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 British枪弹

303步枪弹(303 British)诞生于1887年,并在1888年与李-梅特福步枪一起被英军正式采用。第一种303步枪弹被命名为“MkI”,这是一种圆头弹,采用和突缘式瓶形弹壳,底火为博克赛式,发射药为压缩的RFG2黑火药。其实当法国化学家佛埃擂在1886年发明了硝基无烟发射药后,许多国家都在尝试改用无烟发射药。英国人虽然率先采用了一种小口径的步枪弹,但却仍然采用黑火药,看样子英国人似乎在无烟发射药方面的研究出现障碍了。但英国人居然设法把70格令黑火药塞进一个小小的弹壳里,使重达215格令的弹头初速增加到1850fps,这在黑火药时代几乎是难以置信的。

最后,英国人终于在1891年或1892年研制出自己的无烟发射药科玳,换上无烟发射药后的303步枪弹被命名为MkIC,其中的“C”是科玳的缩写。在1893年,303步枪弹改用了伯丹底火后,又定型了新的MkII弹。无烟发射药使同样的215格令圆头弹的初速增加到1970fps,射程更远,弹道更平直,然而命中目标时的效果却不甚理想。

在当时,创伤弹道学还是一门无人涉足的科学,没人知道每秒600m的初速对于这种重量较轻的小口径弹来说是不够的,这样低的速度只适合比较重的软铅弹,例如450口径马蒂尼-亨利步枪发射的480格令软铅弹。而且全被甲的MkII弹侵彻力强,可以穿透大象的头骨,但对于人体目标来说它的侵彻力是好过头了,弹头能量不能有效传递给肌体,产生的瞬时空腔太小,英国的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人种的尸体解剖发现MkII弹的创伤弹道非常整齐。

在19世纪未期,驻印度和阿富汗的英军士兵经常发现被数量和勇气都远超自己的敌人所包围,而且他们还发现303口径步枪的杀伤效果不如原先装备的马蒂尼-亨利步枪。于是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达姆兵工厂为了解决303弹杀伤力低的问题而生产了一种半被甲的303弹头,这种枪弹在弹头前端露出一小部分铅芯,这样较软的弹尖部在进入肌体后会比较容易膨胀变形,这种软尖弹式的设计其实就跟原来无披甲的马蒂尼-亨利软铅弹类似,利用铅容易变形的特性,使303枪弹也可以有效地把能量传递给肌体。原本303枪弹与450马蒂尼-亨利枪弹的枪口动能就几乎相同,而现在303枪弹也可以有效地把能量传递给目标,于是,声名狼藉的达姆弹就这样出现了。

在实战中显示达姆弹的杀伤效果比MkII弹好,但达姆弹的数量很有限,大多数的驻印英军部队使用的枪弹仍以普通的MkII弹为主,于是有些人就自己动手挫开弹头前端的被甲,这样也能达到类似于达姆弹头的效果。不过印度争取自治的起义军经常使用与英国军队相同的武器装备,所以也有一些印度人用达姆弹来对付英军士兵。

达姆弹除了在1897年至1898年间在印度西北边区Chitral省和Tirah省的远征期间及在苏丹使用过外,没有在其他地方的英军使用过。达姆弹只是一种应急做法,本身并没有经过充足的试验,虽然解决了杀伤力不足的问题,但命中精度却又降低了。不过受到达姆弹的启发,英国在1897年研制出杀伤效果和精度都更好的MkIII弹,其实就是在弹头前端开一段空腔而改成空尖弹。在经过进一步改进成MkIV弹后,这种空尖弹在当年就开始投产,接着在1899年又研制出MkV弹,同样是空尖弹,但弹芯含2%的锑以增加其硬度。

这时候,英国由于使用了这种扩张性弹头而受到巨大的政治压力,英国的政治对手,其他的西方列强都谴责英军使用了不人道的枪弹。英国极力辩解说这种枪弹只用于对付“野蛮人”,并不会用于与“文明人”的战争。但这种无耻的辩词没有得到其他殖民国家的认同,最终在1899年签署的海牙国际公约中,明确规定各国不得在战争中使用“容易在人体内扩张或变形”扩张性弹头。原本很不情愿,但恰好此时在布尔战争中,布尔人同样使用了扩张性弹头来打英国人,英国难以为敌人使用的枪弹辩护,再加上来自四面八方的政治压力,于是也老老实实地签署了海牙公约。

签署了海牙公约后,英国人停止了生产空尖弹,并从南非撤回所有的空尖弹,不过仍然保留作现役,只是用作射击练习直到耗尽存货为止。而在印度生产的达姆弹大概在1897年或1898年就已经停产,产量本身也不多,但由于是扩张性弹头的始祖,使得达姆弹背上了所有扩张性弹头的恶名,所以直到现在还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媒体或个人错误地用“达姆弹”来称呼其他类型的软尖弹或空尖弹。

现在没有了空尖弹,英国的工程师在思考要怎样才能生产一种既符合海牙公约的条文、又确保有足够杀伤力的枪弹,于是,MkVI弹在1904年出现了,但这仅仅是让铜被甲尽量薄而矣,效果根本不行。

