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李斯特的钢琴曲

如同肖邦一样,李斯特的名字也是与浪漫主义钢琴艺术的最高成就结合在一起的。我们不能想象钢琴艺术王国可以没有肖邦;同样,倘若没有李斯特,钢琴王国也是不健全的。两位大师的气质禀赋、艺术风格互相殊异。唯其如此,他们各自的艺术光芒,则更为耀眼。

肖邦与李斯特,这两颗钢琴音乐天空中最明亮的巨星,在相差仅一年多的时间里,相继升起。李斯特小于肖邦,1811 年 10 月 22 日出生于匈牙利肖普朗的莱丁村。父亲在一位亲王的莱丁牧场任职,亲王爱好音乐,父亲能演奏几种乐器,能作曲,小李斯特的音乐才能在这样的音乐环境里受到精心培养。他九岁首次登台。十岁得到三位匈牙利贵族的资助,到维也纳深造,拜贝多芬的学生、钢琴教育家车尔尼为师,还从作曲家萨里耶利学习作曲理论。他十二岁那年,贝多芬观看了他依据贝多芬给的一个主题的即兴演奏,这可真的是观看,因为贝多芬这时什么也听不见了。但他从小李斯特的手指动作与表情当中,意识到孩子的天分,贝多芬上台亲吻了他,这是李斯特终生铭记的一件事。同年,接受车尔尼的建议,准备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结果, 竟被拒之门外,只因为他不是法国人。于是他私人拜师学习,1824 年在巴黎首演独奏会,立即成为著名钢琴家。此后的数十年间,他的演奏足迹踏遍了欧洲许许多多城市,他以前所未闻的超凡绝技和浪漫主义激情不可抗拒的魔力,成为了传奇式的大师。1837 年,有人安排他与当时最有名的钢琴家塔尔贝格比赛,他战胜了对手后,更成为了人们崇拜的偶像。

在巴黎期间,他结识了一批文化、艺术和思想界的朋友。音乐上直接从

柏辽兹、肖邦和巴格尼尼身上得到启发。

李斯特 16 岁那年,父亲去世了,他以教授钢琴为生,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这也使他成为弟子成群的优秀钢琴教师,他全新的钢琴技巧体系和观念,通过成批学生们传给后世,深远地影响了现代钢琴演奏艺术。

大约 14、15 岁时,李斯特开始作曲,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他在交响音乐领域,首创了交响诗的形式。在钢琴音乐领域,更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集大成者之一。他晚年的音乐作品,已经预示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到来。

李斯特是位胸怀宽广的音乐家,许多与他同时代的以及当时年青的音乐家,如柏辽兹、肖邦、舒曼、格里格、斯美塔那、瓦格纳等等都受到他的热情赞扬和帮助。他经常免费为各国求教的青年钢琴家授课。有过一个故事—

—我们相信是真实的——李斯特旅行到某处,见到一个演出海报,一位自称是李斯特学生的女钢琴家要举行独奏会。但李斯特没有这位学生。当他们二人见面时,女钢琴家羞愧地哭诉,说她如不冒名李斯特的学生,担心她的独奏会没人来听,并请求李斯特原谅。李斯特请她弹琴给他听,并提出几条意见,之后说:“你已经是李斯特的学生了”

李斯特是位伟大的爱国者。他一方面用自己的音乐作品、音乐活动提高祖国文化的地位,同时还举行义演救济受灾同胞。1875 年他创办了匈牙利第一所音乐学院,亲任首届校委会主席,亲授钢琴课。李斯特还留下了大量音乐理论论著。

李斯特 1886 年去世,享年 75 岁。在漫长的一生中,从事多彩多姿的活动,为匈牙利以及世界音乐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斯特的钢琴作品在六百部以上。有时,人们很容易被那眼花缭乱的技巧、雷霆万钧的力量和疾风暴雨般的速度所吸引,其实,更重要的,还是音乐中的浪漫主义激情,广阔豁达的胸怀,对祖国的歌颂和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的抒情。他的音乐贯穿着乐观主义精神。他的戏剧性、悲剧性总是带着深刻的哲理性。他的浪漫主义总是洋溢着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他从不柔弱、委靡。李斯特的主要钢琴作品有《匈牙利狂想曲》、《西班牙狂想曲》、

《超级练习曲》、《帕克尼尼—练习曲》、《波兰舞曲》。《梅菲斯特圆舞曲》、《爱之梦》、《旅行岁月》、《b 小调奏鸣曲》、《弄臣》(改编曲) 和《夜莺》(改编曲)等等,这只是顺手列出,远不是全部。

《匈牙利狂想曲》和《西班牙狂想曲》

《狂想曲》不是李斯特首创,但一提《狂想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李斯特。“狂想”,意味着自由、奔放、无所拘束的性质。李斯特一共写了 19 首《匈牙利狂想曲》和一首《西班牙狂想曲》。这些作品,都以民间曲调或民间风格的曲调为主题,按多段组合的方式,充分施展钢琴技巧的“十八般武艺”,驰骋作曲家的想象,寄托着对祖国、人民的热爱。

李斯特小的时候生活在匈牙利农村,使他自幼熟悉匈牙利和吉卜赛的民间舞曲、歌谣。这些曲调,就成为了《匈牙利狂想曲》的素材。

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写于 1847 年。全曲大体按从慢到快的速度,由十个主题(下面谱例只列出基本曲调)先后或交叉连结而成。第一个主题是序奏,慢板,凝重、宽广、有史诗风和某种悲壮性:

第二主题进入行板,沿续序奏的情绪深情地述说着:

当音乐转向高音区,转为大调时,情绪随之明朗,好象紧锁的双眉开始打开。紧接着,由装饰音环绕的下面的第三个主题,色彩更加明亮:

后来,这个主题经华丽技巧的打扮,发展成一段更加美丽的音乐。然后音乐又回到第一主题、第二主题,接着又是在最低音区的第一主题,在一个丰满、深厚的大三和弦上停留下来,形成了第一次大的段落间歇。在寂静之中,第三主题在轻快的速度中,在高音区,用银铃般透明的音色再现。紧接着是第四个主题在上方十六音符持续音和低音跳音的伴奏下出现:

这是欢快的民间舞蹈性音乐。开始象是一两个人,后来人越来越多,终于,将所有的人都卷了进来,快速、有力、尽情狂舞,第五个主题登场了:

在狂舞当中,又有各种舞姿的对比,仿佛得意忘形一样,这是脚步轻快的第六主题:

下面是丑角做着滑稽动作的第七主题:

踏着跳跃动作的第八主题:

众人齐声狂呼般的第九主题由滑稽的第七主题而来:

如醉如痴的第十主题:

这些主题象快速旋转的走马灯,形成万花筒般的景象。

尾声之前又有一次间歇,那是狂热之后在一个高音单音上的片刻休息。深吸了一口气后,担当尾奏的第十主题从低音区滚动起来,很快地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宽广的音域后结束全曲。

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约完成于 1845—1850 年间。这是与前一首同样驰名的狂想曲,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象雄壮的进行曲,堂皇而又崇高。第二部分飞快、短小、舞蹈性的节奏。第三部分类似散板,宣叙调的风格, 有如民间游吟诗人的吟唱,诉说往事。第四部分又是狂欢般的民间舞蹈,它的主题一听就觉耳熟:

这个主题经过一系列变奏,达到狂热后结束全曲。

第十一号《匈牙利狂想曲》,约写于 1839—1849 年间。比前两首短小些。也分四段。第一段近似散板,带有即兴幻想的性质。第二段行板,在从容的气度中诉说着往事。第三段快板,华丽,飞速快捷的音流。第四段更快,也是热烈的场面,曲调是:

第十五号《匈牙利狂想曲》又名《拉科齐进行曲》,约写于 1840 年代。

拉科齐是 1700 年代匈牙利的一位王子,因领导反抗外族压迫的起义而成为匈牙利民族英雄。他的一位拉小提琴的宫廷乐师写此曲献给他,后来流传甚广, 被误认为匈牙利民歌,成为匈牙利人民勇敢、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

李斯特用高超的钢琴技巧,将这主题发展成狂想曲。与前几首不同,这里没有几种速度的多段对比,除开有着强大推进力量的引奏外,基本上保持着较快的进行曲速度。结尾时达到高潮,表现出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

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以其高难的钢琴技巧和匈牙利民族风格, 而成为对钢琴家实力的巨大考验。1956 年布达佩斯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会上,年仅 17 岁的我国钢琴家刘诗昆,荣获《匈牙利狂想曲》演奏特别奖,曾让国际乐坛大吃一惊。

《西班牙狂想曲》写于 1863 年,总的风格与《匈牙利狂想曲》相仿,因主题音调取自西班牙民间音乐而得名。规模宏大,色彩缤纷,技巧艰难,可视之为李斯特狂想曲类作品的集大成者。我国青年钢琴家孔祥东在北京及世界各地非常成功地演奏了它。

《超级练习曲》和《帕格尼尼—练习曲》

《超级练习曲》写于 1851 年,题献给他的钢琴老师车尔尼。与肖邦练习曲一样,这也是将艺术趣味与技巧相结合的,可作为音乐会节目的练习曲。共有十二首。最初的构思并无标题,后来由作者及出版商对其中的十首附以标题,本质上还是无标题音乐。这十二首是《前奏曲》、《a 小调练习曲》、

《风景》、《玛捷帕》(玛捷帕是雨果诗作中的人物,李斯特作有交响诗《玛捷帕》,练习曲只是用了同一主题,而展开的乐章与诗作已无关系)、《鬼火》、《幻影》、《英雄》(确有这个气概)、《狩猎》、《回忆》、《f 小调练习曲》、《夜曲》(又称《夕阳下的和声》和《雪堆》)。

《帕格尼尼—练习曲》,共六首,写于 1838 年,题献给舒曼的夫人,杰出的钢琴家克拉拉。帕格尼尼是将小提琴的技能发展到登峰造极程度的小提琴家,人们形容他在小提琴上做到了只有魔鬼才能做到的事。他直接影响了肖邦和李斯特对钢琴艺术的开拓。李斯特将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中的五首和《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回旋曲主题,改编为钢琴练习曲,由李斯特改编帕格尼尼,正是“门当户对”。下面例举其中几首的主题。第二首, bE 大调,行板:

第三首《钟》,因音乐的一些片断有钟声效果而得名,非常华丽,光彩夺目,深受喜爱,主旋律是:

第四首《狩猎》,因有号角声而得名,小快板:

第六首,a 小调,急快板,主旋律是:

此外,李斯特还先后写过五首为音乐会演奏用的练习曲,其中被称为《叹息》、《森林的细语》和《侏儒舞》的几首,都很有名。

李斯特的练习曲,包含了无论在当时或直到今天,都只有少数钢琴家才能胜任愉快的超级技巧,这本身就是高度发展的音乐智慧,就是美的创造; 何况,还有奇妙的音乐意境。所以,我们千万不要错过欣赏李斯特练习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