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

林出生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教授职称,收入很高。他是独生子,是家中的小太阳。在家里,他有自己的卧室,有游戏室,有书房, 物质、精神的供给都十分的丰富。比起那些光有知识没有钱,或光有钱没有知识的家庭,他的生活层次非常高。

按理说,林不应再有什么不满意之处,他只需好好地玩,好好地学习就成了。但是,物极必反。在这样的环境下,林非但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相反,林的成绩只可勉强算中等罢了。是父母的遗传基因不好?这个理由谁也不相信。林的父母可都是教授。那么是林自己基因突变,没有遗传父母的聪明才智了?好象也不是,林说起话来条条是道,思路清晰敏捷,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弱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林对这些倒不在乎,反正他吃喝不愁。每天,他回到家就钻进游戏室去打游戏机,看动画片。每天的生活都是舒适愉快的,班里的同学们也和他一样过着舒适的生活。当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这一群快乐的孩子。

星期五,林来到学校,朝着教室走去,忽然听到同学们在议论什么去玩的事。去玩儿,他可不感兴趣。父母为了让他认识祖国名山大川的美丽,每年暑假都会带他出去游览名胜。15 岁的他,已经去过不少地方了,见多识广, 普通的春游、秋游,他根本不感兴趣。

上完课,班主任并没有立刻下课,而是宣布了一个消息:“同学们,我们班打算利用下周的 7 天时间组织一次团队活动。内容是参观×县的一个山村,希望同学们回家去准备一下。还有,那个村子比较穷困,同学们多带点吃的去。”老师最后又加了一句嘱咐的话。

“去一个小山有什么好玩儿的,是不是,林?”一个同学问林,他是公认的小旅游家。

林笑了起来,他说:“很多景色特别好的地方都藏在山村里,我想那儿的景色一定不错。”

“老师说那里穷,那我们要不要多带上些吃的?”小女生担心地问。“咳,再穷能穷到什么地步,多带点儿钱不就得了。” “就是,背那么多吃的多沉哪!”

女生还是摇摇头说:“老师既然那么说,我想还是多带点吃的吧!” 星期一早上,林和同学们一起到了学校集合。虽然他不愿多带吃的,妈

妈还是给他在书包中塞上了面包、火腿肠、干脆面、饼干,外加两瓶矿泉水, 两听可乐,再加上这几天换洗的衣服,他的包儿几乎有 20 多斤,真够沉的。

其他的同学中男生带的东西都不多,女生大多带了不少东西,她们总是相对比较听话的。林有些懊恼,他实在不想背那么多东西。

大客车载着他们开向目的地,开出市区。客车驶在高速公路上,孩子们都很高兴,尤其是那些很少离开父母羽翼的同学,他们从未想过要离开父母, 到外面住上一个星期。

两个小时过去了,客车下了高速公路,驶上一条蜿蜒的窄路。看来目的地离此不远了。果然,又走了一个钟头之后,老师叫司机停车。

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依次下了车。林拎着重重的背包也跳了下来, 看了四周一眼。他有些吃惊,因为四周不是山青水秀,而是一个十分荒凉的地方。

“老师,我们到了没有?” “还没到。不过再向里大客车就开不进去了,所以剩下的路我们得自己

走着去。”

“什么?走着去,那还不累死我们。”女孩子们可不想拿着那么重的东西,她们后悔极了。男生们虽然不忘记出言讥笑,但最终还是摆出绅士的派头,替女生背包。一行 30 多个学生,浩浩荡荡向前走去。

这一走就是七、八里,才见到村子的影儿。那是个有百十户人家的大村子,有几条黄土铺的大道。林和同学们都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老师看了看同学们,说:“大家再坚持一下,再走 20 分钟就能到村招待所了。”

大家精神一振,快步向前走去。这群城市中的中学生从没到过乡村,到处都使他们感到惊奇。打水用的井和辘辘,养着猪羊的猪圈、羊圈,简陋的房屋,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但当他们看到招待所的房间时,全都愣住了。

他们所面对的是一排低矮的小平房。打开房门,每间房子都有四张床, 全是上、下铺。粗布面的被子叠得很整齐,也很干净,但是整间屋子连张椅子都没有。一个脸盆架躲在床角,一个脸盆,一条毛巾。

老师的声音将他们从惊愕中拉了回来,“同学们,条件是有些艰苦,但这已经是村里最好的房子,希望同学们能忍耐一下。”

“老师,这儿能洗澡吗?”问话的女生有些迟疑,看来希望不大。

老师摇了摇头,同学们一片哗然。七天不洗澡,那可怎么过。但现在也不能跑回城里去了,只好忍着点。

晚饭似乎很丰盛,有猪肉炖粉条、蒸红薯、炒鸡蛋等。但林和同学们可吃不惯这些东西,他们吃了几口就放下筷子。现在他们才知道老师叫他们带吃的来的原因。

“有没有小卖部?”同学们问了招待所的人才知道,村里唯一的小卖部只有一些油盐火柴等必须的日用百货。至于零食,小卖部中没有,这里的孩子从未想到过要吃零食。

大家再次愣住了,他们没想到这里会这样。几个村里孩子在大门口望着他们,眼中闪着惊奇和羡慕。

林走到一个孩子面前,那孩子只有 8、9 岁的模样,穿着一件补丁撂补丁的旧衣服。

“小弟弟,你叫什么名字?” “俺叫林根。”孩子有些胆怯地答道。 “你今年几岁了?”林见他有些害怕,尽量地放松表情,放低声音。小孩儿的畏惧渐渐消失,声音也大了一些:“9 岁了。”

