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

少年奇才

在欧亚非三大洲的地中海西部,有一个叫科西嘉岛的地方,1769年8月5日,本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因为一个人的诞生,却显得不寻常起来。在这一天,一个头颅硕大,四肢粗壮的男孩呱呱坠地了。他的父亲夏尔·波拿巴,给这个孩子起了个与他叔叔同样的名字:“拿破仑”,意思就是“荒野雄狮”。

拿破仑小时候沉默寡言、性格孤僻、不合群,但却很好斗,喜欢征服别人,而且工于心计,令人叹服。

拿破仑共有8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二,哥哥约瑟夫是他主要的欺负对象。他靠生就的一副蛮力,经常把约瑟夫掀倒在草地上,打他、咬他,而且在约瑟夫被打得还没回过神来时,拿破仑却又恶人先告状,使得挨了打的约瑟夫还经常挨母亲的骂。可怜的约瑟夫只能忍气吞声,听从自己弟弟拿破仑的支配。

7岁时,拿破仑已经上学了,但他还是整天沉迷在玩耍打斗中,不知好学上进。幸亏约瑟夫的数学题使拿破仑受到了刺激和羞辱。

喜欢征服别人的拿破仑突然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在内心真正地征服约瑟夫。

从此,在游戏的兄弟姐妹中,再也很难见到拿破仑的身影了。当他们在花园里或草地上嬉闹时,拿破仑经常一个人悄悄溜走,拿本数学作业到海滨的一个小岩洞去做,往往一做就是几个小时。至今,那个“拿破仑岩洞”还保留在他的故乡。

不久,拿破仑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使兄弟姐妹和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由衷佩服。这样,倔强的拿破仑体会到:要真正征服别人,首先要能够征服自己。

拿破仑的父亲虽然是法国的贵族,但家境却不大富裕,因此,为节省费用,拿破仑10岁时,就被送到法国一所公费学校——布里埃纳军校上学。

布里埃纳军校并不是理想的乐园,呆板的生活和修道院差不多,而且老同学总是欺负新同学。穿着破旧的拿破仑一到那里,自然就成了一些老同学嘲笑的对象。

由于科西嘉曾属于意大利,直到拿破仑出生前一年才归于法国,所以拿破仑上学前只懂一点意大利文。刚到巴黎时,他连用法文拼自己的名和姓都不会,这成了那帮贵族子弟捉弄人的笑料。他们模仿着拿破仑的科西嘉口音,戏弄他,开他的玩笑。

同学们的嘲笑没有压倒拿破仑,他始终对他们不屑一顾,并促使自己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他知道,只有用功才能使自己的将来免遭嘲笑,才能出人头地,也才能为自己的民族扬眉吐气。

课余,拿破仑读了许多历史方面的书,他被书中那些伟大的统帅深深地迷住了。同时,拿破仑潜在的军事组织才能,很快就使他在同学中脱颖而出。

冬日的一个下午,天气特别冷,操场被厚厚的白雪覆盖着,同学们都被困在活动室里,拿破仑也无聊地走来走去。突然,他高声地对自己的同学们说:“我们打雪仗去!”这在当时可是新鲜玩意儿,同学们欢呼着向操场蜂拥而去。

拿破仑先把他们分成两组,然后指挥双方用积雪修筑了堡垒,并按战术原理制订了作战方案。一切就绪后,拿破仑就高高地站在用雪筑成的碉堡上,俯首下令,指挥双方用雪球作武器,时而进攻,时而防御,宛如一位主帅在指挥千军万马。一位教师看着拿破仑从容不迫的指挥,高兴地说:“拿破仑具有非凡的军事素质,这孩子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拿破仑潜在的军事组织才能,不久也被前来考察的一位军官看中了。他在给上司的报告中这样写道:“拿破仑健康状况:甚佳。性情:服从命令、诚实可靠、知道感恩。品行:很守规矩,一直以勤于研习数学而表现突出。史地知识尚可,才艺方面很弱。他会成为一名优秀士兵,值得送进巴黎军事学校深造。”

就这样,5年的军校生活一晃就结束了,拿破仑被保送到了巴黎军官学校。半年后,他父亲去世。

拿破仑狂热钻研。16岁那年,他提前通过了毕业考试,并被授予少尉军衔。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了,代表落后生产力的封建国王被起义民众处决。

但是,由于革命不彻底,使得王党分子以土伦城为中心,发动暴乱,并引进英军和西班牙军进驻土伦,在英军的坚船利炮下,企图推翻年轻的共和国政府。

一天傍晚,拿破仑去拜会他的同乡——土伦围攻战的直接领导人萨切利蒂将军。当他们喝完一杯酒后,萨切利蒂突然长长地叹了口气,两眼忧伤地对拿破仑说:“我很痛苦,痛苦到了极点,拿破仑先生!”

“您痛苦什么呢?”

“没有真正的军事天才指挥部队,使得土伦城久攻不克,这就是我的痛苦呀!”将军说道。

“您能把兵力部署地图给我看看吗?将军。”拿破仑说。

“能,完全能!”

拿破仑的目光在地图上一点一点地移着,他发现整个土伦海湾呈葫芦形,法军在葫芦尾,英军在葫芦头的土伦城,葫芦的腰部在里卡尔半岛——英军的炮舰所在地,这正是土伦海港的咽喉所在。

拿破仑的目光盯在了里卡尔。“将军,您看,我们只有攻下里卡尔半岛,才能攻进土伦城。现在,我们必须尽快占领里卡尔。”

英军在里卡尔前设了两个大炮台,密集的炮火可以毁灭任何进攻的军队。

“将军。”拿破仑目光炯炯地盯着萨切利蒂,“最强的地方往往正是最弱的地方。为什么我们不用炮呢?我们只要用连续不断的轰炸压住他们的炮火,掩护步兵从侧面包抄过去,海上和陆上同时围攻,就很有可能突破!”

萨切利蒂被这严密而独特的战术设计折服了。

“拿破仑先生,”将军拍着他的肩头,“我要你去作炮兵指挥官,怎么样?”

“将军阁下,感谢你的信任,拿不下土伦,我用剑自尽在你面前。”

“不,你一定要活着攻下土伦。”

“是,将军,我会活着攻下土伦。”

正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遇,使拿破仑获得了一个初试锋芒的舞台。

12月16日晚上,大雨滂沱,狂风呼啸,闪电不时地划破天际大片的云层,雷声炸得大地在颤抖,一场决定性的进攻开始了。

漆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拿破仑指挥炮兵悄悄地向英军炮台下集结。忽然,一道闪电划过,英军发现了他们,刚刚平息的炮声又吼了起来,几个优秀的炮手霎时倒在了血泊中。

“快,补位!”拿破仑大声命令。

“开炮,打,狠狠地打!”

一发发炮弹带着仇恨飞向英军阵地。

“米尔隆,立即带领一纵队,从左侧迁回,越过小山突袭敌人后方,给他个出其不意。”

“立即执行,阁下!”

“炮手,掩护!”

炮筒烧红了,一个又一个炮手倒下了,英军的炮弹依旧准确地落在法国阵地。

“报告,有奸细。”一青年军官报告。

“什么,奸细?”拿破仑瞪圆了血红的双眼。

一个小山下面,有两个法兰西士兵在悄悄地向对岸打着旗语。拿破仑举起高倍望远镜,见对岸也有两个英军士兵在打旗语,旁边还有一个士兵在写着什么。

“维克托,看着对岸。”拿破仑一边把望远镜递给青年军官,一边举起手枪。

一声枪响,一个英军士兵倒下了,另两个仓皇躲避。

“干掉那两个可耻的叛徒!”

“是!”

失去“耳目”的英军大炮杀伤力越来越小。

“冲啊,法兰西的勇士们!”拿破仑长剑一挥,策马冲向敌阵。

“冲啊!”步兵、骑兵呐喊着,跟随拿破仑从正面进攻敌人。

这时,另一队骑兵也从敌人后方冲了过来,受到夹击的敌人无心恋战,丢下武器,从海上仓皇出逃,涌向土伦城。革命军占领了里卡尔。

“所有炮兵,进入炮台,用敌人的大炮,轰击敌人的舰船,轰击土伦城,快!”拿破仑站在高高的炮台上,向部队下达了最后一道进攻命令。

复仇的炮弹,像长了眼睛,打得英军鬼哭狼嚎,土伦城收复了。拿破仑时年24岁,被破格提升为将军,他一下子成了风云人物。

辉煌战绩

人世间的事情真难预料,好景不长,在1794年热月9日(公元7月27日)这一天,热月党人发动了热月政变,推翻了掌权的资产阶级雅各宾派,建立了由5位督政官组成的督政府。

刚刚成立的督政府,开始在全国搜捕雅各宾派遣留的亲信,拿破仑因此受牵连而被捕入狱。一夜之间,拿破仑从一位将军沦为阶下囚,上帝可真会开玩笑!

庆幸的是拿破仑未被送上断头台,而是被囚禁了14天后,就被释放出狱了,但他平坦的前程却因此被中断,他的名字已从现役将官名册上勾销了。

拿破仑只好暂寄居在一间阴暗潮湿的小房子里,穷困潦倒、饥寒交迫、前景暗淡。

刚刚上台的热月党人,日子也不好过。当时,法国到处都是饥饿的人群,失业的工人成千上万,他们不断地聚众闹事,冲击政府。一些别有用心的王党分子,看到动乱四起,政局动荡,就想趁机发动暴乱,鼓动那些闹事的群众,推翻热月党人的统治。他们准备在葡月13日(公历10月5日)进攻政府机关杜伊勒里宫,推翻新建的政权。这种局势可急坏了当时的巴黎武装部队司令——巴拉斯。

巴拉斯是热月政变的主要分子,他虽参加过一些战斗,但不是职业军人,巴黎的局势弄得他焦头烂额,他急需要一位擅长军事的助手来帮助自己。

一天下午,巴拉斯像往常一样,来到了他的情人——塔利昂夫人家里。

在情人塔利昂夫人家里,诉说当前的危险局势,巴黎大部分被叛军占领了,自己迫切需要一位军事助手。

“巴拉斯,我向你推荐一个人。”塔利昂夫人兴奋地抬起头。

“谁?”

