34

山东省金乡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决策咨询中心主任李亚非

当前,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下基层活动,大批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主动联系和服务群众,给基层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但也有一些干部对下基层活动认识不清,作风不实、落实不力,导致活动效果不实、干部形象不佳、群众情绪不满,成为下基层活动中的不和谐因素。

第一类是“蒲公英”型。这类干部不是在“访”字上下工夫,而是在“走”字上做文章,像“蒲公英”一样,一阵风来,一溜烟去,生怕群众“粘”上;或者是走马观花,满足于田间地头站一站、大街小巷转一转、村里干部见一见,身入心不入,扑不下身子,一天下来跑的地方不少,却两手空空,对基层情况掌握不深不透,对群众需求了解不真不实。

“蒲公英”型干部需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深入基层一线,全面走访,对下派村的农户、人口、党员等基本的村情要烂熟于心,对村里的经济状况、发展优势要了解透彻,对农村群众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呼声要把握准确。要通过与基层群众交朋友、拉家常,全面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掌握群众的真实意愿,把群众的愿望呼声和意见建议搞清楚,形成情况翔实、分析透彻、建议针对性强的走访记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第二类是“闷葫芦”型。这类干部不懂、不会群众语言,到基层不知道和群众谈什么,除了“你家里有几口人”“收入有多少”,就没了下文;或者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时,生搬硬套,“上下一般粗”,不但话说不到群众心里去,不能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甚至引起群众反感。

“闷葫芦”型干部需要学会和群众“拉呱”,会说群众语言,站在群众的立场,真心实意关心群众身边的小事。要避免空谈政策,大讲道理,多谈谈群众的庄稼收成、生活环境,问问衣食住行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在“拉呱”的过程中增进了解,加深感情,使干部跟群众贴得更近,使群众更愿意和你“掏心窝子”。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群众的心思,多为群众着想,多为群众办事,说话才有人听,办事才有人跟。

第三类是“慈善家”型。这类干部对下基层的意义认识不到位,把下基层活动简单地认为是“扶贫”活动,认为下基层就是给村里送钱送物,热衷于轰轰烈烈大包小包往村里送东西,或者简单给修个路、挖个渠、弄套体育器材,没能把工作重心落实到和群众心贴心交流上来,使活动变味走样。

“慈善家”型干部需要更新思想观念,不能把下基层当成简单的“扶贫”活动。做个“慈善家”,送钱送物,固然值得肯定,但这种做法终归是“治标不治本”。要积极丰富和拓展帮扶内容,引导群众多种方式促进农业增长增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变“输血”为“造血”。要认真做好“思想帮扶”,耐心细致地做好信访工作,维护农村和谐稳定。要着力培育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农村事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提升农村事务管理科学化水平。

第四类是“近视眼”型。这类干部只看到眼前,不顾长远,热衷于“短、平、快”,追求“立竿见影”,博得“短期效应”。仅仅把下基层当成一件应景式的“政治任务”,忽视了基础,顾不了长远,不愿意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

“近视眼”型干部需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长远发展理念,力戒浮躁肤浅、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在解决好现实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扩大活动成果,让发展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群众评议,经得起社会监督。积极开展群众点评活动,鼓励广大群众畅所欲言,了解群众真实意愿,进一步检验工作成效,促进下一步工作开展。要沉下心去,立足群众需求,着眼长远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实际工作成效赢得群众肯定。

第五类是“浮头鱼”型。这类干部像“浮头鱼”一样,浮在水面吐泡泡,当着群众的面频频点头,什么事都敢满口答应,开出一堆“空头支票”,吊足群众的胃口;回去后便抛到脑后,光说不练,让群众失望,严重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浮头鱼”型干部需要真正沉下心来,切忌浮躁。要时时刻刻将人民群众放在心里,深刻认识到赢得群众的肯定和赞誉要靠扎扎实实、富有成效的工作。要对自己的言行高度负责,在强化承诺落实上狠下工夫,及时反映、全力协调,尽心竭力地为群众提供帮助,以实际行动让群众在活动中得到实惠,树立和维护好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第六类是“冷漠哥”型。这类干部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亲人,把下基层仅仅当成“交作业”来应付,对群众缺乏真挚情感。坐农家板凳怕脏了衣裤,去田间地头怕鞋袜沾土,自然无法与老百姓亲近。有的到基层走访不考虑群众实际情况,农忙时间找干部群众谈话,干扰了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冷漠哥”型干部需要发自内心地把群众当亲人,把农村当自己家,把农村发展当成义不容辞的使命。多站在群众立场考虑问题,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决不能把“走访”变成“扰民”。要积极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投身基层,融入群众,与群众朝夕相处,打成一片,体会群众疾苦,感受群众冷暖,了解群众所思所盼。

第七类是“虎头鲨”型。这类干部像“虎头鲨”一样,威风凛凛,不可一世,架子很大,不容群众有半点意见,不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而是动辄训人、以权压人,或者寻找种种理由搪塞愚弄人,和群众交流摆架子、装样子,姿态傲慢,让群众敬而远之。

“虎头鲨”型干部需要“敬畏”群众,不能让群众“敬畏”干部。要摆正与群众的关系,真正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毫无疑问,当干部是为服务群众的需要,要真心对群众负责,把服务群众转化为自觉的信念,在思想深处扎下根来,站在广大群众的立场上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绝大多数群众的拥护支持。

正确处理好干群关系是摆在基层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胡锦涛同志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具有工作方法上的指导意义,就是要求我们同群众打成一片,努力提高群众对我们领导干部的信任度。群众对党员干部越信任,一些矛盾和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广大干部要充分利用好下基层的有利契机,彻底改掉让群众反感的这些毛病,以群众满意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努力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好。

基层供电企业探索党组织“三联系”工作模式

浙江省义乌市供电局党委书记 王继如

第一部分 - 图35

浙江省义乌市供电局党委书记王继如

从2010年起,义乌市供电局将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工作作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建立企业内部的帮带关系,实现党员职工群众之间的双向互递服务,形成了党委委员、纪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职工群众的常态工作制度(简称“三联系”)。

“三联系”整合了传统的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制度,把企业党组织资源与非正式组织资源协同起来,规定每位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分别联系基层党支部的党代表、党员、党外民主人士3 -6名,每位党代表联系所在党支部的党员3名,每位党员联系所在单位或班组的职工群众3名。制度还规定了联系内容、方式和频率,建立起了一个信息速递、过程可控、全面覆盖的“防控网”,形成了“扇状阶梯覆盖、双向互递服务”的工作格局。

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根据联系主体(支部、党代表、党员)的不同,采取上公开课、开展培训、举行座谈会、通讯往来、业务指导、组织活动、走访慰问等不同形式,多样化地深入现场、深入班组,大力宣传各项方针政策和电力法律法规,把政策传给群众,把思想送到基层,并将基层心声带回到机关;另一方面,设立固定的“三联系”活动日或活动点,向广大群众公布“三联系”人员的姓名、职务、活动的具体场合与时间,以便群众反映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责任层层传递,扇状扩散。“三联系”工作制度的覆盖之处,各基层党支部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和党的建设,各有侧重,富有特色的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细化丰富工作服务内容,总结经验,提出了“五必访”“三必包”“三必去”等工作法和“班组和谐台账”等特色贴心服务。

坚持“三联系”工作的过程中,义乌市供电局建立了责任考核与褒奖激励机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基本原则、标准、规范做法和行之有效的常态化运行机制。目前,全局223名党员和536名非党员职工建立了稳固的“三联系”对子268对,在岗的职工党员参与面达到100%。

“三联系”工作把握了党建发展趋势,有效增强了企业向心力。

一是把握党建创新趋势,积极探索党代会年会制和任期制。党员代表是企业内的重要核心资源。局党委积极搭建平台,赋予责任,调动全局党员和党员代表围绕党委重大决策事项的落实,对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主动作为、积极服务、释难解惑,受到了职工群众的欢迎。“三联系”制度使党代表成为宣传形势的“宣传员”、收集民意的“调研员”、联系基层的“服务员”,使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周围更多的人,花更多的时间关注自己身边的同志,共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服务的品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党组织的向心力。

二是把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趋势。面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重、管理幅度大、工作标准高任务重、职工普遍感觉压力大等问题,党委通过“三联系”进行思想动员、解决实际困难,发挥务实作用,以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为企业作贡献。

党委不仅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和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而且凸显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浓厚的创先争优氛围。党员、党代表的党员意识和代表意识得到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加显著,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更加突出,行业形象和职工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服务中心工作更加有力,促进了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在企业形象安全、维稳、舆情控制工作中作用突出,实现了“企业发展强、党建发展强”的创先争优工作目标。

企业先后荣获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优秀基层党组织、优秀基层纪检组织、浙江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企业党建创新案例荣获2011年全国电力企业和国家电网公司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入选了中央党校基层党建管理创新案例库。

第一部分 - 图36

用党建解决成长烦恼——城郊接合部党组织建设的困惑与突破

河南省汝州市城北村党支部书记 梁有才

城镇化的推进,使我国产生了城郊接合部的独特区域,它既保留着农村的大量习惯和特征,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城市化元素。同时,由于城郊接合部是一个流动性较强的地带,管理混乱、规则失范也是这类区域经常面临的问题。在这一地区开展党建工作相当困难,却又十分重要。河南省汝州市风穴街道办事处城北村党支部因地制宜,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摸索出了一条党建保障安居,党建带动和谐的新路。

一、基层党组织的打造

城北村地处汝州市边缘,离市中心仅三公里,是城市建设向北推进的桥头堡,也是典型的城郊接合地区。2009年,城北村新一任党支部经公推直选产生后,认真研究城北村各项工作面临的形势,认为城北村作为城乡接合村,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抉择——要么被动卷入城镇化过程,在城镇化过程中边缘化,贫困化;要么主动通过城镇化来寻求发展机遇。

党组织是一切发展的有力保障和坚强后盾,基层党建是城镇化工作的重要抓手。我们党支部经过仔细研判得出共识:目前关键是要解决基层党建所面临的松散化、边缘化等问题。

首先,搭好班子,着力打造群众满意的社会管理机制。在党支部班子成员工作分配上,因材定岗,各司其职,民主协商,人尽其用。根据村支部的任期,制定了村发展四年规划。

其次,做好监督,对人民和党的信任负全责。为了监督党支部的工作,经全体党员推举,于2010年成立了5人党内监督委员会,对党支部工作规划的落实情况、村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在每月6 -7日进行工作询问和财务核查,做到党务公开,群众满意,村务公开,群众放心。

此外,扩大组织,为基层党建提供活力与动力。城北村对于待业大学生党员积极吸纳,帮助协调党组织关系转入城北村党支部,至今该支部已接纳大学生党员十余人;同时鼓励大学生党员发挥才智,积极参与组织生活,就村党组织建设献言献策。此举不仅充分保持党的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还有效解决了待业大学生游离于组织之外的问题。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信息化管理

党建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加强组织管理,扩大组织半径,强化组织影响。在网络资讯发达的当下,我村支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开展和优化党组织建设工作。

首先,党支部实现网络化办公。配备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开通网线,使班子成员能及时接收到最新的党组织建设信息。同时,经向汝州市委争取,汝州市委组织部和汝州市广播电视局将城北村作为网上党校试点。开设专门频道,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城北村播放党校课程,拉近党组织和农民的距离。城北村党支部每月组织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一次,讨论党课学习心得,提高党员带头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方法技巧。城北村还计划再投资2万余元,实现村委学习和城北村小学教学多媒体化。

三、完善社区化建设

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不仅是高楼大厦的邻近,还是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北村党支部在村四年规划中,以城市社区的标准对村容村貌、民风民俗进行改造。

村支部带领群众,通过公开招标,对本村路面进行了硬化,实现了组组通路,在硬化的同时,铺设了地下水管网,与市区排污管道接通,解决了农村最大的卫生问题。组与组之间的路面上全部安装了路灯。为了改善村民用电安全,对全村电网进行了彻底改造,成为汝州市电网改造示范单位。

城郊结合部管理松散,为了保护好农民手中的失地补助款,杜绝拦路抢劫、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犯罪治安事件,村党支部倡议村委会投入40余万元,在全村范围内安装监控摄像头160余个,实现了村里所有路口全覆盖,使该村的治安案件减少了95 %以上,同时为公安机关侦查取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此外,现阶段许多矛盾集中在基层,村支部为村里聘请了专职律师,并且由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作为民事调解员,有效化解了邻里矛盾,促进了群众和谐。

社区功能的逐步完善,使城北村呈现出宜居民安的风貌,村党组织建设工作受到了汝州市委大力支持,三任河南省政法委书记亲自到城北村莅临考察,对该村的平安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基层党组织与群众最为贴近。因此,党组织的所有工作,都要落实在群众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城北村的土地大量减少,保障村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汝州市委市政府为了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决定为人均耕地低于3分地的农民每月补助人民币50元。为了减轻村民医疗负担,村党支部倡议由村里协助村民加入农村合作医疗,应由个人承担的部分医疗保险,全部由村里代为交纳。经村支部动员,城北村村民全部参与了养老保险。为了降低农民负担,并彻底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经村支部倡议,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三台农机,免费对该村秋收后所有农户的秸秆进行碎化还田。对于村民创办的企业,村支部也给予大力支持,协调用地用工,为村民创业致富提供良好条件。

五、尊重知识兴教育

农民素质的提高,民风民俗的改善,关键在于教育。为此,城北村党支部在该村小学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建议为在风穴路街道办事处统考中取得单科第一名的城北小学的教师给予奖励。每年教师节前夕,村支部都建议拿出专款,对城北小学的教师进行慰问。对近几年考入大学的城北村籍新生,每年资助2万余元。经过村支部的努力,弃学打工的现象逐步减少,全村尊师重教的风气正在形成。

城郊接合部的党建工作,是整体党建工作中的“硬骨头”,城北村党支部以服务为理念,以建设城市社区为方向,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以群众生产生活为落脚点,以尊师重教为基础,不仅没有因为城市化的推进使党建工作有所放松,还紧紧抓住城郊接合部的特点,党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城北村的实践证明,农村在城镇化过程中,不仅可以避免沦落为贫民窟,而且完全可以在党的领导下变成具有城市品位和城市气派的新农村。

第一部分 - 图37

发挥党组织作用实现转型发展文化建设双领先

中国银行南通分行

近年来,中国银行江苏省南通分行党委紧紧抓住南通先后被列入“长三角规划”和“江苏沿海开发规划”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机遇期,在发挥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实践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实现党建工作与促进转型发展、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与培育优秀员工队伍的深度融合上取得明显成效。

一、服务工作中心,促进转型发展

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与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推进转型发展新实践。

坚持党建服务工作中心,围绕转型创先争优。2008年末,分行党委提出“将分行建成当地最大最强最优银行”的战略决策,并由分行党务工作部牵头在全行进行战略宣讲和学习讨论活动,使这一发展战略转化为拓展业务的有效举措。各级党组织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通过主题实践活动为转型发展争作贡献。如组织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促发展、优管理、强队伍”主题活动;组织开展“蓝图上线我先锋”“手机银行我先用”主题活动;围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开展“服务领先大家谈”“争创群众满意窗口”主题活动,以进一步巩固服务体系建设在当地和省辖系统“双领先”的地位。2009年末,分行存款、贷款和中间业务三大主营业务首次跃居当地同业之首。2011年初,分行党委提出“转型发展、建成市场、系统领跑者”的战略目标,使分行不仅在南通金融同业率先实现本外币存款触及1000亿元,而且继续保持存款、贷款和中间业务三大主营业务在当地同业中的领先地位。2011年,分行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今年初,分行营业部荣获“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百佳示范单位”,成为当地至今唯一获此殊荣的金融机构。

坚持党建服务优化管理,提升风险内控水平。分行党委注重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改进银行经营管理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风险内控能力。建立并严格落实《党委会议议事规则》《行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落实各级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几年来,分行先后组织开展以“合规风暴”“合规耕耘”“合规提升年”等为主题的内控合规建设,为各项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效保障;开展“夯实基础,促进转型,提升‘三力’”主题论坛,促进可持续发展;围绕“客户、产品、渠道、管理”效能的提升,在各党支部中开展“为民服务再深入,创先争优再提升”主题活动,强调以管理创造价值,支持一线发展,为前台、基层、员工创造价值;加大监察保卫资源的整合与配置力度,建立全覆盖的专兼职监察人员队伍,率先将“三重一大”效能监察向各管辖支行延伸,举办“支行行长论合规”论坛等。分行连续五年在当地银监局进行的年度监管评级中列同业之首,2011年,被江苏省公安厅授予集体二等功,成为南通金融业唯一获此殊荣的金融机构。

二、追求卓越,建设优秀企业文化

分行现已初步形成“亲情服务、快乐服务”的服务文化,“出绩效、出人才”的用人文化,“倡争先、倡共赢”的绩效文化,“重教育、重自觉”的合规文化等特色文化,为全行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分行各级党组织注重在经营管理中认真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扎实推进以“做勤‘理解员工’、做细‘关爱员工’、做实‘帮助员工’、做优‘成就员工’”为主要内容的“行心工程”建设,努力营造“快乐工作、共享成果、实现价值”的文化氛围。2011年,党委班子成员在“决战蓝图”“创先争优”点评等工作中,通过深入基层开展慰问、调研、座谈等方式,体察员工情绪、响应员工诉求。收集涉及渠道建设、绩效与酬薪管理、员工教育与培养等方面的意见建议37条,制定改进措施一一回复,使分行党委“下基层、听心声、解难题、办实事”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2011年,分行参与“红色江海”活动,探访南通建国前老党员大型采访等多项重大社会民生及经济活动,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三、重视人才开发,培育优秀员工队伍

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人才队伍是实现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加强人才培养、落实人才战略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制订人才规划。分行党委制定并全面实施了人才培养“631规划”。近年来,分行落地实施中层管理副职和经营性支行副行长挂职客户经理、理财经理等专业序列建设等项目。

完善激励约束。2009年以来,分行依据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需要对30位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岗位交流;39位发展潜力均优秀的管理人员、后备人才和优秀员工,通过竞聘、直接选聘方式得到提拔使用。同时,按照绩效考评情况,对23名绩效落后的中层管理人员作解聘、降薪处理或诫勉谈话。

畅通发展渠道。分行坚持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三支队伍建设齐头并进,同步提高。在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方面,已落地实施了风险经理、技术经理、公司客户经理、理财经理等的建设。在技能操作队伍建设方面,启动和实施等级柜员制的建设。

坚持正确引导。分行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银行“追求卓越”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全行员工。通过举办“廉洁从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完美人生”和法纪教育大会,以及新聘中层管理人员任前廉政教育和法规意识培训、专兼职监察员专题培训,保持全体党员和各级管理者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员工蔡淑娟作为基层一线员工代表当选中国银行系统的十八大党代表。

发挥国企政治优势打造特色化工基地——山东海化集团政治优势转化核心竞争力的实践与思考

山东海化集团思想政治工作部 宋君荣 张勤业

第一部分 - 图38

中国海油山东海化集团思想政治工作部副部长宋君荣

党的领导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如何充分发挥国企独特的政治优势,更好地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当前国企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国企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

2009年9月7日,国有特大型企业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加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为海油“两洲一湾”战略环渤海下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近年来,海化集团积极对接海油管理,主动融入海油文化,努力探索国企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创新实践,注重将党的理想信念、方针政策、先进性标准、纪律监督和政治核心作用,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发展力、带动力、执行力和领导力,使公司迈入了持续、快速、健康的科学发展轨道。

加强价值理念建设,把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党的理想信念在公司现阶段的具体体现就是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发挥海化原盐和海油原油的优势,致力建设海油北方最大最具竞争力的石化盐化一体化特色化工产业基地,打造“蓝”“黄”两区转方式调结构的样板工程和示范项目,为山东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和中国海油推进“二次跨越”、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贡献价值和力量。

加强能力素质建设,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力。公司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善于把中央的方针政策转化成企业发展目标、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着力提高“科学决策、驾驭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综合协调和贯彻执行”5种能力,锤炼出了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领导团队,提升了领导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

加强企业形象建设,把党的先进性标准转化为企业的带动力。将党员的先进性外化为领导干部要“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争创佳绩、服务员工、遵纪守法、弘扬正气,共产党员要争当“八个模范”,即争做降本增效、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技改创新、市场营销、精细化管理、指标创新、履行责任的模范。为擦亮共产党员的牌子,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品牌工程、党员攻关项目等“党员示范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做到“平常时刻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时刻豁得出来”,在争创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上当表率、树形象,进而带动广大员工的创业激情和创新活力。

加强行为规范建设,把党的纪律监督转化为企业的执行力。公司以《员工违纪处分条例》的形式明确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底线、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对党员领导干部,明确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形成有利于党员干部作表率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在廉洁从业上,大力培育“红线文化”,在思想、制度、纪律和监督上筑牢四道防线,通过加强廉洁教育,构筑“不愿为”的预防机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构筑“不能为”的保障机制;通过加大监督惩处力度,建立“不敢为”的惩治机制。党的纪律监督优势在转化为企业管控力的同时,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执行力。

加强党建机制建设,把政治核心作用转化为企业的领导力。公司党委持续开展党建“五五一”工程,通过发挥党委的政治导向、领导协调、团结凝聚、促进发展、保证监督等“五个作用”,确保党委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通过党支部思想到位、完成任务到位、工作到位、依章办事到位、督查工作到位等“五到位”,确保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通过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活动,确保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探索建立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把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作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强大动力,进一步增强了党对企业的领导力。

通过海化集团的创新实践,在推进国企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核心竞争力方面,始终坚持党对国企政治领导的指导方针;始终坚持融入中心、服从大局、进入管理的工作原则,将政治优势体现在国企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始终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确保国企党建工作的立体效果和实用效果,把党员、干部、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和奋斗目标上来,推进公司转型发展目标实现。

第一部分 - 图39

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武警广西总队南宁市支队政治部主任 陈建平

绿城南宁是一个充满先进文化气息的首府城市,驻守在这里的武警广西总队南宁市支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坚持用先进军事文化引导警营文化,用实践引领官兵忠实履行职责使命,有力促进了部队现代化建设和内涵式发展。

唱响主旋律,让官兵在文化中坚定信念

支队驻守在南宁,地处中越交界,境外分裂分子、不法分子以多种手法企图腐蚀官兵思想,“四反”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如何用先进军事文化升华官兵精神境界,进一步坚定理念信念是支队党委面临的重大考验之一。支队把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中心环节,贯穿于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中,充分发挥思想先导作用。

党委班子成员坚持每月一课,以电视会议形式与官兵共同交流党的创新理论,坚持用科学理论统领官兵思想,增强官兵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心。为牢固树立文化强警的科学理念,支队编印了《党支部建设指导读本》《按纲建队读本》《安全发展教育读本》丛书下发基层。全支队开展“首府卫士精神”征集活动,从上百条征文中反复遴选,最终提炼出“忠诚高于一切、稳定大于一切、安全胜于一切、荣誉重于一切”的“首府卫士精神”。支队政治部在官兵中开展“首府卫士精神,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专题系列教育活动,将“首府卫士精神”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铸牢官兵忠于使命、奉献使命、践行使命的思想基础。

第一部分 - 图40

武警南宁市支队政治部主任陈建平

建好特色,让官兵在艺术中定位人生

在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中建好特色,一直以来是支队党委研究谋划的课题。支队党委研究决定,在基层开展以“1 + X”为主要模式的特色文化,专门下发《特色文化指导案》,指引每个基层单位结合地域文化品牌和部队官兵需求全力打造一个具有先进军事文化特色的品牌。凡是基层中队认真组织落实的,给予5000元至20000元奖励。马山县是一个具有广西壮族文化艺术传统的集中县,壮鼓是该县先进文化的一大独特品牌。中队积极与县文化局、文化艺术馆联系,引进壮鼓艺术到警营,获赠六个大壮鼓、十个小壮鼓,还有两名教师专门给官兵讲解基本鼓乐,传授基本手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壮鼓特色文化在武警中队落地生根。总队领导在马山县中队考察时,对壮鼓特色文化给予了高度肯定。

支队还发挥官兵的文艺特长,极力鼓舞官兵创作艺术作品,情景剧《明天生活更美好》、歌舞剧《砺兵情怀》、小品《坚持就是胜利》、快板《首府卫士心向党》等15部作品在警营里巡回表演,进一步让官兵在艺术中感受到忠实履行职责使命的无穷动力。支队大型群口快板、威风锣鼓、雄风狮子、阳光体操、钢琴芦笙等13支特色队伍成为支队先进军事文化的特色品牌。

活跃群众文化,让官兵在生活中陶冶情操

支队党委在制订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实施办法时,提出抓好群众文化这个要点,培训文体骨干是首要问题。支队针对当前基层单位文体骨干少、组织能力弱等实际,政治部到基层中队挖掘具有文艺才能的人才,今年3月举办了文体骨干培训班。经过课程教育、知识传授、实践操作、参观见学等方式的培训,一支思想强、业务精、素质高的文体骨干队伍脱颖而出。九中队的文体骨干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创办了“橄榄绿乐队”,以军旅乐曲与摇滚乐相结合,自编了十首歌在基层单位巡回演出,受到官兵喜爱。

借助网络,在政治工作网上开设网上舞台、网上歌曲、网上征文、网上交流,四个平台成为官兵每天必进浏览的网点。网上先后收集官兵歌词作品21首、文学作品征文158篇、文艺作品38部、建议献言317条,使群众文化在先进军事文化中充满了网络时代的气息。4月份,支队还在官兵中开展“先进军事文化与我同成长”格言征集活动,让官兵每人写出自己成长进步的励志格言。活动一展开,就受到基层官兵的热捧,每个官兵撰写格言少则一条,多则十几条,其中35条励志格言获得了奖项,大力鼓舞了官兵在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坚定了思想境界上的高尚忠诚。

第一部分 - 图41

为县域经济崛起提供人才保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徐正胜

近年来,温宿县从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入手,突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兴县”战略,人才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为实现县域经济居中崛起提供了人才保证。

注重素质培养,提高本土人才创业本领

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工程”,依托自治区、地区和县乡党校平台,分层开展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专题培训。

