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运输科技
人们常用车水马龙来比喻繁忙的运输景象。时至今日,宽阔的公路上, 清脆的马蹄声不常听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飞奔的汽车长龙,在遍及城市和乡村的公路上川流不息。
解放初期,旧中国留下的公路总里程不过 7 万多千米,多半是砂石路, 坎坷不平。当时,偌大一个中国,拥有汽车不过几万辆,几乎一色的外国造, 而且大多破烂不堪。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国的筑路大军浩浩荡荡开赴青藏高原,在世界屋脊上修筑青藏、川藏公路,1954 年底正式通车。这 4350 多千米的砂石路,虽然技术等级较低,但它修建的技术难度则非同一般。更有意义的是,它标志着我国公路发展的良好开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公路发展速度日益加快, 到 1993 年,全国公路已达 104 万千米,比解放初新增近 100 万千米。这来之
不易的 100 万千米,记载着筑路技术的步步升级,犹如青藏公路路面等级从低到高那样,经过了从土砂石低等级到柏油、混凝土高等级路面发展的历程。
早在 50 年代,我国已有了石炭土渣油和建桥的钻孔灌注桩技术,60 年代掌握了公路双曲桥梁和柏油路面的修筑技术,70 年代完成了公路斜拉桥设计施工技术和混凝土路面修筑技术,80 年代掌握了高速公路等高级路面的修筑技术。在公路勘探技术方面,航空遥测、激光测量等先进技术逐步得到应用。我国共修筑公路桥近两万座,特别是横卧在黄河上的几座大桥,其长度、跨度等技术指标均排在世界之首。另外,沥青乳液铺筑路面、老油路再生等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期,一种叫做固化路基的新筑路技术正在推广应用。该技术是用钙、铝、铁、硅等元素为主要原料,采用分子高速溶化技术制成浓缩固化液,将固化液及水泥(或石灰)按一定比例加入自然土壤中,使土粒子迅速而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大大提高了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专家们断言,该技术的应用,将导致公路建设的一场革命。 代表当代公路最新技术水平的高速公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
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汽车时速 120 千米以上的能力,对路面技术要求较高,既要防滑,又要坡度小,路面平坦。高速公路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高级路面。为确保行车安全,全线采用全封闭、全立交形式,即公路两侧有坚固的栏杆,与铁路或其他路的交叉处采用立体交叉桥的方式,行人横过公路采用跨线桥和地下道。高速公路一般双向设 4 个车道,中间有隔离带,沿线有相关的标志、信号、照明设备、监控设备以及通信设备等。
现在,全世界高速总长计 13 万千米,其中,美国就有 8 万多千米。近年来,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进展迅速,目前北京—天津—塘沽、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等几条高速公路已经通车。另外,广州—深圳—珠海、深圳—汕头、北京—石家庄、洛阳—开封,以及广州环城、沈阳环城、海南岛等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我国已作出长远规划,拟经过 30 年的努力,使我国的高
速公路里程超过 1 万千米。
40 多年来,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的速度、载重能力等性
能大幅度提高。我国的汽车数量也从解放初的几万辆发展到现在的 700 多万辆。货运重载汽车的数量增长较快。大型汽车基本实现了燃料柴油化,不少
中小型客、货车也开始燃烧柴油,这在动力性、经济性等方面,都优于汽油车。汽车拖挂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对提高运力、降低运输成本都起到重要作用。另外,专用运输汽车发展得也很快,如水泥散装汽车、油罐车等已被广泛采用。近年来,集装箱汽车运输蓬勃发展,承担了大量的铁路、远洋集装箱的中短途集散运输任务,大大提高了营运效率。
随着汽车的增多、运输的繁忙,对汽车运输的管理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科技在提高公路运输现代化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交通法规逐步完善,交通标志、信号、划线、照明、通信、救援的系统逐步健全。特别是一种先进的荧光材料的发明,给交通标志技术带来新的飞跃,夜间车灯一照, 各种标志就能清楚地显示出来。即节省了能源,又提高了安全度。计算机、无线通信、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在交通管理上的应用,促进了车辆调度、运行监控等的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