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建设
不论需要我做什么,我都会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雷锋
翻身解放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村的一户贫苦家民家里。
雷锋4岁时,爸爸被国民党军队和日本侵略军拉去当挑夫,遭到毒打后便经常吐血,又无钱医治,不久便去世了。爸爸去世后的第二年,年仅12岁就去给资本家当童工的哥哥,因患肺结核无钱医治也死了。没多久,连病带饿的弟弟又死在了妈妈的怀里。
两年中连续失去3位亲人,这对妈妈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为了生计,妈妈不得不去给地主唐四滚子家做女工,受尽了欺辱却无处申诉。就在这一年的中秋节,痛不欲生的妈妈打发雷锋到隔壁大叔家去玩,她自己却悬梁自尽了。雷锋抱着妈妈的遗体哭啊叫啊!可是,妈妈再也听不见儿子的呼唤,再也不能照料他了。
这吃人的旧社会逼得雷锋家破人亡!
就这样不满7岁的雷锋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小小年纪的他只好上山砍柴,以此换回一些钱来维持生活。一天,一个地主婆硬说雷锋砍了她家的柴,还夺过砍柴刀在雷锋的手背上连砍了3刀。
愤怒的雷锋冲着她喊道:“总有一天我要报仇!”
1949年8月,雷锋的家乡解放了。大人们忙着组织农会,孩子们则组织儿童团。雷锋和全乡的孩子一样,精神抖擞地站在儿童团的队伍里。
一天傍晚,雷锋正站在桥头放哨,只见远处来了一支队伍:战士们穿着整齐的黄色军装,背着发亮的步枪,雄赳赳气昂昂地朝这边走来。一面大红旗在队伍前飘着,美丽的彩霞映在上面,就像一团燃烧的火。
雷锋看着看着,一下明白了:这不就是农会主席彭大叔说的,咱们的救命恩人解放军吗?
雷锋跑着迎上前去,解放军叔叔拉住了他的小手嘘寒问暖。这下可把雷锋乐坏了。他听说队伍要在乡里住几天,就高兴地领着队伍进了乡,同乡亲们一起热情地招待起解放军同志。
几天以后,队伍要走了。雷锋拉住一位解放军连长的手说:“我要去当兵,带我去吧!”
“你为什么要当兵?”连长问他。
“我要去打敌人,我要报仇!”
“你的仇由我们大家替你报。”
“不,我要跟你们一起去!”
“你的年纪还小,现在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等长大了好建设咱们的新中国。”连长好说歹说,才把雷锋劝留了下来,临走时,把自己的一支钢笔送给了他。
几天后,轰轰烈烈的土改斗争开始了。雷锋和乡亲们一起高喊:“打倒恶霸地主,讨还血债!”
在斗争大会上,雷锋看看乡亲们,又看看被绑押的地主,千仇万恨涌上心头。他跑上台去,红着脸,流着泪,控诉了地主对他一家的剥削和压迫。
他指着曾经砍过他3刀的地主婆子喊道:“我上山砍柴你都不让,还砍了我3刀。真想不到,你这地主婆也有今天!你还敢砍我不?你还敢欺压穷人不?”
在群众的声讨下,平日里耀武扬威的恶霸地主们都纷纷低头认罪,受苦受难的乡亲们终于翻身了。土改后,雷锋和乡亲们一样,分到了土地和粮食。他穿上斗争地主时得来的衣服,背上书包,和那些贫苦农民的孩子们一起,走进了学校的大门。
开学第一天,老师发给他两本书和一个笔记本。
他看到小朋友们都交书费、学费,便把过春节时乡长彭大叔给他的压岁钱拿了出来,交给老师。
老师和蔼地笑着说:“学校不收你的费用,你可以免费读书。”又亲切地对他说:“你们能读书,这是共产党的恩情啊!”
“共产党!毛主席!你们为我们穷孩子想得多周到。”
当他翻开第一页书,看见毛主席那慈祥的面容时,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他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念书,做党的好孩子。少年先锋队的生活给雷锋的人生揭开了新的篇章。从此,他不再说自己是一个孤儿,因为党就是他的亲爹娘啊!
每天一大早,雷锋来到学校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教室,他先把桌椅、黑板都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就坐下来读书、写字。对每一门课他都认真地听讲,从不放过一个小小的疑问。
他作业本上的字总是写得工工整整,而且从来都是按照老师的布置和要求按时完成。由于雷锋学习用功,各门功课的成绩都很优秀。
1954年,雷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在隆重的入队宣誓大会上,辅导员给他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
他兴奋地抚摸着红领巾说:“我是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把红领巾染得更红!”
从此,雷锋每天都戴着这条鲜艳的红领巾去上学。他还非常珍爱少先队的红队旗。一次外出过队日,雷锋举着队旗,不料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他急忙脱下自己的衣服包住队旗,而自己被大雨淋透了却毫不在意。
他常对同学们说:“咱们的红领巾、红队旗,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要格外爱护才行。”
1955年,雷锋转到荷叶坝小学读书。当时,这所学校还没有建立少先队组织,他就成了这里唯一的一名少先队员。从此,他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
六一儿童节,少先队决定到烈士陵园过一次有意义的队日。而从学校到烈士陵园要步行二十多公里,这样一来拿大鼓的任务就显得非常艰巨,雷锋便主动承担下来。只见他小小的个子,打着大鼓走在最前面,队员们踏着鼓点,唱着《少先队员之歌》,迈着整齐的步伐,向长沙市进发。
走出七八公里,雷锋已累得浑身是汗。辅导员看见了,急忙派了一名同学来替换他背鼓。
雷锋笑笑说:“不用换,我能行!”说着挺起胸来,扬起小手“咚咚咚”把鼓擂得更响了。
途中休息之后,辅导员见他太累了,又派了一名同学来替换他,可他坚定地说:“打鼓的任务我已经领下来了,应该由我来完成。”于是他又背起大鼓继续前进。
有一次,雷锋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在山上摸索着砍柴,结果,一不留神,脚突然踩空了,摔倒在地上。他急忙赶上前去,扶起了老人。从此,雷锋便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这位没儿没女的贫农老人砍柴、挑水、打猪草。乡亲们看到雷锋这样尊敬老人,都夸他是个热心的孩子!
1956年,雷锋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在荷叶坝小学毕业了。
党的温暖
小学毕业后,乡政府本来打算送雷锋到县里读中学,但乡亲们希望他留下来。雷锋经过思考后,决定留下来,好为建设家乡作贡献。彭乡长见他人小志气大,就留他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
那时,乡政府正忙于秋收的准备工作,缺少人手。雷锋每天除了完成通信员的本职工作外,还主动帮助搞秋征统计,填制报表,有什么工作都抢着干,从不拈轻怕重。由于他思想觉悟高,工作积极,勤勤恳恳,很快乡政府就推荐他到中共望城县委当了公务员。
雷锋初到县委工作的时候,还像个孩子。县委的同志见他年岁小,手脚又勤快,都非常喜欢他,大家亲切地称呼他“小雷”。
一次,他跟着张书记一起下乡,看见路上有一颗螺丝钉,他上前踢了一脚就走开了。张书记看见后却不声不响地走了过去,弯下身子把螺丝钉捡起来,抹去尘土看了看,然后装进衣袋里。
雷锋当时觉得很奇怪:县委书记捡一颗螺丝钉干什么?
过了几天,雷锋要到一家工厂去送信,张书记掏出了那颗螺丝钉。
“小雷,把它一起送到工厂去吧!咱们国家底子薄,要搞建设,就得艰苦奋斗啊!”张书记把螺丝钉放在雷锋手上,语重心长地说:“一颗螺丝钉,别看它不起眼,缺了可不行,就像你这个通信员,别看职务不高,我们的工作缺了你也不行!”
