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络与虚拟

Internet的建立和发展

Internet(译作因特网或国际互联网)是指由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数以百万个计算机用户,通过电话线路、微波、光纤、卫星等联接形成的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体系。它是网络的网络,最初起源于美国国防部的一个系统。

1968年,计算机还既庞大又昂贵的时候,美国国防部为其下属的一个高级研究项目局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的电脑网络,把承担武器开发的各部门与国防部联系起来。1985年美国国防部改用其他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并将该网交给了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NSF)管理。该基金会取消了原来网络有关军事安全的大部分限制,对大学、科研机构和工程单位开放,将其所属的所有计算机联接起来,使科学家、研究工作者和工程师们在他们的办公室中就可以用这些巨型计算机进行工作。连接NSF巨型机的高速网络形成了Internet的主干线。这条主干线包括电话线、微波、激光、光纤和卫星。后来,Internet又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电脑网络相联,并向公众开放,为美国和全世界的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提供彼此联系的长距离通信和信息交换的高速通道。

Internet网的主干线由美国国家基金会维护管理,每个相对独立的网络分别由各自地区的相关组织管理、维护和提供财政支持。后来,被称为服务提供者的商业公司看到了Internet的巨大应用潜力,开始对Internet投入大量资金,建立自己的相对独立的网络,提供信息等服务,并维护着许多实际通信线路。许多研究院和其他服务公司向这些服务提供者租用线路,这大大加速了Internet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已有1200万台以上的计算机连接于Internet。通过Internet互通电子邮件的国家和地区多达150多个。目前Internt网正在以每月12%的速度发展用户。

我国与国际互联网的联系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但最初的功能仅限于电子邮件的传送。1993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加速器中心首次开通了高通量(每秒64千字节)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并于1994年成功接入Internet网,是首先进入国际上最大网络的全功能系统。目前,我国已有上百个机构在Internet亚太地区网络中心(APNIC)注册,申请获得了Internet网网络地址组,并已发展了众多的用户,发展相当迅速。

Internet的三大基本功能是电子信箱(E-Mail)、远程登录(Telnet)、文件传输(FTP)。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技术是在计算机绘图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激动人心的新技术。它利用计算机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一个想像的环境,而且使用者可以亲临这个虚拟的环境,与其相互作用,就像在真实世界中一样。通过这一奇妙的技术,你可以漫游古希腊的城堡,一睹其建筑风格;你还可以体验滑冰运动的刺激和太空行走的滋味……你就是这个虚拟世界的一部分,所有的感觉都将十分“逼真”。

以视觉效果为例,“虚拟现实”技术与一般的计算机绘图的最大不同是,使用者不再仅仅是某个图像的观察者,而是一个虚拟环境的参与者。为了让使用者完全“沉浸”在虚拟环境中,一个实际的“虚拟现实”系统通常包括:实时的计算机三维绘图系统、高清晰度的宽视场立体显示器、头部跟踪器、手和手势的传感器、触觉反馈器、立体声音响、声音输入输出设施等。可见,这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技术。

我们知道,在真实世界中,人的左右眼分别看到的是具有角度差异的景物,大脑所感受的立体世界是二者相混合的结果。因此,为了使人沉浸于虚拟环境之中,“虚拟现实”的计算机系统必须类似地产生两套具有角度差异的三维立体图像,由显示器分别送到使用者的左右眼,以构造一个三维虚拟世界。

显示器的典型设计是头盔式,两个小型显像管或液晶显示器分别位于左右眼前,其水平视野和垂直视野分别大于100°和60°,使用者基本上没有透过“窗口”看景物的感觉。

为了进一步加强使用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视觉效果方面,除了提高显示器的清晰度外,头部跟踪器是另一项关键技术。在现实中,人们看到的景物取决于观察者头部的位置和方位。据此,在“虚拟现实”系统中,一般采用装在头盔上的头部跟踪器,通过红外线、超声波或磁场准确地追踪头部的位置和方位,并迅速通知计算机随时相应地调整和改变输出的图形。这样,使用者移动头部时,虚拟的景物也跟着变化,从而强化了以假乱真的效果。

在目前开发的“虚拟现实”系统中,使用者与世界的直接相互作用主要由手来完成。一般的设计采用的是传感手套,它可以将手的位置、方位和手指的角度和手势及时通知计算机,并产生相应的手的图像。以“虚拟现实”的飞行模拟器为例,使用者可以在显示器中看到自己的手操纵虚拟设备的情景。如果将可充气气泡或充电时可以从液体变成固体的材料和记忆材料置于传感手套内,形成触觉反馈器,还可以模拟触觉。

此外,“虚拟现实”系统还应模拟真实世界中的声音效果。这样,声音与画面的同步、音源的位置和移动等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声音的输入输出由计算机语音合成系统和语音识别系统来完成,目前使用者在使用该系统前尚需接受一定的训练。

“虚拟现实”技术在技术训练、科学研究、产品设计、教育培训、商业广告、文化娱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在技术训练方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培训飞行员和外科医生可以降低训练的费用和风险。1993年,美国宇航局曾利用此技术模拟失重环境训练宇航员进行太空维修,结果成功地修好了哈勃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上,“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走进染色体、原子等微观结构“实地考察”。在产品设计方面,工程师可以用虚拟模型取代实物模型,使设计更为方便。在教育培训方面,学生可以进入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虚拟情境之中,使知识和技能更加容易领会。在商业广告方面,顾客可以先享受各种虚拟的商品及服务,再确定购买与否。在文化娱乐方面,“虚拟现实”将会带来更多有声有色的体验。

总之,只要你不过于沉迷其中,“虚拟现实”技术将向你展示一个无穷无境的想像空间……

阿帕网

与很多人的想像相反,Internet并非某一完美计划的结果,Internet的创始者也绝不会想到它能具有目前的规模和影响。在Internet面世之初,没有人能想到它的商业用途,更没有人想到它会进入千家万户。

从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60年代初,古巴核导弹危机发生,美国与原苏联之间的冷战状态随之升温,核毁灭的威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热点话题。在美国实行对古巴封锁的同时,越南战争爆发,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发生政治危机。由于美国联邦经费的刺激和公众恐惧心理的影响,“实验室冷战”也开始了。人们普遍认为,能否保持科学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将决定战争的胜负。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依赖于电脑领域的发展。到了60年代末,每一个主要的联邦基金研究中心,包括纯商业组织、大学,都拥有了由美国新兴电脑工业提供的最新技术装备的电脑设备。与此同时,电脑中心互联以共享信息的思想得到迅速发展。

美国国防部认为,如果仅有一个集中的军事指挥中心,万一这个中心被原苏联的核武器摧毁,全国的军事指挥将处于瘫痪状态,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有必要设计这样一个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他点仍能正常地工作,而这些分散的点又能通过某种形式的通信网络取得联系。

为此,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召开科技顾问会议进行长时间的讨论,并向国会正式提出建立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ARPA(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的简称,阿帕网之名渊源于此)。该局着手研究建立一个在核打击下仍能连接全国重要军事基地和机构的计算机网络。

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历经近10年的探索之后,1969年,洛杉矶加州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研究院等四个站点,实行了历史性的联结,组成了计算机网络,并命名为阿帕网(ARPAnet)。同年,出现了Internet历史上第一个征求网络用户意见的文件,形成了Internet向全网用户发布工作文件的主要形式,为Internet开放式的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

当初,阿帕网从军事要求上置于美国国防部高级机密的保护之下,从技术上它还不具备向外推广的条件。随后,Internet的主要功能相继问世,包括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等,并得到了推广使用。1973年,它还实现了从美国到英国伦敦的首次国际连接。

1972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首届计算机通信国际会议。会上,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的鲍勃·凯恩向1000多名与会代表演示了阿帕网在40台机器之间的通信,引起了轰动。不过,Internet的电子邮件等基本功能,当时仅在阿帕网内的不同网点之间进行。这次会议决定创立一个协议,使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网络之间能够相互通信。1974年,鲍勃·凯恩和斯坦福大学的文顿·瑟夫合作,提出了著名的TCP/IP协议。

IP即Internet上进行通信的协议,TCP即传输控制协议。TCP/IP协议规范了网络上的所有通信设备,尤其是一个主机与另一个主机之间的数据往来格式及传送的方式。TCP/IP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也是一种电脑数据打包和寻址的标准方法。在数据传送中,可以形象地理解为有两个信封。

TCP和IP就像是信封,要传递的信息被划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塞入一个TCP信封,在该信封面上记录有分段号的信息,再将TCP信封塞入IP大信封,发送上网。在接受端,一个TCP软件包收集信封,抽出数据,按发送前的顺序还原,并加以校验,若发现差错,TCP将会要求重发。因此,TCP/IP在Internet中几乎可以无差错地传送数据。

TCP/IP协议不再被当作保密技术,而是一个向全社会公开的通信协议,因此很多网络公司为了使自己的软、硬件产品能够在网上推广应用,纷纷在自己的软、硬件产品中加入对TCP/IP协议的支持,使TCP/IP协议逐渐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1983年,伯克利加州大学推出了包含TCP/IP协议通信模块的UNIX操作系统,从此,TCP/IP协议被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认定为阿帕网的标准协议,并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开来,最终诞生了真正的Internet。

在这段时期里,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网络。美国威克森大学创建了一个专门用于集中研究计算机科学方面的网络,其后一些单位和学者也加入进去,形成CS网。北卡罗来纳大学创立了传播网络新闻的计算机网络Usenet,现在,Usenet已成为Internet用户工具集中功能最大的一部分,能向所有的Internet用户提供全世界的最新消息。纽约城市大学也创立了传播新闻的Bit网。

与此同时,汤姆·詹尼斯设计了专门用于个人计算机的布告牌系统(FideBBS)。随后,他又建立了一种通过调制解调器和电话线来连接所有FideBBS的网络系统Fide网。由于这种网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而个人计算机又遍布全世界,因此Fide网连接了各种用户,成为Internet中非常巨大的一个网络。

将不同的网络互相连接在一起,即成为一个“网间网”,英语称为“Interconnectnetworks”,简写作“Internet”。以后互相连接起来的整个网络命名称作“Internet”。

1969年试验时的网络只有四个节点主机,在以后的20年中,网络节点不断增多。1989年突破10万台,1990年主机超过30万台。也正是1990年,作为现代因特网前身的阿帕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网络搜索

Internet是一个信息的海洋,这个海洋正以爆炸性的速度快速地膨胀。当你迫切需要某一信息时,却不知道该如何取得,从何处取得,真有一种大海捞针的感觉。甚至在花费了大量的电话费、网络费和宝贵时间后,仍一无所获,空手而归。为此,在Internet上出现了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网站,专门搜寻热门站点,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地建立索引,为用户提供信息查询服务,根据用户输入的查询主题,迅速查找到与这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我们称之为WWW导航系统,也就是所谓的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是因特网上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计算机系统。不同的搜索引擎提供的服务各不相同,检索的对象各有侧重,如网址、文章等等。但所有的搜索引擎大致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在网上搜寻所有信息,并将信息带回搜索引擎;二是将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建立搜索引擎数据库;三是通过服务器端软件,为用户提供浏览器界面下的信息查询。

目前因特网上的搜索引擎有很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是全文式搜索引擎和分类式搜索引擎。全文式搜索引擎是一种对站点页面文字内容进行全面检索的搜索引擎工具。它的突出优点是信息自动更新快,查询全面充分。当它遇到一个网站时,会将该网站上所有的文章全部获取下来,并收入到引擎的数据库中。只要用户输入某一查询的关键字,而该字在数据库中的某篇文章出现过,那么这篇文章就会返回给用户。全文式搜索引擎的主要缺点是信息内容不太准确。由于是对站点上每个页面的文字进行索引,所以用户进行关键字查询时,得到的结果通常很多,数据库中出现过关键字的页面全部列出,且排列杂乱无序。目前因特网上著名的全文式搜索引擎站点有Altavista(http://www.altavista.digitaal.com),它有着最大、最详细的网址索引。

目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目录或分类搜索引擎是雅虎网站。分类式搜索引擎的优点是将信息分门归类,用户能完整系统、清晰方便地查找到某一大类的信息,例如艺术与人类、休闲与体育等。但是,分类式搜索引擎的搜索范围比全文式搜索引擎要小得多,它不像全文式搜索引擎将网站上的所有文章和信息都收录进去,而是首先将该网站划分到某一类别下,再记录一些摘要信息,对该网站进行简要概述。例如,你要了解“台湾”的有关信息,分类式搜索引擎能帮你了解到某个大类下内容简介中涉及“台湾”字样的信息,全文式搜索引擎则将所有涉及“台湾”字样的文章查找出来。前者少而精,后者大而全。

对于上网者来说,特别是对于刚上网的新手来说,搜索引擎好像是一位勤勉的导游,帮助我们去因特网“宝山”探奇寻幽;又像一把万能的钥匙,帮助我们开启信息世界的大门。

因特网上有多少用户,就有多少人知道雅虎(http://www.yahoo.com)。

雅虎是Internet上最受欢迎、最为热门的搜索引擎,是人气最旺的网站。它连接速度快,数据容量大,并且是全免费的。

雅虎提供了两种风格的信息查找方式:列表式目录连接和关键词查询。

当你连接到雅虎主页后,可以看见在Yahoo!标题下方有一个文字输入框,在这里可以输入选定的关键词进行快速查找。页面其他部分的所有文字几乎都以连接方式出现,顶部是一些常用连接,如黄页、寻人、城市地图等。底部是雅虎自身的一些连接。中部是主体,按内容进行分类,分为文化艺术、商业经济、计算机与互联网、娱乐、政府、医疗卫生、新闻媒体、休闲体育、参考资料、国家与地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社会文化等部分。

进入网络世界目录链列表按树形结构组织,你可以从点击根链开始,不断深入,最终到达所需的Web页、新闻组、FTP站和其他可由Web访问的资源。这种列表式分层搜寻易于控制,适合浏览性的查找,但因层次内容太多会感到速度太慢,为此,雅虎提供了另一种选择,那就是利用关键词匹配查询。

在雅虎的主页或任何一个查询结果返回页顶部和底部,你都会看见一个输入框。当你在此填入指定的关键词,单击右侧的Search按钮后,雅虎就会从它四个方面的数据库中找出相匹配的记录,它们是目录、网点、网上事件和谈话及最新新闻。查询结果返回的是若干页与关键词匹配的记录列表,最前面的是目录链,其后是网点,网点记录通常由标题(以连接形式出现)和简介组成。如果在雅虎目录和网点中都没有相匹配的内容,则自动利用AlraVista查询进行整个Web范围的文档查找。如想获得与关键词匹配的最新新闻和网上事件的列表,可以单击该页上部目录条上的相应连接。

目前绝大部分搜索引擎是英文,不支持对中文关键词的检索,查询结果以英文形式反馈,查询范围不能涵盖中文网页,中国的广大用户感到很不方便,为此,中文搜索引擎应运而生。

早在1996年5月,香港优联克国际有限公司就推出了一个高度智能的中文搜索引擎Goyoyo(http://www.goyoyo.com)。它已和全球数万个中文互联网网页相连,不停地查找新网页和网页中的最新资料,并自动按照社会生活、财经投资、时事、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项目进行分类。使用它查找资料时,既可以按照它的分类项目进行检索,也可以直接输入关键词查找所需的中文资料,十分方便。

雅虎中文版(http://www.gbchinese.yahoo.com)于1998年6月发行,对象是全球的华人用户。

中国大陆也陆续开发出了多种搜索引擎,正逐步趋向成熟。比较有名的有搜狐(http://www.sohu.com.cn)、网易(http://www.yeah.net)、人民(http://www.yenmin.net)和中经(http://www.infonavi.gov.cn)等。

天涯若比邻

20世纪70年代末,曾经有人预言:“这一代人由于计算机的使用,而将自己的生活限制在狭隘封闭的机器世界里,造成了自闭、疏远和人际关系的真空化。”事实上这完全是杞人忧天。

因特网带给我们全新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生活内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生活方式扩大了而不是缩小了人们的视野和交际面。用一根电子线连接,世界成为了一个村落。防盗门里蜗居的现代人并不孤独,网络世界天涯咫尺,全新的交际方式带来了全新的乐趣。

在现实生活中,书信、电话、交流信息和想法、聊天等,是人与人交往的最常见的方式。在网上,人们的交往变得更加快捷、方便、轻松和自由。电子邮件、网络电话、电子公告栏BBS、网站聊天室,可以使我们打破时空界限广交天下朋友。

的确,网络的广泛性、开放性,为我们交际提供了极大的空间——确切地说是全球!同时,网络的易用性、高效性,又为我们在网上交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你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同别人建立联系,而无论他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

