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年,人类将迎来一个新的世纪。不少人在遐想 21 世纪是什么样的呢?许多科学家认为:未来的世纪是一个海洋时代。

海洋上变幻无穷的景象,自古以来引发了人们种种奇思异想。从基督教的《圣经》、印度婆罗门教的《吠陀》文献和穆斯林的格言,从古希腊神话到斯堪的纳维亚人和斯拉夫民族的英雄传说,从我国神话小说到丹麦作家安徒生对海洋的描写,都无不充满着美妙的梦幻色彩。这些美丽的神话和传说表达了古人们渴望了解海洋、开发海洋的强烈愿望。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曾用优美的诗句表达了他对海洋的向往:“海漫漫,直下无底无边,云涛烟浪最深处,人传中有仙山,山上多生不死药,服之化羽为天仙。”

实际上,地球原来是个“海球”。

如果你有幸登上航天器,从太空俯瞰地球,那么,透过层层光环般的大气圈,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蔚蓝色的海洋。浩瀚的海洋,辽阔无垠,它的面积达 3.6 亿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为 3.8 公里。海洋真是博大深邃,如果将整个地球陆地上的岩石,包括高耸的喜玛拉雅山、雄伟的阿尔卑斯山、蜿蜒千里的科迪勒拉山、安第斯山⋯⋯在内,用来填海的话,不但填不满,反而会使海水溢出海盆,使全球都被深深的海水覆盖。

在地球上,海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的 71%,湛蓝的海水既分割了七大洲, 又把海陆联结成一个整体,所以确切地说,地球是个“海球”。

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和科学技术的幼稚,人们只能望“洋”兴叹。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海洋再也不是阻隔人类前进的天堑,而成了人们交通往来的便捷通道。不仅如此,海洋在军事上、经济上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促使人们不断去探索它的奥秘,寻求其发生、发展规律,为人类所用,促进社会进步,经济腾飞。

生命源于海洋。

茫茫大海,碧波万顷。海洋是地球上最初的一个水源。

通过对地球过去的研究,我们得知:39 亿年前,地球是个火球。由于来自太空的陨星撞击和地球自身的运动,引起火山爆发、岩浆喷溢,原始时期的地球遍地烽火。在此之前,外层空间既没有大气圈,地球表面也没有一滴液态的水。然而,当溢出地壳的一氧化氮、一氧化硫、氢气和氧气形成包围地球外层空间的大气圈之后,天穹不断降水,使地表持续降温。直到地表的温度允许液态水存在时,水才在被陨星撞击成坑坑洼洼的地表中集聚起来, 于是形成了海洋的雏形。

世界海洋雏形形成之时,也就是地球上的生命取得生长发育的摇篮之日。最早的生命正是借助于海水的屏蔽,躲避了紫外线的杀伤,得以进化、发展。从进化论观点来看,最原始的生命形式孕育于海洋,人类就是从大海中的原始生命进化而来的。所以说,寻根溯源,海洋是创造人类的母亲,水是生命之源。今天地球上有 100 多万种动物、40 多种植物和 10 多万种微生物。如果没有海洋,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如此瑰丽多彩的生命世界。在陆生动物的发展进化中,人类出现是距今大约 300 万年前的事,大海也是人类祖先的家。

就中国而言,在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人们发现了用海贝串成的饰物, 说明人类祖先——北京猿人早就接触了海洋。在浙江的河姆渡古人类遗址中,人们发现了一把木冻,说明了 7000 多年前那里的先民就已经下海了。至于福建泉州的民众用潮水涨落的浮力来架设洛阳桥,山东青岛的民众用海潮涨落作为动力来推磨等事例,在历史上更是举不胜举。世界上最早的海洋开发工程应推我国东南沿海的海塘工程。自 2000 年前的秦汉开始,这里的渔民

郑和下西洋,远航东南亚、西非,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这一切都无可争辩地标明:中国不仅仅是有着广阔陆地的国家,同时也是泱泱的海洋大国。中华民族在人类走向海洋的艰难而又漫长的历程中,曾担当过开路先锋,对海洋的开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

