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

酋长之子

1918年7月18日,一个男婴的啼声打破了南非东部的一个腾布人部落酋长家的紧张与宁静。酋长亨利·G·曼德拉抑制住内心的狂喜,小心翼翼地抱起儿子,为他取名纳尔逊·曼德拉。

曼德拉出生时,南非黑人已在白人种族主义统治下挣扎了200多年。南非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这里有肥沃的农田、广阔的牧场、丰富的矿藏,但是所有这些却都成了白人的财富,而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非洲人,却被赶入偏僻贫瘠的“土著人保留地”。

曼德拉的童年是在家乡乌姆塔塔的乡间度过的。虽说他的家庭是部落的贵族,但是一家人也必须在地里干活才能维持生活。

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下,小曼德拉一天天长大了。5岁时,他已长成为一个健康活泼的小男孩,成了个名副其实的“捣蛋鬼”。

那时候,父亲给他分派的任务是放羊。每天,在非洲美丽富饶的大草原上,他和小伙伴们尽情地玩耍。他学会了用弹弓打飞鸟,学会了怎样采蜂蜜、采野果,怎样在清凉的溪水中游泳,他还会用铁丝捕鱼,做各种各样的玩具。有时,他们就打木棍杖,做各种游戏……

父亲叫他“捣蛋鬼”,这一点也没错。他比别的小伙伴更活泼、更调皮,胆子更大一些。他和小伙伴们喜欢做一种游戏,先骑到驴背上,驴子跑起来以后,再从驴背上跳下来。有一次,大家发现一头小倔驴,非常不听话,小伙伴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敢骑它。

“捣蛋鬼”这时却满不在乎地说:“这有什么,我敢骑!”大家都瞪大眼睛,瞅着他一步步走近小毛驴。只见他一骑上去,小驴发疯似的跑起来。更可怕的是,毛驴跑向了一个荆棘丛!小伙伴们都大叫起来,驴背上的“捣蛋鬼”这时也吓坏了。马上就要到荆棘丛了,而且驴还乱蹦乱跳地颠起来,想把他甩下来。可他还是很快镇静下来,一边抓紧小毛驴,一边瞅准机会跳下去。好了,这边的草很厚很软,只见他趁小驴稍一安稳的空儿,“嗖”的一声跳了下来。还好,正跳到那块草地上,小曼德拉滚了两下,躺在那儿不动了。这可把小朋友们吓坏了,忙跑过去围住他。可“捣蛋鬼”这时却一跃而起,哈哈地笑起来。

这件事让大家很佩服他,佩服他的胆量和勇气。他渐渐地成了个孩子王,小伙伴们没有不听他的。

每当夕阳西下,曼德拉一天中最喜欢的时刻马上就要到来,这使他显得格外兴奋。白天的嬉戏和劳作已被忘得一干二净,因为晚饭后的篝火旁,村里的老爷爷会给他们讲动听的故事,都是关于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常常听得小曼德拉如醉如痴,忘记了一切。

从老爷爷的故事中,他知道,这块美丽的地方原来是他们祖先生活的家园,他们是这里的主人。后来白人来了,为了掠夺财富,杀了许多他们的先辈。白人不但霸占土地,用残酷的手段统治着黑人,而且说白人是这里的主人。在老爷爷动情的讲述中,小曼德拉的心也激动起来,燃起了对白人仇恨的烈火;而先辈们英勇抗击敌人的事迹,更让小曼德拉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这天晚上,吃过晚饭,一群小伙伴打打闹闹来到了村头的大树下。他们燃起熊熊篝火,望着天上的明月,静静地听着老爷爷讲述故事。

“在白人到来之前,我们这里美极了,生活得很幸福,那时,土地上盛开着鲜花,流淌着奶和蜜。可是,白人拿着火枪和我们进行了一次战斗,他们一下就抢走了5000头牛。……”。

善于思考的曼德拉脑海中产生了许多问题,他问老爷爷:“那时候我们打过胜仗吗?”

望着天真无邪的孩子,老爷爷又讲起黑人领袖恰卡的动人故事。

“有,怎么没有呢?你们知道恰卡吗?他可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他用短剑刺矛作为武器。他还创造了牛角阵法——就是队伍像牛角那样,中间是主要的攻击队伍,两边各有一列队伍。和敌人作战时,两边的队伍快速向前包围敌人,然后中间的队伍向前猛攻,打得敌人落荒而逃。在恰卡的领导下,我们打了许多胜仗。白人一提起他,都害怕得要命。”

“哈哈哈……”孩子们都高兴得大笑起来,曼德拉心中更是兴奋不已,为先辈们的英勇机智骄傲万分。

“老爷爷,你说说,还有哪些英雄呢?”一个小伙伴又问道。

“比如我们科萨族的马卡纳,他发明了车阵战法。你们知道,白人使用的是火枪,隔很远就可以打我们,而咱们的武器是短剑长矛,怎么是人家的对手呢?他就让人们做了许多战车,战车上有厚厚的木板,敌人的枪弹打不透。咱们的士兵躲在车后向他们进攻,一旦接近他们,那可好看了,他们的枪弹派不上用场,可咱们的武器却发挥了作用,把敌人杀得大败而逃。”

老爷爷接着讲道:“他可了不起了,不仅会催眠术,而且左右手都可以投掷标枪,非常厉害。”

“那后来呢?”孩子们最喜欢刨根问底,一群小孩子都大睁着好奇的眼睛,等待老爷爷继续讲下去。

“后来呀!他被敌人抓住了。”

“怎么会被抓住呢?”