电子邮件是Internet的最基础的应用。它不仅是人们在Internet上最先学习的内容,而且也是Internet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以至于有很多人误认为Internet就是发E-mail,与分散于世界各地不同角落的同学保持联系。只要是网民,都使用过电子邮件,一些发达国家的网民,每天要处理几十封乃至更多的电子邮件。在我国,名片上除印有地址、电话、寻呼号码、手持电话外,印上电子邮件的地址渐渐成为一种时尚。

电子邮件,顾名思义也是一种邮件。它与日常生活中邮局发送的邮件基本上是相同的,它们都是一种信息载体,用来帮助我们相互交流。电子邮件与日常邮件的不同之处,在于实现通信的方式不同。

邮局信件需要用纸张书写,贴足邮票后通过邮局收发。电子邮件则在计算机上书写,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电子邮件的工作机制是模拟邮政系统,使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将邮件从用户的电子邮件信箱,转发到目的地主机的电子邮件信箱。

与传统邮件相比较,电子邮件的优点是明显的。传统邮件,从确定内容,找来纸、笔、书写完毕,装入信封,贴上邮票,到投入邮筒,再经过邮局传递,费时、费神又费力。国内邮件一般需要几天,国际邮件的时间更长,从中国到美国的信件一般需要两周时间。使用电子邮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你可以几乎每天都注册到Internet上,随时查阅信件,并立即给重要的信件回信。邮件的传输按电子速度进行,在地球范围内,做到收发同步。从中国发给世界任何地方的电子邮件,一般都能在几秒钟内到达,而且安全可靠。电子邮件的费用,只是传统邮件的几分之一或几十分之一,是越洋电话的几百分之一。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经常处于流动变迁之中,人与人之间经常会失去联系。例如,你的居住地址或工作地点改变,你出差去了别的城市,你出国旅游了等等,你的朋友如何才能跟你随时联系上呢?按传统的方式办是困难的。但是,E-mail地址使你在地球上有了一个固定的地址。不论你在哪里,你的朋友都可以通过E-mail与你联系上,除非你有意改变你的E-mail地址。更为奇妙的是,任何朋友都可以与你联系上,却都无法知道你的实际位置,因为E-mail地址只是一个联络符号,而不是街道的门牌号码。

电子邮件不仅快捷方便、费用低廉,传递的信息也非常丰富,除了文字外,还可传送图片、声音等。你可以使用扫描仪,将日常生活的照片扫入电脑,并发送出去;你也可以将祝福的话语,制作成语音文件,发给远方的朋友们。教师节、元旦、春节等节日到了,过去传统的表达方式,就是寄送贺卡,现在的网上贺卡,已越来越被人们尤其青少年网友所乐意接受。

电子贺卡可以在许多站点免费得到。给国内的朋友发贺卡,可以到北京讯合公司的综合贺卡站,那里有生日贺卡、节日贺卡、情意贺卡、综合贺卡、春节贺卡。只要在选好的图像上点击一下,再填上姓名、邮件地址和赠言,电子贺卡会自动发到指定地址。首都在线网站的网上传情站点,有温馨卡、开心卡、特别卡等,有丰富的图片和各种赠言供你选择。选好图片和赠言,填上想说的话和各自的姓名、E-mail地址后点击“发送”钮即可。给香港的朋友发贺卡,可以去香港资讯联网电子邮卡中心,生日、情人、问候、恭贺、道歉卡等应有尽有,还可用自备的图片自行设计自己喜欢的各种贺卡。给台湾朋友发贺卡,可去Yankee服务站、城市艺廊之浪漫贺卡站。给国外朋友发贺卡的站点就更多了,各式各样的电子贺卡,令人目不暇接。

何婷芳是福建师范大学的一位19岁的女大学生,来自闽西北的贫困山区,不幸患上了脊椎恶性肿瘤。1998年3月20日,一则题目为《SOS!一个生命垂危者的呼救》的帖子,从福建八闽公司的BBS向Internet这个虚拟世界发出。随后几个月里,网上网下彼此陌生的人们,奉献出一颗颗火热的爱心。这位“因特网的女儿”,在涌动的爱心和高超的医术下终于康复了。BBS神奇地将何婷芳与世界各地的网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BBS即电子公告栏系统,是BulletinBoardSystem的英文简称,它类似于街头和校园里的公布栏,都是张贴信息的地方,只不过BBS是利用电脑来传播或取得信息。

早期BBS的建立非常简单,只要有电话线路、一台或几台电脑、调制解调器、站长(BBS的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站点的维护、对软件交流区的管理、新用户注册、新讲座区开张等工作),以建立一个BBS站点,然后公布站点的电话号码,以供大家访问。网民通过公用电话系统拨号直接进入BBS,与站点交换信息。

随着Internet的发展,BBS这个网络虚拟社区就更加红火起来。现在一般意义上的BBS,都是指在Internet上的电子公告栏。这种需要用TCP/IP协议进行远程登录的BBS已远非拨号BBS可比,其容量巨大、内容繁杂、信息量剧增,人气很旺。

BBS的主要功能是信件讨论。任何入网的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信息张贴到网络上,让其他的人分享这些想法和信息。如果你对某一个话题感兴趣,就可以回封信参与讨论。讨论的话题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人间万象,无所不包。通过BBS进行的交流,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隔阂消失,超越空间的障碍,彼此撞击出心灵的火花。因此,BBS是一个交朋友、学知识的好场所。多写信,多参与讨论,能够交到一大批朋友。

BBS交友别有一番情趣。因为BBS用户的分布比Internet用户集中得多,大都在同一城市中,这就方便了成员间的进一步交流。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网友们不仅可以在网上交流,而且可以通过举行网友聚会。当BBS成员第一次聚会时,平时大家在网上打交道,真见了面又觉得彼此十分陌生,直到互报姓名或别号后才慢慢对上号。这种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的结合,更平添了几分韵味。

网上聊天可算是网友最热衷的一种交流方式。说起聊天室,相信许多人都会对它念念不忘,甚至始终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在因特网上,聊天室数不胜数,是你闲暇之余放松自己、愉悦身心、畅所欲言、广交朋友的好去处。参加这种聊天,你只要学会使用浏览器,像浏览普通网址一样登录到相应的聊天网站即可。有些聊天室需要先注册,然后才能使用,用鼠标点击“注册”后,即可进入注册页面。对于页面上显示的聊天室的规则、纪律以及互联网安全保护规定等,你必须用鼠标点击“我接受以上条例”,才能进入到用户注册页面。在用户注册页面上,填写好用户名和口令,用鼠标点击“请返回进入聊天室”,则回到聊天室的主页。接着在“用户名”和“口令”输入框中,输入已注册的用户名和口令,用鼠标点击“发送”,你所说的话就会在输出区内显示出来。在输出区里,聊天室内所有网友的发言都会显示出来,当然包括你所选择的聊天对象。每隔一段时间,显示的发言内容会自动更新。如果聊天对象针对你的话作出了回答,那么聊天就可以继续进行了。

聊天室是最容易发生网络奇缘的网络交流场所。它比网络寻呼ICQ的一对一要有更多的选择,比E-mail有更多的交互性,可以说这里结交的朋友都是经过残酷的淘汰优选出来的,多数朋友只是网络时空里的一顿精神快餐。聊天室较之其他方式最直接的优势,就在它的名字上——聊天室,它不是供人们工作用的,尽管它有时也产生一点便利工作的作用。

网上聊天的真正魅力,不在于所聊内容是否“有聊”或“无聊”,而在于有那么多的陌生朋友搭理你。不管你是网上的“小虫”还是“大虫”,不管你是不是有经验或者有多大学问,你都会发现和你聊天的朋友的可爱之处,比如,喜欢诗文的朋友大段大段地独自吟唱,喜欢露脸的朋友常贴几幅图片上去,沾沾自喜一番。

有人说聊天室是信息技术时代的虚拟酒吧、咖啡屋,其实聊天室比两者更具有酒吧或咖啡屋的精神,因为它连酒和咖啡都没有了,只剩下聊天。聊天室与酒吧、咖啡屋的区别还是有非常明显的,这里一切都是虚拟的,没有面对面的物理特征,没有年龄、职业、身份等的区别,甚至你连对方的性别都不能确定,这就给彼此有了比教堂忏悔室小窗板更安全的心理屏障,使聊者更能放松。我们实在无法明确评判你们的话题是有趣的,而他们的话题是无聊的,总之只有相互聊着的双方才是快乐的。大多数网友非常支持和热衷于这种交谈方式,都认为聊天室是一个来去自由,各取所需的地方。

当然,在聊天中,你如果违反了聊天室的有关规定,发言中有色情语言或者对其他人进行攻击、谩骂,会受到聊天室管理员的惩罚,使你的发言无法显示出来或被驱逐出聊天室。

随着网龄的不断增长,你可能不再满足于总是到别人的网站里闲逛,总是自己主动去和别人交朋友。如果你能在网上自己安个家,敞开大门迎接八方宾客的到来,也能在某一天突然收到一些陌生朋友通过电子邮件发来的交友信,那该是多么有趣的事情!

虽然在网上建立个人主页能够更大范围地拓宽你的交友面,然而要想真正使你的“小家”宾客盈门而不是门可罗雀,你还必须下大工夫维护好你的网页,使它真正成为网友们经常乐意光顾的地方。同时,还要做好登录、宣传等一系列提高网站知名度的工作。

除了电子邮件可以极方便地与网友们进行联络外,你的电脑上还应该装备网络寻呼机ICQ,这个小软件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网上通信工具,几乎是每一个网虫所必备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当你上网时,能够立刻显示已经与你建立联系的网友们的上网情况。你可以通过ICQ给你正在线上的朋友发去一个问候,或询问某个问题,等等;这种联络绝对是“即时”的,就像打寻呼一样,非常方便。

如果你厌倦了枯燥的“手谈”,那就在电脑上安装一种“网络电话”软件,你就可以真正通过网络聆听你心仪已久的网友们的声音,就像打电话一样。这种方兴未艾的新型电话,与我们生活中的普通电话惟一不同的是,无论你的朋友离你多远,你所付出的仅仅是本地的普通市话费。

一切都可以模拟

给你一个配置有显示器的特定头盔、一副传感手套,头盔里带有耳机,开动系统,你就能够随心所欲地去太空探险、去异国旅游,做一些现实中几乎不可想像的事情。这就是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综合运用了计算机的图形技术、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等,实现了“现实”的模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松下电器公司制造了现代化厨房体验器,这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

使用者戴好头盔和手套,便像站在传送带上一样被送去参观一个现代化的厨房。使用者头往右摆呈现在面前的是厨房右边的景象,头往上抬可看到厨房顶棚的情况,头往下可看到厨房地面的摆设。

在出现的情景中,有一只代表着使用者的虚拟的“手”。如果使用者做打开柜子的动作,这只“手”便出现在厨柜的前面,传感手套里的光纤传感器便会将其通过计算机系统反馈给使用者的显示器。于是,柜门真的就被“打开”,里面存放的东西便展现在面前。

如果这只“手”出现在水龙头旁边,使用者拧开水龙头,同时还可听到“哗哗”的流水声。显然,这只手就好像是电脑屏幕上的鼠标。

虽然这一切都是并不存在的“虚拟”事物,但是由于看到的、听到的东西与人的动作发生相互作用,结果就像真实发生的一样,所以被称为“虚拟现实”。

计算机专家告诉我们,虚拟现实可以分为三类:合理的虚拟现实、夸张的虚拟现实和虚幻的虚拟现实。

合理的虚拟现实是根据真实的物理法则,由计算机模拟出来的。它虽然客观上并不存在,但一切都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条件具备时也能将看到的一切变为现实。上述现代化厨房体验器便是一例。

合理虚拟现实最初是为培训飞行员而研制的,现在仍被广泛用于各种培训中,例如“虚拟飞机座舱”。虚拟座舱和真实座舱完全一样,当学员做飞行动作时,将按训练科目出现一定的情景,各种仪表也将出现相应的指示,在机械系统的配合下,会得到和真实飞行中一样的感受。在虚拟飞机座舱中,学员做出反应,进行相应的操作,操作的结果可通过面前出现的情景、仪表的指示、身体的感觉反馈给学员。据此,学员可进一步操作练习,直到训练结束。用这种方法培训,不消耗飞行器材,大大降低了培训费用,同时也不受器材、场地、气候条件的限制。最被看好的是,这种方法安全可靠,绝对不会因为操作失误而造成机毁人亡。

可想而知,合理虚拟现实在体育运动中也可以使用。滑雪模拟器能使人不出户外即可享受到滑雪的乐趣。

合理虚拟现实也被用于各种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当产品还在设计阶段时,便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它的外观,还能了解它的功能、性能。例如,一只杯子掉到地上会不会破碎以及如何破碎,都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来分析。

夸张的虚拟现实也是根据真实的物理法则进行的模拟,但与合理的虚拟现实有很多不同。它模拟的对象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无法接触到,它可以模拟宇宙太空和微观的原子世界里发生的事情,把人带到浩瀚无际或纤细入微的世界里去,对那里发生的一切取得感性认识。这些显然不可能在现实中看到。

在虚拟的世界中遨游美国宇航局把火星探测器发回的大量数据,经过整理制成火星模型,使人从感性上认识火星,宛如置身于火星上一样。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把大量枯燥无味的数据和信息,变成普通人也能理解的形象的东西。

夸张的虚拟现实还可以虚拟出人的五脏六腑,使人看到其活生生的人体器官的工作状况。显然,以前在很多领域要求人们有丰富的想像力,而夸张的虚拟现实可以实现这一点。

虚幻的虚拟现实是把完全凭空想像出来的东西,利用计算机将其变为可以看到、可以听到的音像作品。这种子虚乌有的东西在供人消遣娱乐方面,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虚拟现实还被大量用于许多领域,例如超声波扫描和诊断病症、计算机设计和开发机器人的遥控操作方面。

电子邮件及其地址申请

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人们交流信息的一个基本工具。电子邮件的英文名称为Electron集成电路mail,简称E-mail,是因特网上应用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服务。电子邮件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还可通过它获得其他多种因特网服务。可以说,E-mail是因特网上最基本、最重要的应用。

据统计,电子邮件约占因特网业务量的50%。为什么电子邮件如此受人青睐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价格便宜。发送一封一千字左右的电子邮件只需要几秒钟,几乎不会占用什么网费。

速度快。一般情况下通过因特网几分钟内就可将电子邮件传送到世界各地的收信人。

方便。只要知道对方的电子邮件地址,就可以发邮件给对方。利用其转发功能,还可将同一邮件发给用户所希望接受此邮件的所有人。

保密性好。任何人不输入登录口令无法阅读电子邮件。

另外,电子邮件不仅能传送文本信息,还可以传送声音、图像等等多媒体信息。

由于用户收发电子邮件的计算机不可能全天候工作,不能做到随时准备接收邮件,所以在因特网上通常把电子邮箱建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具有电子邮件收发功能的服务器上,也就是所谓的POP3。我们向这种服务器申请一个电子邮件信箱,就可以在方便的时候上网,向这些服务器索要自己的邮件。

申请一个电子邮件地址很容易,现在很多公司或单位都对外提供E-mail服务,你可以通过他们所做的广告得到电话并与他们联系。这些公司有北京电报局、东方网景公司、中网公司等等。建立电子邮件的费用并不很高,一般每月几十块钱。

一般的因特网用户对E-mail要求不高,因此可以申请一个免费电子邮件地址。国际上有许多这样的公司,他们通过基于主页的免费E-mail招引顾客访问他们的节点,并以广告获得生存和盈利。最常见的如http://www.hotmail.com。国内现在也有不少这样的服务,例如首都在线。

在这些免费的E-mail中,Hotmail是一种基于主页的电子邮件。它的使用与正规的基于邮件服务器(POP3)的E-mail有所不同。Hotmail收发邮件必须在主页下进行,而且速度有时可能稍慢一些,因为全世界有很多的人都在同时使用它,信息流量太大,机器负荷严重,偶而也有信件阻塞现象发生,就犹如交通堵塞一样,使送邮件的车因此耽搁了时间。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没有达到目的地,那么邮件分发系统会自动给发信人回信,告诉你哪封信没有寄到,因此,发信人就会设法再同收信人联系,这些都与正规邮件完全一样了。