采取“走出去”战略,选派专业基础好,有活力、有干劲的教育、医疗和农、林、牧业系统专业技术骨干到自治区和浙江挂职学习、专题进修,多岗位锻炼干部。结合“科技下乡”活动,组织涉农涉法各职能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科技下乡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村和牧区群众传授知识、提供咨询、推广科技,给广大农户传授农业科技实用知识。定期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专家与农牧民群众见面会,巡回宣讲科普会等措施帮助农牧民群众答疑释惑,解决农牧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发挥农村党员和致富能手的示范带头作用,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

2011年以来,全县累计举办各类培训203期,培训各类人才20320人次,选派63名干部到地区、自治区和浙江等地挂职、学习和锻炼,102名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懂技术的本土人才,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扩大引进渠道,确保急需人才安家落户

制定《温宿县2010—2020年引进急需人才工作规划》,对紧缺的关键岗位人才,采取主动上门洽谈、面向全国考录和选聘招聘等方式,有效缓解县域经济发展中急缺的农牧业科技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

加强与浙江金华等对口援疆地的协调沟通,聘请援疆省市教育、医疗、农业、公安等领域优秀退休专家来温宿工作,享受援疆干部同等待遇。邀请对口支援省市教育、医疗和农牧业技术专家来温宿讲课,开展科普讲学、手拉手结对帮扶等支医支教支农系列活动,帮助温宿县培育培训本地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领域急需人才。对来温的优秀专家落实享受边远津补贴政策,科研工作者每年由县财政拨付科研经费10万元。县委投资500万元,建立2栋“专家楼”,配齐活动室、会议室、餐厅等设施,凡内地来温的急需人才均可免费居住。对长期留疆的急需人才,及时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问题,并一次性给予5万元安家补助费,解除后顾之忧。9月6日,阿克苏院士工作站温宿县分站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受聘为经济发展高级顾问,院士、专家将在现代农业特别是林果业、生态建设等方面提供决策建议,对相关产业的科研技术引进、科技成果推广运用提供支持和指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农业特别是林果业方面的人才培训、培养提供支持,为温宿县科学发展提供高端智力支持和高新科技支撑。

2011年以来,引进各类急需人才673名,高技能型人才145名,63名内地专家到温宿开展帮扶工作。

完善工作机制,激励优秀人才干事创业

建立干部“上下互动”工作机制。选派县直机关优秀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从乡镇机关、站所抽调学习能力强、思想活跃,有干事创业劲头的年轻干部到县直部门跟班学习和挂职锻炼;对工作主动性不强、开拓创新劲头不足的县直部门干部安排到社区、村体验生活,进一步提振精神,增强工作主动性。

每年面向地区开展一次科级干部公开选拔活动,帮助优秀人才拓宽晋职晋级渠道,激发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制定《温宿县优秀人才关爱机制》,实行每名县级领导联系5名优秀科技人才,定期帮扶走访,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营造人才氛围、优化人才环境的重要载体,精心谋划,周密安排,创新工作方法,坚持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来检验人才工作成效,形成“组织创造环境、人才推动发展”的工作格局,让全县各类优秀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2011年以来,全县共选派50名优秀县直机关干部到乡镇挂职,抽调63名乡镇干部到县直单位学习锻炼,安排116名缺乏创新精神的县直单位干部到社区、村锻炼;使15名优秀人才通过公开选拔渠道走上科级领导岗位;协调帮助优秀人才解决实际困难68件。

搭建创业平台,推动拔尖人才带头致富

制定《温宿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考核办法》,完善拔尖人才考核机制,与拔尖人才签订管理期目标责任书,严格按照工作实际和贡献大小落实待遇,每年对优秀拔尖人才进行表彰奖励。

建立关心关爱工作机制,重要节假日县级领导带头走访慰问,每年定期组织体检,每三年组织一次内地考察学习,拔尖人才补贴从原来的100元提高到每月500元,优先解决拔尖人才在住房、职称评定、晋级、子女就学等问题,增强拔尖人才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注重发挥拔尖人才的学术带头和行业领军作用,鼓励拔尖人才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在农田水利建设、农牧业科技创新、教育、医疗和学术研究上给拔尖人才压担子、交任务,用科技的力量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效益。全县已建成一支拥有20名专业人才的拔尖人才队伍。地区级拔尖人才曾宪国,在主持的自治区科技特派员稻麦两熟、亩超吨粮项目中,最高亩产达到1215公斤,创温宿县粮食单产最高纪录。拔尖人才田宝远采取矮化密植核桃规程,亩定植株突破40株,挂果年限提前3—4年,亩产由原来的100多公斤提高到现在的460公斤,为优质核桃生产探索出一条新路。培养、带动和积聚一大批掌握农村实用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推广棉花膜下滴灌19 .7万亩,新建温室大棚亩纯收入超万元的示范户46户,帮助1 .5万余名农牧民群众掌握了致富本领,组建了膜下滴灌、大棚种植等农业专业协会,一批新型农民成长为农村实用人才。

领导干部应担当起价值观管理的责任

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徐根兴

价值观管理非常重要又很艰难,其重要性在于价值观决定了组织发展的方向和高度,其艰难性是因为塑造符合组织要求的价值观需要长时间的培育与管理。

一、当前价值观紊乱对社会秩序的伤害

价值观是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和思想观念的总和。价值观也是人们评判各种事物的标准和各种行为的灵魂。在成功的、优秀的组织中,它们始终如一地遵循正向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

当前我国社会现实中存在着价值观混沌的状况,例如,以价格代替价值,以成败代替是非,价值目标短期化、价值取向利己化、价值手段实用化等。凡事先有价值观再有方法论,只有方法论不重价值观,是领导干部必须正视的原则性问题。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强大不一定就能成功和受到尊重,坚守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保证长久发展。

领导干部的使命是领导价值观。一个组织的现代化首先是人文精神的现代化,没有先进的技术在竞争中很难领先,没有先进的价值观无法与人竞争,管理不仅是秩序的维护,更是价值的选择。有时个体的越轨行为可以被组织的价值观制约,但集体的越轨行为却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摧毁价值观,改写固有的程序和规则。

二、价值观的培育体现领导干部的领导力

一个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领导干部,必定十分重视组织文化塑造和价值观培育。价值观一致的人容易建立起彼此间的信任和遵守共同的规则,而不同价值观的人在一起工作,即使都是好人,也容易引起冲突。

在价值观培育中,需要领导干部重视如下几点:第一,真实。假如在组织中表面提倡公开公正公平,实际上盛行圈子文化、亲信文化,默认潜规则,这样的价值观没有人相信。第二,简单。价值观尤其核心价值观的表达一定应该是简单、清晰、明了,如果人们记不住易念错就不可能变成行为和融入生活。第三,个性。“团结”“奋进”“求实”“创新”这些都是优秀的文化元素,但这些积极向上的词语很难成为激发人们行动的引线,这种表达也缺乏组织文化的特色和个性,因为这几个词几乎适合工农商学兵的任何组织。第四,渗透。价值观需要渗透到组织的战略、管理、文化、制度、流程里去,这样才能使价值观真正的“落地”。那么如何使价值观有生命力,让价值观变成制度和常识、使其风俗化呢?首先,将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与组织的用人标准结合起来。一个能力强又符合组织价值观的人无疑是优秀的人,如果能力强而又不符合价值观那可能是危险的人,因此,成熟的组织会坚持价值观用人。其次,组织可以用各种职业化行为标准来具体描述,达到诠释价值观的目的,同时开展象征性的欢庆仪式、礼仪、纪念活动,也可以通过树立模范人物,让所有成员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符合价值观的要求。

三、领导干部应重视消除价值观动摇的因素

价值观动摇主要表现在:在组织内部没有统一的目标,部门之间存有敌意,领导者忙于日常事务很少谈及价值观,员工责任感弱化,组织对其成员的主要吸引力是收入和福利而不是它的价值观或是发展机会,人们在被动和抱怨中工作,对组织树立的先进人物不感兴趣等等。

可能动摇价值观的因素首先是个人因素。由于工作生活环境变化导致观念变化、职业的情感和心态老化,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动力不足导致精神状态老化。其次,组织因素。当组织规模扩大、人员多功能复杂、时间较长形成了较强惰性、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下降时价值观松动是必然的;领导班子变动导致战略变动,领导者的境界梦想各异,会使原有价值观动摇。此外,实用主义是破坏价值观的大敌。再有是环境因素,顺境和逆境都会形成对价值观的影响。组织的进步有如个人成长,尊崇榜样是美好的幼年期,怀疑榜样是痛苦的青春期,自立榜样才是成功的转型期。总之,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矛盾性会造成价值观的动摇。作为领导干部,要采取措施有效防止组织中出现价值观动摇,一旦发生价值观动摇,就应努力铲除诱发因素。

四、领导干部价值观管理的任务

领导干部在价值观管理中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是价值观的制度化与制度化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制度化是指把价值观用制度固定并运转起来,制度化的价值观是指建立制度的价值引导。价值观与制度的关系在于如果价值观先进制度滞后,那么这种价值观因失去制度的保护而可能缺乏生命力;如果价值观落后制度先进,那么这种制度因没有价值观支撑而可能难以执行。

(1)价值观的制度化

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瓶颈问题,而“环境优先”价值理念的通行,需要体系化的制度和体系化的行动在实践中护航,必须在制定法律法规、编制规划和做出决策、调整经济结构、安排公共财政支出、建设公共设施、进行技术改造、考核发展政绩等等环节上全面贯彻才能真正落实。所以必须从系统的制度设计、管理流程和运行中来保护和增强价值观的生命力。

(2)制度化的价值观

一个不遵守制度规则的公民、组织、民族、国家都是不可靠的,不要用强调文化的特殊性来回避制度的竞争性。当制度不能成为资本时只能成为成本,也就是制度应该产生增值效应即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一定会成为成本即牺牲效率提高成本。

领导干部在建立制度化的价值观中也应注意:第一,要审视各种制度是不是从组织的根本性需求出发,制度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一定越严格越好,制度必须体现对人有高度的尊重和权利保障。第二,必须保障制度规则建立的程序公开、内容公正、执行公平。如果领导干部把个人价值观强加给组织,其结果可能是既伤组织成员,又伤自己,还要泱及组织。第三,制度的发展不能脱离组织发展的规模和阶段,当组织由小变大的成长,制度也就要及时地调整和创新,这时特别能体现出领导干部的领导力。

把好“三关”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河北省迁安市杨各庄镇实施党前教育“摇篮”工程

河北省迁安市委研究室 赵立文 李林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解决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党员老龄化、年轻党员外流化、党员发展家族化、党员作用群众化等问题,2011年初,迁安市杨各庄镇党委探索实施了党前规范化教育培养“摇篮”工程。“未入党的门,先做党的人”,严把“三关”,强化管理,展示后备队伍形象。

一、把好积极分子确定关,能不能进门群众说了算

第一部分 - 图42

河北省迁安市委研究室赵立文

杨各庄镇在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上引入了公选机制。党支部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按照“自己说、大家问、现场答、投票决”四步工作法确定入党积极分子。自己说,即在大会上由积极分子候选人进行公开竞选演说;大家问,即参会党员群众就候选人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帮带群众致富、下一步如何发展等自己关心的问题提问;现场答,即候选人必须就党员群众的提问现场做出解答;投票决,即候选人最终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成为积极分子,由参会的党员和群众以投票方式确定,得票率要超过60%才能入选。

入党积极分子公选制从根本上杜绝了关系党员和人情党员,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公开、公平和公正发展党员。目前,全镇22个党支部新确定的85名积极分子全部通过公开竞选程序产生。徐流营村党支部书记白玉东对此深有感触:公选入党积极分子这种方式,改变了过去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党员信服、群众满意。

二、把好培养教育关,是不是成熟事实说了算

在培养过程中杨各庄镇坚持“德行并举,诺践并重,坚持教育与考核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以三项机制为核心,全面培养锻造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能力和水平。把积极分子能否转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能否如期转正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自己,把评判权交给党员群众。

一是素质提升机制。为了保证这支队伍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该镇确定了“两日两会”制度,即:每月一个奉献日,每季一次学习日,半年一次思想交流汇报会、每年一次综合表彰会。除了每月的奉献日活动中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要参加学习外,每季还要专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活动,镇党委书记亲自上党课,请上级组织部门领导讲党史,聘请专家讲经济、传技术,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武装头脑、净化心灵。同时,该镇建立了徐流口景区开发等10个创先争优示范基地,各支部则根据镇村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设立不同的流动基地。将集中上党课与进基地上劳动课有机结合起来。一年多来,全镇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参与全镇活动2000多次,景区植树12000多株,修路5000多米,清运垃圾近500吨。2012年3月学雷锋活动中,全镇239名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清理迁徐路沿线卫生10公里。

二是公开承诺机制。每名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在身份确定的同时,都要与所在支部签订一份《入党承诺书》,根据自身实力和村情民情确定联系一户贫困户,就参加义务劳动、全力支持党务村务工作等具体事项进行承诺,并在党务公开栏内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监督。支部每半年组织一次履行承诺考核,通过查阅台账、入户走访、党员群众测评等方式给每个人一个公正评价和科学定档。公开承诺制的推行在给每名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添责加担的同时,更为他们服从大局、服务为民、履职尽责习惯的养成创造了条件。到目前,全镇已有152名积极分子和41名预备党员进行了公开承诺。全镇有60多户贫困户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帮扶和照顾。

三是动态考评机制。严进宽出、能进能出的动态考评机制,是党员队伍能够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保障。为了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每名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平时表现,保证评价科学、处理有据、当事人信服,镇党委和各村党支部为每个人建立了一本基本信息台账。将每个人参加镇村组织活动情况,平时学习、工作、生活表现,落实承诺以及党员群众评价进行全面记录,作为档次评定和入党、转正考察的依据。对无故不参加活动或参加活动表现不积极、不支持镇村工作、不落实入党承诺事项的,2次诫勉谈话,3次给予组织处理或清除出队。2011年以来,全镇共建立台帐231册。先后对3名同志进行了诫勉谈话,有1名入党积极分子因连续3次无故不参加镇村组织的活动而被取消了资格。

三、把好持续关注跟踪推进关,始终保持党员纯洁性

“摇篮”工程不但保证了向党组织输送合格的党员,转入正规的党员管理,而且还“扶上马送一程”,制定了联责培养、责任追究机制,保证了党员的持续进步。镇党委和农村党支部找每名预备党员的培养联系人进行谈话,分析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重点和要求,并与培养人签订《培养承诺书》,及时调换党性观念弱、平时表现差、先锋作用不明显的党员培养联系人。特别是明确提出了预备党员在培养期和转正后两年内出现违法违纪问题,镇党委将对所在支部和培养联系人同时问责。加大了培养责任、延长了培养期限,保证了党员健康成长。青山院村预备党员杨志伟转正后,镇村党组织、特别是培养联系人培养关注丝毫不放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12年的支部换届中杨志伟得到了广大党员的认可,当选为支部书记,走上村干部岗位。“摇篮”工程将镇党委的监督考核责任、支部的教育管理责任和联系人的培养帮带责任有机统一起来,更好地保证了党员纯洁性。

商水县胡吉镇探索“六个一”工作法

河南省商水县委宣传部 戚富岗

第一部分 - 图43

河南省商水县委宣传部戚富岗

2011年以来,河南省商水县胡吉镇针对干部作风存在的“庸、懒、浮、疲、软”等问题,紧紧围绕“干部沉下去,发展提上来”的目标,积极实践“六个一”工作法,促使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工作在一线落实,业绩在一线创建。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胡吉镇先后荣获市县“信访稳定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六个一”工作法要求全镇59名机关干部每人分包一个行政村,成为一方群众的“主心骨”;每人帮扶一个贫困户,彰显人间冷暖“慈爱心”;每人建设一个新项目,使经济发展产生“助推器”;每人帮种一块示范田,为群众树起“生产标杆”;每人每天一篇日志,留下“公仆印记”;每人培养一名后备干部,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在制度上,对分包行政村有考核奖惩机制、对帮扶贫困户有跟踪走访机制、对新上项目有检查评比机制、对帮种示范田有观摩问效机制、对民情日志有定期展评机制、对后备干部培养有档案管理机制。

“给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好干部,我们真心欢迎!”该镇肖庄村戚好种了500亩辣椒,他满脸喜悦地介绍说:“10棵辣椒苗株就能产1斤干辣椒,亩产可达700斤,按现在的市场价每斤能卖9元钱。这一切多亏了包村干部王文灵。”镇机关干部王文灵到村里后和村干部一起引导和鼓励群众改变麦茬豆豆茬麦的种植习惯,发展经济作物。有着辣椒种植基础的戚好想要扩大种植规模,王文灵就和村干部通过土地流转帮助戚好联片租赁了500亩地。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辣椒苗株却一直不见发棵。戚好愁得整夜睡不着觉。王文灵就从农业部门请来了蔬菜专家,经过认真观察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戚好选中的新品种与土质不符,又加上戚好使用的化肥也不对路,有些成分的含量偏高。在专家的指导下,调整肥料、推迟花期,苗株长得很迅速,坐果率也增加了很多,当年的辣椒收成格外好。所用的化肥每袋还便宜了10元钱。戚好算了一笔细账:“500亩辣椒地一年两季要用1000袋化肥,就等于节约了10000块钱。更加可喜的是每亩增加了300斤的产量,一年多收入了近150万!”

小伙子李江华,今年24岁,是南康村新当选的村委会委员、文书。南康村村支书李金山在村里威望很高,只是今年已60多岁,急需培养素质高、声望好、懂村务、能力强的年轻后备干部。包村干部翟占喜发现中专毕业生李江华思想素质好、腿脚很勤快,就经常到李江华家里找他聊天、谈心,并把他介绍给村支书,让李江华参与一些村里的具体工作。李江华逐渐崭露头角,在工作中非常注重方法,与群众打成一片,深受群众的拥护,在村级换届选举中顺利当选为村委会委员,被任命为村文书。

据该镇党委书记孙玉河介绍:李江华工作一年来,各项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还争取到资金帮助村里养护公路2 .8公里。目前全镇已培养30多名年轻后备干部,其中10人被确定为党员培养对象,8名后备干部在今年村“两委”换届中走上了村级领导岗位。

由胡吉镇政府所在地向南约两公里,蔡庄村北部的柏油路边不远处,有一个规模不小的砖瓦建筑群。这是商水县鑫荣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场区。一个满脸汗水的年轻人指着场区东南方向一大块地向我们介绍:“这100亩地是我们利用一个多月时间反复做群众工作刚流转的,准备将50亩用于鑫荣农牧公司扩大场区,新上200头能繁母猪,50亩种植无公害绿色蔬菜和小香菇。”这个年轻人叫武金明,是镇里的干部,蔡庄是他的分包村。他在走访中发现,鑫荣农牧发展公司占地60亩、存栏生猪3000头、年出栏商品猪近10000头,曾经被评为全省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场内还建有3000立方米大型自动化沼气发酵塔,可供附近200多农户做饭和照明。公司效益稳定、前景看好,公司经理省朝红一心想把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整日为如何扩大规模而犯愁。

这件事挂在了武金明的心头。他和公司负责人一起收看中央7套农经频道,学习绿色循环养殖技术,又带领公司有关人员远赴山东等地实地考察,帮助起草了种养加立体循环生产可行性报告,目前已上报到省市有关部门。尤其是在牵涉面广、难度较大的土地流转过程中,武金明和其他包村干部没白没黑地往农户家中跑,苦口婆心讲政策、做工作,一趟不行两趟,两趟不行三趟四趟。其中一户群众5亩地计划繁育种子不愿流转,武金明跑了近十趟,最终通过“土地置换”予以解决。

“我们通过探索总结出的‘六个一’工作法,最成功之处就在于通过小载体给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大平台,驱动干部真真正正在忙、在围绕群众忙、在围绕群众得更多的实惠忙。”胡吉镇党委书记孙玉河说。

第一部分 - 图44

退休后的95篇思想汇报

江苏省苏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陈泽亚

沈瑜,原苏州市妇幼保健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副主任护师,一位终身奋斗在医务岗位上的普通的共产党员。

她终生不忘一名共产党员的荣誉与责任。退休后,她仍坚持每个季度向党组织写思想汇报,每年4篇,24年从未中断!2010年6月,她以86岁的高龄,认真地向组织书写最后一次的思想汇报。而此时,距离其最终离开人世仅剩半年多时间。

95篇思想汇报,不仅全面展现了一位退休党员的生活情况,更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一位普通老党员对党无限坚定的信仰!

为群众服务的心从未改变

第一部分 - 图45

江苏省苏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陈泽亚

1986年,已年满62岁的沈瑜才离开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尽管如此,沈瑜还是在向组织的思想汇报中多次表达了对想继续为群众服务的强烈渴望。

1987年第一季度:2月份原准备外出继续工作,可家人知道后都再三劝阻。在家闲着,对社会一点贡献也没有,这使我时常感到空虚惭愧,特别是有老同事、老上级来看我时。

1991年第二季度:在《文汇报》上看到上海退管会和南汇县共同创办的中国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两年多收治了200多名年迈久病的老人。70年代我就在木渎人民医院就做过相似的工作,遇到病人临终,我都舍不得他们离开。我感到自己能胜任这项工作,对久病乃至临终的老人我有感情和能力为他们服务。如果苏州有这种性质的医院,我完全可以为这些老人服务,我愿不计报酬地为他们奉献!

1994年第一季度:医院要整理档案,问我愿不愿意去。我退休有的是时间,孩子们再大的困难也能自己克服!从3月7日开始,每天下午就在原来上班的路上往返了。心情很是舒畅愉快!可做了几天,感到紧张,档案分类细,誊写规格严,自己速度又慢,经常写错,浪费时间和纸张。在顾主任和小马同志的指导下,逐渐熟悉。自己下决心要克服困难,逐步熟悉,一定要做得尽量好点。

永远跟党走

沈瑜多年一直保持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关心时事政治。无论国际国内政治风云变幻,她都以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高度自觉,坚持“听党的话,跟党走”,并努力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

1988年第一季度:通过看报纸学习,以及参加了五次党组织的生活,对改革开放搞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认识有新提高。对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物价上涨和一些不正之风十分愤恨,但这都是改革中个别的现象。作为一名党员,应该事事从我做起,以党员的标准衡量自己的言行,支持改革开放搞活。

1989年第二季度:这季度国家大事特别多,东欧国家的不安宁令人心惊。在流言纷纷的时期,我觉得还是应该看中央播放的新闻。加强马列主义学习,抓紧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放到经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1990年第三季度:近来见到抢购的情况较多,从日用的穿着百货到粮油等,虽然我退休在家里有的是时间,但克制自己,按计划在较空的时候购买供应的物品,不参与排队增加政府负担。

15号台风对我市影响极大。各级领导干部为抗洪救灾日夜辛劳,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受灾群众才能安居乐业,农作物亦被千方百计抢救。社会主义好,谁能否认呢?

1991年第三季度:世界形势变化很大,特别是苏联政局的变化很大。社会上一些人对党的前途产生了疑虑。自己虽然是退休多年的老同志,也必须加强学习,坚定党的信念。在日常生活中要当好子女的表率,让他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奋勇前进。要竭尽所能地做好群众宣传,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宣传,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1995年第三季度:今年是抗战胜利五十周年,看了电视里的节目,也使我想起来,在我12岁的时候,日机在苏州城轰炸的暴行。苏州城门上挂着的太阳旗,让老百姓看了都感到心寒。实在是欺人太甚!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奋起抵抗,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死伤的人不知其数,我们活着的人,除了追思纪念他们,更要教育年轻一代要做有志气、爱国的中国人!

我1946年进护校,见到仁济医院的护士有因工作出差错而被开除,亦有护士因为结婚而被辞退,当时护士一般总不超过40岁。而现在,我作为一个临床护士,退休后还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过着安定舒适的生活。这些幸福来自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千变万变,共产党的性质不能变,共产党的领导不能变!

1997年第三季度:这三个月是喜庆的季节,是极度兴奋的季节。香港回归,洗刷了中国百年耻辱,标志着中国的强大,更证实了邓小平老人家“一国两制”的英明。我已到古稀之年,还能见到祖国这么强盛是多么高兴啊!

