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灵水秀——上饶灵山
灵山地处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北部,灵山跨越上饶北部的茗洋、湖村、清水、汪村、石人、望仙、郑坊和华坛山等乡镇,西接东北部横峰县葛源镇,北面与德兴市饶二镇接壤,地处三清山、圭峰、龙虎山和武夷山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间,是四山辐射的交织点。
约8亿年前的震旦纪早期,灵山地区开始沉降,形成了多层重要的含矿构造。矿藏有花岗石、萤石、水晶、钨、锡、铜、铅、锌、铌、钽、钒、稀土、磷、重晶石、石煤等。
矿藏以花岗岩、铌、钽、钒等储量最多,其中花岗石储量约5亿立方米。著名的品种芝麻白、上饶红、望仙绿等不仅纹理和色彩美观,而且具有抗压、耐磨、耐酸等特点。以水晶最为珍贵,并且开发历史悠久。灵山水晶有白色、茶色、墨绿色三种,尤以茶色和墨绿色最为珍贵。
水晶瀑布位于水晶山景区之东南隅,在石屏、水晶诸峰的下面,集石屏峰的龙池水、水晶峰的潮水及其他山泉于一潭,再从潭口溢出而形成了瀑布。因其位于水晶峰下,而且“飞泻映日,远望之若水晶”,因此得名。
迷仙坛是一块数千平方米的高山台地,传说仙姑因迷路,而夜宿于此,故名迷仙坛。迷仙坛被四周锯齿形的山峰环抱,有奇峰、怪石、龙泉、古寺等诸多景点。
迷仙坛中部有一岩洞,由两块手掌形巨石合成,洞高丈余,内部空间近20平方米,石称观音合掌石,洞称迷仙岩。洞中有天然石神龛,供奉迷仙像,常有山民到此祀拜。
华表峰位于甑峰西,此峰圆形,上下一般粗大,高达百余米,峰壁平削光滑,人不可登,仰视至帽落才能见其顶,峰体条纹纵横,峰间石缝中长有古松。华表峰四周山峦重叠,而华表峰鹤立鸡群。
南峰塘是一个台地,台地似盂,集百谷、岩前诸峰山泉成塘,水清见底,波光粼粼,群峰倒映,故名南峰塘。
南峰塘四周绝壁如削,仅有古人开凿的东西两条古道可登,由岩底古道拾级而上,沿途可赏神蛙鸣耕、老妪浣纱、飞天神龟等怪石。
由神蛙石再拾级往上,岩前、百谷两峰被一雄关紧锁,关口狭小,仅容一人通过,故先人建成此关后命名天险关。进入天险关也即进入了南峰塘腹地。
夹层灵山在灵山西脉单峰西驰至甑峰,继续西行形成一块高山台地,史称东台,当地人称“夹层灵山”或“山外灵山”。
上夹层灵山,山道崎岖,绝壁险峻,四周青蜂数以百计。有猫儿翻甑峰、天女散花峰、华表峰、猫鹰峰等。台地上横卧、斜出、卓立、倒挂的万千颗奇石,夹层灵山上,峰峰有泉,怪石下处处有泉。
太极岩位于东台峰南面平溪峡谷中,此处怪石成群,丛林茂密,以太极岩为中心的一平方千米范围内岩洞密布。
太极岩是峭壁中一块巨石向东南方向悬伸形成,洞口矮窄,需躬身方能入内。岩容宽敞,圆若巨球,岩壁缝线和凸起部分,似太极之双鱼图故名。太极岩洞内有洞,洞洞相通,并呈八卦方向排列,进岩探寻,极容易迷失方向。
灵山峰高壁峻,隘口众多,大部分隘口处都有飞瀑直泻而下,其中以茗洋乡境内的居多,三叠瀑布、回龙瀑布和无盘墩玉阶瀑布等都是灵山上较有名的瀑布。因其位于灵山东部,故统称为“东灵瀑布群”。东灵瀑布群瀑布之多实属罕见。
