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

伊 索

欧里庇得斯

萨维奇 约翰逊

斯 特 顿 柯南道尔

吉卜林

毛 姆

史蒂文森狄更斯

斯威夫特

萨克雷 德纳姆

斯克尔顿

沃 勒

英 瑞

克里斯蒂

萧伯纳 王尔德

谢里登

拉伯雷

拉封丹

凡尔纳 巴尔扎克

斯塔尔夫人

科克特

大仲马

小仲马

库特林

贝尔纳

多 埃

歌 德

冯达诺

拉斯维茨

霍夫曼

克雷洛夫

赫尔

托尔斯泰

谢甫琴科

普希金

契诃夫

盖达尔

马雅可夫斯基

但 丁

斯特林堡

安徒

生 莫尔纳尔

奥尼尔

马克·吐温

海明威

艾略特

杰克·伦敦

欧尼尔 康奈利

欧文·肖

斯克尔顿

兰德斯

卡尔顿

考夫曼

趣答问路人

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约公元前 6 世纪在世),一天遇见一个行人向他问路。行人:“我到城里需走多长时间?” 伊索:“你走哇。” 行人:

“我是得走,我是问走到城里需多长时间。” 伊索:“你走哇!你走哇!!”行人想这人真可恶,于是就气愤地走了。

片刻,伊索向他喊:“2 小时——” 行人问:“为何刚才不告诉我呢?” 伊索:“不知你走得快慢,怎知需多长时间呢!”

心和舌头

伊索曾当过奴隶。

一次主人吩咐伊索宰一头羊,然后,用羊身上最可口的部位给他炒一盘菜。过不多久,伊索给他端上一盘炒心和舌头。

第二天,主人又吩咐伊索,叫他用羊身上最不爽口的部位炒一盘菜。过不多时,伊索端来的还是炒心和舌头。

“这是怎么回事啊?”主人不解地问道。

“主人啊,”伊索语重心长地说,“如果心地正直、语言公道,这便是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但,若是用心险恶、语言龌龊,这却是所有的人都讨厌的。”

真的不知道

有一次,主人派伊索进城。半路上,他遇见一位法官。

法官严厉地盘问他:“你要去哪儿?” “不知道。”伊索回答说。法官起了疑心,派人先把伊索关进了监狱。

法官办完事,又到监狱来审问伊索。

“法官先生,要知道,我讲的全是实话。”伊索说,“我确实不知道会进监狱。” 法官无可奈何,只好把他放了。

低产和高产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公元前 480— 前 406 年)曾承认写三句诗有时要花三天时间。一位跟他谈话的低能诗人惊讶地叫了起来:“那么长时间我可写出一百句诗呢!”“这我完全相信,”欧里庇得斯答道,“可它们只会有三天的生命力。”

以一生报答

英国诗人、讽刺作家理查德·萨维奇(1697— 1743 年)在伦敦曾一度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由于缺乏食物,他病得很厉害。幸亏医生医术高明,才得以康复。

医生一次次送来催索诊费的帐单,萨维奇都无法偿付。最后,医生急了,亲自来到他的家里,对他说:“你知道,你欠了我一条命。我希望你有所报答。” “是的,”萨维奇说,“我欠你一条命。为了证明我对你的诊治不是无所报答,我将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你。”说着,萨维奇递给医生两卷书:《理查德·萨维奇的一生》。

勃朗宁

向不知趣的人“道歉” 英国诗人罗伯特·勃朗宁(1812— 1889 年)作起诗来没完没了,从不知厌倦,可他十分憎恶任何无聊的应酬和闲扯。

在一次社交聚会上,一位先生很不知趣地就勃朗宁的作品向他提了许多问题,勃朗宁既看不出问题的价值,也不知道他到底用意何在,便觉得十分地不耐烦,决定一走了之。于是,他便很有礼貌地对那人说:“请原谅,亲爱的先生,我独占了你那么多时间。”

让女士红了脸

塞缪尔·约翰逊(1709— 1784 年)是英国多才多艺的文学家、语言家、新闻记者。

1755 年塞缪尔编的《英语语言词典》出版了,这在当时影响很大。一次,两位女士对约翰逊高度赞美了词典之后,特别称赞他在词典中省略了好些 猥亵词语。“哦!亲爱的,那么你们都已经找过这些词了?”约翰逊惊讶地说道。两位女士立刻红了脸,改换了话题。

站着去死的人

约翰逊生前曾在西敏寺选了一块坟地,作为自己死后的最后归宿。但在他临死前,人们才发现那块墓地早就有人占据了。不过,在两个坟墓之间还有一小块间隙,可以立着放进一个人。家里的人把这个事实告诉了垂危的约翰逊。约翰逊说:“既然可以站着生,那么也可以站着死,让我站着去死吧!”

于是,他死后,人们就把他站着埋进了地下。

旋风和微风

英国作家、评论家 G·K·切斯特顿(1874— 1936 年)身材高大,穿着讲究, 可谓仪表堂堂,然而却天生一副柔和的假嗓子。不过他并未被难倒,相反,有时候,他还能因此创造特殊的效果。

有一回,在他去美国作旅行前,举行了一次演讲。演讲开始前,主持人用华丽的辞藻,喋喋不休地将切斯特顿介绍给听众。

切斯特顿觉察到主持人的介绍太多太乱,听众似有厌倦之色。于是等介绍完后,他站起身对听众说:“在一场旋风过后,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平静而柔和的微风。”

灯光广告新论

有一次,切斯特顿在美国演讲。某日晚上,他和同伴们一起步上街头欣赏城市夜景。当他看到色彩斑斓的百老汇大街的两旁灯光广告闪现出各色商品介

绍时,他感到很兴奋。沉思了一会儿,他感叹道:“对于那些不识字的人来说,这些广告是多么漂亮啊!”

闯进饭店的犀牛

一天,亚历山大·伍尔科特在伦敦一家饭店吃饭时遇到了切斯特顿。能言善辩的切斯特顿向他讲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命题。其中包括能量和权威的关系。为了使自己的论述形象、生动,他举例说:“要是现在有一头犀牛闯进这家饭店,不可否认,它在这里有很大的能量。但是我会第一个站起来向它郑重宣告:它丝毫没有一点权威。”

上吊的绳子

著名的剧作家萧伯纳个子长得很高,可瘦削得似一片芦苇叶,而切斯特顿既高大又壮实。他们两人站在一起对比特别鲜明。

有一次,萧伯纳想拿切斯特顿的肥胖开玩笑,便对他说: “要是我有你那么胖,我就会去上吊。” 切斯特顿笑了笑说:“要是我想去上吊,准用你做上吊的绳子。”

把“死者”除名

英国作家拉迪亚德·吉卜林(1865— 1936 年)是 1907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他订阅的一家报纸错误地报道了他逝世的消息。不久,编辑收到一封吉卜林的亲笔信:“我刚获悉我去世的消息,请别忘记把拉迪亚德·吉卜林的名字从你们的订户名册上划掉。”

遗赠生日

罗伯特·路易丝·史蒂文森(1850— 1894 年),英国小说家,《金银岛》、

《绑架》是他的著名代表作。

史蒂文森有一位年轻的崇拜者和朋友。这位朋友的生日恰好与圣诞节同日。她抱怨说,她每年的这两个重大日子却只能收到一次礼物,太吃亏了。史蒂文森记住她的抱怨,在他去世前起草遗嘱时,将自己的生日遗赠

给她。然后又加上了这样一句:“假如她不会好好利用这份遗产,那它的所有权将转给美国总统。”

喜鹊肉馅饼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 1745 年)是英国的讽刺作家。一次,他出外旅游,途经一家客店歇脚。认出他来的女主人一心想取悦这位名人,便上前热情地询问他晚饭想吃点什么:“想来点苹果肉馅饼吗?或者醋栗馅饼?或是李子馅饼、葡萄馅饼、樱桃馅饼、鸽子肉馅饼⋯⋯” “除了叫喳喳的喜鹊肉馅饼外, 什么都行,太太。”斯威夫特打断了她的话。

为空气征税

斯威夫特有很多朋友,其中一个是英格兰驻爱尔兰总督的妻子卡特莱特夫人。

一天,他们在一起聊天,无意间,这位夫人赞叹起爱尔兰的一切来, 尤其说:“爱尔兰大地上的空气可真好。”一听此话,斯威夫特马上作手势恳求道:“夫人,看在上帝份上,请您千万别在英格

兰讲这句话。不然他们一定会为这空气征税的。”

解 渴

斯克尔顿是位著名诗人。一次,他去赴宴,酒喝多了回不了寓所。于是,他住进了一家小客店。半夜,他渴得厉害,大喊伙计要水。但 没人应他,他又喊自己的马夫,马夫也不在。“怎么办呢?这样下去可不行!”他灵机一动,大喊道:“救火啊!救火啊!”顿时,全店乱成一团,所有的人都起来了。他继续喊叫,不一会儿马夫和伙计便拿着蜡烛冲了进来: “火在哪里,怎么看不到呢?” “在这,”斯克尔顿指着自己的喉咙,“火在这里面,快给我端水来,浇灭它!”

变味的鸡蛋

《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阿瑟·柯南道尔(1859— 1930 年),曾当过杂志编辑,每天要处理大量退稿。一天,他收到一封信,信上说:“您退回我的小说,但我知道您并没有把小说读完,因为我故意把几页稿纸粘在一起,您并没有把它们拆开,您这样做是很不好的。”

柯南道尔回信说:“如果您用早餐时盘子里放着一只坏鸡蛋,您大可不必把它吃完才能证明这只鸡蛋变味了。”

和福尔摩斯不相上下

有一次,英国作家柯南道尔在巴黎叫了一辆出租马车。他先把旅行包扔进了车里,然后爬了上去。但还没有等他开口,赶车人就说:“柯南道尔先生,您上哪儿去?” “你认识我?”作家有点诧异地问。

“不,从来没有见过。” “那么你怎么知道我是柯南道尔呢?” “这个,”赶车人说,“我在报纸上看到你在法国南部度假的消息,看到你是从马赛开来的一列火车上下来;我注意到你的皮肤黝黑,这说明你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至少呆了一个多星期;我从你右手指上的墨水渍来推断,你肯定是一个作家; 另外你还具有外科医生那种敏锐的目光并穿着英国式样的服装。我认为你肯定就是柯南道尔!” 柯南道尔大吃一惊:“既然你能从所有这些细微的观察中认出我来,那么你自己和福尔摩斯也不相上下了。” “还有,”赶车人说,“还有一个小小的事实。” “什么事实?” “旅行包上写有你的名字。”

柯南道尔的威力

有一次,柯南道尔收到一封从巴西寄来的信,信中说: “有可能的话, 我很希望得到一张您亲笔签名的您的照片,我将把它放在我的房内。这样,不仅仅我能每天看见您,我坚信,若有贼进来,一看到您的照片,肯定会吓得跑掉。”

别出心裁的广告

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1874— 1965 年)成名之前,生活非常贫困。虽然写了一部很有价值的书稿,但出版后无人问津。

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毛姆别出心裁地在各大报刊上登了如下的征婚启事: “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个年轻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

希望能和毛姆小说中的主角完全一样的女性结婚。” 几天之后,全

伦敦的书店,都再也买不到毛姆的书了。

虚构的钓鱼故事

一天,英国作家狄更斯(1812— 1870 年)坐在江边垂钓,一个陌生人走到他的面前问他:“怎么,您在钓鱼?”“是啊,”狄更斯随口回答,“今天运气真糟,这时候了,还不见一条呢。可是昨天也是在这里,我钓了 15 条呢!”“是这样吗?”那人说,“可是您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专门管这段江面的,这儿禁止钓鱼!”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发票本,要记名罚款。

狄更斯连忙反问:“您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专门负责虚构故事的,虚构故事是作家的事业,所以,不能罚我的款!”

“医 嘱”

写《名利场》的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1811— 1863 年)一生助人为乐,做好事从来不留名。

当他知道朋友有困难时,便常常用别名、假名甚至不具名汇款,给人以接济。寄钱时,他把钱装在用过的药品盒里,并附有一份“医嘱”,上面写明 “服法”: “每次服一粒,急时‘服用’!”

请求赦免的理由

约翰·德纳姆(1615— 1669 年)和清教徒乔治·威瑟是英国 17 世纪文坛上的诗友。威瑟后来因为反对君主制被监禁在马绍尔海,并被判以死刑。约翰·德纳姆虽然是拥护国王的,但还是成功地为他的朋友向查理一世求了情,使他免遭杀戮。他的理由是:“如果陛下杀死乔治·威瑟,那我就要成为英国最糟糕的诗人了。”

虚构能力和写实能力

英国抒情诗人埃德蒙·沃勒(1606— 1687 年)写过一首诗,赞美奥利弗·克伦威,被许多人认为是一首以政治为题材的杰作。沃勒后来又写了一首颂扬查理二世的诗,可这首诗被公认是下乘之作。查理二世对此大为不快。诗人对他解释说:“陛下,诗人的虚构能力远大于写实能力。”

木匠和绅士

英国诗人乔治·英瑞出身于一个木匠的家庭。他在上流社会中从不隐讳自己的出身。

有个贵族子弟嫉妒他的才华,在众人面前想出出他的洋相,就高声地问道:“对不起,请问阁下的父亲是不是木匠?” “不错,您说得很对。”诗人回答。

“那他为什么没把你培养成木匠?” 乔治微笑着,很有礼貌地反问: “对不起,那阁下的父亲想必是绅士了?” “那当然!”这位贵族子弟傲气 十足地回答。

“那他怎么没把你培养成绅士呢?”

喜旧厌新的丈夫

侦探小说《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的作者——英国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1891— 1976 年),两度结婚。第二任丈夫马克斯·马

洛温是一位著名的考古学家,因在美索不达米亚发掘古物出名。一次,克里斯 蒂同丈夫从中东返回英国时,有人问她,和一位对古董有浓厚兴趣的男人结婚, 感受如何? 她回答说:“一位考古学家是任何一个女人所能拥有的最好的丈夫。因为她的年纪越大,他对她的兴趣也越浓厚,绝不会喜新厌旧。”

应付。

妙退英王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1856— 1950 年)成名之后,门庭若市,使他苦于

一天,英王乔治六世前去访问这位文豪。寒暄之后,由于兴趣爱好和

文化修养的悬殊,两人很快就沉默无语了。

萧伯纳看英王迟迟没有离去的举动,便慢慢从口袋里掏出怀表,然后一个劲地盯着表看,直到英王不得不告辞。

事后,有人问他喜不喜欢乔治六世,萧伯纳饶有风趣地微微一笑,答道:“当然,在他告辞的时候,确实使我高兴了一下。”

无一不晓

有一天,萧伯纳应邀参加了一个丰盛的晚宴。席间有一青年在大文豪面前滔滔不绝地吹嘘自己的天才,好像自己天南海北样样通晓,大有不可一世的气概。

起初,萧伯纳缄口不言,洗耳恭听。后来,愈听愈觉得不是滋味。最后,他终于忍不住了,便开口说道:“年轻的朋友,只要我们两人联合起来,世界上的事情就无一不晓了。” 那人惊愕地说:“未必如此吧!” 萧伯纳说: “怎么不是,你是这样地精通世界万物,不过,尚有一点欠缺,就是不知夸夸 其谈会使丰盛的佳肴也变得淡而无味,而我刚好明了这一点,咱俩合起来,岂 不是无一不晓了吗?”

