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方案 陈建国

在美国的密苏里州因德彭德斯市,有一位100多岁的奥德莉·史杜华太太,她是该市《独立考察报》的审稿编辑兼专栏作家。她于1895年6月9日出世,十几年前开始写专栏。首篇专访稿是采访著名电影男星查尔登·希士顿,那年她已经85岁了。

老太太想必不是为了“做秀”才去做编辑,当然也不是为了“扒分”,她是一个并不贫困的人。在一些人看来,老太太这是“自作自受”,可老太太干得很欢,工作也颇有建树。我想起丘吉尔,退休后的这位前英国首相曾经很热衷于绘画,他说:“这事你没做过么?那么你不妨试试——在你见上帝之前。”

他们对生命的态度真是让人敬佩,他们似乎忘了自己的年龄,体内仿佛总是活跃着青春的元素。今天,当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健身和美容,热衷于享受和满足世俗的幸福时,他们更多的是把自己的躯体当作一架道具,却从不重视对精神进行“健美”。有些人面目虽说是红光流溢,日子却是无聊,心灵也过早地蒙上了一层霉迹。更有一些人把青春当作筹码,当作资本,一旦蚀光,生命顿时真正地老矣!

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这样写道:“青春不是一种卖弄,青春是一种艺术。”当我们青春年少时,我们每每有着许多过人的自负,每每被神话所感动,青春像是一场梦、像是一种姿态,而偶尔展示的青春艺术,不过是一种青春的状态,一种让人后来想想都会发笑的品。当我们有一天不幸撞上“精神的车祸”,我们往往就会变得“未老先衰”,青春的齿轮也为此在我们的生命中被卡住。

德国大诗人歌德74岁时曾狂热般热恋17岁的美丽少女乌丽莉卡,他那著名的诗篇《马里耶巴德哀歌》就诞生于他那“不服老”的晚年。他对人生这段“青春狂热般”地追求,委实让人们感到惊诧。

我们应该感谢那些能够带给我们新的人生体验的人和事,而尽管有的结果并不美妙。僵化和停滞毕竟与生命的本意是相悖的,渴望变化的青春才代表了生命生长的方向。

而对于杰出的人来说,青春肯定不是一种年龄和时间段落。齐白石90岁时翻阅他70岁时作的画,这样感慨:“我年轻的时候画得多好!”仿佛他永远不会老去。是呀,如果人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妨以青春的方案来设计营造。但愿青春的元素在我们的一生中都不会消失,即便其中蕴含失误、迷惘、冲动和激烈;但愿岁月的磨砺,不会再让青春的刀锋挥向枯燥的生活;但愿三十而后立,四十还有惑,五十还不知天命;但愿我们生命的轨迹,总是按照青春的程度健康而理性地运行。也许,就是那只不经意的云雀从树丛里惊飞,使得两双刚刚握紧的手,在羞涩与渴望之间又倏然分开。

盼着雨来纯情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