海洋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存之本。

海洋又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一个自然综合体。

首先,海洋是地球的肺。生态学家告诉我们,地球有二叶肺,一是森林, 二是海洋。森林和海洋都具有吸入二氧化碳还以新鲜空气的奇特功能,是它们默默无闻地工作,净化了大气,维持着全球大气圈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树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造就大量的木材(或埋藏成煤)供人类使用。海洋则溶入大量二氧化碳,化为珊瑚虫的骨骼、鱼类的营养乃至沉积成大量石灰岩,又经过地壳抬升而露出地表,成为人们锻造石灰,制作水泥的原料, 亿万年来乐此不疲。

生态学家还告诉我们,海洋是地球的肾。海洋具有净化人类水源的重要功能。百川汇归大海时泥沙俱下,污垢直泻,经过大海运动、蒸腾,污垢留存大海,净水又以降水的形式普降大地,使得地球上复又净水汩汩,假如没有海洋净水清气的功能,人类的生存繁衍将难以为继。

海洋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库、能源库。海洋中有 15 万种生物,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供人类食用。据联合国粮食组织的统计,海洋总渔产量每年可达8000 万吨,科学家们把开发海洋食库称作为“蓝色革命”,把开发海洋养殖业称作“耕海”。耕海是由随意捕捞海洋生物,改为有计划地发展海洋养殖业,对海洋生物进行养殖和捕捞。与人类跃入农耕社会的伟大飞跃相比,海洋开发是具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说过:“对于一个饥饿的世界,海洋能帮助我们解决最困难的食物问题。”

海洋中有人类十分缺乏的矿藏资源。目前海洋石油开采量已达 6~7 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 1/4 以上,而这还只是刚刚开始。另外,海洋中蕴藏着亿万吨的锰结核,还有许多新的矿藏正被不断发现。

波涛滚滚的海洋是一种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潮汐能和波浪能已被用来发电,仅我国海域,潮汐能理论蕴藏量即达 1.1 亿千瓦。在全球水源危机频频告急之时,海洋还是人类寄以希望的淡水源。目前,人类虽然还不能直接利用海水来灌溉和饮用,但已大量用海水作冷却水,并小规模地试验用海水来灌溉。

面向大海,潜力无穷。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21 世纪人类担负着既要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两难课题。开发海洋是妥善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出路。向大海索取资源和生存空间已成为时不我待的重要使命。

要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大大增强海洋意识。在全国进行广泛深入的海洋科普教育,对于跨世纪的中学生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直到今天,只要提到我国国土面积,几乎每一位中学生都会不假思索地说出“960 万平方公里。”其实,不要忘记!在水天一色的海平线之外,还有我国管辖的 320 万平方公里的经济海域,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的一部分。

我国水深 15 米以内的浅海区约有 1300 多万公顷,其中可供养殖的滩涂

为 130 多万公顷,它们是我国最丰富的生物库之一,我国海岸带金属矿砂的

储量为 2393 万吨,非金属砂矿储量 4.12 亿吨,其中首屈一指的金刚石就产于沿海砂矿。

我国沿海的滩涂有不少地带是淤积型的,海岸线在不断外伸。只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就可以围出一片片新地,缓解沿海发达城市地域狭小的困

工总厂就建在从海中建起来的新土地上。

海洋是地球上最后一个,也是最大一个资源丰富、前景灿烂的自然宝库。它那湛蓝、晶莹、剔透的水体,运动不息的波涛潮汐,深邃无底的海渊,博大宽广的海盆,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海洋还是人类尚未开发的一个深邃不露的信息库。地球运动发展的真谛静静地埋藏在海底深渊,等待人们去开掘,探索。加强海洋意识,开发海洋,研究海洋,探索海洋奥秘是人类,特别是青少年朋友的一项重要又神圣的使命。

走向海洋吧!海洋中的世界十分精彩!