“有一次,白人打败了我们,抢走了许多东西,还抓了许多妇女和孩子。他们扬言说只要他投降,就会释放这些妇女和孩子。马卡纳非常勇敢,不顾别人的劝阻,一个人走到敌人军营里。敌人还以为他带了好多人,安排了很多伏兵。结果见只有他一个,被他的英勇气概震住了,敌人首领和他说话时都结结巴巴。有几个士兵想把他捆绑起来,被他一声大喝,吓得一屁股跌坐在地上。他们太怕马卡纳了,都以为他是天神呢!可是,哎!真可惜!”

在老人的叹息中,孩子们也都沉默起来。大伙凝望着天上的明月,久久没有声息。

簧火映红了孩子们的脸颊,河水回应着孩子们的心声。这片寂静的大草原上,曾经发生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往事,弥漫着无尽的英雄气概。民族的历史是如此地沉重,可憎的白人又是那样凶残。老人的故事,像沉重的石块,激起了他们心中的阵阵涟漪;又像阵阵春风,唤醒了他们民族情感的嫩芽。

一个个夜晚就这样过去了,一个个故事留在了小曼德拉的心灵深处。从自己家族的遭遇、村庄的变迁和民族的兴衰,他想了很多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很多的道理,这让小曼德拉变得成熟和沉稳。

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早已立下志愿,要改变现有的不合理的世界,要让黑人从白人的残酷统治下解放出来。可是,白人已统治多年,战争也早已烟消云散,我们该怎么办呢?这些问题朦朦胧胧浮上他的心头。

小曼德拉一天天地长大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活泼好动,而是变得沉默寡言,常常思考一些问题。由于他一天到晚老皱着眉头,同伴们给他起了个“小老头”的绰号。他也确实比同伴们显得早熟,他乐于助人,勇挑重担,常常在小伙伴面前表示,要为自己的民族服务。他的父亲看到他的这些变化,非常高兴。

有一天,曼德拉和小伙伴们在村子外放羊。羊群在大草原上静静地吃草,他们则在一旁做游戏。

忽然,从远处传来一个孩子的哭泣声,还夹杂着责骂声。

他们都循声跑了过去,远远地看见一个白人正在鞭打一个黑人孩子,他们的心马上都沉下来。

人高马大的白人拿着一根皮鞭,狠命地抽打着眼前一个瘦弱的小男孩。小男孩叫贝迪,是给白人放羊的。这时,他已经浑身是血,大滴小滴的血顺着身体往下滴。他一边躲闪,一边大声求饶。

曼德拉的心急速地跳动着,他咬着牙,小拳头也不由捏得紧紧的,一股怒火在他的心中熊熊燃烧。他对着白人大声说道:“请你住手!你为什么要打他?”

白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喝声吓了一跳,他停下手,瞪着小曼德拉,等他发现眼前只是个小家伙时,便傲慢地仰起头,不屑一顾地嚷起来,唧哩咕噜讲了一通外国话,曼德拉一句也听不懂。

这时挨打的贝迪告诉他们,原来是他不小心弄丢了白人的一头小羊羔。他的家里很穷,怎么赔呢?眼前的贝迪是如此可怜,他的嘴唇颤抖着,脸色发青,鲜血淋淋。曼德拉想了一下,便打了一声口哨,他的羊群马上跑了过来。

他走近羊群,牵出一头小羊羔,轻轻地摸着小羊,说实话,他真有点舍不得。最后,他蹲下去亲了亲了小羊,便站起身把羊送到白人面前。

白人仔细打量了眼前的这头小羊,觉得还可以,就牵着羊得意地走了。

贝迪被送回家了,小伙伴又为曼德拉担心起来,他该怎么向父亲交待呢?

曼德拉也是心事重重,一路上都低着头。路过村头那棵大树时,他的心忽地跳了一下,一个想法闪现出来。这是他们常听老爷爷讲故事的地方,想起老爷爷讲过的民族英雄恰达常常显灵的故事,他决定编个故事骗一下爸爸。

晚上,小曼德拉怯生生地走到父亲身边,他目光躲躲闪闪,心跳个不停。父亲早已发现了他的异样,不动声色地看着他。

“爸爸,你知道恰达吧?”

“当然知道。”

曼德拉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接着说:“今天,我在放羊时睡着啦,然后就见恰达过来了。他说:‘孩子,我非常喜欢你的这头小羊羔,能送给我吗?’我说:‘好吧。’等我醒来时,哎,那羊羔果真不见了。”

说完话,曼德拉舔了舔嘴唇,低着头不吭声了。

父亲低沉的话音响起:“孩子,你一向很诚实,很懂事,我很喜欢你。可是,今天你却犯了个错误,你的眼睛说明你在撒谎。孩子,诚实,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我想听一个真实的情况。”父亲缓缓说道。

“啊,父亲是瞒不过的。”小曼德拉心里嘀咕着,他瞅了瞅父亲的眼睛,充满了威严却又不乏慈祥,他结结巴巴地说出了下午的事。

讲完以后,他低着头,等待父亲的责骂。屋子里静悄悄的,曼德拉觉得时间停顿下来了。可是,难耐的几分钟过去了,并未传来父亲的训斥,他抬起头,发现父亲微笑着望着他。

上学后,曼德拉又有了个新名字——纳尔逊,这是老师给他起的英文名字。当时的非洲,由于是英国人统治,所以非洲人都要起个英文名宇,这名字是他的老师姆丁根小姐给他起的。

曼德拉喜欢自己的老师姆丁根小姐,是因为非常小的一件事。

上学的第一天,曼德拉为自己的衣服发愁。上学以前,村里的小男孩,都是只披一条毯子,从肩上缠下来,系在腰间。可现在要上学了,怎么能这么打扮呢?