饥荒的原因

一天,瘦削的萧伯纳碰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商人,商人讥讽道:“看见你,人们会以为英国发生了饥荒!” 萧伯纳回击道:“看见你,人们就会明白饥荒的原因。”

拒绝“收买”

有一次,一个鞋油厂的老板,想了一个发财的鬼点子,他请求萧伯纳, 允许用萧伯纳的名字做一种新鞋油的商标名称。

老板对萧伯纳说:“如果你同意这样办,世界上千百万人都会知道你的大名了。” 萧伯纳道:“不,也有例外。” 老板愣住了。

萧伯纳接着说:“你忘了没鞋穿的人哪!”

贵妇的岁数

一位年过半百的贵妇问萧伯纳:“您看我有多大年纪?”“看您晶莹的牙

齿,像 18 岁;看您蓬松的卷发,有 19 岁; 看您扭捏的腰肢,顶多 14 岁!” 萧伯纳一本正经地说。贵妇人高兴得跳了起来:“您能否准确地说出我的年

龄?” “请把我刚才说的三个数字加起来!”

候 客

有一天,萧伯纳收到一个有钱的女人寄来的大红请帖: “我将在星期二下午 4 时至 6 时在舍下恭候。” 萧伯纳退回原帖,并在上面写道:“萧伯纳先生在同日同时在家恭候。”

外貌和智慧

有一位著名女舞蹈家给萧伯纳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建议:如果让他俩结婚,那将对后代和优生学都是件好事。她着重指出:“将来,生个孩子有你那样的智慧和我这样的外貌,该有多么美妙!” 萧伯纳在回信中表示不能接受这番好意。他说:“那个孩子如果只有我这样的外貌和你那样的智慧,就糟透了。”

不值一块钱

在一个晚会上,萧伯纳正在专心地想他的心事。坐在旁边的一个富翁不禁感到好奇,就问道:“萧伯纳先生,我愿出一块美元,来打听你在想些什么。”萧伯纳回答说:“我想的东西真不值一块钱呢。” 富翁更加好奇了:“那么,你究竟在想什么呢?” 萧伯纳安祥地答道:“我是在想着您啊!”

劳动和运动

在一次宴会上,萧伯纳恰好与某纺织厂经理的太太并座。

“亲爱的萧伯纳先生,”这位身体肥胖、娇声娇气的阔太太问道:“你是否知道,哪种减肥药最有效?” 萧伯纳注视了一下这位邻座,装出一副正经的神态,用手捋着长须答道:“我倒是知道有一种药,但是,遗憾的是,我无论如何也翻译不出这个药名,因为劳动和运动这两个词,对您来说是地道的外国字。”

慈善事业

一天,萧伯纳应邀参加一个慈善团体的舞会。会上,他邀请一位身份平常的慈善团体女成员跳舞。这个女子不好意思地说:“您怎么和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跳舞呢?” 萧伯纳回答:“这不是一件慈善事业吗?”

文豪与出版商

一个英国出版商想得到大文豪萧伯纳对他的赞誉,借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他想:要得到萧伯纳的赞誉必须先赞誉哪个人呢?于是,他去拜访萧伯纳。当他看到萧伯纳正在评论莎士比亚的作品时,就说:“啊,先生,你又评论莎士比亚了。是的,从古到今,真正懂得莎士比亚的人太少了,算来算去,也只有 2 个。” 萧伯纳已明白了他的意思,想让他继续说下去。

“是的,只有 2 个人,这第一个自然是您萧伯纳先生了。

可是,还有一个呢?您看他应该是谁?” 萧伯纳说:“那当然是莎士比亚自己了。”

司机妙语

萧伯纳很喜欢自己驾驶汽车。一天,他一边开着汽车,一边和坐在旁边的司机谈起他新近构思的一个剧本来。突然,司机一句话也不说,就从兴致勃勃的萧伯纳手里夺过了方向盘。

“你怎么啦?”事出突然,使作家感到惊讶。

“请原谅,”司机说,“你的剧本妙极了,我真不愿意让你在没写完之前就把命送掉。”

趣味不能相投

萧伯纳享誉世界后,美国电影巨头萨姆·高德温想从萧伯纳那儿把其戏剧的电影拍摄权买下来。他找到了萧伯纳。

“您的戏剧艺术价值很高,但我想如果能把它们搬上银幕,全世界都会被你的艺术所陶醉。”这位电影巨头表示了对艺术的珍爱。

萧伯纳很高兴他这样想,这样做。但到后来,他俩为了摄制权的价格无法达成协议,最后以萧伯纳拒绝出卖摄制权结束。萧伯纳说:“问题很简单,高德温先生,您只对艺术感兴趣,而我只对钱感兴趣。”

越来越年轻的雕像

萧伯纳崭露头角以后,法国著名雕刻艺术大师法朗索瓦·奥古斯特·罗丹曾为他塑过一次雕像。

几十年后的一天,萧伯纳把这尊雕像拿出来给朋友看,并说:“这件雕像有一点非常有趣,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得越来越年轻了。”

终于兑现了

一次,好友帕特里克·马奥尼与萧伯纳夫妇谈了许多问题,当他们谈到名人的爱情纠葛时,马奥尼问萧伯纳夫人:“您是怎样与您丈夫那些众多的女性爱慕者和平共处的?” 萧伯纳夫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一则轶事。她说:“在我们结婚以后不久,有一位女演员拼命追求我丈夫,她威胁说,假如见不到他, 她就要自杀,她就会心碎⋯⋯” “那么,她有没有心碎而死?” “确实如此,她死于心脏病。”萧伯纳打断了谈话插进来说,“不过那是在 50 年以后

了。”

给我多少试验费

有一次,萧伯纳因脊椎骨有毛病需要从脚跟上截一块骨头来补脊椎的缺损。手术做完以后,医生想多捞点手术费,便说:“萧伯纳先生,这是我们从来没做过的新手术啊!” 萧伯纳笑道:“这好极了,请问你打算付我多少试验费

呢?”

你的运气不好

一次萧伯纳在街上行走,被一个冒失鬼骑车撞倒在地,幸好没有受伤,只虚惊一场。骑车人急忙扶起他,连连道歉,可是萧伯纳却作出惋惜的样子说:“你的运气不好,先生,你如果把我撞死了,你就可以名扬四海了!”

倒以为我死了

在萧伯纳 70 岁生日那天,英国许多报纸登了他的照片,他看见后却说: “我早晨起来,一见这报纸上有我的照片,倒以为我死了。”

“你也表示沉默”

1892 年,被维多利亚女王封为桂冠诗人的丁尼生逝世了,这顶称号也

就空了下来。几位声望颇高的诗人作为候选人经常被提出来,但其中偏偏没有姿态十足、其实很蹩脚的诗人刘易斯·莫里斯爵士。

“对我故意表示沉默,这完全是一个阴谋。”莫里斯向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1854— 1900 年)叫屈说:“奥斯卡,你说我该怎么办呢?”他问。

“也表示沉默。”王尔德给他出主意说。

推托之辞

爱尔兰剧作家、议员理查德·布林斯利·谢里登(1751— 1816 年),拥有 “睿智的议会雄辩家”的美称。在许多场合,他以如簧之舌解除了麻烦,争得了自尊。

一天,一位爱唠叨又浅溥的太太急于要和谢里登一起出去散步,对他说:天气已够好的了,完全可以出去了。而谢里登则急于避免和这位太太单独在一起,便回答说:“这天气对你一个人来说也许已够好的了,但对两个人来说,还完全不行。”

在无赖和愚蠢中间

一天,谢里登从朋友处回来,走到伦敦街上,迎面碰上了两个皇家公爵,这两个人平时总要挖苦这位作家出身的议员。

他俩很亲热地与谢里登打了招呼,其中一个拍拍他的肩膀说:“喂,谢里登,我们正在争论你这个人是更无赖些呢还是更愚蠢些。” “哦,”谢里登立即抓住他们一人说,“我相信我正处于这两者之间,这就是答案。” 向议员“道歉” 有一次,在下议院里,谢里登和另一位议员争了起来,他对这位议员言不由衷的行为感到愤慨,并当面指责他是个骗子、说谎家。第二天, 下议院院长要求谢里登向那位议员道歉,因为他的话带有侮辱性。谢里登回答说:“我是说过那位尊敬的议员先生是个说谎家,这一点儿不假,对此,我深表歉意。”

免费旅行的妙法

法国作家弗朗索瓦·拉伯雷(1494— 1553 年)有一次有急事要到巴黎去, 可是没有上路的钱,怎么办呢?他弄来一些有颜色的粉末,包成三包,在上面写着:“给国王吃的药”、“给王后吃的药”、“给太子吃的药”,然后,有意让警察看见这些东西。警察发觉后,如临大敌,马上把他抓起来,当作重大嫌疑犯送到巴黎。

经过调查,没有治罪根据,只好把他放了,他达到了免费到巴黎的目

的。

遵守诺言

J·科佩(1842— 1908 年),法国著名诗人,1884 年被选为法兰西院士。 有一次,一位不太出名的作家的妻子跑来找科佩,请他在法兰西学院

选举院士时帮他丈夫一次忙,她说:“只要有你的一票,他一定会被选上的。如果他选不上,一定会去寻短见的。” 科佩答应了她的要求,投了她丈夫一票, 但此人并未选上。

几个月后,法兰西学院又要补充一个缺额了。那位太太又来找科佩, 请他再鼎力相助。

“呵,不,”科佩回答说:“我遵守了自己的诺言,但他却没有遵守。因此,我不好再覆行义务了。”

有毒的马铃薯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1621— 1695 年)每天早晨习惯食用一个马铃薯。

有一天,他把一个太烫的马铃薯放在饭厅的壁炉上凉一凉,随后就离开了房间。可是,等他回来时,那个马铃薯不见了。有个佣人曾经在饭厅里走过,拉封丹猜到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于是,他叫喊起来。“啊!我的上帝!谁吃了我放在壁炉上的那个马铃薯?” “不是我。”那个佣人回答说。

“那再好也没有了。”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我在马铃薯里放了一点砒霜,是为了毒死老鼠的!” “啊!我的上帝!砒霜!⋯⋯我中毒了!” “放心吧,孩子,这是我略施小计,为的是想知道事情的真相。”

收藏在柜子里的工作人员

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著作丰富,仅小说就有 104 部,人们就传说他有一个“写作公司”。公司里有不少作者和科学家,而他只不过是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罢了。

听了这个传说,有个记者特地前去采访。凡尔纳知道他的来意后,便微笑着把他领进了工作室,指着一排排柜子对他说:“我公司的全部工作人员都在这些柜子里,请你参观一下吧!” 柜子里分门别类地放满了科技资料卡片。

当情人比做丈夫容易

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1799— 1850 年)年轻时一直没有结婚。33 岁那年, 他收到一封从乌克兰寄来的署名为“陌生人”的信,后来他打听到,此信出于伯爵夫人埃韦利娜·韩斯卡之手。从那时起,他们的恋情渐趋浓烈并延续了 17

年。尽管伯爵本人在 1841 年去世,韩斯卡夫人直到巴尔扎克离世前 5 个月才与他正式结婚。

不知是解释他选择生活方式的原因还是出于幽默,巴尔扎克曾说了这样一句妙语:“当一个情人要比做一个丈夫容易,正如整天卖弄机警要比偶尔说一句应景的妙语困难得多。”

一样也沾不到边

安妮·斯塔尔夫人(1766— 1817 年),法国作家。她热衷于社会活动,还有能说会道的口才。

有一次参加一位政治家举办的晚宴,她与漂亮的雷卡米尔夫人正好坐在一个年轻的绔绔公子的两旁。整个晚上,这位公子都兴奋异常,并得意地对人说:“现在我正处于智慧和美貌之间。” “的确不错,但你一样也沾不到边儿。”斯塔尔夫人斜着眼说。

剃去半边

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 1885 年)正赶写一部作品,十分紧张, 可是社交活动占去他不少时间。一天,他想了个绝招:把自己的头发和胡须分别剃去半边。亲朋好友一来,他就指指自己的滑稽相,谢绝了社交约会。待须发长长还原,他的大作也告成功。

巧问巧答

雨果写完《悲惨世界》之后,将书稿投寄给一位出版商。稿子寄出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音,于是,他在纸上画了一个很大的“?”,寄给了出版商。隔几天,出版商回信了,雨果拆开一看,上面也是一个字没有,只画了一个“!”。

他知道有希望了。果然,他的《悲惨世界》不久就出版了,并大获成

功。

笔杆贩子

有一次雨果出国旅行到了边境,宪兵要检查登记,就问他:“姓名?” “雨果。” “干什么的?” “写东西的。” “以什么谋生?” “笔杆子。”于是宪兵就在登记簿上写道:“姓名:雨果;职业:贩卖笔杆。”

有关天堂和地狱的话题

一天,法国文学家、艺术家简·科克特(1889— 1963 年)参加一个有不少熟人在场的交谈会。中途有个人提到了有关天堂和地狱的话题,并请科克特发表自己的高见。

科克特彬彬有礼地拒绝道:“请原谅,我不能谈论这些问题,因为无论是天堂还是地狱,都有一些我的亲朋好友在那儿。”

祖 先

有一次,一位银行家问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1802— 1870 年):“听说,你有四分之一的黑人血统,是不是?” “我想是这样。”大仲马说。

“那令尊呢?” “一半黑人血统。” “令祖呢?” “全黑。”大仲马答道。

“请问,令曾祖呢?”银行家打破沙锅问到底。“人猿。”大仲马一本正经地说。

“阁下可是开玩笑?这怎么可能!” “真的,是人猿。”大仲马怡然说,“我的家族从人猿开始,而你的家族到人猿为止。”

