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共产党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第七章 把学习立为终身的信仰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改革开放伊始,党中央就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这是由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广大党员是关键。只有全体党员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积极学习,培养和造就一支学习型的党员队伍,才能将学习型政党建设落到实处,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注入新的活力。
第一节 共产党人要确立学习的理念
学习是人们掌握知识、把握技能的重要手段,更是共产党人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放松了学习,党的先进性就会不断流失,群众对党的认可度也会打折扣,党的执政就会面临风险。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因此,要想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需要广大的党员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
一、学习是人类社会不断走向文明的阶梯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而文化需要弘扬,更需要学习。
人类比动物更加高级,是因为人类懂得学习、更善于学习。人类社会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是因为人们学会了工业化的技能和技术。世界上的优秀民族都是学出来的。古希腊主动向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学习,创造了希腊500年的辉煌;欧洲蛮族战胜了罗马并吸收罗马文化,实现了迅速崛起;英伦岛国不断向欧洲大陆学习,助推了英国霸权地位的形成;俄国彼得大帝亲自带使团到西欧学习,奠定了俄国称雄世界的基础;美国更是善于吸收全世界各种先进理念,善于向世界学习,才能成为世界第一。
犹太民族具有机智、聪明、善于理财等多方面的优点,出了很多世界闻名的科学家、金融家、工程师。追溯这一现象的根源,根本在于犹太人坚信“知识胜过财富,教育即是未来,学习永不算迟,学习在于创新” 的理念。
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康庄大道上,我们肩负着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艰巨使命。不学习,就掌握不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就不可能迅速发展生产力;不学习,就锻造不了良好的党性修养,就不可能有很强的凝聚力与吸引力;不学习,就掌握不了保护生态的技术和手段,就不可能形成生态保护的自觉意识。因此,广大的共产党人只有树立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我们才会不断从文明走向文明。
二、学习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断胜利,关键就在于始终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这个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观察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指引。国际共产主义实践不断证明,不加思考、不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往往是危险的,甚至可能带来致命的打击。就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虽然都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但发展的程度却大相径庭。苏联的解体、中国的强劲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基础上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在经历三次“左” 的失败后,才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巨大引领作用。毛泽东同志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并结合中国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 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① 要能够真正领会马列主义的实质,真正领会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并且应用它去深刻地、科学地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找出它的发展规律。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认真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国际学习,对马克思主义实质性认识不断深化,逐步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的步伐,确保了中国前进的正确方向。
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801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814页。
三、学习是共产党人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
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党的执政地位是一劳永逸的。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就要不断兑现自己的承诺,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不断实现这些承诺,满足群众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就要我们共产党人认真分析我们所处的时代,努力向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世界发达国家学习,不断增强引领发展、引领和谐的本领和能力。
从世情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继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各国相互依存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世界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另一方面,世界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从国情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与人民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最突出的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民生领域一系列突出问题尚待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亟须破解。
从党情看,这些年来,我们党坚持不懈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提高党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水平,党的建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和组织保障。同时,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十八大报告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要把握好这些机遇,迎接这些挑战,对于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就需要不断学习、扎实学习、深入学习。在学习中掌握和运用科学发展的本领和技巧,在学习中回应和满足广大群众的新愿望、新诉求,在学习中探索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第二节 共产党人应坚持的学习方向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而波澜壮阔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因此,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学习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知识的学习。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先后两次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推动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更全面、更完整的了解。对于广大党员来说,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努力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由于我们从事的职业的差别性、掌握知识的层次性的存在,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位党员都去读马列主义的著作,也不可能强迫每个人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指出:“学习马列主义要精、要管用”。① 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那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一是要学习和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面临的难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广大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依据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创造性开展本地区、本领域的工作。广大党员要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选择工作的办法和措施,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是认为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我们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第一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广大的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382页。
二是要学习和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对于广大党员来说,要有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要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千方百计探寻问题解决的办法和途径。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对于广大党员来说,就是要坚持眼前工作和长远工作的一致性,分清哪些是应该现在就需要做好的,哪些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广大党员干部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切忌不分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是要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看形势做工作不能盲人摸象、坐井观天、揠苗助长、削足适履、画蛇添足。