一、神奇瑰丽的海底世界

在有些人的想象中,海底是单调而安静的地方,其实这个想法大错特错。海底的起伏比陆地还要大得多,那里不仅有喜马拉雅山那样高耸的大山脉, 也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那样深邃的裂谷带,甚至还有能使珠穆朗玛峰没顶的深海沟;海底是热闹非凡地方的所在,海底火山爆发起来,水火相激,比陆地上更恢弘雄奇、有色有声;海底还是大陆漂移的发源地——由于地壳撕裂而不断诞生新洋底的地方⋯⋯

海底是千姿百态的,为干百米厚的海水所覆盖住的海底,大体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与大陆连接在一起,那倾斜度较小的海底,叫大陆架;大陆架边缘坡度陡增,海底也突然变深,这叫大陆坡,是第二部分;从大陆坡再往下的第三部分,也就是 4000 米以下的深海底。

在深海底部,有一条规模巨大的水下山脉贯穿着全球四大洋。它基本上位于各大洋中央,所以称为大洋中脊,也叫海岭。其中,著名的大西洋中脊北起冰岛,向南呈 S 形蜿蜒至好望角西南,全长 15000 千米,高 2000—3000 千米,宽 1500—2000 千米,约占大西洋宽度的 1/3。该中脊顶部距洋面平均为 1600—2000 米,与两侧 4000—6000 米的洼地形成明显的对照,有人形象地把它比作“海底的脊梁”。更奇特的是,大西洋中脊顶部的轴向部位还有一条深 2000 米、上部宽 30—40 千米、谷底宽仅一二千米的裂谷带,两侧陡壁夹峙,蔚为壮观。

海洋最深的地方称为海沟。它们大都位于大洋边缘,光是环太平洋的海沟就有 29 条,其中最深的是菲律宾群岛东面的马里亚纳海沟。在这条海沟一

个名为挑战者深渊的地方,深度达 11034 米,是全球最深的地方。如果把珠

穆朗玛峰搬来放下去,峰顶离开水面还有 2000 多米深哩! 1960 年 1 月 23 日,科学家乘坐“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首次下潜到挑战者深渊,他们在那里居然还看见了一条鱼和一只小虾。这说明万米深渊也并非是一片死寂的世界。

在大洋中脊与海沟或大陆坡之间,分布着巨大的盆状洼地——洋盆,深度通常在 5000—7000 米之间。即使在洋盆中,地形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那里既有一望无际的深海平原,也有狭长的海底高地和起伏比较和缓的深海丘陵,还有一些孤立的圆锥形海山,以及长度和深度比海沟都要小得多的凹地

——海槽。

海底是五颜六色的。如果能把海水抽干,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海底将是斑斓绚丽、五彩缤纷的。比如在热带和温带水深小于 4700 米的海区,广布一种大多则呈乳白色、有时为淡蓝色的疏松沉积物,它的主要成分是孔虫(一种浮游生物)的遗骸,所以叫做孔虫软泥。又如在热带和亚热带深度超过 4700 米的广大深水洋底,几乎全都被一层鲜艳的黄、红、褐色粘土所覆盖。这是一种含有朦脱石和伊利石等矿物的泥质沉积物,生物遗骸极少,因为海洋上层的生物遗骸沉淀至这样大的深度时,已被消耗殆尽了,之所以呈现黄、红、褐等颜色,是由于含有丰富的铁锰化合物的缘故。

在炎热的赤道附近 5300 米上下的海底,一眼望去一片灰绿,这是放射虫软泥带来的色调。放射虫也是一种海洋浮游生物,主要在赤道附近繁殖,死之后遗骸沉入海底,与其他生物遗骸、矿物碎屑混合在一起,构成放射虫软泥。在寒冷的南纬 50°~60°之间的海域以及太平洋西北的局部海域,情景又有所不同,那里大部分为棕黄色的硅藻软泥所“盘踞”,它是一种主要由硅藻遗骸与粘土组成的软泥。

界。冰川沉积物是冰山融化后,其所携带的物质沉至海底而形成,以粘土和砂组成的冰川泥为主,含有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有机物含量很低。

海底还有大沙漠。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然而你大概不会想到,在撒哈拉西侧的大西洋海底,也有一个水下的“撒哈拉”。它纵横各约 2500 千米,面积有 600 多万平方千米,比陆地上撒哈拉大沙漠小不了多少,这个海底沙漠的沙粒正是从陆上撒哈拉吹送来的,那一带常年盛行东风,航行的船舶常常遇到一股股强大的风沙和尘暴,搅得遮天蔽日,像雾天一样,甲板上面倾刻间就会堆积起一层厚厚的尘土。由于飞沙走石,此处海水中含有的微小尘沙,要比别处海水多数十倍。用普通显微镜来观测,一次就可以看到 4500—7000 粒,甚至上万粒细沙。海中较大的尘沙沉淀下来,就形成了广阔的水下“撒哈拉”。

