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术

枪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训练手段,所以著名的武术家几乎个个都练过枪术,因此,自古枪术就有“百兵之王”的美誉。

枪是军器里最博大精深的、最难学的。两军对阵最管用就是枪。枪使得好的自己就有生命。大枪是扫荡乾坤的神器,“内家大枪术,精忠岳王创,忠臣孝子传”,岳家枪术名重千古。

此外,著名的枪术有杨家枪术即梨花枪术、苌家枪术即桓侯枪术、太极枪术、六合枪术、吴家枪术、少林枪术、峨眉枪术、五虎断门枪术等,都是名动江湖的高明枪术。

形中寓意的岳家枪术

岳家枪在岳家拳械系列中占据首要位置,技击方法独特,号称“枪中之王”。

1103年,岳飞出生在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相传岳飞出生时,父亲看见有大鸟飞鸣于屋上,故名飞。岳飞后取表字为鹏举。相传岳飞为大鹏金翅鸟转生,大鹏鸟在佛教中讲是力量最威猛的善神。岳飞乳名五郎,因为之前他父亲岳和曾有4个儿子都夭折了,岳飞还有一个弟弟叫岳翻。

岳飞在没有满月的时候,内黄河段黄河决口,大水暴至,岳母姚氏抱飞坐在瓮中,冲涛及岸得免。

岳飞虽为农家子弟,却爱武术,10多岁的时候就能挽弓300斤,在宋代几乎是最高纪录,同时,他向同县的枪手陈广学习枪术。陈广见岳飞勤奋好学,举止不凡,便潜心传授陈家独门七十二路枪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岳飞便成为全县无敌的神枪手。

岳飞还向“铁臂大侠”周侗学习枪术和箭法。周侗一生中有3位得意弟子,他们分别是:勇冠三军的80万禁军枪棒教头豹子头林冲,河北大名府绅士、水泊梁山坐第二把交椅的玉麒麟卢俊义,最后一位就是名扬天下的武穆王岳飞岳鹏举。

岳飞跟周侗和陈广学习武术,几年下来精通十八般兵器尤精骑射,对枪更是运用得神出鬼没,有诗赞道:

神枪起法冷飕飕,穿心得蟒凤点头。六合神枪多变化,独战军中万将愁!

岳飞从军后,从一名小兵而官升至节度使,百战百胜,无一败绩,岳飞曾单枪匹马勇闯金兵大营,杀敌千人,刺敌酋长黑风大王。

岳飞在日常战斗中,总结很多实战经验,并创立了形意六合门派,有少林六合拳、六合刀、六合大枪,广泛传播于河南开封、汤阴、新乡、安阳等地区,后来流传于安徽、江苏、江西、山东、山西,与本地武技有效结合,逐步形成了少林岳家连拳门、少林通背门、少林意拳门、心意门、形意门等门派。他所创立的枪术独成一派,被称为“岳家枪”。

岳飞在其枪谱中,这样评讲当时的战斗:“两马交锋,双方都害怕,拿着矛端都端不平,直往地上戳。这并非只因铁矛太重,换个轻点的硬木的矛照样举不动,而且木制矛重心偏前,打起来恐后悔莫及。一旦换用有弹力的白蜡杆,用内力驱动,这枪就活了。枪头只在敌人的胸口、面门处乱钻,挡都挡不出去,越挡越倒霉。”

因此,岳家枪术一改当时流行的斜出枪,而是“直取中宫两边荡,左拨右引身先躬,反手斜上直指腰”。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大枪的攻击性。

岳家枪术中还包括回身枪,出枪的范围多在中腹,这样就增大了命中的概率。岳家枪的绝技有“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

岳家枪术中最高层次的还是以沥泉为名的枪术套路沥泉枪。相传岳飞有一天出去到附近小山上游玩,只见半山中有一缕流泉,旁边一块大石上边镌着“沥泉奇品”4个大字,却是苏东坡的笔迹。