雷锋凝望着张书记,又低头看看手中的螺丝钉,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是这颗小小的螺丝钉,在雷锋心中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成了他以后人生道路上的一盏灯。他下定决心,要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这样一颗螺丝钉。
一天夜里,张书记在办公室看文件、写材料,雷锋像往常一样,坐在他的旁边学习。
“小雷,你去睡吧!”张书记催促说。
雷锋不肯走。过一会儿,张书记又催他去睡觉,他还是坐在那里不肯走。半夜里,雷锋竟不知不觉地伏在桌子上睡着了。
张书记见他睡着了,怕他着凉,就脱下自己身上的大衣,轻手轻脚地披在他身上,又坐下继续工作。
雷锋睡得热乎乎的,一觉醒来,天都快亮了。他揉揉眼睛,见张书记还在聚精会神地工作,又发现书记的大衣披在了自己身上,不由得低头看了看自己手背上被地主婆砍过的刀痕。刹那间,苦和甜,爱和恨,一齐涌上心头,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张书记放下笔,上前问道:“又想起过去了?”
“嗯……”雷锋抬起头来说,“旧社会害得我家破人亡。是党和政府救了我,送我读书,给我工作,这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呀!”
张书记沉思片刻,拉着他的手说:“常常想着过去,不忘过去,是很重要的。一个革命者,要从过去的苦难中吸取精神力量,推动自己更好地为革命工作。”
张书记看着他手背上的刀痕,接着说:“小雷,你在旧社会受的苦,是整个民族、整个阶级的苦。只有彻底消灭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才能使所有的劳动人民跳出苦难的深渊。现在我们解放了,生活也逐渐好起来了。但是,我们的新中国还很年轻,你也很年轻,今后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年轻人一定要好好学习,要有奋斗目标。”
雷锋想了想说:“我的奋斗目标,就是在咱们机关当个螺丝钉。”
“将来呢?我说的是将来。”
“将来……不论革命需要我做什么,我都会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张书记点点头,笑了。
雷锋在县委机关中,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处处闪光。他不论做什么,都那样踏实,一丝不苟。
凡是由他经管的公共财物,都管理得有条不紊;房间里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对于来县委机关办事的基层干部和来访群众,他都态度和蔼地热情接待,并对他们进行周到的服务,因此,经常受到领导的表扬。
1957年2月8日,雷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时被评为县委机关的工作模范。
在党的阳光雨露下,雷锋茁壮地成长着。现实生活使他深切地感受到:
我像一个学走路的孩子,党像母亲一样扶着我、领着我,教会我走路。我前进的每一步,都倾注着党的亲切关怀。
为家乡作贡献
雷锋加入共青团后,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他努力工作,自觉锻炼自己,不断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家乡的土地。
流经望城县境的沩水河,是湘江的一条支流,每年春天都泛滥成灾,给沿河一带的群众生活带来很多困难。雷锋曾多次随同机关干部到这里参加防汛抢险。
一次,雷锋和指挥部的全体同志,参加了一整天修堤筑坝义务劳动,回来后都十分疲乏,可是雷锋没有休息,一回来就守在电话机旁。他想,指挥部是整个工地两万多民工的作战中心,大家都去休息,打来电话没人接怎么行呢?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使他忘却了一天的疲劳,在电话机旁一直守到天亮。
治沩工程开工不久便赶上了连雨天,河里水位不断上涨,堆积在工地上的器材,随时都有被洪水吞没的危险。
一天晚上,在倾盆大雨中,工地指挥部紧急动员机关干部和附近的民工,奋力抢救工程器材。考虑到当时的情况很危险,指挥部领导便叫雷锋和几个女同志留下值班,实际上是照顾他们。
同志们出发以后,雷锋坐立不安,怎么也待不住,趁几个女同志没注意,他迎着风、冒着大雨直向停放器材的工地奔去。
这时,洪水已经溢出河岸,淹没了道路,有的地方水深已有一米多了。雷锋奋不顾身地涉水赶到工地,和同志们一起投入到抢救国家财产的战斗中去。哪里最危险他就到哪里去,一直坚持到将治沩工程的器材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后,他才放了心。
任务完成后,当同志们称赞他的勇敢精神时,他只是笑着说:“我年轻,更需要在斗争中锻炼锻炼自己。”
第二年春天,县委决定在围垦起来的团山湖沩水河与八曲河之间的一片湖沼地开发一个农场,让荒芜的湖沼地变成鱼米之乡。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全县青少年积极响应团县委的号召,提出要为农场捐献一台拖拉机。
雷锋立刻拿出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20元钱,全部送到了团支部,说:“我每月领的钱用不了,全交给农场买拖拉机吧!”
县委领导同志知道了这件事后,都非常高兴。张书记问雷锋:“听说你把平时节约的钱全都交上去买拖拉机了?”
“这样做不对吗?”雷锋笑着问。
“对,应该这样,这表现了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心和热情。”张书记说,“我们研究过了,想让你到农场去学开拖拉机,怎么样?”
“是吗?”雷锋高兴得差点儿跳起来,立即表示:“我去!”
开拖拉机,这在当时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工作啊!雷锋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就从书本上和电影中见过拖拉机。今天,真的就要去开拖拉机了,他怎能不万分激动呢?
雷锋来到刚刚筹建起来的农场,一万多亩沉睡的土地正待开垦,而春耕的战鼓已经擂响,季节不等人,任务紧迫而又繁重。拖拉机一开进农场,雷锋就勤学苦练起来。
每天一清早,他就来到拖拉机旁,检查机器是否完好,油箱、油管有无泄漏,提前做好出车的准备,等师傅一到,只要发动引擎就可以出车了。上工后,他一边给师傅当农具手,一边认真学习驾驶技术。收工后,他还坐在驾驶台上,回顾一天出车的情况,模仿师傅的驾驶动作,细细领会开拖拉机的技术要领。晚上回到宿舍,他就坐在灯下,认真阅读有关拖拉机的构造、维修保养和驾驶技术的书籍。雷锋仅仅学了一个多星期,就可以单独试车了。
初春3月的一个清晨,朝阳似锦,杨柳吐絮,含苞待放的蓓蕾闪耀着晶莹的露珠,团山湖显得生机勃勃。雷锋早已来到拖拉机旁,细心地检查机件,擦洗机身,认真做好出车前的准备。
“看小雷试车去啦!”场部有人发出一声号召,立刻吸引了许多人向停车场涌去。
大家兴奋地议论着:“小雷真不简单,才学了几天,今天就正式试车了!”
“看他那股钻劲儿,真成拖拉机迷了。”
“选小雷学开拖拉机,算是选对啦!”
雷锋十分镇静地把着方向盘,拖拉机稳稳地行驶在机耕道上。驶进大田后,他果断地把农具升降操纵杆一压,随着拖拉机的前进,后面翻起一片黑油油的泥浪。
试车结束后,大家感到非常满意。从此,望城县有了自己年轻的拖拉机手了!
到了初夏季节,忽然下了一场暴雨,八曲河水猛涨,新修的大堤随时有被冲垮的危险。农场内洪水横流,淹没了大部分的土地和庄稼。
当时为了不误农时,雷锋和师傅轮流驾驶着拖拉机昼夜翻耕,歇人不歇机,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把一万多亩荒地全部开垦了出来。可如今却全被水淹没了。
这天傍晚,雷锋正冒着狂风暴雨和同志们一道抢险排洪,突然听到有人喊:“停放拖拉机的场地进水了!”