他思来想去,决定要自己做一件衣服。

小曼德拉翻找出父亲的一条旧裤子,又找到一把剪刀,从裤子的膝盖处剪断。等他穿上一试,呵,还正好。可惜,就是腰太大了,怎么办呢?他就找来一条绳子,在腰里胡乱一扎,就这样吧!

这身打扮的曼德拉一踏进教室,同学们见他这幅怪模样,哄的一下全笑了。

曼德拉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他低着头,站在那里不敢动了。

这时,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说道:“大家安静下来,不要笑,这样笑别人是不礼貌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新同学。”

曼德拉这才抬起头,他看到了一位漂亮的小姐。只听这位老师向大家夸奖起曼德拉,并讲了几件他乐于助人,聪明能干的事。小朋友这下都不笑了,露出对他十分敬佩的神情。

原来,父亲的好朋友乔治叔叔对姆丁根小姐详细介绍过小曼德拉。这下,曼德拉觉得她是那样亲切,立刻喜欢上了这位老师。由于曼德拉的成绩非常好,姆丁根小姐更加喜欢这个小学生了。

大草原上的天气说变就变,让人捉摸不定,命运之神也是变幻莫测。转眼曼德拉尝到了失去父亲的痛苦。

他开始读书不久,父亲便去世了,小小年纪的曼德拉,被这突然降临的厄运给击垮了。父亲是他生活中的支柱,尽管他一直与母亲相依为伴,可是孤苦无依的感觉却强烈地撞击着他的心房。

父亲临终前把他托付给自己的朋友荣欣巴塔,他母亲便把他送到了荣欣巴塔家里。

荣欣巴塔是部落的酋长,他家的住所十分豪华,小曼德拉第一次见到时都惊呆了。逐渐地,他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与酋长的孩子们相处很融洽。荣欣巴塔对他就像亲生儿子一样,既慈爱又威严。

曼德拉的新学校就在酋长家边上,是一所只有一间教室的小学校,课程有英语、科萨语、历史和地理,小曼德拉的成绩是出类拔革的。可是,令他疑惑不解的是,在这种学校中学不到自己国家的真正历史。教科书里极力宣扬黑人民族是无能的,他们需要白人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来拯救,并且,教科书还极力否认南非黑人是本地居民。

这些都令小曼德拉感到屈辱和愤怒,他常常把听来的先辈们英雄事迹讲给同伴们听。因为家里经常有各部落的酋长来办事,小曼德拉从他们的讲述中知道,南非就是黑人美丽的家园,而白人是从1652年荷兰人首次侵入这块土地才开始出现的。他们历数白人的暴行和劣迹,咒骂这些可恶的魔鬼,祈求上天能够刮一阵风把他们席卷而去。

这里的生活是富足安详的,慈爱的荣欣巴塔又教给小曼德拉许多做人的道理,让他明白作为一个黑人对民族应负的责任。在这令人满意的环境中,小曼德拉健康地成长着,丧失父爱以及别离母亲的伤口渐渐愈合了。

荣欣巴塔的儿子贾斯提斯更是小曼德拉的知心朋友。他比曼德拉大四岁,个头大,英俊潇酒,曼德拉非常欣赏他。两人很快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亲密的友情温暖了小曼德拉那颗童稚的心。

平静的生活往往让人漠视时间的流逝,而无情的时光总能给人们带来新的生活。转眼间,曼德拉已由一个小孩子变成了大男孩,这一年,他16岁了。他的个头变高了,嗓音变粗了,胳膊有力了,心思复杂了。

16岁,在黑人部落里是个重要的年龄。它意味着一个男孩变成了一个男人,成熟了,有责任了,也有支配自己的权力了。部落里每年都要举行一次仪式,来庆贺他们的成年。

庆贺他们成年的盛会开始了。人们致欢庆辞,又是唱歌,又是跳舞。他们都领到了自己的礼物。在这欢乐的时刻,曼德拉的心陶醉了,他似乎看到了美丽的明天,看到了自己锦绣前程。

庆祝会的最后,大酋长的侄子梅里吉利酋长的发言,终生萦绕在曼德拉心头。

“我们的仪式结束了,并许诺,你们成为男人了。但是,我告诉你们,这是一个虚幻空洞的许诺,是一个永远兑现不了的许诺。我们在自己的国家里做奴隶,我们虚弱无力,身不由已。在你们的后半生,在座的年轻人将在白人的矿井下染上肺病,最后毁坏掉健康。而白人们却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我们空空的双手不能给你们任何东西,今天我们给你们的礼物微不足道,因为我们不能给你们最珍贵的礼物,这就是:自由和独立……!”