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
四是要学习和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推进各项工作,要靠实践出真知。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要坚定不移坚持。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五是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通知指出,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以下简称“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 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对一名共产党员来说,自觉尊崇党章、遵守党规,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是最基本的要求。学习党章党规,重在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要逐条逐句通读精读党章,全面理解党的纲领,牢记党的宗旨和党员义务和权利;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并从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违纪违法案件中汲取教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在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理解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团结统一夯实基础。
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思想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理解党的科学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
二、学习本职业务知识
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运用,在于把学习转化成推动发展的有效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党领导人民大众开创的伟大崭新事业,需要每位党员在本职岗位上模范性、示范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一是要了解业务职能。对于广大党员来说,每个人从事的职业差别性很大,有的是产业性行业、有的是技术性行业、有的是服务性行业、有的是管理性的行业。
所以,行业的差别性就决定了广大党员学习的侧重点就有所差别。要想把握学习的重点,首要的是认清自己所从事行业的性质,把握行业的职能。把握好广大党员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和职能,坚持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从而保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要从宏观上把握本行业的特点、发展态势和行业的发展方向,从中观上分析本单位、本部门的具体职责,认清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职能,从微观上认识每个党员、每位干部的具体职责。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习的目标、制订学习的计划。保证每个党员的学习,既着眼当前,有立足长远;既着眼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和素质能力,又能着眼部门整体工作的开展。
二是要掌握业务技能。要干什么学什么,围绕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的提升开展学习。要立足书本开展学习。书本是广大的党员干部掌握业务知识、提升本职能力的重要手段。每位党员干部要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学习的教材,制订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在日常的工作中尽可能的多挤出时间开展业务知识的学习。要立足实践开展学习。实践是产生知识的源泉,也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广大的党员干部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要积极向实践学习。要多向本单位的同事学习,学习他们在工作中的有益经验,听取他们对自己工作的看法,向他们征求工作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要积极向国内同行的标兵和模范学习,学习他们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并结合实际努力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要立足世界开展学习。将自己的工作、本部门的工作、国内该行业的发展情况同国外相对比,认真分析本行业本部门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外本行业工作开展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努力改进自己的工作,努力做到与世界接轨。
三是要善于业务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政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作为一个执政党,如果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发展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它就会面临执政的风险。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是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的源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每一次重大进步和每一个重大变化,都与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探索实践、创新性开展工作是分不开的。对于广大的共产党人来说,要做好新形势的工作,就要不断创新工作的思路,更新工作的理念。要摒除为了发展而发展的思想,树立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的理念,努力促进发展成果的共享。要摒除那种为了管理而管理的思想,树立治理和服务的理念,努力践行党的服务宗旨。要不断创新工作的方法。围绕节约、便民、高效不断更新工作的方式。及时总结国内外该行业工作开展的有益经验和做法,结合实际不断加大推广普及的力度。要不断转化管理的理念。在学习中不断树立服务和治理的理念,在实践中,自觉变被动为主动,主动走向群众、走向服务对象、走向管理对象,努力寻求群众对其工作上的支持与配合。要变管理为治理,主动邀请群众和管理对象参与各类管理活动,最大程度减少工作的难度和阻力。
要变人治为法治,善于用法治的思维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争端、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学习各方面新知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要保持和发展这种先进性,就需要每位党员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学习意识。广大的共产党人要把学习新知识作为研究新情况、分析新矛盾、解决新问题的强大武器。
一是要学习网络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手机网民6.2亿。网络媒体被称为第四媒体,它快速、及时,有着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点。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网络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了可以发挥它的思想宣传的强大优势,利用不好往往会给党的事业带来很大的冲击。因此,广大的党员干部要努力学习网络知识,掌握网络操作的基本技能,发挥网络媒体的正能量。广大党员要认真学习和普及网络知识,不但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还要掌握微信、微博等使用的基本技能;不但能够浏览网络信息,还要及时对网络信息的内容进行甄别,对于那些表达正能量的信息要及时点赞,对于那些不实的谣言要进行及时的披露。我们党有8000多万党员,8000多万团员,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力量。只要发挥好两个8000万的作用,网络的环境将会越来越优化,网络的正能量也将会越来越凸显。
二是要学习法律知识。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了进一步部署。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广大党员带头践行是关键。因此,学法、宣法、执法、守法是每位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广大党员要带头学习法律,在了解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切实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依法办事。党员干部要积极向群众宣传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协调和化解群众的矛盾和争端。各级党组织要把党员的法律法规学习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督促和指导广大党员学习法律法规,并不断加大对党员干部学法、用法的考核力度。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学法的自觉性、守法的自律性、执法的坚定性。
三是要学习各类经验。经验是实践的总结,也是我们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益借鉴。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我们不但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我们要深入改革发展生动实践,加强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请教,集中民意,不断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要善于学习借鉴其他地区部门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紧密联系自身实际,有机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丰富和拓展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改革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要围绕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围绕解决突出矛盾、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工作水平,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深化规律性认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认真总结和深入学习党的历史经验,把学习党的历史同学习运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同学习运用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和党的建设理论结合起来,同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及党的建设的现实结合起来,获取推动事业发展、做好各项工作的宝贵启示和精神动力。
