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自有真情在

杨菲今年 16 岁,这是个快乐的年龄。可她并不快乐,原因在于她自认为看破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在她眼中世界上已经不再有什么真情,那不过是维系人们关系的一个所谓的纽带而已。

作为学通社的小记者,她采访过许多见死不救的事件。因此,她自信自己清楚地看到了人们假面之后的东西,她不再相信真情。平时,她和所有人都处得不错,可在她心里,那只是逢扬作戏罢了。

暑假,报社让她去采访。这次是外出采访,到某省某市的一个村里,采访的内容是为长篇报告文学《孤儿泪》作一篇报道。做事认真的杨菲说走就走,收抬好东西第二天就出发了。

在火车上的杨菲很高兴,她从未到这么远的地方采访过,这一次还可以玩一玩儿。《孤儿泪》这篇报告文学,她听说过,好像是关于一个小村人们抚养孤儿的事。听起来挺感人的,可事实究竟会怎么样,还要亲自去看一下才能确定。弄虚作假、刻意求新这类事,杨菲见得多了。

来到采访地点,杨菲住进了福利院的招待所。经过一夜的休息,她精神焕发。第一天的采访任务是采访福利院的院长和工作人员。

这所福利院不是很大,但孩子不少。通过院长的介绍,杨菲才知道福利院里的许多孩子都是弃婴。几乎每天打开大门,福利院的门口都会有弃婴。这些弃婴有的不过是嘴唇有豁裂,有的不过是脚有些小毛病,还有的只因为是女孩儿,就被狠心的父母抛弃了。院长气愤地说这些抛弃孩子的父母应该被送上法庭,他们没有资格做父母。

杨菲暗自叹了口气,她的看法没错,世界上连父子、母女之间的亲情都不存在了,还会有真情吗?

院长告诉杨菲,过去村里的人抚养那些孤儿,不过是因为可以借此领取国家的一些补助。可是,善良的人们一旦抚养了孤儿,就同他们有了深厚的感情。于是,钱不再成为障碍,村里的人会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抚育孤儿, 一起度过难关。为了方便采访,院长还向杨菲介绍了几家抚养孤儿的人。

离开福利院,杨菲并没有按照院长的指点去采访。按她的经验,这样是采访不出来真情的。她随便打听了一下,就进了一个农民的家。

第一家的采访,就深深地感动了杨菲。这一家抚养过好几个弃婴,已经有几个被好人家领养走了。家中抚养的一个女孩腿脚有毛病,每月就要穿坏好几双鞋,国家每月给的钱还不够给孩子买鞋的。看得出,养父母真的爱孩子,他们不是为了钱。为了让孩子的脚能好,母亲想尽了各种办法,费了大量财物和时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孩子的脚有了转机,还考上了一所中专。孩子十分懂事,她发誓以后一定要挣钱报答妈妈。

母亲与儿女之间的感情,让杨菲激动不已,她详细做了笔记,这是难得的真情。不过,杨菲还是难以尽信所有的村人都如此,于是她又在下午采访了第二家。

第二家有个漂亮的小男孩儿,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地非常招人喜欢。尤其让杨菲高兴的是,小男孩儿特别会说话,说出话来让人甜到心里。

可是,当杨菲采访过男孩儿的养父母之后,她的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原来,男孩被抛弃后,福利院将他交给现在的父母抚养。后来,男孩被发现患有脊椎肿瘤,他的寿命不会超过 7 年。可孩子今年已经 6 岁了,他已经没

有多长时间了。父母极其疼爱他,凡他所求,无有不依。为了孩子,养父母已经花了几千元。他们觉得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给孩子治好病。提到孩子很懂事,很体谅大人时,养父母都哭了。杨菲看着可爱的男孩儿,心中酸楚, 眼泪跟着流下来。

在几天的采访结束后,杨菲的心境发生很大的变化。通过采访她看到了人间最丑最恶的无情,也看到了人间至亲至爱的真情。亲生父母因为孩子的性别或某些缺陷,抛弃了自己的孩子,而养父母却用自己的爱温暖了弃儿的心。事实使杨菲看到了自己的偏执。她回报社后,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写下了一篇文章,题为《世间自有真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