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MK7型三联装406mm舰炮
概述
406mm口径舰炮在美国海军历史上曾起着重要作用。19世纪20年代,美国海军战列舰上均装有Mk2型406mm/45舰炮。作为制胜法宝,该炮在美国海军服役了一个多世纪。
进入20世纪后,舰艇性能有了较大提高,作战距离不断增加。因此,Mk2型舰炮的射程已不能满足要求。在舰炮称雄一世的那个年代,迫切需要改善它的作战性能。
为此,1938年美海军提出了50倍口径406mm舰炮的设计要求并开始研制,1943年研制工作完成并将该舰炮命名为MK7型三联装406mm舰炮,装备在美国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上,每艘装备3座。目前,MK7型三联装406mm舰炮已随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的退役一并封存起来。
MK7型三联装406mm舰炮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口径最大的重型舰炮,它曾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美侵越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等重大事件,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曾多次被封存,又多次被启用,可以说,每每发生重大事件时,MK7型三联装406mm舰炮就被启用,而且其作用菲浅。
在所有舰炮武器中,MK7型三联装406mm舰炮参战次数最多,其各种作战性能在经过多次实战后,不断得到改善提高。因此,尽管其服役年限已超过半个世纪,但它在现代海战中的作用任何舰炮仍无法取代,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1995年初MK7型三联装406mm舰炮同4艘战列舰一并退役。但随后的两年中,美国海军不少高级官员积极到处游说保留2艘“依阿华”级战列舰,以便执行应急任务。
1995年6月29日,在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的表决中曾以17:3的绝对优势通过了在海军舰艇登记薄中保留至少2艘战列舰的决定。在参议院报告中陈述说,“战列舰的火力无论在精度、密度,还是在破坏力上在目前美海军装备中是一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舰上9门406mm舰炮的重要作用。
406mm舰炮战时能够发射高爆弹和穿甲弹炮弹,其威力大;舰上贮弹大(1220发),满足了持续火力打击的要求;它的最远射程达43km,其发射平台可免遭岸防火力及水下武器的攻击。例如,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海军“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特里波利”号和“普林斯顿”号宙斯盾巡洋舰曾被伊拉克水雷炸伤,但是尽管曾有两枚伊拉克的巡航导弹试图攻击参战的美“威斯康星”号和“密苏里”号中的一艘,但这两艘战列舰却安然无恙。
1997年12月30日,由海军作战部部长办公室公布的一项备忘录中对2艘战列舰保留一事确定下来,并分别由海军作战部部长于1998年1月21日签字及海军部长于1998年2月12日签字后正式生效。
在80年代期间所实施先进的舰炮武器系统技术改造计划中,研制了重量为295kg的406mm重型炮弹,其射程能达到185km。如果装上了GPS制导部件,它将成为一种廉价、杀伤力呈指数上升的ERGM。因此,406mm舰炮有望再度东山再起。
技术特点
MK7型三联装406mm舰炮是目前服役最长的一种老式舰炮,从舰炮结构本身上看既大又笨重,无可取之处。例如,该炮塔四周的保护装甲的厚度高达数百毫米。
该炮各部分分布于6个甲板层,最上层装炮塔,内有3根炮管,第二层装高低瞄准机,第三层装方向机、高低机,第四、五层装炮弹舱,第六层装发射药储存舱。
但该炮在多次重大事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以至于如今仍赢得美海军乃至海军陆战队的高度评价,其中的主要原因,该炮具有射程远、精度高、炮火猛烈且威力大(在1968~1969年间的侵越战争中,该炮发射的炮弹能穿透10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筑成的掩体,这在当时任何武器都不能与之相媲美)等优点。
