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地球转动的因素
人们最容易产生“地球的运动是一种标准的匀速运动”的错觉。其实,地球的运动速度是在变化着的,而且极不稳定。根据“古生物钟”的研究发现,地球的公转速度在逐年变慢。如在4.4亿年的晚奥陶纪,地球公转一周要412天;至4.2亿年前的中志留纪,每年只有400天;3.7亿前年的中泥盆纪,一年为398天。到了3.55亿年前的晚石炭纪,每年约为385天;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每年约为376天;而现在一年只有365.25天。天体物理学的计算也就证明了地球自转的速度正在变慢。科学家将此现象解释为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潮汐作用的结果。
科学家经过长期观测认为,引起这种周期性变化与地球上的大气和冰的季节性变化有关。此外,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如重元素下沉、向地心集中、轻元素上浮、岩浆喷发等,都会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
除了地球的自转以外,地球的公转也不是匀速的。这是因为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当地球从远日点向近日点运动时,离太阳越近,受太阳引力的作用越强,速度越快;由近日点到远日点时则相反,运行速度减慢。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并不垂直。地轴也并不稳定,而是像一个陀螺在地球轨道面上,做圆锥形的旋转。地轴的两端并非始终如一地指向天空中的某一个方向,如北极点,而是围绕着这个点不规则地画着圆圈。地轴指向的这种不规则是地球的运动所造成的。
科学家还发现,地球运动时地轴向天空画的圆圈并不规则。这就是说,地轴在天空上的点迹根本就不是在圆周上的移动,而是在圆周内外做周期性的摆动。
由此可以看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是许多复杂运动的组合,而不是简单的线速运动或角速运动。地球就像一个年老体弱的病人,一边时快时慢、摇摇摆摆地绕日运动着,一边又颤颤巍巍地自己旋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