雷锋一听,径直朝停放拖拉机的地方奔去。只见洪水已经漫到车轮边上了,他见状后毫不迟疑地跳上驾驶台,把拖拉机发动起来,开向了一块高地。
雷锋返回场部吃饭的时候,洪水越涨越猛。拖拉机虽然已停放在高地上,但他仍放心不下,又匆匆背上工具袋,提上一盏马灯,准备去守护拖拉机。
但就在这时,通往停放拖拉机场地的道路,水深已达好几尺,天黑又无法看清道路,涉水过去是很危险的。怎么办呢?他想了想,转身跑回场部,搬出一个打稻用的稻桶放在水里,又找来一根竹篙子,想坐上去以稻桶做小船撑过去。但雷锋从来没划过船,加上风浪大,他撑来撑去,稻桶却不听使唤,在水中摇晃得很厉害。
有的同志见了,连忙喊道:“小雷,快回来,危险呀!”
雷锋不顾个人安危,终于冲破风浪,把稻桶撑到了停放拖拉机的高地。他把稻桶拴在一块大石头上,马上奔向拖拉机,把油布揭去,这里敲敲,那里摸摸,看看机件是否完好无损。又试着发动了一下引擎,从响声中听不出什么毛病,这才如释重负地坐在驾驶座上,望着滚滚的洪流,心想:等洪水一退,就又可以出车了。
转眼秋收季节就到了,沉甸甸的稻穗铺在了团山湖农场的万亩土地上。团山湖由往日的荒芜变成了米粮川,这其中饱含着雷锋热爱祖国的心愿和辛勤忘我的劳动。雷锋用自己的汗水浇灌了这块养育他的土地。
雷锋和姐姐
农场秋收后的一天,县招待所有人给雷锋打了个电话。“好,好,我马上就去。”接电话时,雷锋显得异常兴奋。
给他打电话的人是服务员小张。原来,鞍山钢铁公司派了个招工小组来县里招收青年工人,现在就住在招待所里。小张和招工小组的人谈过了,想报名到鞍钢去当工人,他希望雷锋能同他一起报名。一心想为国家作贡献的雷锋,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立刻像长了翅膀,他征得县委领导的支持和农场领导的同意后,正式报名了。
雷锋要到鞍钢去的消息很快就在农场传开了,大家纷纷向他表示祝贺。临别前夕,他和农场的同志们互相鼓励,依依惜别。那些朝夕相处的青年伙伴们,有的拿来日记本请他签名留言;有的找他促膝谈心,留恋不舍;有的跑来帮他收拾行装;有的送来柑橘、点心和纪念品。一些特别要好的青年伙伴还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下极为热情的临别留言。
农场有一位女青年,名叫黄丽,个头和雷锋差不多,梳一对翘翘的辫子,秀眉大眼的,小嘴说话很甜,又特别爱笑爱唱。雷锋比她小一两岁,总是叫她黄姐。她有个长处,虽然念书不多,但和雷锋一样,自学精神特别强,因此两个人的关系很好。黄丽听说雷锋要走了,给他送来一本墨绿色绸面烫金日记本。
“这是黄姐的一点心意,收下吧!”
“谢谢!”雷锋双手接过。
“我在上面写了几句话。明天我要下田干活,就不去送你了。”说罢她转身离开了雷锋的宿舍。
雷锋伫立在窗前目送她进了女宿舍。翻开她赠送的日记本,眼前出现了这样一页秀丽的文字:
亲如同胞的小雷弟弟:
你勇敢聪明,有智慧,有远见,思想明朗,看问题全面,天真活泼,令人喜爱。你有外在的美和内在的美,对任何同志都抱着极其信任的态度,这一切结合起来,才算得上我心爱的弟弟。
弟弟,你值得人羡慕的还多着哩,是青年中少有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是会作出很大的贡献的。你的干劲和钻劲使你勇往直前。希望你在建设共产主义的事业中把自己全部的光和热献给全中国、全世界,让人们都知道你的名字,使人们都热爱你,敬佩你。弟弟,希望你实现做姐姐的理想。
在临别之前,要把我的内心的千言万语说完是办不到的。我是不愿意弟弟离开的。但祖国钢都需要你和等着你呢,弟弟,前进吧!
前途是伟大的,光明的。姐因文化程度太低,不能把我的内心想说的都写出来,只好就此搁笔。
你姐黄丽
1958年11月9日
雷锋和黄丽亲如姐弟的友情起源于一年前。那时,雷锋在县委机关当公务员,黄丽是县城一家供销社的营业员。雷锋常到供销社买东西,彼此就在柜台前相识了。偏巧,县委机关和供销社毗邻县新华书店,雷锋和黄丽又都是“书虫子”,共同的爱好使他们不约而同地成了书店借阅处的常客。
他们看书的兴趣一致,很有共同语言,雷锋看过的书只要说声好,黄丽肯定也要借来读。
有一次,雷锋到供销社去买长筒手电,因为脱销没买到。
黄丽关切地问:“你买长筒手电干什么?”
“夜里看书方便。”
“你用手电看书?”
雷锋说,他白天要集中精力工作,只有晚上才能挤些时间看书。最近县委机关又破例吸收他参加了机关干部文化补习班进行学习。每次晚上上完课回来,天都很晚了,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他特意把宿舍电灯的电线接长了,把灯泡拉在自己床头边上,再用报纸和枕巾遮住光。
谁知昨天晚上,他看书时睡着了,半夜灯泡烤焦了枕巾,幸亏通信员小张及时关闭了电灯。小张批评他这样看书太危险,往后不许他这样看了。于是,他想买个长筒手电代替电灯。
黄丽被雷锋这种好学的劲头深深地感动了。第二天晚饭后,雷锋到书店借阅处还书,黄丽就将一把长筒手电塞到他的手里。
雷锋如获至宝,感激万分。当他付钱时,黄丽说啥也不收,她说:“手电是我的,不是买的。”
“不收钱,我不要。”
“那就借给你用吧!”
从此,这个手电就成了雷锋夜晚读书的照明工具。
去年年初,雷锋调到农场学开拖拉机,没想到黄丽也被调来了。雷锋和黄丽都是共青团员,偏巧又分在一个团小组里,接触的机会更多了。
当时农场初建,生产和生活条件都很差,住庙宇,吃糙米,每人只发一把锄头、一顶斗笠,风里雨里打着赤脚垦荒创业。但这两个年轻人的生活充满了朝气。
谁都知道,雷锋是个闲不住的人,只要一闲下来,手上不是一本书就是一支笔。劳动一天回来,不管多么晚,多么累,他都读书到深夜。黄丽也是一样,抓到书就看。雷锋有个藤条箱子,里面装了不少书,她向雷锋借了一本又一本,读完了,两个人就在一起探讨议论。
雷锋在《望城报》上发表了文章,她特意剪下来夹在自己的日记本里。雷锋写的诗,她自告奋勇在晚会上朗诵。她还悄悄地帮助雷锋洗衣服、刷鞋子。
如今雷锋要走了,她从心里舍不得。但她知道自己是没有力量留住他的。
雷锋手捧黄丽的临别赠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夜,他从藤条箱里找出一本自己最心爱的书,在扉页上写了几句鼓励和期望的话,回赠给“亲爱的黄姐”。
和伙伴们去鞍山
鞍山钢铁公司在湖南湘潭、长沙、望城地区招收的最后一批青年工人离湘北上的那天晚上,长沙车站灯火闪耀,人流如梭。雷锋也在其中。
在候车室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个圆脸短发、举止大方的女青年,脚穿白球鞋,身着绿绒衣,肩上扛的行李包上挂着个篮球,胸前还用手托着一只很漂亮的黑紫色彩釉陶瓷罐。她那模样儿与其说是个青年工人,不如说像个篮球运动员。
她叫杨华,是望城县二中女子篮球队的队员,这次到鞍钢,她也报了名。当雷锋在人群中发现她时,她非常庆幸在即将远离家乡的时候遇到一位熟人。以前她们二中篮球队曾和雷锋所在的团山湖农场篮球队一起打过比赛。
不过,使她不解的是,鞍钢这次招工多半招的是乡镇待业青年,像雷锋这样有工作而且工作很好的人,为什么也要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北方去呢?闲谈之中她说出了心中的疑问。
雷锋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嘛!再说,我这个人打球都不服输,你想想,为祖国去炼钢,你们刚毕业的女学生都舍得离开家,我能甘心落后吗?”