那泉上一个石洞,洞中却伸出一个斗大的蛇头,眼光四射,口中流出涎来,点点滴滴,滴在泉内。岳飞忖道:“这个孽畜口内之物,有何好处?滴在水中,如何用得?待我打死他。”便放下茶碗,捧起一块大石头,觑得亲切,望那蛇头上打去。

不打时犹可,这一打,不偏不歪,恰恰打在蛇头上。只听得“呼”的一声响,一霎时星雾迷漫,那蛇铜铃一般的眼露出金光,张开血盆般大口,朝着岳飞扑面撞来。

岳飞连忙把身子一侧,让过蛇头,趁着势将蛇尾一拖;一声响亮,定睛再看时,手中拿的哪里是蛇尾,却是一根丈八长的蘸金枪,枪杆上有“沥泉神矛”4个字。回头看那泉水已干涸了,并无一滴。

沥泉枪枪术集中了岳家枪之精华,整个套路36个动作无任何花招,招招实实在在。一招含三招,三招变九招,招招隐藏杀机,招招出奇制胜。

后来,岳家枪术为范氏所继承。至明代末年,范氏第十一代师祖范启勋为明代官员,其子范可礼为明贡生,聪明过人。范可礼兄弟8个,皆通文武经略。时为明末清初,范氏八兄弟与萧家七兄弟在古相州西洪岭坡团练民众,共保当地平安。

由此可见,范氏岳家枪拳的起源是由岳家枪拳演化而来的。范氏岳家枪拳的创始人即第一代宗师,当为范启勋先生。

范氏岳家拳的主要内容有:一弓箭、二弹弓、三绳鞭、四点穴、七十二字练功法、内经养气调神等。流传的器械有:单刀、大刀、三十六奇枪、小字锤、大字锤、太平锤、字功锤、散手大战法、小战法、连八锤、十八罗汉桩和其他辅助技击的练功法等。

1769年,范启勋玄孙范广带领其子天增、天坤迁移至新乡,将范氏岳家枪拳诸艺作为家教,世代子孙相传。

1894年,后人范清元老闲居家,与同门弟子80余人及师弟杨绍先经数年之功,又根据祖传老枪谱特点,依阴阳气窍、内五脏外五官、五行八卦、七十二字等内容,反复推敲,相互比较,整理成诀,以传子孙门徒。至此,范氏岳家枪自成一体。

枪舞梨花的杨家枪术

杨家枪,全名为“杨家梨花枪”。据《南乐县志》记载:北宋年间,宋军元帅杨延昭摆牤牛阵,要在南乐一带与辽兵决战,不料被敌识破,退回察院。杨延昭独自断后,因多日鏖战,疲惫不堪,遂在旷野一菜园草屋小憩。

岂知杨延昭一时失慎,竟患卸甲风昏迷过去。幸亏恰遇东寺庄精通医理的老人袁代,袁代将其搀扶到家中精心治疗,几经周折杨延昭化险为夷。杨延昭感恩不尽,以重金酬谢,袁代辞而不收,但求赐教枪术。杨延昭满口答应,事后便派人前往袁家精心传授。

后来因宋军挥师北进,袁代枪术尚未学完,杨延昭便派老将杨洪将祖传枪谱馈赠袁代。南宋末年,红袄军首领李全的妻子杨妙真枪术精奇。《宋史》中《李全传》记载“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杨家枪谱:

杨家枪术世称雄,前手正,后手硬,仰手合手都有空。去似箭,回如线,手疾眼快扎人面。舞花枪,眼花缭乱。锁喉枪,鬼神难挡。回马枪,神仙难防。怪莽翻身,梨花盖顶,乌龙翻江出海滩。绣女穿梭奔日月,金门石开抢中腕。要问此枪名和姓,七郎八虎守边关。