四是要学习国外知识。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现在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人口多、底子薄,人均GDP在世界的排名中还在90位左右徘徊。因此,我们发展的任务还很重、还很艰巨。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既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也是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尽快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国家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广大的党员来说,就必须认真学习国外有益经验,特别是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它们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好经验、好做法。认真学习国外的发展理念,推动科学发展。要学习国外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与保护并重的理念,科学谋划发展的路子,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同行。认真学习国外的管理— 168 —
理念,推动科学管理。要学习西方国家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的宝贵经验,实现由管理到治理、由人治到法治的彻底转变。认真学习国外的动乱教训,推动科学执政。要分析国外特别是中东、非洲国家动乱原因,吸取这些国家和地区执政失利的惨痛教训,努力改正工作中的缺点,切实避免工作中的失误。
第三节 共产党人须遵循的学习原则
建设学习型党员队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把这项工程做好、做强,就必须明确学习型党员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握学习型党员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
总的来说,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以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为基本目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不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要大力营造和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牢固确立党组织全员学习、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健全管用有效的学习制度,使党员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使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为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工程,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设学习型党员队伍除了遵循以上总体要求外,还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导向性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深入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着力研究和解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广大党员干部要围绕改革发展的新任务、群众政治参与的新动向、民生发展的新期盼、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挑战等展开有重点、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二、坚持实践性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力求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与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深化学习,做到学习理论与运用理论、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运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要用实践发展的结果检验理论学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用实践的结果不断矫正学习的方向。
三、坚持创新性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改革创新,鼓励大胆探索,积极总结各地学习开展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实际不断加大推广普及的力度。保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营造宽松环境,尊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首创精神,积极拓展学习的内容、途径、渠道,不断创新组织学习的思路、办法和机制。
四、坚持示范性原则
坚持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中央和地方党政领导机关要率先垂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 中心组学习,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推动下属部门和下级党组织的学习。
坚持领导干部作表率,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做好领导工作的根本途径,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做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表率,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学习。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满足党员多方面的学习需求。
五、坚持经常性原则
从坚持经常性、保证持续性着眼,切实加大落实学习的力度。坚持把学习作为各级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经常性、硬任务常抓不懈。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加强对学习型党员队伍建设的监督、检查和指导,保证各项学习制度和学习任务的落实。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书记为主要责任人的学习负责制,落实抓党组织学习、党员全员学习的具体责任,从而形成责任明确、行动自觉、上下协调、落实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和格局。
六、坚持层次性原则
坚持分层分类学习,杜绝一刀切。各级党委(党组) 要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干部的特点,把学习的普遍性要求与特殊需要相结合,分别提出相应的任务和要求,并根据不同特点和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要了解不同层次党员的学习需求,为各类党员编写不同层次的学习教材和科普读物,满足不同层次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要根据党员的不同层次,建立健全多元化考评机制,科学设置学习考核的量化目标,切实保证广大党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持久性和有效性。
思考题
-
为什么要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
-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在“两学一做” 中争光模范?
检测题
一、填空题
-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 ) 、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
十八大报告指出: ( ) 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
党面临的考验有: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 ) 。
二、选择题
-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 就是决定因素。
A. 思想B. 干部C. 党员
-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党章对( ) 的表述。
A. 党的组织路线B. 党的政治路线C. 党的群众路线
- 推进党的( )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A. 政治B. 思想C. 作风
第八章 把服务作为毕生的宗旨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以来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又是在新形势下对党的定位作出的科学回答。从逻辑机理来看,学习型政党建设是基本前提,创新型政党建设是关键动力,二者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服务型政党建设。服务型政党直接体现着党的宗旨,是对党和人民关系的正确表达,是巩固执政基础、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途径。但是,如何提供服务?怎样服务?是摆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要实现服务型政党建设目标,首先需要打造一支过硬的服务型党员干部队伍。
第一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一生的价值追求
一、中国共产党服务群众的优良传统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并对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运动的领导者与它所领导的人民群众之间的服务关系作了纲领性说明,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目标和宗旨就是要为人民谋利益。1871年3月巴黎公社的伟大实践,使马克思看到了未来新社会以及新型社会关系的曙光,马克思认为,千百年来的阶级统治颠倒了国家与民众的关系,民众一直处于服从与被支配的被动地位。在此认识之上,马克思提出了“公仆” 思想,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最大的革命成就就是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人民不可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而是要通过人民选出代表来担任履行公职的工作人员,而履行公职的工作人员不能凌驾于人民和社会之上,只是社会的“公仆”,是要为人民服务的,由此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提出无产阶级领导者是“社会的负责的公仆”,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者的职责。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服务观实现了领导者由主人向仆人的历史性转变,开启了服务型党员队伍建设的理论渊源之门,奠定了理论基础。