伊夫堡监狱

在《基度山伯爵》一书中,大仲马把法国的伊夫堡安排为囚禁爱德蒙·邓蒂斯和他的难友法利亚长老的监狱。1844 年该书出版后,无数好奇的读者纷纷来到这座阴凄的古堡参观。古堡的看守人也煞有介事地向每个来访者介绍那两间当年邓蒂斯和法利亚的囚室。人们好奇心得到了满足,而看守人则相应地拿到一点小费。

一天,一位衣着体面的绅士来到伊夫堡。看守人照例把他带到囚室参观。当听完了例行的一番有声有色的独白之后,来访者问道:“那么说,你是认识爱德蒙·邓蒂斯的喽?” “是的,先生,这孩子真够可怜的。您也知道, 世道对他太不公正了,所以,有时候,我就多给他一点食品,或者偷偷地给他 一小杯酒。” “您真是一位好人。”绅士脸带微笑地说,把一枚金币连同一张名片放在看守人手里,“请收下吧,这是你对我儿子的好心所应得的报酬。”绅 士走了,看守人拿起名片一看,上面用漂亮的字体印着来访者的姓名:大仲马。

可以再死一个法警

一个机构请大仲马为一个在困境中死去的人写一篇悼文。大仲马问死者是不是巴黎文艺界人士,回答说:“不完全是,但他也时常在文艺界出入,他是该地区的法警。” “安葬他需要多少费用?”大仲马突然问道。

“25 法郎。” “这里是 50 法郎,可以安葬两个法警了。”大仲马说。

价值 10 万法郎的李子

1842 年,按照塞纳省法院的判决,基度山城堡被拍卖了,大仲马不得不告别自己的家园。离别时,大仲马把一只碟子递给一位朋友,碟子里放着两只李子,朋友挑了一只。

“你把 10 万法郎吃了。”大仲马叫道。

“10 万法郎?” “没错,这两只李子——就是基度山留给我的全部

财产⋯⋯我为这李子付出了 20 万法郎的代价⋯⋯”

自得其乐

有一次,大仲马到德国一家餐馆吃饭,他想尝一尝有名的德国蘑菇,但服 务员听不懂他的法语。他灵机一动,就在纸上画了一只蘑菇,送给那位服务员。

服务员一看,恍然大悟,飞奔离去。

大仲马拈须微笑,自得其乐,他想:“我的画虽不如我的文字传神,但总算有两下子,行!” 一刻钟后,那服务员气喘吁吁地回来,手里拿了一把雨伞对他说:“先生,你需要的东西,我给你找来了!”

那位先生弄错了

大仲马为人慷慨,即使破了产,仍然最厌恶吝啬。有一天,从旅馆出来, 大仲马看见一个百万富翁正给存衣处的管衣人一个 50 生丁的硬币。作家涨红了

脸,递给管衣人一张 100 法郎的纸钞。

“对不起,先生,我想您弄错了!”管衣人将钱又递了回来。

“不,我的朋友,不,”大仲马说道,“是那位先生弄错了。” 他指了指那个百万富翁。

最遗憾的事发生了

大仲马有一次和一位官运亨通的青年政客发生了争执,两人誓不两立,并同意用决斗来解决问题。

同他俩坚定地各执已见一样,他俩的枪法又都是出了名的好。在中间人的安排下,他们决定抽签,输者必须向自己开枪。结果是大仲马输了。

他手里拿着枪,神情严肃地走进另一房间里,随手关上了门。

在场的同伴们在焦虑中等待着那一枪响,等了好一会儿,枪声响了, 对手和同伴向房间跑去。打开房门,只见大仲马手里拿着冒烟的枪,失望地对来人说:“先生们,最遗憾的事发生了——我没有打中。”

统计数字

大仲马的作品多曲折感人,而大仲马又多私生子,所以,取笑讥讽他的人, 往往把他的作品比作他的私生子。

最使他头痛的是巴黎统计学会的秘书长李昂纳,这人是大仲马的朋友, 每次举统计数字的例子,总是说大仲马的情妇和私生子有多少。

有一年该统计学会开年会,大仲马估计,李昂纳又要大放厥词,说他的坏话了。于是他请求参加年会,获得了批准,果然不出大仲马所料,李昂纳又举他的情妇和私生子的例子。

李昂纳报告完毕,请大仲马致词。一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演讲的大仲马,这次却破例登台说:“所有统计数字都是撒谎的,包括有关本人的数字在内。”听众哄堂大笑。

最好的作品

大仲马曾和一个女裁缝生下一个男孩,他就是《茶花女》的作者小仲马。1852 年,小仲马的话剧《茶花女》初演受到热烈欢迎。他打电报给当

时流亡在布鲁塞尔的大仲马说:“巨大,巨大的成功!就像我看到你的一部作品初上演所获得的成功一样⋯⋯” 对于儿子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大仲马自愧不如;他既有父亲的高兴,又有同行的妒忌。他风趣地回答说:“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我亲爱的孩子!”

拼命写作

有一天,小仲马去父亲那里,见父亲正在写作,就问他近况如何? “累得要命。”父亲答道。

“那就休息一下好了。” “不行。” “为什么?” 大仲马拉开桌子的抽屉,指着两个路易对儿子说:“我来巴黎时身边有 53 个法郎,现在手

头却只剩下 40 个法郎了。在我没有挣回那 13 个法郎之前,我必须写作!”

没有秘诀

大仲马写作的速度十分惊人,他一生活了 68 岁,晚年自称毕生著书 1200 部。有人问他:“你苦写了一天,第二天怎么仍有精神呢?” 他回答说:“我根本没有苦写过。” “那你怎么写得又多又快呢?” “我不知道,你去问一股泉水它为什么总是喷涌不尽吧。”

打瞌睡的人

友人约小仲马(1824— 1895 年)同去看戏,演出中间人们聚精会神地凝视着舞台。

只有小仲马反转身来,面向观众,嘴里还不停地嘟噜着: “一个, 两个,三个⋯⋯” “亲爱的,您这是在干什么?”友人问。

“您的剧本正在上演,我在算算看,有几个人正在打瞌睡。” 小仲

马答。

不久,小仲马的《茶花女》公演了。两人又一同去观看。

这次,那个朋友也不停地回头寻找打瞌睡的人,找来找去,居然也被

他找到了一个。

“亲爱的,您的《茶花女》的观众不是也有打瞌睡的吗?” 小仲马朝他朋友指的地方望了一下,一本正经地说:“怎么,您不认识这个人了吗?他正是上次看您的戏时睡着的人,想不到他至今还没有睡醒。”

作家选择决斗的武器

乔治·库特林(1858— 1929 年),法国知名的剧作家和幽默作家。

有一次,一位自命不凡的年轻作者想一鸣惊人,便写信给库特林,借一个微不足道的理由向他提出决斗,但这一封信实在上不了桌面:字迹潦草, 甚至有许多字拼写错误。

库特林很快给他写了回信:“亲爱的先生,因为我是伤害你的一方,该由我来选择决斗武器。我要用‘正字法’来决斗。在接到这封信之前你就已经失败了。”

剧本的标题

特里斯坦·贝尔纳(1868— 1947 年)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特别的地位。他

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后者尤其出名。他为人严肃认真但不刻板,富于幽默并常出奇想。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剧作者送来一部作品请贝尔纳指教。没过几天, 他就来问贝尔纳,剧本的标题是否合适。还没有看过剧本的贝尔纳想了一会儿问:“你剧本里有没有喇叭声?” “没有。”年轻人疑惑地回答道。

“那么,有没有鼓声呢?” “也没有啊。”剧作者更纳闷了。“那就好办了,你干脆把标题改为《不闻鼓乐》吧。”

权威人士的俏皮话

有一次,贝尔纳说了句俏皮话,把他的朋友们逗得捧腹大笑。其中一位非常佩服他的才华和为人,就恭维他说:“只有你才能说得出如此妙不可言的话 来。” 可是,贝尔纳坦率地告诉他,这句俏皮话是他刚刚从报纸上看来的。

“是吗?可你说得那么自然,就像是发自你的内心一样。”“这一点算你说对了,”贝尔纳得意地说,“不同的是,我把它权威化了。”

乞丐也应有休假的权利

贝尔纳脾气不好,可心地十分善良。曾有个老乞丐摸透了贝尔纳的脾气,每天在某一时间就守在贝尔纳的门口,每次都能如愿以偿。

贝尔纳实在受不了,可又无法拒绝施舍。终于有一天,贝尔纳从钱包里掏出来的不是往常的小额银币,而是一张大票面的钞票,老乞丐惊喜得不敢相信。

贝尔纳把钞票放到老乞丐的帽子里,对他说:“我明天去诺曼底,要在那儿耽搁两个月,这钱是预付给你两个月用的,你也有休假的权利。”

最佳答案

有一次,法国的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 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 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份答卷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给自己喝倒彩

乔治·费多(1862— 1921 年)是法国著名的戏剧家,他成功地创作了许多滑稽剧,《马克西姆家的姑娘》一剧曾轰动一时。但在他刚开始创作时也曾受到观众的冷遇。在一个蹩脚的首场演出的晚上,费多混在观众当中,同他们一起喝倒彩。

“你是发疯了吧!”一个找到他的朋友拉住他说。“这样我才听不见别人的骂声,”他解释说,“也不会太伤心。”

把斗赢的送来

有一次乔治·费多在饭店里用餐,女招待员送来一只缺了腿的龙虾,他毫 不掩饰地表示自己的不快。招待员解释说,在蓄养池里的龙虾有时会互相咬斗, 被打败了的往往会变成残肢少腿的。

“那好,请把这只端走,”费多吩咐道,“把斗赢的那只给我送来。”

思想太丰富了

马塞尔·埃梅(1902— 1967 年)是 20 世纪法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有一天,一名记者对埃梅抱怨说,现代社会阻碍了人类的自由发展。

“我不同意你这种说法,”埃梅温和地说,“我觉得我是完全自由的。”

“但是,毫不疑问,你得承认你的自由受到限制。”“这倒是的,”埃梅答道,“我不时发现我极大地受到词典的限制。”

让 路

德国诗人歌德(1749— 1832 年)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行的小路上和一位批评家相遇了。

“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批评家说。

“我恰好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了路边。

请寄标点来

台奥多尔·冯达诺是 19 世纪德国著名作家。他在柏林当编辑时,一次收到一个青年习作者寄来的几首没有标点的诗,附信中说:“我对标点向来是不在乎的,如用时,请您自己填上。” 冯达诺很快将稿退回,并附信说:“我对诗向来是不在乎的,下次请您只寄些标点来,诗由我填好了。”

不费神的阅读

德国幻想小说的奠基人库尔德·拉斯维茨,一次在回答记者关于他最喜爱什么样的书籍的问题时说,他只读歌德的作品和描写印第安人生活的庸俗惊险小说。记者对这位大作家如此古怪的阅读趣味大惑不解,拉斯维茨便进一步解释道: “你知道,我是一名职业作家,总爱情不自禁地对所读的作品分析品评一番。这样做实在太费精神了。而读上述那两类书籍,则可以省却这种麻烦,让脑子完全休息。因为,歌德的作品太高超了,简直不容置评;而庸俗的惊险小说又太低劣了,根本不值一评!”

反击旅行家

德国大诗人海涅(1197— 1856 年)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理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石头落地

一天,海涅收到朋友寄来的一封很重的欠邮资的信。他拆开一看,原来是一大捆包装纸,里面附着一张小纸条:“我很好,你放心吧!你的梅厄。” 几天后,梅厄也收到海涅寄去的一包很重的欠资包裹,他领取这包裹时不得不付出一大笔现金,原来里面装的是一块石头,也附有一张纸条:“亲爱的梅厄:当我知道你很好时,我心里这块石头也就落地了。”

引以自豪

基督徒对海涅说:“您和耶稣是同一民族的后裔。我若是您,会引以自豪的。” 海涅:“我也如此,倘若除了耶稣再无一人是这个民族的后裔的话。”

遗 嘱

1841 年,海涅跟巴黎皮货店的一个女营业员欧仁妮结了婚。这是一个不幸的结合。欧仁妮没有受过教育,愚蠢无知而且虚荣心极 强。海涅对她的爱情没有能够使她克服自己的缺点。诗人临死的时候, 把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她,条件是她必须再嫁一个人。

“这样,至少会有一个人会因为我的死而感到遗憾。”海涅这样解释说。

妙语压倒暴发户

德国小说家、作曲家霍夫曼(1776— 1822 年)到柏林的一个新贵家作客。餐毕,主人领他观看豪华的住宅。谈到仆人,这位暴发户漫不经心地说他一个人需要 3 个仆人服侍。谁料到,小说家说他单洗澡就有 4 个人来服侍。一个给他放好浴巾,另一个试水温,还有一个检查水龙头。

“那么第四个呢?”暴发户迷惑不解地问。

“噢,他是最关键的——他代我洗澡。”小说家说。

乌云与蛤蟆

俄国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1769— 1844 年)长得很胖,又爱穿黑衣服。一次,一位贵族看到他在散步,便冲着他大叫:“你看,来了一朵乌云!” “怪不得蛤蟆开始叫了!”克雷洛夫看着雍肿的贵族答道。

“野兽能代表我说话” 克雷洛夫的寓言很受读者欢迎,写得既多又

好。

有一次,他的朋友称赞他说:“你的书写得真好,一版又一版,比谁都

印得多。” 克雷洛夫笑着回答说:“不,不是我的书写得好,是因为我的书是给孩子看的。谁都知道孩子们是容易弄坏书的,所以印的版次就多了。” 有人问他为什么选择野兽来写,他说:“要知道,我的野兽能代表我说话。”

反正赔不起

克雷洛夫生活很贫寒。一次,他的房东与他签订租契。房东在租契上写明, 假如克雷洛夫不慎引起火灾,烧了房子必须赔偿 15000 卢布。克雷洛夫看后,

没提出异议,而提笔在 15000 后又加上两个“0”。房东一看,惊喜地喊道:“怎

么 150 万卢布!”克雷洛夫不动声色地回答:“反正我也赔不起。”

音乐和感冒

俄国作家赫尔岑(1812— 1870 年)在一次宴会上被轻佻的音乐弄得非常厌烦,便用手捂住耳朵。

主人解释说:“对不起,演奏的都是流行乐曲。” 赫尔岑反问道:“流行的乐曲就一定高尚吗?” 主人听了很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流行 呢?” 赫尔岑笑了:“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说罢,头也不回地走了。

法 令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 1910 年)一次在信中诙谐地对一位朋友说:“如果我是沙皇,我就公布一项法令:作家要是用了一个自己不能解释其意义的词,就剥夺他的写作权利,并且打 100 棍子。”

妙答沙皇

一次,沙皇下令召见乌克兰伟大的诗人谢甫琴科(1814— 1861 年)。宫殿上,文武百官都向沙皇弯腰鞠躬,只有诗人凛然直立。沙皇大怒,说:“你为什么不向我弯腰鞠躬?” 诗人冷笑着说:“陛下要见我,我要是像他们一样弯腰鞠躬,你怎么看得清我呢?”

