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受考验输送战备物资超万吨

参加“驼峰”空运中国方面的空、地勤人员约1000余人,航运开始初期,正驾驶员为美、英等国人员,后来逐步由中国飞行员担任。

最早担任该航线正驾驶员的陈鸿恩、陈文宽、梁广尧、陈文惠、陈启发等,都勇敢地经受了“驼峰”航线艰难飞行环境的考验,成为中国运输队中的骨干。

“驼峰”空运后期,中国方面的飞机数量不断增加,为此,还在昆明招收了一批大学生,这批大学生经过一段时期的飞行训练,充任空运飞行的副驾驶员,后来,各个方面如领航员、通信员、机械人员也大多由中国航空技术人员担任。但飞机失事和人员伤亡数量也不少。

据有关资料统计,“驼峰”空运从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3年多的时间里,共损失各型运输机514架,占其参加空运全部飞机的50%以上;中美两国共牺牲飞行人员1500人左右;平均每月损失飞机13架。1943年下半年尤为严重,损失飞机155架,牺牲飞行人员168名。

从损失的飞机和伤亡的人数上来看,“驼峰”航线是相当危险和艰苦的,美国曾有人认为“驼峰”空运飞行的危险性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盟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

后来,从历史资料和曾经亲自参加过“驼峰”航线飞行的中美两国飞行人员的记录分析,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

但经过中美两国飞行人员的共同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大量的物资运输任务,使飞越喜马拉雅山山脉和横断山脉的“驼峰”航线,成为印度阿萨姆和中国云南、四川之间的一座空中桥梁。

“驼峰”空运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空中力量的使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显示了空中运输的巨大潜力,也证明了运输航空兵是一股重要的战略力量。

1942年5月,“驼峰”空运正式开始。

刚开始时由于各项组织保障、指挥协调等工作不力,投入的空运飞机少,运输量较小,6月份一共才空运了296吨物资,但随着飞行架次和货运量的逐步增加,到1942年年底已达到每月千吨以上,1943年增至每月1万吨,1944年8月达2万吨,至11月,空运总量已高达35万吨左右,空中运输能力已远远超过滇缅公路的每月4000吨。

“驼峰”空运不平凡的经历也给中美两国飞行人员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两位曾参加过“驼峰”空运的美国空军飞行员威尔·埃里克森和迪克·丹尼尔斯说,在“驼峰”飞行的日日夜夜,无论从反法西斯战争或个人经历来说,都是永远值得怀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