1944 年,毛泽东同志在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撰写《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提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口号,要求全党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坚持为人民服务。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与其他任何政党相区别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中国共产党能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保持最紧密的联系,并首次对党的宗旨进行了系统、全面概括,提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要求全党同志向人民负责、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指出“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在同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写进了党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同时,对于党员工作方法的问题,毛泽东同志特别重视为人民谋利益的工作方式、方法,并结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践,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由此可见,毛泽东同志的“服务观” 是围绕“为人民服务” 来展开的,其精髓与核心是“为人民”,坚持人民的利益,围绕人民的利益把握工作的重心,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路线是“服务型党员” 理念的基础。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 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公仆” 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嬗变,是中国共产党服务型党员队伍建设的逻辑“元点”,开启了理论的先河。
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 这一论断言简意赅,不仅揭示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且赋予了它深刻涵义。首先,“领导就是服务” 是马克思恩格斯“公仆” 理念的继承与发展,科学地揭示了新时期新型领导活动的本质。邓小平同志曾表态,“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领导者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因此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这是新时期下全新的领导关系。其次,“领导就是服务” 的深刻内涵外显为人民群众是领导力量的源泉,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人民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人民群众,仅仅是因为“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因此,党要巩固自身领导地位,就要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事摆在首位,“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多为人民群众干实事、办好事,才能使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共产党员如何看待群众问题,不仅关乎个人党性修养,更是根本立场问题,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人民观”,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才不会丧失领导力量的源泉,才能战胜一切艰难,最终走向胜利。
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 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党要“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扎实工作,以身作则,勤政为民。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把“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确立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主题内容,要求“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认为“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确立了党执政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为人民服务融入新的时代背景中,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人服务、怎样服务的问题。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第四代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是社会的目标。“以人为本” 的本质意蕴是要以人民为本,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05年3月,温家宝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首次把“以人为本” 的执政理念通过政府平台来具体落实。“以人为本” 思想就是要把人民的现实需求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追求发展效率和社会分配公平相统一;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调动社会积极因素,激发社会活力。只有树立“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理念,才能做到凡事心里装着群众,想着群众,诚心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尽力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发力” 的服务观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党中央将执政为民作为检验党的一切工作的标准,在全党积极部署和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同时,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中央的考虑,是要为人民做事。各级干部也不能眼睛总是向上。
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要经常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在忙着与党的根本宗旨毫不相关的事情?有没有一心一意在为老百姓做事情?是不是在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而工作?古时候讲,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现在就是要服务人民。多想想我们干的事情是不是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干的?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心里装着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多了解困难群众的期盼,多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 我们既要有服务群众的意识和热情,更要有服务群众的本领和能力,要建立严密的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提出完善党员干部直接服务联系群众的制度,提出每一个党员干部在为民服务中要做到切实关心群众冷暖,群众有呼必应、有求必到、到必满意,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推动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群众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甚至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所谓的“小事” 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就会牵动他们的思绪,影响他们的生活,因此,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队作用,把破解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作为开展服务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唯有如此,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变化,提出了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强调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要“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发力”,要从“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服务群众,只有从严从实,“严要求、动真格,真实抓、抓真实,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新一届中央集体恪守“人民的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的信念,坚持从严治党,为民办实事。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提出,表明管党治党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的事,而是要站在战略新高度,总揽全局,从人民群众各个方面的需求入手,促使党为民办实事。
第二节 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从严管理干部,总的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养成”。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事关形象、事关影响,每一位党员要谨言慎行,立德行、行德政,这是作为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党员干部能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键在于他思想上有没有这样的价值追求。因而,要建设服务型政党,首先就必须确保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坚定共产主义崇高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培育良好的作风和道德修养,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
一、要坚定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信念
共产党人,就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自愿联合起来为之奋斗的人。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1927 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李大钊在面临绞刑时依然坚定地呐喊出那句“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准确地预言了中国革命的命运和未来。共产主义理想不仅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崇高、最美好的社会蓝图。