回敬贵族小姐

俄国大诗人普希金(1799— 1837 年)在成名之前,一次在彼得堡参加一个公爵家的舞会。他邀请一个年轻而漂亮的贵族小姐跳舞,这位小姐傲慢地看了年轻的普希金一眼,冷淡地说:“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 普希金 没有生气,微笑地说:“对不起!亲爱的小姐。我不知道您正怀着孩子。”说完,他很有礼貌地鞠了一躬。

装 病

契诃夫(1860— 1904 年)是俄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与戏剧家。有一天,一位长得很丰满,穿得很漂亮的美丽健康的太太来看望契诃夫。

她一坐下来,就装腔作势地说:“人生多么无聊,安东·巴甫洛维奇!一切都是灰色的:人啦、海啦、连花儿都是一样。在我看来什么都是灰色的, 没有欲望。我的灵魂里充满了痛苦。⋯⋯这好像是一种病⋯⋯” 契诃夫眯起眼睛望望面前的这位太太,说:“的确,这是一种病。它还有一个拉丁文的名字:morbuspritvorlalis。” 这句拉丁文的意思是:装病。那位太太幸而不懂拉丁文。

妻子和情妇

契诃夫热爱自己的文学事业,同时又真诚地献身于自己的医生的职业,为穷苦的人们解除痛苦。每当有人称赞他的文学作品时,他总是谦逊地回答:“我是医生。”他常开玩笑说:“医学是我合法的妻子,而文学则是情妇。”

人与箱

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盖达尔(1904— 1941 年)旅行时,有个小学生认出是他,抢着替他提皮箱。皮箱的确太破旧了。学生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 盖达尔说:“这样难道不好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 的,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更糟?!”

诗人的反驳

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1893— 1930 年)15 岁就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对党有深厚的感情,常常把“十月革命”亲切地抒写为“我的革命”。

有人刁难他,说什么:“你啊,在诗中常常写我、我、我,难道还称得上是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的诗人吗?” 诗人幽默地反唇相讥:“向姑娘表白爱情的时候,你难道会说我们、我们、我们爱你吗?” 有一次朗诵会上,马雅可夫斯基朗诵自己的新作之后,收到一张条子。条子上说:“马雅可夫斯基,您说您是一个集体主义者,可是您的诗里却总是‘我’、‘我’⋯⋯这是为什么?” 马雅可夫斯基宣读了条子后答道:“尼古拉二世却不然,他讲话总是‘我们’、‘我们’⋯⋯难道你以为他倒是一个集体主义者吗?”

对付造谣人的妙法

有一天,马雅可夫斯基在路上见到有个头戴小帽的女人,把许多人集在她

的周围,用各种各样最荒谬的谣言来诬蔑、中伤布尔什维克,马雅可夫斯基很生气,当即用有力的双手分开人群,直扑到这个女人跟前说:“抓住她,她昨天把我的钱袋偷跑了!” 那女人惊慌失措,含糊地嘟哝着:“你搞错了吧?” “没有,没有,正是你,偷了我 25 卢布。” 围着那女人的人们开始讥笑她,

四散走开了。人们走光以后,那女人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对马雅可夫斯基说: “我的上帝,你瞧瞧我吧,我可真的是第一回看见你呀!” 马雅可夫斯基答道:“可不是吗?太太,您这才头一回见到一个布尔什维克,却就大谈特谈起布尔什维克们来了⋯⋯”

贫穷和富有

伟大的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 1321 年)被恩格斯说成“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处于新旧时代交替时期的但丁并不超然,他深深地卷入政治斗争,曾在他的保护人坎·格朗德的宫廷里住过一段时间,不过他们的关系并不真正融洽。宫廷里另外一位官员,狂妄无知,却能获得大量的金钱。

一天,这位官员对世界名著《神曲》的作者但丁说:“这到底是为什么?像我这样无知愚笨,却这么得宠而富有。而你学识渊博、聪明非凡,却穷得像乞丐?” 但丁回答说:“原因很简单:你找到了一位与你类似的君主。要是我也找到一位像我这样的君主时,就会和你一样富有了。”

反守为攻

但丁在一次参加教堂的仪式时,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以至在举起圣餐时竟忘记跪下。

他的几个对头立刻跑到主教那里告状,说但丁有意亵渎神圣,要求予 以严惩。在宗教统治的中世纪这一罪名可非同小可,何况他还是个反教皇党人。

但丁被带到主教那里,他听过指控以后,辩解说:“主教大人,我想他们是在诬蔑。那些指控我的人如果像我一样,把眼睛和心灵都朝着上帝的话, 他们就不会有心神东张西望。

很显然,在整个仪式中,他们都是心不在焉的。”

英雄所见略同

有个朋友请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看戏。这位朋友声称这戏是自己的新作。 戏开演之后,斯特林堡越看越不是滋味,他发现,这个戏从人物到情

节,正是他从前想写而没来得及写出来的一个戏,不久前,他曾向这个朋友谈过他的构思。

戏散场后,这位朋友“谦虚”地向他征求意见,斯特林堡平静地说:“这正是我想要写的戏,看来,这是我们英雄所见略同啊!”

帽子和脑袋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1805— 1875 年)很俭朴,常常戴着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行走。

有个行路人嘲笑他:“你脑袋上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 能算是帽子吗?” 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

留影的用意

  1. 世纪 20 年代匈牙利剧作家费伦茨·莫尔纳尔(1878— 1952 年)居住在维也纳的一家旅馆里。一天,他的一大批亲戚来看望他,并希望分享一点剧作家的巨大成功。事先,他们估计可能会受到冷遇,所以,做好了思想准备。

但是,使他们感到吃惊的是,莫尔纳尔很热情地与他们打招呼,甚至还坚持要大家坐下一起合影留念。可是照片印出来后,莫尔纳尔把照片交给旅馆的门卫,说:“无论什么时候,你看见照片中的任何人想走进旅馆,都不要让他们进来。”

独特的电报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著名剧作家奥尼尔一次接到代理人拍来的一份电 报,内容是:大明星哈洛小姐要找一位最好的剧作家写一个电影剧本,是否麻烦奥尼尔先生回一封电报,电报字数不超过 20 个,电报费由收电人支付。奥尼尔回电如下:“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奥尼尔”。

领 带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1835— 1910 年),曾经是斯托夫人的邻居。他

比斯托夫人小 24 岁,对她很尊敬。他常到她那里去谈话,这已成为习惯。

一天,马克·吐温从斯托夫人那里回来,他妻子吃惊地问:“你怎么不结领带就去了?” 不结领带是一种失礼。他的妻子怕斯托夫人见怪,为此闷闷不乐。

于是,马克·吐温赶快写了一封信,连同一条领带装在一个小盒里, 送到斯托夫人那里去。信上是这样写的: 斯托夫人: 给您送去一条领带,请您看一下。我今天早晨 在您那里谈了大约 30 分钟,请您不厌其烦地看它一下吧。希望您看过马上还给我,因为我只有这一条 领带。

幸福的婚事

马克·吐温爱上了头发乌黑、美貌惊人的莉薇小姐,他们在 1870 年 2 月 2 日举行了婚礼。婚后不久,马克·吐温给友人写信,在信中,他不无幽默感地说:“如果一个人结婚后的全部生活都和我们一样幸福的话,那么我算是白白浪费了 30 年的时光。假如一切能从头开始,那么我将会在呀呀学语的婴儿时期就结婚,而不会把时间荒废在磨牙和打碎瓶瓶罐罐上。”

广 告

一位商界阔佬对马克·吐温说:“我想借助您的大名,给敝公司做个广告。”马克·吐温说:“当然可以!” 第二天在马克·吐温主办的报纸上登出了如下文字: 一只母苍蝇有两个儿子。她把这两个儿子视若掌上明珠,爱护备至。一天,母子三个飞到××商业公司的商店里。一只小苍蝇去品尝包装精美的糖果,忽然双翅颤抖滚落下来,一命呜呼!另一只小苍蝇去吃香肠,不料也一头栽倒,顷刻毙命。母苍蝇痛不欲生,扑到一张苍蝇纸上意欲自杀,尽管大吃大嚼,结果却安然无恙!

阔佬看完广告,气得直翻白眼。

死是千真万确的

某一个“愚人节”,有人为了戏弄马克·吐温,在纽约的一家报纸上报道说

他死了。结果,马克·吐温的亲戚朋友从全国各地纷纷赶来吊丧。当他们来到 马克·吐温家的时候,只见马克·吐温正坐在桌前写作。亲戚朋友们先是一惊, 接着都齐声谴责那家造谣的报纸。

马克·吐温毫无怒色,幽默地说:“报道我死是千真万确的,不过把日期提前了一些。”

非吉非凶

马克·吐温在密苏里州办报时,收到一个订户的来信。信中问:“马克·吐温先生,我在报纸里发现一只蜘蛛,请问您这预兆着的是吉?是凶?” 马克·吐温回信说:“这不是什么吉兆,也并非什么凶兆,这蜘蛛不过想爬进报纸去看看,哪个商人没有在报纸上登广告,它就到那家商店的大门口去结网,好过安安静静的日子。”

知己知彼

马克·吐温曾在圣法朗西士哥《呼声报》编辑部任职。

他在那里工作了 6 个月之后,有一次,给总编辑叫了进去说:“以后你不必在这里工作了。” 马克·吐温瞪着眼望着他,问道:“你们到底为了什么缘故不用我呢?” “为的是你太懒,而且一点也不中用。” “呵,你真蠢得可以了,”马克·吐温笑着回答,“你要用 6 个月的时间才晓得我太懒而不中用,可是我在进来工作那一天便晓得了。”

登 记

马克·吐温有一天来到一个小城市,他想找一家旅馆过夜。旅馆服务台上的职员请他将名字写到旅客登记簿上。

马克·吐温先看了一下登记簿,他发现很多旅客都是这样登记的,比如:拜特福公爵和他的仆人⋯⋯ 这位著名的作家于是也挥笔写道:“马克·吐温和他的箱子。”

“道歉”声明

马克·吐温在一次酒会上答记者问时说:“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记者将他的话公诸于众,华盛顿的议员们一定要马克·吐温在报上登个启示,赔礼道歉。马克·吐温写了这样一张启事: 以前鄙人在酒席上发言, 说有些国会议员是狗 婊子养的,我再三考虑,觉得此言不妥当,而且不合事实。特登报声明,把我的话修改如下:美国国 会中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

不许侍奉二主

摩门教徒是基督教的一个教派,主张一夫多妻制。一次,马克·吐温与一位摩门教徒就一夫多妻问题展开争论。摩门教徒说:“你能在《圣经》中找到一句禁止一夫多妻的话吗?”“当然可以,”马克·吐温说,“马太福音第六章第二十四节说:‘谁也不许侍奉二主’。”

鲸与作家

马克·吐温收到一位初学写作的青年的来信。写信人对这样一个问题颇感兴趣:听说鱼骨里含有大量的磷质,而磷则有补于脑,那么要成为一个举世有

名的大作家,就必须吃很多很多的鱼才行,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实际。他问马克·吐温:“您是否吃了很多很多的鱼,吃的又是哪种鱼?” 马克·吐温回信说:“看来,你得吃一条鲸才成。”

联想和说谎

作家把真人真事编成美丽的口头故事,要有丰富的大胆的联想。

有一位专门在细节的真实性上吹毛求疵的批评家,曾经指责马克·吐温说谎。

马克·吐温挖苦地说道:“假如您自己不会说谎,没有说谎的本事,对谎话是怎样说的一点知识都没有,您怎能判断我是说谎呢?只有在这方面经验丰富的人,才有权这样明目张胆地武断地说话。您没有这种经验,而且也不可能有。在这一方面,您是一窍不通而又要充内行的人。”

小错和大错

有人问马克·吐温,小错误和大错误有什么区别。马克·吐温说:“如果你从餐馆里出来,把自己的雨伞留在那里,而拿走了别人的雨伞,这叫小错。但如果你拿走了别人的雨伞,而把自己的雨伞留在那里,这就叫大错。”

治梦游症

一天,马克·吐温听见好多人在谈论梦游症。其中有一个是远近闻名的梦游症患者。

马克·吐温说:“我有办法治疗梦游患症。” 那患者十分高兴地恳 求道:“先生,请您帮帮我治疗治疗好吗?” 马克·吐温说:“那太简单了,你买上一盒图钉,睡前撒在床边的地上,准能治好你的梦游症。”

捉弄牧师

有一位牧师在讲坛上说教,马克·吐温讨厌极了,有心要和他开一个玩笑。

“牧师先生,你的讲词实在妙得很,只不过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见过, 你说的每一个字都在上面。” 那牧师听了后不高兴地回答说:“我的讲词绝非抄袭!” “但是那书上确是一字不差。” “那么你把那本书借给我一看。”牧师无可奈何地说。

于是,过了几天,这位牧师接到了马克·吐温寄给他的一本书——字

典!