她就是这样淳朴的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沈瑜对党和人民的热爱,缘于她淳朴的本质,也缘于她在工作中多年来的累积。

沈瑜1950年在南京市立医院参加工作,穿上了她梦寐以求的护士服。两年后,她被调回苏州工作,还被组织上任命为护士长。从此,她不仅自己深入钻研业务知识,还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护理人员。

在儿科工作的时候,沈瑜有次碰到一位患儿因痰液阻塞造成呼吸困难,危在旦夕。看到患儿已经憋得发紫的小脸和家属百般无助的焦虑神情,沈瑜二话没说,冲上去打开患儿的嘴巴,口对口地将痰液从患儿的口中吸出,使患儿转危为安。

有一次,为了抢救一个病人,她连续工作了几十个小时。当病人得救,家属转泣为笑的时候,沈瑜却在旁边因精神和体力的高度透支而昏倒了。

由于出色的工作,沈瑜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三八红旗手,还获得了苏州市优秀护士、苏州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退休前一天的晚上,她还坚持顶夜班,在自己的岗位上站好最后一班岗。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一遍又一遍地走到每一个病床前,仔细查看患者的情况。

沈瑜退休后依然坚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周围的群众服务。她住在城中心的柳巷,每个月都要去为住在瓣莲巷的沈锦云量血压。后来,沈阿姨搬到了比较远的新康花园的儿子家居住,她还坚持乘公交车赶去为她量血压。

临终前,她留下了一张字条:生老病死,人生规律。切勿悲伤,从速办理。火化成灰,任意抛洒。事后备报,请办手续。千万千万,勿惊亲友。千万千万,莫烦组织……

95篇思想汇报,凝结着一名普通党员对党的毕生忠诚和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热爱,真实地反映了一名基层党员平凡而伟大的内心世界。

第一部分 - 图46

“六个强化”促进保山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发展

云南省保山市委党校 魏亲延 魏禛祯 王华勇

第一部分 - 图47

云南省保山市市委党校魏亲延

保山市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科学有序健康发展之路,采取“六个强化”措施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抓基层、打基础,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强化组织体系建设。保山采用鼓励基层积极创新和优化组织结构,并同时加大新经济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的应对方法,有效适应了形势的发展变化。各县区结合实际,探索了村党支部升格为村党总支、“支部+产业”、“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1+4”异地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在民营及私营等服务行业中建立党组织、党员服务中心和党员服务窗口等新路。通过努力,全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100%建立党组织;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100%建立党组织;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100%有党员。

二、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多年来保山市始终如一地抓住基层队伍建设不松劲,大力改善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壮大队伍力量,不断激活基层党组织中最活跃的因素。一是在村“两委”换届中,注重拓宽选人视野,重视选拔年纪轻、素质高、品行好、讲奉献、有本领的优秀人才,使村干部的平均年龄下降到四五十岁,高中、中专以上学历所占比例提高到43 .5%,一批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进入了村“两委”班子。二是为改善队伍结构,连续4年选聘1147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通过培养锻炼,2011年度有75名大学生村官进入到乡镇党委班子。三是为提高队伍素质,市、县、乡都不同程度地采取集中授课、座谈交流、学历教育、外出考察、选送培训、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多次培训轮训农村基层干部。四是为激励队伍干事,注重多管齐下建立保障机制。几年来,先后从优秀村(社区)基层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13名、招录公务员52名、全面解决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问题。五是注重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的建设。重视在村组干部、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和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六年来发展农村党员9073名,实现了无“党员空白村民小组”和村组干部80%以上是党员的目标。

三、强化场所阵地建设。保山市委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场所建设:2006年,保山各级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修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81个,总建筑面积达2 .4万平方米;2009年起,市委再次启动新一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并采取签订目标责任书、部门挂点包村、整合项目资金、统筹规模布局、强化督察通报等措施,共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05个,总投资2 .5亿元,建筑总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实现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党员服务、党员教育阵地建设:整合各种资源,为村(居)民提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和运用,提前两年实现了全覆盖;充分利用县乡党校、革命纪念馆、科技示范基地、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等教育资源,建成一批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四、强化活动载体建设。为使党员接受教育经常化、发挥作用载体化,以创先争优作为最大载体。一是结合“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和推进“桥头堡建设”,积极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用开展“三查三看”教育(即:查作风,看学习、团结、务实、创新、守纪的情况;查工作,看思路、方法、措施、发展的情况;查项目,看储备、服务、建设、成效的情况)推动了全市各行各业的创先争优。二是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后,保山以做好群众工作为主题,扎实开展“四比四促”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即:比理想信念、比践行宗旨、比坚持群众路线、比作风建设,促党性修养增强、促创先争优和“三个一”实践活动、促“三查三看”教育整改、促科学发展),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三是在开展“四群”教育活动中,认真开展“一教育、五行动”活动(感恩教育、发展经济、绿化荒山、村庄建设、群众工作、群众急需),强化党员干部及基层党组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四是在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中,按照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的要求,分类抓好整改提高,普遍实现进位升级,确保基层党组织达到“五好”要求,保持基层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值得一提的是“三查三看”和“四比四促”成为保山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最大亮点,受到了中央、省委的充分肯定。

五、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坚持把务实、管用的制度作为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连续六年持之以恒地抓好中央、云南省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制度以及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的落实,使这些制度实实在在地落了地、生了根,推进了保山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和长效化。如:把市直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全面开展帮助农村党组织“建设一个好班子、选准一条好路子、培养一支好队伍、建立一套好制度、建设一个好阵地”的“五个一”活动;广泛开展机关党员结对帮扶农村党员、先富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党员结对帮扶群众的“三结对”活动;结合实行党代表任期制,积极组织开展“三联系”、代表视察等活动;大力鼓励各级党组织实行“公推直选”;在全市各村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并配套建立“三级四联系”、代表(委员)联系、民主监督、责任追究等制度,使党领导下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得到了完善,进一步理顺了村“两委”关系。

六、强化保障机制建设。保山市委采取多种措施,着力解决基层组织经费保障问题。“十一五”以来,市级财政及党费投入村级阵地建设、困难党员补助、党员教育培训等党建经费逾2000万元;县(区)财政直接投入基层党建经费(不含活动场所)11270万元,全市每个村2万元、每个社区5万元的党建工作经费得到了落实,为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河北肥乡补贴“农村党建项目”创新党建抓手

新华社记者 杨守勇 白林

河北省肥乡县针对多数农村集体财富薄弱、党组织“无钱办事、没人办事、难办成事”的现状,在原有党建工作不削弱的基础上,模拟抓经济工作的思路,探索出财政补贴“农村党建项目”机制,走出了一条“村报党建项目、乡镇宏观审批、县委组织部报销经费”的基层党建新路子,农村党组织因村制宜开展“党建项目”,壮大了农村经济,吸引了优秀人才加入基层组织,党支部的战斗力大大增强。

基层党建“一无带三难”凸显动力不足尴尬境地

肥乡县是个平原农业县,有农村党组织265个、农村党员1 .04万人。县委书记宋仁堂说,近年来农村政权建设得到极大加强,但由于许多村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成为农村党建最突出问题。全县265个村中,只有52个有集体经济收入,213个村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收入。村党组织日常运转主要靠有限的财政转移支付来支撑,大多数农村党组织陷入“无钱办事”的尴尬境地。由于这“一无”导致了“三难”。

一是农村党组织难有作为。肥乡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赵建军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两委既要求发展,又要保稳定,承担的任务与可支配的资源极不相称,经常处于“有心无力”状态,组织活动难开展,服务功能难发挥,矛盾纠纷难化解。有的村为兴办公益事业,还背负着沉重债务。很多事很好,可一干就得村干部赔钱,都有自己的事,干嘛还干村里的事?因此不少村党建工作毫无起色。

二是村干部岗位难以吸引人才。前几年,一批村干部想撂挑子,乡镇干部求着他们干。不少村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心有怨言、态度消极,降低了在群众中的威信。上次换届选举,很多村根本无人竞争,大多数优秀人才外出务工经商,形成了“能人不愿干、笨人干不了”的局面。

三是乡镇难以有效统领。由于农村不稳定难干事,乡镇承担了很多村级工作,牵扯了很大精力,很多重点工作村干部“退居二线”,包片、包村干部和县直帮扶部门却冲锋在前,乡镇不能有效地统领农村,反而经常受制于村。不少村干部发挥不了作用,在农村宅基地划分、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问题上不负责任,很多小事拖成大事,大量的矛盾上交到乡镇甚至到县,进一步影响了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

肥乡县委副书记董保军说,他们2011年推出了财政补贴农村党建项目的办法,概括为“保障农村工作经费,促组织活动开展,促服务功能强化,促工作目标完成”的“一保三促”机制。

补贴“党建项目”激活农村党建“火车头”

2012年春节前后,肥乡县旧店乡南营村在村文化广场举行了“十大感动人物”颁奖联欢会,随后又举办了“首届农民趣味运动会”。村支部副书记王长更说:“县里推行补贴机制后,我们村向乡党委申报了‘十大感动人物’、十大好媳妇评选和趣味运动会等项目,用一件小背心等奖品就成功地进行了评选和运动会,村民身边的事感动了更多村民,大家在活动中增进了和谐交流。要在过去,村里最发愁的是钱,啥也办不成。”

宋仁堂说,从2011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列支近700万元,作为农村党建专项项目经费,在原有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不变的基础上,按照每村“15000元+6×村人口数”标准,每村新增几万元不等的经费。“这笔钱并不直接拨付,而是由村里申报党建项目,乡镇党委科学审批,项目完成后到县委组织部核准报销。花不完累积到下一年。经费专款专用,定期审查,一旦发现挤占、挪用或截留等现象,将坚决查处。”

给钱更要给压力和动力。按照肥乡县“一保三促”工作机制意见,项目经费主要用于修缮农村办公设施、组织党务活动、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以及服务生产性、公益性项目等小额费用开支。为促进任务目标完成,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社会事业等贡献突出的村支书、村主任和其他干部,经过程序审核后进行奖励,有计划地将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提拔为乡镇干部。

肥乡县还明确了农村党建项目帮扶机制,每名县级领导联系2个重点村,选派50个帮扶部门和大批机关干部到村帮扶,协助村支部科学申报党建项目,发展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壮大集体经济。

宋仁堂说:“近抓增加财政转移支付,远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完善村级财富积累机制是我们的总体思路。力争通过这种机制3—5年的扶持,逐步建立完善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使所有村实现工作经费由财政支持向村级集体收入自给自足转变,特别要使我们的农村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大大增强。”

财政补贴“党建项目”牵一发动全身

旧店乡张庄村有土织布传统,但一直是“小打小闹”。村支部利用专项资金,组织村干部和纺织能手到外地考察学习,改进产品质量、图案设计和外形包装,注册了“艾特舒”牌商标,培养和保护土织布的传承人和相关工艺,使村土织布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3000多元。

一些干部说,以“一保三促”为内容的财政补贴党建项目机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县里严格界定资金使用要在4方面14项小额费用开支上,优先用于经济性、公益性项目,指导各村用来争跑项目、技术培训、发展农业产业化等。在政策导向下,村干部纷纷走出去寻找致富门路。这一做法激发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农村岗位吸引力大大增强了。

新办法还使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维护了农村稳定。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化娱乐“五个中心”作用,扩大党组织影响力。西辛寨村支书郝怀英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成功化解了一起长达30年的宅基纠纷。

邯郸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平说,农村党建无钱办事是普遍现象,在对项目、民生等领域投资的同时,更要对基层党建投资,追求政治、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肥乡县像抓经济一样抓党建,通过项目运作,抓绩效考核,抓过程监督,用有限财力调动了无限民力,找准了组织引导与市场推动的结合点,其做法值得推广。

第一部分 - 图48

在改革重组中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陕西宝鸡九州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 刘新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股份、租赁、承包、合资等多元化经济体制的出现,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前市场经济下,宝鸡九州纺织公司积极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搞好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探出了一条新路子。

一、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创先争优,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

加强班子建设,在“推进、创新、提高”上下工夫。一是机制抓“活”,在推进上求突破。2010年,九州纺织公司进行改革重组,通过定岗定员,对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岗位进行了撤、并、减,党总(直)支由原来24个精简合并为18个,管理人员由原来348名精简到247名。新的领导班子一上台,进一步明确了党组织职能,在主要部门设立了专职书记;在各车间部门采取行政领导兼做党务工作实行“一肩挑”,职能突出,工作细化,力量加强。要求“一肩挑”干部“两头沉”;“兼职”干部“两手抓”;政工干部“两头跑”,改变“纯政治型干部”或“纯业务型干部”形象,使每个干部成为“复合型”干部。

加强政工队伍建设,在“精炼、多能、高效”上下工夫。公司设立了“理论学组”“科学化学组”“群工学组”,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一系列调查研究和理论探索。近年来,先后进行了“企业机制转换与管理探寻”“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工运”等专题研讨,写出有关论文近百篇。

加强党员建设,在“培训、创建、评比”上下工夫。近两年来,先后对新任党总支、党支部书记进行了系统培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同时紧密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了“让组织放心,使员工满意”活动和“党员责任区”“十佳党员”“民主考评”活动。全公司上下,“一个支部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树起了形象,带动了员工,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培养“压担子”。重点培养优秀党员,及时推荐选拔到基层党支部、轮班“两长五员”工作岗位上,为员工的思想教育打实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二、抓主要矛盾,不断优化环境,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宝鸡九州纺织公司紧紧围绕企业方针目标,以“四有”教育为主,联系员工中的实际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凝聚力量,对准焦点。一是坚持“厂务公开”,多亮“家底”。通过职代会、生产经营会等各种渠道和广播、厂报等多种宣传载体及时给员工讲清,沟通员工思想,消除了埋怨情绪。二是坚持“同步推进”,设立“责任区”。三是发挥“联合效应”,选准“结合部”。将生产经营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年初在制定出企业方针目标时,公司党委把党组织建设、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纳入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推动了全公司员工的思想教育。

全面出击,突出重点。一是创新组织管理,打破管理人员身份界限。公司在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中开展了民主评议、工作讲评制,在生产线中层管理人员中开展了问责制,推行了12项专业管理红旗竞赛办法等。二是抓党员教育评议工作。加强党课教育,通过个人思想总结,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群众评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帮助党员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三是抓创先争优工作。公司党委组织开展了创建“四好领导班子”“五好党支部”“六好党员”“季评十佳党员”等活动。

寓教于乐,化解热点。重点开展了“六必访、六落实”活动。“六必访”即员工有病必访;员工家庭有困难必访;员工家属出丧事必访;员工家庭发生矛盾必访;员工发生天灾人祸必访;女员工生育必访。各党总(直)支积极走访结对子,多帮扶,多看望,送去了温暖,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受到员工群众的好评。“六落实”:一是落实了企业职代会制度;二是落实了《劳动合同法》;三是落实了厂务公开和车务公开制度;四是落实了员工培训制度;在企业生产任务紧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利用晚上或大礼拜分期分批组织员工、职能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五是落实了困难员工保护政策;六是落实女职工权益保障。

三、围绕企业生产,运用激励方式,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重视感情激励教育。一是在政治上、学习上多关心。为积极要求上进的员工提供学习场所和学习资料,创造入党、入团的条件,鼓励员工立足岗位自学成才,并对自学成才者择优聘任为干部或技师,近两年来,我公司先后有36名优秀员工被充实到各级干部岗位上,其中有4名优秀员工被推荐到中层领导岗位。23人被聘为技师。

重视形象激励教育。树立党员干部形象。要求党员干部做员工的表率,坚持每年开展“党员干部教育评议活动”并使其成为制度。近两年来,员工中出现了“三多”,即:乐于奉献的人多;刻苦钻研技术的人多;积极要求进步、写入党申请书的人多。

第一部分 - 图49

打好“六块牌”弘扬风清气正的机关新风

浙江省国资委 陈友海

近年来,机关作风有了较大改观,但最令群众和基层不满意的学风浮躁、会风枯燥、领导作风急躁、工作作风粗糙、生活作风轻躁等不良现象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既损害了机关形象,也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作风正,事业兴。良好机关作风,发挥着机关常态的“调控器”、机关革新的“助推器”、党员干部价值取向的“导向仪”的作用。应从打好“六块牌”入手,大力培育和弘扬风清气正的机关新风。

破除“一团和气”,打好“正气牌”,坚守正气和而不同。仔细观察,在一些机关党组织中,有的党员干部无论是在民主生活会、民主推荐选拔干部中,还是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对待党员干部存在的缺点、错误明知不对,却沉默不语;有的党员干部对组织和领导干部存在的处事不公、以权谋私、行贿受贿等问题,敢怒不敢言;有的党员干部对腐败丑恶现象,熟视无睹,见怪不怪,麻木不仁;有的党员干部与人处事圆滑,对上级说恭维话,对同级说客气话,对下级说表扬话,对棘手问题说含糊话,对错误不敢批评,明哲保身,当和事佬、好好先生等等。一些机关党员干部认为,机关党组织内部问题和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如果坚持原则,揭发问题和矛盾就会得罪人,弄僵人际关系,破坏和谐局面,因而奉行所谓“多栽花、少栽刺”的人生哲学。这是庸俗而非真正和谐的机关作风。

在培育和弘扬机关新风中,一定要打响“正气牌”,抓住机关党员干部这一纽带,做到关心人、帮助人、发展人,坚持广泛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在党员干部思想有波动、工作有变动、生活有困难、家庭有变故等时刻及时进行谈心交心,并给予关心帮助。通过谈心交心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强沟通交流,努力形成和谐的机关人际关系,增强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当然,在进行必要的斗争时,要把握好分寸,讲究方式方法,否则会事与愿违。

破除“一家之和”,打好“大局牌”,顾全大局和衷共济。当前,一些机关党员干部部门利益至上,本位主义思想较重,存在着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只顾小集体不顾大整体,只搞小圈子、小团体主义的不良倾向,有的甚至自私自利、极端个人主义。如此一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机关团结的良好风气,而且难以办成全局大事。在培育和弘扬机关新风中,每个机关党员干部都要打响“大局牌”,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以宽阔胸襟和平和心态对待他人,开阔视野、开阔胸怀,容人、容事、容纳不同意见,多一份沟通少一些误解,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疑,营造心和气顺、顾全大局、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良好氛围。

破除“一盘散沙”,打好“团结牌”,凝聚人心团结共事。一些机关单位在加强作风建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有的党员干部只重民主,忽视集中,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在群众中散布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反的意见,制造、传播政治谣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重大问题搞“先斩后奏”“斩而不奏”;拉帮结派,搞“团伙”。机关党组织如果这样,就会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不仅什么事情也办不成,而且会带来严重后果。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根本的组织纪律。培育和弘扬机关新风,须打响“团结牌”,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主动加强和自觉维护团结,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健全权力监管,实施法治监管,努力健全完善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最重要的是要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折不扣地将这些法规制度真正落到每个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中去,凝聚人心团结共事。

破除“一潭死水”,打好“活力牌”,开拓创新迸发活力。长期以来,许多机关党员干部囿于按章办事、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创造性较差,缺乏激情活力;习惯坐等上门,工作被动应付、得过且过,发挥主动性、积极性较少。机关运行须依章办事,保持安定有序,但决不是一潭死水、沉闷呆板,而要保持既安定有序又充满生机活力的良好状态;决不是停滞和僵化,而要体现出奋发向上、进取创新的精神。要积极鼓励和保护机关中的改革创新者、锐意进取者、干事创业者,他们不仅是机关的建设者,更是机关中的亮丽风景。因此,培育和弘扬机关新风,要打响“活力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激发昂扬的精神,树立有为的志向,任何时候都要有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敢为人先的勇气、开拓进取的锐气,对群众充满感情、对事业一往情深、对工作富有激情。通过不断完善机关创新机制,确保党员干部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同时,应注意正确引导和保护党员干部的创新热情和创新精神,宽容创新探索和挫折。

破除“一刀切分”,打好“绩效牌”,按照绩效论功行赏。长期以来,在许多机关单位中存在着苦乐不均、平均分配和论资排辈等不良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工作用心又用力,有的却出勤不出力;有的党员干部整日忙碌,有的却闲着无事;有的党员干部一心为公,有的却私心重重。不管干得多与少、快与慢,还是好与坏、优与劣,除了工资略有差别之外,奖金福利等分配,多干未必多拿、少干未必少拿,几乎一刀切、平均分,还有党员干部选拔论资排辈、媳妇熬成婆现象严重挫伤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培育和弘扬机关新风,要打响“绩效牌”,鼓励能力、绩效优先,用业绩说话,彻底改变“打钩画圈”的简单粗糙做法,全面推行绩效立体化考评做法,全面真实地考核机关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特别要注重对工作实绩的考核,真正用业绩来衡量、评价和奖惩。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公道正派,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措施,让有为的党员干部有位,从而激活整个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破除“一心向内”,打好“服务牌”,心系发展服务民生。一些机关党组织抓内部作风建设,只顾闭门学习、坐而论道,与对外为基层群众服务搞起了两张皮。诚然,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应把立足点放在机关内部,认真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机关良好环境,更要把着力点放在机关外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意识,着力打好“服务牌”,心系基层群众,服务民生大计,把维护广大基层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利益放在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之上,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个人的进退得失之上,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建立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服务基层办实事长效机制,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

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山西省介休市委书记 秦太明

永葆党的纯洁性,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也是新时期化解风险、应对挑战、适应考验的重大时代课题,还是坚持执政为民、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山西省扩权强县、晋中转型综改试验试点市,介休肩负着加快经济转型和加快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近年来,介休市以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为载体,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得到全面加强。

一、紧扣纯洁之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工夫

当前,介休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攻坚期、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更是各种矛盾问题的凸显期,深入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坚持把扎实开展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保持党的纯洁性作为推动全市转型跨越发展的“金钥匙”。

(一)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着力解决思想准备不足的问题。介休实现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介休的宏伟目标,是周边县市竞相发展的形势所逼,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对于全市党员干部来说,我们只能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并要以开展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从我做起,勇于正视和解决自身思想观念的差距。从现在做起,立说立行、说到做到,真正把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谋转型、思跨越、求发展的行动上来。

(二)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着力解决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在介休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目标中,一些党员干部表现出了满不在乎的不良心态。对此,我们将通过扎实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推动政府加快职能转变,围绕提高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保障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高效稳步发展。各职能部门要主动下企业,及时了解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行中的困难,主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包企业、包项目制度,在全市营造“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事事关乎介休形象”的浓厚氛围,着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环境最优区。

(三)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着力解决开拓创新不够的问题。当前,介休市正值开展转型综改试验、扩权强县、义安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三个试点工作。为此,我们将准确理解和把握政策,利用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集中学习的机会,对三个试点文件和近一段时间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进行认真研究,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开拓创新的积极性,做到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干,遇事不推托、不回避、不上交,不抓到位不放手、不达目标不罢休。

(四)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着力解决基层组织执行力不强的问题。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等各项工作,最终的落实都要靠基层组织,因此基层组织或党员的纯洁性直接关系到转型跨越发展事业的成败。经调研发现,当前,个别基层组织还存在着班子涣散、政令不畅通、执行力和责任心不强等问题。为此,我们结合本市实际,在全省县处级党员干部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与“基层组织建设年”、创先争优等活动结合起来,把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延伸到基层党组织,以活动促进工作、推动发展。

二、弘扬纯洁之气,在打造干事创业的党员队伍上下工夫

党的事业,关键在人。只有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才能推动转型跨越发展事业不断前进。

(一)开展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打造一支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队伍。每个党员干部都要通过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的扎实开展,提高觉悟,做好表率,严于律己,抵制各种诱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各级党委政府的威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各级组织要在制度执行上动真碰硬、从长计议,发挥舆论监督积极作用,为外部监督凝聚更多社会力量,从而确保党员干部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开展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打造一支群众满意的党员干部队伍。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的效果好不好,关键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此,我们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切实安排好“基本民生”、落实好“底线民生”、化解好“热点民生”。特别要解决好城镇拆迁、土地征用、改制企业职工安置,环境保护、涉法涉诉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广泛吸收各界群众参与评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要通过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来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三)开展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打造一支高效能干的党员干部队伍。在开展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坚持“试点”优先的用人导向,即围绕“三个试点”的实施推进识别干部、考验干部、选拔干部,把优秀干部选拔到“试点”第一线,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使用,以打造一支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干部队伍。

三、深化纯洁之效,在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上下工夫

对介休而言,保持党的纯洁性最终要体现到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介休的大局上,最终要体现到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上。因此,各部门各单位要通盘考虑、统筹兼顾、合理调度,正确处理好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关系,找准结合点,找到突破口,真正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使学习教育活动成为促进当前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用落实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成绩检验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效。

对每一个党员干部而言,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的效果,要看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看宗旨意识是否牢固,看工作作风是否明显改进。面对“三个试点”的机遇,我们应以一种时不能待、时不我待、时不敢待的心态来落实每一个项目,并为之服好务。

对各乡镇而言,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的效果,要看本地区主要发展指标完成好坏,看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否全面加强,看服务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否增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找寻破解难题的好方法,给市委、市政府提出若干可行方案,起到较好的参谋作用。

对各部门而言,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的效果,要看为企业、为基层、为群众提供服务的态度和质量,看在全省、全晋中的位次和印象;特别是承担改革任务的部门,要看对接政策、争取资金、推进项目的效果。我们要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加优质、便捷、全面的服务。

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既是对全市党员干部思想的一次深刻教育,也是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高工作水平的有力促进。介休市广大党员干部一定会激发工作活力,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积极投身到党的纯洁性建设当中,推动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一部分 - 图50

重庆巫溪探索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

重庆市巫溪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陈钢

重庆市巫溪县地处渝陕鄂交界地,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三峡库区移民县。自2007年开始,巫溪县探索“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党组织设置、党建工作责任、党员干部作用上,按照“分级、分类、分工”的原则,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高度融合”的党建工作格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从而巩固基层政权。

纵向到底——让组织扎根在社会中

巫溪县建立县级领导——县属部门党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确保“哪里有社会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经济活动哪里就有党的活动”,构建了区域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是建立三级群众工作体系。2010年6月成立了县委群众工作部,由县委常委担任群工部部长,统筹履行“整合行政资源、管理社会组织、解决疑难问题、督查群众工作和调研政策方法”五项职能,实现了“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的一站式便民服务。

二是建立教育宣讲体系。有效整合县委党校和乐和办公室、乡镇业余党校和乡镇文化站、村级活动中心和远程教育终端等资源,建立1个县级乐和书院、30个乡镇乐和讲习所、238个村级乐和大院,组织开展乐和讲习450余课,乡村覆盖达到100%。

三是建立终极院落党小组。按照“行业就同、地域就近、活动就便”的原则,优化组织设置形式,在480个自然村落、72个里弄胡同和1590个居民大院建立院落党小组,划小支部规模,下伸党建触角,明确党支部下面各种功能型党小组的合理定位,形成“一个核心、多个层次”的组织格局,不断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力。

横向到边——让党员活动在组织中

巫溪县整合农村、企业、社区、机关、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党员、党建资源,建立“城乡党建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和民间资源”横向到边的制度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居民自治、社会共治、上下贯通、全民参与”的管理模式。

一是成立乡建联席会。充分发挥党的核心作用,选派27名乡镇机关干部到村“两委”任职,配备大学生“村官”297人,吸收185个社会能人进入基层党组织,并支持每村抓好一个项目发展集体经济,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社会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298个行政村、25个居委会组建了村(社区)两委、乐和协会、网格单位多方共治的乡建(社建)联席会,支部书记担任联席会召集人并具有一票否决权,形成了以“自治为基础、共治为平台、法治为保障”治理机制,进一步巩固基层的执政基础。

二是建立联合支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开展园区党建、街区党建、楼宇党建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建立了产业支部25个,村企联合党组织17个,联村党组织65个,城乡联合党支部55个,获得国家部委荣誉称号的村(社区)党组织11个,形成了“在党政主导下共同治理、在多方参与中巩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制度体系。

三是培育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工青妇、工商、两新组织等桥梁作用,新组建31个县级群团协会,积极引进“红十字会”、友成基金会、“北京地球村”等公益性社会组织,自主推选“乐和代表”,成立80个“乐和协会”,成为组织群众参与支农兴农服务、协助处理公共事务的重要力量。

全面覆盖——让干部服务在群众中

巫溪县着力构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实现“机关与村社区、干部与群众、党员与组织”的全面覆盖的网络体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是建立网格党小组。为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巫溪把县城划分为110个网格单元,每个行政村作为一个网格单元,把县级领导、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八类干部下派到网格,共同做好所辖网格区域的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社会管理等八项工作,形成了“8+8”的网格管理模式。