圆墩峰位于灵山西脉睡美人之秀鼻处,峰圆似墩,浑然一体,故名圆墩峰。圆墩峰南北悬岩万仞,石缝中横长的古松,形状各异。
圆墩峰因峰岩皆异奇险合一,为历代释道高人云游之地,明代建有三仙宫于绝顶,凿壁为墙覆以铁瓦,供三仙神像。
峰腰间有嶝道,当地居民常登峰膜拜,传说曾有不肖道徒,猥亵进香少妇,宫宇立即倒塌,三仙即化成三只巨鸟飞去,今尚存残壁。
峰北石壁上,有人物花鸟岩画,画中有一巨大箭头向山湾指去,传说是黄巢留下的藏宝图。峰下有古道,宽可列骑而行。
天梯峰位于老鸦峰南,为灵山最高峰,峰脊有天然石阶如天梯,故名。明贡生周绍斗游此峰时写有“抠衣携履上天梯”诗句。峰顶之上,怪石数以万计。
天梯峰虽有天然石梯,但险处却猿猴难攀,传说北宋名将孟良在险处凿石百级,并刻石以志,今题刻因经年的雨剥风蚀,已经不可辨认。
世永亭位于水晶峰顶,因建此亭费工3000有余,落成后命名为世永亭。世永亭由花岗岩条石砌成,顶成拱形。顶及两旁覆以泥土,西北东南走向,两侧有两条石凳,远望如穿山岩洞,因著名的水晶岭古道穿洞而过,南北坡的乡民以及山货贸易的人常成群结队在亭内小憩。
水晶岭古道侧是灵山最长、最高、岁月痕迹最深的一条花岗岩石级古道。古道全程15千米。水晶岭古道沟通灵山南北,贩运粮食、山货、土纸等物品进出均靠此道,因此乡民来往络绎不绝,辅助挑担的“打杵”笃笃有声。
道士仙峰原名拥笔山,位于上饶县望仙乡儒源村,北宋皇上敕封为道士仙峰。东汉初平元年,胡超随伯父胡昭南下至邑之灵山,胡昭隐于卜谷峰养真岩,胡超隐于拥笔峰,均在隐居之地精研道学、筑炉炼丹、为名噪一时的道教真人。
胡超常云游各地,传道施药,仙去后,被晋武帝封为“胡公真人”。今胡超炼丹遗址尚存。
[旁注]
稀土 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稀土虽然在地球上储量非常巨大,但冶炼提纯难度较大,显得较为稀少,得名稀土。
孟良 是杨家将中以勇猛著称的大将,和焦赞常常一起出场,被称为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孟良焦赞在历史上都有一点踪迹,但孟良没有明确记载,只知道他是杨延昭部将,墓地在河北省永清。
打杵 鄂西山区农民背东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和拐杖的用途一样,形状如“T”形。一般农民在背东西的时候累了,就把“打杵”放到背篓的底部,降低双肩的压力,起到不用放下背篓就能休息的作用。
胡昭(161年~250年),字孔明,颍川人。我国三国时期隐士、书法家。胡昭长期隐居深山,终生不仕。据史料、典籍记载,胡昭的才华智慧绝不在诸葛亮之下。
[阅读链接]
东汉末年,三国纷争,河南颍川名士胡昭隐居陆浑山中,潜心道学。曹操屡聘昭为中书令,昭婉言拒之,并悄然南下,隐于灵山百谷峰之养真岩,继续悟道,采药煮茗,并结炉炼丹,以济乡人沉疴。
251年,昭无疾而终。乡人称昭已得道成仙,并建祠塑像祀之。昭专注自身修炼,不收徒传道,但仙逝后屡受皇封,影响很大,并有刘太真、李德胜等信仰道教的朝廷命官步其后于祠中立化成仙,故为灵山道教之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