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三 部分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情况

1901 年,荷兰人范霍夫。获奖成就:关于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和溶液渗透压方面的研究。

1902 年,德国人费歇尔。获奖成就:关于糖及嘌呤类物质的研究。

1903 年,瑞典人阿累尼乌斯。获奖成就:关于电解质的电离学说。

1905 年,德国人拜耶尔。获奖成就:合成了靛蓝,确定了它的结构式。

1908 年,英国人卢瑟福。获奖成就:证实了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和原子的核式结构。

1909 年,德国人奥斯特瓦尔德。获奖成就:为把物理化学建成为化学的一个独立分支而做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1911 年,法籍波兰人居里夫人。获奖成就:发现了元素钋和镭。

1913 年,瑞士人维尔纳。获奖成就:提出了络合物的配位学说。

1918 年,德国人哈伯。获奖成就:发明了人工从空气和水合成氨,对工业化生产氨及解决世界范围内急待解决的氮肥问题作出了贡献。

1920 年,德国人能斯特。获奖成就:提出了热力学第三定律。

1925 年,德国人席格蒙迪。获奖成就:对胶体的研究成绩卓著。

1930 年,德国人费歇尔。获奖成就:接近完成叶绿素的人工合成。

1934 年,美国人尤里。获奖成就:把液氢缓慢蒸馏、浓缩而发现了氢的稳定同位素氘。

1935 年,法国人约里奥·居里夫妇。获奖成就:对中子的发现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7 年,英国人霍沃斯和瑞士人卡勒。获奖成就:在维生素研究方面成绩卓著。

1938 年,德国人库恩。获奖成就:发现并提纯多种胡萝卜素,测定了它们的结构。

1943 年,德国人赫维西。获奖成就:发展同位素示踪技术以研究各种生理过程,揭示身体成分的动态,极大地推动了生命过程化学本质的思想。

1944 年,德国人哈恩。获奖成就:发现了核裂变反应。

1947 年,英国人罗宾森。获奖成就:研究了多种生物碱的分子结构和合成,导致了一些抗疟药物的人工合成。

1948 年,瑞典人蒂塞利乌斯。获奖成就:发明了电泳分离法,成功地分离了血清中化学构造相似的蛋白质成分。

1952 年,英国人马丁和辛格。获奖成就:两人合作发明了快速而经济的分配层析色谱分析技术,使化学、医学和生物学得到了广泛的进展。

1954 年,美国人鲍森。获奖成就:对于分子结构的研究,特别是在化学键的类型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8 年,英国人桑格。1955 年确定了牛胰岛素的结构,从而为胰岛素的实验室合成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了蛋白质结构的研究。

1960 年,美国人利比。获奖成就:发明了放射性 14C 测年技术,为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和地球科学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手段。

1961 年,美国人卡尔文。获奖成就:发现光合作用的化学步骤。

1964 年,英国人霍奇金。获奖成就:1948 年摄得维生素 B12 的第一张 X 射线衍射照片。她最后完全判明了维生素 B12 的原子排列。

1965 年,美国人伍德沃德。获奖成就:合成了奎宁、胆固醇等 20 余种复杂有机化合物,从而被尊为现代有机合成之父。

1971 年,加拿大人赫茨伯格。获奖成就:他的光谱学研究对物理化学和量子力学提供了极重要的实验结果,也复兴了气体化学反应的研究。

1974 年,美国人富罗利。获奖成就:他对高聚物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同溶液作用的研究,导致了诸如尼龙、合成橡胶等工业化生产的成功。

1978 年,英国人米切尔。获奖成就:列出了解释活细胞线粒体产生能量的机理的化学渗透理论公式。

1980 年,英国人桑格。美国人柏格和吉尔伯特。获奖成就:在蛋白质结构的研究,分离基因方面贡献卓著。

1984 年,美国人梅里菲尔德。获奖成就:研究成功了在固体中间体上进行多肽和蛋白质的简单而巧妙的化学合成方法,推进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

1986 年,美国人李元哲、赫希巴哈。加拿大人波拉尼。获奖成就:利用交叉分子束研究分子反应动力学。

1988 年,德国人载森霍弗、胡贝尔、米歇尔。获奖成就:三人合作,不仅解释了细菌光合作用的进行机制,而且可能扩展到植物光合作用,使光合作用的研究呈现出光明的前景。

(注:由于篇幅有限,省去了一些获奖者及其成就。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