二是建立三重组织生活会制度。组织副厅级干部31人次、正处级干部164人次、副处级干部942人次、正科级干部1870人次参加领导班子、所在支部、所联系的村(社区)三重组织生活会,走访群众1 .2万余户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350件,化解信访积案819件,让干部在基层一线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让群众有地方说话、说真心话,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开展回乡实践活动。深化“三进三同”活动,三年组织4000多名机关干部“回乡实践”,参加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创新开展了“三进三同五清理”活动(清人口、清土地、清纠纷、清财务、清思路),走访群众3万余户次,以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信任。

高度融合——让群众生活在集体中

巫溪县遵循“尊重、沟通、融合”的理念,将党和政府倡导的红色信念、绿色理念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智慧结合起来,重塑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一是打造复合社区。巫溪县在城镇化过程中,统筹推动城市建设和社会建设,将50万平方米廉租房、商品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配置到同一小区,组建7个社区党组织、物业管理、文化活动、社会保障多位一体综合服务平台,建成10个主题公园,完善26个乡镇、100个农体工程,让群众和谐共生于“复合空间”之中,共享共管休闲广场、公共绿化等基础设施,实现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

二是建立乐和大院。坚持以自然村落、党员中心户为单元,营造公共空间,配套建设200个小型广场,配备相应的群众健身器材、文化体育用品,培育太极拳、坝坝舞等群体活动指导员369人,举办“故事王”“电影会”等主题活动1400多场,搭建沟通平台、增进感情交流、丰富业余生活。

三是开展乐和评比。通过开展“比孝心、比读书、比健身”,评选“勤劳致富户、热心公益户、文明卫生户”的“三评三比”活动,评选“乐和人家”1148户、“乐和乡村”31个、“乐和小区”20个,塑造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优秀模范,发现身边的“好人”。

新余学院利用网络QQ平台创新高校党建工作

江西新余学院 张健 黎爱斌

新余学院利用网络Q Q平台,通过遴选百名优秀党员教师向全体学生开通个人Q Q,尤其是安排该部分教师加入所任教班级的Q Q群,在网络上建立起基于“网络书院”、对话频繁、感情亲密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起覆盖全校学生的党建工作平台,取得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突破。

开辟阵地,百名优秀教师党员“空降”班级QQ群

第一部分 - 图51

江西新余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健

新余学院党委书记刘冬说:“新形势下网络Q Q平台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育人工作必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新余学院党委认识到,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创新必须利用网络Q Q平台跨时空、易组建虚拟社区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拉近师生距离,创建一个个更加便捷、高效、持久的教育平台——“网络书院”。同时,为了保证全校“网络书院”的覆盖面和受益面,该校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三个结合”: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注重遴选与培训、指导相结合。为了保证党建工作质量,学校一方面根据“党性强、教学科研成绩好、热爱并擅长学生工作”的标准遴选党员教师,同时高度重视对该部分教师的培训、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党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目前,该校参与党建Q Q的100名优秀党员教师中,有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校级骨干教师46人,高级职称教师32人,学校14个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全部参加该项活动。

在工作布局上,注重党员教师“驻班包点”加入班级Q Q群与发展党员教师个人好友相结合。学校利用党员教师对任教班级比较了解且师生感情基础好的优势,将百名优秀党员教师“空降”到所任教班级Q Q群,使“网络书院”在全校遍地开花。此举不但大大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而且为学校及时掌握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构建全覆盖、全天候的党建工作网络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学校要求党员教师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发展个人好友,便于学生根据个人特殊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对话教师,同时有利于教师发挥个人专长,因材施教。目前,该校党建Q Q群已覆盖230个教学班级,覆盖面达95%以上,二级学院分管领导的个人Q Q好友也均在500人以上。

在工作载体的运用上,注重Q Q聊天与发表Q Q日志相结合。在重视Q Q聊天的同时,学校注重发挥教师日志的作用,鼓励教师将教学心得和所思所感结集成文,让学生集中感受教师的人文情怀、哲思理趣和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深入、持久的教育。如黄谦老师在Q Q空间里感怀对母亲的爱,感慨学生的奋斗经历以及对做好本职工作的感想,发帖数达112篇,空间浏览量达1万多人次。

亲近学子,全力打造高校党员志愿者活动新品牌

新余学院把“党建Q Q群”建设成为师生教育教学的“网络书院”和师生交流对话的乐园。在Q Q群中,教师乐意发挥自身所长,充分利用课内和课外休息时间,义务担任学生的学业辅导、人生引导、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的“导师”,使该校的教育教学实现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全面对接,把党建Q Q群打造成高校党员志愿者活动的“灵魂”工程,凸显了党员志愿者活动的品牌效应和辐射作用,以教师无私奉献的“身教”培养了学生的党性和人格。

立足学业辅导。教师还十分注重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把Q Q平台打造成教师教学的远程教室。

注重人生引导。在党建Q Q群中,在碰到部分学生把社会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和现象扩大化或者丑化,将受压抑的情感倾泻于自己的Q Q空间时,党员教师能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世界”,针对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合理地表达情感,提升他们的感知生活能力。

加强就业指导。该校教师经常通过Q Q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为他们的就业和职业规划提供合理化建议。

重视心理疏导。教师特别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注重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和调节,帮助他们消除与人相处带来的困扰,克服学习中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情感问题,正确看待人生的困难与挫折。

黄谦老师通过Q Q与学生建立了亲密平等的师生感情,与学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有一名艺术专业的女生,厌学厌世,给黄老师留言,表达了自杀的想法,黄老师及时耐心开导,使该名同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恢复了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永葆先进,“网上党课”润物细无声

党建Q Q群注重结合时政和现实中鲜活的事例,用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正确纲领、路线和政策教育学生,使他们能够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实践斗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前进的正确方向,坚定信心。

针对部分同学对入党动机产生怀疑的问题,该校教师能从人格培养与人生意义的高度指出入党与做人的共同要求,使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贯彻上,教师能及时对Q Q上积极、主流的言论给予情感认同、支持和鼓励,对于偏激、狭隘、低俗的言论,能及时给予引导和解读,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有益的价值取向,把握了Q Q平台主流方向。

此外,“网上党课”还十分注重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和培养,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加强自身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率先垂范,砥砺品质,慎微慎初,促进自身成人成才。

遵义县建“双晋”考评体系基层党建增活力

新华社记者 何元文 胡星

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试点县之一的贵州省遵义县,积极探索建立“支部晋级创先进、党员晋星争优秀”的“双晋”考评体系,通过简便易行的量化积分制与奖励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切实解决了过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考评定性不定量、内容“千人一面”、荣誉“只升不降”等问题,提高了基层党建的科学化水平,激发了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创先争优的活力。

考评定性定量 荣誉奖励结合

记者在遵义调研时了解到,遵义县对567个基层党支部、14675名基层党员用百分制量化方式进行“双晋”考评。将考评内容细化到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的具体工作中,并用不等分值加以体现。按得分将基层党支部划分为红旗、先进、良好、一般和后进等次,对基层党员按红星、四星、三星、二星和一星设置。

在调查摸底、分类定级的基础上,“双晋”工作细化量化了党支部“晋级”和党员“晋星”的考评标准,按照半年考评党组织、季度考评党员的方式全面开展整改提高、晋位升级工作。

遵义县委书记穆嵘坤说,“双晋”考评体系解决了长期以来基层组织考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考评更加科学公正,同时更具操作性和激励性。

首先解决了考评定性不定量、内容“千人一面”问题。以前考评中的“先进”“优秀”多是感性认识,标准不明晰。“双晋”细化量化了标准,先进还是落后用数字说话。同时,考虑到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党组织和党员的客观实际,在共性考评基础上增加了个性内容,针对性更强。

第二,解决了考评主体单一问题。以前的考评主要是上级党组织研究决定,而目前的“双晋”工作采取了党委对党支部、党支部对党员的“上评”,各党支部之间和各党员之间的“互评”,以及群众代表“下评”相结合的评定程序,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可信。

第三,解决了考评中“只升不降”,强荣誉、弱奖励的问题。按照“一个支部一本台账,一名党员一张记分卡”的要求建立晋级晋星管理档案,实行晋级挂牌、晋位加星、降级摘牌、降位减星。此外还建立了奖励机制,对红旗党支部、晋级明显党支部和红星党员,在干部选拔、创业贷款、就医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等奖励措施。

支部“晋级”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

记者了解到,“双晋”工作摸排出了基层特别是农村党支部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为实现晋级目标,各党支部做出了细致的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间表,“支部晋级创先进”使得基层党组织工作活力和堡垒作用明显增强。

遵义县龙坪镇兴隆村党总支因班子发挥作用不明显,党员队伍老龄化严重以及修路引发群众不断上访等问题,在“双晋”分类定级中被确定为“后进支部”。

“被定为后进党支部,整个支部都脸上无光。”新上任的支部书记赵友丰说。为迅速甩掉后进帽子,兴隆村党总支主动将晋级目标定为先进党支部,并选定身边的先进支部作为追赶目标。村党总支制订了一系列具体的整改措施,包括组织发展、修路、招商引资和建设现代农业等指标,并落实了具体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间。目前向群众承诺的维修4公里沟渠已经完成,其他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双晋’不来虚的,都是实实在在工作,我们追赶先进有目标有举措,大家干劲都很足。”赵友丰说。

被定为先进党支部的三岔镇红光村党总支将红旗党支部作为今年的晋级目标,支部书记罗义辉说:“虽然获得了先进,但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做不好有可能被降级。”发展特色产业是红光村党总支晋级承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班子一帮人正带领村民扩建1000亩核桃种植,发展千亩辣椒基地。

“双晋”工作还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枫香镇土坝村村支书赵祥军告诉记者,全村共有52个党员,平均年龄47岁,发展新党员较为困难,2011年全年仅发展入党积极分子8名。

“我们要从先进党支部晋级为红旗党支部,培养15名入党积极分子是一项硬性标准。”赵祥军说,2012年党支部更加注重从返乡农民、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前4个月已发展16名入党积极分子。

党员“晋星”激发荣誉感和工作热情

遵义县委组织部部长陈志永说,“党员晋星争优秀”带来了遵义县基层党员后发赶超、优中更优的风气,基层党员的荣誉感被激发,带头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遵义台万养殖场董事长万俊被确定为四星党员,在“晋星”承诺中,万俊提出将帮助养殖场所在地团溪镇两路口村村民发展养猪致富。2012年他计划为5户农民争取资金建设养殖小区,每户饲养100头猪,养殖场负责对农户开展技术服务,并包销保利润。万俊说,“更好地带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才对得起四星党员这个荣誉。”

在党员“晋星”中,各党支部按照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了“承诺菜单目录”,列出了若干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事项。党员可根据自身愿望和能力选取承诺事项,以此作为“晋星”的标准之一。

枫香镇土坝村三星党员何银权和赵章品在“承诺菜单目录”中选取了“在村的建设发展中起好带头模范作用”一项。村里要修建一段428米的公路,因村民在出钱投劳上存在分歧,2007年开工后一直未完工。“双晋”工作开展后,何银权和赵章品两人每天带头上工,挨家挨户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迅速取得了全村人支持,公路在一个月内得以完工。

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激发了基层党员的“晋星”热情。龙坪镇兴隆村返乡农民党员张绍国说,村里正在大力发展草莓、提子种植等特色产业,种植户需要资金支持,“县信用联社对红星党员贷款利率在现行贷款利率的基础上降30%,信用贷款授信额度提高到20万元”的奖励措施,深受种植户欢迎。

穆嵘坤说,“双晋”工作有效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先进、争优秀”的活力,是探索基层党建服务科学发展的新途径。

第一部分 - 图52

集中力量抓好科学执政的“强基工程”

重庆市巴南区委书记 李建春

第一部分 - 图53

重庆区委书记巴南李建春

树高千尺扎深根,千秋大业筑强基。2012年以来,重庆市巴南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部署要求,把其作为巩固党长期执政、科学执政的“强基工程”来抓,切实抓好书记挂帅、重点带动、帮促服务、创新提升“四大工程”,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抓实“书记挂帅”工程,强化各级书记“第一责任”。我们把基层组织建设年作为“书记工程”,贯穿于组织实施、指导督查、整改落实的全过程,促使各级党组织书记落实领导责任。根据整改工作难易程度,建立区委、镇街(部门)、村(社区)“三级整改”责任制度。区委重点研究解决领导班子建设、社区阵地建设、村干部养老保险等问题,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常委;镇街(部门)重点解决发展思路不清、干部作风不实、村(社区)发展难等问题,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村(社区)重点解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办公阵地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实行书记“认题包案”制度,每人认领1-2个重点难点问题,区委书记带头认领3个重点问题,“三级”书记共“认题”3587个。

——实施“重点带动”工程,巩固党执政的“每块基石”。为避免“螃蟹吃豆腐——吃得不多、抓得很乱”现象,我们根据各领域党组织特点确定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建好建强每一个基层党组织。一方面,抓住重点对象,集中力量抓支部建设。具体实施“六到支部”:动员部署到支部,做到1865个支部动员部署全覆盖。问题摸排到支部,通过座谈会、意见箱、调查问卷、网络等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共摸排问题5213个,梳理出突出问题145个。打分定级到支部,分10个类别制定标准,打分定级排队。蹲点指导到支部,建立党员区领导蹲点镇街(部门),组织部干部蹲点“后进”党组织,镇街(部门)班子成员包片村(社区或下属单位)党组织的“三级蹲点”指导组298个。整改落实到支部,开展“一支一计”活动,每一个支部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一条解决问题的计策。考核评价到支部,分类制定考评办法,如“六型”机关事业党组织、“五型”村(社区)党组织、“四型”离退休党组织等。另一方面,突出工作重点,有的放矢强实效。抓住薄弱环节和要害问题,对不同领域党组织分别确定重点内容。一是突出“党性纯洁”,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在部门、镇街集中开展“查症结改作风”学习教育活动,通过抓好制度建设、机关效能监察、完善问责机制、惩治腐败行为等措施,大力整顿机关作风,着力建设“六型”(学习型、效能型、服务型、廉洁型、规范型、创新型)党员干部队伍。二是突出“增收致富”,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开展“先锋工程”,制定“先锋指数”评价办法,推进“组织领富、党员带富、干部帮富”活动。深化“能人治村”工程,采取“六个一批”方式,选举或选聘412名“能人”到村任职,实现村村全覆盖。三是突出“服务群众”,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广泛开展“五式”服务(一站式、代办式、网络式、点题式、主题式),受益群众达20多万人次。四是突出“组织覆盖”,加强“两新”党组织建设。建立业主引导机制、党建工作激励保障机制和非公企业三级“心桥”服务网络,开展干部牵头帮建“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在9家企业新成立党组织,1家企业升格成立党委。五是突出“师德医风”,加强教育卫生系统党组织建设。

——落实“帮促服务”工程,促使党员干部“多接地气”。不局限于“让基层抓基层”,而是“抓基层到基层抓”,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帮助基层加强党建工作。一是坚持领导干部“轮班接访”和大下访制度。每位区级领导轮流到区接访大厅接待群众(将其职务、分管工作及接待时间进行公示)。全区各级领导干部通过院坝会、座谈会、走村入户等方式下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今年已累计下访1090余人次,解决困难问题1100多件。二是抓实机关党员干部“三深入”实践活动。在全区机关扎实开展“三深入”(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党性作风锻炼活动,促使党员干部当好“宣传员”凝聚民心,当好“调查员”掌握民情,当好“联络员”集中民智;在深入基层的活动中真正与群众心连心、手拉手,在帮扶群众的实践中锤炼党性、改进作风、增长本领。三是建立各级党代表“四联系四服务”机制。开展党代表常任工作试点,大力探索党代表发挥作用的机制,建立“四联系四服务”制度,即每位区领导党代表联系1个镇街和1个“两新”组织,处级领导党代表联系1个村(社区)或“两新”组织,科级党代表联系1个合作社(居民小组),基层党代表联系1户以上困难党员或群众,帮助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四是深化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在区领导、镇街班子成员开展入户走访活动的基础上,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每季度到村民(居民)小组或居民小区召开院坝会,开展党务村务公开、收集群众意见等工作。率先在全国建立“三项制度”电子信息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鼠标点击、问题解决”。

——力推“创新提升”工程,促进基层党建“提档升级”。适应基层党建新形势和广大党员新需求,努力在新的领域和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突破,促进基层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推广“区域化大党委”模式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途径。认真落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创新推进从“单位党建”向“社会党建”转变,在81个社区全面推行“大党委制”(将辖区内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纳入社区“大党委”),探索建立镇街区域化“大党委”,并把党组织关系不在巴南区的17家驻区单位纳入联系管理。二是采取“无候选人直选”方式落实发展党内民主新要求。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无候选人直接选举办法(选举时不设候选人,由党员直接选举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委员),在到期换届的各单位党组织推行“直选”,充分保障了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有效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建工作活力。三是首创“党建红云”信息平台拓宽基层党建工作新领域。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及果实网合作,建立全国首个基于云计算的“党建红云”信息平台,分为电子党务、支部生活、视频学习等21个功能板块;可使用电脑、手机、电视及平板电脑等终端;具有远程医疗、劳务资讯、创业服务等多种服务功能;让党员之间、党组织之间、下级与上级党组织之间能够即时交流互动。2012年1月开通运行以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通过该平台直接将问题反映给上级党组织,共收集意见建议1168条,上级党组织即时回复,并将查实的问题在平台上公示。

第一部分 - 图54

贵州仁怀破解非公党建难题

新华社记者 王新明

近年来,非公企业在西部地区发展迅速,正在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拥有上千家非公企业的贵州仁怀市采取“市委统筹、组织指导、统战落实”工作模式,通过向企业派驻党建指导员,开展“百企联百村”搭建“双赢”平台,有效解决了非公党建“边缘化”等难题。

接通“天地线”合力抓党建

仁怀市素有“中国酒都”之称,是国酒茅台的故乡,经济实力位居贵州省经济强县(市)首位。截至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私营企业1064家,个体工商户8987户,年创税收4 .8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0%,从业人员15 .6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规模小、产业发展水平低、布局相对分散,非公党建资源匮乏。

仁怀市委副书记黄泽越介绍,非公党建涉及组织、统战、工商联等多个部门,存在多头管理、交叉管辖的现象。组织部门像“天线”,熟悉党建方针政策却不了解企业情况,非公党建往往是“雨过地皮湿”;统战、工商联像“地线”,熟悉企业情况掌握了一些党建方针政策,却“羞答答的”害怕“越位”。这样“天地线”不能接通,非公党建很难有效开展。

总结实践经验后,仁怀市决定采取“市委统筹、组织指导、统战落实”的工作模式,明确非公党建管理主体。仁怀市委书记房国兴说,管理主体明确后,还专门成立了非公经济党工委,选派各级党务人员、优秀共产党员237名到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对具备条件的非公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

仁怀市驾校党建指导员李昌福今年60岁,从事党务工作30多年。2009年8月进入驾校后,他指导企业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成立了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关工委等组织。同时,他还结合实际编撰了非公党建“三字经”,县党员关爱互助资金)、两份爱心(创建爱心医院、爱心银行)、三张红卡(发放连心卡、爱心卡、温心卡)”为主要内容的“爱心行动”,每年为农村致富先锋、困难党员提供1000—5000元不等的帮扶,老党员、大学生村官、流动党员持卡可以到爱心医院、爱心银行和相关单位享受爱心服务,收到了较好效果。

贵州仁怀破解非公党建难题

新华社记者 王新明

近年来,非公企业在西部地区发展迅速,正在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拥有上千家非公企业的贵州仁怀市采取“市委统筹、组织指导、统战落实”工作模式,通过向企业派驻党建指导员,开展“百企联百村”搭建“双赢”平台,有效解决了非公党建“边缘化”等难题。

接通“天地线”合力抓党建

仁怀市素有“中国酒都”之称,是国酒茅台的故乡,经济实力位居贵州省经济强县(市)首位。截至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私营企业1064家,个体工商户8987户,年创税收4 .8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0%,从业人员15 .6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规模小、产业发展水平低、布局相对分散,非公党建资源匮乏。

仁怀市委副书记黄泽越介绍,非公党建涉及组织、统战、工商联等多个部门,存在多头管理、交叉管辖的现象。组织部门像“天线”,熟悉党建方针政策却不了解企业情况,非公党建往往是“雨过地皮湿”;统战、工商联像“地线”,熟悉企业情况掌握了一些党建方针政策,却“羞答答的”害怕“越位”。这样“天地线”不能接通,非公党建很难有效开展。

总结实践经验后,仁怀市决定采取“市委统筹、组织指导、统战落实”的工作模式,明确非公党建管理主体。仁怀市委书记房国兴说,管理主体明确后,还专门成立了非公经济党工委,选派各级党务人员、优秀共产党员237名到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对具备条件的非公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

仁怀市驾校党建指导员李昌福今年60岁,从事党务工作30多年。2009年8月进入驾校后,他指导企业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成立了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关工委等组织。同时,他还结合实际编撰了非公党建“三字经”,供企业和其他党建指导员参考。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仁怀市1064家非公企业组织有党员1826人,已经建立党支部的240家,其中党委6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155个、联合党支部78个。一些党员不足3名的企业被纳入相邻行业和部门党组织管理。

搭“双赢”平台“同心”共发展

贵州酒中酒集团是一家拥有资产10多亿元、员工1200多人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党委副书记陈琦介绍,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员工流动性大、“今天来了明天走”成了最头疼的问题。党支部活动也仅限于开会、读报、娱乐,游离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外,得不到业主的尊重,对职工群众也缺少吸引力。

“现在,酒中酒党支部明确了功能定位,即‘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引导不强制、监督不对立’。”陈琦说,党支部首先解决的是员工流动性大的问题。一方面,引导企业完善社保制度,建立和谐劳资关系;另一方面,采取教育与培养并重,奖励与处罚并举方式实施日常管理,党支部成员经常深入部门、车间与员工谈心,随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

2011年底,陈琦在与员工交谈中发现车间气温低、工人无处取暖。企业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安排采购充电取暖器发到每一位员工手中。“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让员工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服务无处不在,感受到企业的关心。”酒中酒集团工会负责人陈再海说。

黄泽越说,为了让企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仁怀市还开展了“村企联心”活动。目前,61家规模企业以上非公企业参与以联建行动,帮助农村解决就业、饮水、出行、上学等难题。

超一新村原名下坝村,地处城乡接合部,原是当地有名的上访村,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2011年底,贵州超一集团与下坝村共同实施“一企联一村”,出资450万元帮助改善村容村貌。

超一集团党委书记王毅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集团为每户农户免费培训一名驾驶员,并与村里建立了农产品直销网络,在市场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当地蔬菜、有机高粱等农产品。“村里发展起来的同时,企业也为自己建立了一块‘大菜地’和一个劳务输出基地。”

据统计,2011年底,超一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68元。村民余昌霞在自家地里建了两个蘑菇大棚,年收入7万元左右。“原来没有望头,现在有了盼头。”

组织建设仍需强化 相关政策有待突破

房国兴介绍,仁怀市还将不断加强非公党建工作,实施“燎原计划”,重点突出规范化、区域化、产业化和实效化,继续加强非公党建工作。

一是突出规范化,增强党员意识。采集1064家非公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干部特长等,建立档案信息库。将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范围,采取“向外派、对口援、往下送”的方式,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事业感。

二是突出区域化,织密党建网络。针对区域化发展特点,探索纵向联动的立体式覆盖模式,打造4条非公党建示范带。

三是突出产业化,充实党建载体。重点加强工业园区党建工作。同时,加强在农村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工作,引导党组织和党员领办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白酒、有机高粱等特色产业,深化拓展创业带富、党内关怀、承诺服务等主题活动,为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党员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

四是突出实效化,推动脱贫致富。引导非公经济组织党员职工当好排头兵,积极参与培育企业团队精英、优化内部发展环境。组织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定点帮扶146个村,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黄冈市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分类培养和梯次储备

湖北省黄冈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梅咏成

第一部分 - 图55

湖北省黄冈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梅咏成

黄冈市紧密结合换届后干部队伍现状,着眼于今后5—10年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按照分层分类、重点培养、梯次储备的思路,大力推进年轻干部分层分类选拔培养工作,今后5年将选拔1万名左右不同类型、不同年龄、不同职级的优秀年轻干部进行重点培养,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储足源头活水。

一、把握规律,分层分类布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把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作为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抓手,认真分析换届前后领导班子建设,紧扣换届过程中凸显的通用型干部多、专业型干部少,班子同龄化,结构同质化,来源单一、经历单一,少数领导班子知识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着眼于对领导班子建设和年轻干部成长规律的把握,在全市范围内布局和谋划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统筹考虑市、县、乡、村等不同层级,党政综合型、专业结构型、急需专业人才等不同类型,处级、科级、村主任等不同职级,正职、副职等不同岗位的年轻干部,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搭建阶梯。

注重分层推进。市一级选拔培养100名左右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培养对象、100名左右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培养对象、500名左右专业结构型培养对象和招录全市紧缺专业人才;县(市、区)一级选拔培养1000名左右县直部门领导班子培养对象、3000名左右乡镇(街办)党政领导班子培养对象和4000名左右专业结构型培养对象;乡镇一级选拔培养8000名左右村(社区)主职培养对象。

注重分类培养。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队伍长远建设,将年轻干部培养对象分为党政综合型和专业结构型,专业结构型又细分为党务、农业农村、政法、文化宣传、社会管理等14个类型,使干部培养方向明确化、能力培养专业化。

注重梯次储备。在年龄层次、职务层次上形成合理梯次,在不同层次储备不同类型的年轻干部,形成行政职级从下到上、年龄层次由小到大的梯次储备。

二、多样化选拔,让最优秀的干部出得来。坚持拓宽选人视野,充分发扬民主,突出选拔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差额竞争择优。紧扣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岗位特点,竞争性选拔的方式,把群众公认、作风优良、能力突出的年轻干部选拔出来。

拓宽选人视野。针对部分年轻干部同时符合多个类别的资格条件,允许符合条件的人选兼报1类别;将选拔党政综合型和专业结构型的培养对象范围扩大到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高等院校和垂直系统人员,将招录急需专业人才的范围扩大到面向全国,将村(社区)主职培养对象选拔范围扩大到复退军人、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三支一扶”“一村一名大学生”等人员,做到各个层次年轻人才的全覆盖。