必须站着

马克·吐温有一次到一个小城市演讲,他决定在演讲之前先理理发。

“您喜欢我们这个城市吗?”理发师问他。

“啊!喜欢,这是一个很好的地方。”马克·吐温说。“您来得很巧,”理发师继续说,“马克·吐温今天晚上要发表演讲,我想您一定是想去听听的喽?” “是的。”马克·吐温说。

“您弄到票了吗?” “还没有。” “这可太遗憾了!”理发师耸了耸肩膀,两手一摊,惋惜地说:“那您只好从头到尾站着了,因为那里不会有空座位。”“对!”幽默大师说,“和马克·吐温在一起可真糟糕,他一演讲我就只能永远站着。”

书与割草机

有一次,马克·吐温向邻居借阅一本书,邻居说:“可以,可以。但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的图书室借去的图书必须当场阅读。” 一星期后,这位邻居向马克·吐温借用割草机,马克·吐温笑着说:“当然可以,毫无问题。不过我定了一条规则: 从我家里借去的割草机只能在我的草地上使用。”

一针见血

美国有一位百万富翁,他的左眼坏了,花好多钱请人给装了一只假的。这只假眼装得真好,乍一看,谁也不会认为是假的。于是,这百万富翁十分得意,常常在人们面前夸耀自己。

有一次,他碰到马克·吐温,就问道:“你猜得出来吗? 我哪一只眼睛是假的?” 马克·吐温指着他的左眼说:“这只是假的。” 百万富翁十分惊异,说:“你怎么知道的?” 马克·吐温说:“因为你这只眼睛里还有一点点慈悲。”

我没关系

马克·吐温在著名画家惠斯勒的画室参观时,伸手去摸了一摸一幅油画。惠斯勒装着生气地喊道:“当心!难道你看不出这幅画还没干吗?” “啊,没关系,反正我戴着手套。”马克·吐温答道。

最好的写作方式

在一个宴会上,著名的美国作家埃内斯特·海明威(1899— 1961 年)正在苦苦思索着他的一篇小说中的某个情节,在他旁边坐着的一个令人讨厌的富翁却老在打岔,想同海明威攀谈。他说:“到底哪一种写作方式是最好的呢?”海明威双手一摊,说:“从左到右!”

秘 诀

有个记者向海明威求教:“你作品中的语言如此简洁,请问有何秘

诀?” “有时我饿着写,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有时我站着写,而且只用一只脚踮着地;有时我在寒冬故意只穿一件单衣,我边写边冻得瑟瑟发抖。这些非常不愉快的感觉使我不得不尽量少写些多余的话!”

领带与小说

美国有家服饰公司,为了招揽生意,一次给海明威送去一条领带,并附一封短信:“我公司出品的领带,深受顾客欢迎。现奉上样品一条,请您试用,并望寄回成本费 2 元。” 过了几天,公司收到海明威的回信,外附小说一册, 信里写着:“我的小说深受读者欢迎,现附信奉上一册,请你们一读。此书价值 2 元 8 角,也就是说,你们还欠我 8 角钱。”

一字一金

一个妒嫉的人写了封讽刺信给海明威:“我知道你现在的身价是一字一金。现在附上一元美金,请你寄个样品来看看。” 海明威收下那元钱,回答了一个“谢”字。

邮购钓鱼杆

1932 年,海明威来到西班牙的一条小河边钓鱼。一天,他又为邮购的事从

马德里给纽约的梅西商店写信,向他们催要三个月前订购的钓鱼杆。信中说: “⋯⋯11 个星期以前,我向你们订购了一副钓鱼杆,并将款子如数寄去。你们有我的地址,为什么既收下了我的款子又占有了我的鱼杆?告诉我,你们打算 用我的鱼杆去钓鱼吗?如果是这样的话,请给我寄鱼来,因为这鱼是用海明威 的鱼杆钓的⋯⋯” 半个月后,梅西商店的威尔斯回信道了歉,信中最后说: “顺便说一下,梅西商店没有把鱼寄去。不过你如把你的住址不断地寄给我, 我会高兴在每个星期寄给你一条鱼。” 海明威回信说:“亲爱的威尔斯先生:我要给你寄去一桶鱼饵。”

情书和遗嘱

海明威住在美国某州时,适逢这个州竞选州长。有一个参加竞选的议员知道海明威很有声望,想请海明威替他写一篇颂扬文章,帮他多拉一些选票;当他向海明威提出这一要求时,海明威一口答应翌日将派人送去。

第二天清早,议员高兴地收到了海明威送来的一封信,拆开来一看, 里面套着的是海明威的太太过去写给海明威的一封信。

议员以为是海明威匆忙弄错了,便把原件退回,顺便又写了一张便条请海明威帮忙。

不一会儿,海明威又送来第二封信,议员打开一看,竟是一张遗嘱, 于是,他就亲自找海明威想问一问究竟。

海明威无可奈何地说:“我家里除了情书以外,只有遗嘱了。你还能叫我拿什么东西给你呢?”

大多数作家是编辑

有一次,美国出版商罗伯特·吉罗克斯问诗人艾略特(1888— 1965 年)是否赞同一种普遍的观点:大多数编辑是失败的作家。

艾略特沉思了一会儿,说:“是的,我认为有些编辑是失败了的作家—

—但是,大多数作家都是编辑。”

爱情的公式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1876— 1916 年)收到一位贵族小姐的求爱信:“亲爱的杰克·伦敦,用你的美名加上我的高贵地位,再乘上万能的黄金,足以使我们建立起一个天堂所不能比拟的美满家庭。” 杰克·伦敦在回信中说:“你列出的那道爱情公式,我看开平方才有意义,而我们两个的心就是它们的平方根;可是很遗憾,这个平方根开出来的却是负数。”

蜗牛侍者

一天,美国小说家欧文·肖(1913— 1984 年),走进一家法国餐馆。点过菜后,静静地等了很长的时间,直到十分不耐烦时,餐厅侍者总管才认出了他,挨近作家身边,向他介绍说这家餐馆的蜗牛很不错,要不要来一份。

欧文·肖点了点头说:“我早已知道了,瞧,你们让蜗牛都穿上了侍者的衣服。”

回敬政治家

安妮·兰德斯(1918 年出生)是美国《太阳时报》的专栏女作家。在一次

大使馆的招待会上,一位相当体面的参议员向她走来,开玩笑说:“你就是作家安妮·兰德斯吧,给我说个笑话吧!” 安妮小姐毫不迟疑地答道:“那好。你是政治家,给我说个谎吧!”

时间差

亨利·盖伊·卡尔顿(1856— 1910 年),美国剧作家。他创作的剧本和他的口吃一样为众人知晓。

他患有口吃,可他并不为此忧虑,并有特殊的解决方法。

有一次,他对朋友,也是喜剧演员的纳特·古德温打招呼:“古、古、古德温先生,我、我、我能占、占用您一、一、一刻钟吗?” “当然可以, 您有什么事?” “我、我、我想与、与您谈、谈、谈 5 分钟的话。”

电影广告

乔治·考夫曼(1889— 1961 年)是美国著名剧作家、导演。有一次,一位电影制片商请乔治·考夫曼改编雅克·德沃尔写的法国笑剧《屋子里的人》。尽管剧本改写得很成功,但因为演员欠佳,加之全城当时在流行感冒,剧场卖座率很低,最后终于停演。

为了争取观众,考夫曼提出了一条广告宣传口号:“如果希望避免拥挤,请到尼克博克电影院观看《屋子里的人》。”

点播沉默

乔治·考夫曼晚年身体虚弱,长期卧病不起,靠听收音机解闷。一天晚上, 电台的点播节目只放了被点播乐曲中的几小节就停止了。剧作家很恼火。于是 拿起身边的电话筒,按照节目主持人报给听众的电话号码,给电台挂了个电话。他说明自己是乔治·考夫曼后,主持人大为高兴,因为有这样的名人在收听自 己主持的节目。

“先生,你想点播什么?我会立刻安排的。” “沉默,我点播的是 5 分钟的沉默。”考夫曼对主持人和千千万万的听众说。

如此删改

尤金·G·欧尼尔(1888— 1953 年),美国著名剧作家,曾获 1936 年诺贝尔文学奖。

和许多作家一样,欧尼尔最不喜欢别人要他删减他的作品。

一次,导演兼剧作家拉塞尔·克劳斯要求他把剧本《啊,荒芜的地方》缩短一些,他很不情愿地答应了。第二天,他打电话告诉克劳斯说已减少了 15 分钟。导演听后又惊又喜: “太好了,我马上来取修改过的剧本。” 等他到了欧尼尔办公室后,作者向他解释说:“哦,剧本本身并没什么改动,但你知道,这出戏我们原先一直分四场演出,现在我决定把第三个幕间休息省掉。”

头顶和臀部

美国剧作家马克·康奈利(1890— 1980 年),最突出的特征是他的难寻一毛的秃头,有人认为这是智慧的象征,也有人拿它取笑。

一天下午,在阿尔贡金饭店,一位油里油气的中年人用手摸了摸康奈利的秃顶,讨他便宜说:“我觉得,你的头顶摸上去就像我老婆的臀部那样光 滑。” 听完他的话,康奈利满脸狐疑地看了看他,然后他也用手摸了摸,回

答说:“你说得一点不错,摸上去确实像摸你老婆的臀部一样。”

飞机遇险前后

1951 年,美国喜剧作家斯克尔顿(1913 年出生)和他的几个朋友乘飞机去欧洲观光,他本人还将在伦敦雅典娜剧院出演。

当他们飞越阿尔卑斯山时,飞机的 3 个引擎突然熄火。情势非常不妙, 大多数乘客惴惴不安地开始祷告起来。

当飞机很快地降低高度抵近不祥的山巅时,斯克尔顿扮演起他最好的剧目中的一个逗人角色,以分散乘客的注意力。

但许多人仍一本正经地祈祷着。

在最后的一刹那,驾驶员把飞机稳稳地停在了一片陡峭而开阔的斜坡上。乘客们像逃离了地狱般地高兴起来,而斯克尔顿说:“现在,女士们,先生们,20 分钟前的坏习惯可以恢复了。”

与狗商量

印度作家泰戈尔(1861— 1941 年)接到一个姑娘的来信:“您是我敬慕的作家,为了表示我对您的敬仰,打算用您的名字来命名我心爱的哈巴狗。” 泰戈尔给这位姑娘写了一封回信:“我同意您的打算,不过在命名之前,你最好和哈巴狗商量一下,看它是否同意。”

艺术家

罗西尼

帕格尼尼 托斯卡尼尼 凯鲁比尼

米勒卡

沃尔夫

海 顿 莫扎特 雷 格

斯特劳斯

勃拉姆斯

瓦尔特 库勒克 萨拉萨蒂

贝多芬

恰鲁比尼

李斯特 斯特拉芬斯基 萨金特

波 奇

朱尔斯坦

拉斐尔 多那太罗 戈弗雷

霍格思

布莱克

罗 丹

门采尔

毕加索

惠司勒

萨金特

特洛伊

昂扎曼恩 克洛普弗

海因克

林 德

让·加班

谢瓦利耶

勒 杜罗

布林斯莱

里 布雷斯韦特

希区柯克

舒 特

卓别林

鲁宾斯坦

霍莉迪

钱 宁

伯内特

邓 肯

坎 托

马克斯 班克黑德

斯金纳

盖 博

卜 合

纳雷耶芜 赫 本

奇妙的建议

1848 年那不勒斯的一家报纸刊登了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罗西尼(1792— 1868 年)答复一位先生的提问的公开信。

那位先生的信是:“我有一个侄子是音乐家,他不知道怎样给他作的歌剧写序曲,您曾写过那么多歌剧序曲,是不是可以给出出主意?” 罗西尼在他的信中提出了七个建议,其中之一是: “…… 我写《奥赛罗》的序曲时,是被剧院老板锁在那不勒斯的一家旅馆的小屋内,屋内有一大碗水煮面条,连

根绿菜都没有。这个头最秃、心最狠的老板威胁说:‘如果不把序曲的最后一个音符写完,甭想活着出去。让您的侄子试试这个法子,不让他尝到鹅肝大馅饼的迷人的香味⋯⋯’”

另一部好

一个十分自信的青年人夹着两大本乐谱,来找罗西尼。“指挥答应演奏我的两首交响乐中的一首,我想让您听一下哪一首好。”青年说着就坐在钢琴前弹给罗西尼听。罗西尼听了几小节以后,实在听不下去了,便走过去把乐谱合起来, 拍着青年的肩膀说:“年轻人,不必弹了,我想,还是另一部好!”

脱帽和戴帽

一位意大利年轻作曲家,有一次请罗西尼听他演奏新作。罗西尼在听的时候,一连好几次把自己的帽子脱下戴上,戴上又脱下。

年轻作曲家演奏结束后,问他为什么这样脱帽戴帽的。

罗西尼回答说:“我有个习惯,每逢遇到老相识,总要脱帽招呼一下。” 音乐家和马车夫

意大利音乐家帕格尼尼(1782— 1840 年)雇了一辆马车赴剧院演出,眼看就要迟到了。他请车夫快点赶路。

“我要付给你多少钱?”帕格尼尼问道。

“10 法郎。” “你这是开玩笑吧?” “我想不是,今天人们去听你用一根琴弦拉琴(指帕格尼尼演奏他创作的一些 G 弦上的技巧艰难深的乐曲),你可是每人收 10 法郎!” “那好吧,”帕格尼尼说,“我付你 10 法郎,不过,你得用一个轮子把我载到剧院。”

提琴不喝茶

一位贵妇邀请帕格尼尼第二天到她家去喝茶。帕格尼尼接受了邀请。

贵妇很高兴,告别时,笑着对帕格尼尼补充说:“亲爱的艺术家,请你千万不要忘了,明天来的时候带上您的提琴!”“这是为什么呀?”帕格尼尼故作惊讶地说,“夫人,您是知道的,我的提琴从不喝茶。”

一块蛋糕

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和意大利音乐家、乐队指挥阿图尔·托斯卡尼尼

(1867— 1957 年)是一对老搭档。每年圣诞节贾科莫都要给他的朋友送一块蛋糕。有一年圣诞节前夕,贾科莫同阿图尔吵了一架,因此想取消送给他的蛋糕, 但为时已晚,蛋糕已经送出了。

第二天,阿图尔收到贾科莫的电报:“蛋糕错送了。”他便随即复了份电报:“蛋糕错吃了。”

没有激情不行

托斯卡尼尼对一个水平很差的交响乐团大光其火。“我退休后要去开一个妓院,”音乐家突然说道,“你们知道什么是妓院吗?我要招揽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它将成为充满激情的斯卡拉歌剧院。你们所有的人都被阉割过,你们中任何一个人都休想进妓院的门。”

评剧妙语

在意大利作曲家 M·路易吉·凯鲁比尼(1760— 1842 年)担任巴黎音乐学院督学时,有一位学生写了一个歌剧打算上演。在试演该剧时,他邀请凯鲁比尼去观看,想看到权威的评价。

凯鲁比尼耐心地看完了一幕,又看了第二幕,但未作一句评论。年轻的作曲家看着他如此专心观剧而沉默不语,紧张得在凯鲁比尼的包厢里进进出出。最后,他再也无法掩饰自己的焦虑,问凯鲁比尼:“先生,您有什么话和我说吗?”凯鲁比尼抓住他的手,亲切地对他说:“我可怜的小伙子,我能说什么呢?我已经花了两个小时听着,但你对我什么也没说。”

衷心接受

奥地利维也纳的作曲家卡尔·米勒尔,有一天收到了一位富翁邀请他晚餐的请帖,上面这样写着:“我深信这将会是一个很快乐的晚上。我要我妻子唱歌,女儿用钢琴伴奏,所以请您无论如何驾临赏光。然后晚上 9 点正用餐。” 米勒卡在回条上这样写:“蒙您的邀请,衷心接受。那么我晚上 9 点一定到。”

在精神病院

大音乐家瓦格纳的学生、奥地利作曲家胡戈·沃尔夫(1860— 1903 年),37岁时精神失常了,被送进一家精神病院。

但他还时不时地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处境。

“那只钟有毛病吗?”作曲家指着医院餐厅里挂着的一只大钟,问服务

员说。

“它走得很准。”服务员回答说。

沃尔夫又问:“那么,它来这儿干什么呢?”

