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英勇坚毅,足为全国军人楷模。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

——周恩来

他是为中华民族打日本强盗而死,这正是中华军人应当死节的时候,这才叫“死得其所”,这种死是无比的光荣,无比的伟大!

——冯玉祥

抗日名将张自忠誓死报国,屡建战功,威震敌胆。1940 年 5 月,在枣宜战役中,亲临前线,浴血奋战,大量歼敌。由于被敌军重重包围,寡不敌众, 身负重伤,于 16 日壮烈牺牲。上面周恩来、冯玉祥的两段话,是对张自忠将军高度而准确的评价。

一、少年时代

张自忠的父亲叫张树桂,字冬荣,是山东省临清县人,家住在距县城 30 余里的唐园。有数百亩的田产,百余间房屋,是个殷实大户。

自忠的母亲姓冯,生下 5 个儿子,2 个女儿。长子夭亡。按照张家的排名,“树”字辈下面,应是“自”字。故 5 个儿子的名字依次是:自清、自严、自忠、自明。

自忠生于 1891 年(清朝光绪十七年)8 月 11 日(农历七月初七)。名字是父亲给起的。自忠是名,字是荩(kìn)臣,乳名宝勤。自忠的父亲是个读书人,给儿子起名字是经过仔细推敲的。“忠”字的意思容易理解,“荩臣”的含义是“忠诚之臣”,所以“名”和“字”的蕴义是一样的。

那么,后来人们为什么把张自忠的字称为“荩忱”呢?这是因为自忠成年后参加了冯玉祥的部队,冯思想进步,反对名字带有封建色彩,凡官兵的名字有君臣、福寿、荣华富贵的字,他都要加以更改,张自忠当然也不例外,

——“荩臣”改成了“荩忱”。

1897 年,张自忠 6 岁时开始入私塾上学。后来,父亲到江苏省赣榆县做官,把他也带去了,又就教于家庭老师。张自忠小的时候就不爱说话,但好动,贪玩儿,爱打抱不平。在他 15 岁的时候,有一天在街上,看见一个无赖欺侮一个卖菜的老头儿。他跑过去对准无赖就是一拳。随后两人扭打起来。自忠虽还是个孩子,但身高力大,无赖不是对手,只得认输,给老头儿赔了礼,自忠才放他走。父亲见他不好好学习,怕他外出闯祸,就把他送回老家。不久,父亲因急病死于任上,全家非常悲痛,自忠更为没有听父亲的话,没有好好孝敬父亲而难过。

张自忠少年时代就同情弱者,帮助弱者。有时他与伙伴们赌钱玩儿,要是赢了穷人家孩子的钱,他一文不要;若是赢了有钱人家子弟的钱,就一文不能少。那时在农村,馒头是上等食物,只有富裕家庭才吃得上。每当他看到佃户们吃糠窝头,就拿馒头和他们换。每当麦收时,母亲常让自忠到田里看看。他一到田里,就坐在麦捆上,啥也不管。佃户们知道他心眼好,就让孩子们捡麦穗。有的孩子竟从他坐着的麦捆里抽麦穗,他听任孩子们抽,直到被抽得坐不住了,就坐到另一捆上去。

张自忠 16 岁的时候,与临清县咨议局议员李化南的女儿李敏慧结了婚。她没读过书,但十分贤惠。

1908 年,张自忠考入临清县高等小学堂(相当于现在的中学)。在这里

学习的仍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的“旧学”。所以,张自忠从小就接受孔孟之道及忠、孝、仁、义旧道德的灌输,其中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他还经常阅读《三国演义》、《说唐》、《精忠说岳传》等古典小说,对关云长、岳飞和秦琼等的忠义品德、浩然正气,他非常敬仰,这对他后来所走的道路起了重要作用。

1910 年,张自忠从高等小学堂毕业。这一年,他作了父亲,给儿子取名

廉珍。这一年,张自忠 19 岁,进入青年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