沉浸在喜悦中的曼德拉当头被泼了一盆冷水,心骤然平静下来。刚才的所有幻想都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屈辱和艰难的未来才是冷冰冰的现实。他的心绪变得灰蒙蒙的,低着头,面无表情地倾听着这撼人心魄的讲话。

“难道现实真是这样吗?”曼德拉对酋长的话又产生了怀疑,毕竟年轻人的心是火热的。一想到自己成年了,他又觉得浑身是劲,下决心要拼搏、要奋斗,要为整个黑人的幸福而努力。

黑白之间

从教会学校毕业后,曼德拉考入当时南非惟一的一所招收黑人学生的大学——黑尔堡大学。这所大学成立于1916年,南非很多著名的黑人政治活动家都曾就读于这所大学,并从这里开始了他们的政治生涯。

年轻的曼德拉进入黑尔堡大学时,正值南非白人统治进一步加强、种族矛盾日渐尖锐的时期。在大学里,曼德拉感受到一种激进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比他在家乡所感到的更富有战斗性和革命性。他很快结识了一批血气方刚的青年,其中之一是奥利弗·坦博,他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也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后来成为曼德拉几十年的志同道合的战友。

曼德拉一边读书,一边参加学生运动。他的热情和卓越的组织才能,使他很快成为黑尔堡学生代表委员会的成员。三年级时,因为组织抗议活动,曼德拉被校方停学。

决定公布后,曼德拉被叫去谈话。校方企图诱使曼德拉妥协,以瓦解学生运动。他们假惺惺地对曼德拉说:

“如果你同意放弃抗议斗争,我们可以让你复学,并且可以单独给予你特殊的待遇。”

曼德拉义正词严地回答说:

“只要种族歧视还存在一天,我就决不会放弃斗争!”

他毅然中断学业,放弃了即将得到的文学学士学位,回到家乡。这时,生活又向曼德拉提出了新的难题。达林戴波大酋长先是劝说曼德拉向校方让步以继续学业,但是没有成功。于是又提出要为曼德拉娶妻,并准备让他继任酋长。曼德拉尊敬、爱戴自己的监护人,但不能接受这样的安排。他决心放弃自己的贵族地位,投身到自己认定的事业中去。他悄悄离开故乡,来到约翰内斯堡,去追寻他的事业。

约翰内斯堡是个充满诱惑的地方,这是黄金的国度,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当曼德拉一踏进这座现代工业城市,就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到处是林立的高楼,闪烁的霓虹灯,飞驰而过的汽车,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店。这一切让这个年轻人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后来,曼德拉结识了一位了不起的黑人,他也是特兰斯凯人,叫西苏鲁,他在约翰内斯堡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专门处理黑人委托的一些案件,在当地很有名气。他是个很有正义感、有着远大抱负的黑人领袖,而且是非国大的重要成员。非国大是非洲人国民大会的简称。黑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反抗白人的统治压迫,成立了这一政治组织。

西苏鲁非常喜欢这位小老乡,介绍他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曼德拉的新生活开始了。

这一天,曼德拉一大早就起来了,穿了自己干净漂亮的衣服,兴冲冲地赶到了律师事务所。因为他以前学过法律,所以老板让他担任实习律师。

事务所里大部分是白人,黑人没几个。曼德拉热情地和同事们打着招呼,向他们作自我介绍。

那天下午,他旁边的白人秘书小姐很热情地对曼德拉说:“纳尔逊,你来这里工作我们都非常高兴。在别的地方,黑人可能受到歧视,但在我们这里,没有肤色的分别,我们一视同仁。”听了这几句话,曼德拉心里很高兴,暗自庆幸自己的运气好。

可这位小姐又接着说道:“过一会,我们要喝早茶,佣人会送过来。为了表示对你的欢迎,我们特意为你准备了一只新杯子,就用新杯子喝茶。”

曼德拉马上领会了她这番话的用意,噢,刚才说得那么漂亮,什么一视同仁,没有肤色的分别,全是骗人的鬼话。三番两次故意提到新杯子,不是就是证明黑人、白人有别吗?黑人和白人可以共享茶水,但不能共用杯子。“哼,我偏要用旧杯子。”曼德拉已在心里琢磨出了对策,他要让白人看看。

中午11点的时候,佣人们把茶水送上来了。曼德拉一瞅,心里暗想:时机来了。他抢先站起身来,当着那位白人小姐的面,挑了一只旧杯子,加上糖、奶,冲上茶,然后对那位小姐说:“谢谢你们的好意,不过,我想,我还是用旧杯子吧!”说完话,他端着茶,悠闲自得地坐在一边细细品着,“味道真好!”他又自言自语道。再看那些白人先生小姐们,一脸难堪,懊恼地端起杯子,全都没有说话。看到这些,曼德拉的心里却美滋滋的。

这件事以后,大家对曼德拉都不敢等闲视之。但是,后来的一件事对曼德拉触动很大。

一天下午,办公室里人不多,曼德拉这时正向一位白人秘书小姐口授一份文件。这时,门开了,进来一位白人。

原来挺自在的白人小姐立马神色紧张起来,白人小姐向这位先生打了个招呼:“杰克,你好。”曼德拉扭头看了看,估计这位先生是她的恋人。

这时,只见白人小姐掏出钱包,迅速地掏出钱,冷冰冰地看着曼德拉,威严地说道:“纳尔逊,你去给我买些洗发精来。”

曼德拉马上明白过来,这位小姐这样做,仅仅是为了向他的恋人表明自己不是在听一个黑人的指使,而是在趾高气扬地命令他。曼德拉心里非常不高兴,可这次他忍住了,毕竟还要在这里工作,不能把关系搞得太糟。况且,也不能全怨这位小姐,当时的社会环境让人不得不如此。曼德拉对白人这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意识感到既无聊、又可笑。他勤奋地工作,用自己的出色表现证明着黑人并不比白人差。