明清时期,杨家枪被武林公认为第一名枪,是当时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枪术流派,因舞时如梨花摇摆,又名“梨花枪”。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长兵短用说篇》中指出:“杨家枪变化莫测,神化无穷,天下咸尚之。”俞大猷在《剑经》中也说:“山东、河南各处教师,相传杨家枪术。”吴殳在《手臂录》中进一步指出,“杨家枪,学之易,用之利,大有益于行阵”。

从以上引证明显看出杨家枪早在明清两代就已享誉武林,受到尊崇。杨家枪能名垂古今,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较早地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枪术理论和精妙实用的枪术体系,正如《纪效新书》所记载:“杨家之法,有虚实,有奇正,有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在明代,杨家枪名声很大,被誉为最上乘的枪术,兵书《武编》、《阵记》等书均有记载,是为当时山东等地专习。

杨家枪技击战术以“快”为主,注重虚实兼备,刚柔相济,如《纪效新书》中说:“枪是伏腰锁,先扎手和脚。疾上又加疾,扎了还嫌迟。”何良臣《阵纪》中也说:“锐进不可挡,速退不能及。”

清代康熙时期,杨家枪为山东牟平县马某所传。清代末期,杨家枪术是由少林拳正宗第二十八代宗师,有“铁掌震东海”之称的杨秀山先生所传。是少林武术进行年代定位,以及少林拳在兼收并蓄过程中,传承脉络的有力证据。

杨家枪的主要内容是:八母、六合、二十四枪势。八母:即拦、拿、提、撸、颠、缠、还、圈。它们是8种基本枪术,是形成杨家枪技术与技法体系的骨干与核心;六合:

一接、二进、三拿、四缠、五拦、六直。六合是杨家枪术对扎攻防的6项基本法则;二十四枪势是杨家枪的枪术组合套路,是最早的枪术套路。它由夜叉探海、四夷宾服、指南针、十面埋伏、青龙献爪、美人纫针等24势组成。

杨家枪手执枪根,出枪甚长,而且有虚实,有奇正。进其锐,退其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最绝妙之招是在一得手后便一戳,敌方一失势便无再复之隙。杨家枪基盘在两足,身随其足,臂随其身,腕随其臂,合而为一,周身成一整劲。

杨家枪共7个套路,计二百二十三式记真,各套路其枪势又多少不一。单练套路有常合枪三十二式等,对练套路有二十四式。大花枪四十二式,由白蛇吐信、铁牛耕地、燕子夺窝、黄龙卧道等组成;花战枪三十八式,由十面埋伏、叶底偷桃、蛟龙出水、恶狼扒心等组成;十七战枪十七式,由黑虎卧身、下步角入水、滚坐马势、青龙落地等组成。

军战枪二十二式,由狂风摆柳、左蛟龙、乌龙摆尾、鲤鱼脱钩等组成;梨花八母枪十六式,由夜叉探海、恶虎扑鹿、跨虎开山、青龙献爪等组成。

阵战枪五十四式,由童子抱心、旋风破道、怀抱琵琶、火焰穿云等组成;小花枪三十四式,由金簪拨灯、乌龙入洞、乌鸦贯顶、苏秦背剑等组成。

杨家枪主要动作分为:直刺法、撇枪术、点枪术、拖枪术、拣枪术、提枪术、扫枪术、挑枪术、枭枪术、压枪术。拨枪术、逼枪术、格枪术、勾枪术、回马枪术、挑点枪术、拿卷枪术、悬脚枪术、攒刺击法、杀手枪术等。

临敌之时,先已蓄势欲发,或以右侧弓步,待敌临近大喝一声,扭转身躯,或左前弓步同时急将枪尖起花,从下泛起直刺敌心,敏疾异常,若非有所准备,则很少有不得手的,诚为枪术中之至妙者。

正因为杨家枪术系统完整,精妙实用,它才能驰名于天下,人们竞相学习、使用、发展它,进而从杨家枪中派生出马家枪术和沙家竿子。这两种枪术的创立,不仅丰富了枪术体系的内容,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杨家枪在武林中的魁首地位。

