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9制空战斗机
米洛-29制空战斗机
米格-29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双发高机动性超音速战斗机,可执行截击、护航、对地攻击和侦察等多种任务,用于取代前苏军的米格-21、米格-23、苏-15、苏-17等战斗机。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是“支点”。该机于7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原型机于1977年10月6日首飞,1982年投入批量生产,1983年进入前苏军服役。该机采用全后掠下单翼,双垂尾正常式布局,带有较宽的机翼前缘边条,边条翼上有百叶窗辅助进气口,正面进气口内有可启闭的门以防止外来物在起落时进入发动机,液压助力机械式操纵系统,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复合材料结构占全机重量的7%,整机推重比大于1。该机是针对美国的F-16和F-18设计的,设计重点是强调高亚音速机动性、加速性和爬升性能,但不具隐身能力,为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该机具有多种改型,包括米格-29A,陆基单座双重任务型;米格-29UB,战斗教练型,机头雷达换成雷达测距仪;米格-29C,A型改进型,座舱后的上机身曲线更陡;米格-29D,舰载型,起落架加强,机翼可向上折叠,内部载油量增大,安装了新的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可空中加油。至1995年4月,该机已生产1200多架,除装备独联体国家外,还出口到印度、伊拉克、伊朗、朝鲜、罗马尼亚等国家。
动力装置
两台克里莫夫发动机设计局的RD-33涡扇发动机,静推力2×49.4千牛,加力推力2×81.4千牛。采用模拟式电子系统与机械液压备份的组合控制系统,带有防喘保护装置和故障检测诊断系统。
主要机载设备
RLSRP-29脉冲多普勒雷达,具有下视/下射能力。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激光测距仪,惯性导航系统,SR-20敌我识别器,“警笛”3全向雷达报警系统,头盔瞄准具等。
武器
机翼左内侧前缘装1门30毫米GSH-301机炮,备弹150发。每个机翼下各有3个挂点,可挂6枚R-60T或R-60MK红外空空导弹,或R-60TMK和两枚R-27R1中距雷达制导导弹,也可携带R-73A或R-73E红外空空导弹,以及各种炸弹和火箭等。
尺寸数据
机长17.32米,16.28米,机高4.73米,翼展11.36米,尾翼展7.78米,机翼面积38.0平方米,主轮距3.10米,前主轮距3.67米。
重量数据
使用空重10900千克,最大武器载荷3000千克,最大载油量4640千克,67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15240千克,153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8500千克,1970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M2.3,1500千米/小时。海平面最大爬升率330米/秒。转弯半径350米,250米,600~700米。着陆滑跑距离600~700米。航程1500~2100千米,2900千米。限制过载+7.0g~+9.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