正说着,好友张建文赶到候车室来了。他的情绪有些懊丧。雷锋一再追问,他才说他母亲病了,新婚的妻子拉后腿,若不是想到雷锋,他就不来了。
“那你还去不去?”雷锋关切地问,“大娘病得很重吗?”
张建文说:“既然报了名,就不能打退堂鼓。妈妈的病家里有人照顾,你放心吧!”
这时,同车北上的新伙伴们都陆续到齐了。家住市内的人多半都有亲人来送行。
在雷锋他们对面就站着一位母亲,一边擦拭眼泪一边对跟前一个留着短辫的姑娘嘱咐着什么。那姑娘眼圈都哭红了,嘴里还不断地说着:“你回去吧,回去吧……”可那位母亲舍不得离开女儿,就那样默默无言地站着。
雷锋走过去亲热地叫了一声大娘,说:“天黑了,路不好走,女儿让您回去您就回去吧!您放心,我们这么多人一路走,一定会互相帮助的……”老人到底让他给劝回去了,姑娘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鞍钢招工小组的一个同志,站在椅子上宣布了旅途注意事项和编组名单。雷锋被指定为第三组组长。组员是张建文、杨华等二十多人。其中还有两名女同志,一个叫易珍,就是刚刚送走了母亲,脸颊上还挂着泪珠的姑娘;另一个叫张棋,梳着两条又长又黑的大辫子,是个眉眼清秀的乡下姑娘。有个男青年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像是送行的,又像是同路的。
雷锋和本小组的伙伴一一打过招呼,逐个分发了车票和旅途生活费。
检票铃声一响,雷锋便招呼本组人员排队进站台。雷锋让三个女同志排在小组最前边。他照看小组人员依次进了站台以后,便挑着行李“噌噌”地跑到大家前面去了。
杨华以为雷锋准是想先上车给小组的人多占几个座位。没想到他跑到车门口,不仅没立即上车,反而一耸肩撂下行李担,他一面清点本小组上车的人数,一面帮助大家往车上搬递笨重的行李。
杨华挤上车以后,凭她打篮球的敏捷动作,转身就把自己的背包、网装、篮球往靠近车门的几个座位上一放,立即喊张棋和小易过来坐。帮助张棋拿东西的那个小伙子,刚要转身坐在杨华身边的空座位上,杨华急忙摆摆手说:“对不起,这个座位有人了。”
“还有谁呀?”张棋正往行李架上放东西,有些不满地问。
“咱们雷组长还没上车呢!”
杨华盯着那个男青年反问一句:“他是谁呀?不是我们小组的吧?”
“他是我表哥,给编到第二组去了。”
张棋转过身,无奈地对她表哥说:“这里没你的座位,赶快回你们小组去吧!”
这位表哥很不情愿地走开了。
小易刚把行李放好,就“哗啦”一声打开了车窗,探出头向车门口张望。
杨华以为她母亲又回站台上来了,却听小易说:“杨华姐,你快喊雷组长把自己的东西递上来吧,他还在车门口扶老携幼地忙碌呢,真是的!”
“组长,快把你的东西递过来!我们给你占了一个座位。”杨华探出头,冲雷锋喊道。
“要得!”雷锋向她们扬扬手,就把他的东西从窗口一件件递了上去:一个半旧的蓝布行李包,一只沉甸甸的藤条箱子,还有那根小巧油亮的竹扁担。然后,他搀扶一位拄拐杖的老汉上了车。杨华招手让雷锋过来坐,他却乐呵呵地把座位让给了拄拐杖的老汉。
火车开出了几站地,坐在小杨身边拄拐杖的老汉下车了。张棋和小易仰靠在椅背上睡着了。杨华也困倦得刚要眯起眼睛,只见雷锋朝这边走来,那神情、步态,竟毫无倦意。他向杨华点点头,便从行李架上把他那只沉甸甸的藤条箱子抱下来,打开箱盖想找什么东西。
杨华低头一看,里面装的多半是书!
“你的书可真不少!”
“我喜欢看书。你呢?”
杨华摇摇头。只见他找出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她熟悉这本小说的名字,还能背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那段充满豪情的话,但她是从名人名言中学来的,并没有读过全书。她留心看了看插放书签的位置,知道雷锋已经读了一大半,便说:“等你看完了,借给我看看可以吗?”
“要得。”
两个人的说话声把易珍和张棋吵醒了。小易睁开眼懒懒地说:“组长可真用功,都什么时候了,还不睡!”
张棋坐在雷锋对面,一睁眼看见了他手中的那本厚书,便伸手翻看一下书名,见上面写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便懵懂着说:“组长抓得真紧,还没到鞍钢,就钻研起炼钢技术来啦?”
这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杨华捂住嘴对着小易眨眨眼睛,没敢大声笑。
雷锋指着手中的书对张棋说:“这不是技术书,是小说,讲的不是炼钢,而是怎样‘炼人’……”雷锋没有笑,张棋倒不好意思地笑了。
到了后半夜,车静人乏,杨华和小易头对头地伏在茶几上睡着了,张棋也睡了,只有雷锋还在埋头看书。
杨华一觉醒来,窗外已透出淡淡的晨光,她扭头一看,雷锋不见了,只有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放在座位上。杨华拿起书看看插放书签的位置,就晓得雷锋准是一夜都没睡。
杨华拿出牙具走进了列车洗漱间,看见雷锋正在洗头。他一扬脸,从镜子里瞧见了杨华,搭讪道:“睡得好吗?”
杨华说:“嗯,你可没尝到车上睡觉的滋味,看了一夜书,你就不困?”
雷锋甩了甩湿漉漉的头发说:“你瞧,用冷水一冲就把瞌睡冲跑了。”
杨华顺手把自己的梳子递给了他:“快梳梳你那乱七八糟的头发吧!”
雷锋一面刷牙,一面接过了梳子。刷着刷着,他突然拔出牙刷唾了两口,杨华探头一看,原来是牙刷上的几撮鬃毛脱落在嘴里了。再看看他手中那把破旧的牙刷骨柄,她说:“你可真行,这样的牙刷还在用?”
他嘿嘿一笑,把掉了毛的牙刷插进了漱口杯,拿起她的梳子刚要梳头,发现这梳子也掉了好些齿儿,便马上反问了一句:“杨姐,你也不简单,梳子都破成这样了,自己用不算,还能为别人服务。”说完,他俩冲着镜子好一通笑。
8时整,列车到了武昌站。大家一片欢声笑语,都很高兴在这里换车,因为这样一来便可以在武汉三镇逗留七八个小时呢!