“9 岁 , 那 你 上 几 年 级 了 ?” “俺还没上学。可爹说今年就把家里猪卖了,卖钱好让我上学。”提到

上学,林根的眼中流露出兴奋的神色。

林呆住了,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没说出来。几个同学听他们说话, 也凑了过来,林根的回答也使他们呆住了。

林根见他们不说话,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显得很害怕。 “小弟弟,你吃饭了吗?”林定了定神,他是个细心的孩子,立刻察觉

到林根的不安。 “没有。”,林根摇了摇头。

一个女生听了忙说:“那你和我们一起吃吧,反正我们也吃不了。” “对,还有你们,大家一起吃吧!”大家也招呼其它孩子一起吃饭。 “不,我不吃。”林根慌张地退了几步,“我爹说不能随便吃人家的东

西。”

“那你在家吃什么?”看了招待所的饭,他们不敢想象村民们每天吃什么。

“地瓜干。”林根回答。“还有什么?”

“没别的了,就是地瓜干。我家天天都吃这个。”说完,林根转身向着招呼他吃饭的父亲跑。林和同学看着他的背影,都沉默了。

晚上,他们都没睡好,悄悄议论着明天要去参观的乡村小学究竟是什么样。这些生长在城市中的孩子,由于经常看科幻片而能自然而然地想象外星人,想象史前的恐龙,但却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第二天要去的乡村小学校会是什么样子。

这所乡村小学有五个年级,80 多个学生,却只有一个老师。学校只有一间教室,那是一间四面通风的旧仓库。几十个孩子按年级坐成几排,墙上挂着几块小黑板,一个年级一块。讲台是张只有三条腿的桌子,一条腿是几块破砖头垒成的。至于学生,根本没有课桌。

在这所危房中上课的孩子们,最怕的就是下雨。每天上课,一见天上有情况,就跟听了空袭警报一样迅速转移。

在这里,林和同学们还见到了一个叫张天祥的学生。他今年 12 岁,功课门门全优,去年失学了,当时正值隆冬。他为了听课,独自站在教室外听讲。教室里面尚且冷得让人打哆嗦,何况是外面。他的手冻得裂了口子,老师实在看不下去了,叫他进去上课。可他不肯,说自己没交学费。现在,靠着一个好心人的捐助,他才得以重返学校。

除了张天祥,还有一个孩子叫李刚。李刚今年 10 岁,上二年级。他非常喜欢读书,可家里没有钱给他买书看。除了课本,他只拥有一些糊墙用的报纸。

林和同学们问他如果有不认得的字怎么办,他很开心地拿出一本只剩下一半多的《新华字典》。那是他们班唯一的字典,是他奶奶捡破烂时捡到的。尽管缺了许多页,他毕竟是唯一有字典的孩子。

林哭了,同学们也都哭了,也许这是他们十几年来唯一一次真正的哭泣。老师眼里含着泪,告诉他们这些孩子与另外一类孩子相比还算是幸运的。全国每年有 400 万孩子因贫困不能上学。而这些孩子和他们一样,同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事实震撼了林和同学们的心,他们每天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上课,课余时间他们不必去干家务,可以自由的看电视,看课外书。比起这些不知电视为何物的孩子们,他们太幸运了。

在乡村的几天中,林和同学们把随身带的钢笔、圆珠笔、橡皮还有其它学习用品转送给这所小学的学生,还把带的零食拿出来送给他们,送给这些从未尝过面包、饼干、可乐的学生。闲的时候,他们还给孩子们补课。

临走的时候,林扯着李刚的手对他说:“回到城里我一定给你寄一本新的《新华字典》来。”两个人的泪水洒在了一起。

回到城里,林似乎变了一个人似的。他不再乱花零钱,不再贪玩,学习

成绩一天天上升。他的同学也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林真的给李刚寄去了一本新字典,而且还寄去了 100 元零花钱。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作为一个城市里的孩子,我从没有想到过自己的生活很幸福,相反我有许多不满意的事。但是,当我去乡村参观回来,我才发现自己错了,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所看到的一切深深感动了我,那里的孩子因为贫穷不能读书,可他们一旦有了读书的机会,哪怕是在极恶劣的条件下,他们也会极为珍惜这个机会。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发出‘我要读书’的呼声。

“我感到十分惭愧,所以我一定会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不会再乱花钱,我想把钱存起来,用于捐助希望工程。可以说,直到今天,我才意识到希望工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