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赫与细菌学
某些细胞能产生疾病的事实首先被科赫所证实。科赫通过试验还总结出了一套鉴定病原体的原则,后人称之为科赫原则。这一原则对指导后人继续发现病原体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赫一生颇为曲折,其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他 1843 年出生于德国的汉诺威州克劳斯塔尔。父亲是应矿山工人,家境
并不很好。他 1866 年大学毕业后,为糊口辗转多处,开业行医 6 年。1872 年,他来到了波森州沃尔施太因,在地方卫生机关任一普通公职。生活刚稳定下来,他就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开始了业余的细菌学研究。4 年后,他发
现了炭疽杆菌,逐渐受到世人重视。1880 年受聘到柏林帝国卫生局专门从事研究工作。l 年后,他发明了用动物明胶制成的半固定营养培养基,使细菌的纯化分离成为可能。同年他发明了抗酸染色法,并发现了一些能被这种方法染色的细菌(结核菌)。1882 年他在柏林召开的生理学会议上面对众多世界学者发表了确定结核菌为结核病病原体的报告,为结核病这个当时的不治之症的攻克带来了曙光。人们因此对这位出身卑微的科学家充满了敬意。荣誉、地位接踵而来。可惜的是科赫在这种情况下未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未经认真实验和临床观察,他就在同样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公布:他发现了结核菌素,结核菌素可以用来治疗结核病,世人为之欢欣鼓舞。可是,当世界各地的医院纷纷用结核菌素治疗结核时,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结核菌素非但不能治疗结核病,还有可能加重结核。科赫的声誉受到了很大冲击。科学家毕竟有其不寻常的优良品质,在逆境下,科赫没有就此沉沦,他来到了埃及和印度,潜心调查霍乱,终于又发现了霍乱弧菌,为人类再次做出了贡献,并于 1905 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他的一生对于青年人来说的确很有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