从速度、容量和灵活性等方面来看,免费电子邮箱不如正规邮件好,但免费电子邮件地址的申请非常简单。你只需坐在你的电脑前按几下鼠标即可完成。

我们以很常用的263.net(首都在线)免费邮件为例。你只需打开浏览器,然后连接263.net,按照提示填写就可以了。目前,国内提供的免费电子邮件地址一般都支持POP3功能,也就是说,你每次上网,可以用你的软件把电子邮件下载到你自己的电脑上看,这样要节约很多费用。而且,现在有些免费电子邮件提供很大的空间,例如新浪网,提供的邮箱空间竟然有50兆。

因特网的信息传播功能

1997年,沙特阿拉伯的一位心脏病人急需手术,不巧的是,当地医院的主任医师对于此种手术并没有把握。耽误时间就是耽误病人的生命,怎么办,要送到别的医院已经来不及了,交通也很不方便。有人灵机一动,何不利用因特网呢?因特网联接了世界各地几千万台电脑,俗话说:集思广益胜过个人的聪明。果然,在向有关网站发出求救后不久,就收到了几十份此例心脏手术的实行方案建议。主任医师很快形成了自己的手术方案并满怀信心地走进了手术室。病人得救了。

无独有偶,我国北京大学的一位女学生因为化学元素中毒而入院抢救。有关医院对此无能为力,向网上发出求救信。不久,收到了美国等同行对中毒原因的分析。该院医生很快对症下药,使病人得到了救治。

无数报道表明,因特网在诊治病人方面已经创造了奇迹。人们设想,在不久的将来,可以通过因特网将病情、症状告诉医生,医生开出处方,病人只要根据处方买药就行了。严重的病情,医生可以通过与因特网相连的微型摄像机进行“望诊”,只有那些必须进行手术和放射性治疗的病人,才需住进医院。

美国在此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目前,美国波士顿和沙特阿拉伯的医学专家开发出一项利用电话传真进行医疗会诊的新技术。这个系统可以利用电话线传递X光照片、核磁共振、断层扫描等各种资料,使全球各地的医院都能和他们的权威医生交流会诊,预计5至10年内各国医院可与这套系统联网。

人们评价说,因特网以其传播速度快、图文与语音一起传播、传播信息量大的强大功能,彻底改变了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在今后大约30年或40年时间里,它将把全球范围的个人、企业、政府和学校等联接起来,并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诸方面的传播方式,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人们期待已久的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后的景象。

在一个网络社会中,最主要的资源和财富是信息。信息与其他资源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具有共享性。这种性质使人们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改变。同样的一个信息,可以被许多人多次重复地使用。

人们认为,在网络社会中,财富不再来自独占,“物以稀为贵”的价值准则因为因特网的信息传播功能而产生了动摇。从理论上讲,一旦你拥有一台与因特网相连的个人电脑,就拥有了获取整个因特网上信息的可能性。财富来自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人们预测,一切信息都将数字化,都将在因特网上传播。现金、支票、股票、债券、报告、文章、照片、以及面对面的会议,都将转化成数字并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在光纤网络中流动。因特网不仅提高了信息传播的储存数量、速度和品质,也使得信息相互结合更加容易。

专家们认为,网络的信息传播功能有利于个人智慧的联结和汇集,这将使得个体智慧通过网络形式成为集体的智慧、社会的智慧。在这方面,免费操作系统LINUX的发展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

因特网让人类思想自由驰骋,真正达到“视通万里”的境界。这将充分展现人类的精神世界的博大宽广及纷呈多彩。以往,我们可以每天阅读报道全球新闻的报纸,欣赏许多全球著名作家的小说,看到地球另一半的精彩球赛,但是这种交流是单向的。人处在被动地接受信息的地位。而因特网是一种双向的交流,人们在越来越浩大的信息流通前由被动走向主动。显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多向性,这将导致新思想、新创造性的激发。人们期待着,整个人类的思想、文化、科学财富将会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

知识经济的载体——全球网络

知识经济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传播的高速化,包括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通信网络的逐步形成。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因特网、多媒体、电子空间、数据库等名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语。一个更时髦的名词——全球网络也风行开来。

全球网络又称“万维网”、“环球网”,是WorldWideWeb的中文通译名,英文一般缩写为3个W,即“WWW”。它是目前因特网上最流行的一种交互式信息查询服务网络,具有自动查询和方便快捷的特点。

全球网络是1990年开始在互联网上出现的,最初是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为满足研究中心的高能物理学家的信息需要而开发的一种软件系统,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包含各类信息、面向各种用户的信息系统。它最有希望“替代”现在的因特网,成为全球无所不在、容纳一切的电脑网络。人们预测,它将是21世纪人们获取信息的最基本方式,成为知识经济的新载体。

据专家介绍,全球网络系统开始是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一个子网,采用客户服务器结构,“自动查询”功能是它的一大特点。用户作为客户方,只需在自己的电脑上运行称为“浏览器”的全球网络软件,软件系统就会根据用户查询条件,自动地到全球各地的环球网服务器上查找信息,实现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

环球网软件给用户提供了友好的信息查询界面,隐含了对一些操作细节和对电脑域名、互联网协议地址、密码等数据的记忆要求,因此用户不需精通电脑和网络就能熟练地使用浏览器观看查询结果。今天,最流行的两种浏览器是网景公司的领航者和微软公司的探险家。

环球网提供超文本信息。环球网上的信息都是以包含有文字、表格、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超文本格式存在分布全球的相应的服务器中,这样计算机中的文件彼此可以建立一定的关联。一篇文章中出现的某个单词可以同它的发音、图解等信息关联起来,从而使用户享受全面的查询结果。当你点击了一个链接,就可以转到另外一个文本上去了。

在环球网上,用户可以通过软件检查并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内容包括自然科学文献、电脑软件、科学研究数据与图表和医学研究病例等等;甚至还可以得到每几十分钟更新的全球地震、海洋、气象动态数据。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信息目录或主页等方式向全球其他用户发布信息。现在,许多网迷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主页。

1994年夏天,世界各地的天文观测中心通过环球网向全世界发布彗星与木星相撞的信息。1994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美国太阳计算机公司通过环球网系统进行赛事报道。与全球互联网络连接的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教学等部门,也纷纷通过环球网系统向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信息,进行广告宣传。

环球网已日益成为当今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热潮中的热点。可以预见,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能够将大量信息提供给众多用户的环球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网络发布信息

通过网络发布信息,是现代企业和营销主最感兴趣的事情。因为只要通过网络便可以把自己的产品介绍给全世界,也可以把自己的需要告诉全世界。

那么,怎样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呢?

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申请一根专线,将企业联入网络,然后设置好自己的计算机服务器,这样便可以向世界发布各种文字、图像、声音及动画信息了。

作为企业来说,可以找一个网络服务商,交上一定的费用,这样就可以在服务商的主机上发布自己的信息。当然也可以在网络上为自己注册一个电子地址,这样,就可以随意发布自己的信息了。

电子函件的使用户,可以加入电子函件讨论组。这样,自己发送的函件便可以被讨论组的每个人收到。在使用网络发布信息时,只要在网络主页的留言簿上用鼠标点一下,便会出现一个表格,你就可以填写要发布的信息,其他人就可以在留言簿上看到你发布的信息。

那么,通过网络发布信息有什么好处呢?

大家知道,传统的广告既花费企业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同时还受时空的限制,无法使更多的人了解。但是,使用网络发布信息,可以传遍全球,提供全天候服务。企业的主页可以随时供用户查询,向用户介绍企业的情况、经营情况,并让用户保存你的材料。这样,企业的新产品随时可以通过网络推广和宣传,而消费者也能及时获得最新信息,便于供需交流,促进产品营销。

通过网络发布信息,企业可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提供产品的完整信息,并使企业和用户及时进行双向交流,正是如此,网络便具备了电视和印刷品的宣传效果,但是却减少了昂贵的广告费和材料成本。

如果在网络上开一家商店,店主就可以不受电视导购的介绍限制和时间限制,随时向客户发布信息,对客户进行24小时服务,而企业可以根据商店的货流量,及时进行供货。

当然,为了使网络信息得到更多人的了解,还要选择收视率高、著名的网址或节目发布网络信息,这样会对企业的营销更有效益。

鳞次栉比的商店,人们在家通过电脑便可购到里面的各种物品。

网上购物

1994年,色彩斑斓的互联网已呈席卷全球之势,居住在美国纽约的一个古巴移民的后裔,年仅29岁的贝佐斯(JeffreyBezos),有一天看到一则数据统计——互联网的成长速率每年高达2300%,忽然之间,眼睛发亮,灵光乍现。他迫不及待地辞去手头上现有的优越工作,举家迁往西雅图,选择创业,开设了一家网络书店——亚马逊书店。

亚马逊书店在网页上清楚说明了公司设立的用意,就是“在网络上设立一家以客为尊的书店,方便顾客在线上漫游,并尽可能提供最多元化的选择”。公司标榜的成立宗旨就是借由网络服务,提供具有教育、告知以及启发意义的产品销售。公司命名“亚马逊”,是希望向亚马逊河这条世界上最大的河流看齐,做到最大最好。

与传统书店不同,贝佐斯不用租店面,招聘了四名程序员后,就开始在自家的车库里为亚马逊的运营编写程序。1995年7月,亚马逊书店卖出了第一本书。

作为一家虚拟商店,书籍销售十分兴旺,年销售额已达上亿美元,购书订户遍布全球。书店24小时营业,无需顾客路途奔波、鞍马劳顿,也避开了书店的拥挤和嘈杂。顾客可以通过书名、作者、主题或者关键词,在亚马逊的数据库里查询自己需要的图书。数据库相当庞大,包括了250多万个书目,这是传统书店用货架排列图书所不可想像的。顾客在决定了购买某本书后,就可以在线填写一份订单,注明要精装本还是简装本,是否需要按礼品包装,送货方式是什么。付款可以使用多种信用卡,交易信息是在加密后在网上传输的,具有安全性。与此同时,亚马逊通知出版商或图书分销商,将顾客购买的书送到它在西雅图的库房,然后发货。一般情况下,顾客在下单后五天内拿到书。如果愿意支付一笔附加费,那么一两天之内就可以拿到书了。

除了书籍,亚马逊还供应CD、audiobook有声书、数字影音光碟以及游戏软件等,共高达470万件。其种类之多,也是世所仅见。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亚马逊已成为Internet上最大的书店,击败了创立125年、拥有一千多家连锁店的业界霸主——巴诺书店。亚马逊的股票一路飙升,连创新高。贝佐斯也成为年轻的亿万富翁。

亚马逊成功的营销事实,使它不仅成为第一个电子商务成功的范例,更引发了诸多令人深思的商业变革现象。以前常有人说:“美国是充满机会的乐土”,但是亚马逊书店电子商务成功的表现,让许多人深信,这句话或可改写为“互联网是充满机会的乐土”。

网络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潜能。其中,最为面向大众的网上商务就是网上购物。在现实世界里,购物是人类最古老、最广泛、最简单的商务活动,传统的销售模式,主要有百货商店、专卖店、连锁店、超市、仓储商场等。但是,现代化的生活节奏已使消费者用于外出购物的时间越来越少,拥挤的交通和日益扩大的店面,耗费了消费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商品的多样化也使消费者难以辨别出自己所需的商品,因此,消费者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快速方便的购物方式和服务。网上购物应运而生。在因特网发达的国家,到“虚拟商城”去购物,已蔚然成风。

事实上,电子商务这一概念已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网络上也出现了大量的从事电子商务的站点,销售各种各样的商品。“一网通”、“中行电子钱包”、“信用卡网上付账”等等网上付款方式以及“货到付款”、“送货上门”等等名词,都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也是人们热衷于探索并尝试的全新的消费方式。

网上购物是消费者借助电脑网络,进入网络购物站点进行消费的行为。具体而言,消费者通过Internet浏览商家在网上展示的各种商品,获得商品的价格表、产品说明书等信息,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然后填上私人支票账号或信用卡的号码,厂商通过邮寄的方式发货,或者通过快递公司送货上门。

我们知道,传统的店面租金昂贵,黄金地段更是寸土寸金。而虚拟商场只需要一台连在Internet上的服务器,或者租用部分网络空间即可。

在Internet上开设虚拟商场,在网上购物,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享受的利益和好处都是显而易见的。

对商家来说——

可以减少投资。在Internet上出售商品或服务,不必耗费巨资营造或租赁店面。

降低了销售成本。商家可以直接面对最终的消费者,不需要经过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或经纪人等传统的中介环节,从而降低了销售成本。

减轻了经营风险。传统的商家为了压低进货成本,只好大量进货,不仅带来相当大的资金压力和经营风险,而且商品的库存盘点也需要很多人力和物力,但在虚拟商场里,可以做到买空卖空,无须承担库存压力。

跨越了时空限制。商家可以承接订单,实行一种完全开放的24小时全天候服务;商家可以不受地理范围的限制,灵活方便地从全世界各地争取到客户。

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商家和消费者的联系,变得更加容易和快速。

吸引消费者网上购物的因素有——

网上购物最大的优势在于方便。传统购物的往来奔波之苦没有了,不必挨家商店查找、比较了,只须轻点鼠标,就可以安坐家中,自如地在各大商场间寻觅。搜索、定购、付款一气呵成,到时自然有人提供相关服务,你只要等着商品送来家门。在这里,购物不再有“受罪”的感觉,购物仿佛是一种游戏。据美国在线调查发现,85%的客户表示还会进行在线购物,并向朋友推荐在线购物。

网上购物价格便宜。消费者可以避开传统商店刻板的作息时间,在Internet上全球性及全天候的虚拟商场里,在最大范围内自由自在地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最佳的商品性能和价格。客观上说,虚拟商场里的商品,由于省却了中间商等若干环节,成本降低,所以都能以低于市场价的方式打折销售。

消费者的权利得到更大发挥。网络上的购物站点是建立在虚拟的数字化空间里,它借助网络来展示商品,并利用网络的多媒体特性来加强商品的可视性、选择性、对比性,使消费者可以全面查看所购物品的方方面面,消费者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在Internet上,消费者能完全根据自己的愿望,在全球各地的商品市场中漫游,精心挑选合适的商品。

随着网上商品的日益丰富,一些在现实商店里比较难寻觅的商品,也能轻松地找到。

目前的网上虚拟商城,一般可以分为单一类和综合类。单一类型的商城,较为多见也较为流行,如网上书店、网上光盘店、网上花店等。它的风险较小,且销售的商品都适应网络的特点。综合类型的商城,则销售品种丰富。

为了方便消费者网上购物,目前出现了相关的网络购物软件,即购物向导或购物机器人。购物向导可以让用户根据自己的购物需要,查询、访问出售产品的商店,并返回查询结果,再用简单明了的统一格式显示查询结果,便于用户对所需购买的物品进行比较。

目前大多数购物向导专用于购买图书、音乐和影视商品、消费电子产品以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购书向导,是其中最流行的一种,Bargainbot是有代表性的产品。它通过书名或作者的姓氏进行搜索,可以搜索10个书店,包括亚马逊等网上书店。

购买音乐向导,常用的是安德森咨询公司的BargainFinder。通过它可以在网上音乐商店中查找音乐作品,用户在确定了音乐家和音乐作品的名称后进行搜索。

购买计算机产品向导,如Pricewatch能帮助寻找众多的计算机硬件产品商店,并将查询结果加以归纳排列。每个项目包含的信息量大,可供选择的产品很多,特别是包含的价格信息更新较快,十分有用。它还连接销售商的名称和商标名称,用户可以直接得到有关产品的信息。

网上购物首先在发达国家蓬勃展开。美国的网络技术走在世界的前面,网上购物成为一种现代时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CornerStore零售商场就建立了虚拟商场。尤其是在每年的圣诞节,网上更是门庭若市。据有关统计,全美9870万户家庭中,上网购物的超过1100万户,约占全美家庭的九分之一,每年逐步递增,2000年美国已有三分之一的家庭网上购物,网上购物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

虽然目前只有部分商品适合于在电脑网络上销售,但事实上欧洲的消费者在网络上几乎什么都可以买到。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瑞典等国家,加快行动步伐,利用Internet的巨大潜力,不断推陈出新,开展网上购物活动。

澳大利亚的网上购物发展极为迅速。在澳大利亚,网上消费者中,96%以上的人目前通过澳大利亚本地网站购物;75%的人对网上购物及其未来极有信心;42%以上的人每年上网购物的次数超过五次;73%的人每天上网搜索购物最新信息。澳大利亚人网上购买的主要产品有:生鲜果菜、杂货、各类表演或体育活动的入场券以及一般保险和与旅游相关的各类服务。

