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城的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美丽的古建筑群,在世界上也享有极大的声誉。

天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与故宫同时修建,面积约为 270 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物都在内坛。南有圆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座高 2 米半,宽 28 米,长 360 米的甬道,把这两组建筑连接起来。

天坛的总体设计,从它的建筑布局到每一个细部处理,都强调了“天”。它有 300 多米长的高出地面的甬道,人们登临其上,环顾四周,首先看到的是那广阔的天空和那象征天的祈年殿,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就油然而生。这条甬道又叫海漫大道,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到天坛去拜天等于上天,而由人间到天上去的路途非常遥远、漫长。

祈年殿高 38 米,是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的圆形大殿,殿檐颜色深蓝是用琉璃瓦铺砌的,因为天是蓝色的,以此来象征天。

它在建筑上出色之处是,大殿的全部重量都依靠 28 根巨大的楠木柱和各种互相衔接的斗、棋、枋、桷支撑着,力学结构巧妙、完整。而这些柱于和横枋都有象征的涵义。当中四根高 19.2 米,两个半人才能合抱的“龙井柱”,

象征一年四季;中间 12 根柱子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层 12 根柱子象征一大

十二个时辰;整个 28 根柱子象征天上 28 星宿。殿内地面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上面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中央的盘龙藻井遥遥相对。大殿金描彩绘,富丽堂皇。殿前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一座,背后又有一座皇乾殿,前后左右连成一气,显得庄严,雄伟,气势磅礴。

这座大殿坐落在面积达 5900 多平方米的圆型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分 3

层,高 6 米,每层都有雕花的汉白玉栏杆。这个台基与大殿是不可分的艺术整体。它犹如一座精致托盘,托起一件无价的艺术品。祈年殿只有坐落在这样的台基上才更显出庄严、雄伟的气势。

天坛的另一座重要建筑物是皇穹宇,原是放置皇天上帝牌位的地方,高19 米多,直径 15.6 米。它用砖木建成,小于祈年殿,但结构与祈年殿基本相同,是单檐蓝瓦,殿顶也有鎏金宝顶,殿下也有台基和汉白玉的栏杆。远远望去,像是一把金顶蓝伞高撑云空。

在皇穹宇的外面,有一道圆形磨砖对缝的围墙,门向南开,这就是人们熟悉的回音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