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采撷

公输削鹊

【原文】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墨子·鲁问》

【译文】

公输班用竹子和木头雕成一只喜鹊,雕成以后让这只喜鹊凌空高飞,飞了三天也不落下来,公输班自己认为他雕成的喜鹊应该是天下最巧妙的东西。墨子对公输班说:“你雕成这只能飞的喜鹊,还不如木匠做个车轴头上的插销,木匠一会儿就削成个三寸大小的插销,还能使车轮承受五十石重的压力,可以搬运货物。所以我们所做的东西,对人有利的才叫做巧,对人没有好处那就谈不上什么巧。”

楚人学齐语

【原文】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

有这样一位楚国的大夫,他想让他的儿子学会齐国语。……一个齐国人教他,周围到处却是楚国人用楚语吵闹喧哗,这样,即使每天用鞭子抽打他,要求他向那位齐国人学齐语,是不可能学会的。相反,把他的儿子带到齐国的村镇去生活几年,即使每天用鞭子抽打他,让他讲楚国话,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不龟手之药

【原文】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氵并氵辟统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氵并氵辟统,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氵并氵辟统,则所用之异也。

《庄子·逍遥游》

【译文】

宋国有个善于制作防手冻裂药物的人,世世代代靠在水中漂洗丝絮为生。有位外地人听到这个消息,请求用百金的高价买下这个宋国人的药方。这个宋国人召集了自己家族中的所有成员来商议此事说:“我们世世代代靠漂洗丝絮为职业,得到的也不过几金,现在一下子就可以因卖药方而获得百金,我请求把这个药方卖给他。”

那个外地人买到这个宋国人的药方,便拿了它去游说吴王。正好越国此时发生了灾难,吴王便派那位外地人去领兵攻打越国。冬天,吴军与越国人在水上交战,因为使用了防冻药,结果手脚没有一点冻裂,因而大败越军,吴王因而分封给那位外地人一大片封地。

能防手冻裂的药方,始终是不变的;而有的人靠它得到了封地,有的人虽然拥有它却仍然得世世代代漂洗丝絮,这乃是因为使用的不同。

浑沌之死

【原文】

南海之帝为,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应帝王》

【译文】

南海的帝王名,北海的帝王名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浑沌。

和忽经常在浑沌的属地内相聚,浑沌特他们非常友好。

和忽过意不去,商量设法报答浑沌的恩情,说:“人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听、吃和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出七窍巴。”

于是和忽便给浑沌开始凿七窃,一天凿一窍,七天过去而浑沌也死了。

树难去易

【原文】

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矣。至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

《韩非子·说林上》

【译文】

杨树栽下就可以成活,倒插着也可以生长,折断了再插下还是不会死。但如果让十个人来栽杨树,一个人来拔它,那么决不可能有成活的杨树。用以十数的众人,去栽很容易成活的杨树,还经不起一个人拔它,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种树难而毁树容易。

画鬼最易

【原文】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

曰:“犬马最难。”

“孰易者?”

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

有个给齐王画画的人,齐王问他说:“绘画画什么最难呢?”

这个人回答说:“狗和马最难画。”

“那什么最容易画呢?”

这个人又回答说:“画鬼怪最容易。因为狗和马是人们所熟知的,早晚都在你的眼前,不容易画得完全相似,所以说难画。而鬼怪是没有固定的形体的,不会出现在你面前,你弄不准到底它像什么样子,所以说容易画。”

三年成一叶

【原文】

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功食禄于宋邦。

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

《韩非子·喻老》

【译文】

宋国有个人为宋国的国君用象牙雕成一片楮树叶子,花了三年时间才雕成。这片象牙楮叶的主次脉络粗细恰当,叶片上的细毛繁多而有光泽,把它夹别在真的楮树叶中,你无法分辨真伪。这个宋国人也因雕成楮叶的功绩而在宋国获得了封赏和俸禄。

列子听说此事后说:“如果让大自然三年才长成一片树叶,那么能长成叶子的树就很少了。”

弓矢相济

【原文】

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羿闻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令合弓矢而教之射。

《韩非子》

【译文】

一个人说:“我的弓太好了,简直没有配用的箭。”另一个人说:“我的箭太好了,根本没有合适的弓来发射它。”后羿听了对他们说:“没有弓,用什么把箭射出去?没有箭,怎么能击中目标?”于是,后羿叫他俩把弓和箭配合在一起,而后教他们射箭。

金钩桂饵

【原文】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则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阙子》