亚洲已成为互联网高速发展区。日本将企业内通信网与国际互联网接通,便于用户在网络商店中联网购物。新加坡将全国的家庭用高速网络联系起来。网民通过互联网络,在香港买小型家具,在台湾买书,在韩国买洗衣机。整个亚洲的网上购物业务正在起飞,不仅为消费者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也建立了网络巨人亚马逊的亚洲版本。值得一提的是,网上的陶器适合亚洲人的审美情趣,创造性的付款方式和送货方式也合乎亚洲信用卡较少、送货较麻烦的实际情况。

根据GartnerGroup的统计,2000年亚洲的电子商务额达到84亿美元,销售额以200%的速度增长,2003年超过480亿美元。可作为比较的是,根据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的统计,美国的网上销售额1999年即达到366亿美元。

网络进入中国不久,网上购物就开始尝试。我国大陆第一宗网上购物出现在1996年11月,购物者是加拿大驻中国大使。他通过网点,购买了北京燕莎商城的一只景泰蓝龙凤牡丹花瓶。

在我国,总的看来,网上购物尚处于起步阶段。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在全国率先开办网上销售业务,但网上购物的成交率并不高,主要原因是人们习惯于传统的购物方式;同时,电脑普及率低、上网人数相对较少、网上购物系统自身不完善以及上网费用较高等,也是制约消费者参与网上购物的重要因素。网上购物这种新型的消费观念,虽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从整体上来看,依然需要相当长的转变过程。

书籍在国内最早上网销售。上海书店是国内第一家采用全球最新安全电子交易标准的网上书店。它能为全球所有符合SET标准的VISA卡持有人提供即时授权、安全快捷的服务,也能为国内持有长城卡、牡丹卡、龙卡、太平洋卡和金穗卡的读者服务,进行网上结算。它提供20万册以上的图书和音像制品的全天候在线查询、订购和在线安全支付服务。1998年6月,耗资近四亿人民币的北京图书大厦落成开业。它是中国最大的国有零销书店,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文书店。它的网上书店,经营品种全,市场覆盖面广,营业时间全天候,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的各种需求。

我国的光盘、软件、计算机产品、鲜花等网上专卖店不断涌现,呈方兴未艾之势。各种商品都能在网上销售和购买,包括房产这样大宗的商品也已在网上落户。

网上订票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一般的文艺演出售票和交通售票,均可在网上轻松进行。1999年春节期间,中国掀起了网上订购火车票的热潮。通过Internet直接订票,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网民。

据有关统计,中国1999年全年的网上交易额仅为5500万元,但也应看到,我国不少像江苏苏宁电器集团这样一年数十亿交易额的超级“航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电子商务交互网,其所筹建的“中国电器网”即将在网上实实在在进行交易。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包括网上购物在内的电子商务将迎来一个美妙的春天。

指点股市

美国华尔街的道·琼斯指数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岁月里,道·琼斯曾经造就过一大批股民和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在40年里靠股票投资创造了120亿美元的财富;一位美国老太太利用5000美元炒股,赚回了500万美元。这些天方夜谭般的故事,曾经令多少人心驰神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股票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证券交易所的发展速度总是满足不了股民骤增的需要。证券交易所大厅永远是人满为患,喧嚣嘈杂,令你望而生畏。另一方面,股民中的绝大多数属于“上班族”,因为上班时不便查行情,更不便委托,错过最好的买卖时机乃是常事。下班后证券交易所已关门,无从获取最新数据,不得已只好到处打探消息,但巨大的风险也就这样产生了。因而,信息不全面、渠道不畅通、行情不及时、数据不齐全、委托不方便、开市与上班时间冲突等因素,注定了“绝大多数中小散户永远是大户们砧板上的肉,永远只是股市的默默奉献者。”

现在,随着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在远离证券交易大厅的地方,一种新的证券交易方式正在迅速蔓延开来,那就是面向21世纪的Internet在线交易。股民们通过Internet证券交易商,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兼顾到自己的投资。真可谓“安坐家中,静观股海潮起潮落,牛熊交替,在网上直接下单交易”。

有了这个神奇的网络时空,告别有形的交易场所,走进虚拟的交易场所,你享受到的服务和信息简直就是“超级大户”。

“网上炒股”究竟是什么?其实它是国际证券市场中已经发展起来并日益成熟的新型证券交易方式,是继电话委托、可视电视委托后推出的又一先进的远程委托方式。所谓网上证券交易,就是指证券商通过数据专线将证券交易所的股市行情和信息资料,实时发送到Internet上,投资者将自己的电脑通过调制解调器等设备连上Internet,通过Internet观看股市实时行情,分析个股,查阅上市公司资料和其他信息,并且在网上委托下单买卖股票。

在美国,自1995年出现网上炒股以来,短短五年内,网上炒股人数已占股民总人数的30%,而在中小投资者当中竟有60%的人从事网上炒股,在整个股市中约有30%~50%的证券交易是直接或间接通过网络进行的。

股价是数字,货币也是数字,买卖股票正是数字交换的过程,当由互联网派生出来的全新电子商业模式动摇传统商业领地时,首当其冲的华尔街金融证券机构正在面临着一场空前命运大洗牌。

1999年6月份以来,华尔街上的大机构纷纷宣布将传统业务搬到互联网上来,传统经纪人大势已去,眼睁睁地看着从出生到应用还不长时间的互联网如何把饭碗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抢走。美国金融分析家认为,这是自200年前纽约证交所将股票交易从悬铃树下移到室内以来,华尔街发生的最大变革。

1999年6月1日,一直位于美国股坛霸主地位的美林证券,终于宣布在年底前向客户提供全面的网上交易服务。无独有偶,两天之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总裁也表示尽快开办夜间网上股票交易。

而在此之前,美林证券还在抨击网上交易将“对美国人的财经活动构成严重威胁”,由于客户可以自行上网交易,美林部分经纪的收入将减少18%。但是,美林最终不得不向新技术低头!作出网上交易的决定对美林来说无疑是一个痛苦的选择,因为,对于传统经纪人来说,一次股票买卖可赚取数百美元的佣金,而通过网上交易,证券经纪人却只能从用户处获得29.95美元佣金。

上网炒股已成历史潮流,不可逆转。当然,上网炒股对于传统经纪商而言,也不尽是坏消息,与传统股票交易相比,网络股票交易的一个很大的优势是成本低廉。目前,美国投资者通过传统方式交易股票的成本约为每股一到两美分,而网上股票交易的成本仅为每股0.15美分。网络券商可以24小时处理股票交割单,为投资者提供了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替代交易方式。另外,据有关报道,资金总额达850亿美元的美洲世纪投资管理公司,1998年仅有三成股票交易通过网上交易系统进行,便节省了200万美元的交易成本,机构投资者也对新交易方式颇为看好。

江苏省南京市于1998年率先在国内推出网上炒股,推出者是华泰证券公司,后来金信证券公司紧随其踵。但是,经过了两三年的培育,目前的网上证券在我国仍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市场份额仍然很小。据不完全统计,南京的网上炒股人数仅占股民总数的5%左右,应该说网上炒股在南京的股民中还算是一种时尚行为。但是这种“时尚”,已经得到越来越多股民的关注。可能囿于经济实力较弱或者网络知识欠缺的限制,大部分股民目前没有实施“网上炒股”的计划,但是他们很多人已对这种新型炒股方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电子商务浪潮席卷华夏大地,国内互联网用户正飞速增长,目前已突破1000万大关。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2月,仅南京市互联网开户数便以100%的速度增长。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及其潜在的商机,令国内无数券商刮目相看。国内最早推出网上证券交易的华泰证券公司,在2000年3月初又开通了Internet网站(www.htsc.com.cn),向全社会推出了网上综合服务。短短两个月,在未做任何宣传的情况下,该网站访问人数达到了14万人次,网上开户炒股人数增至三万多人,每天平均有4000多人同时在线交易。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网上炒股将会被越来越多的股民接受,成为大众化的一种炒股方式。

网上炒股比委托电话、可视电话、刷卡、图文信息等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它对股民来说,不仅方便、迅速、可靠、安全,而且可获得券商多种多样的网上服务。

网上炒股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只要你有一台电脑、一根普通电话线,能够连上Internet,并到证券营业部申请开通了网上功能服务,就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或在家中,或在办公室内,或在宾馆内,或在旅行途中等,通过上网看到股市行情,同时可以下单交易。24小时全天候提供服务,可使股民在任何时间都可借助网上的信息和分析手段进行交易。

股市行情数据不需要股民亲自维护。网上交易的行情数据是由券商和电信局共同维护的,而不需要股民自己去维护。因此你在任何时候打开电脑都可以看到完整的行情走势,既不需要整天联系,也不需要做收盘作业,所有数据都已经为你准备好了,昼夜不断,省心又省力。

行情分析、下单委托、查询资料方便直观。网上交易为你提供了直观的图形走势,更可用分析软件进行实时行情分析,下单也十分方便,而且可以快速简易地查询个人的股票、资金、成交等资料。网上所获得的信息采取数字传输,实时行情与大盘交易同步,股市信息比报纸、电视快多了,而且网上信息经过全面的整理分析,更具有参考价值。

互联网上的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网上提供给股民的信息比比皆是,许多上市公司还在网上开辟了自己的站点,这些信息要比任何一家券商提供得都多,也更为客观准确。在这里,你完全可以“运筹帷幄中,决策千里外。”

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有更大保障。由于网上交易使用的是基于公共和私人密钥的国际标准加密协议,利用了网关和串口技术,在未来还可采用数字签名技术等安全保护措施进行身份认证和数据传输处理,所以与普通电话委托和填单相比,安全性得到更大提高,而且交易都是在瞬间完成,更让他人无从下手。

可以利用股票代理服务器代理交易。你可以委托Internet上的股票代理服务器,根据预设的条件自动选择最合适的时机进行交易。这种方式特别适合中国普通的非专业炒股的上班族。你可以根据对技术分析或其他情况的判断结果,在非工作时间输入若干决定买卖股票的条件,将这些条件保存在Internet的股票代理服务器上。一旦指定的条件成立,股票代理服务器将自动买卖股票。

目前有很多网上站点为入股新手提供模拟炒股服务。在这里,只有股票指数是真实的,其他一切都是虚拟的,有志于股海淘金的人,不妨进去练练手。

同时,当你拨号上网后,你可以一边利用券商指定的系统进行网上交易,一边利用其他网络软件畅游Internet。边炒股边做“网虫”,这真是一举两得,赚钱与休闲两不误。

如果你想开通网上交易,进行网上炒股,请按下述步骤办理:

首先必须拥有586型号以上电脑一台(能够运行Windows95以上)、33.6k以上调制解调器一台、普通电话一部;到当地电信局办理上网开户手续;到你所认准委托的证券营业部开户,并申请开通网上委托功能,索取股市行情主站和委托主站的IP地址;安装客户端程序,它必须从券商指定的站点下载,或者由券商直接提供;客户端软件安装完毕后,通过软件的“通信设置”功能,设置行情主站和委托主站的IP地址;拨号上网,连接行情主站察看股市行情,连接委托主站进行网上交易。

在网上炒股,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在进行网上炒股前,不仅要到你委托的证券营业部进行资金开户,还要申请开通网上交易功能,签署相应协议,然后才能进行网上委托。

你必须保管好自己的交易密码和通信密码,以防泄露,并定期修改密码。

同时开通其他的远程委托方式,如电话委托等,以预防Internet上暂时可能出现的“塞车”、病毒攻击等意外,降低交易风险。为了保证你的资金和股份的安全,若你的账户受到某种形式的攻击时,券商会冻结你的网上交易方式,这时你便可以用其他替代方式,如电话委托,进行交易。事后,你可以用书面形式申请解冻。

网上银行

从20世纪60年代的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到80年代的联机服务,再到90年代的在线服务,银行一直走在信息领域商业应用的前列。银行是支持电子商务正常运作的中枢。

在当今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先进地区还是落后地区,银行都是最大和最先进的计算机用户。今天,银行业又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

对银行客户而言,塞车,排队,赶时间,到银行办事颇为麻烦;对银行而言,投资大,员工多,组织复杂,管理费用庞大,其压力越来越大;就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而言,网上购物、消费等活动,必然面临网上支付等问题。

因此,银行必须抓住机遇,跟上时代的潮流,以适应各种不同服务类型的需求,尤其是在线服务的需求。

1995年10月,美国的花旗银行率先在Internet上设立网站,带动了全球银行的网络热潮,虚拟银行的雏形隐约浮现。

花旗银行作为银行界的巨人,它拥有2000亿美元财产,几万名员工和无数客户,是一般小银行难以企及的高山。然而,有了互联网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花旗银行的地位来自它那遍布全球的分行。一般来说,银行开设一个分行,需一两个亿的资金。

但是在网上想开一家银行,只需要几台先进的个人电脑或工作站,一些通信器材及大量软件就可以了。从理论上说,每一个因特网站都是其分站。转瞬之间便可把分行开遍全世界,甚至开到月球乃至“和平号”空间站上。

花旗银行的地位也来自它那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和职责分明的官僚机构。在这个巨人内部,有柜台职员、贷款经纪、地区督导、地产经理人、监定员、抵押贷款审议会和形形色色的副总裁。而网络银行不要高楼大厦、不要营业厅,一个网址、一个首页画面、三五十人即可运作。银行的机构已被虚拟化了。

花旗银行凭着其网上站点的开通,巩固了它的巨人地位。

几乎与此同时,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一银行(简称SFNB)正式宣布成立,这标志着银行金融业全新时代的到来。SFNB的站点地址是http://www.sfnb.com,你只要在你的计算机上键入该地址,屏幕上就显示出传统银行营业大厅的画面,画面上设有“账号设置”、“客户服务”、“个人财务”、“信息查询”和“行长”等窗口,你轻点一下鼠标,即可获取所需服务。

众所周知,传统的银行业务主要通过其分支机构、营业网点来扩展力量,银行必须在各地安置储蓄网点,每个网点需配备一定数量的员工,客户必须通过柜台来完成储蓄、会计和信用卡等相关业务。而网络银行则截然不同,它令你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存款、协议、转账、付账等业务,而且它全天候开放。

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赢得了大量客户,业务遍及全美50个州,而它的职员只有10人。它的出现,引起了国际媒体的高度重视。人们普遍认为,使用因特网已是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银行若要抓住新一代客户,终究得把服务搬上网络。甚至有人谆谆告诫银行业界:电脑越来越普及,资金电子化需求必定高涨,传统银行的作业模式必将淘汰。事实上,国际上许多商业银行纷纷为客户提供Internet服务,网上银行站点的数量迅速增长,初步估计近两千家左右。以亚洲为主的若干家金融机构已经与IBM一道,共同致力于建立电子商务和银行服务系统,并对其实施标准化。这个称为交互式金融服务的联盟组织使用IBM的全球性网络,作为向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提供电子服务的平台。该联盟由Visa公司、澳大利亚的圣乔治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澳大利亚西部银行、印度尼西亚Infomas集团公司和韩国Kookmin银行等组成,其目标是建立一个用于开发兼容性服务的开放型平台。客户将能使用该平台访问各种银行服务,如余额查询、资金转账和电子账单付款等。

台湾银行动作频频,包括玉山银行、中信银行、富邦银行、台新银行、第一银行等20余家银行陆续上网。香港也有数家银行相继推出Internet业务。中国国内银行也在尝试着在线服务。

我国已经具备了开设网上银行的基础和必要经验。我国银行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大规模引进了计算机系统,几乎所有的城市银行和储蓄所都已经使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目前,我国金融银行的存款、贷款、代理、结算、ATM、POS、信用卡、同域清算、异地清算等业务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化。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计算机化达到100%,建设银行达90%,工商银行达85%,农业银行达80%。同传统的金融管理方式相比,已能初步把金库建在计算机里,把钞票存在数据库里,资金流动在计算机网络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银行卡工程发展良好,银行卡网络的开通,牡丹卡、太平洋卡、金穗卡、龙卡、长城卡等银行卡的入网,标志着我国电子金融化向更高层次迈进。

1999年底,招商银行武汉分行在国内银行业首家推出网上企业银行。用户借助互联网,只需点击鼠标便可完成诸如账目查询、资金划拨等一系列过去需要“跑银行”才能完成的业务。

网上企业银行的出现,使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银行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多项金融服务,及时灵活地进行账目查询,投资理财,核对账户余额,掌握当天及历史的交易,轻松办理大批量的支付和工资发放业务等。业内人士认为,网上企业银行彻底突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自主理财提供了极大便利,相当于把银行搬到了企业的办公室。为了保护客户资金安全,招商银行曾进行了为期超过一年的小范围试验,终于成功地实现了网上信用证书功能,较好地解决了企业间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支付难题。目前,招商银行武汉分行网上客户已有20多家,交易额达到400余万元人民币。