“拿破仑,你还记得吗?那个小个子的年轻人,前几天还拜会过我,希望能得到帮助。”

曾参加过土伦战役的巴拉斯,一下子想起了拿破仑。他想:“对,只有像他那样的军事天才,才能控制眼前这个局势。”

于是,巴拉斯立刻派人请来了拿破仑,并将巴黎所面临的危险如实相告。

拿破仑知道改变命运的时刻又将来到了,勇敢地接受了保证巴黎安全的任务。

这时巴黎的形势已十分危急,超过政府军几倍的叛军正向杜伊勒里宫围攻而来。拿破仑立刻派人从营房里拖出40门大炮,安放在宫门外的大道上。

叛军在兴高采烈的凯旋音乐伴奏下,举着旗帜,向宫中冲来。

“开炮!”拿破仑果断地下达了命令。

杜伊勒里宫前炮声隆隆,血肉横飞。叛军完全没有料到,拿破仑会用炮火来迎接他们。被炮火轰得措手不及的叛军,拖着伤员仓皇逃窜了。困扰了热月党人一个月的叛乱,被拿破仑一个小时就解决了。

巴拉斯和其他热月党领导人非常钦佩拿破仑的气魄,正是这种勇敢果断的气魄,才敢在城市中使用大炮,这在法国是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

拿破仑这位被一时淡忘的英雄,很快又成了巴黎的红人。曾因不修边幅、衣服破旧而遭上流社会耻笑和排斥的拿破仑,现在却成了舞会上女士争夺的对象。随着社会地位的上升,他的个人生活也变得绚丽多彩了。

以前,拿破仑的爱情一直很不顺利,如今,他已是上流社会的显赫人物了,周围充满了漂亮女子迷人的微笑。一次,在巴拉斯主办的舞会上,他结识了高贵、温柔的约瑟芬。

约瑟芬是位有两个孩子的寡妇,且比拿破仑大6岁,但拿破仑狂热地迷上了她,一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样子。不久他们就结婚了。

葡月13日的战绩给了拿破仑慷慨的回报:令人羡慕的巴黎卫戍司令和幸福的婚姻。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满足拿破仑,他希望成为一个伟大的统帅,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不久,幸运之神来到了,拿破仑被封为驻意大利军司令官,新婚才2天的他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妻子,踏上了新的人生历程。

第一次反法同盟很快就组织起来了,担任主力军的是奥地利。因此,法国要进攻奥地利,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所以就必须占领北意,然后穿过北意直捣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3月27日,拿破仑到达了意大利军团。尽管事先有过充分计划和准备,但他仍清楚地看到了自己所面临的困难:

炮兵、骑兵严重不足,士气十分低落,人心不齐,军官们根本看不起拿破仑这位貌不惊人的青年司令官。

驻守在北意皮埃蒙特要塞的反法军队,除了奥地利久经沙场的远征军,还有撒丁王国(现德国的一部分)的精良部队。况且,皮埃蒙特三面被阿尔卑斯山相围,常年冰雪覆盖,仅有的通道两旁修筑了大量的战壕、碉堡等工事。

拿破仑在整顿和检阅了自己的军队并分析了敌方情况后,制定了一个新的作战计划:先切断撒丁军队和奥地利军队之间的联系,然后集中兵力,将敌人各个击破。

凭着对地形的熟悉,拿破仑发现了一个楔形山区,只要从这里攻击敌军,就能切断两者的联系。但要到达这一山区,必须绕很远的一段路。这时,拿破仑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直接翻越阿尔卑斯山。

翻越阿尔卑斯山,这是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因为此山险峻、冰封雪盖、难寻路径。可是拿破仑毫无畏惧,翻越雪山,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以身作则,显示出了惊人的勇敢和镇定,并发挥他那出众的鼓动才能,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使得这支疲弱的法军,一时间变成了非常强大的军队。

面对着从天而降的法军,奥地利军呆住了,将领博利厄则一个劲地喊:“拿破仑,这个战争疯子……”

很快地,撒丁军和奥军之间的联系就被切断了,拿破仑派一小部分兵力牵制奥军,然后率军亲自追击撒军。力量比较薄弱,又失去支援的撒军,抵挡不住法军优势兵力的猛扑,节节败退,只好在停战协定书上签了字,退出了战争。

拿破仑率军立即掉转方向,集中全力向奥军扑来。

在法军主力与撒军作战时,博利厄带领军队退到了曼图亚要塞,这个要塞周围环抱着明齐河,河流此时已泛滥,形成一个湖泊,假若进行一般围城作战是很难奏效的。博利厄固守在这里,等待援兵的来临。

半个月后,奥地利派来了72岁的老将维尔姆泽。

维尔姆泽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可这时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将他的部队分成3个纵队,企图对法军形成包围之势,以便一网打尽。这种战法,岂不正中拿破仑的下怀?

拿破仑选择了离大部队较远的第三纵队,进行长途奔袭,很快,奥军的第三纵队遭到惨败。

拿破仑的急行军可不是徒有虚名的,他指挥军队一刻不停地行军,赶在维尔姆泽和第二纵队联合前,对维尔姆泽的第一纵队发起了猛烈攻击。

受重创的维尔姆泽无心再战,只好率领残部逃向曼图亚。

奥皇很快又派来了另一位老将阿尔文齐,带着比上一次更多的兵力——6万人,气势汹汹地杀奔而来。可笑的是,奥军的前几次惨败,并没能使这位老将悟出点什么,他依然兵分三路。拿破仑自知无法正面与之匹敌,便一边佯装撤退,一边迂回到敌人尾部,并把敌人引到被几块大沼泽围绕的战场上。

11月15日,双方在阿尔科拉桥展开了一场血战。

战斗刚开始时,法军曾一度处于劣势。急红了眼的拿破仑抓起一面战旗,亲自率部向前冲锋,混战中掉进了沼泽地,行将灭顶。这时奥军的先头部队已赶到他面前,将他与法军隔开。正在这十万火急之时,士兵们高呼“救出司令”,奋勇地向前冲来,以压倒一切的气势冲垮了奥军,然后从沼泽中拉出拿破仑,攻占了桥梁。

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打得非常激烈,拿破仑的部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可阿尔文齐的部队终究被粉碎了。

意大利之战胜利结束了,拿破仑这位年轻的司令官在1年内,相继打败了柯利、博利厄、维尔姆泽和阿尔文齐4位著名将领。这不仅是法国大革命以来最辉煌的军事胜利,也是拿破仑军事生涯中最光辉的一页。

拿破仑从意大利战场得胜回到巴黎,法国政府给他下达了一项新任务:东征埃及。

东征埃及的计划在秘密地进行着。拿破仑故意向外放风说,法国将通过直布罗陀海峡攻击英军。英国人把握当时的情形,也预测法军远征英国大概是不会错的了。于是,英国海军将领纳尔逊在直布罗陀布下了重兵,等待着拿破仑前来进攻。

1798年5月19日,拿破仑朝直布罗陀的方向挥了挥手,幽默地说了句“埃及见,亲爱的纳尔逊将军”后,带着远征舰队从土伦扬帆出航,直奔马耳他岛。

马耳他岛是地中海最好的港口,地处交通要道,远征的法军只有占领此岛,才能保证地中海海上运输线的畅通。

6月10日,拿破仑率军登陆马耳他岛。

10天后,法国舰队顺利到达埃及亚历山大港附近海域。

拿破仑手下的一个军官去与当地的法国领事联系,以便摸清敌情。

虽然埃及当时是土耳其的领地,但实际上统治埃及的是马木鲁克骑兵。马木鲁克的原意是“奴隶”。很早以前,土耳其经常把买来的奴隶训练成卫队。许多奴隶由于作战勇敢,被提升为军官,这些军官在长期的军事活动中,逐渐掌握了统治权,控制了埃及,成了实际的统治者。

那名军官和法国领事马嘉隆,急匆匆地来到拿破仑的船舱里。

法国领事马嘉隆见到拿破仑后,诉说了前两天英国海军将领纳尔逊的英舰来过亚历山大。

原来等在直布罗陀的纳尔逊,闻听拿破仑攻占马耳他岛后,才知自己上了当,拿破仑原来是声东击西,他真正的目的地是埃及。于是,纳尔逊率军急速朝埃及赶来。大概是这位英国海军将军太心急了,当他赶到亚历山大时,却连拿破仑的影子也没见到。自作聪明的纳尔逊想:拿破仑大概是又使了个迷魂阵,肯定是赶去君士坦丁堡了,于是又率军赶了过去。就这样盲目地赶来赶去,使法军躲过了灭顶之灾。

拿破仑决定立即登陆。几个小时后,亚历山大这个军事要地便落入了拿破仑的手中。

登上埃及土地的拿破仑部队,急速行军,向首都开罗挺进。

7月21日凌晨,马木鲁克将领看到渐渐逼近的法军,脸上露出轻蔑的冷笑,他拔出战刀,大声叫道:“勇士们,真主会保佑我们,冲啊!”

