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纸篓里捡回来的悉尼歌剧院
在澳大利亚悉尼港口的贝隆岬角上,有一座造型奇特的悉尼歌剧院,整座建筑洁白晶莹,远远望去好似蔚蓝的海面上缓缓漂来的一簇白帆;走近观看,又如被海水拍涌上岸的一只只白色贝壳,静静地竖立在海边,令人产生无限遐想。歌剧院占地 27.4 亩,几乎为贝隆岬角的 4/5。全部建筑群长达 183 米,宽 118 米;最高点距水面 67 米,相当于 20 层大楼的高度。天花板和内墙都以漂亮木材镶嵌,主厅铺着蓝地毯,音响效果很好。全部 900 多个厅堂房室中,包括 1547 个座位的歌剧院,2690 个座位的音乐厅,544 个座位的音乐室,同时可容纳观众 7000 余人。1973 年 10 月 20 日落成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许多国家元首都来参加开幕典礼,100 方入穿着节日盛装涌到小岛上观礼。
然而,陶醉在狂欢中的人们哪里知道,这座歌剧院的设计者丹麦著名建筑师约翰·乌特松的方案,是从被淘汰的废纸篓里捡回来的。当时, 歌剧院建筑设计的评选团对应征参评的 231 个方案举棋不定,约翰·乌特松的方案在大多数评委眼皮下已被判了“死判”。后来,评选团成员之一、著名的芬兰籍美国建筑设计师依洛·沙尔兰抵达悉尼后,提出要看所有的方案,当他从纸篓里翻出约翰·乌特松的这团废纸时,眼睛倏然一亮,欣喜万分。于是,他力挽狂澜,勇排众议,终于说服了众多评委,从纸篓里捡回了 20 世纪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有趣的是,悉尼歌剧院自落成以来,全世界有多少诗人、艺术家及摄影家用各自不同的手法对它进行讴歌赞颂,恐怕连澳洲人自己也无法统计清楚。而说它如贝壳,似巨帆者尤多,这似乎已成为歌剧院当然的代名词。然而,实际上,它的造型只是切开的桔子瓣。在歌剧院落成 20周年之际,约翰·乌特松披露了这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秘密。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许多人都说,我的设计是大海的贝壳和航行的风帆赋予了创作灵感,实际不是那么回事。它只是一枚桔子,你如果将桔子切开后,桔子瓣的形态同歌剧院的屋顶造型是相像的。当然,我不否认,它又恰好与白色的风帆和贝壳类似,但这并不是我当初的本意。不过我非常喜爱人们把它喻作贝壳和风帆,因为,这两种形象本身都是很美的。”如今,这个既非贝壳又非风帆的悉尼歌剧院,犹如巴黎的凯旋门、
埃菲尔铁塔和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一样,已成为悉尼这个南半球现代化大都市最具代表性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