雷锋他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上武昌街头,径直朝长江大桥走去。清爽的江风吹拂着他们的面颊,那辽阔的江面,雄伟的大桥以及两岸的风光,使他们目不暇接。
雷锋望着这雄伟的大桥,眼里闪着激动的光芒,他赞叹不已地说了一句:“原来全是钢铁呀!”
小易没有听懂他的话,问:“你说什么钢铁?”
雷锋神情庄重地指着大桥说:“你们看,那下层铁路桥是用什么造的?那上层公路桥又是用什么运的?钢铁,全是钢铁!这需要多少钢铁呀!我国刚刚建成了这第一座长江大桥,今后还要建很多这样的大桥,会需要很多的钢铁!长江,还有黄河……”他没有把话说完,但他那坚毅的神情感染了杨华和小易。
他们走上宽敞、漂亮的桥面,在人行道上走走停停,说说笑笑,转眼一上午过去了。下午他们到一家很大的商店里闲逛。当雷锋和小易在售书亭前选购图书的时候,杨华却被侧面柜台里摆放的各色牙刷吸引了过去。她选中了一种白柄的牙刷,每只只要2角8分钱。她回头一看,见雷锋正在付钱买书,就掏出钱来代雷锋买了一把。
当雷锋和小易各拿着几本书向杨华走来时,杨华伸手把牙刷递给雷锋,说:“也该换换你那把掉了毛的货色了。”
“这……”雷锋有些不好意思了。
“别这那的了,再不买你明天用什么刷牙?”
雷锋接过牙刷,一连说了好几声“谢谢”。
在另一家商店,小易拉着杨华帮她选购一条冬用围巾,转眼工夫,雷锋不见了。当她俩在人流中找到他的时候,雷锋像变魔术一样突然拿出一把红色的塑料梳子对杨华说:“给,你那把掉了齿的梳子也该换换了!”
“你……”杨华真后悔用一把牙刷换来他一把梳子,但她想这种友情是真诚而无法推却的,就开玩笑说:“这下我可占了便宜,只用两角八分钱就买了这把漂亮的梳子。”
当上了推土机手
几经周折后,他们终于到了鞍山。鞍钢的同志们敲锣打鼓,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青年伙伴。
雷锋下了火车,第一个印象就是:好家伙,我们的鞍钢真大呀!鞍钢宏伟的建筑,高大的厂房,耸入云霄的烟囱,四通八达的运输线,一下映入他的眼帘。
第二天,厂里组织新来的同志们参观钢厂。在冶炼车间,雷锋被炼钢工人争分夺秒、为钢而战的英雄气概所感染,他立刻迎着红彤彤的炉门,走到一位手持钢铁、满脸是汗的工人面前,问道:“师傅,学会炼钢要用多长时间?”
“怎么,你要到我们车间来吗?”
“我争取来。”
“欢迎你来。”
“我一定来!”
接着,他们又到化工总厂参观。这时正赶上一列专用火车满载着乌黑锃亮的煤开进了煤场,只见车皮上了翻车机,“哗啦啦”一声巨响,车皮一翻身,整车的煤就卸到煤场了。煤场里有几辆推土机,机铲像把巨大的铁锹,把火车上卸下的煤推到高大的门形吊车底下,吊车再把煤吊到输送带上,转运到炼焦车间……
雷锋十分惊奇地看着这一切,越发感到工人阶级的伟大。这里没见几个工人干活,可转眼工夫,一火车煤就卸完了,吊车又能把它迅速地运走,这是多么高的工作效率啊!
厂里很快就开始给新来的青年工人分配工种了。一心想当炼钢工人的雷锋被分配到化工总厂洗煤车间。
雷锋没有这个思想准备,见到洗煤车间于主任就坦率地说:“我是来炼钢的,我的志愿都填在表上了,可为什么还把我分配到洗煤车间来?”
车间于主任是位老工人,很喜欢雷锋这种直爽、坦率的性格,他亲切地上前拍了一下雷锋的肩膀说:“小伙子,组织上考虑你曾开过拖拉机,因此现在分配你来当推土机手,这个安排很得当嘛!”
“当推土机手?”雷锋想到参观煤场时的情形,喃喃地说,“开推土机和炼钢有什么关系?”
于主任解释说:“你刚来,还不了解炼钢的复杂过程,让你开推土机也是为了炼钢啊!拿咱们洗煤车间来说吧,如果每天不把大量的煤炼成焦炭,炼铁厂的高炉能炼出铁来吗?如果不把炼焦时生产的煤气输送到炼钢厂去,他们怎么能炼出钢来呢?所以,大工业生产就像一架机器,每个厂、每个车间、每个工种,都是这部机器上的零件和螺丝钉,谁都离不了谁。你想想,机器缺少了螺丝钉能行吗?”
螺丝钉!好一个螺丝钉!这话县委张书记说过呀!雷锋听车间主任这么一讲,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下决心要在鞍钢这架大机器上当好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他高高兴兴地来到班上。他看到大小型号的推土机正在煤场上作业,立刻找到值班主任要求跟班干。
值班主任见他个头矮小,便指着一台小型号的推土机,说:“今后你就跟那台小号车子干吧!”
“为什么跟小的?那儿有几辆大车子,为什么偏偏让我跟小的?我要求跟大车子学。”
“开大车子是很吃力的。”
“吃力不怕,能多干活就行!”
值班主任很喜欢他这股冲劲,马上领他到80号大型推土机旁,指着车上的一位老司机说:“今后,你就跟这位李师傅学吧!”
“好!”雷锋这下高兴了,他没等李师傅停稳车,就爬上了那辆像坦克一样大的推土机。
雷锋紧紧握住李师傅的手说:“师傅,收下我这个徒弟吧,我保证很快就学会它!”
李师傅知道雷锋过去开过拖拉机,虽然担心他个头小,开大车子有困难,但还是很高兴地收下了这个徒弟,只是他有些担心地说:“你这个南方小鬼,刚来到东北就赶上了冬天,开推土机又是露天作业,你受得了吗?”
“师傅,你放心,什么困难也难不住我!”
就这样,雷锋迎着越来越冷的寒冬,开始学习操作推土机的技术。每天他都提前上班,做好准备工作,等李师傅一到,立即就能作业。李师傅开车的时候,他就站在一旁留心观察,琢磨着开推土机和开拖拉机有哪些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
每当钳工来检修推土机时,雷锋都不放过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帮助钳工检修机器,进一步熟悉推土机的构造、各种部件的性能,以及拆卸安装的技术。
一次,推土机的油泵突然出了毛病,李师傅正要动手检修,雷锋马上拿起检修工具,说:“师傅,我来修。”
“你能行吗?”
“试试看吧!”雷锋立即钻到车盘底下,仰卧在煤地上进行检修。虽然他弄得满身都是煤灰和油渍,但他很快就修好了油泵。
李师傅高兴得逢人就说:“在我教的徒弟里,数小雷岁数小,可他是学得最好的一个,像他这样勤奋、虚心,没有学不会的技术。”
他驾驶的80号推土机,机头很高。由于他个子矮小,坐着开车很困难,而且还看不到前面的大铲子,站起来车棚盖又碰脑袋,所以他不得不经常猫着腰干。
值班主任见他开大车子实在是太吃力了,就想给他换个小车子,以便让他稳稳当当地坐着开。可是,值班主任磨破了嘴皮,他也不肯换。
有一次,一场大雪覆盖了煤场。雷锋上班后,主动站在雪地里指挥铲煤,让李师傅坐在驾驶室里操作。休息时,他让师傅进屋去暖和一下,自己则又开动车子干了起来。因为雪大路滑,车子猛一颠簸,撞歪了通廊下的小铁道。听到车前一响,车身抖了一下,雷锋立即停下车来检查。
李师傅赶过来一看,严肃地批评道:“我说小雷,你怎么这么莽撞!只知道完成自己的任务,你撞坏了通廊小铁道,人家可怎么完成任务?”