马木鲁克兵发出狂野的呼喊,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法军。

拿破仑命令各方阵的第一排士兵卧倒,第二排蹲下,第三排直立。第三排举枪瞄准,后面的士兵迅速向前传递着装满弹药的步枪。而在各个方阵的豁口处,乌黑的炮口也伸了出来。

经过两个小时的苦战,马木鲁克兵被打得落花流水,吓得魂飞魄散,他们称拿破仑为“炮火之王”。从此,拿破仑的盛名传遍了埃及等国。

可就在此时却突然传来法舰队全军覆灭的消息。素以镇定自若著称的拿破仑,也经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他脸色发白,悲痛万分。法国舰队的覆没,意味着同法国的一切交通都被切断,返回法国的全部希望也随之渺茫。

但笼罩着拿破仑的这种阴暗情绪很快就消失了,他又恢复了坚定、自信和镇静。

土耳其见自己的领地埃及被法国人占领,十分恼怒,立即派兵朝埃及进发。1799年2月,拿破仑亲自率1万多人向叙利亚进军,迎击土耳其军队。

厄运从此开始了。

3月15日,装载攻城火炮的法国船只到达阿克尔海边,拿破仑立即下令攻击。不久,海上大雾迷漫,看不清前面的目标,有一些法国船只居然一直冲入到英国海军的包围圈中,英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将船上的法军擒住了,船上的大炮也被土耳其人拿来对付法军。

尽管没有大炮攻城,拿破仑还是包围了阿克尔城堡。从未遭受过失败的拿破仑,仍然坚信幸运之神不会弃他而去。可阿克尔城堡守卫的强大,打破了他的东方之梦。法军围攻阿克尔城堡长达两个月,其间猛攻8次,均以失败而告终。

拿破仑满怀遗憾,只好离开叙利亚,返回开罗。撤退比进军时更加艰苦,因为这时已是5月末,这些地方酷热难当。士兵们既为难熬的干渴所折磨,又为火一般的烈日所暴晒,个个意志消沉。为了鼓舞士气,拿破仑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特殊化。他的马匹早已给了伤员,在返回的过程中,他一直步行,而且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这艰难而难忘的行军旅程使士兵们对拿破仑的爱戴之情到达了极点。

这时,从巴黎传来了一连串的坏消息:在拿破仑远征埃及期间,奥地利又占领了意大利,法国国内四分五裂,而政府对此一筹莫展。

听到这些消息的拿破仑暴跳如雷。他把部队交给一位亲信代管后,立即带领一批可靠之人,秘密乘船离开埃及,向法国驶去。

为了躲开英国军舰,拿破仑等人分别乘坐几只小木船,只能在夜里悄悄地行驶,因此他们行进得非常慢,有时甚至要绕来绕去,好几次他们都差点被发现。但是,他们最终躲过了英国军舰,经过40多天的艰难航行,终于回到了法国。

拿破仑远征埃及的1年中,占领了马耳他,征服了埃及,赶走了统治埃及的马木鲁克军队,并把先进的科学和艺术带到了尼罗河畔。

拿破仑政变

1798年底,英、奥等国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奥地利又占领了北意,并时刻准备着从北意进攻法国。

法国的形势日益严峻。

热月党人建立的督政府腐败无能,他们的5个督政官之间勾心斗角,根本没有力量去摆平眼前的一切,稳定局势。人们期盼着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出现,希望他能赶走敌人,恢复以往的平静与荣耀。

10月9日黎明,拿破仑在土伦的海港登陆了。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的心中又出现了美好希望。在向巴黎的行进途中,拿破仑受到了各地居民的热情欢迎。

10月13日,督政府得知拿破仑回国,即日将抵达巴黎。正在开会的官员全体起立,整个会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会议中断了,代表们跑上街头,奔走相告,繁华的巴黎兴奋得像发了狂似的。剧院、戏场、大街上,到处都在传颂拿破仑的名字,巴黎的军乐队奏着军乐,走遍了整个巴黎以示欢迎。

在回国途中,拿破仑便已经有了推翻督政府的念头,如今这异口同声的喝彩、万众欢腾的景象,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推翻无能的督政府,这是人民赋予他的一种历史使命。

在对督政府进行了礼节性的拜访后,拿破仑就立即开始执行自己的计划,他首先开始物色自己的合作伙伴,以保证顺利夺取法国的政权。

拿破仓的第一目标是塔列兰。塔列兰曾任督政府的外交部长,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和审察能力,而且在以往的谈话中,双方对国际问题看法一致。果不出所料,闲居在家的塔列兰一听拿破仑的计划,便立即决定出来为他服务。

笼络住了塔列兰之后,拿破仑又来见富歇。富歇当时是警察总监,握有实权。

富歇是个见风使舵的家伙,他从拿破仑身上看到了希望,决心立刻投靠拿破仑,从内部策划政变。

找到了合作伙伴,下一步就是怎样对付5位督政官了。在5位督政官中,有3个很容易对付,因为他们无足轻重,又毫无主见。关键是如何对付另外两个——西哀耶夫和巴拉斯。

葡月政变中巴拉斯对拿破仑的重用,使拿破仑记忆犹新,因此,刚开始时,拿破仑准备与他合作,但巴拉斯这时已臭名远扬,因为盗窃、贪污、营私舞弊的丑闻,使他被人们所痛恨。拿破仑只好放弃他,而选择与西哀耶夫合作。

雾月18日,即公历11月19日上午,政变开始实施。

拿破仑首先在集会上发表演说:“共和国两年来的治理工作很糟糕,你们曾经希望我回国后,会结束这么多的灾难……你们将完成你们的任务,用你们的毅力、坚定和信任来协助你们的将军。自由、胜利与和平将回到法兰西,共和国万岁!”

接着他又斥责了无能的督政府:“我为你们缔造了一个光辉灿烂的法国,而你们把法国搞成了什么样子?我为你们创立了和平,而我回来看到的却是战争!我曾为你们运来了百万黄金,而我回来看到的却是饥饿和贫困!我为你们取得了胜利,但我回来看到的是失败!你们把我熟识的十万法军——光荣的弟兄们弄到哪里去了?他们都牺牲了!……”

拿破仑的演说极富煽动性,激起了人们对督政府的刻骨仇恨,军队以暴炸般的掌声向他欢呼。

督政府的末日已经到来了。

督政府就这样不费一枪一弹地被解散了。

但是议会还存在,议会拥有立法权,任何政府的领袖只有通过议会的认可,才能合法,因此,拿破仑暂时还不能算是正式领袖。

第二天下午,拿破仑及其亲信等候在议会旁边的大厅里。然而,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议会却没有作出成立新政府的决定。冲进议会的拿破仑及其亲信,受到了殴打和辱骂,个子矮小、身材较瘦的拿破仑几乎被愤怒的议会代表打个半死。幸亏一些士兵及时赶到,拿破仑等人才逃出了大厅。

经过这可怕的一幕,拿破仑决定用公开的暴力,解散议会。

随着拿破仑一声令下,持枪的士兵潮水般冲入大厅,代表们四散逃跑,有的从门口逃出,有的跳窗而奔,但他们很快又被外面的军队包围起来,逃跑的代表被抓了回来,他们在刺刀的威逼下开了会,通过了成立新政府和解散议会的决定。

新政府成立了,共和国的权力移交给了拿破仑等3位执政官。

1800年初,拿破仑打败了对手,通过全民表决拥有了无限权力,并搬到了历代国王的寝宫——杜伊勒里宫。在拿破仑执政前夕,王党分子十分猖狂,到处兴风作浪。拿破仑上台后,对残余王党、叛军进行清除,不到3个月便平定了,少部分奔逃美国去了。

拿破仑清楚地看到新生政权还不巩固,因此对逃亡者亲属采取宽容态度,虽有利于为巩固统治争取时间,但却使王党分子产生了想与拿破仑合建波旁王朝的梦想。

1800年2月20日,远在国外的被废国王路易十八给拿破仑写了一封信:“……把国王还给法国,后世子孙将永远祝祷你。你对于我的国家永远是最需要的,决不能解除要职……”

6月4日,路易十八又寄来了第二封信,信中说:“将军,如果您怀疑我的诚意,那就请提出您需要的酬劳……我需要阁下的帮助,而将军没有我也将一事无成。将军,全欧洲正在观望您,荣誉正在恭候您……”

拿破仑决定断绝他的念头,便亲笔写了回信:“殿下:你不应该回到法国……为了法国的安宁和幸福,请牺牲您的利益吧,历史会公正对待您的。我对您家族的不幸表示遗憾,我将乐于帮助您获得对隐退生活所需要的一切。”

王党派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们派遣美艳动人的吉什夫人前往拿破仑的宅第,吉什夫人相信凭着自己妩媚的容貌、漂亮的眼睛以及能说会道的小嘴,一定会完成使命的。

约瑟芬设午宴款待了她,席间谈到流亡者,这位美丽的夫人转达了王党派的意思:如果第一执政重建波旁王朝,国王将在凯旋门建一座有拿破仑铸像的圆柱。拿破仑迅速回答道:“第一执政的尸体将是圆柱的底座。”

收买不成,王党分子决定采取另一种手段。

1800年12月24日下午6时许,日头西斜,余晖中,一匹老黑马拉着一辆双轮破篷车缓缓前进,赶车的三个人都穿着蓝色罩衫,一副鬼鬼祟祟的样子。他们穿过大街,又走过广场,最后到达杜伊勒里宫附近。

这三个人将马停放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随即开始精心布置一项暗杀行动。这天晚上。大型圣乐《创作》在歌剧院首次演出,拿破仑对音乐颇有爱好,准备同夫人一同前往观看。

晚上8点,拿破仑的车队从宫里出发后,大街上顿时沸腾起来了,行人停下脚步,临街的窗户一扇扇地被打开,人们一个个探出身子,高呼着:“拿破仑万岁!”、“第一执政万岁!”拿破仑的车队过来了,走在最前面的是卫队,后面的马车里端坐着第一执政,再后面的是约瑟芬的马车,她因出门时为着装耽误太久,与拿破仑的马车拉开了很长一段距离。

拿破仑的车队朝着那个装满炸药的马车驶来,看车的少女被这威武的场面吓得目瞪口呆,站在她旁边的赶车人,疯狂得翻动了一下篷布下面的东西,便慌忙躲往远处。

刹那间,一声巨响震撼了大地,一道耀眼的光芒一闪即逝。石块、玻璃碎片、砖头、瓦块,犹如一场稠密的冰雹铺天盖地溅落下来。痛苦的吼叫声、焦灼的呼救声响彻漆黑的天空。一群刚才还高高兴兴欢呼拿破仑的人,顷刻间被炸得血肉模糊,看车的少女也被炸成了碎片。

炸药是在拿破仑和约瑟芬的马车之间爆炸的,因此,拿破仑毫无损伤,惟有约瑟芬的女儿手上受了点轻伤。拿破仑的车在绕过大街后停下,大家静静地站着,等待第一执政的命令,拿破仑冷静地说:“去歌剧院。”

在歌剧院,拿破仑坐在他的包厢里,安详而平静。他一边用观剧镜观看听众,一边说:“那些恶棍,竟想炸死我。拿圣乐说明书给我。”

这次爆炸,王党分子未达目的,却炸死炸伤了许多无辜的群众,拿破仑不得不采取强有力措施,该流放就流放,该处死就处死来稳定局势。

8年的战争使法国渴求和平,拿破仑上台后作了很大努力,他想与反法联军组织者英、俄、奥停战合谈,但终无结果。

无奈中的拿破仑决心用武力去争取和平,他选中的第一个作战对象是奥地利,因为奥地利在反法同盟中承担主攻任务,并且对法军构成最大威胁。这时,奥军已占领意大利并企图从意大利进攻法国。