马家枪据传系南京回族马家所创,明代永乐年间迁至河北青县,明代中期有马仲良者善枪术,遂与沙家枪齐名。

马家枪出于杨家枪而参以击打,即枪棍合一,特点是“枪为神骨而棍为皮肉”。马家枪,属短枪、硬枪。枪术风格:身短而法奥,其势紧密而迅疾,其用在手,身如轻风随云,手如青蛇渡水。枪术技术体系以二十四枪势为主。

沙家竿子虽名“竿子”,其实是枪制,头重腰软。沙家竿子之用在两足,身随其足,臂随其身,腕随其臂,乃合而一。其势阔大而迅疾,其用在足,腾挪进退,身如电光击石。

四大名枪之一峨眉枪

峨眉枪术在明清枪派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创始人是四川峨眉山普恩禅师。相传普恩遇异人授以独特枪术,他曾经两年于密室研习,通彻其中的枪理与精义后,将枪术传于徽州的程真如和月空行者,两人将这技艺风格独特的枪术带回中原进行传播。

后来程真如达其义,手著成书,命名为《峨眉枪术》,传于朱熊占。朱熊占于1662年在鹿城盛辛五家中巧遇江苏太仓人吴殳,朱熊占慧眼识人,收文武兼备、年已51岁的吴殳为徒,亲传峨眉枪术并赠其书。明代著名军事家、武术家程冲斗撰有《耕余剩技》,记述了“峨眉枪术”、“白眉棍术”等技艺。吴殳于1678年将《峨眉枪术》收入他的名著《手臂录》使其流传千古,成为武林名枪之一。其中写道:

西蜀峨眉山普恩禅师,祖家白眉,遇异人授以枪术,立机穴室,峨习两载,一旦悟彻,遂造神化,遍游四方,莫与驾并。枪术一十八札,十二倒手,攻守兼备,破诸武艺。

据著名武术史学家唐豪在其《中国武艺图籍考》中说:峨眉枪术系峨眉僧普恩传,海阳程式真如撰,太仓吴殳辑,计有治心、治身、宜静、宜动、攻守、审势形势、戒谨、倒手、扎法、破械诸、身手法等到十一篇;另总要一篇,系洞庭翁慧生补作,载吴殳《手臂录》附卷。

从引文中,可以看到,峨眉枪术历史悠久,传自峨眉僧,唯峨眉师弟相传,其枪术是峨眉派枪术中最著名的,除峨梅花枪、左把枪、断门枪、四门枪、马家枪、锁喉枪、子午枪、二郎枪、奇门枪、太平枪、连环枪、五虎擒羊枪、双头枪等等。

峨眉,可算是古代巴蜀的代称,峨眉武术,也可称其为“巴蜀武术”。因为峨眉山作为佛教圣地的关系,峨眉武术脱离不了与佛教思想艺术的联系,相比少林,峨眉枪术功架优美、劲力饱满、步活身灵、枪路纵横、变化多端,所谓“枪似游龙扎一点,舞动生花妙无穷”,实在是优雅飘逸许多。

峨眉枪一般枪长2米左右,峨眉枪是三刃枪,抹扫挑劈等不用管刃在何方。其枪用势与众不同的最大特点是枪不走圈,崩分敌枪多走半个不到的周圆,外枪相交时弧线崩分后多用挑枪,一般多配合后步斜上挑枪,其以便卸力,以便安全进入,内侧相交时崩分后多侧上前步抹扫,敌大步退时滑竿追刺。

峨眉枪少大开大合,其与拳法相同,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多用涌泉力而少用丹田劲。其小俯度脚心一紧的整体抖弹,还有与众不同的是先出枪,身步追着枪势的梢牵法,与大多用根摧枪势不同。

峨眉枪术心解即是“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拳不接手,人以根摧,我以梢牵,人以丹田,我以涌泉,人以意求,我以自然”等而为特色。