此时,德国人在1905年采用了“Spitzge shoss”(尖头弹)步枪弹,这是7.92mm毛瑟步枪弹的一种新型弹头,圆形弹头改为尖头形,重量减轻到154格令,初速达到每秒884m。大幅增加速度不仅使弹道更平直,而且命中目标后有更好的杀伤效果;由于尖头弹比较轻,进入肌体后不稳定,更容易在肌体中变形;而且流线型和高初速也使该弹有更远的有效射程。虽然当时的人还不懂得用流体力学来解释为什么高速弹头进入人体后会产生较大的伤口,但实际效果就摆在那里,于是各国军工部门都效仿研制这种革命性的新弹头,英国人也不例外,马上开始着手研制尖头弹。

然而,在303步枪上使用尖头弹尚存在着两个问题。其一,303弹没有8mm毛瑟弹壳的容量大,其二,李氏的后端闭锁枪机没有毛瑟式前端闭锁枪机那么坚固来承受发射时的高压。因此,即使新型的尖头弹头在李氏步枪上的初速能安全地提高到每秒2000英寸以上,但命中目标时所产生的流体静力学冲击的速度并不比毛瑟步枪高。英军研究人员有感于早年MkII弹的失败,他们对重量较轻的弹头也不太放心,觉得需要稍为增大一点点重量,于是就研制出弹头重174格令的Mk7尖头弹,并在1910年正式采用。

MkVII是一种全被甲尖头弹,初速为2440fps。它最大的特点是在弹头壳里包裹的并非传统的单一铅芯,而是铅/铝复合弹芯,其弹尖部为铝材,占弹头全长的1/3,在铝弹尖后面才是铅制的柱形主弹芯。这样的设计首先保证了弹头重量,即使在较远距离上仍存有足够的动能;其次是使弹头质心偏后,增加撞击目标后的不稳定性和容易翻滚,自然就大幅地增加了它的杀伤能力。因此这种新型弹头的毁伤效果比原来的达姆弹或其他MkV等扩张性弹头历害。

有趣的是,并非所有MkVII的弹尖都是铝的。西德尼·史密斯,英国的法医弹道学研究的先驱,他在调查1920年代埃及独立运动期间所发生的303步枪造成的枪伤案例时,发现有一些弹头壳里面采用了木浆纸制的弹尖,因此去信给陆军部指出:一些弹药制造商在他们的子弹中使用纸而不是铝;纸弹尖似乎能达到与铝弹尖相同的效果;如果果真如此,那么所有的枪弹都使用纸来代替铝岂不可以大大节约成本了吗?而陆军部则回复说他们已经知道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铝材短缺而使用木浆纸代替铝。而纸弹尖不但比较便宜,而且导致在处理伤口时需要作更多的消毒程序,否则很容易被细菌感染。

有趣的是,MkVII弹头的不稳定性反而使它在狩猎界名声极坏,因为它的侵彻能力降低了,许多在非洲猎取大象或犀牛等厚皮动物的猎人向军队成箱成箱地购买剩余的MkII步枪弹。不过这并不妨碍MkVII成为英军制式军用步/机枪弹。

在1938年,英军又专门为维克斯机枪装备了MkVIII弹以提高机枪的有效射程,MkVIII弹采用阻力更小的船形尾弹头,而且发射药也增加了,使初速提高到2550fps,但膛压也提高到约280MPa,因此只能用作机枪弹,无法在恩菲尔德步枪上使用。

除了铝或纸弹尖的普通弹外,303尖头弹还发展出许多特种弹药。曳光弹、穿甲弹和燃烧弹在1915年研制,在1916年又研制了高爆炸弹。无论圆头弹或尖头弹都研制了不少的特种弹,最后一种曳光弹在1945年被英军采用,名为GMkVIII,最后一种穿甲弹也在1945年采用,为WMkVIIZ,而最后一种的303燃烧弹是1942年的BMkVII。高爆弹由于装药量太少而效果不佳,在1933年后就没有再生产,而高爆弹的任务则由MkVI和MkVII的燃烧弹代替。在1935年,英军开始在303机枪上使用一种OMkI目标指示弹,这种弹的弹头被设计成撞击硬物后就会粉碎并形成烟雾,方便射手观察弹着点。不过这种指示弹的作用很快就被MkVI和MkVII的燃烧弹代替。

303枪弹作为英国的标准军用枪弹服役超过了60年,直到1958年被L1A1SLR步枪所使用的7.62×51mm北约标准弹所取代。突缘弹并不是理想的自动武器用枪弹,而且英国人也一直试图设计采用一种更先进的枪弹,但每一次进行类似的研究却总是会发生一些大型战争所中断,因此英国人的新型枪弹研究工作甚至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3年里仍然裹足不前。在恩菲尔德步枪和303枪弹退役后,英国政府向其他国家或民间销售剩余的恩菲尔德步枪和MkVII枪弹,现在除了一些战乱地区,很少发现有303步枪用于战斗用途,在西方国家,303的枪和弹仍然用于狩猎或射击比赛,生产厂家也很多,不过产量没有以前那么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