1800年4月,梅拉斯率领的奥军把在意大利的法军截为两段,一支部队被迫向总部撤退,另一支被围困在热那亚要塞内,处境万分危险。被围困部队的将领马塞纳,立即向拿破仑发出求援信。

拿破仑接到马塞纳的求援信后,并没有派兵前往救援,而只是要人告诉他:积极防御、耐心守候。马塞纳接到第一执政的口令后,气得大声咆哮起来,骂拿破仑是个睁眼说瞎话的混蛋,岂不知拿破仑自有他的打算。

拿破仑知道,只有把马塞纳部的那3万多只“肥羊”拴在热那亚,才能吸引住梅拉斯的9万多只凶残的“老虎”,况且,梅拉斯早在那里布了大网,等着法国援军一到,立即一网打尽。

拿破仑不去顺应敌人的设想,去救援陷入困境的马塞纳部队,而是设计了一个完全出乎敌人意料的作战方案。他决定从瑞士进入意大利,从后方突袭梅拉斯,夺取他的仓库,截断梅拉斯和奥地利的联系,迫使他在意大利孤军作战。梅拉斯的失败,能导致在意大利的整个奥军覆灭,使法军重新赢得意大利。

拿破仑开始执行自己的计划。为了迷惑敌人,他决定制造假情报。他秘密地、但并不是完全不透风地在瑞士附近建立了一支预备队,结果使许多外国间谍赶到那里。在1个月里,大约有6000名士兵到达那里,拿破仑也于5月6日检阅了这支部队。这些情报飞快地传到敌方。同时,在法国东南部,一支装备精良的预备队,正秘密而迅速地集中在瑞士边境。

5月11日,拿破仑到达瑞士边境,检阅了真正的预备队后,决定立即翻越阿尔卑斯山。为了使敌人摸不清自己的行军目的,拿破仑命令军队分四路前进,少数兵力从敌人可能想到的、已布下重兵的地方翻越,而拿破仑率领主力部队,沿一条崎岖的小径翻越。

6月1日,奔袭的法军终于走出阿尔卑斯山区,在路上顺手收拾了一小股奥军后,直奔米兰,与另一队法军会合。

这时,梅拉斯还在坐等拿破仑的前来。当拿破仑在他意想之外的地点和方向出现、并且带了比他想象中要多得多的法军时,才大呼上当,急忙集中兵力,准备迎战法军。

13日下午,法军的先头部队在马伦哥附近与奥军相遇,经过8小时的激烈战斗,奥军终支持不住,向亚历山大里亚退却。由于天色已晚,敌情不明,法军停止了前进。

拿破仑于天黑之前赶到马伦哥。他命令一名侦察兵立即查明前面河上的桥梁情况。没过多久,侦察兵回来报告说,河上仅有的一座桥梁已被炸毁。这一情报坚定了拿破仑的判断,他相信奥军已撤走。可这一错误判断,差点使法军断送这次战役的胜利。

这天夜里,马伦哥平原死一般地寂静,这使拿破仑更加相信梅拉斯已经溜之大吉了。于是14日清晨,他没有让后面部队立即赶上来,而是命令他们继续向四方搜索,以阻止奥军逃窜,然而,就在这时,一场酝酿已久的大战突然爆发了。

6月14日上午,驻在亚历山大里亚的奥军倾巢出动,潮水般地涌过来,河上的桥梁不仅被很快修复,而且又出现了两座新浮桥。三路奥军并驾齐驱,从天而降,直扑法军阵地。拿破仑得知奥军发起了进攻,大吃一惊,他下令死守马伦哥,并急令还在两侧搜索的军队迅速回援。面对奥军的全力进攻,法军此时难以抵挡,节节败退。

奥军主将梅拉斯虽年过70,但他毫不示弱,亲临战场,所乘战马连续两匹被炮弹击毙,仍挥军猛击,终于攻下了马伦哥。法军4次反击,一度夺回阵地,但因寡不敌众,最后忍痛放弃马伦哥。

梅拉斯认为大局已定,欣喜若狂,立即派信使向奥皇报捷。

面对败局,拿破仑极为镇定,他坚信战斗远没有结束,如果后备部队能火速返回,法军仍有获胜希望。下午5时,正当溃败的法军与奥军的追击部队苦苦战斗,已接近彻底崩溃时,援军赶到了,拿破仑大喜,决定由退却转为攻击。

法军的反击开始了,援军带来的大炮朝敌人猛烈轰击,奥军没料到溃败的敌军还留有一手,顿时队形大乱,援军将领趁此时机,率领隐蔽在山后的法军猛扑过去,犹如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奥军大惊失色,纷纷逃散。

不到半个小时,奥军便由一支神气十足的胜利之师,变为狼狈逃窜的乌合之众,他们有的被炮弹击中,当场毙命,有的被马刀砍倒,血肉横飞,更多的则是成批地跪在地上,举手投降。这支奥军的突然失败,马上导致全线溃败,他们被迫放弃了马伦哥,争相逃命。

马伦哥一役,法军反败为胜。梅拉斯的两个信使先后回到维也纳,在刚刚报告了马伦哥的全胜以后,又送回了惨败的消息,奥地利王室和维也纳民众先是欢天喜地,继而又垂头丧气,演出了一场空前轰动的闹剧。

马伦哥战役后,拿破仑没有再战,他希望法国能够暂时实现和平,以稳固他刚刚建立起来的统治。

拿破仑利用在战场上的胜利达到了谈判桌上的胜利,他利用英俄矛盾,首先与俄握手言好,继而逼奥签停战协议,孤立了英国,英国不得不签了停战14个月的协议。

拿破仑称帝

战场上、谈判桌上的胜利,使拿破仑成为人民心目中的胜利之神。1802年5月,拿破仑被投票选为终身执政。

虽然终身执政离皇帝只有一步之遥,但是拿破仑还是不满足,他希望的是当皇帝,那样的话,法国就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1804年,一位政府官员提出请愿,希望拿破仑能做皇帝,以保证法兰西的未来。喜上眉梢的拿破仑,冠冕堂皇地说:“这件事要付诸全国人民公决才好。”

结果,法国人民以压倒优势的多数,拥护拿破仑为自已的皇帝。

第二天,拿破仑就在杜伊勒里宫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所有军政要员都来拜见他。被晋升为警长的路易·波拿巴,率巴黎全体将官前来谒见皇帝,其规模之宏大、场面之壮观,令所有在场的人惊叹不已。

7月15日,拿破仑举行了登基庆典活动。就像我们中国古代的皇帝登基一样,拿破仑高踞宝座之上,显赫的帝国高官们,众星捧月般地围在两边,煞是威风。院外“皇帝万岁”的欢呼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登基后,拿破仑很希望罗马教皇来为他加冕,他要以教会的批准和支持来巩固他的王朝。那时候,教会在一些国家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一些国家的国王,都要由教皇来行使加冕礼,以示君权神授。

罗马教皇在听到这一消息后,极为恐惧和气愤。恐惧的是,罗马处在拿破仑的军队威胁之下,巴黎不去是不行的。气愤的是,本应是拿破仑亲自到罗马教皇这里来加冕现在却反过来要教皇到巴黎去为他加冕。经过短时间的考虑后,教皇决定满足拿破仑的要求。

拿破仑亲自在巴黎城郊迎接教皇的到来。当教皇的马车驶进圆形的广场时,只见有一群“猎人”带着50条猎犬等在路口。见教皇的马车过来,其中一人离开人群,他身着猎装,足登靴子,端坐在猎马上。教皇定睛一看,原来是拿破仑。

拿破仑端坐在马上纹丝不动,教皇意识到自己必须下马了。可看到道路泥泞,穿着雪白丝鞋的教皇不免犹豫了半刻,但最终还是让雪白的丝鞋受了委屈。教皇在适当的距离站好后,拿破仑才起身下马,向这个矮个子、黑头发的年迈老人走去,同他拥抱。

12月2日清晨,天刚朦朦亮,杜伊勒里宫的人就开始忙碌起来。这一天是拿破仑的正式加冕日,整个宫中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9点钟,教皇的仪仗队离开了杜伊勒里宫,向巴黎圣母院驶去。一路上,数以万计的人跪在地上,无限崇拜地看着他,这情景就像是中国百姓看见了观世音一样。

两个小时以后,礼炮响了,一辆由黄金装饰的华丽马车,朝圣母院飞奔而来,马车在教堂前停了下来,走在前头的是衣着华丽的一般朝臣,其次是佩带勋章的帝国元帅,随后是皇帝的皇臣和高官,最后才是盛装的皇帝。拿破仑身穿深红色天鹅绒大袍,脚着高帮皮鞋,异常激动地出现在观众面前,刹那间欢呼声直冲云霄。

教皇登上祭台,开始了他的祈祷,繁琐的一系列礼节以后,加冕正式开始。教皇正准备将皇冠戴在拿破仑头上时,忽然,拿破仑伸手拿过皇冠,自己戴在了头上。接着他又拿起一顶小皇冠戴在约瑟芬头上。这个意外之举惊得教皇目瞪口呆,一时怔住了。

片刻之间,一切都办妥了,拿破仑终于如愿以偿。

加冕礼的第二天,拿破仑在广场上向他的军队发表了演说。军队中欢声雷动,士兵们举着枪,向这位新皇帝欢呼着、跳跃着,表示愿意为他誓死效劳。

拿破仑还沉浸在称帝的喜悦之中时,却传来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成立的消息,为了巩固宝座,他立刻奔赴前线。

拿破仑的宝座还未坐稳,英国就迅速地组织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挥师而来。奥地利也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阴险的英国因地制宜,固通常不渡海作战,而是出钱出物支持第三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拿破仑审时度势,满足普鲁士想要的汉诺威城,争取普军中立,然后才挥军迎战奥地利,免去了后顾之忧。

拿破仑旗开得胜,首先在乌尔姆击败了准备同俄军会合的奥军。在这次战役中,奥军损失5万多人,丢失大炮200门,多瑙河地区的奥军几乎全部被歼灭,几名将军都成了俘虏,通向维也纳的大门被打开了。