在约翰内斯堡呆的时间长了,曼德拉发现,在这座城市富裕文明的背后到处都是肮脏和破落。

城里白人的住宅富丽堂皇,许多别墅还有碧波荡漾的游泳池和设备精良的运动场。白人们衣冠楚楚,有着轻松的工作。可城市郊区的黑人住宅却破烂不堪,拥挤而黑暗。黑人大多是矿工,工作繁重,条件恶劣,许多人都染上了肺病。白人和黑人的分别处处都体现出来,公共汽车上有些座位黑人是不能坐的,许多公共设施都挂着“黑人免入”的牌子,有些水龙头黑人也是不能用的。黑人出门远行,得携带通行证,否则便是犯罪。在这种严重的种族歧视下,黑人的生活充满了苦难和艰辛。

后来,曼德拉回国后担任着非国大的领导职务,可这全是业余时间进行的工作。他还有自己正式的职业——律师。

到约翰内斯堡以后,他先后在几家律师事务所工作过,收入也可以,但律师事务所里的一些事,让他非常生气。

当时所有的事务所都是白人开的,他们对黑人的收费很高,比对那些富有的白人客户还贵很多,而且这些白人律师对黑人客户往往是敷衍了事,以致许多黑人应有的权利得不到保护。再加上白人同事对他的歧视,令曼德拉极其不满,他常想:我要自己开一家律师事务所。

功夫不负有心人,1952年,在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之后,他成了一名独立的辩护律师。不久,曼德拉就开办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这是南非第一家由黑人开办的律师事务所。

黑人兄弟们知道了这家律师事务所后,非常高兴,他们把曼德拉看成是自己的律师。在这里,他们得到了同情和支持,得到了关心和尊重。曼德拉看到自己能为黑人兄弟们做点事,非常高兴,每天夜以继日地为黑人兄弟的利益而奔波。

可是,法官、检察官全是由白人担任的,法庭是白人的法庭,不公的待遇还是会时时降临到他和黑人弟兄们的头上。

有一次,一个黑人老太太的房子被白人霸占了,老人无家可归。曼德拉决心要为老太太讨回公道。

经过精心的调查取证,曼德拉做好了一切准备,信心十足,等着开庭审理的日子。

开庭那一天曼德拉陪着老太太赶到法庭,而那个白人却迟迟未到。等他来的时候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对曼德拉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

开庭了,身穿黑袍头戴假发的法官貌似公正地坐在台上。他抬起头,看了一下旁听席上挤得满满的听众,说道:“请大家安静。”

接下来,按照程序,曼德拉报出了自己的身份:“法官大人,我叫纳尔逊·曼德拉,是原告人的辩护律师。”谁知,法官看也不看曼德拉,傲慢地说道:“我不认识你,你的资格证书呢?”

这下可把曼德拉给气坏了,哪有这种做法,我也不是第一次在这里辩护了,不是故意刁难人吗?台下的黑人听众也骚动起来,法官大声喝道:“肃静!肃静!”

曼德拉强忍怒火,诚恳地请求法官先审理案子,因为资格证书是证明律师身份的东西,是很重要的,一般放在事务所,不会随身携带的。“以后我会拿来给你看的。”

法官还是不同意,这时台下的声音更大了。旁边的一名助理法官看到气氛不对,怕犯了众怒,出乱子,忙在主审法官的耳边嘀咕了几声。他听了这番话,又瞅了瞅下边的情况,才勉强同意了。

开始审理了,曼德拉向那个白人被告提了个问题。曼德拉说完了,那个白人竟然昂着头,看也不看曼德拉,傲慢地立在那里,好像没听见,一句话也不说。

按理说,这是一种藐视法庭的做法,法官应该警告他。然而,这时的法官却面带微笑,竟然亲自把曼德拉的问题又问了一遍,白人这时才慢吞吞地作了回答。

审问这样艰难地进行着。最终,官司打赢了,但曼德拉的心里却非常不舒服。

法庭内黑人受着歧视,法庭外更是如此。

黄昏,曼德拉独自一人在街上散步。此时红日西沉,云霞灿烂,微风轻轻地抚慰着这座躁动不安的城市,又一个美丽的夜晚就要来临了。

不一会儿,从他后边过来一辆小汽车。由于这段路坑坑洼洼,又刚下过雨,车子不小心陷在前边的泥坑中,车的主人加大油门,车子还是没有前进半步。车门开了,下来个白人老太太,她看了看泥坑,无奈地叹了口气。

曼德拉见状,三步并做两步赶到前边,“我来帮你。”老太太见有人帮忙,非常高兴。曼德拉使出了很大的力气,终于帮她把车子推出了泥坑,可他的身上却溅上了许多泥水,曼德拉生性豁达,也毫不在乎。

老太太从车上下来,笑着对他说:“约翰,谢谢你。”为什么叫他约翰呢?那时白人称呼一个不认识的黑人都叫约翰。说着,老太太递给他六便士,曼德拉礼貌地拒绝了。老太太觉得过意不去,硬要塞给他,曼德拉坚持说不要。于是,老太太的脸色变了,只听她硬梆梆地说:“噢,你是嫌少,想多要点,没门儿。”说完,把这些硬币扔给他,钻进车子呼啸而去。曼德拉愣在那里好长一段时间。在老太太以及千千万万的白人心目中,黑人是卑劣的、愚蠢低能的,在人格上是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的。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造成了现实生活中令人气愤的种族歧视、民族压迫现象。看来,要想把南非改造成一个人人享有自由、平等,黑人和白人和睦相处的美丽国家,是任重而道远的。