雷锋当学徒3个月来,第一次出事故,第一次挨批评,不由得脸上火辣辣的,心里十分懊悔,但他一声没响,利用休息时间,同李师傅一起修好了小铁道。
为了这件事,雷锋和李师傅一夜都没睡好觉。李师傅怕他闹情绪,第二天刚上班就找他交换意见。
“小雷呀,昨天我对你批评太严厉了,你可别生气。”
雷锋诚恳地说:“师傅您说的哪里话,您批评得对。我保证以后一定不再出这种错。”
从此,雷锋工作起来更加认真,更加负责任了。
用推土机铲煤,有时难免会把地上的泥土铲进煤里。像山一样的煤堆,铲进一点泥粒本来算不了什么,可雷锋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只要有一点泥土掺进煤里,就会影响炼焦质量,焦炭质量不好,就会影响炼钢、炼铁,这可不是小事情。
他细心钻研推土机的落铲技术,尽力做到既能把煤铲净,又不带进一点泥土。如果发现煤里带进了土,他就立刻下车把它挑出来,见到别人驾驶的推土机带进了泥土,他也帮助人家设法把土挑出来。他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感染了其他的推土机手们,大家都自觉地学习他的做法。
一次,值班主任在大会上表扬了雷锋这种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会后,雷锋找到值班主任说:“主任,你为什么老表扬我呀,还是给我提提缺点吧!”
值班主任说:“你为啥老叫人家提缺点呢?”
雷锋说:“煤里有土会影响炼焦质量,我们就设法把它挑出来。人有缺点也是一样,不设法挑出来,也会影响进步啊!”
深厚的友谊
在鞍钢化工总厂工作了10个月的雷锋又要走了。几个同乡为他送行时,杨华像亲姐姐一样,东叮咛西嘱咐的;小易只是眼巴巴地瞧着他,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张棋忽然想起雷锋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在自己手里,赶忙翻出来还给他。
“我不能带太多东西走,”雷锋说,“把它留给你们吧!杨姐看过了,张姐也看过了,只有小易还没看呢,就留给她吧,我们大家都要向保尔学习!”
“对!”张棋把书往小易手中一塞,“那这本书就留给你啦!”
小易接过书,心头一热,眼眶里的泪水便顺着脸颊滚落下来。虽然相识只有短短的10个月,但她们都和雷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平日里,雷锋就像一个大哥哥一样,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给予了她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
张棋,这个拿惯了绣花针的湘绣姑娘,过去没读过什么书,去年她表哥要到鞍钢来,非得动员她也一道来,别人也说在乡里绣一辈子花没什么出息。于是,她一狠心丢开绣花针就跟着表哥到了这里。
刚来到化工总厂分配工种时,领导让她到炼焦车间学配煤。她这双拿惯了绣花针的手一接触那些肥煤、瘦煤、气煤、焦煤什么的,心里就隐隐作痛,怨恨表哥不该把她领到鞍钢来。为这事她和表哥不知吵了多少次,哭着让他把自己送回家去。有一次她和表哥吵完架回到宿舍,心里苦闷极了,真想自己去买张火车票一走了之。
正在这时候,雷锋拿着这本书来了,笑吟吟地对她说:“张姐,你静一静,我来给你读几段小说听听吧!”
张棋没好气地说:“我不听!我再也不想在这儿干了。”
雷锋翻开书说:“你看,我专为你选了几段最有意思的,你不听,我可白选啦!”接着他就读了起来:“保尔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雷锋就这样一段一段不厌其烦地读着,尽管都是书中的话,可句句都像从他心里发出来的。张棋被感动了,心想:我觉得配煤工作不顺心,他呢,他的工作不是比我更艰苦、更劳累吗?她听着想着,雷锋后面读了些什么她根本没有听进去。
“小雷,”她摆摆手说,“不要读了,让我好好想一想。”
“对,好好想一想。”雷锋合上书,接着他把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塞到张棋手里说,“杨姐读过了这本书,可叫好啦!我劝你也从头到尾读一读,看看保尔这块钢是怎样炼成的。我们也应该做这种人!”
张棋听了雷锋的劝告,果然细心地读了这本书,情绪也渐渐地振作起来。倒霉的是,有一天下班前清理作业场,一不小心,她的左手被配煤工具碰肿了,疼得她两眼冒金星。说来也巧,偏偏这一天,小易的右手也被焦炭烫了一下。她们两人脚前脚后来到卫生所包扎以后,一同回到了宿舍。
杨华那天在家休班,见到她们俩一人带着一只伤手回来,吃了一惊:“你们两个是不是打架了,怎么把手都弄伤了?”
张棋摇摇头坐下了,没说什么。
小易的眼泪又憋不住了,扑到杨华怀里哭了起来。
没等杨华问明原委,屋门“嘭”的一声开了,雷锋急匆匆地走进来。他一手端着一瓶药水,一手用白毛巾拎着一瓷盆大米饭和切好的香肠。小易的抽泣声使他一怔,上前把手里的东西往桌上一放,转身对小易说:“哭什么呀!刚才听医生讲,手指烫破了一点皮,离心远着呢,不要紧,涂点药就会好的,怎么又落泪了!”
这番话不说倒好,这一说,小易哭得更厉害了,而且冲着雷锋抖动着伤手顶撞说:“这手没长在你身上,受点伤又离心八丈远,敢情你不知道疼了,不用你来关心,真讨……”后面的“厌”字还没出口,就被杨华用手给堵在嘴里了。
张棋在一旁听见小易这种没深没浅的话,觉得很过意不去,心想这话若是冲我来的,我非气得扭头就走不可。
但雷锋没生气,也没走开,他指着药瓶对杨华说:“杨姐,我跟医生要来这瓶止痛药水,说是往伤处搽一些就不疼了,烫伤、砸伤都能用。到时候你帮她们抹一抹吧!”
“这事还用你嘱咐?”杨华故意把脸一沉,指着桌上那盆饭和香肠说,“这是怎么一回事?你为什么带头破坏咱们的‘公约’,不是说好了谁都不许再往宿舍打饭、打菜吗?”
雷锋赶忙解释说:“今天情况特殊。第一,食堂剩下不少米饭和香肠,是炊事员敲着饭盒让大家买的;第二,张姐和小易伤了手,没有别的可慰劳,吃顿大米饭总可以吧?起码明天早餐别再让她俩吃窝头了。”
雷锋这番话说得张棋心里热乎乎的,她想说几句感激的话,一时又不知说啥好。
小易也止住了抽泣,不好意思地瞟了雷锋一眼,后悔不该顶撞他。
还是杨华解了围,笑着对雷锋说:“你呀,总是对的。我代表张姐和小易谢谢你。”说罢行了个举手礼,把大家都逗乐了。
雷锋走后,杨华批评小易说:“雷锋是真心实意关心我们,帮助我们,你刚才还说那种话,真不应该!”
张棋也假装生气地说:“哼!我若是雷锋,今天和你没完,一辈子不理你。”
小易撇撇嘴说:“人家可不像你!”