就在拿破仑准备进军维也纳,希望在另一支奥军赶回来之前消灭俄军时,普鲁士国王在俄皇的威逼利诱下,背信弃义,向法国宣战。害怕被俄普奥三军围攻的拿破仑,立即命令部队加速前进,在普军未行动前,击败俄军。

但是,洞察了拿破仑意图的俄军统帅,只是一味地命令部队后撤,以等待三军会合反击法军的机会。由于法军前线一个将领的失误,没有执行拿破仑的命令,使俄军很成功地摆脱了法军,退到了奥洛穆茨。

这时,从俄国本土开来的另一支俄军,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亲自督促下,也赶到了此地。从法军占领的维也纳逃出的奥皇,也随撤退的奥军到达了该城。这样,俄奥联军停止了撤退,在奥洛穆茨占领了有利于防守的阵地后,静候法军的到来。

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对军事一窍不通,对拿破仑的军事才能更是一无所知,同时虚荣心极强,他不听从俄军将领的劝阻,极力地想马上同拿破仑交战。他认为自己有庞大的军队,而法军长途跋涉,早已是强弩之末,很容易击败的。

亚历山大的主张传进拿破仑的耳中,他欣喜若狂,他害怕的就是俄军撤退,那样自己会因战线太长而真的成了强弩之末,更何况这时普鲁士正向他下最后通牒,因此必须在普军参战前结束战斗。

为了促使俄皇尽快参战,拿破仑耍了个小小的把戏。他充分利用他的演员天才,竭力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惊慌失措、软弱无能、尤其害怕作战的人,于是他命令自己的部队开始撤退,拿破仑的举动使俄军司令部充满了欢呼声:拿破仑胆怯了!拿破仑要完蛋了!

俄奥联军立即做出决定:向正在退却的惊慌失措的拿破仑进攻,把他彻底打垮。

拿破仑盼望的战机终于来到了。

12月2日,就在拿破仑加冕一周年的纪念日那一天,拿破仑战争史上一次最著名、最辉煌的战役打响了。

这天拂晓前,俄奥联军兵分6路,发动了对法军的进攻。看来,俄皇和奥皇这次是不惜血本,准备彻底打垮拿破仑了。他们的军队倾城而出,一路从北,一路从南向法军杀来。上午7点30分,掩盖着谷地的浓雾刚刚散去,一轮红日喷薄而出,7万多名决心以死效忠法国的官兵,早已准备就绪,严阵以待。拿破仑从指挥所里看到俄军守地空虚,立刻意识到敌人犯了放弃中央高地的大错误。他命令两个师前去占领高地,这两个师不费吹灰之力便完成了任务,从而将敌人切成了两段。

拿破仑料到,俄奥联军一定要想法截断他的退路,以便把他包围起来。他就故意把自己的左翼调开,好像是不掩护、不保护这个地区似的。当俄军开往这个地区时,拿破仑利用占领了的高地,从旁边绕过去,把俄军包围了起来。遭到包围的俄军被逼到一个半冰冻的池塘边,几个团的俄军,有的在池塘里淹死了,有的被枪弹击毙,其余的当了俘虏。俄军的骑兵也在同法国骑兵进行残酷搏斗后,全部被消灭。

南段的联军也遭受到同样的命运。猛烈的炮火轰击后,拿破仑用压倒优势的兵力,把联军压缩到一个半结冰的湖泊上,湖泊的冰块被法军炮火击碎,敌军整团整团地掉到湖里淹死了。

俄皇和奥皇看到大势已去,只好各顾各的命奔逃了。最可笑的亚历山大逃出了追捕后却全身发抖,哭了起来。

战斗结束了,拿破仑同将帅们在士兵们的欢呼声中观察了战场。他没有料到凶猛的第三次反法同盟在一天之间便化为乌有,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第三次反法同盟的硝烟还没有散尽,英国又组织了以俄、普为主力的第四次反法同盟杀将过来。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拿破仑赶走了普鲁士,直逼俄国大门口。

获得了巨大成功的拿破仑,这时开始把一切都不放在眼里,他深信自己的战略战术都是无懈可击的,他是欧洲最伟大的军人。他虽已成为欧洲的独裁者,但他仍然不满足,他要主宰全欧洲,他要打败英国。

自从法国试图在海上打击英国的举动失败后,拿破仑就一直依靠大陆封锁来制服英国。所谓的大陆封锁,就是不允许欧洲大陆各国同英国进行贸易。但是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竟敢在老虎嘴上拔毛,暗地里同英国进行贸易往来,因此,拿破仑决定征服伊比利亚,将英国与外国的经济联系通道完全封死。

但拿破仑这时又担心奥地利从背后攻击他,因为这时奥地利正想着报2年前的战败之仇。为了避免这种危险,拿破仑向奥地利发出了一封言辞激烈的信,他相信自己强大的实力足以镇住奥地利。正是他的这种盲目自信,使他犯了一个大错误。

西班牙此时国内局势混乱,国王查理四世正和他的儿子争夺王位,拿破仑以调停父子矛盾为由进驻西班牙,但是他没有说让谁做国王,而是让他们都放弃王位,离开西班牙。查理四世和他的儿子分别被送到不同的地方,拿破仑的哥哥约瑟夫则成了西班牙的国王。

拿破仑此时非常得意,西班牙国王竟如此天真,自投罗网,以致他不费一枪一弹便得到了伊比利亚,一切真是太顺利了。正当他暗自得意时,一场风起云涌的人民起义浪潮迅猛掀起,他们到处袭杀法国士兵,街道都被鲜血染红了。

拿破仑刚开始根本不把这当回事,他把拥有大炮、骑兵的俄、奥、普军队打得大败而逃,还打不败这些拿铁棍和长剑的农民吗?他仍然若无其事地行事,他相信他的10万大军会迅速扑灭反抗烈火。

西班牙人民的反法斗争尽管遭到了残酷镇压,但只要一息尚存,他们就要与法军拼到底。法军几乎每天都会受到他们的疯狂报复。

西班牙人民的抗争得到了英国的支持,他们释放了以前俘虏的西班牙战俘,并把他们武装起来,送他们回国去打击法军。

如火如荼的西班牙反法运动,使法军陷入了困境。法军的几位勇将都被打败了,西班牙军收复了许多地方,不到10天,约瑟夫就从西班牙的王位上逃了下来。

法军战无不胜的神话被打破了,拿破仑大为震怒,他处置了战败的将领,又派兵前往西班牙,但在英军的帮助下,法军还是失败了,英国在伊比利亚获得了永久的立足点。

这时,拿破仑不断收到有关奥地利在秘密备战的报告,再加上法军在西班牙的不断失利,他开始意识到处境的危险。为了不使法军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他觉得有必要利用一下俄皇亚历山大。亚历山大自从在第四次反法同盟中被打败后,就成了法国的“盟友”。

拿破仑约见了亚历山大,两人一见面就热烈拥抱,当众亲吻,此后两周之内,这种动作不断重复。两人天天一起去阅兵,出席宴会、打猎,相互表达着最诚挚的“友谊”。但双方都明白,所表演的这一切,都是让他们各自的敌人看的,拿破仑给奥地利看,俄国则给土耳其看,证明自己都还有一个坚强的后盾。

这次会晤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亚历山大没有答应对奥作战。法国没有指望后,拿破仑就决定在奥地利宣战前,尽快结束西班牙战争。

于是,拿破仑亲自率领一支足以扫平伊比利亚的军队,来到了西班牙。这时,西班牙的军队状况混乱,正好给了法军一个反攻的机会。当时,西班牙军虽已达到11万人,但其装备低劣,又由于是各地的小分队混合而成,因此纪律欠佳,不能团结一致,形成合力。拿破仑看准了这一点,就命令3个军从西向东扫荡过去。

这三军不负众望,一路上如秋风卷残叶般横扫过去,使得西班牙军纷纷溃退,法军于是重新占领了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与此同时,英军也进入了西班牙,这样,法军一面同不时偷袭他们的西班牙人民作战,一面还得对付英军。而这时又有确切的消息传来:奥地利准备进攻法国。拿破仑把指挥权交给其他将领后,便匆匆返回法国。

法军继续在西班牙战斗着,他们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英勇抵抗。每一栋房屋都变成了堡垒,每一间茅舍、马棚、地下室都成了战场。这种激烈的战斗在每个城市都持续很长时间,迫使法军士兵不分青红皂白屠杀一切人,包括妇女儿童。尽管街道上血流成河,但只要他们稍一疏忽,仍会遭到妇女儿童的袭击。

法军的血腥屠杀没有吓倒坚强不屈的西班牙人,相反却被拖住了30万大军,拿破仑显得心事重重。

拿破仑第四次打败了奥地利后,真正地成为欧洲霸王,奥地利、普鲁士和俄国都暂时委曲求全,俯首贴耳。拿破仑帝国已达到了最高峰。

但是,拿破仑却没有继承人,他曾想让路易弟弟的儿子过继给自己后继承帝位,可是小王子不幸夭折。此时的约瑟芬已不能再生育了,因此拿破仑萌发了与她离婚的念头。

约瑟芬似乎也从小王子的夭亡中,感觉到自己大祸临头了,她一连三天闭门不出,哭得死去活来。

约瑟芬害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1809年11月30日,约瑟芬一如往常地和拿破仑一同进餐。拿破仑紧锁双眉,一语不发,然后他屏退左右,默默地凝视了皇后片刻说:“约瑟芬,我亲爱的约瑟芬!你知道我爱你,我仅有的幸福都是你赐给的,但是,约瑟芬,我最珍贵的爱情必须让位给法国利益。”

约瑟芬的预感没错,她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尽管拿破仑决定同约瑟芬离婚,但他还是对她怀有很深的感情。在他们准备离婚的那段日子里,他天天和约瑟芬呆在一起,他对她说:“在政治上是没有良心的。”

1809年12月15日,在拿破仑宽敞的办公室里,约瑟芬含着泪,用颤抖着的声音宣读了放弃皇后身份的声明书。拿破仑坐在边上一声不吭、一动不动、脸色苍白、两眼发呆,这一整天,他都默默无语,闷闷不乐。