从囚徒到总统

1962年8月5日,曼德拉驱车急驶,他要趁工作之余,赶回家里看一下,这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突然,一辆满载白人的大轿车从左面超过他们,然后一转向,横在他的车前。

车门打开,一个警察走了下来。曼德拉立即感到不妙,他连忙环顾四周,发现自己已被逼进了一个死角,毫无逃跑的希望。

这时,那个白人已站到了他的车前,“纳尔逊·曼德拉,我是沃斯特警官,你被逮捕了!”他冷冷地说道,然后拿出一张逮捕证。

第二天,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刊登了这个消息,标题赫然醒目:“警察长达两年的追捕结束,曼德拉终于被捕。”

开庭审理的时刻到了。当局起诉曼德拉的罪名是煽动工人罢工和在没有有效证件的情况下私自出国。

几天后,再次开庭。曼德拉身穿传统服装——披了一件貂皮斗篷,进入法庭。法官见状,十分恼怒。他们认为穿斗篷是对他们的蔑视,要求他换掉这身衣服。“尊敬的法官大人,难道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准穿斗篷吗?”法官一脸窘迫,“啪”他使劲敲了一下木槌宣布:“现在开庭!”

曼德拉早就作好了准备,他要把今天的法庭变成正义的讲坛,要把政府拉到审判席上,他这个被告要作今天的“法官”。

曼德拉陈述时,法官提醒他言归正传。但他没有理会,继续说道:“我强烈反对种族主义,我将为此而奋斗终生!现在我就在战斗,而且一直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应该被带到审判台上的罪犯不是我,而是那些政府官员们!”

曼德拉的演讲慷慨激昂,势不可挡,把那些法官的气势给压下去了。

然而,法庭还是判处曼德拉五年监禁。审判结束后,他被送往罗本岛监狱。那里条件恶劣,阴森恐怖,又被称为“死亡岛”。

曼德拉在岛上度过了九个月的刑期后,事情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这天,他在狱中放风时,看见了百合花农庄的工头马西法恩。百合花农庄是非国大的秘密据点,警觉的曼德拉立即感到不妙,一定是敌人发现了这个据点!

果然,第二天,一大批非国大领导人被关进了罗本岛监狱。原来,非国大内部一个成员叛变了,他向政府告了密。一天下午,数百名警察包围了百合花农庄,查抄出一大批文件,包括一份决定武装推翻白人政权的“解放计划”,当场有六位领导人被捕。

这样,曼德拉在九个月监禁之后,又和一些领导人一起被提审,罪名是“阴谋以暴力推翻政府罪”。白人政权还要置他于死地,一场法庭上的较量又展开了。

唇枪舌剑的审判进行了一段时间,曼德拉他们取得了很大成功。

这天,最后辩论终于开始了。法庭外是大批手持枪支、催泪弹的警察;法庭内是座无虚席的人们,连走廊上也挤满了人。

曼德拉从容不迫地站起来,朗诵了一篇历史性的政治声明。

首先,他指出非国大仍是一个非暴力组织。几十年来,他们一直避免暴力活动,现在是被逼走上武装斗争之路的。接着,他大胆揭露南非的黑人与白人的不平等。他讲完后,人们鸦雀无声,寂静持续了很长时间。

经过激烈的辩论,法庭最后宣判的时刻到了,所有的被告都被判处终身监禁!

法庭宣判之后,曼德拉就被押往了罗本岛监狱。

在罗本岛监狱,有一处关押政治犯的特殊院落。这些牢房建在一处峭壁上,牢房的对面是高达十几米的墙壁,中间只是很窄的一处过道。每天晚上,外边的大门落锁之后,有哨兵在过道上来回巡逻,真是插翅难飞呀!

牢房里阴暗潮湿,仅能躺下一个人。岛上的生活艰辛而单调,每天早上6点起床,然后是早饭,接着犯人们开始劳动。劳动时,动作稍有迟钝,就要受皮鞭之苦,而且每天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否则就要受罚挨骂。除了吃饭,中间不休息,犯人们一直要干到下午5点。晚饭和早餐、午餐一样,都是玉米食品。曼德拉在岛上生活了没多长时间,就明显地瘦了下来。

而且,岛上还有许多不成文的规定,违反了其中的一条,就要关禁闭。曼德拉有一次就尝到了这个苦头。监狱里严格限制犯人与外界沟通,尤其是政治犯。这也是他们折磨犯人的一种手段。

这天,曼德拉在干活期间,突然发现不远处的长凳上有张报纸。他的心马上狂跳起来,来岛上生活已半年了,外边发生了些什么,他一点也不知道。他是多么想了解外边的情况呀!