惊愕交响乐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奥地利作曲家海顿(1732— 1809 年),由于在交响乐创作上的杰出的成就,被人们誉为“交响乐之父”。海顿指挥乐队演出时,常有些故作风雅的贵族前来参加音乐会,可是他们根本不懂音乐,常在乐曲声中打瞌睡,海顿就特意创作了“惊愕交响乐”。开始,乐曲在极为柔和的声调中进行着,正当那些贵族们酣睡时,突然,乐队奏出惊雷闪电般的曲调,伴着大炮式的鼓声,顿时把睡梦中的贵族们吓醒,他们口张目瞪,睡意全失,乐曲也就此告终。

弹不了的曲子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1756— 1791 年)是海顿的学生。有一次他和老师打赌,说他能写一首曲子,老师准弹不了。

海顿自然不相信。莫扎特用了不到 5 分钟,就匆匆地把乐谱稿子写完, 送到海顿的面前。

“这是什么呀?”海顿弹奏了一会儿后惊呼起来,“我的两只手分别弹向钢琴的两端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突然出现在键盘的当中呢?这是任何人也弹不了的曲子。” 莫扎特微笑着在钢琴前坐下,当弹到那个音符的时候,他弯下身来,用鼻子弹出了那个音符。

少年请教

有个少年问莫扎特怎样写交响乐。

莫扎特回答道:“您写交响乐还太年轻,为什么不从写叙事曲开始

呢?”少年反驳道:“可是您开始写交响乐时才 10 岁呀?” “对,”莫扎特回答道,“可那时候我没有问过谁交响乐该怎样写。”

戴着眼镜睡觉

莫扎特每晚睡觉总要戴上眼镜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临睡还要戴眼镜呢?”

他回答说:“我常在梦中想起一些乐曲的旋律,如不戴眼镜,就什么音符都看不清,醒来自然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贝多芬的胸像

有一位钢琴家对作曲家雷格说:“最近我演奏的成绩步步提高,使我有能力购买一架新钢琴。我想在钢琴上再摆个音乐家的胸像,你说买莫扎特的好呢, 还是贝多芬的好?” 雷格并不承认这位钢琴家的才能,当即回答:“我看还是买贝多芬的吧!他是聋子!”

赠送头发

一次,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1825— 1899 年)去美国演出, 大为轰动。

他身材很高,仪表非凡,特别是他的弯曲长发,很引人注目。一位美国妇女想办法得到了一束斯特劳斯的长发,当作珍品保存起来。消息传开,人们纷纷向他索取头发,作为纪念,一时竟成了斯特劳斯的“头发热”。好心的斯特劳斯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因此有些人为他担心。斯特劳斯离开美国时, 许多人前来送行。这时,只见他挥着帽子向人们告别,人们看到他的卷曲长发还好好地长在头上,只是他来美国时带来的一条长毛狗,变成了短毛狗。

音乐的慰藉

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1833— 1897 年)年轻时就受到李斯特和舒曼的关注和帮助。他一生扑在音乐上,勤奋地工作。

但他出身贫穷,父母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为了帮助家庭, 他把挣来的钱都拿了出来,但总是杯水车薪,无补于事。加之他父亲不善理财, 花钱轻率,因此经常入不敷出。

有一次,勃拉姆斯离家外出,他对父亲说:“要是你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我觉得最好的慰藉是音乐。那时,请你翻翻我那本旧的《索尔钢琴练习曲》,也许你会消除烦恼的。” 父亲并不懂他话里的涵义,也没当回事。不过没几天, 他手头就又拮据了。这时,他想起了儿子的话,便找来了那本曲簿,看能找到 什么慰藉。谁知,翻开一看,里面竟夹着几张可救燃眉之急的钞票。

遗憾之事祥云缭绕天使

勃拉姆斯和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斯特劳斯《蓝色的多瑙河》的作者,彼此很是倾慕、钦佩。有一次,他俩在维也纳相遇,斯特劳斯把签名册递给勃拉姆斯,请他留名。

勃拉姆斯在空页上抄了几小节《蓝色的多瑙河》的乐曲,然后在下面写了一行字: 遗憾的是,这并非勃拉姆斯的作品。

祥云缭绕天使

勃拉姆斯的乐曲很大一部分是以抒情的旋律见长,因此总能使年轻女士陶

醉不已。

有一次,勃拉姆斯被一群女士团团围住,她们喋喋不休地问这问那, 搞得他心烦意乱,几次想借故脱身,但就是突不出重围。

无可奈何的勃拉姆斯取出一支雪茄抽了起来。女士们受不了浓烈的烟味,就对他说:“绅士是不该在女士面前抽烟的。” 勃拉姆斯一边继续吞云吐雾,一边悠然地说:“女士们,哪儿有天使,哪儿就一定祥云缭绕。”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著名的乐队指挥布鲁诺·瓦尔特(1876— 1962 年) 到了美国。他首次指挥纽约交响乐团时,发现第一大提琴手沃伦斯坦无论是彩 排或正式演出时都有意不听指挥。

“您是一位志向非凡的人,沃伦斯坦先生,可您的抱负是什么呢?”瓦尔特没有当众责怪他,只是请他来个别交谈。指挥家的态度非常友好。

“成为一名指挥家。”大提琴手答道。

瓦尔特笑着说:“那么,当您成为乐队指挥时,我希望您永远不要让沃伦斯坦在您面前演奏。”

弹琴和补靴

库勒克是德国的大钢琴家,有一次被富翁白林克请去吃饭。白林克过去是个鞋匠。进餐完毕,主人要求客人弹支曲子,库勒克只好从命。

不久,音乐家也邀请白林克来吃饭。饭后,他捧出一双旧靴来。富翁感到很奇怪,库勒克说:“上次你请我,是为了听曲子;今天我请你,是为了补靴子。”

作曲家的塑像

西班牙小提琴家和作曲家萨拉萨蒂,听说有几位崇拜他的阔佬要为他立一座塑像。萨拉萨蒂向别人打听:“建这座塑像要花多少钱?”人们告诉他,大约要 10000 比塞塔。作曲家十分吃惊:“干脆我自己站在基座上好了,只要 5000比塞塔就行。”

不必自寻烦恼

有一次,歌德和德国作曲家贝多芬(1770— 1827 年)并肩散步,过往的行人们不断地向他们致意问好。次数一多,歌德就不耐烦这频频的还礼了, 不免大发牢骚。

贝多芬笑着劝慰他说:“阁下,您用不着烦恼,也许他们是在向我致意

呢。”

一套乐谱

贝多芬逝世后,恰鲁比尼成为欧洲的音乐巨子。

有一次,一位时髦派音乐家带了一套乐谱去见他,伪称那乐曲是大音乐家曼哈所写。但恰鲁比尼仔细审视一遍后,断然说道:“这决不是曼哈写的,实在太坏了!” 那位来访者又说:“那么,如果告诉你这是我写的,你会相信吗?” 恰鲁比尼笑笑说:“不,你还不能写得这样好呢!”

音乐家的简历

匈牙利著名音乐家李斯特(1811— 1886 年)到西欧去旅行。在一家高级饭

店住宿。对于这家饭店烦琐的登记手续,音乐家这样写下了自己的简历: 职业:音乐家 出生地:帕那萨斯 由何处来:由迷惑之中来 到何处去: 到真实之国去 帕那萨斯是希腊神话中作为太阳神和文艺女神的圣地,李斯 特和饭店的侍者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停止演奏的理由

一次,钢琴之王李斯特到克里姆林宫演奏。他开始演奏了,沙皇还在谈着闲话。于是,他停止了演奏。沙皇问他为什么不弹了。他谦卑而骄傲地欠身说:“陛下说话,小子理应缄默。”

“无才”偏要高价

斯特拉芬斯基(1882— 1971 年)是一位出生于俄国的美国作曲家,一生

创作了大量的为美国人所熟知的乐曲。一次,有位电影制片人出价 4000 元邀请斯特拉芬斯基为好莱坞的一部电影配乐,被他当面拒绝,理由是钱太少了。

制片人争辩道,另有一位作曲家也以同样的价为一部新片谱了曲。作曲家分辩说:“他有才呀!我没有才,干起来就要吃力得多。”

高龄的原因

马尔科姆·萨金特(1895— 1967 年),美国音乐指挥家和风琴手。他为古典音乐在年轻听众心目中的复活尽了很大的努力。

在他 70 岁诞辰时,一个采访者问他:“您能活到 70 高龄,应该归功于什么?” “嗯,”指挥家想了想说,“我认为必须归功于这一事实,那就是我一直没有死。”

一人买两票

美国钢琴家波奇,有一次,在密西根州的福林特城演奏时,他发现全场观众很少,还不到半数。他从心里感到很失望。

这时,只见他从容地走到舞台前面,对观众说:“你们福林特城的人一定很有钱,我看你们每个人买了两个座位的票,真阔呀!” 话刚落音,全场欢声雷动起来。

魔一般的心灵感应

为了集中注意力,同时感受到乐曲的微妙境界,当代著名指挥家卡拉扬和小提琴演奏家朱尔斯坦在指挥和演奏时,都有闭眼的习惯。

这两位天才的音乐家配合得非常默契,人们甚至认为指挥家和首席小 提琴手几乎有着魔一般的心灵感应。他俩的第一次合作演出是在瑞士的卢塞恩。这次演出曾打动了无数观众。

后来,当人们问起朱尔斯坦为什么要闭眼时,他说:“我们彼此看不见更好,这并不会出错,音乐不需要眼睛,要的是彼此的心领神会。整个演出我只睁过 一次眼睛,看见卡拉扬正闭着眼睛在指挥,我赶忙又闭上眼睛,生怕破坏了整 个气氛。”

耶稣脸红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名画家拉斐尔(1483— 1520 年),曾经在梵蒂冈教皇皇宫里绘制壁画。他对此项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表现了极大的虔诚,他按自己对《圣经》的理解和想象,仔细地勾勒着每一个线条。经他手,一个个宗

教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墙壁上。

有一天,两位红衣主教突然有兴致来观看拉斐尔作画。当时的拉斐尔正站在支架上,酸痛的手臂吃力地挥动着画笔。红衣主教看了一会儿,然后半开玩笑地批评拉斐尔,说他把壁画上的耶稣和圣保罗的脸都画得太红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拉斐尔停下画笔,背对着主教,用非常低沉的声音回答道: “阁下,我是故意这么画的,因为圣主在天堂里看到教堂被你们这些人管辖而感到有些羞惭。”

怒砸雕像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多那太罗(1384— 1466 年)创作了浮雕《佛罗伦萨的圣米凯莱》和青铜像《大卫》后,名声大振。威尼斯的绅士们委托他给雇佣兵队长达纳尔尼(即加塔梅拉塔)塑一座马的雕像,并一再催促他尽快完成。多那太罗对此很是恼火,他拿起锤子一锤把快要塑成的雕像的头砸个粉碎。绅士们拿起锤子对着他的脑袋,要用同样的方法报复他,多那太罗毫不畏惧,说:“我可以重塑加塔梅拉塔的头像。只要你们也能重塑我的头像,我倒很情愿让你们砸。”

逼真与失真

一位造访英国肖像画家戈弗雷·内勒(1646— 1723 年)的客人对内勒太太的一幅全身肖像发表评论说,画像底部的一些爪痕大大破坏了肖像的效果。内 勒告诉客人说,这是他妻子的一只小叭儿狗的功劳,这狗经常用爪子抓内勒太 太的裙子,想要主人抱它。这使客人想起了佐克西斯的事:佐克西斯有一次在 一幅小男孩的画像头上画了许多葡萄,葡萄十分逼真,以致鸟儿们都飞来啄食。内勒诋毁这一传说:“要是孩子也画得与葡萄一样逼真的话,鸟就不敢来啄葡萄了。”

妙索报酬

有一次,英国画家、雕塑家威廉·霍格思(1697— 1764 年)受命为一个其貌不扬的贵族画像。他坦率的写实笔调,使这个贵族看了很不满意,拒绝付款。霍格思据理力争,但没有结果。

霍格思由于缺钱用,最后还是给他的顾客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有一个 专门展览野兽、畸形人和怪物的人,对这张画像很感兴趣,愿以高价收买。如 果他 3 天之内收不到钱,他打算把这幅画像再润色一下,加上尾巴和其他器官, 卖给那人去展览。

收到这封信后,那位贵族立即如数付了款,把画像拿回家烧了。

亚当和夏娃

英国大版画家、诗人威廉·布莱克(1757— 1827 年)一生制作了大量钢板插图,也创作过不少高水平的诗歌。尽管生前未被重视,但价值是不可低估的。像许多艺术家一样,他对艺术世界迷恋得近乎痴醉,常常沉湎其中而忘记了现 实。

有一次,布莱克和他的妻子凯瑟琳模仿弥尔顿《失乐园》中所描绘的情景,一丝不挂地坐在他们的花园里,忘情地朗诵着《失乐园》里的诗句。

正在这时,有客人来访,布莱克毫不窘迫地对客人喊道: “请进! 这儿只有亚当和夏娃。”

图案设计在哪里

巴黎广告公司招聘美术设计师,要求应聘者寄上 3 件得意的近作:1 幅素描、1 幅写生和 1 幅图案设计。

几天后,公司收到大雕塑家罗丹(1840— 1917 年)的应聘书,但里面

只有 1 幅素描和 1 幅写生。怎么会缺一幅图案呢?大家纳闷起来。

就在这时,有人发现信封里面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我的图案设计是信封上的伪造邮票。”

倒过来试试看

有一天,一个初学绘画的人去拜访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门采尔,向他诉苦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功夫,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 阿道夫·门采尔听了说:“亲爱的,请倒过来试试,要是你能花一年功夫去画它,那么只用一天,就准能卖掉了。”