【译文】

鲁国有个喜爱钓鱼的人,用香桂作鱼饵,用黄金锻造鱼钩,钩上还镶嵌有白银和绿色的玉石,而钓丝是用翡翠的羽毛搓制的。他的钓姿和选择的垂钓的方位、地点虽然都正确无误,但他钓上来的鱼却没有几条。所以说:“钓鱼能钓得多并不在于华丽的钓具;办成一件事情并不在于出色的口才。”

道见桑妇

【原文】

晋文公出,会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公问何笑。

曰:“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道见桑妇,悦而与言,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者矣。臣窃笑此也。”

公悟其言,乃止,引师而还。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矣。

《列子·说符》

【译文】

晋文公退朝出来,正准备出兵攻打卫国。他的儿子锄对天大笑,晋文公便问他为什么要发笑。

他的儿子说:“我笑我的邻居,有一天他送他的妻子去大姨家,在路上遇到一位采桑的妇人,觉得她长得很动人,便嬉笑着去与她调笑,但当他回头看他的妻子时,发现也有人在勾引她。我私下对这件事感到可笑。”

晋文公领悟到这番话的含义,便放弃了进攻卫国的念头,领着晋国的军队返回。还没有回到原地,就碰上了有敌国来侵犯晋国北方的边境。

羊蒙虎皮

【原文】

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扬雄《法言·吾子》

【译文】

有一只披着虎皮的羊,见了青草十分高兴,见了豺狼就战战兢兢,而忘记了自己身上披着虎皮。

画蛇添足

【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战国策·齐策二》

【译文】

楚国有个人在祭祀之后,赏给他的门人们一壶酒。众门人相互约定说:“这壶酒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喝才足足有多余。我们可以一起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喝酒。”有个人的蛇先画好了,端起酒壶准备喝,他左手端着壶,右手却仍在画,并说:“我还能为它添几只脚。”脚还没有画完,另有一人的蛇画好了,他夺过那画蛇脚的人的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随后把酒喝了。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本应属于他的那壶酒。

西家之子

【原文】

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西家子见之,归谓其母曰:“社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

夫欲其母之死者,虽死亦不能悲哭矣。

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矣。

《淮南子·说山训》

【译文】

东边一家人的母亲死了,她的儿子哭得并不很伤心。西边这家人的儿子见了,跑回家去对他母亲说:“母亲何必吝惜生命而不快点去死呢?你如果死了,我肯定会很悲痛地哭你。”

实际上那想要他母亲快点死的小子,即使他母亲日后死了,他也必定不会很悲痛地哭的。

那些说没有空闲读书学习的人,即使有空闲也不会去读书学习。

塞翁失马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淮南子·人间训》

【译文】

住在边境附近的人中,有个很会算命的。这家人的一匹马一天无缘无故地跑到境外的胡地去了,邻居们都来向这家人表示同情。这家的老父亲说:“这事谁知道就不是件好事呢?”

过了几个月,跑走的那匹马领着胡地的一群骏马又跑回家来了,邻居们又来道喜祝贺。这家的老父亲又说:“这事谁知道就不会带来灾祸呢?”

家里有了许多胡地的好马,这家的儿子偏又喜欢骑马,结果有一次从马背上摔下来,把大腿摔断了,邻人们又来表示怜悯和惋惜,这家的老父亲却又说:“这事怎见得就不是好事呢?”

又过了一年,胡地军队打过边境来,年轻力壮的人都拿起武器去与胡兵作战,所有住在边境附近的青壮年人中,十有八九都战死了,而这家的儿子因腿摔跛了,不能上战场,于是父子二人都保住了性命。

所以,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以转化为福,这种相互转化没有止境,而且深奥而玄妙不可预知啊。

反裘负刍

【原文】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

对曰:“臣爱其毛。”

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持耶?”

刘向《新序·杂事》

【译文】

一天,魏文侯外出游玩,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反穿着皮袄,将有毛的一面朝里穿,有皮的一面朝外,身上还背着一大捆牧草。

文侯便问那人道:“为什么反穿皮袄背牧草呢?”

那人回答说:“我是爱惜皮衣的毛。”

文侯又问:“你难道不知道皮袄的皮磨烂了,皮袄的毛就无所依附了吗?”

齿亡舌存

【原文】

(常枞)张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

老子曰:“然。”

“吾齿存乎?”

老子曰:“亡。”

常枞曰:“子知之乎?”

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常枞曰:“嘻!是已,天下之事已尽矣!”

刘向《说苑·敬慎》

【译文】

常枞张开口给老子看,并问:“我的舌头还在吗?”

老子回答说:“在。”

“我的牙齿还存在吗?”