直到今天,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九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领导和带领人民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现了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身份转变。一路走来,不管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也绕了不少圈子、走了不少弯路,也正因如此,许多党员提出了共产主义能否实现的疑问。众所周知,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从低级向高级漫长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曲折。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社会制度,马列经典著作没有现成的建设模式,我们没有固定的模式借鉴,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就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现阶段,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不发达阶段,离共产主义目标的实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十八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新阶段提出的新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阶段,符合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国情,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胸怀全局、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坚定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信念。每一位党员无论职位高低、能力大小,只要立足自身岗位,发挥各自所长,积极贯彻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参与国家建设,就是在为实现共产主义奉献力量。
二、要培育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
进入新时期以来,党内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出现了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种种问题。有些领导干部在关键时期,不善于发现核心问题和关键矛盾,缺乏必要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敏锐感。要解决这些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树立和自觉培育良好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才能真正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服务型党员。
首先,树立和培育正确的“三观” 意识,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先进的思想不会自发在头脑中生成,而是需要从外部不断灌输。党员领导干部“三观” 意识的形成需要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字句、段落的背诵、记忆,就不能算是真正地用理论武装头脑。因而,要从我国具体国情和党员干部自身情况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只有这样,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才能拥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自觉把自身使命与国家责任结合起来,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可见,对于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而言,树立正确的“三观” 意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要求是根本一致的,否则,服务型党员的构想也无从谈起。
其次,树立和培育正确的“三观” 需要党员干部认清自身角色定位。“任何价值观的形成,来源于客体,取决于主体”,党员的价值观形成于能否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否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实践中,即各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的自身角色定位问题。
过去,受中国传统官文化影响,在我们党内存在“当官做老爷” 的思想,党政机构的衙门做派依然存在,颠倒与人民的主仆关系,在很多事情上,非要人为分出个三六九等。但是,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中国共产党的整体历程来看,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尤其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政治意识的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要想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清自身的公仆角色,正视“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赋” 的内涵,矫正观念,切切实实做一名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员”。
第三,树立和培育正确的“三观” 在工作方法上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服务型党员建设的事业,说到底就是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国家的事业,要接受党和国家的检查和监督,对人民负责。归结起来,服务型党员是以为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为目标,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即用实践和群众的标准衡量工作的贡献。但是,事实却不是如此。许多党员干部忽视实践的观点、群众的观点,弄虚作假,搞“政绩工程”、做表面文章,甚至不但不作为反而乱作为,这些追求硬指标的行为违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切思想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如果广大党员干部所作所为脱离了实践、脱离了群众,那么服务型党组织就是空中楼阁,永远都是只想不干、只说不做的遥远目标,同时也违背了作为共产党员的基本价值原则和精神境界。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为民服务的实践中,必须实事求是,坚持求真务实,树立正确的实践观。
三、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服务群众
服务型党员的塑造和培养,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和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在工作中切实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当前,在党的机关、部门以及党员个人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还很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依然存在,遇事“推皮球”、态度恶劣、公章旅行、批文难求,让人民群众跑断了腿、说破了嘴、伤透了心。在2013年的“两会” 上,一位政协委员“吐槽” 行政审批:一个企业投资项目经100个审批环节,盖108个章,全程需799个工作日;有群众办理准生证,需经过10多个单位盖章,耗时两个月。
如此作为,怎能不让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怎么不会拉大党、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怎么保障人民群众正当的利益诉求?社会利益纠纷如何解决?每一位党员干部,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和与日俱增的利益诉求时,需要不断反问自己:建设服务型政党需要从哪里切入?
各级党员干部又如何回应服务型政党建设诉求?诚然,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才是根本切入点。
古人云“知政失者在朝野”,如果党内的这些歪风邪气继续肆意任行,我们党终将被人民所抛弃。纵观世界政党兴衰沉浮,任何政党的命运和前途都取决于人心向背,这是历史的规律,是血的教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的座谈会上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面对的客体是人民群众,党的一切活动要以人民为中心。执政为民是党的宗旨所向,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所指,但是现实中职能部门职能缺位、错位、越位,权力失控、失范、失效,个别党员干部更是追名逐利、贪图享受、不思进取、高高在上、漠视现实、脱离群众,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服务形象大打折扣,政民之间的矛盾逐渐扩大并上升至社会敏感话题,从而加大了利益协调难度,不利于建设令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党,因此,党员干部要放低姿态,甘当人民的公仆,转变工作作风,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寻求服务的“最大公约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各级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把密切联系群众与转变工作作风紧密结合起来,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 问题,切实解决党内干部精神懈怠、脱离群众的危险,以实际成效服务人民群众,赢得人民的信任。
四、要努力提高道德修养,保持党的纯洁性
“百行德为首,百业德为先”,道德修养问题始终是党员干部为官处事的首要问题,做官须先做人,做人须先立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相互交融、相互激荡,如果广大领导干部不具备比一般群众更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就经受不起各种形形色色的诱惑和挑战的考验。在这场考验中,有些人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清正廉洁,有人却越过道德底线、误入歧途,这里就存在个人道德修养问题。道德修养是个人修养的重要内容,它支配着个人认知、情感、信念、意志和行动。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才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转化为自觉行动,克服作风上的浮躁。对于整个党的建设来说,提高党员自身道德修养,是保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的重要途径。
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首先必须善于学习,努力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道德营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很有益处,其中对于道德修养的见解可谓深邃、独到。早在中秋时期,管仲就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诸如“为政以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可见,道德修养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
当然,譬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报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浩然正气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品质,是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的宝贵思想源泉,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的个人道德修养很有益处,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体会。