女士和鹅

门采尔长得又矮小又丑陋,当他发现有人嘲笑他的时候,他会怒不可

遏。

有一次,门采尔正坐在饭馆里,进来了三个外国人,一位女士和两位

先生,他们在旁边的一张桌子坐下。画家抬头一看,发现那位女士正向两个同伴耳语,而且后来那三个人打量了画家一番便格格地笑了起来。

门采尔的脸涨得通红,但他没有说什么,而是取出速写本,认真地画起画来了。他一边画着一边不时地望着女士的眼睛,致使那位女士有些慌乱。她觉得她刚才嘲笑过的邻座这个怪人正在给她画像,心里很不自在。

门采尔并没有让她的目光扰乱了自己,满不在乎地继续画他的画。突然,其中一个男的朝他走来说:“先生,我不允许您画这位女士。” “哎呀,这哪里是一位女士呢?”门采尔心安理得地说道,并且把速写本递给他看。只见那位先生道了声对不起,便回到同伴那里去了。原来门采尔画的是一只引颈高叫的肥鹅。

那个男人似乎不知道“鹅”在德语中可以作骂人的话,意为“蠢女人”。

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

18 世纪西班牙杰出画家戈雅嫉恶如仇、爱憎分明。

有一次,国王查理四世把戈雅召去,对他说:“你是我国最好的画家,只有你才配给王室贵胄画像。今天找你来,是要你为我画一张全家像,画好了, 我重重地奖赏你。”戈雅想了想,同意了。

这幅国王的全家像画好后,戈雅特地送给国王过目。国王一看,吃了一惊,因为他全家 14 人中很多人没有手——戈雅在像中只画了 6 只手。

国王怒冲冲地问他:“这些人的手呢?” 戈雅说:“我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 国王硬要他添上,他坚决不肯,因为他认为那些王子王孙都是白吃饭的人,只有嘴,没有手。

干坏事的双手

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手狠心毒。他为了夺取一个朋友美貌的妻子,竟将这个朋友谋杀了。戈雅早知底细,仍然不动声色地给这个博士画了像。

博士一看,高兴得跳了起来。他对戈雅说:“我知道你是很难为人画手

的,这次你竟把我的两只手都画上了,我真感荣幸!我要给你一大笔酬金。” 戈雅冷笑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把你两只手都画上吗!我是要让人们看出你是一个杀人的凶手,你的双手是干过极其卑鄙凶残的事的。” 博士仔细地看了看画上的自己的双手,果然隐隐带有血污,顿时气得脸青面黑。

真 实

西班牙绘画艺术大师 P·毕加索(1881— 1973 年),早年用蓝色和淡红的色调画了许多表现舞台生活和街道生活的作品,后来与乔治·布拉克合作,发展了立体派艺术——最有影响的现代绘画艺术之一。晚期主要从事现实主义人体画创作。

有一次,在巴黎,他和一位美国士兵谈起了绘画。士兵坦率地告诉毕加索,他不喜欢现代画,因为它们不真实。毕加索听后没说什么。

几分钟后,这位士兵拿出他女朋友的照片来给毕加索看。

毕加索拿在手里故作惊讶地说:“天啊,难道她就这么一点点大吗?”

杰 作

毕加索毕生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将 领和士兵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有 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名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

一位德军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

“不,”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这是你们的杰作!”

买不起自己的画

毕加索的绘画得到世人的公认,就在他有生之年,所作的画已被收藏家们以高价收买。

价格之高,令常人怯步,连作者本人也买不起了。

一天,一些好友来到法国南部毕加索家里做客时,他们发现墙上挂着的全是别人的作品,自己的倒一幅也没有。

“为什么,巴勃罗?”有人问,“你不喜欢自己的画?”“不是,恰好相反,”画家说:“我非常喜欢,不过太贵了,我买不起。”

也画冒牌货

毕加索出名以后,仿照他的画的人与日增多,一时弄得真假难辨。

一天,一个专门贩卖艺术品的商人见到了毕加索的壁画《和谐》,他对画面所表现的十分不解。为了充分了解毕加索的绘画风格,谨防上当,他专程带了另一幅签有毕加索名字的画来求教于毕加索。

商人开门见山地问毕加索:“为什么在您的壁画《和谐》 中,鱼在鸟笼里,鸟反而在鱼缸里呢?” 毕加索不加思索地答道:“在和谐中一切都是可能的。” 这时,商人取出那幅画,想证实一下这幅是不是毕加索的真迹。毕加索向那幅画瞥了一眼,轻蔑地说道:“冒牌货!” 通过这次会面,商人 似乎领悟了毕加索绘画的奥秘,于是,事隔不久,商人又兴冲冲地拿了一幅毕加索的画来找毕加索,问他这幅画是真是假。毕加索看也没看便答道:“冒牌

货!” “可是,先生,”商人急了,喊叫道,“这幅画可是您不久前亲笔画的,当时我在场!” 毕加索微笑着耸耸肩膀,说:“我自己有时也画冒牌货。”

艺术的前卫

毕加索漫长的一生都在不倦地、无畏地探索,因此有人称他是艺术的前卫。这做“前卫”的甘苦,体验最深的莫过于毕加索自己了。他曾这样说过:“前卫受到的从后边来的攻击要比从前边来的多得多。” 然而,很多人不曾有心去体味他的甘苦。有一群崇拜新花样的艺术青年,一次去请教毕加索,问他按照立体派的原则画人的脚该画成圆的还是方的。毕加索以权威的口气回答说:“自然里根本就没有脚!” “出色的军事家” 关于毕加索的立体画还闹出一 次笑话。那是 1917 年,斯特拉文斯基访问罗马和那不勒斯。在这次旅行中,他结识了西班牙大画家毕加索。一经交谈,两人很快结为密友。临别时,毕加索 特意为斯特拉文斯基画一幅他的肖像画,以作留念。

可是,就在斯特拉文斯基回瑞士时,海关人员检查行李,发现了皮箱里这张让他觉得很奇怪的文件。

“这上面画的是什么?”海关人员取出“文件”,用警觉的眼光盯着斯特拉文斯基。

“毕加索给我的肖像画。”斯特拉文斯基非常坦然又自豪地回答道。

“不可能。这是平面图。” “对了!是我的脸的平面图。” 然而,无论斯特拉文斯基怎样解释、说明,认真负责的海关还是把画给没收了,认定这是某个战略工事的经过伪装的平面图。这件事传到毕加索耳里,毕加索笑着说:“这样看来,毕加索不仅仅是个糟糕的肖像画家,还是个出色的军事家。”

艺术品和人

美国油画家和版画家惠司勒(1834— 1903 年)口才极好,未成名前,他靠替人画肖像为生。他画肖像时,从不故意把画画得美一些来取悦于人,而且常把别人的缺点不加修饰地画出来。

一次,他替人画完一幅肖像画后,那人把自己的像看了好久,然后很不高兴地问惠司勒:“你说你能把这画称为艺术品吗?” “你说你能把自己称为一个人吗?”惠司勒冷笑一声说。

死后的价格

一个自鸣得意的暴发户来到惠司勒的画室,想买一些画布置他的会客厅, 以示高雅。他环顾挂满四壁的各种油画,问: “这些画值多少美元?” “400 万,”惠司勒回答说。

“什么,400 万!”暴发户大吃一惊。

“我死了以后的价格。”

吻 画

约翰·辛格·萨金特(1856— 1925 年),美国人像画家,特别善于画富人和名人的像。

在一次晚宴上,萨金特发现自己身边坐着一位热情洋溢的女倾慕者。“哦,萨金特先生,前两天我看到了您最近的一幅画,忍不住吻了画上的人, 因为那人看上去太像您了。”她动情地告诉萨金特。

“那么,它回吻了您吗?”画家笑着问。

“什么?它当然不会。” “这么说,它一点儿也不像我。”萨金特得意地笑了起来。

凡·高的耳朵

休·特洛伊(1906— 1964 年)是一个不惜用恶作剧来招揽观众的美国艺术家。

1937 年,现代艺术博馆在美国首次举办凡·高画展。特洛伊认为凡·高的绘画并不能吸引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而添一些耸人听闻的画家的私生活的内容倒更有吸引力。于是他剁碎牛肉做了一只人的耳朵,把它陈列在一只精制的天鹅绒的小盒子里,下面贴了一则说明: 1888 年 12 月 24 日,凡·高割下这只耳朵,送给他的情妇,一个法国的妓女。

盒子一放进陈列厅,就立即招来了许许多多的观众。

马的即兴表演

德国演唱双栖明星昂扎曼恩(1753— 1832 年)在柏林剧院演出时,喜欢即兴发挥几句,害得跟他搭档的演员无所适从。因此,导演让他不要再搞什么即兴创作。第二天夜场,当他骑在马上出台时,马竟然在台上撒起尿来,引得观众捧腹大笑。

“你怎么忘了,”昂扎曼恩对马厉声喝道,“导演是不许我们即兴表演

的。”

忘了台词以后

德国电影明星克洛普弗(1886— 1950 年)有一次在排演时忘了台词,于是停下来望着提词员弗劳。但弗劳一直没有能给他提示,显然她没有注意到自己读到哪儿了。令人尴尬的寂静持续着。为了掩饰失误,克洛普弗对同台演戏的人说:“你能告诉我弗劳近来身体好吗?病了没有?”这位演员默然无语,只是耸耸肩。感到彻底绝望了的克洛普弗继续说:“我很久没有她的消息了。”

好大的胃口

欧内斯廷·舒曼—海因克(1861— 1936 年),德国女低音歌唱家,是瓦格纳歌角色的优异扮演者。

她长得很胖,平时胃口极好,而她又毫不在乎别人给她冠以美食家桂

冠。

一天,另一个胃口很大的贪食者恩里科·卡鲁索走进一家饭店,抬头

看见舒曼—海因克正埋头进餐。正当她要吃一块硕大的牛排时,他走上去问道: “舒曼,你一定不会单独把那牛排吃下去吧?” “不,不,当然不是单独吃,”歌唱家说完就咬了一口。卡鲁索以为还有他一份,还没等他坐下来,不料她接着说:“单独吃没意思,我要和着马铃薯一块吃。”

明星正面和背面

被称为“瑞典的夜莺”的歌剧女高音歌手珍妮·林德(1820— 1887 年)在美国演出时,一批旅游者敲开了她的门。这位歌星问他们想干什么,其中一个人说,他们只想看她一眼。

“这是我的正面,”说着女歌星调转身子,“这是我的背面。好了,现在你们可以回家去说你们看到我了。”说完她就关上了门。

小异大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名演员让·加班(1904— 1976 年)到了纽约, 一位记者问他,法国人对他们的盟友英国持什么态度。

“我们赞成英国,又反对英国。”加班说,“那些赞成英国的人每天晚上在祈祷中都说:‘亲爱的上帝啊,让那些勇敢的英国人快获胜吧!’而那些反对

英国的人在祈祷中则说:‘亲爱的上帝,让那些丑恶的英国人快获胜吧。’”

贝因哈特

“同行” 萨拉·贝因哈特(1844— 1923 年)是位很迷人的法国女演员, 她的台下形象同台上形象一样充满戏剧色彩。她大胆、泼辣、风流洒脱不拘小节。因而也常受到卫道士们的攻击。

在美国,就有一位教士咒骂贝因哈特是个“邪淫的小恶魔,从现代巴比伦派来腐蚀、污染新大陆的女魔。” 贝因哈特听说此事后,很温和地写了一张便条给那位教士,上面工整地写道:“亲爱的同行,不知您为什么要如此猛烈地攻击我?一个演员是不应该让另一个演员太难堪的。”

半价广告

自从贝因哈特写了那张便条后,她和全美国的教士便结下了不解的冤仇。教士们在讲坛上异口同声地把她诛为“巴比伦的娼妓”。他们的谩骂非但没有使好奇心浓厚的美国人不理睬贝因哈特,反而使他们对她的兴趣大增。

芝加哥圣公会的主教不满足于口骂,还印发了攻击贝因哈特的宣传品, 措辞尖刻激烈。

得知此事,贝因哈特委托她的代理人在去芝加哥之前给主教寄去一封信和一张银行汇票。她在信上写道:“主教大人,我即将到贵市演出,按惯例,要在广告费上花 400 美元,可是现在您已替我做了一半广告,特汇寄 200 元,赠给贵教区。”

唯一令男人心跳的办法

贝因哈特晚年时极喜清静,多住在巴黎的一家高层公寓里,但崇拜者仍不断来访。

某天,有位年事已高的崇拜者来看望贝因哈特。他好不容易爬上了高楼,气喘吁吁地来到贝因哈特的住所,等他稍稍恢复一点体力后问道:“夫人,您为什么要住得这么高?”“哦,亲爱的朋友,”贝因哈特乐滋滋地对他说,“这是我至今依然能使男人们的心砰然跳快的唯一办法。”

动情的老歌星

一天年逾古稀的法国歌星莫里斯·谢瓦利耶(1888— 1972 年)在后台和喜剧演员菲尔·西尔弗聊天。恰在此时,一群漂亮的女演员叽叽喳喳地从他们身旁走过。谢瓦利耶看着她们,不禁发出慨叹:“唉,要是我再老 20 岁就好了!”

“你的意思是再年轻 20 岁吧?”西尔弗问道。

“不,要是我再老 20 岁,那么,这些年轻的姑娘就不会使我烦恼了。” 谢瓦利耶动情地说。

恰成正比

在一次茶会上,一位法国的将军问著名演员伊丽莎白·泰勒(1930 年出生):“你知道吗?法国妇女因为受你的影响,一年用于服饰和化妆品上的钱,比法国整个军事预算,还要多上一倍。” “我一点也不觉得惊奇,将军。”泰勒回答说,“因为她们所战胜的,不也要超过整个法国军队的一倍吗?”

丑角双薪

有一次,一个很傲慢的观众在演出的幕间休息时,走到俄国著名的马戏

丑角杜罗夫身边讥讽地问道:“丑角先生,观众对您非常欢迎吧?” “还好。” “是不是想在马戏班中受欢迎,丑角就必须具有一张愚蠢而丑怪的脸蛋呢?”

“确是如此,”杜罗夫说,“如果我能生一张您那样的脸蛋儿的话,我准能拿到双薪!”

无用的反对

理查·布林斯莱·谢立丹是 18 世纪后期英国最有成就的喜剧家。当他的第一部喜剧《情敌》初次上演时,谢立丹应观众的要求谢幕。就在这个时候, 有一个人在剧场顶层的楼座上喊道:“这个剧糟透了!” 谢立丹微笑地鞠躬 说:“我的朋友,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他一边耸耸肩,一边指着剧场里那些 刚才为演出热烈叫好的观众,补充了一句说:“但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你难道认为能起什么作用吗?”