第二天,约瑟芬被勒令离开杜伊勒里宫。当一切物品都搬上车后,她依然在住宅里流连徘徊,久久不愿离去。

约瑟芬走后,为皇帝挑选新皇后的事就正式被提上了日程。可是,挑选谁为新皇后呢?如今的拿破仑可不是15年前的那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将军。15年前的拿破仑地位不高,为顺利发展,他急切想找一位富家小姐,以跻身上流社会。可如今不同了,他是欧洲的主宰,他的新娘必须是一个大国的公主,只有这样的新娘才配得上他现在的身份。

当时的欧洲除法兰西外,只有英、俄、奥还可排在大国之列。可是英国正与法国进行一场生死战争,双方不能联姻,奥国刚刚被他打得落花流水,暂时不能考虑,俄国倒是个很好的联姻对象,俄国不仅比奥国强大,而且,通过联姻还可巩固两国同盟。但出乎意料的是,俄皇以其妹妹还小为由婉言拒绝了拿破仑。拿破仑的目标又转向了奥国,奥皇为了国家利益,很快就同意将18岁的女儿玛丽亚·路易莎嫁给拿破仑。

1810年2月7日,拿破仑同奥国公主定了婚。在奥国看来,这场婚姻简直是对奥国的一次大拯救。人们热烈欢呼,把这件婚事看成是永久和平的保证。

3月11日,这位18岁的公主带着浩浩荡荡的车队,向法国大地滚滚驶来。

4月1日下午,拿破仑与公主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路易莎皇后长着一头棕发,一双湛蓝的眼睛极富表情,她婀娜娇艳,又异常温柔,拿破仑对她非常满意。

1811年3月20日,玛丽亚·路易莎生下了一个男孩,整个巴黎沸腾起来,人们纷纷走上街头,相互祝贺,热烈拥抱,“皇帝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云霄。当了父亲的拿破仑更是激动万分,他眼里噙着泪水,一会亲吻孩子,一会拥抱妻子,仿佛他一手创建的帝国会因此永固下来。

6月9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为孩子举行了洗礼,这是帝国最豪华的一次仪式,花费了200万法郎。

娶妻生子的幸福,使拿破仑感到万分欣慰。但是平静的日子好景不长,一场与俄的交战又要爆发了。

战败退位

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损害了俄的利益,因此俄皇仍暗地与英贸易,拿破仑在遭其拒婚后,本就对沙皇恼怒,这次他决定让俄国知道自己的厉害。

1811年底,拿破仑着手准备征俄战役。当时有许多将领劝说拿破仑放弃这次冒险,因为俄国天气恶劣,国内情况不明,更何况法军远离本土作战,战线太长。但是拿破仑不以为然,他自信地说:“再过几年,我就要成为全世界的主人。”

1812年4月27日,拿破仑集结了51万大军,向俄国边境压来。6月24日,拿破仑率军来到了俄军主力的驻地——涅曼河。俄军这时可以动用的主力军团只有15万人,因此他们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不顾一切地后退,不给拿破仑围歼的机会,以延长战线,拖垮法军。

急速地向俄国纵深挺进的法军,犹入无人之境,在荒漠无垠的涅曼河东岸,在地平线尽头,他们连俄军的影子也没见到,而急速行军的法军却逐渐筋疲力尽了。

拿破仑一心想通过神速的挺进来迫使俄军决战,但狡猾的俄军总是在这里露一下头,等到法军赶去时,他们又在那里摆一下尾,害得法军一路追赶,疲于奔命,却连一个敌人也抓不到。

俄军在撤退过程中,不给法军留下任何可用的东西,他们迁走了居民,带走了粮食,只留下空空的房屋,有时甚至放火烧毁一切。

在行军途中,法军不是露营就是支起帐篷过夜,由于昼夜行军,惨遭饥饿和凄风冷雨折磨,已有1万多匹战马死掉,同时各个部队严重减员,许多年轻的士兵倒在了行军途中。另外,拿破仑的部队中有一半是外国人,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进军俄国,因此,法国的国歌和拿破仑的鼓动性演说,也就激不起他们的士气。

拿破仑就像一只被激怒了却又无处发泄的雄狮,恨不得把俄国军队撕碎。

就在拿破仑为此事而烦恼时,俄国统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官兵和权贵对主帅“诱敌深入”的政策不满,说他是叛徒,想把拿破仑带到莫斯科。俄皇只好起用了67岁的老将库图佐夫。库图佐夫是位很有名望的将军,他知道现在对付拿破仑的最好办法只能是后撤,但不打一仗,就无法对沙皇和国人交待。因此,他经过周密考虑,决定把战场选在莫斯科附近的博罗迪诺,与法军打一仗。

当拿破仑看到俄军换了主帅后,立刻意识到决战就要开始了,他命令部队加强战备。前进的道路被各种车辆堵塞,拿破仑下令烧毁一切堵路车辆,他说:“如果我的车子阻拦了部队前进,我也要把车子烧毁。

9月5日,博罗迪诺战役的前哨打响了。当时,俄军在这里驻守着一万多人,而法军投入兵力约4万人,俄军的防御战打得很顽强,战斗持续到深夜,法军进行白刃拼杀,终于夺占了前哨阵地,守军被迫退到主阵地。

第三天,天刚破晓,拿破仑就向全军发起了进攻的命令。

战场上炮火轰鸣,枪声大作,战斗的激烈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次。俄军以劣势兵力进行了顽强抵抗,连续打退法军几次进攻,法军一个师团几乎全部被猛烈的炮火消灭。

中午12时,拿破仑调整战场部署,集中了4万多人和400门大炮,猛攻敌人阵地。俄国也不示弱,调来了600门大炮对轰。一时间,战场上硝烟弥漫,地动山摇。双方炮击连续几个小时,主阵地得而复失达7次之多。就在法军冒着弹雨进行第八次冲锋时,俄军前线指挥官中炮身亡,群龙无首,俄军开始向莫斯科撤退。

法军于9月14日抵达莫斯科城下。拿破仑看着这个像宝石一样五彩缤纷的城市,高声地说:“莫斯科呀,莫斯科,我终于来了!”站在那里,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莫斯科居民被驯服的样子,他们毕恭毕敬地把莫斯科城的钥匙交给他。

拿破仑万万没有想到,莫斯科居然已成为一座空城,莫斯科的居民都撤走了,贵族们也逃之夭夭,整个城市连一个人也找不到。

晚上,紧张了一天的法军刚刚进入梦乡,一场大火就燃了起来,大火借着强烈的西北风,越烧越猛,很快就吞噬了整个城市。莫斯科的占领者现在成了它的囚徒,没有了食物,没有了住所,而俄国的寒冷天气马上就要来临了。

拿破仑到现在才明白,进攻俄国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

10月19日,当第一场大雪来临时,拿破仑大军开始从莫斯科城撤退。

11月5日,凛冽的寒风带来了一场暴风雪,气温降到了零下18度。田野上,狂风夹着鹅毛大雪在怒号。大雪卷走了帐篷,战马冻死了,炮车深深埋入了雪堆。茫茫雪海,毫无标识,偏离了行军路线的小分队,几小时后就迷失方向,冻死在荒原。

风雪还使拿破仑的骑兵大受其害,因为没有在冰雪地作战的经验,所以他们的马匹都没打防滑钉,马匹在冰雪上极难行走。在世界上第一流的骑兵部队中,曾令人自豪的战马,就这样悲惨地在冰雪地上一匹又一匹地倒下了。俄军为此大大地欢呼,说是上帝让拿破仑忘记了俄国的冬天,使他身陷困境。

在艰苦的撤退行军中,拿破仑像以往一样,以身作则,同士兵们一起步行,每到一处,他的士兵都分立两旁,让拿破仑走过去,然后他们中所有的人都用颤抖的声音向他欢呼。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年轻骑兵,用尚存的一条腿站着,举起一根拐杖向拿破仑致敬。

拿破仑流泪了,他慢慢地举起一只手来,向这位骑兵还礼。多么忠诚的士兵啊!他们只是责怪和诅咒恶劣的天气,却没有一个人责备带领他们陷入困境的统帅。

天降大雪,俄皇亚历山大喜出望外,他决心把拿破仑的残兵败将消灭在俄国土地上,使他不再兴风作浪。

面对恶劣的环境和极端的困难,拿破仑并没有胆怯和屈服,他的性格如同钢铁一样,越炼越硬。他下令让他的队伍加快撤退速度,赶在俄主力追来之前渡过别列津纳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1月24日,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河上那座至关重要的大桥己被俄国游击队毁掉,前无退路,而后面又有大量追兵,法军可谓是上天无路,下地无门,许多人开始绝望了。

拿破仑可没被危险吓倒,他不但没有沮丧,反而比以前更加充满活力,他显示出了一个英雄在危难时刻的超凡勇气。他开始向军队下达一连串命令:一部分法军在下游佯渡,吸引俄军,一部分军队挡住追兵,掩护工兵在上游架设浮桥。

一切就像拿破仑所计划的那样,25日下午,两座浮桥完全架好,步骑兵开始有秩序地进行撤退。

就在最后一批部队准备过桥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一万多名掉队的士兵赶到了桥边,他们不听指挥,争先恐后地朝桥上挤去,后面追随而来的俄军发起了猛烈进攻。大炮呼啸而来,在拥挤不动的人海中炸开了一道缺口,人们被吓得魂飞魄散,夺路而逃,突然,“轰隆”一声,桥塌了,桥上的人全部掉进了水里,在阵阵的惨叫声中被冰冷的河水吞没了。

疯了的人群又潮水般地涌向另一座桥。为了不使俄军渡河追击,保证主力顺利撤退,拿破仑已顾不上掉队士兵了,他断然下令炸毁浮桥。一万多名掉队士兵无路可逃,很快都葬身于俄军的炮火之下。

渡过河的士兵,境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气温的骤然下降,使许多人的手脚被冻坏,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几十个、几百个人死去,大道上到处都堆满了法军的尸体。