况且,多次实战经验已证明,在对陆攻击战中,任何其它武器,例如舰载飞机,欲想达到诸如406mm大口径炮所拥有的高精度和大威力,须在很低高度上飞行且飞行速度也要很低,这样很容易被低劣的对空武器打掉,也就是说,须付出损失大量飞机的高昂代价。如果用多艘载有203mm和406mm舰炮的巡洋舰和战列舰组成的编队支援地面部队,飞机的损失将会大大减小。
在1986年5月,美海军曾批准一项406mm舰炮对岸炮火支援改进工程,主要内容是配备新型火控系统和开发各种新型炮弹,可望使406mm舰炮的作战性能能明显提高。为此,经改进后的406mm舰炮系统将增加如下特点:
MK7型406mm舰炮将由新研制的MK160-5型火控系统进行控制。该火控系统是MK160-4火控系统(部署在“伯克”级驱逐舰)的改型,但与此相比,控制性能有明显改善。MK160-4火控系统仅能控制一门火炮,而在战列舰上,MK160-5型火控系统能同时控制9门406mm舰炮。
MK160-5型火控系统主要由MK37和MK38型指挥仪、AN/UYK44型计算机、AN/UYQ-21型数据显示操纵台和用于控制炮弹飞行的AN/SPG-53齐射控制雷达等组成。
MK160-5型火控系统使用了两个独立的跟踪器,提高了信标导航能力。
在MK160-5型火控系统中将采用“多点瞄准”控制法(该控制法是专为该系统开发的)。从理论上讲,这种方法可以控制每发炮弹飞向并命中目标区的不同的地点,从而获得最大的摧毁效果。它特别适用于炮轰大面积的众多目标群。
MK160-5型火控系统增添了自动跟踪炮弹的能力。AN/SPG-53F火控雷达除去跟踪目标外,还能跟踪飞出去的炮弹。利用数值积分弹道技术,可以非常精确地估计空气密度和弹道风,它是通过将炮弹实际弹道与数值积分自动作比较得出的。
MK160-5型火控系统采用了一种极其精确的方法提供甲板指令,这种甲板指令实际上是一种补偿舰体的横、纵摇摆所需的炮塔旋回和火炮俯仰的指令。
火炮计算系统在1秒钟内可多次产生这样的指令,通过采用实时积分技术和信号数据变换外推法,火炮和炮塔的伺服装置将以非常高的速度接收它。这样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将使火炮的反应误差减小至最小。
MK7型406mm舰炮炮管口处安装有MK3型测速器,它可测量炮弹飞出炮口时的速度。所测得的速度数据经过数据接口传送到炮座处理器中,参与弹道计算,从而可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因初速估计误差而带来的射击精度不够的问题。
MK7型406mm舰炮使用三种弹药:高爆弹、穿甲弹、训练弹,其中穿甲弹和训练弹的重量、装药量均相同。
在1986年5月,美海军曾批准一项406mm舰炮对岸炮火支援改进工程,开发各种新炮弹是其中主要内容,当时研制了EX146型集束炸弹,这种炮弹体内装有大量的子母弹。当炮弹飞到目标上空时,这些子母弹便从炮弹底部抛出,借助于空气阻力和离心力的作用,它们在目标区上空均匀地散开自由落下。它能在空中形成10平方千米的覆盖面。
另外一种炮弹是能从406mm炮中发射的330mm次口径脱壳炮弹。这种炮弹的射程能提高一倍,它的增程机理是通过飞行过程中脱掉炮弹外围的轻壳使炮弹的截面积减小,从而作用于炮弹单位横截面上的空气阻力减小达到增程目的。
这种炮弹也是集束型,弹体内可容纳M46型子母弹。但它需要新的火控系统给予支撑。美海军已考虑选用MK160-5型火控系统。
这两种新型炮弹都采用M724型电子时间引信,它在炮弹装填前由人工给引信定时。
另外,正在研制的406mm末端制导炮弹将采用美海军127mm半主动激光制导炮弹中的已成熟的制导技术。
装备情况
406mm舰炮仅在美国海军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上装有。
作战使用
在海湾战争中,美海军两艘战列舰“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上的406mm舰炮对伊拉克炮兵掩体、指挥哨所掩体、雷达控制阵地、防空导弹发射阵地等多处军事目标进行了大规模炮轰。
性能数据
口径:406mm;
管长:50倍口径;
俯仰范围:-5°~+45°;
旋回范围:300°;
方向瞄准速度:4°/s;
高低瞄准速度:7-8°/s;
火炮重:108.51吨;
装置重:1701~1708吨;
初速:820米/秒(高爆弹),739米/秒(穿甲弹);
弹丸重:862千克(高爆弹),1225千克(穿甲弹);
弹丸内炸药重:70千克(高爆弹),18千克(穿甲弹);
装药药包重:200千克(全装药),144千克(减装药);
发射率:2发/分;
射程:38千米(高爆弹),36、75千米(穿甲弹);
炮员:7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