可以预见,我国不久将推出代表当今世界金融科技领域最高水平的网上银行。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我国完全意义上的网上银行还没有出现,但是,银行的部分传统功能尝试着先行上网。

中国银行的在线银行,提供长城卡服务、企业集团服务、信用卡代交费等业务。享受信用卡服务的用户,可以查询自己长城卡账户中的余额和交易情况,并对银行指定的商户交费。公司用户通过企业集团服务,查询本公司和集团子公司账户的余额、汇款、交易信息。信用卡代交费服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国银行长城卡的持有人,并须定期交纳各种社会服务项目的费用。中国银行从1996年年底开始与北京的两家ISP进行网上交易的合作。1998年3月国内第一笔Internet网上电子交易成功。

招商银行目前的主要服务项目有:服务网点查询,可以上网查询招行网点情况;家庭银行,用户开立普通账户—卡通账户,可享受查询账户余额、查询当天交易、历史交易、查询—卡通账户信息及密码修改等服务;实时证券行情查询,招行在线银行发布实时证券行情,包括上交所股票、债券和基金,深交所股票、债券和基金;利率、汇率查询,用户可以查阅当天银行的不同币种、不同存期的储蓄利率,查询当时外汇汇率。

建设银行为了推广龙卡业务,与北京在线合作建设了建行龙卡网站。其主要内容包括龙卡的申领和使用方法、网点分布以及特约商店等,还有每日更新的汇率、利率查询。

网上银行、网络银行即虚拟银行,是利用数字化的虚拟现实技术在网上开设的银行。虚拟银行在形式上是虚的,内容上是实的,功能上则超过了传统银行。

网上银行能给参与网上商务的各方,包括银行、用户和商户带来很多好处。对银行来说,网上银行在减小固定网点数量,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却赢得了数以百万计的客户。网上银行的客户端由标准PC、浏览器组成,便于维护。网上E-mail通信方式灵活、方便、快捷,便于用户与银行之间、银行内部之间的相互沟通。对于用户来说,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享受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你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访问提供在线服务的银行。

网上银行突出的特点是交易手段虚拟化。虚拟银行实现了交易无纸化、业务无纸化和办公无纸化。所有传统银行使用的票据和单据全面电子化,例如电子支票、电子汇票和电子收据等。在这里,不再使用纸币,而改变为电子货币,即虚拟货币,如电子钱包、电子信用卡、电子现金和安全零钱等。一切的银行业务文件和办公文件完全改为电子化文件、电子化票据和单据,签名也采用数字化签名。银行与客户相互之间纸面票据和各种书面文件的传送,不再以邮寄的方式进行,而是利用计算机和数据通信网传送,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进行往来结算。将大批的资金传送到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仅仅需要几秒钟时间,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像的。

目前的网上银行,业务层次虽然不一,但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服务:

信息服务。这是目前银行应用Internet的最主要方式。许多国际大银行纷纷在已有的客户信息基础上,建立了自己专用的市场客户信息系统,专门面向特定的客户群推广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Internet上的WWW、电子邮件等多种信息服务形式,成本低,效果好。

中间服务。网上银行提供大量的中间服务,如对各种金融业务交易的查询,包括账户余额查询、市场行情查询、投资顾问咨询等。

电脑使办公自动化程度大为提高,不仅仅是使金融业受益全面服务。国际上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银行,如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能为客户提供全面、可靠的银行服务,如开户、资金转账等。在这里,我们来看看网上银行的开户。客户只要在网络屏幕上填一张电子银行开户表,键入自己的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及开户金额等基本信息,发送给银行,并用打印机打出开户表,签上名字后连同存款发票一并寄给银行即可。几天后,客户就可以收到一张网上银行的银行卡。用户用它可以在各银行的提款机上提款或存款,也可以用来结算水、电、气费、电话费、房租等,更为方便的是,可以用它来支付网上购物的费用。

网络求医

在网上利用电子函件求医问药不仅费用低,收效也很好。

通常情况打国际长途电话费用太高,每分钟大约需要12美元,用寄信的方式时间太长,而且让天下人都知道询求的内容又很难做到,如果使用网络一页信息也只需几元钱。

电脑互联网使求医会诊有了全新的概念非洲的肯尼亚,有一位医科学生患有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一时难以治愈。后来病情突然恶化,出现肾衰竭,需要做血液透析治疗。这种治疗方案需要使用稀释血液的药物,然而,这对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者可能会有致命的影响,到底怎么办,为他治病的布卡奇博士束手无策。于是这位博士把寻求治疗方案的紧急呼吁,通过无线电信号发送到附近的一个卫星地面站。

几个小时后,地面站把信息发射到卫星生命组织的小型卫星上,这颗卫星每天飞越非洲上空四次。

几个小时又过去了,卫星进入美国波士顿的电子信号搜索范围,布卡奇博士的信件被传送到卫星生命组织的地面站,地面站的工作人员又通过互联网,把信息传播到世界各地。

伦敦圣玛丽医院一位内科医生收到了这个电子函件,而他恰恰有这方面的经验。于是他很快作出答复:采用小剂量的血液稀释剂Heprin可以避免生命危险。

卫星生命组织一位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把这一信息告诉了布卡奇博士,他按照这个方案挽救了这位医科学生。

1995年,北京大学的几位大学生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世界医学界发出了一封电子信函,大致意思是,一位女大学生,因患某种怪病而生命垂危,头发已经脱落,急需求诊,并把怪病的情况在信中作了详细描述。

信函发出十几天,他们通过电脑共收到一千多封电子信件,世界各地的专家们各抒己见,最后确认这位同学患的是罕见的铊中毒。根据专家的意见诊治,病情很快好转,新头发也长出来了。

由此可见,网络世界是人们共享信息财富的有效途径。目前全世界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几千万用户加入了互联网。从上述事例不难看出,通过互联网求医,会得到世界各地医学专家的救助,真是足不出户,世界名医都来诊治。你看互联网有多神奇?

网络姻缘

因特网真的是无孔不入:它最新的触角已深入到情爱与婚姻领域。当今的网民们,尤其是年轻的网民,经常津津乐道于充满浪漫色彩的网络爱情故事。

实际上,网络世界咫尺天涯,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人的情感更容易被触动,从而产生虚拟的感情交流。

在现实中,有的人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而失去了对爱情的憧憬和信任,而在网上这个虚拟空间里,却是制造爱情的浪漫伊甸园。凡上网而进聊天室的人,可能谁都不敢说自己从来没有发生过网恋。网恋,是两个相隔遥远的躯体,慢慢拉近了心的距离,从而产生比较纯净的精神爱恋。当然,如果你看过《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或《迷失在网络与现实中的爱情》等网络小说,就一定会理解网络恋情因为根植在这样虚浮和梦幻的土壤上而显得如此脆弱和凄美。网虫遭遇网恋,就像农民之于黄土,是不可避免的。尽管目前有一些网上爱情成功的例子,但大多数人认为,网上爱情只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聊天室中的人们基本上都是化名操作,什么“笨猫”、“哈哈熊”之类,有时连性别都看不出,在这种伪装下人们畅所欲言,他们的“高见”中有可能是真实的感受、情绪的宣泄,当然也有可能是虚假的幻想、甜蜜的谎言。

令人担忧的是,许多网上的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于在网络上玩弄爱情游戏,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将鼠标指向聊天室,去寻找“奇遇”。网络上的第三者、网络爱情陷阱等现象屡屡见诸报端,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

与聊天室里的“爱情”相比,网上征婚也许更脚踏实地,更易为人们所接受。网上婚姻中介机构,即虚拟婚姻介绍所,在许多国家都有,成为单身者求偶的又一途径。在不分国界的网络上,求偶的范围扩大了。北京电视台“今晚我们相识”伊甸园俱乐部,在搜狐网站上开设的“今晚我们相识”网页,自1999年4月开通以来,平均日访问量达三万人次,足见单身男女对“网上红娘”这种求偶方式的喜爱。

目前被普遍使用的婚姻介绍网站,大多采用会员制,会员在网站上公布自己的个人档案,包括姓名、身高、体重、是否有婚史以及寻求对象的基本要求等,会员只要点击一下“电脑红娘”栏目中的“会员查询”,坐在家中便可给你中意的朋友发E-mail了。

虚拟现实技术可使这一对青年男女在并不接触对方的情况下拥抱1998年底以来,美国已出现数家网上公司专门提供“网上婚礼”服务,目前越来越多的美国恋人乐意“上网结婚”。

世界上首次举行的“网上婚礼”出现在新加坡——

14对新加坡情侣在中秋月圆之夜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不是在花园、酒店、教堂或是其他什么人们能够详熟的地方,他们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将富有传统色彩的喜庆礼仪搬上了电脑屏幕,进入了网络世界。

这项活动是由新加坡婚姻登记处及国家计算机委员会举办的,旨在促进网络的应用。电脑早已深入到新加坡人的生活和各个方面,如订车、相亲、法律诉讼、填写税单等,如今又参与人们的终身大事,去“包办婚礼”。

那么网上婚礼的效果如何呢?还是来听听当事人的意见吧。30岁的新郎胡先生认为,网络婚礼为他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使自己能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对新娘的爱,他说:“我希望能与亲戚、朋友,甚至是陌生而好奇的网民一起分享这个特殊的日子。”

他的新娘也认为这是一种令人激动的方式。当得知她将举行网络婚礼后,她在马来西亚的亲戚们当时都早早地守候在与国际互联网络连接的电脑屏幕前,期待着美好时刻的到来。

婚礼尚未正式开始,朋友、亲戚甚至陌生人都已应邀而至。通过电子簿签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五彩缤纷的数字贺卡更是如雪片般飞来,捎来人们对新人的祝福,也将“婚宴”场面装饰得花团锦簇。人们猜测,随着网络的发展,也许不久的将来,新郎新娘还能够收到“电子红包”。

结婚仪式上的活动都被录了像,并且通过网络实况转播出去。

生意日益兴隆的“网上婚礼”公司,能够提供四大类的一条龙服务。

第一类为结婚做物质准备。从住房、汽车、家具,到服饰、婚宴、蜜月安排。“网上婚礼”公司为新人们想得十分周到,备有2500多种不同风格、式样、档次的物品供他们选择,并代新人做预算。订货、付款一律用信用卡在网上进行。

第二类为结婚做思想准备。他们集纳了许多婚姻问题专家提供的有关婚姻、家庭的论述和许多“过来人”的经历、心得体会、亲友们帮助操办婚礼的经验之谈等。即将结婚的恋人可以在这里广泛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以充实自己。

第三类是为新人的亲友提供沟通和咨询服务。首先,为新人设一个网页,公布订婚照,介绍男女双方的基本情况,婚礼举行的时间、地点等,供亲友查询。其次,双方的父母可以借此通知“网上婚礼”公司,双方各有多少宾客出席婚礼和婚宴。另外,亲友可以在这里浏览、采购送给新人的礼物。

第四类是为新人在网上提供具体的服务。新人必须先在“网上婚礼”公司注册并成为会员才能享受有关免费服务。他们可以浏览、选择、定做、订购自己需要的产品,要求公司将这些物品准时送到指定地点,并授权“网上婚礼”公司安排蜜月行程及相关服务等。

美国马萨诸塞州福里斯特咨询中心和“木星通信”因特网咨询中心的专家们认为,“上网结婚”省时、省事、省钱,其费用比传统婚礼的平均费用节省将近一半。对“网上婚礼公司”来说,“网上婚礼”是一个前途无量的新兴市场。预计在今后几年里,“网上婚礼公司”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崭新的娱乐方式

这是一个休闲的时代,娱乐的时代。

网络作为冷战的产物,从学术的象牙塔,走进了商业领域,更走进了平民百姓家。在今天,电脑网络也成为最新的休闲工具。在中国的许多家庭,电脑除了进行文字处理、多媒体学习外,娱乐休闲已成为网上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至于许多人产生这样的误解:电脑就是用来玩游戏的!

有这么一个虚构的故事:

一天,比尔·盖茨碰到了一位流浪汉。肥得流油的比尔·盖茨大发善心,施舍给这位流浪汉一笔钱,而这位流浪汉对比尔·盖茨的“嗟来之食”的态度是扔出自己的一张名片:“上面有我的电子邮件,有事找我吧。”

流浪汉到哪里上网呢?

他的去处是——网吧。

网吧,就是网上咖啡屋,也叫InternetCafe,是Internet服务商以休闲咖啡屋的形式开辟的网络服务场所。咖啡屋是历史悠久的休闲场所,它与新兴的电脑网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在网上咖啡屋中,有咖啡,有电脑,还有高脚的酒吧凳,更突出了休闲的气氛。

自1994年起,咖啡屋顺应历史潮流,将Internet引入其中,并由此出现了全新的吧种——网吧。网吧在欧美国家大行其道。

1996年,北京的奋高、实华开最早将网吧引入中国。此后,上海、广州等城市闻风而动,网吧如雨后春笋般风行起来。

北京首都体育场西门北侧,有一家由联通实华开公司开办的网吧。

门的正对面一排电脑桌上大约放了十几台电脑;一侧是工作人员的服务台;一侧是一般酒吧里常见的吧台,吧台里有酒和各种饮料;屋子中央,摆了三张配了椅凳的小桌,其中一张是圆形的高脚桌凳。整个屋子东西长不到10米,宽约4米。室内装饰俭朴,恬静宜人。网吧提供网上浏览、E-mail等服务。来这里的顾客,有些是老资格的网虫,他们在家不缺上网的机会,往往是与其他网友有约会时才来玩玩;另一些顾客则是图个新鲜,来这里感受一下浓郁的休闲气氛。

上海的网吧众多。其中,3C+T是最著名的一家。它位于市中心的陕西南路238号,几步之遥便是有名的淮海中路。此地旧时为法租界,乃上海繁华区。附近有众多商厦商店,每晚亮灯到10点,更有无数娱乐场所,引来大量休闲客流。3C+T网吧规模较大,计算机数量多,配置也高。

南京城的节奏是舒缓的,像悠悠秦淮水缓缓流淌。这种悠闲舒缓的生活,使南京人对网吧别有好感。南京的网吧历史不长,但自1998年1月“金陵热线”网吧正式开业以来,网吧这一新生事物,成为南京城内的一大景观。南京人去网吧纯粹是为了感受一种气氛,一种悠闲自得的气氛,就像老南京谈天说地、说古论今的茶馆,是让人轻松、给人提供交友机会的地方。

网上可以打游戏。凡是用过电脑的人,几乎都玩过电脑游戏,市场上的电脑软件比比皆是,就连微软公司操作系统Win95、Win98里也有扑克牌、挖地雷的游戏。但单一的电脑游戏与网络游戏相比,无疑成了小儿科。网络催动了新游戏的产生,玩出了游戏的新境界。

如今的游戏世界,联网对战是一大潮流。网络游戏势头迅猛,是因为它的交互性,可以几个人玩,也可以与远隔重洋的家人或亲友玩。Internet在方便了人们的工作与学习的同时,也为人们的娱乐开辟了新的空间。

西方众多的网络商家十分看重游戏市场。软件霸主微软公司不断推出它的Internet游戏区站点,力图成为主要的在线式游戏公司。目前微软公司的网上游戏区,已吸引了近百万注册玩家。美国在线公司也不甘示弱,向其1000万名成员提供一个三维游戏世界赛伯公园。这是一种虚拟的主题乐园,成员们可以四处闲逛、聊天并玩各种各样的游戏。

国内的网上游戏也在追赶世界潮流。

北京联众公司率先在国内推出了第一家专业网络娱乐休闲站点——联众网络游戏世界,为网上生活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联众网络游戏世界网站提供一流的网上即时聊天室和各种棋牌游戏,大家可以一边聊天,一边打“拱猪”、“升级”,下“围棋”、“象棋”,以牌交友,以棋会友。所有的游戏均提供“旁观模式”,大家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加入到别人正在进行的游戏中去。

打开你的浏览器,在地址栏中键入http://www.globallink.cn.net/,进入联众公司的主页,下载并安装联众网络游戏世界提供的一种客户端软件。安装成功后,桌面上会产生一个联众网络游戏世界的图标,然后再安装每种游戏的客户端软件。

每种游戏只有注册后才能正式使用。第一次进入联众网络游戏厅,会提示输入一个用户名,不过这个用户名不是注册,仅仅是在初次登录聊天室时显示自己的名字。游戏厅中列出了联众网络游戏的所有种类,并标出了是否已经安装过该游戏软件,该游戏软件现在是否有新版本,还有相应的游戏主页介绍。从主页上,可以下载没有安装过的游戏,可升级游戏的最新版本,查看游戏定期排行榜信息,进行信息咨询。单击想要玩的游戏,然后按下窗口底部的“注册”按钮,进行新用户注册,设立密码。按下“进入”按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进行游戏登录了。