当然,要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光靠学习书本上的字句是远远不够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善于向身边涌现的优秀干部、优秀党员学习,见贤思齐。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内涌现了一大批为民服务的好干部、好党员,如孔繁森、焦裕禄、沈浩、杨善洲等,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上鞠躬尽瘁,热心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和弘扬道德楷模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学习道德楷模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的道德情操;学习道德楷模为民办事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品格。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榜样是鲜活的形象。党员干部要积极从自身出发,不断反省,找出与这些道德榜样存在的差距,克服改正不足之处,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努力使自己成为人民的好干部、好党员。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榜样的言行需要党员干部具备高度的自觉、自律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提高党员干部道德修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道德修养教育摆在突出位置,进行经常性教育,以引导好他们的一言一行,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打牢他们心系群众、为民服务、勇于担当的思想基础。另外,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潜移默化,要积极探索创新,搭建更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有效载体,使道德修养教育有声有色地开展,让党员干部认真学、持续学、深入学,提高个人自我约束能力、自我强化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要把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当成一种境界、一种责任和一项担当,在严格的学习和教育中,要不断净化心灵,锤炼品格,磨砺品质,争当一名高尚的、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优秀共产党员。
第三节 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须掌握的能力本领
“为政之道,要在得人”,服务人民是服务型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不但是服务型政党建设的先锋队,也是社会资源整合和社会服务的执行主体,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决定了服务的效度。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在服务型政党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本领,唯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共产党在新的社会挑战中不断获得活力与生机,从而永葆党的先进性。通常,我们所说的服务能力就是服务主体为服务客体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能力,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定:服务精神、文化素养、职业技能。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服务为本” 理念,培养服务精神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任何实践都是受价值理念所支配的,要重塑观念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中国几千年以来的传统官本位官僚文化已经根深蒂固,要摆脱这种官本位思想就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服务为本” 理念,培养服务精神。
所谓服务精神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具备高度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公仆意识、群众观念以及正确的权力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服务精神是一道非常重要的道德情感,是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强化自身责任、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推动力。我们的党员干部只有自觉树立高尚的服务精神,才能把崇高的价值理念内化为自觉行动。
古人云:“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一个政党,只有时刻顺民意、得民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事无成。因此,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本,强调人民本位、社会本位,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一切工作的展开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时刻关心人民群众冷暖安危,牢记人民群众无小事,诚心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竭诚为人民群众办好事。
二、加强学习,提高文化素养
拥有高度的服务热情和服务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如果仅仅有一腔热情,而没有扎实可行的文化素养做基础,那么为民服务只能是流于形式,是一种空洞的理论,转化不了现实,人民群众也得不到任何实惠。因此,加强学习,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文化素养是提升服务能力的关键途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一方面,广大党员要树立能力本位思维。传统的社会思维方式强调客体性思维和定位思维,看重出身、门第、血统、身份等,注重先天给定和“认命”,这样的思维范式严重束缚着个体解放,个人积极性、创造性无法释放。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变革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客体性思维在活跃的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是行不通的。既然党员干部肩负着党和人民的责任,就要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提高工作本领,从这个角度讲,如果我们的党员不具备能力本位思维,何谈干事?然而,能力和“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领导现代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必须具备统筹大局、治国理政的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的党员要树立能力本位思维,不断加强学习,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学习好才能服务好。
另一方面,加强全面学习,扩宽知识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知识衰老率的几何级递增呈现出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迫切渴望,昨天所学的知识并不完全适合今天的社会发展形势和明天的发展趋势。当前,在不少党员干部中存在本领恐慌,他们虽然有较好的官德,但是却没有科学判断社会发展形势的眼光,缺乏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能总揽全局,这样的党员干部无法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更不可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认认真真地学习、与时俱进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始终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才能担当起领导重任”。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重视学习,不断加强学习,在熟练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广泛涉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法学等通识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另外,还要认真学习和熟悉党的政策法规、路线方针。不掌握这些,就很可能在工作中失去处理实际问题应有的理性精神,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三、努力提升职业技能,增强职业胜任能力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每一领域对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如此,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人民的利益诉求也随之变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就会因不懂门道、缺少经验、缺乏本领,习惯用老思路老办法蛮干盲干,结果造成事与愿违,甚至闹出南辕北辙的笑话。因此,随着社会形势和工作任务的变化,所有的党员和干部,要不断积累新经验,增强新本领,不断提高职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适应性。
职业技能通常是全体应用性技能的总称,是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考察的是社会主体在复杂的社会考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专业技能和通用服务技能,专业技能通过系统地理论学习,加上长期的社会实践是可以得到锻炼与提升的,而通用服务主要是考察执政主体的宏观协调能力、长远战略决策能力、突发事件处理应对能力、心理素质等,这些是在书本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要依靠后天社会实践习得。通用服务实质上是对个人素质的综合考察,是考核党员干部运筹有限资源、平衡兼顾社会利益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职业胜任能力的提升除了要加强学习,拓宽知识结构以外,最关键的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把书本学到的知识与工作岗位上遇到的现实问题相结合,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和经验,做到学以致用,深入实践、深入工作、深入调研,“脑子里经常装几个问题,反复思考”,这对于拓宽领导思路,提高战略思维很有益处。
所有党员自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一日起,就决定了他所从事的事业的艰巨性与光荣性,每一个党员必须清楚地明白,只有服务精神和理论知识,不具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难以真正算得上服务型党员。当今复杂的社会形势下,服务技能对于服务型党员的塑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综合能力,广大党员干部唯有不断从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通过努力提升职业技能,凭自身能力为民办事实现党员的人生价值。
思考题
-
为什么要加强服务型政党建设?