那么雷锋像谁?张棋看完了那本书,她总觉得雷锋有点像书里写的保尔,杨华说她也有同感。保尔坚毅的意志和刚强的性格,她们在雷锋身上也都感受到了。
记得当初刚到鞍钢的时候,在家乡吃惯了大米的这些湖南妹子,对鞍钢的玉米面窝窝头实在难以下咽,有时干脆就不吃了。每当食堂吃大米饭时,她们就用饭盒多打一些回来,等下次吃窝头时就用剩饭充饥了。
雷锋开始吃窝头也咧嘴,吃不惯,可他每餐都不少吃,还乐呵呵地对她们说,来到北方要具备两个“不怕”:一不怕天冷,二不怕吃窝头。
一次吃午饭,她们3个人连半个窝头也没吃完,杨华和小易把剩下的大半个窝头丢在桌上就走了。张棋走得晚些,亲眼看见雷锋找来一张报纸把丢在桌上的窝头包起来带走了。
晚上看电影的时候,张棋把这件事告诉了杨华和小易。等她们回到宿舍,看到桌上放着满满一盒大米饭,旁边还放着一张字条:“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锻炼自己。请不吃窝头的人吃下这盒饭。”
字条没有署名,但她们一看就知道是雷锋写的。
小易沉不住气了,绷着脸转身就要走:“我去把雷锋找来问问,这是什么意思?”
杨华拦住了她:“不用问了。我分析,今天的晚餐,雷锋很可能只吃了我们俩丢在饭桌上的两个窝头,而把自己买的这盒饭给我们送来了。‘请不吃窝头的人吃下……’这是提醒我们不要再把吃剩的窝头丢掉!”
“那吃不下怎么办?”小易嘟囔着说。
“你瞧这句,”杨华指着字条说,“‘要锻炼自己’。”
第二天一早,杨华就把雷锋找来,冲着桌上那盒饭一本正经地说:“请这位不吃米饭的人把这盒米饭拿走,今后我们保证跟你一块儿吃窝头,谁也不许再往宿舍里打饭、打菜。这个公约,你同意不同意?”
雷锋高兴地说:“这个公约订得好,我完全同意!”
真挚的友谊给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情趣和欢乐,就连吃窝头他们也觉得香甜了。每天上班紧张地劳动一天,下班以后,住集体宿舍的年轻姑娘们都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然后上街看戏、看电影、逛公园。职工俱乐部每周举行一两次舞会,她们也是常客。
杨华最先学会了跳舞,接着把张棋和小易也教会了。雷锋对跳舞不感兴趣,小杨几次想教他,他总是摇头不想学。他的业余时间多半是在职工俱乐部的图书馆里度过的。
那是一个周末,杨华她们又到俱乐部去跳舞,出门时遇见了雷锋,她们再次邀他去学跳舞,这次他好歹算是答应了。可是进了俱乐部大门,他又一头钻进了图书馆。杨华和小易这回没客气,舞厅里音乐一响,她俩就到图书馆硬是把雷锋拉到舞厅里。她拉起雷锋的手刚要上场,雷锋发现乐队旁边的圆柱子上贴着一张“跳舞注意事项”,他笑笑说:“杨姐,我怕是不好改造。”
“我就不信,咱们包教包会。”
“包教包会也不行。”
“为什么?”小杨拉起雷锋就要教。
雷锋指着圆柱子上那张“注意事项”说:“这里面规定:穿带钉子的鞋不准入场。你看我这鞋!”他抬起一只脚让杨华和小易看他的鞋底,前后掌果然钉了许多鞋钉。趁她们仍愣神的工夫,他像得了救似的又跑回图书馆看书去了。
小易感到很扫兴,跳了一会儿,就拉着张棋和杨华走出了俱乐部。路上,一向话语不多的小易提了一个问题:“我们都是年轻人,业余时间都去俱乐部,可有人去读书,有人去跳舞,这是为什么呢?”
“个人爱好不同呗。”张棋说,“你说呢,小杨?”
一向爱说爱笑的杨华却沉默起来。
她们回到宿舍不久,雷锋从图书馆回来了。杨华把他叫进屋来,让小易把路上提的问题又讲了一遍。
雷锋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大家劳累一天,利用业余时间跳跳舞,读读书,我看都很好。”
杨华说:“这等于没回答问题。”
张棋在一旁冒出一句:“那你为什么只读书,不跳舞?”
雷锋想想说:“我不反对跳舞。下次换双鞋我一定会学学,我看学跳舞并不难。但我反对把业余时间都用在跳舞上,我觉得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浪费一分钟就等于死亡一分钟。”
雷锋珍惜时间、好学上进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她们。
大年初一那天,张棋到男宿舍去找她表哥,看见雷锋正坐在床边缝补一双破旧的线袜。她上前瞧了瞧说:“哎呀,雷锋,袜子穿成这样了还补啊!你呀,年轻轻的小伙子,出去玩玩也该有件像样的衣服。你看楼上楼下谁像你,连件好衣服都没有,你没钱吗?”
雷锋有钱。张棋听表哥说,春节前几个湖南老乡往家里寄钱,有人钱不够,雷锋就主动解囊。工人王大兴给母亲寄去50元,其中30元是雷锋的;张建文回乡探亲,雷锋送给他20元。
一个星期天,她们几个晚饭后没事,想到男宿舍去玩。刚走到他们宿舍门前,就听屋里传出一阵说笑声:“瞧,咱们雷锋这一打扮更漂亮了!”
她们推门进去一看,原来是雷锋正在伙伴们的说笑声中试穿一套新衣服:棕褐色皮夹克,深蓝色西裤,脚下是锃亮的黑皮鞋。
雷锋有点不好意思了,当即脱下了这套新衣服。过后,雷锋依然穿着那一身旧衣裤,他说穿新装不舒服,不习惯。其实雷锋是认识到自己从农场来到鞍钢,工作没干几天,还谈不上有任何成绩,现在就讲究起穿戴来了,实在是不应该。
这件事给她们3个女友的印象是很深的。到鞍钢10个月来,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雷锋的言行给她们留下了许多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今天,她们为雷锋送行,那份深深的留恋之情写在了她们每一个人的脸上。
勇于克服困难
雷锋常说:“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
1959年8月,骄阳似火。雷锋和一群青年伙伴们来到了焦化厂工地,决心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新建的焦化厂工地,位于弓长岭偏僻的山脚下。刚来到这里时,工人宿舍还没有盖起来,大家暂时住在破旧的土房里。食堂是临时搭的大席棚,厨房是露天灶,每天走的是坑洼不平的山路,吃水和用水都要到离工地两千多米远的河子里去挑。这里的工作、生活条件,与鞍钢相比,真是差得太远了。雷锋却没有想这些,他一来到工地,就帮助大家搬行李、整理床铺,里里外外忙得最欢。
工地团总支李书记知道雷锋是从鞍钢化工总厂来的先进生产者,曾出席过鞍山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是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又看他自打来到工地以后,就从早忙到晚,没有闲着的时候。于是,他把雷锋叫到身边说:“看得出来,你和那些怕吃苦,不安心工作的同志不一样,希望你以后在这里更好地发挥模范作用。”
雷锋说:“我是个苦孩子出身,是党把我培养长大的。我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现在来到工地,工地就是我的家。越困难越能锻炼人,我就准备在这里扎根啦!”
一天夜里刮起了大风,刮得破土房里冷飕飕的,大家都没有睡好觉。
“冷吧,小雷?”挨着他睡的一位老师傅,将压脚被盖在他身上。
“我不冷,你盖吧!”雷锋又把被子还给了老师傅。
“南方小鬼,比不上北方人扛冻!”老师傅还是给他盖上了。
“师傅,我什么苦都吃过。”雷锋见大家都睡不着,就讲起了自己童年的苦难。有的人听着听着,流下了眼泪。雷锋最后说:“比比过去,想想现在,眼下有个睡觉的地方就是福啦!”