12月6日晚,拿破仑留下几名大帅镇守阵地,他自己则秘密回国了,他要征召新兵卷土重来。

拿破仑征俄惨败,但他却很快组织了一支新军团,可是欧洲各国并未给他喘息机会,将战火燃烧到了法国本土。

拿破仑第一次意识到,他的大帝国已处在岌岌可危的境地,欧洲所有的国家都视他为敌人,连他的妹夫也背叛了他。

联军大炮已开始在法国境内轰鸣,盟国君主猜想拿破仑一定会停战谈判,就派人来到了巴黎。然而,拿破仑并没有接受停战建议,他坚强的性格和对荣誉的嗜好,不允许他在没有取得胜利前就接受谈判,他现在就像个赌红了眼的赌徒,不夺回损失,决不罢休。

他现在需要的是重新组织一支军队。1813年12月,他提前征召了1815年新兵。这时,法国国内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已使几十万青年白白送死在战场上,失去了亲人的老百姓已开始表示不满,甚至一些将军也厌倦了打仗,他们渴望过常人的生活。拿破仑对此充耳不闻,他又一次把那些还是小孩子的新兵送上了战场。

1814年1月,20万反法联军兵分几路,向巴黎挺进,英国威灵顿公爵的军队也通过西班牙进入法国。拿破仑的处境更加危险,联军又趁机提出新的谈判条件,拿破仑愤而拒绝。

战争已不可避免,拿破仑似乎也意识到这次战争的后果,于是在前往军中的头一天晚上,他在皇后的陪同下,拉着未满3岁的儿子召见廷臣,用平时惯用的声调交代了不同寻常的嘱托:“我离开首都时,把珍爱仅次于法国的一切全留给你们守卫,托付给你们照料了。”

接着,他又任命皇后为摄政王,并且宣布自己一旦死去,他的3岁儿子就在母亲摄政之下马上即位。

l月25日,拿破仑亲自指挥部队迎战普军。当时,布吕歇尔率领的普军正驻扎布里埃纳。他虽然知道拿破仑正率军前来,不过,他不在乎。在他看来,拿破仑和他那些乳臭未干的孩子军队要穿过沼泽,简直是异想天开,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拿破仑在当地农民的帮助下,已来到他的眼皮底下。

正当普鲁士人为自己的胜利干杯时,突然,宴会厅的一扇窗户被炸飞了,餐桌上的吊灯也被炸成碎片。紧接着,炮声阵阵如惊雷,枪击声声如暴雨,小镇遭到了法军的袭击。

毫无防备的普军惊慌失措,乱成一团。许多将领被生擒活拿,布吕歇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幸免。普军两次登上城堡,但是法军400名新兵始终坚守阵地,使之固若金汤。

随着黑夜的降临,激战逐渐停止,法军占领了布里埃纳,布吕歇尔率着残军逃之夭夭。

这时,普王、俄皇、奥皇带着12万大军也来到这里,拿破仑手下只有3万人,但他毫不气馁。

2月1日下午,战斗终于打响了,拿破仑站在阵地上,泰然自若地指挥部队进行顽强抵抗,炮弹的碎片不时落在他身边。

占绝对优势的联军3次包抄了法军的侧翼,法军已有7000人战死,可拿破仑仍不认输,他死死守住这块败局已定的战场,期待着能有援军赶来。可是,援军来得极少,而且很慢,最后,终于寡不敌众,不得不下令撤退。

临撤退时,他命令炮手将大炮瞄准村庄里的敌人。炮弹铺天盖地般地落到村子里,熊熊大火把敌人从村子里赶了出来。这最后一击,着实让联军大吃一惊,他们错把法军失败的信号当成一场新的战斗。拿破仑大军在悄然撤退,联军却不敢贸然进攻,他们害怕拿破仑又玩弄花招。

拿破仑的处境越来越危险,经过两夜的苦苦思索,他终于决定在谈判中让步。

可是当他在文件上签字时,他又突然改变了主意。原来就在两小时前,他发现联军是分兵进攻巴黎,他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就拒绝让步,准备再战。

拿破仑这一步棋算是走对了。他的部队如同一群雄狮,忽而冲向这边,忽而又冲向那边,以运动战的惊人速度进攻联军,使他们筋疲力尽,拿破仑因而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

联军害怕了,他们向拿破仑提出停战协议要求,可处在辉煌胜利顶点的拿破仑断然拒绝。拿破仑的不妥协态度,使联军更坚定了把他彻底打垮的决心。

3月30日,巴黎市民被隆隆的炮声惊醒,联军如潮水般地从各个方向涌进巴黎,巴黎守军经过几个小时的顽强抵抗,终因寡不敌众,于下午5时投降。

拿破仑听到巴黎投降的消息后,勃然大怒,发疯似地吼道:“只要我不在,人们总是干蠢事,竟然投降了!快走,应当到巴黎去!”可一切都晚了,他的将领们再也不想以卵击石了,他们纷纷请求皇帝不要再冒险了。

这时,巴黎传来了废黜皇帝的消息,无奈之余,拿破仑决定退位。

被迫退让的拿破仑,虽然已是反法联盟手中的猎物,但是他们并不敢杀他,因为广大的法国人民狂热地崇拜着拿破仑,视他为心中的战神和胜利之神,谁要是敢碰他一根毫毛,他们准会把谁撕碎。

摄于拿破仑的威性和魄力,反法联盟决定保留其皇帝称号,将其送往厄尔巴岛(介于科西嘉岛和意大利之间)软禁。1814年4月20日,拿破仑告别了军队,告别了法兰西。

重登宝座

1814年4月6日,是拿破仑宣告退位的日子,此后,法国流亡的路易十八回国。波旁王朝复辟了。

令人遗憾的是,路易十八在流亡中却没长什么见识,他疯狂报复,大增赋税,激起人民的反抗。波旁王朝的复辟也预示着危机的到来。

1814年11月,俄、英、普、奥等国组织的反法同盟宣布解散。

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没有逃过拿破仑的眼睛,他那看似平静的生活又掀起了波澜。他暗地里与法国政府官员互通消息。

第二年的2月,法国的一些政治家派人来到了厄尔巴岛,那人秘密地会见拿破仑,向他报告了国内普遍不满的情绪,还告诉他军队都盼着他回去,拿破仑那颗重返欧洲政坛的雄心被激发起来了,他决定立即行动。

2月26日夜里,一切准备就绪,拿破仑率领一千多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分乘7艘小帆船,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厄尔巴岛,揭开了再度征服法国的惊心动魄的一页。

船队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了三昼夜,终于靠近了法国海岸。拿破仑的热血在沸腾着,他知道这次行动是以自己的生命作赌注,一旦失败,便再也没有希望了。

3月1日凌晨,小船队在法国儒昂港登陆。海关卫兵见是拿破仑,立即向他脱帽致敬。拿破仑用洪亮的声音向当地士兵发表了演说,他说道:“士兵们!我在流放中听到了你们的呼唤声,因此现在我已经在法国登陆了。

你们的统帅——被人民的呼声拥立为君主,被你们推崇而登上宝座的统帅,现在回来了,大家快来同他联合吧……

士兵们,团结在你们统帅的旗帜周围吧,他的利益,他的荣誉和你们的相同,完全相同!”

士兵们向拿破仑热烈欢呼,他们很快加入了拿破仑部队的行列。

拿破仑在法国登陆的消息,于3月3日传到巴黎,波旁政府惊恐万分,立即派遣军队去阻止拿破仑。3月7日早晨,拿破仑的军队被王室军队堵住了前进道路。

拿破仑意识到,自己的队伍还不足以对付前面的庞大军队。他当机立断,命令士兵左手持枪,枪口朝下,跟着他前进。

双方越来越接近了,当队伍快接近步枪的射击距离时,拿破仑用手势让他的士兵停止前进,他一个人继续朝前走着,王室的士兵们端着枪呆住了,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个迈着坚定步子走来的人。

“第五团的士兵,你们不认识我吗?”拿破仑的喊声打破了死一样般的寂静。“是皇帝,是皇帝!”士兵们开始叫了起来。拿破仑解开上衣,露出胸脯,大声喊道:“你们当中谁想打自己的皇帝?那就开始吧!”

王室军队顿时乱了队形,士兵们一起奔向拿破仑,高呼“皇帝万岁!”他们把拿破仑团团围住,吻他的手,吻他的膝,有的竟像孩子似的哭了起来。

就这样,拿破仑的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有的指挥官甚至不等拿破仑的到来,就把自己的团队集中起来,高呼“皇帝万岁”,到路口去迎接他。

急报如雪片般地飞向巴黎,路易十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拿破仑已兵临城下,国王的兄弟自告奋勇地去了里昂。

3月10日,拿破仑的部队到了里昂,国王的兄弟率军迎战。但当他的团队一见到拿破仑时,“皇帝万岁”的口号就不绝于耳。转瞬之间,国王的弟弟就成了光杆司令,他的部队都归从了拿破仑。国王的弟弟见势不妙,便骑马逃出城去。

旦夕不保的波旁王朝惊恐万分,急忙又派内伊元帅前去对付拿破仑。内伊元帅向路易十八夸下海口:“我要叫他成为俘虏,把他关在铁笼子里带回来。”于是,波旁王朝上下都把自己的命运和希望寄托在内伊身上。

但是,当内伊元帅来到里昂,对他的部队做慷慨激昂的动员时,得到的却是一片沉默和白眼,这使得内伊的心中忐忑不安。

第二天夜里,内伊就被人从梦中唤醒,那人告诉他,一部分炮兵和骑兵连已经投奔了拿破仑。天刚亮,内伊又接到新消息:许多城市把王党赶走,也投到了拿破仑麾下,而他们仍在前进。眼看着大势已去,无可奈何的内伊率剩下的将士投奔了拿破仑。

1814年3月20日,拿破仑在人们的前呼后拥下进入了巴黎,在人们的簇拥下拿破仑又被拥到了宝座之上。

饮恨滑铁卢

拿破仑东山再起,震惊了欧洲,他们又集合了60万兵力,想彻底击败拿破仑。

复位后的拿破仑深知反法联军不会袖手旁观,他抓紧每一分钟重建政权与军队。但这时已不是几年前,目前不仅高级将官缺乏,而且武器、装备和马匹也均显不足,拿破仑只好命令工人抓紧生产步枪,同时还积极筹备资金,向国外购买武器。

拿破仑以高效能的组织天才,终于在短短的日子里,组织了一支拥有20多万人的大军。根据各军的不同使命,他把部队分成4个军团,主力军团由他亲自指挥。

拿破仑力争主动,提前走上战场,准备趁联军尚未完全集结之前,以攻为守,先击破威灵顿和布吕歇尔。为了迷惑敌人,拿破仑指挥士兵在巴黎周围修筑工事,给敌人造成打防御战的假象,与此同时,迅速向前线集中兵力。