-
新时期如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检测题
一、填空题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 ( ),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
新一届中央集体提出:人民的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就是我们的( )。
-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从严管理干部,总的就是要坚定( ),加强道德养成。
二、选择题
-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党章对( ) 的表述。
A. 党的组织路线B. 党的政治路线C. 党的群众路线
- 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 ) 的问题。
A. 生死存亡B. 发展壮大C. 自我完善
- 党内( ) 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A. 民主B. 法制C. 监督
第九章 把创新当成一生的追求
第一节 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创新也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 之首。中国共产党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出现而发挥其历史作用的先进政党,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新的时期,面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特别是在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这四个危险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如何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就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大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不断改革创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只有坚持创新,才能吸引民众、凝聚人心、团结社会,永葆党的生机活力。
一、创新理念,永葆党的思想路线不僵化
思想路线是共产党执政的根本问题,它既应该是科学的世界观,又应该是科学的方法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党成立90 年来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产生、形成和不断发展起来的,处于与时俱进、不断走向科学化的历史进程中。《党章》中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内涵就是,强调理论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这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多变。这些都对我们坚持和更好地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来说是发展的问题,要抓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瞄准经济、社会和人的素质,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促进其相互协调,共同提升。其次,在改革的进程中,我们既要懂得借鉴和利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既往历史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又要善于鉴别和摒弃那些与社会主义根本性质相违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抵触以及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糟粕。第三,几千年来,我们国家都处于人治传统之中,而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法治必须成为国家治理的根本手段。因而,我们必须革新治理传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法治思维和法治实践破解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第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如何在新的形势下管好党、治好党、建好党?这对党的建设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总而言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 的伟大中国梦,我们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不断创新,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中创新,永葆党的良好形象
继承优良传统与积极开拓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优良传统离开了开拓创新,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不可能流传久远;开拓创新离开了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就失去了坚实的根基,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迷失方向。继承优良传统与积极开拓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在继承优良传统的时候必须坚持开拓创新,在积极开拓创新中必须坚持和弘扬优良传统。
我国目前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只有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赋予党的优良传统以新内容,我们党才能永葆优良形象,更好地保证历史赋予我们党的使命的顺利完成。
一直以来,我们党都非常强调深入群众,密切联系服务人民群众,凡是有关人民疾苦的事情,都去关心,凡是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努力创造条件去解决,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办教育,赈饥荒,修桥筑路,让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切实的改善,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贫苦农民支持革命的热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毛泽东同志对这一问题讲得很深刻:“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么,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 实际问题解决了,需要满足了,群众必然会说:“共产党真正好”,“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
然而,当前,党做群众工作不论是所处的环境条件,还是所肩负的职责任务,都较之以前有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党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陷入“用起来不灵、动起来不行” 的尴尬局面。以旧的方式方法应对新的挑战必然会导致弊病丛生,这就需要我们党根据形势的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如果我们不能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方式方法,党做群众工作就很难收到应有效果。具体来说,首先,我们应当继续坚持传统的群众工作理念,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主动与群众交心通气、互相交流,你讲我听、听取群众诉求,我讲你听、宣讲党的政策。其次,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因特网等传媒技术广泛应用,已成为一种人们交往、联系、获得信息的基本手段,因而,我们的群众工作也不能就留下这么一处空白阵地。在此情况下,各级党政部门应当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服务群众,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网络论坛等多种手段,不断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路径,提升党群互动的频率。同时,还要利用网络创新民主讨论,在实践中培养出与群众多通气、多协商、多讨论来解决问题的工作习惯。第三,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化以稳固群众工作的效果。要着力完善民生保障机制、权益维护机制和矛盾化解机制,真正做到有利于群众的事就干,不利于群众的事就不干。要建立和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教育引导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让群众有地方讲话、有地方解难,群众需求及时回应,群众困难及时帮扶,群众权益及时维护,真正得到群众拥护、让群众满意。
三、创新反腐倡廉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本质
腐败是文明社会的毒瘤,是党和国家健康肌体的腐化剂,也是一个尚未找到特效药的“世界性顽疾”。我们党对腐败的严重危害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一直以来,都是将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放在关乎国家事业兴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位置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和新举措,为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
就目前的反腐败形势而言,总的来说,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如何将反腐工作引向深入,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需要我们党用好创新这一大法宝。
首先,继承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反腐败措施并抓“常”。在数十年的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我们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反腐败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体制机制,构建了组织严密的反腐败机构体系。这些行之有效的反腐措施要在新的时期不断加强、用好。
其次,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预防腐败机制。腐败的源头是不受约束的权力,因而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 就是约束权力,通过系统严密、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根本杜绝腐败发生的可能。具体来说,虽然我们党这些年来一直比较注重制度建设,出台了多部关于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党纪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的整个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制度体系还存在不少缺口和漏洞,有的制度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有的制度则成效不彰,长期流于形式。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不仅要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更要注重制度的衔接环节,着力提升我们党运用制度实现治理的能力,真正发挥出制度的效力,构建出让广大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的预防和惩治腐败机制。
例如,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巡视组制度的继承、发扬和创新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这一制度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有目共睹。
第三,创新监督形式,让人民来监督权力运作,形成反腐合力。例如,当前网络已经成为简便快捷的反腐手段和渠道,如果能够进行有效的领导,发挥好网络的作用,就有可能取得更好的反腐败成效。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决定中指出:“要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因而,反腐倡廉建设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投诉、网络举报信箱等新媒体手段,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便捷性和实时性,及时掌握各种举报线索,建立反腐败线索处理系统,使新媒体成为反腐败斗争的新阵地,并与传统反腐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创新党的制度建设,