他瞅了瞅四周,飞快地跑过去把报纸藏在了衣服里面。好容易盼到了收工的时候,回到牢房,曼德拉激动地拿出报纸,贪婪地读了起来。

看守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清晰地传了过来,而此时的曼德拉还沉浸在这美妙的享受之中,竟然毫无觉察。等他看见面前立着看守时,一切都已晚了。

结果,他被罚禁闭三天。

长期的狱中生活,没有摧垮曼德拉他们的斗志,狱友们以各种方式同敌人抗争着。

繁重的劳动,恶劣的饮食,严重地摧残着狱中人们的身体,许多人已经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各类疾病。

如果这样下去,战友们的身体马上就会垮掉,那样的话,即使将来能出狱,也再不能作什么贡献了。“不行,伙食一定得改善!”曼德拉决定进行绝食运动。

机会来了!1966年的7月,罗本岛监狱的刑事犯人们开始绝食了。消息马上传到了政治犯这边,曼德拉他们马上决定,政治犯也开始绝食。

狱吏把饭送到各个牢房,到了下一顿,那些饭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没有一个犯人动它。

监狱的头头得知这一情况后,知道大事不好,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屋里踱起步来。可他还是马上镇静下来,冥思苦想之后,眼睛闪出了亮光。他“嘿嘿”笑了几声,一个办法从他脑海里掠过。

第二天,狱吏们照常将饭送了过来。曼德拉扭头看了一下,“嗬”,今天的伙食有变化,只见平日少得可怜的饭菜明显变多了,而且还有一些蔬菜和肉。曼德拉心想:看来是想诱我们上钩,没门儿!

这一天,所有的饭菜还是没人动。

第三天,伙食变得更好了,狱吏送来了热气腾腾的饭菜,饭菜上漂着一层厚厚的油,大块大块的肥肉香味扑鼻。曼德拉他们已经几天没吃饭了,这时实在是饿了,眼前的东西对他们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他们感觉到自己的胃在强烈的蠕动,唾液也开始大量地分泌。但是他们还是强忍着没有动一下眼前的饭菜。

令人感到滑稽的是,这天所有的白人看守也宣布了绝食,这真是意想不到的事。原来,这些白人看守的伙食也不怎么样。犯人稍一斗争,伙食就这么好,他们也禁不住闹起情绪来。

这下,监狱的头头可慌神了。原来想用这些美味佳肴引诱犯人们放弃绝食斗争,哪曾想到不但没起作用,反倒让自家后院燃起火来。气急败坏的监狱长一筹莫展,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好认输,把狱中的伙食改善了一些。

经过不懈地斗争,岛上的环境渐渐起了变化,犯人们自由活动的空间大了。他们能够洗上热水澡了,衣服和被褥也定期更换,更重要的是,他们争取到了学习的权力。而且,在他们的感化下,白人看守对他们的看法也有了很大变化,甚至有些看守还同他们交上了朋友。

入狱几年后,曼德拉和一批非国大的领导人成立了一个狱中的“高层机构”,专门处理狱中生活的难题。

由于狱中限制政治犯们交流,他们便成立了一个通信委员会。他们想出了各种方法巧妙地传递信息。比如“火柴盒传递法”,先在空火柴盒底部做一个夹层,把纸条塞进去,再把它扔到犯人们干活时的必经之路。再如“饭桶传递法”,在厨房工作的犯人把信和纸条用塑料纸包好,藏在饭桶里,政治犯在取饭时就可以得到这些纸条。你看,这些是多么奇妙的方法!

转眼间,12年过去了,白发已经悄悄地爬上了曼德拉的双鬓。真是岁月不饶人呀!但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始终充满昂扬的斗志,虽然刑期遥遥无尽头,但他坚信这一天终会来到。为了出狱后能继续工作,他在狱中加紧锻炼。年轻时,他就是个业余拳击手,有着很好的锻炼习惯。现在他每天跑步,做俯卧撑,打网球,这使得他虽然年岁已高,却依然像个年轻人那样体力充沛。

但这些天,却让他感到疑惑,自己是不是老了呢?罗本岛新近关进了一些青年人,他们也是因为参加了黑人运动才被逮捕的。

这些年轻人入狱的头一天,就给了曼德拉他们很大震动。

“尊敬的曼德拉先生,我们过去非常崇拜你。可是,现在却感到非常失望。这里的条件这么恶劣,白人如此凶恶,你们却心安理得地平静生活着!难道你们都已丧失斗志了吗?”这些年轻人火气很大,并不理解这些原先的革命家,现在怎么变得这样保守了。

曼德拉耐心地劝导他们,斗争要讲究策略,不能做无谓的牺牲。可是,他们哪里听得进去呢。“难道我真的老了吗?”曼德拉只能默默问自己。

随后的几天,这些年轻人进行了自己策划的“斗争”。他们不遵守纪律,故意早睡迟起,辱骂白人看守,还集体绝食,不参加任何劳动。于是,他们遭到了殴打和禁闭。这伙年轻人碰了一连串钉子后,劲头没那么大了,他们又想起了曼德拉的忠告。这样做确实不行呀!