依据类别确定选拔方式。采取民主推荐的方式选拔市直部门、县(市、区)、乡镇(街办)党政班子培养对象;采取竞争性选拔的方式选拔市县两级专业结构型培养对象,采取面向全国公开招录的方式引进市急需专业人才,采取组织推荐的方式选拔村(社区)主职培养对象。

突出竞争择优。选拔的每个环节全面实行差额的方式确定进入下一轮竞争人选,在比较中择优。比如,公开选拔40名党务类培养对象,通过笔试按50人参加面试,确定45人进入考察,市委最终决定40名重点培养对象,在竞争中充分比德才、比作风、比实力,真正实现优中选优。

三、针对性培养锻炼,助推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突出培养个性化、差异化特点,遵循年轻干部成长规律,根据年轻干部个人经历、知识结构和培养方向等实际,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年轻干部采取不同培养方式。坚持差异化培训。将15个类别进行分类培训,积极推行菜单式、互动式、研讨式、体验式、案例式教学模式,全面推行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导师制”和“导师承诺制”。

推行一线实践锻炼。结合干部履历分析和考察结果,采取轮岗交流、借岗育才等方式,有针对性的采取选派经济发达地区、规模企业挂职锻炼,平职调动,跨部门交流轮岗,农村基层、项目建设和信访维稳等一线岗位进行锻炼等形式,加强实践锻炼,开阔视野、转变作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2012年选派10名市直部门县级干部到县(市、区)挂任党政副职;选派60名左右市直部门科级干部到乡镇(街办)挂任党政副职;选派50名左右县乡年轻干部到市直部门挂任中层职务;选派30名左右市县两级年轻干部到“全市百强企业”挂任党组织副书记、副总经理(副厂长)。

四、动态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实行周期性选拔,滚动式培养,建立健全有利于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长效机制。从2012年起,以5年一届为周期、2—3年为节点。集中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根据不同层级特点和不同培养方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武装、党性磨炼和实践锻炼,做到重点培养、同等使用、能进能出、滚动管理。每两年对培养对象考核一次,对条件成熟的优先使用,对不胜任或不适合继续作为培养对象的,及时进行调整补充,边培养、边使用,成熟一个使用一个,成熟一批使用一批。

完善县乡领导班子结构性配备制度。市、县直领导班子分管业务工作的副职、总工程师、经济师必须按专业选拔,县、乡镇领导班子的配备,必须充分考虑专业结构,优先从培养对象中选拔,班子分工根据专业特长确定。

推进竞争性选拔,每两到三年公开选拔一批专业型和结构型领导干部进入县市领导班子,公开遴选一批县乡干部到市直单位担任中层领导职务,构建优秀年轻干部分类梯次培养和配备格局,逐步实现各级领导班子配备结构合理、专业互补,切实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

浙江黄岩“流动先锋”何以一呼百应

新华社记者 王俊禄

在我国民营经济发源地之一的浙江台州市黄岩区,流动人口有20多万。由于利益关系和乡音、风俗的差异,政府和企业与流动人口之间建立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劳资争议、矛盾纠纷不断,带来一系列社会管理难题。2011年以来,黄岩区在流动人口中建立一支党员先锋队伍,通过“流动先锋”解决流动人口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收到了一呼百应、迎刃而解的效果。

把流动党员“组织起来”

从2011年以来,黄岩区按照在关键时刻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帮得上忙、说得上话、为我所用”的外来人口骨干的要求,着手建强外来人口骨干队伍,使之成为“一呼百应”的工作力量。黄岩区委书记陈伟义深有体会地说:“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让流动人口去和流动人口沟通、交涉的效果要远比政府部门去谈来得好。”

“有事找老乡、沟通零距离”,成为了流动党员团组成员的宣传口号,受到广大流动人口的普遍欢迎。一句亲切的乡音,一番暖人心的安抚,很容易得到流动人口的认同。

黄岩区对流动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9个乡镇街道全面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党组织,将在当地企业工作的800多名流动党员编入进行统一管理。

为保证党员骨干在流动人口中的有效覆盖,黄岩开展了非公企业工青妇组织分线推荐外来员工核心骨干对象工作,已登记非公企业中各条线推荐的员工5824人,实现了全区每30名外来人口中就有1名骨干外来员工的比例分布。

乡镇街道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对推荐的骨干外来员工积极开展设岗培养活动,有948名表现突出的流动人口骨干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此外,围绕乡镇街道党(工)委的工作职能,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党组织还在政法、工业、计生、工青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等部门设立流动党员兼职岗位,按照流动党员的户籍、特长等由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党支部因需调配在辖区流动人口中开展相关工作。

“老乡来调解,疙瘩容易开”

不少乡镇街道干部反映,“做流动人口工作,有人帮忙搭个话、套个近乎,工作做起来没那么累,沟通上顺畅多了。老乡来调解,再难解的疙瘩也容易找到突破口。”

黄岩区注重在涉及流动人口的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流动人口之间沟通“零距离”的优势,确保第一时间找到的流动党员开展“零隔阂维和”工作,协助党委政府及时掌控局面,真正体现“一呼百应”的内涵。

2011年7月,南城街道宏隆塑料厂发生大火,2人(河南籍)死亡,因赔偿问题,死者家属纠集众多同省籍人员聚集讨要说法。南城街道及周边院桥镇、高桥街道流动人口党支部联动介入,调派企业内外10余名同籍流动人口参与对话和安抚工作,并适时帮助党委政府与死者家属传递声音和参与协调,为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赢得了相对宽松的环境,有效避免了事态的扩大。家属认为老乡们能替他们着想,而且讲得有理,后主动放弃上访。

在类似的几次工伤事故、劳资纠纷等引发的突发事件的处置中,流动人口党员和骨干力量的第一时间到场对话,为党委政府开展处置工作作用明显。

陈伟义表示,在涉及流动人口的突发性事件面前,关键是要能够第一时间开启对话窗口,让对得上话的老乡,作为党委政府和流动人口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有效地控制事态的扩大,让工作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给“流动先锋”以有效保障

如何长效开展好工作,真正调动流动党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落实相应的工作保障是必要条件。黄岩区着眼于营造互动双赢的工作局面,落实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在政治待遇上,黄岩区已有25名流动党员在非公企业党组织担任职务,另有4名表现特别突出的流动党员骨干在乡镇街道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党组织担任兼职委员,对于普通流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定期组织参加组织活动、党员大会、座谈交流、远程教育学习、闪光言行评选等,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

在社会地位上,从有利于社会管理的要求出发,更加注重提升流动党员的身份地位,进而提高其在流动人口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对于亮明身份的流动党员,在个体维权、政策享受、困难帮扶、就业推荐等方面有需求的,乡镇街道党(工)委全力提供方便服务,让流动党员感到“有面子、有地位”。

在福利保障上,在区委的推动和引导下,黄岩区不少有条件的非公企业明确提高了流动党员的各方面福利待遇,包括工资津贴、考察学习、子女就学等,如该区公元塑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明确对党员和参与“一呼百应”工程的流动人口骨干,每月发放100元特殊津贴。对于参与相关服务管理工作的流动党员,乡镇街道也给予了必要的津贴补助。

第一部分 - 图56

“四围绕四推进”为群众留下带不走的帮扶

河北省高邑县委书记 李锡海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河北省高邑县以“强班子、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为主题,从县机关选派干部组成工作组进村开展集中帮扶工作,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扎实推进固本强基、强村富民、幸福乡村建设工程和“三五”机制,让驻村帮扶真正成为“带不走的帮扶”,将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

一、围绕“强班子”,扎实推进“固本强基”工程

县委与各乡镇党委、县直帮扶部门分别签订了从选好书记、配强班子、提升能力到规范村务运行等涉及18项内容的基层党建整体上水平责任书,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档升级。一是着眼“两强”选好“带头人”。结合农村两委换届,在优秀党员中,突出选拔领富意识强、群众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担任农村支部书记;同时从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优秀好青年中选拔农村支部书记后备人选充实到两委班子中。二是针对“三弱”提升战斗力。针对群众威信高、但发展能力弱的干部,突出加强致富、领富能力建设;针对工作积极性高、但村务规范管理意识弱的新任职干部,突出加强村务组织管理知识培训;针对任职时间长、但民主意识弱的干部,突出加强尊重群众、依靠群众等观念教育。今年以来,有针对性地培训农村干部12期625人次,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整体提升。三是抓住“三项关键”规范村务运行。立足实际,突出抓好“三个关键环节”:制定并严格执行农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提高了农村干部责任心;狠抓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尊重群众的知情权;突出村代会作用的发挥,凡涉及农村发展的重大问题,全部提交村代会研究通过后,由村委会执行,提升了群众对村级班子的认可度和满意率。

二、围绕“促发展”,大力推进“强村富民”工程

既立足当前,提供“雪中送炭”式的帮扶;又着眼长远,谋划富民强村的新路子。一是制定加快发展的规划。从村容村貌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民居建设到特色产业发展、村级财富积累,普遍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帮扶工作计划”和“3—5年发展规划”。二是谋划富民强村的路子。帮助群众依托自身优势找路子、依托现有产业闯路子,解决农村长远发展问题。活动开展以来,全县新建各类专业合作社23家,发展种植专业村9个,发展“一村一品”致富产业项目11个。特别是省广电局结合所驻村产业发展实际,协调省文广投资有限公司兴建了投资1200万元、占地225亩的年产130万公斤设施蔬菜基地项目,真正成为带动一方农村致富发展的“产业孵化器”。三是办好群众急需的实事。突出抓好年初确定的十件惠民实事的落实。截至目前,驻村工作组共谋划帮扶项目241项,总投资4810万元,真正为农民栽上了“摇钱树”,养起了“下蛋鸡”。

三、围绕“惠民生”,深入推进“幸福乡村建设”工程

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出发,着力推进了“垃圾清运、村容村貌整治、植树绿化”三项重点工作,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观。一是垃圾清运突出“三建”。即:建垃圾池、建排水沟、建保洁队;积极探索长效机制,按照“户清理、村集中、乡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各乡镇、村建立了垃圾转运队伍,新购买垃圾清运车39部,做到了每天统一清运一次。二是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突出“五化”。即:环境净化、道路硬化、房屋美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同时,大力开展“讲文明、除陋习,共建美好家园”活动,积极推进“十星级卫生文明户”和“文明新村”创评活动,形成了“不等不靠抓整治,齐心协力建家园”的浓厚氛围。三是植树绿化突出打造“生态乡村”。围绕建设生态县的目标,明确提出了年内一半以上的乡镇建成生态乡镇、三分之一的村建成生态村,着力推进了以“万树进村”为重点的绿色家园行动和“六大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发展苗木产业,推广“林粮间作”,探索平原县推进造林绿化的新路子。继去年列入省级园林县城后,2012年春季全县新植树木210余万株,预计全年植树300万株以上,努力打造国家级生态县。

四、围绕“保稳定”,全面推进“三五”工作机制

针对近年来群众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耳不明、脚不稳、手不长、法不活”的问题,高邑县探索创新了“三个五”工作机制,让摸排工作走在纠纷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回访工作走在反弹前,将大量的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构建“五级网络”,确保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有人管。在农村、社区每10户明确了一名调解员,50户明确一名片长,各村建立调委会,乡镇建立综治维稳中心,县成立“三位一体”大调解中心,健全了员、片、村、乡、县“金字塔式”五级网络,实现了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社会管理组织、有社会管理人员,确保所有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二是创新“五大载体”,确保信访问题“案结事了”。广泛开展了农村“民主说事”、乡镇“矛盾纠纷研判”、“信访听证”、联合接访中心“三堂会审”“五联五必访”活动,提高了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的基层化解率,避免了小事拖大、大事拖难、难事拖炸。三是健全“五项保障”,确保社会管理各项举措全面落实。加强基层调解员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强化乡镇责任主体作用、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加强领导推动力量,使“五级网络”和“五大载体”有效衔接,形成合力,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安新县“两头干部”调查破解考核“老好人”难题

新华社记者 朱峰 齐雷杰

针对干部考核中“只摘花不摘刺”的“好人主义”,以及干部测评内容过于宏观笼统而使测评流于形式等问题,河北安新县创新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开展了表现突出和表现相对较差的“两头干部”调查,并推行干部表现“反向测评”和单位“一把手”评议。根据考核测评结果,对存在苗头性问题、能力较弱需要帮扶的20名干部纳入了“问题干部库”,实行重点管理,对表现突出的31名干部提拔重用,在全县树立了鲜明的导向,强化了干部的危机责任意识,激发了干部活力。

“只摘花不摘刺”让落后干部滥竽充数

目前,干部考核测评仅笼统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个等次。安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齐会山说,我国人情社会普遍存在“好人主义”倾向,没有人愿得罪人,一般没人愿意给他人填“不称职”票。因此,表现相对较差的干部,很难被有效筛选出来并纳入组织部门视野。

如何考准考实干部表现,准确甄别表现“较差”的干部?2012年初,在2011年度科级领导班子考察考核中,安新县在开展常规考核的同时,让参加个别谈话人员填写《科级干部现实表现调查表》,评选“表现最突出干部”和“表现相对较差干部”两个项目,对“两头干部”进行摸查。乡镇和县直单位因领导班子成员多寡差异,每项分别填写2名和1名。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健说,要打消干部思想顾虑,真实反映个人认知,保密极其重要。如在安新镇,镇党委班子成员、中层股所长、垂管站所负责人和村干部共34人参加考核座谈,组织部考核组随机抽点谈话人员,让其匿名秘密填票后用信封、胶棒自行密封,交考核组后原封不动带回交组织部领导统计汇总,结果仅限县委书记、组织部长、常务副部长和管干部副部长知悉。

“反向测评”考实干部真实表现

在开展“两头”干部测评的同时,安新县还反弹琵琶,以同样的参加人员、填票和统票方式,推行干部表现反向测评。“一般测评内容过于宏观,最后往往弄成了和稀泥、走过场,难以达到测评目的。”齐会山说,“反向测评”法注重突出对干部日常工作、生活具体情况的了解。

测评项目包括“大局意识差、不积极执行班子决议”“配合意识差、不注重团结协作”“领导能力弱、工作水平低”“敬业精神差、日常纪律散漫”“工作推诿扯皮、不能做到身先士卒”“不注意个人形象、有大吃大喝行为”“目中无人、群众口碑差”七种问题,每个测评项目对应“有”“没有”“不了解”三个选项。

科级领导班子“一把手”对班子成员有何评价、对班子建设有何建议?考核中,安新县还由“一把手”填写《班子成员评价建议表》,按照优秀、称职、较差三个等次,对每名班子成员进行评价;按“本单位提拔重用”“现职留用”“交流到其他单位”“降(免)职”4个选项,对其使用提出建议,密封后直接报送组织部长。

据介绍,2012年的测评中,推荐优秀干部的测评票达100%,评选较差干部的填票率约有60%。“一两张差评票和好评票难以说明问题。组织部门按照好评和差评较为集中的标准,并结合社会面反映、日常考察考核了解的情况多维度、多侧面相互印证,综合判断,才能把一个干部考实考准,科学确定‘两头干部’名单”,齐会山说。

根据“两头干部”调查表、反向测评表、一把手对班子成员评价建议表统计结果和日常考核情况等综合考虑,安新县将存在苗头性问题、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很好地胜任工作等20名科级干部纳入了“问题干部库”。“这并非组织要鼓捣干部,相反,初衷和核心是要约束、警示、帮扶干部健康成长。”齐会山说,对“问题干部”,组织部门通过组织约谈,引导其分析认识不足、改正问题,并在日常考核、跟踪了解班子和干部状态过程中,进行重点了解和管理。

正向激励、反向约束并用激发干部活力

县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张达说,考核结果对解决“较差干部”存在的问题、维护班子团结和谐提供了契机,因为这是组织和公众对其的一致意见。“这20名较差干部对考核测评结果都很服气,其自我剖析不足与测评结果高度一致。他们看到了自我感觉与他人评价之间的差距,对自我有了更清醒客观的认识。对组织约谈普遍心悦诚服,没有抵触情绪,也对组织及时帮扶充满感激。”

安新县还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表现较差干部,在干部调整中弱化使用,由重要岗位调整到一般岗位,由较近便、条件环境较好的地方调整到较偏远、条件较差的地方。2012年以来,已有6名表现较差且能力确有不足的干部被弱化使用。因差评票集中并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安新县大王镇一名副科级组织员和县教育局督导室主任都被免职,原寨里乡人大主席被调任县委党校副校长,原大王镇纪委书记被调任县纪委副科级监察员。

正面激励很有必要,但反向约束、警示和教育对干部触动更深,也更有实际效果。“新考核法对我心灵触动很大,组织找我谈话时我都哭了。”安新镇副科级组织员王丽肖说,她2003年参加工作,近年来干工作不像年轻人那样心气十足了,再加上家庭闹离婚等烦心事,工作一度懈怠。直到组织约谈才猛然惊醒过来,感觉再也不应该消沉下去了。如今,她负责抓基层建设年事项,负责省驻村工作组的联络协调,信息反馈在各乡镇名列第一,并有效促进了帮扶村水、电等10项帮扶工程的推进。

而31名表现突出、群众口碑好干部则被提拔重用。原赵北口镇人大副主席杨宏威,2012年2月调任重要岗位县委办公室任副主任,负责综合文字工作。“我本人和别人根本都想不到。按照干部正常提拔轨迹,要走到这一步遥遥无期。”杨宏威说,他不会投机钻营送礼跟领导拉关系,但从不耍滑偷懒,为人实在平和,从而在考核中得到一致认可。

“干部考核考察、测评和选拔任用等是非常敏感的事情,尤其是考核,所有干部都非常关注。这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强化责任意识的重要手段,目的是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发现相对较差、需要帮扶的干部,激发干部队伍整体活力。”安新县委书记肖占乐说。

变“相马”为“赛马”破除干部提拔人情风——河北正定县探索“大评委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新华社记者 张硕

河北省正定县利用“大评委”制,把选人用人权交给群众,变“伯乐相马”为“赛场竞马”,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打破了干部任命的“托关系、走后门、打招呼”的人情风,形成“一人讲,百人评,千人看,万人听”的选人模式,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大评委”制促公平

正定县委书记毛全球告诉记者,干部问题是全局性问题,只有选好人才能树立好风气、好形象。传统的选拔方式难免产生“托关系”“走门路”等行为,不仅让优秀人才吃亏,也很难做到风清气正。“只有让多数人选人,选多数人认可的人,才能真正做到选得上的‘硬气’,选不上的‘服气’。”

为了在选拔年轻干部、解决断层断档等问题的同时又做到公平公正,正定县自2010年起开始实施由理论考试和现场演讲两个环节组成的竞争选拔方式,其中现场演讲实行“大评委制”,把选人用人权交给群众。

据介绍,“大评委”制中的评委成员库由县级领导,县纪委常委,乡镇、县直部门党政正职,离退休老干部,先进劳动模范、“两代表一委员”等八个方面600人组成,每名成员都按类别随机编号,并严格保密,实现了科学建库,类别广泛。

正式选拔前,工作人员在纪委、群众的监督下,从评委库中随机抽签决定200名评委和20名候补评委(评委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时依次递补),只公布评委编号,不公布评委姓名,并且由县委办、组织部等八个评委召集组分别负责通知到会。会场分单号区和双号区,由与会评委当场随机抽签确定。作为600人评委库的成员之一,共青团正定县委书记张星告诉记者,自己直到正式选拔前一天才被通知将担任现场评委。“由于评委众多且时间短暂,基本上杜绝了‘托关系’‘走门路’的可能性。”

“赛场竞马”群众满意

针对县乡年轻干部偏少、断层断档较多等问题,正定县以“不求人人满意、但求人人服气”为宗旨,利用“大评委”制创新启动了“青年论坛”、竞争性选拔党外干部和副科级干部等活动,在选拔过程中坚持“五湖四海”,不划定“圈子”,不照顾“面子”,不埋没“金子”,扩大选人视野,打造公平竞争平台,变“伯乐相马”为“赛场竞马”,杜绝选拔过程中出现不公平、不透明、暗箱操作等问题。

在顺利通过笔试后,每名干部选拔候选人都要参加现场演讲。演讲完毕后,由200名评委当场打分,工作人员收取评分表后,由演讲人员当场抽签确定单号区或双号区100名评委评分。最后,由统计人员按去掉10个最高分、10个最低分,取80名评委的平均分作为演讲者最后成绩,并当场公布,减少人情分的出现。

为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正定县利用报刊、电视等媒体对报名、笔试、素质演讲等环节进行跟踪报道,并在现场设立由县委常委、县纪委常委、离退休老干部各1人随机组成的监审组,负责对演讲、计分等情况进行监督。

正定县电视台还对现场演讲等关键环节进行全程直播,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形成“一人讲,百人评,千人看,万人听”的选人模式,切实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多位正定县居民告诉记者,他们在电视直播中所看好的竞选人最后均顺利当选,证明了选拔过程的公平公正。

“虽然每次选拔的条件和要求不尽相同,但是都达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保证选拔公平性的同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毛全球说。

阳光选拔树新风

通过“大评委”制,正定先后有26名干部走上副科级岗位。正定县人事科科长武红华表示,“大评委”制真正实现了“由少数人选人向多数人选人、选多数认可的人”的转变,最大化保证了选人用人的公平、公正、阳光、透明,促进了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他说自从实行“大评委”制以来,自己最大的体会就是走关系、做工作的行为大大减少了。

共青团正定县委副书记狄莎告诉记者,自己过去在县旅游局工作时,50多人的单位只有4名科级干部编制,剩下的中层领导基本都是“70后”,而对于她这样2005年才参加工作的“80后”而言,升迁可谓“漫漫长路”。2010年,她在“青年论坛”活动中以自己出色的口才与临场发挥,获得了现场评委的一致认可,最终以高票当选为副科级干部。

据了解,在历次竞争性选拔中,正定县及时公开选拔范围、条件和参与竞选人员名单、成绩,使干部群众对竞选的每一个环节步骤心中有数,打破了干部任命的神秘性。通过以民意为关口,充分运用年度考察推荐结果,将选人用人的标准交给群众,同时积极利用“大评委”制,实现从“为群众选干部”到“群众选干部”,让群众选人,杜绝 “托关系”“走后门”等问题的发生。

山东万名“第一书记”帮扶贫困村巩固执政根基

新华社记者 王海鹰

从2012年开始,山东省在省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开展“联百乡包千村”行动,把选派“第一书记”作为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重要抓手,抓党建、促脱贫,着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目前,全省共选派2 .6万名“第一书记”,帮包1 .8万个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已有7800多名“第一书记”驻基层单位开展工作。

战前动员:半军事化培训

“知了小时候容易逮,杆子一戳就掉下来了;等到太阳出来,翅膀硬了,一翅子飞高了,飞到济南上访去了,你拦也拦不住。”最近,章丘市三涧溪村党支部书记高淑贞给山东省直机关选派的“第一书记”上课,讲到“处理问题要在苗头时候”时用的形象说法,让在场的“第一书记”们哄然大笑,热烈鼓掌。

参加培训的是山东省171个省直单位选派出的582名“第一书记”。他们的平均年龄40.7岁(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25岁),处级干部占30%以上。来自机关的240名,占41 .2%;企事业单位的208名,占35 .7%;高等院校的134名,占23%。

山东省现有820万人、近十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年人均收入不足2500元。这次山东省直机关帮扶的582个贫困村集中在枣庄、济宁、泰安、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8市的老区、山区、黄河滩区、盐碱涝洼区、库区,是全省贫困地区中贫困程度最深、自然条件最差、扶贫开发难度最大的“硬骨头”。

为帮助“第一书记”增强党性、掌握政策、了解村情、把握方法,山东省委组织部在革命老区临沂举办了为期七天的培训班,真正在“第一书记”的第一课上把工夫下足,确保想干、会干、干好。582名“第一书记”集中到临沂大学,住学生宿舍,吃学生食堂,不参加培训班以外的任何活动,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培训采取专题辅导、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和互动交流等相结合的办法。不但高淑贞等4名治穷治乱的优秀村支书以及4名已干出成绩的“第一书记”与他们交流治村之道,山东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也对其进行了农村党的建设、扶贫开发、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村庄建设、信访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攻坚扶贫:不达标不撤回

为取得经验,山东省确定省交通厅、省财政厅、省委组织部等12个省直单位从2012年2月份开始先行开展选派“第一书记”工作。

沂南县埠口村坐落在瘠薄的山岭上,这个年人均收入2300元、以种植油桃为主业的村庄被确定为山东省农业厅“第一书记”联系点。2月底工作队入村调研发现,由于村民组织化程度低,收购商有意压价,经常是丰产不丰收。眼看油桃就要上市,“第一书记”工作队迅速筹措资金,建了一个果品批发市场,还为埠口油桃申办了一个网站。“这个批发市场建起来,村民的油桃就能卖个好价钱,还能解决村集体没有收入的问题”,埠口村党支部书记黄宝国对“第一书记”的到来十分欢迎:“他们给咱村带来了技术,带来了希望。”

山东省要求,对贫困村原则上一包三年,“第一书记”一年一轮换,不实现脱贫目标,帮包单位不脱钩、干部不撤回。“第一书记”要吃透村情民意,制订脱贫规划,协调政策落地,趟出增收路子,建强村级班子,建立管用制度。山东还统一为每个贫困村分别选派1名大学生村官和1名科技特派员。

“‘第一书记’要当好党的政策的宣传队、农村党建的工作队、脱贫致富的服务队。”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高晓兵强调,“第一书记”担负着扶贫开发的第一责任、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应当成为攻坚克难的先锋、引领致富的模范、服务群众的标兵,力争以出色的业绩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

为保障“第一书记”工作成效,山东省确定,对派出单位帮包工作的考核,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一同进行,作为评价派出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对“第一书记”也要进行考核。“第一书记”帮包工作经历,作为党员干部基层工作经历记入本人档案;帮包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任用、激励表彰的重要依据。表现优秀的,在原单位干部调整时优先考虑使用;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提拔。

根本目的: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山东省公安厅离退休干部处副处长晋升2010年7月到邹平县波店村任“第一书记”时,这个村是全镇有名的乱村,镇干部兼村支书达6年,发生过大规模群体性上访,村民甚至把县里驻村干部住处的玻璃砸了,被子、案板抢了。“共产党没正事”成了一些村民的看法。