6月14日,拿破仑率领12万大军进入比利时,他迅速向布吕歇尔部队推进,可是联军对此还一无所知,但这时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法军部队里有一名将军叛变投敌,向布吕歇尔报告了拿破仑的作战计划,布吕歇尔这才认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

6月16日,拿破仑在利尼与普军进行了一场大战,他准备在这里消灭普军,但由于一位将领的行动过于迟缓,使得普军仅损失了两万多人就逃走了。

这时,已得到消息的威灵顿,在布鲁塞尔以南的一个名叫滑铁卢森堡的高地上,修筑了非常坚固的工事,他想在这块坚固的阵地上对付拿破仑,直到布吕歇尔从失败中恢复过来,能够来支援他为止。

一场让拿破仑饮恨终生的战役,就要在这个叫滑铁卢的地方打响了。

6月11日傍晚,拿破仑率领军队向高地前进,远远地从雾中看见了英国军队。

第二天清晨,拿破仑不顾绵绵细雨,视察了阵地,他决定集中主力首先占领高地,然后向两边扩大战果,将敌人一分为二,以便各个击破。

一场巨大的厮杀很快就准备好了。

这时在滑铁卢的正面,拿破仑集中了7万多兵力和240门火炮,威灵顿的兵力则是6万多,还有火炮160门。拿破仑占有一定优势。

决战前,一些将领劝拿破仑调回格鲁希部,以增强实力,提高获胜把握。可拿破仑却说:“因为你们曾被威灵顿打败,就认为他是伟大的将领,其实,威灵顿不是一个好的将领,英军也不是一支好的部队,要打败他们并不比吃一顿早饭更困难。”这位常胜将军这次低估了他的对手,并因此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威灵顿深知拿破仑的惯用战术,他把自己的后方防守得滴水不漏,又在右侧方和前方修筑要塞,派重兵防守。

18日上午11时,拿破仑的进攻开始了,他用84门大炮猛烈轰击英国军队左方,并让步骑兵在炮火掩护下攻击,但均遭失败。

你死我活的激烈战斗进行了一个半小时,双方伤亡惨重。威灵顿期待着布吕歇尔的到来,助他一臂之力,拿破仑则希望格鲁希能及时赶到,给敌人以致命的一击。这时,拿破仑从望远镜里发现东北方向的树林边上,有一块黑压压的东西,凭着久经沙场的丰富经验,他断定那是一支部队,可这又是哪方的部队呢?

没过多久,法军的侦察兵押来了一个普军军官,从他身上搜出的文件得知,这支人马是普军第四军前卫,他们正准备来支援威灵顿。

面对情况的突变,拿破仑决定立即发动全面进攻,要是敌人的大队援军一到,法军就危险了。

下午3时,全面进攻开始了。法军依仗优势兵力和强大的炮火,很快就占领了前沿阵地。登上滑铁卢高地顶部的法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欢呼着、拥抱着,战斗队形荡然无存。就在这时,隐蔽在高地斜面上的英军一个步兵师,从树丛后面冲杀过来,一场肉搏战在山顶展开了。

威灵顿见肉搏战一时未分胜负,便立即派骑兵上山增援,见势不妙的拿破仑也赶紧投入了两个骑兵旅。法军居高临下,如猛虎下山般扑向英军,杀得英军人仰马翻。

英军受到连续的猛攻之后,伤亡极其惨重,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就在这时,布吕歇尔赶来了。最后的一场冲击开始了,鹿死谁手,就在这最后一举了,双方都投入了最后的兵力。

这时,战场上出现了一幅甚为壮观的景象:

大约4000名法军组成一个极为严密的方阵,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高呼着“皇帝万岁”,向敌军阵地挺进。他们很快突破了联军的防御,冲到了山顶的英军阵地,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时,突然,从山后的斜面又冲出一支英军,他们在离法军五六十步远的地方,一齐猛烈开火,面对仿佛从天而降的英军,法军来不及还击就一排排地倒下了。

忽然,普军也从侧面对法军发动进攻。普英两面夹击,法军阵脚大乱,同时传来格鲁希全军覆灭的消息,拿破仑彻底绝望了,决定放弃再战的想法,悄悄向巴黎退去。滑铁卢一战,是拿破仑命运的转折点,他终于被联军彻底击败了。

与世长辞

6月22日,回到巴黎的拿破仑被迫再次退让。新组成的临时政府已无力再战。于是,临时政府很快就垮台了,大腹便便的封建国王路易十八,又回到了法国。

拿破仑看到在法国已无立身之处,就把自己交给英国政府,希望能去英国度过余生。英国政府同意了他的请求,但又声称:他不能在英国登岸,而是要前往英国管辖下的圣赫勒拿岛。

对这个决定,拿破仑提出过强烈抗议,但一切都已无济于事,此时他已是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这位末路英雄默默地接受了英国人的安排,带着4名军官和12名仆人前往圣赫勒拿岛。

即使是面对这样一座小岛,心有余悸的英国政府,仍然害怕拿破仑再一次逃出去,扰乱君主们的欧洲新秩序。因此,他们在岛上布满哨兵,一天24个小时地监视拿破仑,而且规定各种船只不准在附近停泊。看来,英国为囚禁这只欧洲雄狮,已经煞费了苦心。

一个习惯于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人,突然间被囚禁在这个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其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为了打发孤寂无聊的时光,拿破仑和岛上的小女孩一起玩游戏,和园丁们一起修剪花木,他还大量地读书、思考问题,并且经常在岛上骑马、与人交谈、口述自己的历史……

1820年,拿破仑病情加剧。

1821年,可怕的体内疼痛常常折磨得他昏迷过去,每次醒来,他总是对周围的人说:“癌,是体内潜藏的滑铁卢。”

4月13日,他命令手下人抄下他口述的遗嘱。

4月15日,他亲自抄写这份遗嘱,并在上面签字。

4月18日,他口述一封信,叮嘱在他死后,把这封信交给圣赫勒拿岛的英军总督,并要求英国人把所有的随从人员和仆人送回法国,并希望把自己的骨灰安葬在巴黎塞纳河畔,安葬在他“如此热爱的法国人民中间”。

5月5日傍晚,拿破仑在半昏迷状态中从床上起来,可不久后又忽然昏倒,他和贴身仆人都跌倒在地。当人们把他抬起来时,他再也不能恢复知觉了,接连几个小时躺着不动,睁开眼睛,没有呻吟。

在拿破仑的房间里,集合了他的随从人员和仆人,他动了动嘴唇,但人们几乎什么也听不清。这时大洋袭来猛烈的暴风雨,把大树连根拔起,刮走了岛上的一些房屋,全岛震动。

这时,离床很近的人听到他最后的话:“法兰西……军队……先锋……”

下午6点钟,即公元1821年5月5日下午6点,拿破仑与世长辞,永远合上了他平生最喜爱看战场地图的双目。

哭泣着的仆人马尔尚把他所保存的——拿破仑在1800年6月14日马伦哥战役中所穿的大衣盖在他身上。

在送葬的行列中,除了随从人员和仆人外,还有卫队全体人员、全体水兵和海军军官。礼炮轰鸣、枪声震荡,英国人向死去的法国皇帝致最后的军人的敬礼。枪炮声激越雄壮,回声响彻山谷,越过峭岩的群峰,告知彼岸的世界,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战士、指挥官和执政者已经长眠!

19年后的1840年,他所热爱的法国人民派来军舰,满腔热情地迎接这个伟大的灵魂回归故土。法国人民曾被拿破仑非凡的天才所鼓舞,将他推上光荣显赫的峰顶,到头来却由于他屡犯荒唐的错误而堕入灾难的深渊,但他们却始终爱戴着这位伟大的领袖。

时间,毕竟已过去了近两个世纪,今天,我们回首纵观拿破仑的一生,也许能得出以下公正的断言:

拿破仑垮台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法国人民有什么这样那样的缺点,因为他们对他始终效忠不渝,也不在于他所痛斥的将军或政客的出卖,因为既然有4000万民众的忠心耿耿,这种叛卖就显得无足轻重了。他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性格与那个时代的特点。

拿破仑的性格属于好斗的类型,具有专横跋扈的本能。他是如此地敢于冒险:一面与英军和西班牙起义民众作战,一面又公然出兵与俄罗斯的严寒搏斗;一面轻蔑地拒绝布拉格会议对他有利的和平条件,一面在莱比锡失败后错过保持其“自然疆界”的时机;一面在滑铁卢战役中公然地以弱对强,一面轻易放权于巴黎的政治敌手;一面大规模破坏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一面又建立了自己的帝国……事实上,他那炽热的青春活力,40岁以后已在“无往不胜”这个模子里僵化并生锈,从而产生了他致命的自高自大与刚愎自用的性格,这在他一生的历次危机中都成了祸害。直到最后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他还是一样地固执于不切实际的希望,这无不导致了他的最后毁灭。

尽管遭到毁灭的结局,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在治理国家、焕发人民的才智和运用战争艺术等许多方面,完全是超群绝伦、冠压古今。他的伟大,不但在于他指挥了许多杰出的战役,而更在于他在战场和治理国家中投入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这种勇气和智慧,使得他成为了一座巍然屹立的历史纪念碑,虽然饱受狂风暴雨的摧残,却还是光芒四射,宏伟壮丽。

纵观历史,人类总是把崇高的荣誉授予那些胸怀大志敢作敢为,建立了丰功伟绩的英雄。

拿破仑是一个世界历史奇迹的创造者!这个驾驭法国革命、改造了法国生活的人;这个使西方的热力滚滚冲入东方因而影响了东方思想意识的人;这个最终把世界千千万万人的思念引向南大西洋圣赫勒拿岛的那块孤独的岩石的人,必将永远屹立于人类历史上千古不朽者的前列!

拿破仑在军事上的惊人战就,至今仍被广泛传颂,他创造的不朽业绩,是人类浩繁的史册中不可抹煞的重要一章。

进入21世纪的人们仍然可以从拿破仑的果敢多谋、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中汲取养分,去做“行动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