曼德拉了解到了他们的变化,心里非常高兴。他和其他几个领导人商量之后,决定让这批年轻人学习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斗争水平。于是,一所“曼德拉大学”成立了。他自编教材,亲自讲授,成了曼德拉大学的校长兼教授。从此以后,每天夜里,他的牢房就成了知识的殿堂,年轻人在他的指引下,渐渐成熟起来。

曼德拉是个知足常乐的人,在艰苦的环境下,他总是自得其乐,保持着开朗平和的心境。狱中的环境宽松之后,他决定自己开个小菜园。

“你何苦呢?这里的土质不好,能种成吗?别自讨苦吃了!”狱吏们都感到有些不解,便好心地劝导他。

可曼德拉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做。

于是,他争取到了一些菜种籽,便高高兴兴地忙活起来。他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到菜园中巡的视一番,还要锄草施肥。他忙碌的身影给了战友们很大鼓舞。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小菜园变样了!鲜红的西红柿、碧绿的辣椒和油绿的蒜苗,长得煞是喜人。

当时与外界隔绝的曼德拉还不知道,南非以及整个世界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形势越来越有利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解放曼德拉运动”正悄然兴起。

国际上,各地民间组织和各国政府都表明了支持曼德拉的态度。他们纷纷发表声明,敦促南非当局释放曼德拉以及其他政治犯。英国的78名议员签名要求释放他,意大利政府授予他“罗马公民”的荣誉称号,联合国收到了一份由世界各地50万人签名的请愿书,要求南非政府释放曼德拉……

1969年的春天。这天放风时,曼德拉的老战友西苏鲁对他说:“喂,纳尔逊,你瞧!又来了一名新的看守。”曼德拉定睛看去,见是位个子不高的白人青年。小伙子挺精神的,他也似乎正瞪着眼睛在瞧曼德拉。但曼德拉也没放在心上。

随后的几天,这位青年引起了他的注意。小伙子总是试图接近他,向他微笑,并且偷偷跟他打招呼。有时,他好像还想和他说话,但旁边总有别的看守,老是没能实现。

最近,他从难友那里听说非国大正准备营救他。

“难道就是他吗?”曼德拉心里想道。

这天,曼德拉和其他难友正在院子里放风。这时,那个白人看守要上厕所,正好从他身边经过。这个看守机警地扭头朝四下里看了看,见没有人注意他,便飞快地拿出一个小纸团,扔在曼德拉脚边,然后径直走了过去。

曼德拉立刻用脚踩住纸团,警惕地朝四周看了看,确信没人发现后,他才弯腰捡了起来。

回到牢房后,他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我是派来帮你越狱的。看到这几个字,曼德拉心里非常高兴。狱外的战友们时刻都没有把他忘记,这是他入狱以来最感快慰的时刻。

突然,他从喜悦中清醒过来,“会不会是个阴谋呢?”经验丰富的曼德拉又产生了疑问。他仔细回忆着这个白人小伙子的一举一动。他感到小伙子在给他纸条时,似乎没有特别紧张的神色,而是显得有些轻松散漫。“到底怎么回事呢?”曼德拉心中疑窦丛生,不知该如何是好。

第二天,他找机会和另外几个战友商量了一下这件事。大伙根据对这家伙的印象,都觉得这个白人看守有问题。最后,曼德拉决定,为了安全起见,采取不予理睬的策略。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白人看守从曼德拉他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原来,这是敌人设计的一个圈套。他们故意放出风来,说是非国大要派人来救曼德拉。然后让一个间谍来和曼德拉接头,等到越狱时,就当场击毙他。这样的话,他们杀死曼德拉就名正言顺了。曼德拉一死,国际上的压力也就小多了。

当局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们告诉曼德拉,只要他保证不再参与南非黑人运动,就释放他。自由,对于一个饱受了20多年牢狱之苦的犯人来说,是多么大的诱惑!然而,曼德拉断然拒绝了。他义正辞严地表示:我的自由是和人民的自由分不开的。

1989年,德克勒克出任新总统,他积极倡导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一上台就进行了许多改革。他还和曼德拉积极接触,共同商讨国家未来的道路。

1990年2月1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在经历了长达27年的磨难之后,曼德拉终于自由了。

当天16时15分,位于开普敦附近的维多斯特监狱的大门打开了,被南非当局囚禁达27年之久的纳尔逊·曼德拉结束了牢狱生活,获得了自由。他乘坐着汽车,在地面警车开道和空中直升飞机护送下,驶出监狱大门。

在漫长铁窗生涯中受尽折磨、年已71岁的曼德拉走下了汽车。他的头发已经灰白,身体看上去很虚弱,但是精神抖擞,步伐坚定。他向欢迎的人群致意。这时,等候已久的数千名黑人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人们高举着“曼德拉自由了”的标语牌,向这位不屈的黑人领袖、“真正的非洲之子”致敬。刚刚出狱的曼德拉在接受新闻界的采访时表示,南非黑人将继续进行战斗,直到取得最后胜利。他的话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长年的牢狱生活和为民族解放在所不惜的斗争精神,使曼德拉在南非黑人中树立起了极崇高的威望。诺贝尔奖获得者、南非黑人大主教图图说:“曼德拉是南非黑人的真正领袖,政府必须把他作为黑人领袖对待。”

非国大领导人奥利弗·坦博,是曼德拉在黑尔堡大学时期的同学,也是几十年志同道合的战友,但此时他已年老多病,身体状况很差。1991年7月,在非国大全国代表大会上,曼德拉以全票当选为非国大主席。面对黑人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曼德拉激动得热泪盈眶。

1993年夏,曼德拉出席了在埃及开罗举行的非统国家首脑会议,他成了此届大会的中心人物。当他步入会场时,开罗国际会议中心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欢迎黑人领袖。这是南非代表首次为非统组织所接受的象征。为了表彰曼德拉为黑人解放和在全世界彻底消除种族隔离制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1993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1994年4月26日午夜23点59分,象征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南非旧国旗降下,标志着南非新时代的南非新国旗随即升起。曼德拉领导的非国大在南非全民大选中以压倒多数的优势获胜。5月10日,曼德拉宣誓就任南非新总统。他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标志着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