峨眉枪术理论体系较为完备,讲究用技易,练心难,强调意气力技综合发挥的重要意义。提出宜静、宜动、攻守、审势等技击战略战术法则和枪术要诀。峨眉枪诀中说:

峨眉剑术有妙方,也有枪术堪称强;

素娥守门人难识,玉女抽身势难当。

斜插梅花大拂面,双鬟扣门小试枪;

圈拿点扎莫管他,避青入红不用忙;

更有分花拂柳式,纵是神仙也难防。

峨眉枪的套路招式包括素娥守门、玉女抽身、避青入红、素女掸尘、小鬟扣门二式、倒步迎进分花拂柳式、大开门迎进分花拂柳式、分花拂柳一步三枪、你分我也分崩分点喉枪、拦路枪、分花拂柳对劈枪、分花拂柳分杆枪等。

峨眉枪站势时即中平藏把持枪势,枪尖始终对着对方身体中线,以一静制百动,不管对手晃上晃下的虚招,退让转走中寻机,见机突然出击加飘进,突然进,突然飘出。属江湖步战枪。

峨眉枪术中所谓的“大蹲身圈枪盖压”,即利用身体沉降的整体力,和枪杆弹性及盖把的杠杆力。大蹲身即用丹田劲出击,亦即用根摧法。峨眉枪还要画个半弧,抬腿时盖上身下压以枪杆弹性向下弹抖打压枪杆,使其亮开门户,此利用上身起落对争力及突然弹抖劲和你之臂力的各种力,但比大蹲身打法要快半拍,此即起步时打人,运动中发力。

峨眉枪术中还有“破大蹲身盖压”:敌蹲身盖压不用同其形成抗力,让其将你枪圈过,顺势前步向对方正门侧上,步以大跨步前插挺枪扎腹。

门类齐全的少林枪系

少林寺是武术之祖庭,不仅拳棍功夫名满天下,枪术也很突出。如金元时期的惠威和尚,就曾以枪术威震疆场,并为保卫中原百姓的生命财产立下了累累功勋。

少林枪术起源于宋代,在技法、理论方面强于其他各家枪术,这是因为少林武僧善于吸收百家枪技精华,集百械击艺之大成。

少林寺在棍术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各枪之精华,融会贯通,创出以枪为主,兼用棍术,枪棍合一、刚柔兼施、风格独特的少林枪术。因少林枪术系统合理,精妙实用,理明法备,受到武林人士的珍视,很快传遍大江南北、黄河两岸。

少林枪系主要由洪转梦绿堂枪术和程冲斗枪术组成。梦绿堂枪术是少林寺第一代枪术,它由少林寺武僧洪转大师所创。

少林八母枪指封、闭、提、掳、拦、拿、还、缠。八母是少林枪术中8种基本枪法。枪法变幻虽多,但离不开这八母枪的攻防范畴,诸法由此而生,故称之为本。

六妙即一截、二进、三乱、四定、五斜、六直。六妙是6种对枪技击战术和技击诀要,是枪术之用;五要即一圈、二串、三排、四压、五扎。讲的是枪术精妙运用,技击变化之理,故称之为变;三奇为一软、二闪、三赚。是对枪技击中战术与技法在具体实施中刚柔强弱、斜闪悠回之技巧诀要,故称为巧。

洪转所创梦绿堂枪术达到了“理明法备,精妙实用”之境,堪称少林枪术之鼻祖,有历史和实用价值。吴殳赞为“尽此诸法,枪可以贯诸艺矣”,实不为过。少林枪术形成发展历史中,安徽休宁人程冲斗,功不可没。

程冲斗生于1561年,少年好武,家资丰厚,为得真艺,凡闻名师,不远千里,挟资往而求之。曾在少林寺学艺达10年之久,得高僧洪转、洪纪真传。后又得河南李克复枪技。其枪棍俱精,卓然成家,枪术技艺,独造妙境,当时风行海内,享有盛誉。