另外,为了方便大家在大厅中等候朋友,游戏大厅中设了一个公众聊天室,即使没有登录任何游戏,在大厅中也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进行交流。

你还可以使用游戏程序提供的丰富的表情命令,使聊天更加方便和生动。你可以在游戏室里聊天,也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私人房间,邀请自己的好友进行单独会谈。还可以四处走走,看看别人正在进行的游戏,或者选择一个位子坐下来与别人进行游戏。一旦坐到位子上,根据不同游戏的规则,等候相应人数后,游戏即可开始。

麻将是中国的“国粹”,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麻将声,网上同样是高朋满座,麻友如云。在网上打麻将从来不必担心“三缺一”,而且24小时都可以玩。虽然点鼠标的感觉没有手摸麻将牌那么刺激,但网上设立的排行榜及名人榜,可以看到谁是麻将高手,而且可以交到一大群朋友,未尝不是一件美事。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游戏?因为游戏中包含了人生的真谛。俗语云:“人生即游戏,游戏即人生”。游戏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境界。

网上可以收听广播。平时我们用收音机欣赏广播,用电视机收看新闻。那么网上如何听广播呢?其实,它的原理有点类似于网络电话,就是采用一种编码技术,将音频数据进行压缩并传送到网上,然后你利用相应的解码软件接受数据并还原为声音即可。这些声音来自于实时的广播节目。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国际广播公司,如英国广播公司、美国之音和法国国际广播电台,都已把注意力转到了网络上。英国广播公司已经建立在线新闻网站。美国之音是内容最为丰富的因特网广播公司之一,它用23种语言在网络上进行音频广播,并计划在美国之音主控中心的升级完成后,将可用全部53种语言在网上进行广播。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目前用五种语言在因特网上进行新闻广播。

任何人只要有兴趣都可以用搜狐、雅虎搜索一番,只要在关键词一栏填上“网络广播”,就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网站。

网上可以看影视。互联网上有许多精彩的影视网站,从这些站点可以看到最新的影视消息和动态、经典影视片断和最新大片的精彩剪接,不少电视节目也直接通过网站传送。

网上电影数据库是一个介绍英国、美国和意大利电影的英文网站,它基本上覆盖了当今世界上优秀的电影和电影人的资料。在主页上,你可以选择所要查询的国家,也可以直接进入搜索引擎。它提供了按照电影名称、电影人姓名、上映日期、电影角色和出品国家进行查询的方法,各种资料、信息都可找到。如:电影名流的详细资料、奥斯卡历届所有奖项的获奖者和提名者的名单等。它还提供与其他电影网址的连接,你可以轻松地获得其他的电影网址。

美国电影经典站点,有新片信息、电影欣赏、在线商店、资料搜索等栏目。电影网络站点,有详尽的电影介绍以及精美的剧照。好莱坞站点,图片资料极其丰富,设有电影向导、好莱坞新闻、影视遨游、电影频道、音像商店、新片介绍等栏目。世界电影站点,有世界电影精彩片断、明星速写、影视星光、旧影新话、新片介绍等。银幕空间站点,设有名片欣赏、影视百味、星光灿烂、排行榜、电影图片等栏目。

1996年10月,中国影视信息网正式启动,它是我国影视界具有广泛性、时效性、准确性、权威性的信息服务网。它同时推出中英文两个版本,使中国影视节目走向世界,并让世界最好的影视节目进入中国。

中国影视大视野网站,是国内外业内人士和广大影视迷们的好去处。它除报道影视、演艺界诸方面的最新动态和信息外,还设有名人典藏、音乐田园、影视新人、影视奖项、银色空间等栏目。中国影视大视野的服务器设在美国,除与国内主要搜索引擎相连接外,还与世界660多个著名搜索引擎相连接。

进入新世纪以来,网上电影风靡许多国家,人们再也不必为观看电影而不辞辛苦地赶往电影院,或奔走于影片租赁公司之间,安安稳稳地坐在家里,仅轻轻一点电脑鼠标,各种精彩的电影画面就尽显眼前。

网上电影不仅摆脱了电影观赏时空上的限制,而且由于网上电影将电影画面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和播放,从这一点来说,它预示着另一种新型影像媒体的出世。

在韩国,自从1999年7月第一家名为“奥斯丁动力”的剧院开展网上电影业务以来,已有十多家网上影院闪亮登场,比如以保存电影作品种类最多而闻名的“浪潮”、“阿氏娜”等。特别是在2000年,韩国政府决定,将新建200万条超高速因特网线路,消息一经宣布,就如同投下一颗重磅炸弹,使刚刚兴起的网上电影事业变得异常火暴。

虽然目前的网上电影大多是将胶片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播放,不过网上专用电影的制作风头正劲,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电影市场的主流。经营“阿氏娜”网上影院的公司将通过卫星在全国的PC房播放正在制作中的商业影片《我很好》,为此,这家公司还专门开发卫星动态影像传输系统。这种系统在观看宽银幕影片时,可以获得与DVD相仿的高品质影像,并且还克服了目前网上电影传输速度低、经常中断画面等缺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坐在家里,随心所欲地欣赏世界大片。

电脑游戏让孩子们着迷网上可以收藏。作为网上休闲之一的网上收藏,的确让那些收藏迷们乐不思蜀。网络简直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

邮迷们能在网上看到赏心悦目的极品珍邮,还能了解到国内外邮市行情,新邮发行的背景资料等。对专题集邮的邮迷来说,更可以从网上获取最新的国内外专题邮票的发行情况,集邮者甚至可以参加网上邮票拍卖。越来越多的邮票公司在网上开设了自己的网站,并提供网上购物。面对这些琳琅满目、花花绿绿的各国邮票你能不动心吗?

除了邮票,收藏迷们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喜爱的各类收藏品,像字画、火花、古董、标本等等,真是各取所需。当然,追星族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从网上收集到自己喜爱的各类“星”们的图片资料、个人档案。

网上可以看球和谈球。如果你是一个球迷,网络绝对不会让你失望,几乎每个BBS都有足球主题的论坛,而且都是最热闹的。

1998年世界杯期间,四通利方论坛尝试搞了网上直播。但电脑上的图像给人的感觉毕竟不如大屏幕彩电,线路和其他技术上的限制让人很难在网上很“好”地“看”球。其实,网上看球更多的不是看,球迷们更钟情的是“谈”,与来自天南地北的球迷朋友同悲同喜同欢呼,比什么都快乐。借助网络的优势,你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听到不同的人对比赛的分析和评论。

网上看球的另一好处,是能收集到很多精彩的图片,你可以轻松地欣赏到世界足球巨星的风采。

网上看球可能感受不到现场的那种气氛,也难以达到看电视直播的清晰效果,但它给球迷提供了另一种看球的方式,也是一种别有情趣的休闲方式。

网上可以旅游。通过因特网,足不出户周游世界,游览天下名山大川、江海湖泊、名胜古迹,这绝不是什么天方夜谭,而是每一个上网的人都能轻而易举做到的事情。

网上旅游与实际旅游一样,首先你必须明确自己要去什么地方,即你必须在浏览器的地址栏里填写正确的地址。比如,你想去泰国看看,便可以键入下列地址:http://www.thailand.com/travel/historical/historical-introduction.htm不久,一座威严壮丽的佛塔出现在你的面前,那便是泰国的旅游主页。在这里,你可以探幽览胜,也可以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民俗、科技、教育、经济等方面的情况。比如,你想了解“泰拳”,就打开主页上的“文化”选项,沿着“体育”进入“泰拳”里。通过文字说明,了解什么是泰拳,它的比赛规则有哪些;通过观赏图片,可以更直观地认识这项作为泰国国粹的运动。

目前,不论是国内的著名旅游景点还是国外大多数旅游国家,都纷纷在网上开辟站点,面向世界宣传自己。只要你查阅并掌握了一个个旅游网址,就好像得到了一张张飞往世界各地的机票。现代的“网上徐霞客”,比古代的徐霞客幸运多了!

网上还有多种可供选择的休闲方式。音乐发烧友们可以在网上收听到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还可以从网上的音乐站点免费下载到大量的歌曲。

喜爱文字作品的网友,可以上网看书,小说、散文、诗词、科普作品应有尽有,有些是图像,有些是文字版本,你可将文字版的内容下载下来慢慢欣赏。不少杂志都上了网,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中国传统的相声、京剧等都已上了网,相关站点相继开通。相声迷、戏迷们,又拥有了更大的休闲空间。而一些专门“经营”幽默与笑话的“开心”网站,全世界的网友都可在这里共享快乐!

网络学校

如今,网上学校已经成为互联网中的平常事。国内外不少大、中学校采用网络教学,学员可以通过网络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

未来的新式课堂那么,网络学校到底是怎样一种学校呢?

网络学校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的一种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师生可以不在一起,同学与同学也可以不在一起,只要在网络上收看教师教学就可以了。

网络学校具有一般学校所不能比拟的优点。

首先,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学习、讨论和考试。因为教材是精心组织的,学习时还可以有选择。如果你觉得这部分比较好理解,自然可以要求学快一些;反之便可以要求学慢一些。如果你对那一部分特别感兴趣,还可以要求提供附加资料,进一步研究和深造。网络学校还有自动的答疑系统,如果你有疑问可以请求答复,并会立即得到回应。

其次,教材不仅仅是文字和插图,还可以配上优美的声音、有启发性的动画和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甚至可以采取虚拟现实的技术。例如,你学人体解剖,可以真的到血管和消化道里去走一趟,使学习情趣加浓。

再次,授课的教师都是比较有名望的、甚至在某一领域中有所创新的富有经验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往往在一个国家里没有几个,能够与这样的教师进行交流,自然会受益匪浅。

1993年开始,澳大利亚便开始建设各大学网络站,到1997年,通过澳大利亚各大学的网络站,一般用户可以了解学校情况,教师可直接与学生交流、答疑,并批改学生的作业。

在美国,目前已经有八十多所大学和数百所中学允许通过网络学校获得文凭。

我国海南省某校于1997年把清华大学搬进了自己的课堂,首批118名学员通过网络读上了清华大学。

山东省青岛市则开通了“全通达的—101远程教育网”,为青岛市的中学生打开了一条通向北京重点中学——101中学的方便之门。学生只要拥有电脑、电话和一台调制器,便可以在家中从网络上看到北京重点中学的教学实况。这等于说,把101中学的教师请到了自己家中作“家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十分有利。

据报道,199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等学校有几名博士生利用网络选修美国锡拉丘兹大学及其他西方大学的课程,并获得结业证书。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和完善,相信网络学校会越来越多,质量也会越办越好,它将是培养人才的一条重要渠道。

网络博览会

信息高速公路上的Internet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大世界。我们已经知道在网中可以做许多事情,但是网络博览会恐怕还是很新鲜的事情。

那么,什么是网络博览会呢?

所谓网络博览会,就是所有展品的博览,都是通过网络进行,没有真实的现场展厅,也没有现场观众,而展览却在真实地举行着。

1996年2月8日在世界上首次开幕了网上博览会,它是Internet多元广播公司总经理卡尔·马拉莫德呼吁举办的一个以“地球村”为主题的网络博览会,以便于企业产品展销,了解世界科技发展情况。

博览会设有几个展览厅。“媒体的未来”展厅,展览的是未来媒体的发展情况和风貌;“烤面包机网”展厅,则是什么东西都可以上网,几乎是你想了解什么,都可以通过网络展厅显示出来;“国际科技会议”展厅,任何有关科技会议,都可以在网上展出;“小企业”展厅,介绍的是各个小企业和网络有关的地址;“世界庆典”和“世界美食”展厅展的是全球各地的庆典活动和美食风味。所有这一切,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把所有资料传到博览会现场。

参加展览的有政府机关、大小集团以及个人,只要和“地球村”的主题有关的东西,都可以参加展览。参加这次展览会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瑞典、新加坡、韩国和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一些大集团诸如IBM、NCI、NBC等也都参加了展览。

这次博览会的现场,出现在通过博览会网址的一个主页上,它是博览会的主要构架。所有展厅都出现在主页上,只要在家里坐在电脑前,就可以参观展览。

那么,网络博览会有什么好处呢?

很明显,它无需去搬动展品和利用展厅,这就省去了许多麻烦,另外,参观的人也无需到现场就可以看到你想看到的东西,这便省去了许多差旅费,并且参加的人数可以很多。这是个人可以了解到网络大世界带给现代人的生活影响和享受。

网络博览会虽然没有占用场地,却占据了十分庞大的网络空间。为了提高展出效果和接受更多的参展者和参观者,世界许多国家的网络都参与展览的网络通达,向观众提供了大规模的服务。相信,今后可以通过这样的博览会,为供方和需方提供更有益的交流。

网上求贤

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政府机构需要人才、企业需要人才、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更需要人才。因此,求贤纳士便是每个国家、地区或集团摆在头等位置的大事。

过去招贤纳士需要发布布告,这种方式很难使人人都知道,甚至连人才自己也不知道。所以,有时候用人单位招不到人才,而人才有时也得不到任用,使人才大量浪费。

那么,有没有好的方法招聘人才呢?

信息高速公路网络的出现,使用招贤纳士方便多了。

随着网络的普及,单位用人通过网络招聘人才,个人通过网络寻找满意的工作,便成为众多用人单位和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通过网络发布用人信息,不仅快捷、方便,而且可以存放相当长的时间,这样便可以在本地乃至全国、全球被查询。因为网络用户大都是受过教育的人,所以网上招聘人才命中率相当高。

中国有一个“网上人才市场”,全国主要城市,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等许多用单位招聘人才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了解情况。在网上你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劳务输出的最新情况,挑选最合适的人。而德才兼备的人才可以把自己的个人简历存放在网上,等待用人单位查询,一旦有的地方用到你,便可以进行商讨,满意了便可以去就任新职。

另一个网络是“泛华人圈求职”。这个网络,主要介绍你去中国和中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区以及新加坡等地去工作。当你看到用人单位发布的信息,恰好与你的专业或爱好对口,你便可以去任职,或许能找一份满意的工作。

还有一个网络是“金才网”,主要提供个人求职、企业求人和人才测评等服务。单位只要在网上发布用人信息,就可以等待贤士在网上商讨,并通过测评,判断这种人才是否符合这种工作。

另有一个网络是“香港地区求职”网,主要向你介绍香港招贤纳士情况,不仅香港的人才可以去试一试,就是内地的人才也可以去大显身手。

网络求贤方便、快捷,用人单位可以很快选到人才,而人才也会有用武之地。有道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你是人才,便可以通过现代化的通信手段获取工作的机会。

由此可见,网络求贤对人才供求都十分有利。

网上艺术欣赏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有许多青少年从小就倾向艺术,这是提高人才总体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你是否想到网上去欣赏一下世界艺术家的作品,领略世界各种艺术的风貌呢?

有人把网上艺术称为网上艺术馆,这种称谓的确很贴切。只要你上网,就可以查找和领略网上丰富的艺术资源。

有一个ArtIndices网,网址为http://www.artindices.com,向用户提供艺术零售服务。用户可以在网上观看和欣赏不同的艺术作品,领略不同艺术家的艺术流派。如果你想买一幅油画或者某种雕刻,可以通过对比以后,买到称心如意的作品。这个网址还向你提供室内设计用的家具和其他摆设等。

有的网址,不仅能欣赏到不同的艺术作品,还可以通过经纪人或者画廊与艺术家进行联系,如果艺术家愿意,你可以和他们直接交流意见,并提出你对艺术作品的要求。

网民通过“语言中的艺术”网址,可以查到世界几百名艺术家的有关资料和代表作,这对一个爱好艺术的青少年朋友来说,是必不可缺少的,因为搞某一方面的艺术而不了解某一艺术领域的艺术先辈和他们的作品,是很难想象的。

除此而外,网上艺术馆还可以让你欣赏世界艺术名城和它们的建筑风貌。这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也为一个人提高艺术鉴赏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网络种菜

菜农每年经过辛苦劳动,将蔬菜供给城镇居民。但是,在日本东京,一家网络电脑服务公司,却独出心裁,推出了一项前所未有的网络服务项目,就是网上种菜,真是使人有点瞠目结舌。

那么,网络怎么能种菜呢?