那位老师傅感动地又给他掖掖被角,说:“睡吧,睡吧,等把宿舍盖起来就好了。”
在修建宿舍的过程中,运石头,雷锋拣重的挑;运木料,他挑大的扛。发现好人好事,他就编快板、写墙报,进行宣传。他走到哪里都像一团火,使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感到特别温暖。领导把他编进青年突击队,共青团员们选他当了团支部宣传委员。
入冬以后,东北山区格外冷,这无疑给施工带来了新的困难。领导把和泥这个最累、最脏的活,交给了雷锋所在的青年突击队小组。干了两天,雷锋发现砌砖和运砖的同志上班后,要等和泥小组把泥和好才能开始干活,每天都为此窝工个把小时,影响施工进度。
为了不窝工,雷锋发动了和泥小组的几个共青团员提前上班,每天天不亮,别人还在熟睡的时候,他们就来到工地先和好一堆泥,等砌砖和运砖的同志一上班,就可以马上干活了。但在冬季施工中,一开始由于没有经验,用土和的泥黏结性小,砌上的砖不牢固。经过研究,把蒿草、沙子和土掺在一起即可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大家只用铁锹、二齿钩子拌和,进度慢,硬土块还搅拌不开。
为此,砌墙的同志有意见了:“这和的是什么泥?疙瘩溜球的,一点都不好用。”
雷锋觉得人家说得对,他二话不说就脱下鞋,挽起裤腿,踏进泥水里,用脚踏碎土疙瘩。工段领导怕冻坏他的脚,连忙取来胶靴叫他穿上。可穿上胶靴,一踩进泥里,胶靴就被黏住,拔不出来。劲没少费,泥还是和不均匀。雷锋干脆把靴子甩掉,又光脚踩泥了。
在雷锋的带动下,伙伴们也照着他的样子干起来。泥水冰冷刺骨,沙石、乱草扎得脚生疼,但他们毫无怨言,一直坚持这样干,终于和出了质量好的泥,保证了施工质量。
施工进展很快,砖墙越砌越高。但是,墙砌得越高越不便于运泥。雷锋一边赤脚踩泥,一边琢磨:能不能找个窍门?他站在泥里比比画画的,谁也不知道他想干什么。
同他一起从湖南来的小叶,好奇地问道:“你比比画画地想干什么?”
“来,帮我参谋参谋。”雷锋从稀泥中拔出脚来,对小叶说,“我想搞个土吊车运泥,你看行不?”
说罢,他把大家叫在一起,在地上画着图,讲解他的想法。
“行,保管行!”伙伴们都赞成他的想法,并立即向工段领导进行了汇报,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当天他们就在工地上架起了“横杆吊斗”,经过试验,完全适用,吊泥、吊砖、吊瓦都行,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到了11月末,天气越来越冷,早晚已经开始结冰了。工程急需在严冬前完工。但这时打地基的石头用完了,工地附近的石头也捡光了,等采石场运回石头来,不知要等到哪一天。时间不等人哪!于是,雷锋和青年突击队的同志到处去找石头。
这天,雷锋和小叶发现离工地不远的河沟里有不少石头。他们找来钢筋钩子往上捞。一钩一滑,捞不上来。他们脱下鞋袜,挽起裤脚,踏碎岸边的冰碴,蹚着水去捞。深的地方,水浸没膝盖,冰得腿脚生疼,他们咬着牙,坚持把石头一块一块地往岸上搬。
干了一阵,雷锋对小叶说:“光我们两个人干不行,要把大家都喊来,人多力量大。”他跑回工地,把青年突击队的人全找来了。
大家一看河里有石头,都跟着雷锋跳下水去捞。石头供不应求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雷锋这种忘我劳动的热情,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受到伙伴们的普遍称赞。他一次又一次地被评为生产红旗手。
白天劳动了一天,晚上业余时间大家便下下棋、打打扑克,雷锋有时也和大家一起玩玩,但更多的时间他都是用来学习。有时晚上开会,把时间挤掉了,他宁肯少睡一会儿,也要坚持学习。
因为这事,老师傅时常劝他:“你这样看书,非把眼睛看坏不可。熬夜到半夜三更的,别把身体搞垮了。”
雷锋对同志们的关怀、爱护是十分感激的,但他一拿起书本就忘了伙伴们的劝告。于是有人又从另一个角度向他提意见:“你一看书就是半宿,浪费公家的电不说,还影响大家休息。”
这倒引起了雷锋的重视,任何不利于集体的事他都不会去做的。刚好这时车间调度室修好了,到了晚上,他就跑到了那里去读书。
一天晚上,雷锋正在新建的调度室里看书,忽听外面“哗哗”地下起雨来。他走出调度室,风雨迎面扑来,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住在这里的调度员十分着急地说:“工地上还有6节车皮的水泥没卸下来,遭雨一淋,就要变质,得赶快叫人抢卸!”
雷锋一听,吃了一惊,水泥是国家财产,绝不能让它受到损失。他马上顶风冒雨跑回宿舍,叫上二十多个小伙子,又把自己的衣服、被子都抱到现场,盖在了水泥上,然后又组织大家分头找雨布,找芦席,抬的抬,盖的盖。经过一场雨夜激战,七千多袋水泥丝毫没有受到损失,可是雷锋的衣服、被子却连泥带水搞了个一塌糊涂。
一天早晨,天上飘着小雪,气温降到零下二十多摄氏度。小叶要赶早车到鞍山去办事,忽然发现前边有个人影,个子不高,两个帽耳子被风吹得直呼扇,只见他一手提着粪筐,一手拿着粪铲,一会儿弯下腰去,一会儿站起身来。
小叶想:北方人就是扛冻,这么冷的天还起早捡粪!当他走近那人时,不禁吃了一惊:
“雷锋!”小叶喊着扑过去,夺过粪铲,“你起早捡粪干什么,莫非你还要种地?”
“我种什么地呀,我这是捡点粪支援姑嫂城生产队。支部不是号召我们多给生产队做些好事嘛!再说,早点起来,也能锻炼耐寒力。”
小叶是很敬佩雷锋这种精神的。他是为了赶早车才起了个大早,否则现在还躺在热被窝里呢,可人家响应党的号召,已经起来捡半筐粪了。这以后,每天早晨小叶也跟着雷锋捡起粪来。
一天,两个人一边捡粪一边闲聊。小叶见雷锋只穿一件绒衣,冻得直发抖,就问:“你的棉衣呢?”
“刚才被吕大爷披走了。”
雷锋说的吕大爷,是姑嫂城生产队附近的一位牧羊老人。雷锋有时到生产队去办事,了解到这位老人在旧社会受过不少苦,新中国成立后才翻了身。雷锋打心眼里热爱这位老人。今早起来捡粪,正遇到老人出门去办事,雷锋见他穿的衣服单薄,就脱下自己的棉衣给老人披上了。老人说啥也不要,雷锋不答应,争执了半天,硬披在老人身上了。
“你穿这么少,还坚持捡粪,不冷吗?”小叶关切地问他。
“活动活动就暖和了,不能让老人冻着啊!”雷锋说,“我有个体会,当你为别人做了点好事的时候,自己虽然冷点,但心里是暖和的。”
雷锋在焦化厂工地只工作了5个月,加上在鞍钢化工总厂的时间,总共只有14个月,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3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8次被评为标兵,5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
火红的青春,为他赢得了满身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