更奇妙的是水下还有“富士山”。1987 年 7 月 13 日下午 6 时 30 分许,

离日本伊豆半岛静冈县伊东市海岸约 3 千米的伊东湾海面上,随着几声沉闷

的巨响,一股灰黑烟尘冲天而起,同时掀起高约 30 米,直径约 100 米的高大

水柱,这种景色连续出现 36 次,周围广大地区还发生了轻度地震——原来是一座海底火山在水下大爆发了。

在海底世界,火山爆发是经常性的事,光太平洋就有 1 万多座海底火山, 海底火山分布很有规律,绝大部分位于海沟中脊上。许多航船上的海员曾亲眼目睹火山岛的诞生。1963 年 11 月 14 日清晨 7 时半,在冰岛南岸外海面, 有艘渔船的船长突然望见一股正在冒升的黑烟柱,三小时后,科学家与记者陆续乘船和飞机抵达现场。这时烟柱已高达 3600 米,差不多每半分钟就爆发

一次,喷出的火山灰、火山尘和石块冲上 150 米的高空。晚上,喷烟的火山

堆破浪而出;到了翌晨,已冒出了水面 10 米。至 1965 年这火山才终于沉寂

下来,火山爆发形成的岛已高达 167 米,面积约 21.6 平方千米。

露出海面的海底火山一旦停止喷发,在常年累月大海波涛的冲蚀下,山顶部分会被逐渐磨损、夷平,最终又陷入水下变成平顶海山,成为海底的一大奇观。

广阔的海底是静谧的,但深邃的海水中蕴藏的海底世界并不是沉寂的, 一座座山,一道道沟都构成了海底神奇的瑰丽景色。

广袤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动力资源等等,是自然贡献于人类的巨大无穷的宝库。

在海水化学资源方面,据目前所知,仅太平洋已找到的就有 80 多种。以海水平均盐度 35‰。计算,太平洋海水中溶解的盐类含量约为 2.4 亿亿吨。海水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差异很大,钠盐、镁盐、钾盐,以及溴等元素约占溶解在海水中元素量的 99%。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在海水中发现的贵重元素也越来越多,其中铀的总量达 45 亿吨,约为陆地上铀储量的 2000—3000 倍。

海洋的矿产资源也是十分可观的。至今为止人类能在海底勘探、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主要有天然气、石油、煤、铜、铝、锰、铁等几十种。全世界石油总量约 3000 亿吨,其中海底就大约有 1000 亿吨。印度洋的波斯湾就是以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和产量高闻名于世。当今在印度洋海底就发现了油田 30 余个,年采油 2 亿多吨,天然气开采量 500 多亿立方米。科学家根

据现有资料估算,波斯湾海底石油储量约 120 亿吨,天然气贮量 7.1 亿立方米,此外,澳大利亚的西北部和南部大陆架、孟加拉湾、非洲东部沿海以及马达加斯加岛周围,都贮藏有石油和天然气。

海洋中还有一种锰结核的储量很大,仅太平洋上就有 1 万多亿吨,占各大洋总储量的 1/2—1/3。组成这种锰结核的主要元素是铁和锰,另外还含有镍、钴、铜、铅等 20 余种金属元素,尤为难得的是,这种锰结核还在不断的生成中。

海洋还是一个庞大生物资源库。我们最熟悉的是鱼、贝等海洋动物,还有藻类植物和菌类,在大陆近岸水域还生长着一些高等植物。据科学家估算, 整个大洋每年可以向人类提供约 30 亿吨鱼类和贝类,其中大部分来自太平洋。因此,有人把海洋渔业誉为“解救人类饥馑的主要武器”。各国浅海渔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当然海洋植物的开发前景也很好,而且并不局限于它们的食用价值上。

海洋还是一些动力的资源库,可以提供风、浪、海流、潮汐等资源,而且蕴藏量十分丰富。仅我国太平洋沿岸的潮汐电能就可以达 1 亿 1 千万千瓦,

其中可利用的有 3500 千瓦。

博大的海洋,蕴藏着多种多样丰富的物产,人类对海洋的研究、利用和开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人类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变海洋为人类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