老子回答说:“没有了。”

常枞说:“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老子说:“那舌头之所以存在,难道不是因为它柔软善变吗?牙齿之所以没有,不就是因为它刚强易折吗?”

常枞说:“咦!对了。世上的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口鼻眼眉争辩

【原文】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我上?”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察天际,惟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唐语林》

【译文】

口与鼻子在争论地位的高低。口说:“我可以谈论自古至今的是非功过,你怎么能位居我之上呢?”鼻子回答说:“人吃喝如果没了我,就不能分辨出气味来。”眼睛对鼻子说:“我近可以看清毫毛的末梢,远可以望到天边,所以只有我最行。”眼睛又对眉毛说:“你凭什么功劳居于我之上?”眉毛说:“我虽然没有什么用处,就像世上的宾客对于他的主人一样,没有什么益处。但是,主人没有了宾客,也就形成不了礼仪。要是没有我这眉,还有什么面目呢?”

三老语

【原文】

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记,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一人曰:“吾所食蟠桃,弃其核于昆仑山下,今已与昆仑齐矣。”以余观之,三子者,与蜉蝣朝菌,何以异哉?

苏轼《东坡志林》

【译文】

曾经有三个老人碰在一块了,有人问他们的年龄。一人说道:“我的年龄记不得了,只记得少年时候与开天辟地的盘古有过交往。”另一个老人说:“每次海水变成桑田时,我就丢下一块竹片记一个数,至今我丢下的竹片已堆满了十间房子。”第三个老者说:“我吃蟠桃,都把桃核丢在昆仑山下。如今,堆积的核桃已经和昆仑山一样高了。”在我看来,这三位老人与那朝生暮死的蜉蝣和朝菌,又有什么不同呢?

须寻活计

【原文】

人有好誉者,术士知其癖,造门相面,极言称许,且曰:“足下只消这双大眼睛,一生受用不尽。”主人喜甚,留款数日,而厚赠之。术士临别,执手相告曰:“复有一语,君当记之。”主人问何语,术士曰:“足下也须寻些活计,不可全靠这双眼睛。”

冯梦龙《广笑府》

【译文】

有个人很喜欢别人称赞自己,看相先生知道他的这个癖好后,便登门给他看相,极力夸奖、赞美他,并且还说:“您只需这双大眼睛,一辈子也受用不尽。”主人听后非常高兴,留先生住下款待了几天,又送给他厚礼。看相先生临别时,拉着主人的手对他说:“还有一句话,请您记住。”主人问是什么话,看相先生说:“您也应该找些事情做,不能全靠这双眼睛。”

螳螂捕蛇

【原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扌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己破裂云。

蒲松龄《聊斋志异》

【译文】

有个姓张的人,偶然在一条山沟中行走,忽然听见山崖上传来十分刺耳的声音,便顺着山路爬到山顶,想看个究竟。只见一条碗口粗的大蛇,在树丛中不停地扑来摆去,用尾巴扑打着树,树枝都被打断了。看它在那里痛苦挣扎的样子,好像有什么东西正在牵制着它。但是仔细观察,又未发现有什么东西,心里感觉很奇怪。于是他慢慢走近大蛇观看,原来有一只螳螂正爬在大蛇的头上,用自己像刀一样的前腿去刺蛇的头,任凭大蛇怎样摆动颠扑,也无法将它甩掉。相持一阵后,大蛇竟被螳螂刺死了。再看大蛇额头上的皮肉,已经被螳螂刺得破裂了。

疗梅

【原文】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龚自珍《龚自珍全集》

【译文】

江宁的龙蟠,苏州的邓尉,杭州的西溪,都盛产梅花。有人说:“梅以弯曲的为美,直挺的便没有姿态;以歪扭不正的为美,端正的就没有景致;以稀疏的为美,茂密的就没有神态。”即使如此,这也不过是那些文人画士潜藏心底的不能明令号召以此来衡量天下的梅花;也不能叫天下种梅花的人去砍掉直挺的梅枝,删剪掉茂密和锄去端正的枝条,让他们以摧毁梅花、糟塌梅花为职业来赚钱。要将梅花培植得姿态倾斜,枝身稀疏,树身弯曲,又不是那些以赚钱为目的的种梅人的智慧能力所能达到的。于是,有人将文人画士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那种奇特嗜好明确地告诉了那些种梅的人,种梅人便砍去端正之枝而培养偏斜的,删剪茂密之枝而使嫩枝受毁,锄去直挺之枝而阻止它的生长,以此提高售价,因此,江苏、浙江一带的梅花都成为病态的了。文人画士们造成的祸害竟达到如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