晋升进村后,用真情真心苦干实干,一年多时间把这个“脏乱穷”的村治理成省级文明村,村民们也把他当成了“当家人”,曾经抱怨“共产党没正事”的村民心服口服:“从你身上,看到了真正的共产党。”

山东省把选派“第一书记”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要求各级重点选派“第一书记”到党建工作力量薄弱的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工作;“第一书记”帮包期间,与派出单位工作脱钩,组织关系转到村里,参加村里的组织生活,吃住在村里,全身心投入帮包工作。

山东省选派“第一书记”帮扶贫困村,力争经过三年的工作,实现村党支部战斗力明显增强;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村里有致富项目,90%以上的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翻一番,村集体有一定的经营性收入;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基础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破解基层“衙门化” 民主自治“新社区”——贵阳打破城市“层级”探索“网格化党建”改革调查

新华社记者 王丽 齐健

2011年底,我国城镇人口比例首次超过农村人口,面对城镇人口增多带来的城市社会管理多重“新考题”,贵阳市从“顶层设计”入手,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撤销49个街道办事处,建立90个新型社区,实行社区党委、居民议事会和社区服务中心协同的工作机制,变“四级管理”为“三级平台”,构建区域“网格化党建”新模式,改革通过“零距离”服务提升了基层“凝聚力”,以“居民自治”推进民主,夯实了党在城市的执政根基。

打破基层“衙门化”“行政化”倾向

改革之初,贵阳市委经大量的调查研究后认为,在原来的管理体制下,街道办事处作为区一级的派出机构,实际上变成了一级政府,主要精力是抓经济、抓税收,成为通过创收完成区里经济指标的一个载体,抓党的建设、抓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功能弱化,功能“错位”,“衙门化”倾向严重,对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有力无心”。

贵阳市民政局局长谢红生说,居委会本来是城市基层的自治组织,缺乏社会管理服务资源和统筹能力,却承担大量政府行政事务,功能“越位”变成了“准政府”,自治功能弱化,“沦为”办事处的一条“腿”,以“弱小的肢体”支撑着庞大的行政体系。

另一方面,由于居委会人员不在正式编制体系内,对能人缺乏吸引力,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年龄结构老化。有的工作人员将居委会视为赚取第二份收入的“增收岗位”,有的街道办把居委会作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的“救急岗位”,甚至照顾关系户的“人情岗位”,与我们党夯实执政基础的根本要求严重不符。

贵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卓飞说,以前社区党组织凝聚力不强,活动方式单一,习惯于传统工作方法,如出黑板报、张贴标语等,组织活动考虑党员实际需求不够,对社区党员和群众缺乏吸引力;社区党建资源不足,对区域内其他党组织缺乏影响力、辐射力,工作表面上热闹,实际上战斗力不强;社区党建覆盖面不够广,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流动党员的管理不够有力。

精简层级“扁平化” 新型社区“贴民心”

针对城市基层管理中的诸多矛盾,贵阳市按照“精简管理层级、实行区域化管理、优化整合资源、建强基层党组织”的思路,开展了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撤销了全市49个街道办事处,建立90个新型社区,变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管理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

改革首先是撤销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建立由区直属的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基本平台,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下移。新建社区地域面积在2至3平方公里,人口2至4万人,改变“一社一居”的设置方式,实行“一社多居”。新建立的90个新型社区中,正科级50个,副科级40个。目前,平均每个社区纳入正式编制人员28人,95%以上的人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记者来到贵阳市小河区清浦社区西工农贸市场,商贩们井然有序做着生意,市场里干净整洁。而两年前,这里曾是贵阳“有名”的非法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摊位混乱,环境治安差,周边群众意见很大。

清浦社区书记彭薏说,之前历届街道办都拟定过强拆计划,但380多户占道经营的多是下岗职工,涉及面大,一直拆不下来。社区成立后,便把群众意见反映最集中的这一问题作为“第一场硬仗”。

社区干部挨家挨户走访,面对面征求经营户和周边群众意见,收回调查问卷近3000份。经过耐心细致工作,最终没动用一名警力,经营户自行拆除了所有违章建筑。

彭薏说,经过这件事,清浦社区在群众中树立起威望,上门寻求服务的人越来越多。建老年活动室,修葺花池,新建公厕,疏通化粪池,安装便民晾衣架,社区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态度,一件一件地认真办理,辖区面貌大为改观。

新型社区不承担经济工作职责,而是“轻装上阵”,专职于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原来由街道办事处承担的各类事务性社会管理职能,包括民政、城市管理、计生、文化、卫生、社会治安等下放到社区,直接面向居民开展服务。

目前,贵阳市新型社区辖面积610平方公里,覆盖人口约297万人,承担上百项日常服务,社区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平均每个社区每年不低于200万元,新型社区有职、有责、有权,办得了事、办得成事,增强了新型社区服务、凝聚、管理、维稳功能。

“居民自治”推进民主 “群众选官”倒逼干部

贵阳在新型社区推行“一委一会一中心”治理模式,“一委”即社区党委、“一会”即居民议事会、“一中心”即社区服务中心。

居民议事会通过“意见收集、议题讨论、议事决策、述职评议”的“三会一评”制度,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实现了城市基层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扩大了基层民主,凝聚了社区共建合力。

以新型社区党委为核心,贵阳着力构建“大党委”工作机制,整合社区党建资源开展“共驻共建”,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90个新建社区已建党支部1669个,其中新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支部1018个。

金阳新区世纪城社区居民议事会议事员李静春对辖区居民的走访中,上百户居民反映“小区无公交车不方便”的问题。李静春将居民意愿整理成议题上报,议事会召开讨论会通过后,呈报给了社区党委。

随后,社区党委迅速召开了专题议事决策会,形成一致决议,并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经主管部门多次召集公交部门与居民召开座谈联席会,很快公交车开进了小区内。

为了增强党员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贵阳市还采取公推直选方式选任社区干部。通过差额推荐、差额票决、差额考察,分别召开社区党员大会和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直选社区党委书记及社区服务中心主任。

现任红云社区主任刘志刚,此前担任街道办党工委委员,在副职干部里排名靠后。但因为他在贵阳市干部“辛苦指数”测评中得分高,综合排名跃居第一,被列为主任考察人选。红云社区主任公推直选当天,居民代表100%到场,刘志刚的得票率达97%以上,社区领导班子的平均得票率都在90%以上。

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说,通过精简管理层级,社区党委有职、有责、有权,统筹能力更强,城市基层工作机构由“衙门”变成了“家门”,新型社区工作者由“兼职”变成了“专业”,服务管理方式从“间接”变成了“直接”,社区居民由“旁观者”变成了“主人翁”,党在城市的工作基础由“薄弱”变得更“坚实”,社区管理更有序,服务更完善,维稳更有力,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第一部分 - 图57

浙江长兴县全员竞聘机制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新华社记者 岳德亮

2012年,浙江省长兴县以“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双向选择、特定对象跨岗交流”为主要内容,首次尝试开展全员竞聘工作。长兴县委认为,此次全员竞聘工作既提升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的结构,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又让每位干部找到展示才华、施展本领的舞台。

首次开展全员竞聘活动 数百名中层干部上岗或换岗

长兴县委按照“统一思想、统一政策、统一行动”的总体部署,2012年从6月2日至20日,在全县68个单位3403名机关干部中,首次全面开展了全员竞聘活动。

据长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宋波介绍,此次全员竞聘,全县中层干部100%竞争上岗,一般干部100%双向选择、特定对象100%跨岗交流,让每位干部找到了展示才华、施展本领的舞台。统计结果显示:通过“全县统一笔试、单位分别面试”的方式,长兴全县新聘用中层干部904名,其中新任的234人、转任的155人、留任的515人;有79名干部是跨单位竞聘担任中层干部。

“这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双向选择、特定对象跨岗交流’全员竞聘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几乎涉及到每一名干部。”宋波说。而从实践结果来看,这次全员竞聘工作过程非常平稳,全县上下认识到位、报名踊跃、积极参与,思想高度统一。

长兴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臧水华说,这次全员竞聘工作,效果非常明显,进一步激活了干部队伍,真正让干部动了起来、结构优了起来、机制活了起来,有利于领导干部发挥表率作用,有利于中层干部发挥关键作用,有利于一般干部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在全县上下形成“人人安心用心、个个有为有位”的良好局面。同时,进一步畅通了“上与下”“进与出”的渠道,使干部在单位与单位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的交流机制更加灵活有效,进一步优化选人用人机制,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

“三变”优化选人用人机制

总结这次全员竞聘活动,长兴县认为创新主要体现在“三变”上:一是变封闭式为开放式,中层干部全员竞争上岗。针对过去各单位中层干部选聘总是“眼睛向内”、中层干部一直在“系统内封闭循环”的实际情况,让现任的中层干部人人都有压力,为了让所有干部个个都有机会,全县68个单位把所有904个中层职位全部推出,采取“职位归零,全员竞岗”的办法,让所有的干部全部参与竞争。全县共有1291名干部报名参与了中层岗位竞岗,参与率达到了37 .9%。

二是变单向式为双向式,一般干部全员双向选择。针对过去一般干部由组织统一调配多、干部自主选岗机会少的情况,改变单向实行“岗选人”的传统做法,探索实行“岗选人”“人选岗”相结合的双向选择。在开展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基础上,实行“一般干部选择科室岗位、科室负责人选择科室人员”为主要内容的双向选择工作,使一般干部有充分的岗位自由选择权,极大拓宽了干部选择的渠道、空间和范围。全县2499名一般干部双向选择后,共有557名一般干部进行了岗位交流。

三是变被动式为主动式,特定对象全员跨岗交流。针对过去干部交流工作中“单位不愿推”“干部不愿动”,一些干部信心不足、动力不足,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情况,此次全员竞聘过程中采取统一推出交流人选、统一推出目标岗位、统一双向选择的方式,让这些干部能够在新的环境、新的岗位上展示新的风貌。在实际操作中,明确符合乡镇(街道、园区)6种情形、县级机关部门5种情形的需要跨岗交流的特定对象范围,在符合特定交流对象的人选中,每个单位按照“小的单位1-2名,大的单位2-3名”的要求,刚性推出跨岗交流的对象和交流目标岗位。在此基础上,采取单位选干部、干部选单位的方式进行双向选择,让这些干部选到合适的岗位,让岗位选择合适的干部。经过各单位两轮双向选择,72名跨岗交流对象跨单位交流上岗,跨岗交流双向选择一次成功率为82 .2%,两次双向选择成功率为98 .6%。

“让每个干部都有展示自我、接受挑战的机会”

全员竞聘活动在长兴县干部群体中引发较大反响。许多干部表示,这次活动“让每个干部都有展示自我、接受挑战的机会”,创造了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

新任长兴县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科副科长的沈倩倩2007年参加工作,在虹星桥镇罗家村担任了四年的大学生村官,2011年通过公开招考进入发改委。“如果说之前从大学生村官到县发改委是一次‘转型’,那么这次成功竞聘中层应该算得上一次‘升级’”。沈倩倩说,在这一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收获了更多。成功竞聘成为一名中层干部,是一次挑战,也是一种幸运。“感谢组织给我们年轻干部一次锻炼成长的机会。”

孙黎亮,原担任林城镇党政办主任,参加竞聘后担任履新县委办督查室主任。作为一名长期以来扎根在基层的普通中层干部,孙黎亮认为这次中层干部公开竞争上岗活动,对于打破城乡干部交流壁垒、有效盘活干部人才资源、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给了乡镇中层干部进入县级机关学习提升的机会,同时,也为机关干部提供了深入基层、发挥所长的平台。“这次的活动让想干事的干部‘有事干’,让安于现状、无所事事的少数中层干部‘有压力’。”

“跨村联建”党支部放大“领头雁”效果——河北保定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调查

新华社记者 曹国厂

有北京“南大门”“护城河”之称的河北省保定市,从2010年开始因地制宜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探索实行“抓两头、带中间”、强村带弱村“跨村联建”党支部、“村企联建”党支部等模式,对后进村“一村一策”实现治理转化,既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大发展,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共同致富之路也越走越宽。

村里没有“领头雁”,穷村乱村易陷入恶性循环

保定市辖25个县(市、区)、两个开发区,共有基层党组织1 .9万个,其中农村党组织6207个,农村党员32 .7万名。县多村多、基层组织多,稳定任务繁重,其中难点村治理和后进村转化,既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难点,也是影响农村稳定发展的核心问题。

记者在保定市曲阳县灵山镇采访时了解到,这个镇的大赤涧村和魏古庄村相邻,两村分别有1379口人、900口人,是典型的山区村,人均半亩地。村民们反映,由于人多地少,没有集体财产,以前这两个村长期难以选出村干部,即使选出了村干部,也是台上台下矛盾不断,村“两委”组织涣散,大事小情没人管。

与大赤涧、魏古庄紧邻的小赤涧村有1480口人。十多年前的村情与大赤涧、魏古庄没什么区别,也是又穷又乱。但是1998年小赤涧村党支部换届,村里选举率先致富的人当起“领头雁”,使小赤涧村几年时间就旧貌换新颜。

“跨村联建”党支部 放大“领头雁”效果

1998年小赤涧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时,做运输生意率先致富的30岁的魏国强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后,首先率村领导班子对村中心“143户960间民房里只住着14位老人”的“空心村”进行拆迁改造,对村子规划范围内的1200多间旧房、170多个猪圈拆迁,收回土地80多亩,同时建起290多栋二层住宅楼,并新建了养猪场。

小赤涧村委会主任魏志平说,为保证分房公开、公正、公平,分房先困难群众,后党员干部;谁家最穷最困难,谁家就分在临街。在村民代表组成的分房领导小组监督下,不到一年时间,所有拆迁户全部迁入新居。村领导班子也因此举赢得了村民的拥护。

居住环境变了,小赤涧村“两委”班子又鼓励村民买货车、开煤场,发展汽车运输、煤炭储销和畜牧养殖等产业。到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 .1万元。如今村里各家各户用上了沼气,80%以上的农户买了汽车,装上了宽带。小赤涧村被评为“全国文明示范村”,魏国强也因此被河北省委评为“全省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

2010年4月份,曲阳县对小赤涧、大赤涧、魏古庄三村进行整合,成立了“新赤涧”村党总支,魏国强任村党总支书记。

灵山镇党委书记张庆寿介绍说,两年来新赤涧村民人均收入增收1000多元,联建工作成效显著,也实现了成果共享。“新赤涧住宅三村共居”项目先后投资2400万元,拆迁143户、民房960多间,建成二层单户住宅小楼166栋,多层单元楼2栋;建设独院别墅40栋,高层单元楼15栋,三个村村民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投资30多万元新建的可入住300人的敬老院已经投入使用,为三村乃至周边村的五保户老人提供了一个安度晚年的舒适环境。记者看到,投资70万元的医院即将投入使用,目前投资300万元的小学和幼儿园正在建设中。

“一升一降”彰显“强村带弱村”的良好效果

2010年,保定市委组织部在全市6207个村子中两次进行拉网式排查,将“村党组织瘫痪或半瘫痪、长期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村‘两委’关系严重不协调的”等468个后进村列入治理转化范围,目前通过“跨村联建党支部”“村企联建党支部”等模式优化组织设置。一些多年的老大难村得到了较好治理,实现了由乱到治,筑牢了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还取得了“党员群众对党组织的满意率同比提高、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的良好效果。

曲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银峰介绍说,跨村联建党支部,县里坚持了三条原则(因地制宜、方便群众、优势互补)和五个不变(原有的土地承包政策不变,土地林地所有权不变,集体固定资产、集体积累和债权债务归属权不变,转移支付资金数额、方式不变,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不变),在保障联建各村利益统一的基础上,推行“能人治村”,发挥小赤涧村“名人、名村、名支书”和中心村作用,走“抱团式”发展之路,实现了“1+1+1>3”的效应。

保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兰保良说,自2010年以来,全市采取跨村联建方式整理建立村党组织57个,覆盖176个行政村;村企联建方式建立种植养殖协会党组织83个。“跨村联建党支部”与一个村的党组织设置形式相同,不同之处只是将多个村的“党的活动、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统一到一个“强村”的带领下,使“弱村”按照“强村”的模式共同发展,实现有效融合。同时,也使强村的村支部书记“领头雁”效果的进一步放大,让敢于、善于带领群众致富的村支部书记,通过跨村联合建立党支部发挥更大作用,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围绕“六个统筹” 构建“六大体系”——对统筹城乡党建的几点思考

云南省南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祝春燕

云南省南华县作为农业贫困县,近年来把“推进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目标,在统筹城乡党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南华县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主要是要围绕“六个统筹”,构建“六大体系”。

一是统筹基层组织设置,构建城乡一体的区域化组织覆盖体系。按照“组织设置全覆盖、组织领导区域化、组织管理双重性”的要求,打破单位界限,跨越所有制类型,以区域为纽带、固定空间为依托,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形态稳定、机制开放、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的区域性组织网络,使党的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在坚持按地域、按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采取单建、联建、共建等形式,探索在产业链上、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以及市场小区、商务楼宇、居民楼栋中建立党组织,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管理格局相符合的党的基层组织格局,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的全覆盖。如:我县全面推行镇村联建、村企共建等组织设置模式,五街镇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龙川镇张和屯村把支部建在专业合作社里等等这些做法,不仅实现了组织全覆盖,而且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引领群众致富的最坚强的战斗堡垒。

二是统筹干部人才培养,建立城乡互动的干部人才交流体系。针对农村基层人才缺乏,城乡人才流动难的问题,南华县探索实施了“两个双百”工程(即“百名干部到村任职、百名村官上挂锻炼和百名优秀人才进村服务、百名农民党员进城学艺”),每年选派100名非领导职务党员干部到行政村党组织担任党建指导员,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安排100名村(社区)干部到县乡机关、站所挂职学习,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素质;组织100名各类优秀人才组成南华县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开展支农、支医、支教等活动;成立南华县农民党员培训学校,每年安排100名农村党员致富先锋、乡土人才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

在现行体制下,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因此,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念,探索建立对口帮扶、挂点指导等制度,使城乡人才双向交流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帮”“带”“训”“扶”等措施,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农村发展要求的科技兴农带头人、创业致富带头人、转移就业带头人和村务管理带头人。

三是统筹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按照属地为主、原籍为辅、双边互动、共同负责的原则,重点是要进一步探索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互动管理,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对机关党员实行岗位管理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党员管理模式,县、乡(镇)在职党员在完成好所属党组织确定的责任目标的基础上,经常下基层开展帮带活动,驻社区党员开展双管双带活动,真正发挥“双带头”(在机关带头、在农村带头)作用。建立组织部门与公安、农业、劳动社保、人事、工商、税务、民政等有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完善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党员服务网络,努力构建覆盖全面、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网、服务网、信息网,使城乡党员发展联育、教育联动、服务联享,实现城乡党员权利共享、义务共担。

四是统筹结对联创,构建城乡一体的党组织互帮互促体系。要结合机关扶贫联系工作,广泛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社区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对口帮扶、结对共建,积极探索以城带乡的实现形式,推动城乡党建资源双向流动,特别是引导城市党建资源向农村流动。城乡党组织在坚持“三会一课”的基础上,确定“党员活动日”,以城乡支部联谊的方式,通过开展组织生活会、联谊会等形式,共同过组织生活,变区域内单向式活动为区域间互动式活动。在党建工作经费、党务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城市党组织要积极支持、帮扶农村党组织,实现城乡之间党的基层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共同前进,充分发挥城乡党建资源的整体效益。

2012年,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我县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了“三联四带五提升”主题实践活动,“三联”,即处级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乡镇党委、党总支(支部);党委(党组)书记直接联系党总支(支部);党务干部直接联系所属党支部。“四带”,即上级党组织带下级党组织、机关支部带农村支部、先进支部带后进支部、企业支部带产业支部。“五提升”,即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强化学习培训,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突出激励保障,提升基层组织基础;推进制度落实,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五是统筹联系服务,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加快推进党员服务中心(站)建设,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一条线的服务体系,着力构建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之间的互助、交流平台。实行“一联一”“一联多”等形式的城乡党员联帮制度,每名机关党员联系1名或几名农村党员或流动党员,向他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带动他们勤劳致富,及时向党组织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以党员公开承诺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形式落实到每个党员身上,组织引导党员开展党员志愿者、党员义工等活动,构建以党员为主体、以群众为对象、以区域为活动范围的党员责任区,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六是统筹基层基础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党组织工作保障体系。要把活动场所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来抓,2006年以来,南华县集中力量投资近2000万元,实施了两批62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有的党员群众形象地说:“以前找党组织,房子最破的地方就是;现在找党组织,房子最好的地方就是。”党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明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提升。

要大力实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程,认真落实“一定三有”,建立城乡基层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物质保障;要创新举措,实施好党内关爱,积极为农村党员、困难党员、城市下岗党员和基层干部提供资助帮扶和关爱服务。我县自2010年以来开展了以“一笔资金(建立南华县党员关爱互助资金)、两份爱心(创建爱心医院、爱心银行)、三张红卡(发放连心卡、爱心卡、温心卡)”为主要内容的“爱心行动”,每年为农村致富先锋、困难党员提供1000—5000元不等的帮扶,老党员、大学生村官、流动党员持卡可以到爱心医院、爱心银行和相关单位享受爱心服务,收到了较好效果。

第一部分 - 图58

分领域明确重点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山东省临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李刚

临沂市是千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数量均居山东省第一位,基层组织建设面广、量大、任务重。为此,我们牢牢抓住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有利契机,按照“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整体推进”的思路,分领域明确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着力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围绕农村党建“破难题、促发展”,开展选派“第一书记”工作。近年来,我们将后进村集中整治作为工作重点,在“集中帮扶”与“长效机制”结合上寻求突破,着力破解农村党建工作难题。2012年3月,我市作为山东省先期试点市,率先在全市开展了选派机关干部到基层党组织任职“第一书记”工作,全市共从市县乡三级机关选派6427名干部到3227个基层党组织任职“第一书记”或副书记、主任助理,努力实现有好带头人、有集体收入、有活动场所、有管用制度、有满意服务“五有”目标任务,着力转变工作薄弱基层党组织面貌。一是注重推动中心工作。把选派“第一书记”放到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大局中来谋划推进,积极发挥“第一书记”在发展集体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社区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二是注重整合部门力量。制定下发了《关于对选派机关干部到基层党组织任职“第一书记”工作提供资金项目支持的意见》和《强农惠农资金项目指南》,市直28个涉农部门把资金政策向任职村倾斜,发挥集聚作用,推动工作薄弱村转化升级。三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各级选派“第一书记”入村后,普遍把群众反映强烈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积极办好一两件群众所思所盼的生产生活实事、难事,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受到党员群众的好评。目前,“第一书记”共组织民情调研28732次,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23052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3695件,无偿投入资金1 .17亿元,整修道路1449公里,新建或改建办公场所2315间。

围绕非公企业党建“抓示范、促提升”,开展“双强双争”活动。为巩固和扩大非公企业“建组织、扩覆盖”活动成果,我们在全市非公企业中开展了“强党建争先锋、强发展争示范”活动,通过扩大党组织覆盖、灵活设计活动载体、配强党建工作力量等措施,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互促共进。一是明确争创标准。明确今年“七一”前,创建100个市级“党建强、发展强”先锋示范企业,年内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覆盖率80%以上,再创建100个市级“双强”先锋示范企业;到2016年,努力使80%的规模以上企业成为“双强”先锋示范企业。二是强化争创措施。充分运用分类定级结果,实施一企一策,制订具体方案,明确争创目标、工作要求、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对“先进”党组织,重点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开展特色党建活动,打造党建品牌,争创“双强”先锋示范企业;对“一般”党组织,实施“1 +1 + N”区域党建帮扶模式,即1名党建工作指导员、1个“先进”党组织、若干个地域领域相近的“一般”党组织进行帮扶;对“后进”党组织,重点结合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选派“第一书记”等工作进行联系帮扶,解决实际困难。三是落实保障机制。建立人员保障机制,县乡分别确定专人从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选派2123名党建工作指导员,以“1对1”或“1对多”的形式,负责“双强双争”活动的指导推进;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实行党费回拨制度,对非公企业党员上缴的党费,全额或大部分回拨企业,专门用于党组织活动。目前,全市6446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到77 .2 %、工作覆盖率达到100%,建立“双强”先锋示范企业135个。

围绕发展党员“严入口、保质量”,健全落实“五项制度”。为有效解决发展党员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2012年以来,我们在全市实行规范和完善发展党员工作“五项制度”,切实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是对异地发展党员实行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双向联审”制度,且要在外出所在单位居住或工作2年以上。二是对曾违法违纪人员入党实行长期考验制度,一般5年内不得发展,情节严重的,10年内不得发展。三是对村干部亲属入党实行严格审查制度,需提前3个月申报,县区委组织部备案、审批。四是对长期不发展党员的,实行预警谈话制度,一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乡镇和连续三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上级党组织要与其党组织负责人进行预警谈话,限期整改。五是对违规发展党员的,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县级组织部门、基层党委、党支部及相关负责人等4类责任主体和介绍人、考察人、培养人、党员个人等4类具体责任人,根据违规的不同情形,分别作出相应处理。目前,全市因违规发展党员被通报批评2人,组织调整3人,党内警告3人,8名新发展党员被取消资格。

围绕领导干部“转作风、促和谐”,建立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为深化和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转变机关干部作风,2012年初,我们在全市建立了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各级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推进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一是全覆盖。全市56名市级领导干部、1870名县级领导干部、22284名科级干部全部参与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共联系不同类型的基层单位6968个、群众34380户。二是明方式。通过集中走访、蹲点调研、上门服务、结对帮促等方式,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联系服务活动,到村入户、一竿子到底,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了解基层群众的呼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三是重实效。为确保联系效果,我们通过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定期电话询问联系对象,工作成效直接让群众说了算。工作开展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先后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 .6万余条,开展调研、现场办公19650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 .4万件次,接待群众来访1147起。

浙江富阳引导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

新华社记者 岳德亮

富阳市委组织部等部门近日出台“新政”,进一步畅通大学生村官培养通道,逐步建立大学生村官培养选拔的“基层导向”,拓宽大学生村官基层发展空间,探索一条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新路子,真正实现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长得大”。