1621年,程冲斗完成《耕余剩技》

一书,这是继戚继光《纪效新书》之后,又一部较为完备的武术专著,对后世的武术发展影响极大。《耕余剩技》中的《长枪术选》和《手臂录》中的《程冲斗十六枪势》是继洪转《梦绿堂枪书》之后,研究少林枪术的宝贵资料。

程冲斗主要贡献是在洪转所创少林枪术的基础上,突出了以力度见长的大封大劈和猛崩硬扎的特点,从而使力度与技巧有机地融为一体,提高了少林枪术的整体技击威力和实用技击价值,进入“大而不笨,巧而不浮,精妙实用,刚柔兼备”的上乘阶段。

从程冲斗大力提倡的“崩枪术”就可看出程冲斗在枪术上的高深造诣与远见卓识。仅《程冲斗十六枪势》中就载有7种崩枪法,主要是霸王上弓、铁牛耕地、崩靠、活崩对、死崩对、活崩退、翻身崩退,它们包括了后世枪术中的定步崩枪,活步崩枪、转体崩枪,上中下三路崩枪法尽涵其中。

武术中不论是枪术套路还是传统枪术流派,崩枪都是必备的枪术。程冲斗所论少林枪术是集前人之大成,他认为大枪身长及远,体重力猛,大劈猛崩硬扎是大枪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也是大枪称霸武林的特殊技能。

程冲斗经多年的潜心研究,在《长枪术选》中明确提出:“制胜之方其要亦唯以中平为主,虽有擒拿勾捉等法,深思临敌便捷可望常胜者,无过大封大劈为最。”

少林枪术系列,有五虎枪、夜战枪、提卢枪、拦门枪、金花双舌枪、担拦枪、十三枪、十八名枪,二十一名枪、二十四名枪、三十一名枪、四十八名枪、花枪、杨家枪、罗家枪、六合枪、八十四枪、六门枪势、十枪架、六路花枪、密授枪谱三十六点、豹花枪等。

另外对练枪术有枪对枪、对手枪、战枪、双刀对枪、六合枪、三十六枪破法对练、二十一名枪对刺以及大刀进枪、单刀进枪、双刀进枪、梢子棍进枪、三节棍进枪等种类。

少林枪术有一条歌诀是:

身法秀如猫,扎枪如斗虎;枪扎一条线,枪出如射箭;收枪如捺虎,跳步如登山;压枪如按虎,挑枪如挑龙;两眼要高看,身法要自然;拦、拿、扎、点、崩、挑、拨,各种用法奥妙全。

少林六合枪可谓一部实用枪术宝典,由6种枪术绝招组合而成,故名“六合枪”。这个套路是两人以实战为基础的真枪对刺演习。

其特点是:真枪实战、短兵相接、枪术简捷、直取快攻、一招制胜。讲究“长兵短用,技智兼施,灵活多变”。著名的杨家枪、罗家枪以及岳家枪都是从少林六合枪术中吸取精华而名扬于天下。

少林杨家枪是宋代杨家大破辽兵所传下的枪术,是少林枪术中的精华套路,其套路动作主要有拦、拿、扎、劈、崩、挂、挑、穿、架、撩、摔、点、舞花等枪术组成。演练时持枪稳活,气势奔放,上下翻飞,神出鬼没,变化莫测,充分体现了“枪似游龙”的特点。

少林六合枪一直是少林寺秘不外传的镇寺之宝,经过历代武术高僧的不断修正和完善,其枪术之精妙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少林十三枪是少林兵器中的长枪术,结构完整,框架独特,其中扎枪的动作有十三式,故名“十三枪”。擅长于刺、挑、劈、扎的反复运用。少林十三枪的套路主要有拦、拿、扎、劈、崩、挂、挑、穿、架、舞花等枪术组成。

少林梅花枪是属于少林太祖门的一套传统枪术,动作合理,简洁明快,刚劲有力,整本技术规范。本套路配有实战教学,增强了少林传统套路的运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