日本这家网络服务公司是这样做的,网络用户只要支付1500日元的登记费和同样数额的“种苗费”,就可以在“电子农园”中拥有一片“菜田”。

这样,你就可以在三个月内通过你的终端在“菜田”里种上自己所喜欢的西红柿、茄子、辣椒等无公害蔬菜。

加入“种菜”行列的电脑用户,每星期在自己的电脑屏幕上查看蔬菜的生长状况,画面上会自动出现诸如“浇水”、“除虫”等选择项目,提醒你在电脑上“劳作”。只要你作出选择,电脑就会自动为你代劳,网上的各种蔬菜就会继续生长。

虽然这是一种用不着亲临现场劳动的一种电子游戏,但是与普通玩电脑游戏不同的是,到了蔬菜的收获期,你真的会收到送上门来的一份新鲜蔬菜呢!

当然,收获也要看你是否勤快,如果勤于“浇水”、“施肥”、“除虫”、“除草”的话,就会收获到许多新鲜蔬菜,如果偷懒,“菜苗”将会枯萎,一无所获。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种菜对鼓励勤奋劳动也是有意义的。

因此,这种“种菜”不能单纯从经济角度去看收获,更要看到这是一种了解种菜知识、提高劳动意识的有意义的活动。

作为真正的菜园也有利可图,一方面宣传和推广了无公害蔬菜,一方面为他们的蔬菜直销打开了销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初“种菜”时,你并不一定是种菜内行,即使门外汉,只要是不偷懒都会有收获。所以上网的少年朋友不要认为自己对种菜一窍不通,便忽略这项游戏。

网上种菜特别适宜都市少年活动,如果你想获得一些农业技术,尝试“锄禾日当午”的体验,便可以加入到网络种菜中去,虽然它还不是真实的农业种菜,但还是有一定的益处的。

如果你有这个兴致,就到网上过把“种菜”的瘾吧,恐怕你种上瘾来会接连不断地种下去,这对锻炼自己是有好处的。

网上发表作品

传统的读书是在作品发表以后,读者通过印刷品的阅读,领略书中的要旨。例如,一部小说具有怎样的感染力,只有通过阅读出版的小说书刊才能知道。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人们无需去看印刷品,只要上网就可以阅读新书,人们称这种书籍为网络书籍。

那么,网络书籍有什么好处呢?

一部长篇小说在发表的几天里,就可以被世界各地的青少年阅读,并不是通过传统的印刷品这一环节,而是网络传输的神奇效果。

一般地说,要发表大部头的作品,需要设立单独的网络地址,这样,全世界数千网络用户可直接在网上阅读,因为网络的面大,发表迅速快捷,全世界许多读者很快就可以阅读完毕。

法国的电脑工程师库波和杜柏格,从1993年开始创立了“全球珍本爱好协会”,把法国具有世界水平的文学作品输入网络,到1996年底,共输入包括莫泊桑、卢梭、司汤达等著名作家的作品四十多部。据统计,每月有1.5万网络用户进入这一协会开办的“图书馆”,接受法国古典文学的熏陶。

因为网络的神奇作用,我国一些出版社也开始在网络上发布作品。1997年2月,作家出版社和瀛海威信通信公司合作,把一部叫做《钥匙》的长篇小说搬上网,世界各地的读者都能在网上读到了这部45万字的描写“文革”后期的爱情小说,国内外许多读者都为这部感人的小说叫绝,并从中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如果要发表一些小文章,可不必单独设立网址,只要进入大网络附属的栏目中就可以了。例如上网者可进入“上海科教网”下设的各个校园网,在小栏目中发表。上海高达的《外滩今夕》摄影集,就是在网络杂志《上海视窗》上发表的。

华人学者李永明,1992年回国参加分子生物学学术会议,发现中国的分子生物学比较落后,回到美国便发起在美国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的34名学者通过网络著书。经过长达四年的函件合作,《实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手册》终于与中国读者见面了。

有关专家指出,今后信息传播方式将以网络为主,网上图书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中文书刊虽然以国内读者为主,但也要顾及到海外华人的众多读者。如果采用网上读书,便可以满足全球华人和其他中文爱好者对中文作品的需求。这种方式既不用印刷,也省去了运费,何乐而不为?

家庭办公

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方便,家庭办公就是其中一项。

由于计算机的普遍使用,通信网络的通达,人们就不用每天去挤公共汽车、并集中在一幢大楼里办公,而只要在家里就可以同样办公,和同事、领导的联系只要使用通信网络就行了,人们称这种家庭办公为“电子别墅”。

家庭办公之所以能够实施,是信息高速公路带来的结果。家庭只要有电脑、传真机、电话等一系列通信设施,就可以随时与公司联系,虽然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地方,其联系的方便程度如同在一个办公室里一样。

那么,家庭办公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大家不用在上班的高峰期去挤公共汽车,这样避免了交通的阻塞和可能出现的事故,并且节省时间。其次,可以省去许多办公设施,甚至连办公室也可以不设或省设。第三,避免人们在同一办公室里人声嘈杂、空气污浊等,有利于提高办公效率和维护人体健康。当然还可以使人们精神集中,有利于完成办公任务。

计算机信息检索与网络的结合,使得研究人员可以轻松地在家上班查资料。图为一位医生正在阅读资料如果一个人在家中有些腻,还可以使用“卫星办公室”。

所谓“卫星办公室”,就是离家外出,选择一处办公地点,十来个人聚集在那里,用电子终端与公司总部的计算机联网进行工作。

日本的NEC公司,就在试验这种办公的方式,这个公司还在海外二十多个国家设有二十多个联络处,在十几个国家设有二十多家生产企业和销售公司。这样,该公司的产品就可以从制造到销售,从国内到海外,实现全球化的生产,而公司中心却在日本。

现代通信网络的运行,使在家办公和实现“卫星办公室”成为可能,也就是说,全球化和分散化可以同时进行。

你看,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的变化有多大呀!

网上现代政府

尽管网络以自由著称,但却是政府的产物。从美国政府播下互联网络的种子开始,互联网络的每一步发展都烙上了政府和国家的印记。

网络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现代政府同样离不开网络。

近年来,最受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无疑是“政府上网”。我国继1997年企业上网、1998年媒体上网之后,1999年是政府上网年。

政府上网的实质,就是在网络上构建电子政府。电子政府是指运用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而建立起来的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构。通过这个机构,政府机关之间、政府与社会各界及公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沟通,方便地得到信息和服务。

政府必须上网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政府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最大使用者。政府、企业、家庭是经济行为的三个主体,信息化应当首先从政府的信息化开始。政府信息化是先导,企业信息化是基础,家庭信息化是方向。另一方面,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政府的信息资源最多,应当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先行一步。不仅政府内部需要信息交流,也需要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政府的信息。

政府上网是全社会都受益的大事。

政府本身是受益者。电子政府除了能迅速地收集存储和处理信息为各项决策服务外,最现实的受益就是打破了各级政府间文件传递的繁琐性,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用最快捷的电子方式在政府的上下级之间传递信息。利用因特网,政府可以让公众方便地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和办事程序,了解各项政策法规,便于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沟通,使政府与公众之间多一种沟通媒体,增加了政府办公的透明度。通过这种双向交流与沟通,使政府工作得到公众的谅解和支持,密切了国家政府与普通公众的关系。

在国际关系中,通过政府网站及时地宣传本政府的主张,介绍本国情况,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为本国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政府上网有利于勤政、廉政建设,有利于接受和加强全社会的监督。上网后,政府一方面给公众以更多的参与感,增强了政府和公众的亲和力;另一方面,倾听民众意见,接受民众监督,减少决策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

政府上网还有助于解决政府办公的时效性问题,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办事效率。而政府上网工程本身由于运用Internet技术,其投入也相对较少。

信息产业界是政府上网最大的受益者。政府上网必然会起到龙头作用,使得网上信息和上网人数急剧增加。政府上网会激活目前步履维艰的电子商务,使信息产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相关的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和网络服务企业将从中受益。据保守估计,我国政府上网至少需建2000个网站。建一个仅供人们登录浏览的网站,建设费在20万元左右,每年运作费两万元左右,这项工程就能带来千亿元投资和每年4000万元的费用支出。而这仅是九牛一毛,因为政府网站的功能远不仅供浏览而已。

政府上网,普通企业和民众也是受益者。企业获取的信息更多、更有价值了;老百姓不出门就可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办事方式更为便利。

电子政府的应用,其内容是多方面的,这里仅举数例:

政府的信息服务。各级政府在网上建有网站,公众可以查询机构构成、政策条文、国务院公告,相当于政府的“窗口”。一方面为百姓提供信息服务,一方面加强与百姓的沟通联系。

政府的电子贸易。具体说就是政府的电子采购和招标,政府部门以电子化方式与供应商连线进行采购,更易于支付处理作业。

电子化公文。政府办公自动化,公文制作管理电脑化作业,并通过网络进行公文行文。

电子身份认证。以一张智能卡集合个人的医疗资料、个人身份证、工作状况、个人信用、个人经历、收入及缴税情况、公积金和养老保险、房产资料、指纹等身份识别信息,通过网络实现政府部门的各项便民服务程序。

一句话,电子政府的最终目标,是政府组织并综合工商、税务、邮政、交通、运输、医疗、教育、海关、银行等业务,通过网络为公众提供电子化服务和电子化商业服务。

美国作为电脑网络的首善之国,在政府上网的进程中也遥遥领先。美国政府网站已建立得相当成熟。联邦政府一级机构和州一级政府已全部上网,几乎所有的县市都已经建有自己的站点。政府网站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资讯、数据种类繁多、门类齐全。以人口调查站点为例,用户可以通过网上直观地图的形式,察看到州一级,甚至是县一级的极其详尽的统计数据,内容包括当地人口的数量、性别构成、职业构成、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等相关资料。

最著名的政府站点是美国白宫站点。它是政府上网的标志,是美国所有政府站点的中心站点。该站点上有一个美国联邦政府站点的完整列表,可以查询到美国政府所有已上网的官方资源。白宫站点的内容包括最新的政府新闻、各种统计数据、政府服务等,也包括较为轻松的总统、副总统的各自家庭介绍等。在政府服务一栏中又有许多连接。打开其中的服务一览表,可看到社会公益、健康医疗、旅游、科学技术等几十个栏目,每个栏目下均有详细内容。这些政府站点,一方面及时发布政府信息,如总统演说、新闻发布会简讯、行政命令以及国家的预算概要等;另一方面,通过电子邮件使公众更容易与白宫联系沟通,公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因特网将个人意见传达给总统、国会议员及各级政府,并有更多机会参与社区、国家和全球事务。

法国政府从1997年开始着手“电子政府”的构建工作。目前,全法已有60多个政府机构网站。已入网的政府部门包括教育、电信、环境等部门。比较著名的有爱丽舍宫站点和总理站点,普通民众可以通过E-mail直接与总统联系。总理站点包括内阁成员、年度工作情况等。

英国政府1996年底推出“电子政府”计划,公众可以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获得政府的服务。“电子政府”充分利用Internet等新型电子技术,为公众提供纳税、办理各种执照、咨询政策和获取各种信息等便利。

德国联邦议会也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向公众发布重要信息,如财政税收决定、全会及各委员会的会议日程以及选举情况等。在“议员成员”栏目中,还可以看到每个议员的职业、财政收支状况和个人传记等资料。如今德国大多数州议会和政府、民间团体等都在Internet上开设了自己的专栏,一些知名政治家更是在网上开设了自己的“电脑空间”。

新加坡政府站点像一个政府白皮书,完全代表政府。中心站点接受用户反映信息,已具有了较为完善的在线服务功能,包括政府各个部门、政府公告、事件焦点、政府在线服务、政府服务一览、站点搜索、用户反馈等。各个政府网站内容一般包括自我职能介绍、服务介绍、相关最新动态、常见问题的解答等。

联合国目前所有的六种工作语言都有了各自的网页,包括中文网页在内的各个网页全面介绍联合国在全球的机构、工作情况和联合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网上政府”。

1998年3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室在网上设立市长电子信箱。这不仅意味着重庆市民和重庆市长之间多了一种热线联系方式,更重要的是其不经意间成为国内政府上网工程的序曲。继重庆开设市长电子信箱后,青岛、南京、海口等地相继开通市长电子信箱,实现了市长与市民在网上对话。

1999年1月21日上午,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联合40多家部、委、办、局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宣布正式启动,“政府上网工程”主站点www.bov.cninfo.net和导向站点www.gov.cn也正式开通。至此,我国“电子政府”的建设已从计划酝酿走向全面实施阶段,我国各级政府相继走上网络之路。

由于政府上网工程的拉动作用,近期我国政府上网已有长足进展,1999年将有60%以上的部委和省级政府相继上网。目前,已有800多个国家级政府部门申请了域名,其中200多个投入正式运行。除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公安部、信息产业部、国家经贸委和农业部等部委外,各地政府也相继在网上亮相。其中,上海三分之二的各级政府机构已上网。这些网站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比以往有很大改进。比如南京市人民政府的网站(www.nanjing.gov.cn),有政府公告、投资指南、市场信息、人才信息、市民信箱、电子商务等各项内容,方便了有关方面获取信息、市民了解政府及参政议政等,同时,在该网站上,市民还可以查询到市政公用局、物价局、人事局、组织部等各市属机构的网站,为各机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供了方便。

中国政府上网工程,必将对中国人21世纪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没有硝烟的战场

科学技术是影响军事发展,改变战争形态的重要基础。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早在1995年就对人类社会的战争演变进行了概括,从人类历史的进程看,最初出现的战争是面对面的肉体对搏,随着冶炼技术的出现,靠体能取胜的徒手战争进入到冷兵器战争。由于火、炸药的发明,冷兵器战争进入到热兵器战争。随着内燃机的问世,热兵器战争进入到机械化战争。由于远程核武器加上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机械化战争将进入到核威胁下的信息化战争。

信息战争(InformationWar)是信息时代的战争形态,是一种信息密集型的战争,作战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是在近乎实时性信息的作用下进行的,或者说是以信息及信息武器系统为主导的战争。因为它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战争,所以也叫“信息化战争”。

信息战是与信息战争不同的概念。作为一种作战形式,享有信息战《圣经》之称的美军野战条令FM100-6对信息战作了如下定义:“在保护己方的信息、信息处理、信息系统和电子计算机网络的同时,为扰乱敌方的信息、信息处理、信息系统和电子计算机网络以取得对敌优势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美军在对信息战的定义中强调了信息战的目标是旨在获得明显的信息优势,以便有效地控制和压制对手。这就是所谓的控制信息权。

由于计算机是主要的信息处理工具,所以计算机和其他一些自动化设备在信息战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信息战的主要武器。

计算机作为武器直接介入战争并不突然,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的人,应当知道最早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美陆军解决火炮射击诸多复杂计算而发明的。计算机参战,最初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是将传统的武器数字化,以实现“硬打击”。例如,计算机可以实现武器制导的精确化,海湾战争中战斧和斯拉姆巡航导弹,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下的地形匹配系统实现了点穴式打击。没有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在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于战争已不仅限于武器的计算机化。随着Internet的横空出现,各国、各集团间较量的主要战场转向网络,大军对阵、枪林弹雨、尸横遍野的时代即将过去。

计算机网络往往是构成一个国家的军事指挥系统的基础,发明Internet的最初目的就是应用于军事领域。以美军为例,其军事指挥系统的基础就是一个庞大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为了保证信息的畅通,一半以上的通信量需要通过商用计算机网络和卫星系统进行传送。因此,针对敌方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动信息战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农业时代的战争,摧毁的主要是敌方的军队;工业时代,战争双方不仅要力图击垮敌国的军队,而且要摧毁对方进行战争的军事潜力;信息时代,交战双方攻击的首要目标则是联结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整个社会的“中枢神经”——计算机、通信网络。也就是说,信息战争“软打击”的对象不再以作战人员和军事、经济设施为主,而是攻击指挥系统、通信网络、金融中心、经济运行秩序、文化数据库等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在信息时代,战争的主要威胁不再是大兵压境、狂轰滥炸,而是来自信息网络上的突然袭击,是国家和军队的“中枢神经”面对面的对抗。谁控制了网络,谁就掌握了信息,谁就拥有战场的主动权和制胜权。无“网”不胜,破“网”必败,成为未来战争的一大特点和规律。所以说,网络是未来战场的主宰;网上战争虽然没有硝烟,但却是决定性的。通过网络,真正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少战而屈人之兵”的功效。