记者从富阳市了解到,这个市从2007年起公开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更多新鲜血液,进一步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的知识、年龄结构。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大学生村官发挥年纪轻、文化高、思路清、点子多等优势,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部分大学生村官由于跨乡镇任职或乡镇内部异地任职,人生地不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不能安心基层工作,更不利于大学生村官的长远发展。

为了引导大学生“村官”期满后有序流动,中央为大学生村官给出了留村任职工作、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发展、另行择业、继续学习深造等“五条出路”,这“五条出路”让大学生选择的空间大大增加,一些优惠政策也随之增加。不少大学生村官坦言,他们就是冲着“以后考公务员、考研、创业等优势”来的。

富阳市数据统计显示:近6年来,该市分4批公开选聘了356名大学生村官,先后有141名考入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考入银行、企业15人,自谋职业12人;现有在职大学生村官190人,其中任村“两委”班子成员137人。

据富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陈平介绍,富阳市委组织部、编制办、财政局等部门决定:对选聘到村(社区)工作满二年,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的大学生村官报考事业单位等给予笔试适当加分;对当选并担任行政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满一年或当选并担任行政村党组织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满一年且累计有两年年度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分别享受乡镇街道事业中层正(副)职政治、经济待遇;对当选并担任行政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且享受乡镇街道事业中层正职待遇满三年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将安排乡镇街道事业编制;对在职享受乡镇街道事业中层正职干部待遇或已经安排解决乡镇街道专项事业编制,但继续留村工作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将根据乡镇领导班子配备需要,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择优选拔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

陈平表示,富阳市这一系列大学生村官新政策就是让他们“削尖脑袋干工作,而不是削尖脑袋备考公务员”。最近几年,富阳市曾尝试从村里原有村官中选拔进入乡镇工作的干部,但一些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全面性还是不够,而大学生村官在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当村干部积累实践经验,可塑性大,“这也是我们规划的今后选拔干部的一条主要新路子”。

富阳市委人才办的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大学生村官如果选择报考乡镇街道公务员,在乡镇街道一般最快的也要12年(村官3年,进机关9年)才能达到乡镇副职。而按照此次制度设计,坚持在大学生村官岗位上踏踏实实干七八年就可以获得乡镇副职待遇。

富阳市的新政策得到了大学生村官的好评,一些大学生村官悄然把自己的Q Q签名变成“认认真真干活的心情很好”。

今年刚考上乡镇公务员的富阳市场口镇洪丰村支部委员、大学生村官吴武明从事婚庆生意,每年收入20万—30万元。他说,考上乡镇公务员之后,最大的感受是自己的心沉下来了。每天工作在村里,打交道的有普通村民、有商人,看事情也越来越成熟了。

“湘河村现在每年都有新变化,以前村里面的孩子打篮球要跑到邻村,现在这些场地设施都有了。”新登镇湘河村村支书方纯华告诉记者,他2007年以大学生村官身份任湘西村党支部副书记,2009年4月到湘河村任村党支部书记。“我刚到湘西村的时候,村里负债56万元。这几年全村通过盘活集体山林、项目带动等,不断产生村集体效益,到今年底村集体收入应该会有盈余了。”

创新村级党组织选举方式选优配强支部班子——洛南县“双推双审双选”换届选举案例

陕西省洛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李满凯

2011年,陕西省洛南县在村级党组织换届过程中,创新推行了“党员大会推荐、群众代表大会推荐,群众代表审议、镇党委审定,党员大会直接选举支部委员、党员大会从当选支部委员中直接选举支部书记”的“双推双审双选”工作法,有效破解了在选举村级班子过程中组织满意和群众满意相统一的难题。

精心组织,坚持“三个到位”

第一部分 - 图59

陕西省洛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满凯

坚持“多层推荐、扩大民主,分级审核、严把标准,两轮直选、选优配强”的原则,洛南县在全县5个镇10个不同类型村先行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出了“双推双审双选”工作法。按照这一方法,全面开展了村级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一是调查摸底到位。县委成立了5个工作组,深入19个镇、96个不同类型村开展了村级党组织换届专题调研,深入了解支委会成员的思想动态、群众的发展愿望以及换届中需要把握的重点问题;下发了《关于征求对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双推双审双选”工作法意见建议的函》,全面征求镇村党组织的意见建议。二是离任审计到位。制定下发了《洛南县村级主要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对任期将满的村“两委”会主要干部进行任期考核和全面审计,考核审计情况在本村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对现任村干部的监督,防止村干部“带病上岗”。三是宣传动员到位。利用电视、党建网站等媒体,深入宣传换届选举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流程、推荐条件和换届纪律;及时召开了镇村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干部业务培训会,激发党员群众参与换届工作的热情。

规范程序,严把“三个环节”

在村党支部换届过程中,洛南县严格按照“双推双审双选”工作法,认真把好三个换届关,做好各项工作。一是严把“双推”关,提名初步人选。严格按照支部委员的提名条件,召开党员大会,推荐10名支部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召开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从党员推荐的候选人初步人选中,按照不低于正式候选人30%的比例,推荐产生候选人预备人选,推荐结果及时报镇党委审核。二是严把“双审”关,确定预备人选。镇党委指导组召开有“三委会”成员、村民小组长、“两代一委”和村民代表参加的评议大会,对推荐的候选人预备人选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组织群众评议;镇党委对推荐为候选人预备人选的党员,进行组织考察,作出计划生育、廉政建设、遵纪守法情况鉴定,根据审查审定结果,按22%的差额比例,镇党委研究审核确定正式候选人,并向村支部做出批复。三是严把“双选”关,选举支部班子。召开全体党员大会,邀请群众代表及本村的“两代一委”监督,采取候选人竞职演讲、回答党员现场提问、党员差额选举的办法,选举产生支部委员。召开党员大会,从当选的支部委员中,直接选举支部书记(副书记)。直选大会由村换届工作领导小组主持,采取无记名投票,现场计票的办法进行,选举结果由镇党委审批,报县委组织部备案。

实行双向承诺,落实任期目标

支部班子换届选举结束后,洛南县及时完成了相关工作,确保换届选举与当前工作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一是及时组织培训,进入工作角色。结合实施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按照农村政策、党建业务、产业发展、实用技术、民主管理、工作方法、党风廉政和法律法规8个专题,以镇为单位进行培训。二是制定任期承诺,明确发展目标。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县第十八次党代会精神,党支部围绕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内容制定任期目标;支部成员根据工作分工也作出了任期工作承诺和廉政承诺。三是规范考核考评,严格干部纪律。修订了《洛南县农村干部管理办法》,采取支部书记述职、党员群众代表评议、现场检查观摩等形式,每年分两次对支部书记和支部班子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并作为各类先进评选的主要依据。对工作能力弱、工作作风差、工作任务完成不好、群众意见较大的干部,按照《洛南县不称职村干部处置办法》的规定,启动处置程序,确保支部成员都能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双推双审双选”工作法拓宽了选人渠道,改善了支部班子结构;增强了支部活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拓宽了监督渠道,加强了党内民主建设,提升了党员和群众参与村务决策和管理的能力;强化了干部责任,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探索干部交流异岗制度加强队伍建设

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公安分局党委 龙明 李树红

近年来,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公安分局党委紧紧围绕“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坚持以提高队伍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为核心,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方法、新路子,助推公安工作全面提升,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连创佳绩。

2012年,为进一步优化中层领导干部结构,激发队伍活力,我局党委敢为人先、动真碰硬,在全市12个县级公安机关中率先创新推出“中层领导干部(各所队室正职及高配副科职位的干部)交流异岗”举措,走出了一条“民主测评、综合评估、注重业绩、末位调整、适度交流”的全新干部队伍建设新路子,得到了全体民警的拥护与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科学评估,反复斟酌,完善方案。对现有中层领导干部进行科学合理的量化评估、拟定科学完备的方案,是新举措能否成功推行和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为此,在深入调研、广泛征询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多次召开党委会议、党委扩大会议、局务会议反复进行研究论证,对方案数易其稿,最终确定了“两级民主测评、突出业绩考核、党委综合评议”的综合评估、量化考核方案。对所有中层领导干部的量化评估实行百分制,其中民主测评占30分(所在单位测评占5分,全局民主测评占25分),工作业绩考核占40分,分局党委综合评议占30分,这样既考虑了群众公论、突出了工作业绩,又能客观全面地对中层领导干部进行量化评估。

1 .两级民主测评,注重群众公认。按照无记名投票的原则对每名中层干部进行两级民主测评:一是单位内部民主测评,即每名中层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全体民警对其进行内部测评,总分值为5分。二是全局范围内测评,即组织全局范围内所有副职以上中层骨干及正科级以上民警对所有中层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通过两级测评既能确保每一名民警都能置身其中、积极参与,又能确保那些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的中层领导干部能够得到肯定。

2 .日常业绩考核,突出综合考评。方案中将业绩考核的分值权重设置为40分,是三大块组成部分中所占分值最高的,目的就是要注重业绩考核,以综合考评论“英雄”,即基层派出所所长、教导员根据所在单位在前两年分局综合考评中排名情况量化计分;机关部门负责人及教导员则以前两年所在部门业务工作在县级公安机关综合考评中的全市分线排名量化计分。业绩考核既充分体现了分局党委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一贯坚持的注重工作实绩的干部工作原则,又真正让有为者有位。

3 .党委综合评议,强调综合素质。在两级测评、业绩考核的基础上,分局党委对所有中层骨干从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现实表现、群众评价、思想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议,予以量化计分,综合民主测评和业绩考核的量化计分,从而得出每名中层领导干部最终的考评得分。按照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确定得分排名末位的两名中层骨干为淘汰异岗对象。

(二)严格纪律,周密组织,全面有序推进。一是严格工作纪律。为确保“新举措”的顺利推行,分局党委研究出台了“中层领导干部异岗交流”工作纪律,要求在民主测评、综合评估等考核过程中严格遵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禁打电话、发短信、请客送礼拉票、贿票,严禁因私人恩怨拉帮结伙、打击报复等非组织活动。否则,一经查实,分局将依据相关党纪、政纪规定严肃处理。二是全面应用考核评估结果。分局党委根据最后的得分情况,结合分局公安工作实际,对排名全局末两位的两名中层干部调整出所队室主要领导序列,对27个中层领导岗位进行了交流异岗,将5名优秀民警提拔任用到中层领导干部岗位上来。三是各项措施及时跟进。此次推行中层领导干部交流异岗制度人员调整幅度之大、范围之宽、涉及人员之多均为历年之最。为确保大幅调整之后各项工作能够尽快进入正轨,多项举措及时跟进。局长、政委对调整后所队室班子逐一进行谈话,听取新班子的工作开展思路,给予相关指导,提出具体要求。各党委成员第一时间深入到各所队室现场办公,指导工作开展。对于因排名全局后两位而被调整出派出所主要领导岗位的两名同志,局长、政委第一时间与他们交流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差距,消除思想压力。这两名同志均表示对分局此次岗位调整没有异议,服从组织安排,并表态在今后的工作中查漏补缺,努力改进自己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由于各项举措的及时跟进,各单位新班子很快度过了磨合期,工作迅速进入正轨。

(三)全面总结,积极完善,建立长效机制。此次中层领导干部异岗交流制度的成功推行在全局范围内反响巨大,深受广大民警的欢迎和好评。该项举措的推行,进一步凝聚了警心、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活力,提升了公安队伍的整体战斗力。推行近三个月来,该局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呈现出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发展势头。4、5两个月,分局各项业务数据大大提高,其中刑事拘留数较前两个月增加57%,逮捕数增加46%,治安拘留数和强制戒毒数增幅更是分别高达135%和423%。为此,分局党委决定,认真总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做法,将中层干部交流异岗制度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建立,不断予以健全完善,使之不断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并且探索将这套制度推广应用到副职中层骨干层面的可行性,使之成为助推公安工作不断发展的有力抓手。

第一部分 - 图60

冠县实施农村集体收入“破零工程”

山东省冠县县委书记 洪玉振

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战斗堡垒。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对村级组织公共服务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全县四分之三以上的村庄没有集体收入,导致村级组织无钱办事、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为此,县委出台了《关于实施村集体收入破零工程,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经济的意见》,制定了发展村级经济的12项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村级组织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并确定了“两年内,村村集体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50%村集体达到5万元以上”的目标。该项工作启动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村集体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增加了97个,其中5万元以上的29个。

一、强化政策激励,充分调动村级组织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

为充分激发村级组织发展经济的热情,在12项优惠政策中,冠县创新实行了分税制度,规定村级主导在集体建设用地范围内新上企业或项目,所缴纳税收县乡留成部分的80%返补给村集体。

对于创业主体和创业有功人员,推出了一系列奖励和扶持政策:村级新上企业或项目投产达效后,村集体按一个年度税收村级留用部分的30%一次性奖励新上企业或项目有功人员;企业利用村庄的存量土地资源等投资兴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财政支农资金优先予以立项补助或奖励;新上企业或项目需要配套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优先申报,优先列入计划,对规模较大的企业,免费将10K V线路架设到位;村级新上工商业项目,涉及到行政事业性收费,除上缴国家和省市的以外,一律免除。

土地是制约村级经济发展的“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县级以土地流转的方式盘活土地资源,鼓励农户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支持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合理流转,鼓励以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租赁,兴办各类二、三产业项目。

二、加强分类指导,积极探索符合村庄实际的发展路子

引导各村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传统习惯,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养则养,宜游则游,打好特色牌、优势仗,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经济。

一是立足资源优势,在资源生财上做文章。引导鼓励村级组织开发利用好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林木、水面、旅游等自然资源,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发挥好村级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辛集乡史庄村通过土地流转租用群众400亩盐碱地建立美国红麻生产基地,村集体年可增收8万元。兰沃乡韩路村利用万亩梨园优势,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村集体每年增收20万元。

二是立足资产优势,在增值增收上做文章。引导鼓励村级组织盘活长期闲置的村集体固定资产,以独立经营、联合经营、股份合作或资产出租等形式,积极发展集体产权物业经济,获取稳定收入。柳林镇北街村把一长期闲置的老村办企业改造成临街门市对外出租,年租金3万元;把集体资金40万元投入村内一企业,按比例分红,年可收入8万元。目前全县利用集体资产出租或入股联营的村28个,年可增收230多万元。

三是立足产业优势,在服务创收上做文章。引导鼓励村级组织立足产业优势,成立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收购公司等,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服务,以有偿服务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甘官屯乡邓官屯村立足林果产业优势,成立林果种植合作社和红太阳油桃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有偿产前产中技术指导,并实行统一购销,在增加果农收入的同时,村集体年收入6万多元。

四是立足区位优势,在多种经营上做文章。引导鼓励位于城乡接合部、中心集镇、交通要道和工业园区周边的村庄,通过招商引资、入股集资等形式,兴办仓储、专业市场、宾馆、加油站等,就地安置本村劳动力,带动二、三产业发展。清泉街道代屯村利用邻近县城的区位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停车场、加油站、机动车交易市场、家具市场等集体联营企业,每年村集体收入达50万元。大力推进全民创新创业,倡导发展现代家庭工业和小微企业,范寨乡棉纺织业、清水镇轴承加工业呈现出聚集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了群众增收与集体增收“双赢”。目前,全县通过招商引资、民间创业上项目上企业的村93个,2012年底村集体所得税收返还补助预计可达1000多万元。

三、创新工作机制,确保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冠县认真总结村级经济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探索村级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努力建立和完善与发展壮大村级经济相适应的、充满活力的工作新机制,推动村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创新推进机制。成立全县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从发改、民营、建设、农业、水利等职能部门抽调11名人员集中办公,对每个村庄村级经济发展情况实行台账管理、量化考核。每季度调度通报各乡镇(街道)村级经济发展情况和排名位次,每半年召开一次现场观摩会进行公开评议打分。组建6个村集体收入破零工程推动督导组,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督导检查,推动工作任务全面落实。

二是创新激励机制。将村党支部书记纳入县委直接管理,建立档案,实行“免前报批、任后备案”制度,推进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管理规范化。今年,县财政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拿出900余万元,大幅度提高村党支部书记基础报酬待遇,年报酬平均达到2万元,和一般公职人员工资水平持平。实行“绩酬挂钩”制度,将村党支部书记业绩奖励报酬与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挂钩,与当年的集体收入增幅、增量挂钩。实行典型带动,先后组织100名村党支部书记赴山东肥城、滕州、东平等先进县市学习发展壮大村级经济的经验,提高他们带领村庄经济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的能力。

三是创新帮扶机制。以选派“第一书记”、开展“双联共建”活动为抓手,落实派出单位帮扶责任,将“第一书记”脱产驻村开展帮扶工作的成效作为派出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第一书记”工作目标逐项量化制度,明确了“一年内消除空壳村、两年内任职村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指标,标明完成时限,并公示到村,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四是创新考核机制。建立村级经济发展责任制,县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落实乡镇(街道)党委书记“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具体责任人”职责,把抓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年终工作述职的重要内容。对工作推进不力,成效不明显的,由县委组织部约谈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乡镇(街道)党委书记约谈村党支部书记。开展农村经济发展专项考核,考核情况纳入对乡镇(街道)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工作成效同时作为评价乡镇领导班子和考核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树立干事创业抓村级经济发展的鲜明导向。

第一部分 - 图61

解读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琅琊模式”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委宣传部 崔宏

一年以来,滁州市琅琊区按照“标准化建设、网格化管理、一站式服务、结对式共建”的总体工作思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成立了“一委一居一办两站”架构,构建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以社区居委会自治为方向,社区社会管理办公室、社区公共服务站、社区社情民意信息站为承载的新型社区管理结构。这种社区模式,既整合了社区公共资源,引导了居民进行自我管理,构筑了区域化党建格局,又增强了社区自治功能,发挥了基层党组织作用。

“双减”带“双增”

琅琊区在社区新平台搭建过程中,摸清了社区存在的各种矛盾,严格推行“减少行政层级,增强服务职能;减少经费支出,增加服务内容”的新做法,加强为民服务的能力。形式上是将原来的49个社区整合成为现在的36个社区,撤销了部分社区,但是在这个基础上组建的“小社区、大党委”的工作模式,将街道党工委、群团组织等部分职能和街道办事处相关公共管理服务、部分审核审批等职能下放到社区,变“三级管理”为“多级服务”,表面上的“减法”带来本质上的“加法”。管理层级质的变化,减去的是行政层级与管理成本,提升的是政府效能与公共服务水平,整合的是“大社区”的人、财、物等资源,弱化的是政府“替民做主”的惯性思维,强化的是居民“自己做主”的民主自治意识。

第一部分 - 图62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委宣传部崔宏

“双降”带“双升”

在琅琊区多个社区走访,会发现这些社区的办公场所都集中在一楼服务大厅,开放式大厅里挂着各类服务项目标识牌,前来办事的居民进大厅就一目了然。社区大楼的其他楼层都是各种功能的活动场所,如居民议事室、文体之家、妇女维权工作站、生活e站等。在这里,居民们能充分利用社区公共资源开展文娱活动,不但能陶冶情操,而且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谐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营造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喜人局面。

通过结对共建和直达通道,区直部门和街道的相关资源整合集聚到社区,社区行政成本得到有效降低。社区与上级单位之间的良性互动,将网格化管理搜集到的、群众急需解决但社区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难题,通过上传渠道,上报给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凤西社区明悦园小区的地下停车场道路因修建消防通道时被堵住,影响到居民停车,接到网格信息员的举报后,凤西社区党委立即将信息整理成书面材料,通过联系卡制度,直接将信息上报给滁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随后问题即得到解决。

新社区实行“一站式”集中服务,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统一设置综合事务、民政事务、人口计生、综治信访、文明创建、社会保障、经济服务等7个专业服务窗口,有效提高了社区服务能力。如以前办理就业、失业等手续,起码要等半个月的时间,现在几天就能办好。凤凰湖社区通过居民评议会,成功解决了物业纠纷;鼓楼街社区建立“鼓楼人家”Q Q平台,构建社区管理新机制。琅琊区各街道把社区范围内公益事业决策管理权、居民活动组织权、监督权等归还社区居委会;将行政管理职能与居民自治职能相对分开,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推进居民自治。凡是到社区工作的干部,必须依法选举,才能担当居委会主任和成员;凡是为民服务事项和涉及民生服务内容,一律让居民讨论、由居民做主。

民主评议会和社区恳谈会制度的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雷锋超市”帮贫扶困设施的运行降低了社会矛盾发生率,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实现了社区党建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成为琅琊区在社区综合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双收”带“双放”

今年以来,琅琊区委、区政府通过建立“一委一居一办两站”,鼓励社区承担街道办事处转移出来的部分公共管理和公共事务职能。同时,各街道认真做好收缩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收紧“一竿到底”的命令性行政行为;放宽社区公共服务职能,放松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各项工作,力求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

开展基层民主自治、民主监督是推进社区民主管理和加强基层党建的一个重要抓手。如“鼓楼花园”小区一楼居民因装潢擅自改变房屋结构,居民得知后,立即报送社区信息站,及时妥善解决了邻里矛盾,和谐了楼栋关系。社区党总支就是通过构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自治为方向,社区社会管理办公室、社区公共服务站、社区社情民意信息站为承载的新型社区管理结构,维护了社会稳定,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群众利益摆在工作的最前沿,从而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融入的良好氛围。

“琅琊模式”实行大社区体制,即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居委会、公共服务中心以及社会组织三个体系为支撑,权责有机统一。新社区实行全员网格化管理,按照“资源向下,民主向前,民心向上”的理念,每300户左右为一个网格,配备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作为管理员,负责网格内家庭的日常巡访、综合信息采集等工作。同时,通过楼栋“网格指示牌”、发放联系卡、开设服务热线,实现信息快速收集,变坐等办事为电话预约服务、主动上门服务,这些做法在真正意义上打通了社情民意的互动渠道。

琅琊区社区综合体制改革,作为一种探索与创新,将在统筹社区基层党建和完善社区管理的道路上,进一步培育社区自治组织,持续推进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建设,深化社区综合体制改革。

天津和平区以“民生”为基石创新社区党建

新华社记者 栗建昌 孟华

天津市和平区党建工作坚持把百姓“是否受益,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标尺,从解决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鼓励百姓参与社区和党组织建设,积极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涌现出一个个创新载体和亮点,夯实了社区“民生”基础。

“特色楼门”为党建载体 夯实为群众服务的基石

“楼栋、楼门”是城市社区公共场所的“神经末梢”,也是党员日常与群众密切接触,发挥其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服务社区作用的重要场地。自2003年8月,天津和平区南市街在全国较早地创建了楼门栋党支部,开创了“楼门党建”的新模式,多年来,“楼门党建”在和平区的社区开展得红红火火。

天津市和平区区委书记李金亮介绍,和平区的社区“楼门工程”提出了“楼门客厅化、邻里亲情化”的目标,通过楼门“一长五员”即“楼长、文化宣传员、生活服务员、卫生管理员、治安调解员和未成年人辅导员”,和党员“亮身份、认岗位”等活动,使群众服务进楼门、入家庭,实现了邻里生活有人问、困难有人帮、事事有人管,社区生活环境和邻里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

“进社区就像进家门,进楼门就像进客厅”成为和平区南市街200个特色楼门的写照。记者一进南市街庆有西里社区楼门栋,就强烈感受到这一点:楼间玻璃锃亮,窗台上摆放着花草,雪白的墙壁上错落有致地悬挂着展示楼门栋居民文化作品的镜框……“志愿者奉献楼门”“团结互助楼门”“学习型楼门”等各有特色。在“巾帼奉献姐妹楼门”,记者看到墙上挂着大大的“楼门栋全家福”,相片里男女老少一共几十口子人,个个笑逐颜开。社区通过举办“楼门文化节”“邻里节”“百家宴厨艺大比拼”等活动增进居民交流,增进邻里感情。

民心是根,民生是本。“民情民意”是社区“楼门党建”紧紧围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更好服务社区居民,庆有西里社区率先打造十分钟服务圈,实现了“医指通挂号预约”“图书馆上门服务”“社区医疗服务”等十三项服务进楼门,使居民真正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及时解决日常生活难题。

志愿者服务树品牌 “爱心银行”营造社区和谐

和平区组织部副部长何长宽介绍,和平区是全国志愿服务活动的发祥地,因此,和平区社区党建注重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优势,全区7万多志愿者中,党员作为骨干和中坚,不断促进社区居民服务向纵深发展。

在全国志愿者服务发祥地的朝阳里社区,966名注册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社区不仅有社会爱心超市、绿色环保小分队、文化团体公益演出等服务,还新增了“义务理发服务”“假期学生托管班”“平安交通志愿者”“志愿扫雪队”等新项目,为社区群众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仅“扶危济困基金”就募集捐款7 .3万余元,帮扶困难群体110多次。

作为志愿者活动的延伸与拓展,劝业场街滨西社区自2005年开始建立了“爱心银行”。“爱心银行”储蓄的不是金钱,而是“爱心”,在奉献者与获取者之间搭建起一座互助互爱的彩虹。

80岁高龄的独居老人陆大妈是“爱心银行”第一个要求登记的成员,平日里社区党组织经常到家中走访、看望,无微不至地照料她的生活。而陆大妈也通过“爱心银行”把几十年摸索出的一套养生保健方法传授给社区的老年朋友,成为“爱心银行”的老年人保健顾问,在奉献中感受到了快乐。

如今,“爱心银行”的储户不断扩大,社区附近的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先后在校园里建立起了分支机构“爱心社”,在社区党建中成功营造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互动互助的和谐氛围。

发挥居民自治的凝聚作用 增强基层向心力

多年来,和平区党建积极发挥居民自治的凝聚作用,通过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代表大会、居民议事协商会、社区社会组织等拓宽了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成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社区怎么建,居民说了算”,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意,和平区通过推行“民情日记”制度限期解决群众急盼解决的问题,通过“民意听证会”随时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成为社区党建的品牌工程。如今,小小一本“民情日记”,已经成了联系党员干部和广大居民的纽带,社区机动车管理、环境卫生、困难群众帮扶等大事小情,都通过民情日记落实在社区干部的人头上。

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和平区在社区层面一改“自上而下”的单向宣讲,在全区60多个社区成立理论学习小组和多种特色的社区组织,广泛吸收群众参与,让群众用自己的语言、事例教育宣传,润物细无声。