请再往后退

以演莎剧闻名的英国演员兼剧院经理赫伯特·特里(1853— 1917 年) 在一次排练时,觉得没有达到预计的效果。他叫一名年轻的男演员向后退几步, 这位演员退了几步。但不一会儿特里又中止了排练:“请再后退一点。”这位演 员又照办了,排练继续进行。特里第三次中止了排练,“还要向后退!”他命令 道。

“再往后退,我就要退到后台去了。”这位演员抗议道。“对,这就对了。”特里说。

第二流的评论

英国电影女明星布雷斯韦特(1873— 1948 年)以漂亮和演技出名。此外, 她伶俐的口齿也让人佩服。

一次,戏剧评论家詹姆斯·埃加特单独碰上了布雷斯韦特小姐,他想开个玩笑,便对她说:“亲爱的小姐,我有个想法已经搁在心里多年了,今天就对你坦诚直言吧。在我看来,你可以算作我们联合王国里第二个最漂亮的夫人。” 埃加特以为布雷斯韦特听了此话,一定会问他有幸荣登榜首的是哪一位了。出乎他的意料,布雷斯韦特静静地说:“谢谢你,埃加特先生。我在第二流最佳评论家这里,也就只希望听到这种评价了。”

烤酥饼的悬念

以导演惊险恐布片出名的英国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1889— 1980 年)认真地在看妻子做蛋奶酥饼。她一把酥饼放进炉子, 他的两眼就直愣愣地盯着炉膛门。

“那里面在干什么呢?”每隔几分钟他就这样问一下,嗓门压得很低, 好像害怕蛋奶酥饼听见会发怒似的。

酥饼香味扑鼻的时候,希区柯克太太打开炉膛门,取出一块香甜可口的烤熟了的酥饼,而希区柯克却紧张得浑身精疲力竭。

“下次做酥饼时一定得有个装着玻璃门的炉子,好看清里面发生的一切。”惊险片导演气喘吁吁地说,“我实在受不了这个悬念。”

补袜子意味着什么

英国喜剧演员爱德华·舒特(1728— 1776 年)的妻子洗衣服时,发现丈夫的袜子已破了个不小的洞,她就责备他为什么不早点说,搞得现在小洞不补, 大洞难补。

不料舒特回答说:“我宁愿脚上有 20 个洞而不补上一个。一个洞无非表明某天出了点意外,而织补一次则会意味着贫穷即将到来。”

巴里穆尔

最后的“谢幕” 莫里斯·巴里穆尔(1847— 1905 年)出生于英国,1875 年移居美国,并走上舞台,成为很受观众欣赏的演员。他一生中谢幕的次数不可胜数,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谢幕”却不是在舞台上。

1905 年巴里穆尔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在他的葬礼上,正当人们把他的棺材吊放进墓穴时,吊棺材的绳子突然扭了一下,棺材斜卡在墓穴沿上。然而,当再次往下放时,绳子又扭了一下,人们不得不再一次把棺材吊起来。

见此情景,巴里穆尔的儿子莱昂纳尔用臂肘碰碰站在一旁的兄弟约翰, 悄悄地说:“多像父亲呵,一次又一次地谢幕。”

人比狗穷

英国喜剧大师卓别林(1889— 1977 年),曾编导一部喜剧影片,内容是西方国家想要打通宇宙间的道路,决定买一只狗发射到其它星体上去试验。卓别林扮演的主人公听到了这个消息后,连忙跑去要求说:“我愿意代替狗去试验。”

别人问他的理由是什么? 他说:“因为我比狗更便宜,同时我比狗还穷呀!”

第一卓别林

卓别林以他的讽刺喜剧艺术名震影坛。模仿他的人也多起来了。某公司特别举办了一次比赛,看看谁最像卓别林,并请了一些研究卓别林的专家担任裁判。

卓别林听到这个消息,也赶来参加比赛。但是评判结果,他却屈居第

二。

发奖的那一天,公司邀请真卓别林前来讲话。卓别林回信说:“世界上

只有一个卓别林,那就是我。为难的是,应该尊重评论家的意见,我既被评为第二名,还是请第一卓别林讲话吧。”

等出名以后

一个初出茅庐的作家请卓别林看他写的一个电影脚本,他问意见如何。卓别林仔细翻阅过他的剧作后,摇了摇头说:“等你和我一样出名的时候你才能写这样的东西,而现在,你要写得特别好才行。”

拍苍蝇

在一次会议中,卓别林一直在用手拍着围绕他头部飞来飞去的苍蝇。后来,他找到一把苍蝇拍,拍了几次,都没有拍着。最后,一只苍蝇停留在他的面前,卓别林拿起拍子,准备狠狠地一击。突然,他不拍了,眼睛盯住那只苍蝇。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打死这只苍蝇呀?” 他耸耸肩膀说:“它不是刚才侵犯我的那只苍蝇!”

第一枚勋章

1921 年 10 月,卓别林来到巴黎,受到了巴黎人民空前的欢迎。法国政府鉴于他在世界艺术领域的巨大贡献,决定给他授勋。

授勋前,一位美国记者向卓别林透露说:法国政府在捉弄你,那勋章是他们授予学校教师的,你领这个不够光荣,你应该领那有红色缓带的荣誉军团勋章。

卓别林笑着答道:“不,先生,您错了。教师是全人类都尊敬的人,我能得到学校教师的光荣,这将是我一生中的最大快乐。” 卓别林高兴地接受了法国政府颁给他的教师勋章。给他授勋的证书上写着:“查尔斯·卓别林,戏剧家、民众教育学士。⋯⋯”这块勋章,也是卓别林一生中第一次接受的勋章。

爱因斯坦和卓别林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推崇卓别林的电影。一次,他在给卓别林的一封信中写道:“你的电影《摩登时代》,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懂。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伟人。爱因斯坦。” 卓别林在回信中写道:“我更加钦佩你。你的相对论世界上没有人能弄懂,但是你已经成为一个伟人。卓别林。”

立遗嘱

A·鲁宾斯坦(1886— 1982 年),出生于波兰,后加入美国国籍,他以擅长演奏肖邦的作品而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不管是在音乐上,还是生活中,他都过得洒脱。他极有语言天才。他的一位朋友回忆起一次和鲁宾斯坦共进午餐的事: 我们在餐厅里等他。正当我们有点着急的时候,他走进来了。他迈着轻快矫健的步伐,看上去简直使他年轻了 30 岁。

他坐下来,用意大利语要了饮料(鲁宾斯坦从精通的 8 门语言中选一种语言,就像一个普通人选一根领带一样容易)。然后他向我们道歉:“对不起,我来迟了。我在律师那儿立了份遗嘱,足足花了 2 个小时。这种事讨厌极了, 要算帐,要计划,还要一个个分好。最后怎么样呢?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坐在钢琴前行吗” 一天,在某地的剧院里举办鲁宾斯坦独奏音乐会。

音乐会开始前,鲁宾斯坦站在音乐厅的大厅里,看着一大批观众涌进来听他的音乐演奏。

包厢的服务人员不认识他就是演奏家,还以为他是个买不到票的观众, 就关切地提醒他说:“真对不起,先生,今天已没有位置了。” 鲁宾斯坦温和地说:“那我坐在钢琴前行吗?”

胸罩送给盯梢者

在一次电影招待会后,美国喜剧女影星霍莉迪(1922— 1965 年)发现自己被一个好色的制片商盯梢了好长时间,最后,她从容不迫地从内衣里抽出胸罩, 转身把它递给那个被震惊了的盯梢者:“喂,给你,我想这是你想要的东西吧!”

机智地回避

美国影歌双栖女明星卡罗尔·钱宁(1921 年出生)早年在夜总会卖过唱。作为表演节目的一项内容,有时候卡罗尔小姐即兴回答一些听众提出的有关她的私生活的问题。

有一次,一位男士问她:“你记得使你十分窘迫的时候吗?” “是的,记得。”卡罗尔回答道:“下一个问题呢?”

计程付钱

一天,美国女喜剧演员卡罗尔·伯内特(1934 年生)乘出租车外出,到达目的地后,当她跨出出租汽车时,大衣后摆不小心给车门勾住了。司机没有察觉,踩动油门,汽车徐徐前行,伯内特不得不跟着跑了几步。

一位行人见此情景,赶忙拦住了车。司机帮伯内特松下衣服,关切地问道:“没出事吧?” “还好,”伯内特气喘吁吁地说,“可是,我还要再付你多少车费呢?”

智惩浪荡子

意大利作家邓南遮(1863— 1938 年)是个猎取女性的高手。一次,他见到

女演员、舞蹈家邓肯(1878— 1927 年),便又想施展他的惯用伎俩。他先是拼命地恭维、吹捧邓肯,之后,他以为得手了,就说:“我半夜里来。”邓肯微笑着点点头。

邓南遮走后,邓肯开始忙碌起来。她在房间里放满了丧礼用的白花, 点上许多白色的蜡烛,还准备了肖邦作的送葬曲。

邓南遮果然兴冲冲地来了。一身银装素裹的邓肯将他推到一把椅子上坐下,在他身上撒满白花。然后,她叫琴师吹起送葬曲,她自己则翩翩起舞, 并且一边跳舞,一边吹熄屋子时的蜡烛,只留下邓南遮身边的两支。屋子里昏暗摇曳的灯影,在白花中闪着幽光,伴之以凄清的哀乐,使邓南遮毛发直竖, 以为已经到了地狱。当邓肯舞到他面前,又吹灭了一支蜡烛,正要吹灭第二支时,邓南遮恐怖得叫出声来,从椅子上跳起来,夺门而去。

奇妙的贺辞

埃迪·坎托(1892— 1964 年)是一位受人欢迎的美国喜剧演员。他的合作人、制片家欧文·撒尔贝格是他的好朋友。

一天,他听说撒尔贝格生了个儿子,便赶忙发了一封贺电,电文写道: “祝贺你的最新产品问世,它在被剪辑以后肯定会更好看。”

“只是让我跟他睡觉”

一天,美国喜剧演员格劳乔·马克斯(1895— 1977 年)穿着老式的破烂衣服在加利福尼亚自己的花园里干活。一位贵妇人看见他,停下脚步,想知道是否可以叫这位园丁到她家去干活。

“园丁,”她招呼道,“这家主妇付给你多少报酬?”“噢,我不收钱。”格劳乔闻声抬起头回答说,“这家主妇只是让我跟她睡觉。”

一半悬在桌外的酒杯

有一位女演员对美国著名女演员班克黑德(1903— 1968 年)大出风头很不服气。一天,她对别人说:“班克黑德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任何时候我都可在台上抢她的戏!” 班克黑德听后不屑地说:“没什么,我甚至在台外也可抢她的戏!”不久的一次演出就证实了她的能力。

那次的演出有这样一幕:那位夸过海口的女演员担任主角,演一个全神贯注打电话的角色,而班克黑德扮的是一个一闪而过的角色——因受不了那无聊的闲扯,搁下正喝着的一杯香槟酒悄然退场。事就出在杯子上:她好像随便地将酒杯搁在桌子的边缘,一半在桌面上,一半悬在桌外。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酒杯上了,紧张得连气都不敢喘,生怕它掉下来。这样,主角的戏就很

少有人注意了。

事后,那位女演员才发现杯底粘了块胶布让酒杯能悬固在桌沿上。

“礼”尚往来

克妮莉亚·奥蒂斯·斯金纳(1901— 1979 年),美国影星和作家,出演过多部名剧,广泛受到欢迎。她与萧伯纳的口舌之争让人难忘。

那还是在她年轻的时候,斯金纳出演萧伯纳戏剧《康蒂姐》的主角, 她早有名声,在这次演出中更是登峰造极。演出结束后,萧伯纳拍来了电报:“最好的,最伟大的。” 女演员以为是对她的嘉奖,便很快回电说:“这么高的荣誉实在过奖了。” 没两天,萧伯纳又拍来了电报:“我指的是剧本。” 斯金纳小姐也迅速地回电说:“我指的也是那本东西。”

爱情与牛排

美国影星盖博因为参加摄电影《飘》而名噪一时。有一次,他在谈到自己的演技时说:“当我第一次拍摄爱情镜头时,导演命令我表演出情人热恋时那种强烈的渴望之情,我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进入角色。这时导演启发我:‘在你的生活中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在你脑中竭力想象它吧!’这时,我饥饿万分,于是就在脑海中想象一块鲜嫩、美味扑鼻的牛排。这种办法还真灵咧!由此,我竟意外地成功了。从那以后,我就一直这么做。”

已出毛病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影星卜合到越南前线劳军演出。他的搭档问他:“你经常拿总统、议员、州长和其他大人物开玩笑,怎么从没出过毛病?” “没有出过毛病?”卜合反问,“你想我怎么会一再到越南来的?”

旋 转

著名芭蕾舞蹈家鲁道夫·纳雷耶芜在舞台上的旋转真是美妙极了。 他于 1938 年 3 月生于一列开往海参崴的火车里,他的当兵的爸爸所在

的部队那时正好驻扎在那里。

1964 年 10 月,纳雷耶芜和著名芭蕾舞女演员马戈特·方廷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国立歌剧院演出了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由于他俩的精湛表演,博得了台下观众们的热烈掌声。为此,他俩不得不谢幕多达 89 次!当人们问起他为什么旋转得那么漂亮时,他说:

“因为我出生在火车上,从小就感受到车轮的转动。”

四封断头信

科学家戴辛有次交给著名影星凯瑟琳·赫本一个剧本。赫本看后便坐下来写信:“亲爱的戴辛先生,承你送给我这样一部动人的剧本,我非常感谢。剧本很有趣,只是⋯⋯”

写到这里她停了下来,不喜欢信里的虚伪口吻,于是另外铺开一张纸再写:“亲爱的戴辛先生,我用心看了好几次,还是不明白这个乱糟糟的剧本说些什么⋯⋯”她再次停笔,从头再写:“戴辛先生,我从没见过这样无聊而又令人丧气的剧本⋯⋯”

不行,她认为说得太过火了,又改写为:“亲爱的戴辛先生,承蒙眷顾,

不胜感谢,可惜工作过忙,无暇抽身⋯⋯”还是不行,为什么要扯谎呢?

后来她和朋友谈起这件事情,朋友问她最后怎样决定。她说:“我把四封信装进一个信封,统统寄给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