在网络上进行信息进攻的方法主要有:黑客入侵、病毒袭击、网络逻辑炸弹的引爆。

网络黑客是计算机系统的“天敌”(参见本书“黑客是魔鬼还是天使”)。黑客入侵也叫“计算机渗透”,是指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对敌方指挥通信系统实施侦察,破译其计算机通信密码,获取高价值的机密情报,从而获得战争主动权,令敌防不胜防。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黑客屡屡涉足军旅,成为一群蒙着神秘面纱的“电脑超级杀手”。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荷兰一名年仅10岁的少年黑客哈卡,利用商用计算机网络,侵入美国国防部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将一部分美军兵员、武器装备系统的情报泄露于外,一部分被改动,一部分被覆盖,严重扰乱了美军的战略布置。

1993年,英国一名未成年少年发明了一种能植入计算机系统并可获取高价值数据的程序SnifterProgram,以“信息流牛仔”为网络代号,通过因特网多次渗透进入美国空军最高指挥和控制研究开发机构的网络系统,先后破译了美军大量机密材料。更有甚者,1994年,这名英籍“电脑神童”,还将窃获和破译的美军大量机密资料,输入因特网公布于众,迫使美国军方对数以百万计的计算机通信密码重新进行编制。

1993年以后,黑客们屡次在世界各国的军事信息网络上登陆。1997年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一名黑客进入美国弗吉尼亚州贝尔沃堡空军国际技术信息中心的空军主电脑中,成功地闯过美国空军专用电脑网络的层层关卡,致使五角大楼不得不将与空军相关的防务网络整整关闭了一昼夜,大约80页网页停止使用。

1998年3月,当英国制定“沙漠惊雷”军事行动计划,正准备掀起新的海湾战争,再次向伊拉克动武时,一群黑客悍然入侵美五角大楼,窃取了大量军事机密,引起美国政坛和军界的不安。

1998年4月,一个年龄在15~18岁之间的黑客团伙,成功袭击了五角大楼的情报网系统,并窃走了控制军事卫星系统的情报,其中包括用于协调与10多枚卫星相联系的军事全球定位系统。

1998年5月26日,美国参议院专门召开了一个由七名“资深”黑客参加的卫星系统安全会议。黑客们表示,完全有能力通过因特网干扰卫星通信。他们断言,只要掌握关键技术,任何人都可以对美国卫星系统发动攻击。

事实证明,在信息领域角逐中,网络黑客将是最可怕、最难对付的敌手之一。这些电脑杀手只需通过联网电脑和调制解调器,足可在万里之外发动一场无形而致命的奇袭战。

为有效地防止黑客入侵,美军在编制体制上采取了组织措施,成立了当前世界上惟一的新兵种——计算机防护兵。

美军在加强电脑网络防护能力、竭力防止外来黑客入侵的同时,又在大力招募黑客参军,积极组建计算机网络勇士培训机构,培养主动式、进攻性“网络勇士”——黑客分子。他们以计算机为武器,挥动键盘和鼠标瘫痪敌人,从而达到自己的战争目的。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网上战争永远也没有休止的时候。有黑客介入的信息战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五角大楼委托全美知名的战略问题智囊团——兰德公司作过多次模拟性演习。其中,有一次模拟演习的情景是:

2000年,为了争夺和控制盛产石油的中东海湾地区,该地区某国大规模纠集军队向美国的盟友、世界头号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推进。正当以美军为首的盟军准备发动一场“第二次海湾战争”时,美国及其盟国的电脑系统,几乎不约而同地受到了黑客的攻击。黑客们破译了通信网络和供电网络等系统的密码,并将“逻辑炸弹”放进网络,将美国及其盟国的银行和整个金融系统搅得乱七八糟。美国及其盟国火车出轨、飞机坠毁,由于电子系统遭受破坏,虽手握利器,也不能形成战斗力,只得被动挨打,而无还手之力……

面对此情此景,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多伊奇在美国众议院作证时警告说,来自浩渺网络空间无形攻击的毁灭性,绝不亚于核武器、化学武器及生物武器,“不费一枪一炮的战争的威胁已经成为现实,你甚至不知道你已受到进攻——直到进攻结束。”

要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战,对付高技术武器装备,除了派遣“数字化部队”、用“信息化武器”在“数字化的战场”上进行“硬打击”并将其摧毁外,更有效的杀伤手段是对其“大脑和核心”——电子计算机,进行干扰和破坏,达到不打自乱、不摧自毁的目的。这种信息战争的“软杀手”,就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借用生物学上所称的病毒而得名,实质上是人为编制的一种计算机程序。与一般工作程序不同,它具有传染性,在电子计算机网络中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受到计算机病毒的侵入、感染,就会一传十,十传百,使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丧失工作能力,甚至完全瘫痪;它具有隐蔽性,能潜伏在计算机系统内或固化在硬件中,伺机发作;它具有破坏性,能白白消耗计算机运算时间和存储空间资源,破坏计算机程序,威胁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病毒用于军事领域成为“信息杀手”始于1980年。那年年底,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年仅23岁的研究生莫里斯,通过美国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把自己设计的名为“蠕虫”的病毒输入到五角大楼远景规划局网络,导致美军军事基地、国家航空航天部的8500台计算机全部“罢工”,成了一堆“高级废铁”。

继“蠕虫”事件之后,计算机病毒攻击事件迅速遍及全球。军事家指出,计算机病毒是一把无孔不入的“杀手锏”。

在信息战中,计算机病毒通常用来破坏两大作战系统:一是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通信系统、雷达系统和各种传感器等,使敌人又瞎又聋;二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各种武器系统,使敌方的飞机、坦克、舰艇等的自动驾驶设备失灵,导弹失去目标或提前引爆等。

美军在积极培养黑客分子的同时,还积极研究电脑病毒武器,大力发展进攻性病毒,防范本国受到病毒袭击。为了提高官兵对病毒武器袭击的警觉性,他们曾以“两伊”(伊朗和伊拉克)为假想敌,模拟了美国遭受“电脑大战”打击的情景。

2000年2月的一天,伊朗恃强凌弱,要挟邻国沙特阿拉伯减少原油产量,以使全球原油价格上涨,从中牟取巨额利润。美国闻讯后,准备向沙特派兵,伊朗对于海湾战争的结局记忆犹新,于是决定不在沙漠中与美军较量,而是采取一种奇特的方法。首先,伊朗雇佣了俄国电脑专家和印度电脑程序编制员,把计算机病毒通过网络输入到美国程控电话交换系统,使华盛顿的电话全部失灵,还在电话系统软件中插入许多“天窗”,使纽约的证券市场股市狂泻。利用事先设定好的计算机“逻辑炸弹”,破坏了美方的空中指挥和铁路运输系统,使装有军事物资的火车开错地方,民航飞机也因受到袭击而坠落,机上400多人全部丧生。同时,大批的电脑“寄生虫”倾巢出动,一举摧毁了美军指挥机构的电脑网络,使美军向中东派兵和调拨军用物资的计划流产。最为不可思议的是:美方的战地指挥员虽然通过无线电接到上级的命令,但他们浑然不知这些命令是假的。电脑大战以美军的溃败而告终。

2001年1月17日(美国轰炸伊拉克首都巴格达10周年),伊拉克对美国采取计算机病毒入侵技术,于是出现了以下情景:纽约股票交易所在开盘一小时之后,计算机闪了几下突然停止运转;大型喷气机因指挥塔要它在拥挤的跑道上着陆而坠毁;在海湾游弋的“艾森豪威尔”号军舰上,愤怒的水兵要求知道他们在国内的银行账户为何变得分文无存。

在以上假想的战例中,入侵者不是荷枪实弹的军队,而是无声无形的电脑病毒。美国军事专家称:“用计算机病毒进行战争,比用核武器进行战争更为有效、更现实、也更人道,且不担世界任何政治舆论的风险,但其破坏效果却更令人难以置信。”

“网络逻辑炸弹”的功能,与电脑病毒破坏电脑系统十分类似。出击的一方,登入攻击目标的电脑系统,然后在目标的服务器(Server)或主机埋下“炸弹”后离开;或者利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将“炸弹”寄到敌方的电邮户口,令“炸弹”藏在敌方的电脑网络内。

到特定的攻击日,“网络逻辑炸弹”便会自动引爆,复制出大量无意义的数据和资料,令敌方通信系统内的电脑锁定一连串没有关联的软件和目标,最后电脑因负荷太大而瘫痪。若数个“网络逻辑炸弹”同时爆炸,其威力足可令一个国家的光纤通读网即时烧毁。现代军队十分依赖数据传送、互联网和电子设备,用“网络逻辑炸弹”摧毁军队的通信系统,可以令敌方溃不成军,不战而败。

“网络逻辑炸弹”亦可以扮演“神偷”的角色,进入敌方特定的系统和主机,偷窃资料并送回己方,或者是“清洗”指定的档案。这些“炸弹”最厉害之处是会以百变形式出现,随时变身成为文字,又或是照片、图像,令敌人防不胜防。

传统的战争,一般是指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所进行的兵力、兵器的厮杀与拼搏,有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而信息战是一种全时空的作战形式,它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凡是电子计算机网络涉足的地方,都是信息战的潜在战场;凡是通晓计算机及其网络的人,无论他从事何种职业,也不分男女老少,都能成为信息战的积极参与者。

战争就在网上。

网吧就是战场。

网上数字图书馆

自从图书馆出现以后,它就一直是人类积累和传播知识的主要场所。图书馆使人类实现了知识共享,图书馆的普及使得追求知识不再是少数特权阶层的专利,社会大众也可以通过图书馆借阅图书文献,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可以说,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但与此同时,在崭新的社会经济技术环境下,在知识经济的大浪潮下,图书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传统的图书馆中,书中所记载的信息的传播完全依赖于其物质载体:一本一本的书籍,一本书中的知识不能被多个读者同时共享,读者必须亲自到图书馆借阅,需要排队等等,也会遭遇“此书已借出”的烦恼。图书馆检索工具不完善,有时查找一本书真如大海捞针一般,费时费力费神。如果能在自己的电脑上,通过网络传输,直接阅览并下载所需要的图书、文章或数据,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如今,这一切已不是梦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解决现有图书馆机制的不足,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

数字图书馆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图书馆,也称为“虚拟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但具有传统图书馆的功能,还融合了其他信息资源(如博物馆、档案馆等)的一些功能。它打破了国界、时空的限制,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公共信息中心和枢纽。

对数字图书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一些组织和研究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美国信息基础设施技术和应用工作组于1993年提出,数字图书馆是这样一个系统:它能使用户持续不断地访问内容浩杂的信息和知识库而获得资料。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电子图书馆项目组于1994年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一个虚拟图书馆,即将数以千计的电子图书馆通过网络连接起来,这种连接对用户是不透明的,用户只看到一个包罗万象的图书馆。传统图书馆所提供的资源服务主要包括:图书、期刊杂志、新闻报纸、参考书目、影音数据以及数据检索等。网上数字图书馆也提供相同的信息服务,并更高程度地实现传统图书馆的功能。

网上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

电子书柜。所谓“电子书柜”,相当于传统图书馆中“书架上的图书”,你可以用网络浏览的方式,根据你的阅读兴趣,任意选择你所需要的图书。

电子期刊杂志和电子出版物。它的数据更新较快,你可以利用网络随时查阅到最新的相关信息。

电子报纸和即时新闻。电子报纸是非常重要的新闻来源,在网上图书馆你可以看到许多电子报纸和即时新闻。

数据库查询系统。你可以选择某一特定的数据库,输入关键词或主题词语,便可查询到你需要的特定资料或数据。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有着更为突出的优势。

数字图书馆能完成搜索信息资源的任务。数字图书馆中资料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分布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这是一个分布式的多媒体的信息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能完成对资料的组织和整理工作。通过有效的整理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当今信息的快速变化。

数字图书馆能给用户提供更方便、快捷、准确的资料查询工具。这种工具既可以用来全文检索,也可利用某一关键词(如书名、著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查询,还能针对声音和图像进行基于内容的搜索。查询结果的显示形式可以使用多媒体、文本、声音、图像等。

图书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下,开展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9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和国家航空航天局共同投资一亿多美元,倡议发起数字图书馆工程。它涵盖了大规模的文献库、影像库、地理图像、声像资源库。这项工程历时四年,已告完成。在此基础上,于1998年又投巨资开始了第二期工程。

日本投资四亿美元,由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邮政省支持的宽带ISDN网络协会牵头,于2002年完成日本国会图书馆关西馆工程,使其成为日本最大的数字图书馆及亚洲地区的文献中心。

近年来,我国也积极筹备和启动数字图书馆工作。1995年,文化部把“中国实验型数字化图书馆”作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由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中山图书馆和辽宁图书馆联合进行研究与开发。

1997年5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成立“211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中心。这一系统的总目标是:“在‘九五’期间,建成以‘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为依托的网上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使信息资源网——通信网协调发展,真正为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营造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信息网络环境,为‘211工程’院校和其他院校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便利的服务体系。”CALIS计划建设“全国中心——地区中心——高校图书馆”三级保障网络环境,即建设一个CALIS全国管理中心、四个全国文献信息中心、七个地区文献信息中心以及以“211工程”立项高校为主体的一批高校现代化图书馆。CALIS全国管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筹备小组由文化部牵头,于1998年8月25日成立。该工程将建立超大规模的、可以跨库检索的中文海量数据库及其信息服务体系,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有利环境,中文网络的发展有力地挑战了西方的文化霸权。

1999年5月,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组成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组,专门对数字图书馆的技术、管理、运营、法律等问题进行研究,以便在此基础上全面把握,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当年11月12日,863项目组与北京首都图书馆进行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的签约,表明此项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

目前,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在中国还没有出现。但是,不少省市、院校的图书馆已走上因特网,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为读者提供全新的服务。其中,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已向数字图书馆方向迈开了很大的步伐。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十大图书馆之一。它的前身是兴建于1909年9月的京师图书馆;1928年7月,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1929年8月与北京北海图书馆合并,仍名国立北京图书馆;1950年3月,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1951年6月,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87年,北京图书馆新馆落成;1998年12月,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历经90年沧桑的国家图书馆,和我们一起走进信息时代。

国家图书馆的借阅,现已全部实现了计算机操作。图书馆中有一个全国最大的电子阅览室,拥有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

国家图书馆的馆域网采用的是千兆以太网,这在全国还是第一家。因此,馆内的数据传输流量大、速度快,查阅资料和多媒体信息方便而快捷。

国家图书馆很早就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www.nlc.gov.cn,并已与中南海、国务院办公厅实现100M速率网络的连接,而且通过北京有线电视网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单位实现了100M速率的专线连接,还分别与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及北京有线电视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全国有线电视网等实现了高速互联,通过中国广电总局网络中心与其他省市用1000M宽带网进行沟通。

目前,国家图书馆已经开通了中文图书网上预订外借服务,读者不需要亲自到图书馆去,完全可以利用身边的任何一台能联上Internet的计算机,随意查询并借阅。

国家图书馆的在线图书馆也已经开通。早在1998年7月,国家图书馆就开始提供网上阅览功能,只要你联上Internet,就可以下载一个叫“超星图书浏览器”的软件,然后通过它阅读在线图书馆的藏书。现在上网的图书资料,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其中有文学、哲学、计算机、医学、军事、历史以及新书等11个远程虚拟图书馆。在线图书馆到2000年年底,提供3000万页共15万本图书供网上阅读。

与此同时,国家图书馆加快文献数字化的进程,于1999年3月成立“国家图书馆文献数字化中心”,目前已有书目型数据库、题录型数据库和全文型数据库三大类,共计600G存储量的信息上网为读者服务。仅1999年年初,月访问量就已超过600万人次。国家图书馆已初步成为我国网上信息资源的中心枢纽。

现在,国家图书馆已建立了数字图书馆的实验环境,同时,对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取得了第一手的实践经验,各个工程都在进行中。上海图书馆也在尝试提供图书馆网上服务,除了信息查阅、网上读书等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延伸之外,还进行原文直接获取、委托代理进行咨询研究等信息服务。

上海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工程非常浩大,计划推出“上海图典”、“上海文典”、“古籍善本”、“民国图书”、“中国报刊”等九大系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堪称全国古籍善本珍藏半壁江山的上海图书馆,藏有170941册古籍善本书,自1997年11月正式启动的“中国古籍善本查阅系统”,使长期“养在深闺”的古籍珍品走到了人们身边。上海图书馆目前已将20种19794页国内外罕见的珍品放上了因特网。其中包括宋代刻本17种,元代刻本一种和稿本两种。书目有《周髀算经》、《文心雕龙》、《杜工部集》、《资治通鉴》等等。读者通过上海图书馆的网址www.libnet.sh.cn进入,点击“上图数字图书馆”或者直接进入www.digilib.sh.cn网址就可以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