自2003年和平区小白楼开封道社区组建了全市第一个社区学习宣传延安精神的小组以来,小组的20多名成员既是宣传队骨干又是社区志愿者,他们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研究、政策宣讲和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延安精神进入社区、学校、家庭。现任学习小组组长的李兑告诉记者,自己刚从延安采风回来,就立即把一路拍下的照片做成课件展示给社区居民。学习小组还自采自编了《志愿专刊》,将延安精神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紧密结合,结合社区好人好事积极宣传延安精神和互助服务精神,让大家都成为社区文明建设的热心人。

另外,通过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增强社区居民的向心力成为和平区党建的另一个特色。例如小白楼街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了涵盖社区服务、文化体育、维护权益3大类197支逾2万人参加的社区社会组织,大力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在社区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发挥核心和模范带头作用。

创新机制建强镇 夯实基础谋富民——辽宁省义县七里河镇基层组织建设调查

辽宁省委党校 金钊 辽宁省义县七里河镇党委 杜莹

辽宁省义县七里河镇地处义县最南端,锦州市北部,面积149 .75平方公里,总人口3 .6万人。全镇共设17个村党支部,4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党支部,5个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共有党员795名,其中农民党员655名。

近年来,全镇各级党组织以“三级联创”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着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被中共辽宁省委命名为辽宁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创新换届工作机制,实行“双承诺、双公开、三评议”,积极提升镇党委班子战斗力

2011年是辽宁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年,七里河镇党委严把换届程序关,在“两推一选”的基础上,实行“双承诺、双公开、三评议”工作法。“双承诺”,即由镇党委班子成员党代表和农村“两委”干部党代表签订《遵守换届纪律承诺书》和《履职承诺书》;“双公开”,即将镇、村两级干部党代表签订的《遵守换届纪律承诺书》和《履职承诺书》面向全镇进行公开;“三评议”即在群众中对镇党委工作报告、党代表履职承诺和党代会换届风气分别进行满意度测评。主动承诺、主动公开、主动测评,这一系列主动而为的“压力测试”,进一步增强了镇党委在全镇干部群众中的威信,也让新当选的9名镇党委委员和5名镇纪委委员从测评结果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期待和压力,新一届镇党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创新村级干部考评激励机制,实行“五项工资”制度,将“一定三有”落到实处

“一定三有”,即村班子“定权责立规范”,村干部“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七里河镇党委按照县委部署,在全镇村干部中全面推行“五项工资”制度,切实将“一定三有”落到实处,走出了一条激励关爱农村干部的新路。

“五项工资”制度是指村干部工资由基础工资、任务指标完成比例工资、公共事业服务设施建设工资、富民工资和奖励工资五项构成,主要资金来源为转移支付及自筹。在年初,镇党政班子集体研究制定《七里河镇村级五项工资双百分考核方案》,将村级工作划分为党群、农业、工业、文教卫生四大类,共172个小项,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所有内容。在年终,由镇村级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考核方案》,对村干部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考核打分,打分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及时兑现工资。

由于《考核方案》在制定时充分考虑了镇情和村情,实行“五项工资”制度后,村干部的工资收入普遍较原有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先进村与后进村干部的工资收入差距也明显拉大,充分体现了责权利的有机统一。用七里河镇党委书记谷钰的话说,“‘五项工资’制度让镇党委实现了‘按制度办事、凭业绩奖惩’,让村干部工作有干头、经济有甜头”。

三、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增强党组织渗透力,有效破解“三大难题”

近年来,随着七里河镇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省级经济开发区锦州七里河工业园区的建立,镇域范围内非公有制企业日益增多,“企业主支持难”“党组织建立难”“党组织活动开展难”三大难题逐渐凸显。七里河镇党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思路,实现了基层组织建设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双轮齐转”。

一是创新引导激励机制,破解“企业主支持难”。镇党委通过定期约谈、座谈等方式积极沟通、引导,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同时摸清企业党员“家底”。并将党建工作与招商引资工作结合起来,在为企业提供办证、用地、用工等服务的同时,主动向企业主宣传“支持党建就是支持自身发展”的理念和身边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典型。镇党委还将企业支持党建工作情况,作为企业主参评劳动模范、先进个人,推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的重要条件;把企业党建工作情况作为评选先进企业、诚信文明企业和享受国家有关扶持政策的重要条件。

二是创新组织设置机制,破解“党组织建立难”。镇党委坚持把建立党组织与非公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步考虑、同步推进,有计划地选拔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组织能力强、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关党员派驻到非公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和企业联络员,在为企业生产经营做好服务的同时,指导企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组建方式上,镇党委确定了“引导企业主动建、明确职能重点建、缺乏条件联合建、针对实际临时建”这一灵活的组织设置原则,优化了组织建设资源。例如,锦州义兴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党组织关系隶属于锦州市委企业工委,但厂址却在七里河镇,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镇党委建议并帮助该公司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针对玉田经贸有限公司、锦州顺达车桥厂等6家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企业,镇党委帮助指导其建立了联合党支部。

三是创新配套帮扶机制,破解“党组织活动开展难”。针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所遇到的经费、场所、时间等问题,镇党委创新举措,配套帮扶,强化党建基础保障。在经费筹措上,采取“党委出一点、企业筹一点、个人捐一点”的办法。在场所建设上,镇党委在园区成立了党员活动中心,并大力开展企业“党员之家”建设活动。在时间安排上,镇党委提出配合企业中心工作,尽量不占用生产和工作时间。当企业订单多、时间紧,急需大量用工时,公司党支部及时将情况与镇党委进行沟通,镇党委随即召开各村书记主任会,帮助企业招聘,并增加了农村党员优先聘用的条件,既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又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重庆巴南“党建红云”提升党建信息化水平

新华社记者 牟旭

针对流动党员、“两新”党员、老弱不便以及边远山区党员教育管理难题,重庆市巴南区积极探索,创建了全国首个党建信息化平台——“党建红云”,集党员需求服务与组织管理为一体,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到支部、到人头,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创建“云支部”破解部分党员群体管理难

巴南区运用“党建红云”网络多终端登录的优势,严格按照党章及党内有关规定,以镇街为单位建立流动党员“云支部”,使流动党员在国内国外、城市乡村,利用手机、电脑、电视、平板电脑等终端,通过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随时随地参加“云支部”生活,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接受教育、参加“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及年终考核等。

2012年6月28日,巴南运用“党建红云”平台将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传达学习会及“七一”纪念大会开到了新疆、哈萨克斯坦等国内国外41个流动“云支部”。石滩镇流动“云党总支”在党的十八大代表推荐提名时,利用“党建红云”平台实现了贵阳、南坪等流动党支部和66名流动党员全覆盖。目前,全区有41个流动党员“云支部”,覆盖全部1341名流动党员。

“党建红云”上开设了“两新”党建功能模块,有针对性地设置党课、党内工作、创先争优、党组织活动等内容,便于“两新”党员根据工作安排,利用工休、午休或下班后,灵活掌握学习活动时间,有效解决了“两新”组织“业主怕误工,党员没有空”的问题。

民营企业宗申集团党委通过在“云支部”上开展组织活动,3月份以来共为500余名党员共计节约工作时间数百小时。宗申集团也成为全国第三个党建工作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党建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巴南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期间,全区1000余名“两新”组织党员在“云”上收看了大会盛况。目前,“党建红云”平台基本实现了对3353名“两新”党员的全覆盖。

整合“云资源”缓解城乡党建资源不均衡

“党建红云”信息平台互联网信号实现了无缝覆盖,使边远山区的基层党组织成员可以通过该平台共享城市及发达地区的党建资源,有效缓解了城乡党建资源不均等问题。

通过“党建红云”,全区314个机关事业单位及“两新”党组织帮扶了198个农村党组织和1191名农村困难党员;在基层组织建设年中,29个后进村通过“党建红云”帮助,在9月底的创先争优评议中被评为先进党组织。区委组织部机关党支部结对帮扶双河口镇茶店、石门、大坪等3个村,使其中后进村大坪村在基层组织建设年中实现了晋位升级。

通过实施“云帮扶”,巴南还利用“党建红云”解决了老弱党员管理难入户问题。行动不便的老弱党员在家里运用手机、电视等终端接受“云”上结对帮扶,建立“云”上亲情服务,开展“云”上谈心交心等活动。同时运用“党建红云”上的党费缴纳、远程医疗、生活指南等功能,使老弱不便党员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学习教育、看病问诊、缴纳费用等。

利用“党建红云”这个平台,年收入100万余元的南彭街道花卉种植大户石崇伦,帮扶了15名老弱病残党员;区人民医院为老弱病残党员提供网上会诊225人次,帮助党员165名;鱼洞街道金竹村建立“云”上亲情室,与空巢老人开展交心谈心。

金竹村老党员刘君明激动地说:“虽然儿女不在身边,但是党组织网上帮助,比儿女赶回来还要快。”目前,“党建红云”达到了对全区一万多名老弱不便党员的管理。

“党建红云”顺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说,信息化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也让党的基层组织遇到挑战,突出表现在党员的活动方式、就业方式、社会组织方式的变化,使得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受到时空的限制。

戴焰军认为,巴南的“党建红云”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及时调整党组织活动的思路与方式,打破了这种限制,适应了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改进了党组织的活动方式,为党员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同时也让党内活动能够更及时、更有效的进行。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在“云”概念诞生以前,信息化的主要做法是在所有单位地点建立信息中心,并划拨专人专款进行维护。这种方式,除了耗费人力物力,还无法较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并且无法覆盖流动人群。汪玉凯认为,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化有助于实现资源节约和共享。

巴南区委书记李建春表示,巴南区建立“党建红云”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新形势下很多党员找不到组织、基层党组织的有效性受到威胁这一问题。党的执政基础是群众,党只有管好了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党员才能有效带领影响群众,加强党的执政基础。

第一部分 - 图63

海南实施“强核心工程”夯实农村基层党建

新华社记者 傅勇涛 王橙澄

海南几年来实施农村党建“强核心工程”,以“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强、党员‘双带’能力强、乡镇党委‘龙头’作用强”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三年来,围绕“三强”目标,对党组织工作方式、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和基层党建工作领导机制等进行了探索创新,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内在活力,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群众的满意度逐步提高。

认清实际找准目标强化农村基层党建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突出。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经济发展、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不强,工作机制陈旧僵化,党组织缺乏活力;一些乡镇干部作风不实,服务“三农”工作的技能不高;一些党员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不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较弱等。

海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秀领说,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为此,海南省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作出实施新时期农村党的建设“强核心工程”的决定,提出通过3-5年努力,实现“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强、党员‘双带’能力强、乡镇党委‘龙头’作用强”的目标。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海南又把“强核心工程”作为农村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载体,全力推进农村党建工作,构建城乡统筹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海南省委组织部组织处处长纪少雄说,海南主要在三个方面实施“强核心工程”:一是通过推行乡村干部“驻村、坐班”制度和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强化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二是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乡镇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活动,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方式等强化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三是通过抓教育培训,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村民致富的“双带”能力。

“找村干部办事容易了,他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来家里的次数比以前多了,这几年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日子好过多了。”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上科村村民陈广孝的一席话道出了这些年海南基层党建的新变化。

党员党支部镇党委“三级联创”显成效

记者调研了解到,海南实施农村党建“强核心工程”,开展基层党建“三级联创”,取得良好成效。

“让能人当家,让当家的成为能人,班子的龙头作用加强了。”琼海市阳江镇党委书记卢志明自豪地说,每年新吸收的党员中约有80%为实用人才,80%以上的村干部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在海南第六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卢业峰、陈雄、林华军、王洪、庞家秀等多名产业带头人和企业管理人才进入村级班子。阳江镇利试考村新任书记、主任卢业峰原来是琼海市涤纶厂副厂长,下岗后成为当地火龙果种植的带头人。他经营300多亩火龙果基地,成立海南省鹏业火龙果专业合作社,带领该村及周边群众发展火龙果种植,带动农民增收。

如今,像卢业峰这样的技能型干部越来越多。2009年以来,全省共举办乡镇干部培训班387期,培训干部19651人次,帮助他们熟练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能,引导乡镇干部与村民结对帮扶,乡镇党委班子带领作用得到加强。

基层是锻炼党员干部的“磨刀石”。在提高农村党员“双带”能力方面,海南省委组织部除加大培训外,还和省农信社联合实施“党员诚信创业致富工程”,完善资金扶持、项目推广、技术帮带、信息服务等工作机制,有效破解了农村党员群众创业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2009年至2011年底,全省农信社共发放“双带致富”小额贷款2 .1亿元,惠及农村党员1 .1万多人。

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也是风生水起。全民实施村干部“驻村、坐班”制度,村党支部书记年人均补贴提高到8000元,对离任村干部分别给予一次性补贴或逐月发放150元至300元补贴。海南还从优秀村干部中定向招录乡镇机关公务员207人,拓宽村干部的发展空间。同时,采取挂靠、共建、派驻党建指导员等方式,把党支部建在渔船、经济社、文明生态村、农业龙头企业上,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

同时,“联村进企”行动夯实村党支部的党建基础。打起背包,走出机关,走向基层,和群众一同在田间劳作,访民情、解民忧、帮民富……2009年3月开始,从全省选派1200名干部,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和企业工作联络员,分6批进驻100个贫困村、难点村和100个重点企业,开展帮扶工作。

以农民群众得实惠为目标 四点启示值得借鉴

记者调研期间,多地群众向记者反映,有了党支部和党员的帮助,致富有了主心骨。“一年能收入七、八万元,安心在家里种蔬菜和槟榔,照顾父母。”25岁的海口市城西镇苍东村村民庄兴海的话语里显得干劲十足。

庄兴海说,2010年以后,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开始种植蔬菜和槟榔,改变了以往主要种植甘蔗、水稻等低附加值的农作物。“当时一年辛苦下来收入低,现在种植经济作物,不仅收入翻番,还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准备做出品牌。”

通过实施“强核心工程”,农户的养殖技能和热情大为提高,海南多地农村涌现出一大批种植养殖专业户和专业村,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白沙县打安镇田表村养鸡专业户黄金芳的养鸡规模已从2009年的3500只扩大到2011年的近两万只,2012年前半年已出栏1 .1万多只鸡。他带动7户村民养鸡,并成立乐华养鸡专业合作社,走上规模化养鸡的路子。福安村养猪专业户符志平带领4户村民投资80万元成立顺发养殖合作社。他说,仅他一户,今年能赚20万元左右。

李秀领说,“强核心工程”通过层层定目标、抓落实,发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积极行动起来,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真正起到“三强”作用。

记者实地走访了解到,农民从“强核心工程”中得到实惠,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的号召力明显提升,有四点启示值得借鉴:

一是注重机制创新和载体创新。海南实施“强核心工程”的实践证明,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就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提高农村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一抓到底。海南三年的实践证明,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就是要科学设立目标,把握关键,突破重点,同时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一抓到底,力求实效。

三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强核心工程”把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摆在关键位置,从教育、培训、管理上加大力度,从政治、经济、待遇上关心爱护,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农村工作人才队伍。

四是始终以农民群众得实惠为目标。落实乡村干部“驻村、坐班”制度、加强技能型乡政府建设、发挥党员“双带”作用都是围绕着这一目标。实践证明,只有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才能更好地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第一部分 - 图64

建发展型党组织 强村级班子建设——贵州织金县佳夸村的调查与思考

贵州织金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陈石光

第一部分 - 图65

贵州省织金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石光

过去的佳夸村是“高山老菁,洋芋当顿,要想喝米粥,要等生大病”的现状,而今是“吃水不用抬,户户有洋楼,下雨不沾泥,村寨靓起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这得益于贵州织金县抓发展型党组织建设。针对佳夸村支部力量薄弱,村干部思想观念落后,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的情况,织金县采取强化发展型党组织为抓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好村级班子建设,作为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脚点,加强党组织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从而在农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大力开发立体农业,增强农民收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的工作的重点,农村工作应面向“三农”,服务“三农”。佳夸村新班子上任后,首先就召集群众会议,通过算账对比,树立农田立体开发意识,如果是种稻谷和玉米,每亩最多只能收入1200元左右,还没有扣除劳力和化肥种子款等,而通过立体开发,调整产业结构通过种经济林,套种蔬菜等方式,每亩就可以收入3000多元。其次是算社会效益账,农业立体开发不仅可以改善落后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条件,而且也有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变。通过算账,村民认清发展立体农业的广阔前景,树立立体开发意识。再次是提供合理安排开发模式的案例,优化时空配套结构,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光照形成高矮间作的立体复合结构——葡萄架下种蔬菜。现在全村已发展葡萄园1000多亩,建成佳夸村“生态葡萄园示范基地”,为农民增收开辟途径。

二、创“四在农家”,改善居住环境。佳夸村独具特色的“小青瓦、雕花窗、转角楼、白灰墙、穿斗枋”的“四在农家”依山顺势而建,清澈小河穿寨而过,使家家户户有新居成为现实,群众喝上自来水、用上安全电、住上小洋楼,改变了从前“柴草乱堆、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遍地、家禽乱跑”的现象。

三、利用项目,实施经济开发。实施经济开发是佳夸村的发展之路,村干部这样说,也是这样干的。他们用220万元的扶贫资金建起1000亩葡萄园,整合23 .5万元资金解决人饮困难,争取210万元农网改造资金实现“户户有照明”,整合资金79万元,完成“天干一身灰,下雨一身泥”的路网改造,整合94万元资金对茅草房进行改造,整合资金24万元购买二元杂交能繁母猪281头,修建沼气池135口,种葡萄1000亩,种反季节蔬菜156亩,走“猪—沼—果—蔬”的发展路子,农业经济立体开发,生产条件大为改观,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四、对村级班子建设的思考。

一是建好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富有开拓精神,思想过硬的村级领导班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基本的就是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发展”这一党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牢牢抓住这一点。所谓思想过硬,就是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对那些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持怀疑态度、无所作为、得过且过、政绩不突出、开拓精神不强的村级班子和干部,果断地进行调整,把一批政治坚定、事业心强、有能力、有干劲的同志选拔充实到村级班子中来,使农村班子建设能够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适应奔小康的新要求。

二是建好熟悉市场经济知识、敢“闯”敢“冒”本领过硬的村级领导班子。在新形势下,改革开放不断进行,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对基层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村一级的干部要由过去的注重“老实肯干型”“顺从型”转变到选拔那些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有经济头脑的“开拓型”人才上来,增强村级班子抓经济的整体能力。

三是建好不畏困难、勤奋扎实、工作过硬的村级领导班子。村级班子处在工作的最基层和矛盾的焦点上,工作中面临诸多困难,在经济发展中也必然要经历各种坎坷。我们坚持选拔那些工作扎实,敢于碰硬,关键时刻能冲锋陷阵的干部,确实能够带领群众艰苦奋斗、艰苦创业、不计名利、不图享乐、一心扑在集体事业上的同志进领导班子,而那些没有责任心,遇到问题绕道走,贻误工作,不干实事的人,坚决不能选进班子,使村级班子成为敢打硬仗,勇往直前的战斗集体。

四是建好廉洁勤政、群众信赖、作风过硬的村级领导班子。现在有些村,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对村干部的主要意见就是只拿补贴,不为群众办事,难为群众,甚至贪污受贿,违法乱纪。通过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和宗旨教育,明确新时期村干部应有的新形象,树立一批廉洁奉公,勤政有为的好典型,对极少数违法乱纪的要严肃处理。近年来,加大村财务管理,实行会计出纳分开,做到村财乡管村用,规范财务管理。抓好村务公开、调解矛盾纠纷,接受群众监督,消除群众对村干部的疑虑。实践证明,村干部的威信不是上级任命的,也不是自封的,是靠自己的一言一行获得的,只有取得群众的信任,才能有“威”,才能受到群众的拥护,工作才能有效开展。

第一部分 - 图66

纯洁性是执法公信力之基

湖北省兴山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李 云

党的纯洁性是党生存发展的命脉,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保障。没有纯洁性,就没有公信力。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具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确保检察队伍的纯洁性,是检察机关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纯洁性对于检察机关而言是根本,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是执法公信力之基。

近年来,检察机关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人才工作改革,不断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全国检察机关的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素质结构不断改善,人才环境进一步优化。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检察队伍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党员干部纯洁性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是执法观念有差距。检察机关在执法观念上的差距集中体现在四种观念上,即重打击、轻保护的价值观,重实体、轻程序的执法观,重局部、轻全局的职能观,重唯上、轻唯下的权利观,个别检察人员甚至“以情代法”“以权滥法”“以钱卖法”,严重损害了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二是思想作风有差距。检察队伍思想作风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宗旨观念淡化,功利主义抬头、官位意识凸显,特权思想作祟、吃苦精神退化,享乐主义滋生等方面。新的法律规定逐步赋予检察机关技侦手段,办案手段先进了,取证能力却下降了,艰苦奋斗作风的丢失造就了一些“坐堂问案”的检察人员。三是规范执法有差距。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这些差距主要是执法体系不完善、执法制度不到位、执法能力不适应等方面。

检察队伍要保持纯洁性才能永葆执法公信力。保持检察队伍的纯洁性,在新的形势下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力保持检察队伍的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和清正廉洁。

一、坚守“忠诚”的政治本色,确保思想纯洁。思想纯洁是保持检察队伍纯洁性的根本前提。只有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不懈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才能使检察人员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从而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检察人员要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要认真学习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要以大力弘扬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和法治建设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发展道路。

二、坚守“公正”的神圣职责,确保队伍纯洁。“公正”是队伍纯洁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检察机关、广大检察人员执法办案是否纯洁的基本准则。保持检察队伍纯洁,关键是要坚定“公正”的价值追求。“公正”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检察工作的根本目标。检察机关要通过开展公正执法教育,使检察人员进一步明确维护公平正义始终是检察机关的重大使命,在工作中,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强化法律监督,自觉做到严格公正执法,努力使每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队伍纯洁是公正执法的组织基础。只有严格准入制度、注重人才培养、开展岗位培训、提升综合素能,才能打造纯洁的检察队伍。

三、坚守“为民”的宗旨理念,确保作风纯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新时期党员干部执政的新要求。检察机关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检察人员站稳群众立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执法,尽心竭力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做到执法为民。要立足本职贴近群众,尽力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增加检察机关的感召力;要关注民生关爱群众,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拉近检察人员与群众的感情距离;要接受监督取信群众,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扎扎实实改进检察工作,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四、坚守“廉洁”的职业操守,确保清正廉洁。清正廉洁是检察队伍保持纯洁性的底线,只有保持清正廉洁,才能永葆自身纯洁性,并不断提高法律监督能力和执法公信力。检察机关自身的反腐倡廉建设也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检察机关要通过思想教育、制度建设、日常监管、考核奖惩等多种方式,确保广大检察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做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

保持检察人员的纯洁性,对于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检察队伍,对于检察机关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反腐败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各级检察机关要坚持不懈地在“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上下工夫,努力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担负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

第一部分 - 图67

积极推进“555工程”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常州国家高新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委组织部长 安春燕

近年来,常州国家高新区狠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通过积极推进“555工程”,已在全区4232家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4319家,组建率达98%,有力地促进了全区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非公经济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达95%以上。

一、创新推进手段。一是集聚联动合力。建立党(工)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工作网络,有效整合劳动、人事、工商、税务、工商联、工会、共青团等部门的职能优势,形成相互配合、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抓党建的工作格局。二是选树十佳典型。近年来,我们连续开展十佳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十佳支持党建工作非公企业主、十佳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三个十佳”评选活动,以选树典型来引导和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在非公企业中反响强烈。三是开展星级创评。以实现非公企业党组织整改提高晋位升级为目标,按照服务发展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挥作用好、群众反映好等“六好”要求分类细化评价标准,建立星级党组织动态管理机制,使全区五星级非公企业党组织数占比达到10%以上、四星级非公企业党组织数占比达到30%以上、三星级非公企业党组织数占比达到50%以上,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断提升。

二、创新组建举措。一是挂牌督建。对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进行层层分解,责任到人,挂牌督建。按照“五清要求”,在区镇两级建立完善了工作台账,动态掌握变化情况,督查组建工作。二是区域统建。以地域片区和工业园区为单位成立非公企业党总支,分片划区实施网格化管理,确定组织任务,确保地域全覆盖、企业全纳入。三是村企联建。对于坐落于村(社区)的非公企业,根据党员的数量,先将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再设立企业党支部。目前,全区共有22个行政村采取这种方式与当地企业搞联建,新建非公企业独立党支部26家。四是党群联建。针对组建工作中遇到困难较大的企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先行组建工、青、妇组织,以群建促党建。

三、创新选人方式。为选优配强党组织负责人,我们坚持打破身份限制选“强人”,打破地域限制选“能人”,打破路径限制选“新人”,重点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导人员及业务骨干中挑选思想政治素质好、懂经营会管理、有党务工作经验、善做群众工作的党员担任党组织负责人。进一步扩大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公推直选的范围,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党组织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按照“社会化招聘、专业化选聘、组织部门委派、用人单位点派”(双聘双派)的方法,建立了一支115人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扎实开展。

四、创新工作制度。区、镇(街道)两级建立了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党政领导定点联系调研制度和定期汇报交流制度等,每季度定期研究,定期通报、定期会办、定期督查。通过召开联席会、协调会、现场会等形式,加大党建工作推进力度。区委组织部还会同工商部门,建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登记申报、年检年报”的“双报”工作制度和月通报、季汇总的信息交流制度,从源头上推动全区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

五、创新活动形式。根据区内外资企业集聚、企业成立时间短、技术含量高的实际,不断创新党建活动形式,提高党建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一是区域范围联合形式。依托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的服务设施,建立园区党员服务中心,定期推出贴近企业党员和生产实际的“菜单式”活动项目,拓宽“组织单独建、活动联合搞”的渠道,还试行流动党员“一卡通”服务,流动党员只要持有组织部颁发的“一卡通”,可以参加区内任何一个党员活动中心的所有活动。二是结对挂钩联动形式。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和村社区党组织与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的非公企业与新建非公企业党组织进行结对,联合开展党建活动。目前全区15个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分别建立了镇、街道、专题园区联络员,并与联系点的1—2家非公企业党组织结成对子。三是轮流承办方式。上级党组织、园区企业党总支根据区域非公企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活动计划,指导条件较好的非公企业党组织轮流承办党建会议和各种活动,组织非公企业和相邻地域内非公企业党组织共同参加。

第一部分 - 图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