永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 的党建战略,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其中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之中。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党的执政根基和党的执政能力的生死攸关之事,更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新形势下推进我党制度建设创新发展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主要包括深化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四个方面内容。
在深化党的组织制度改革方面,着眼于健全党的组织制度体系,发展党内民主,严明党的纪律,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生机活力,重点对严格党内生活制度、完善党委工作制度、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和党内选举制度等,提出了具体改革任务。
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着眼于构建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分别对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等,提出了具体改革任务。
在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方面,着眼于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重点对完善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完善党员队伍建设制度等,提出了具体改革任务。
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着眼于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择天下英才而加强党的制度体系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二节 共产党员应具备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骨干带头和中介桥梁作用,进而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民群众,贯彻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才能真正推进事业不断前进。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出引领改革、推动发展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必须做到不拘于陈规旧制,坚持创新,主动把新知识应用于实践,用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方法解决社会难题、应对风险挑战、促进社会发展。
一、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的实质是对原有思维模式的超越,是对创新主体头脑中原有知识、经验、观念、方法等进行新的组合。这种新的组合必然要突破原有思维模式的限制,而原有的知识、经验、观念、方法也会本能地阻挠这种突破,成为思维创新的障碍。当前,有些党员在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时遇到了很多阻碍,关键原因就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足。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内在要求党员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创新思维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没有理论支撑,创新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自觉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立足岗位实际,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新形势下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其次要不断实践。创新思维来源于实践,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实践又推动着创新思维的发展,实践与创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一方面,纵观人类思想史,任何一个伟大思想,都与提出这一思想的思想家所生活过的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在新的时期,我们要实现党的思想理论和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就必须深入实践,理解实际。另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也必须并且只能通过实践活动体现。但开展实践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在过去总结的实践经验到现在不一定有用,现在总结的实践经验并不表示永远有用。因而,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在实践中立住脚,就必须具备创新思维,不断创新。
第三,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实际为理论创新指引方向。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形成概念和系统的过程。因此,要培养创新思维,一定要培养善于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要善于在综合中创新。2013年以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典型。群众路线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后,仍然将群众路线视为党的最根本的工作路线。新形势下,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直面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让“群众路线” 走出了时代新意。作为一名先锋队战士,更应该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一方面,要注重通过多种方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要具备改革创新精神,学习运用新思维的方式方法认识、分析、处理问题,化解矛盾。
二、加快创新型党员队伍建设
建设创新型党员队伍,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基于党员成分、党员结构、党员特点等的不断变化,推进党员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2013年1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建设,明确了党员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为推进党员队伍建设的创新指明了方向。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首先要以尊重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为逻辑起点,这就对构建有效的党内民主氛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党内民主的主体是党员,党内民主意味着由党员决定和管理党内事务。我们党在早期发展党员时存在“党员工具论” 思想,认为党员只有绝对服从的义务却没有民主权利,是党组织随意支配的政治工具和棋子。这就在事实上挫伤了党员参与党的工作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无形中降低了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亲和力、向心力,不利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因此,发扬党内民主必须切实尊重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民主权利,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由“组织本位”、“领导本位” 向“权利本位”、“党员本位” 转变。
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及时清除不合格党员。不合格党员长期滞留党内,就好比是党的肌体细胞上沾染的病毒、病菌,其自身不仅是有害的,而且还会污染党的其他细胞,损害党的肌体的整体健康。因而,要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就必须及时清除不合格党员。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党将运动式整党作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清除不合格党员的重要手段,这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运动式整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能放不能收”,运动很容易会脱出党的掌控,带来运动面过大、打击面过宽、矫枉过正等问题,甚至反过来会给党的建设带来更大的伤害。因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放弃了运动式整党的方法,在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上采取了新举措,包括把好党员入口关,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而在十八大报告中,中央更是明确提出,要“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确保党员数量和质量的同时提升。
拓宽发展党员领域。建设创新型党员队伍,关键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当今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我们党拓宽发展党员领域。我们不仅要继续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也要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拓展党的思想阵地、舆论阵地、政治阵地;有选择性的在部分私营企业主群体中发展党员,发挥他们在发展生产力方面的作用。
适时创新党员活动方式。党员队伍建设的创新,同样还需要通过党员活动方式的创新予以推进。党员活动方式的创新,要结合不同时期不同特点进行,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保证党能始终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从党的历史上看,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立足不同的历史任务,基于具体的历史环境,都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党员活动方式的创新。例如,延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新中国成立后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改革开放以来的党员岗位创建活动等。
总而言之,纵观人类历史,社会的每一个进步、思想理论的每一个突破都无不与创新息息相关。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创造历史奇迹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应始终将创新视为自己的历史责任,以巨大的理论勇气与伟大的实践精神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只有我们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蓬勃向上,不断前进。
思考题
-
学习型政党、服务型政党、创新型政党三者是什么关系?
-
共产党员为什么要加强创新?
检测题
一、填空题
-
《党章》中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要抓常、抓细、( )。
二、选择题
- 党的建设的第一条经验是( )
A. 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B.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C.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
A. 体现时代性、具有战略性、富于创造性
B. 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具有战略性
C. 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 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多作贡献。
A. 克己奉公B. 廉洁自律C. 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