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的迷雾

神秘的太空隐藏着层层迷雾,七彩的云朵,飞逝的陨石,滚滚的惊雷都曾给人类带来了无数的困惑,这些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对地球有何影响?学习此类知识虽然不能改变宇宙的性质,但对于人类改善自身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却有极大的好处。

各种各样的怪云

硕大无比的蘑菇云

1984年4月9日22时12分,日本航空公司的JA136班机发现了奇怪的景象:一朵巨大的冰淇淋状的云彩,上端呈半球体,中下部呈直柱状,上下高度约1万米,在太平洋海面上凌空而立,酷似一朵硕大无比的蘑菇。

这种形状的云彩,任何稍有常识的人一旦看见,便会立刻不安地想起不祥的原子云。云彩迅速地扩散开来,从飞机的座舱里也可以看到,扩散的云雾正在扑面而来,给人一种深入云雾之中的感觉。时值深夜,又没有光,但云彩在些微弱的夜光的反射下,居然闪现出明亮的蓝白色光。

日本旅客小平久幸越看越觉得那不是普通的乱积云,而像是核试验后产生的原子云。他果断地向机长报告了情况。

冰淇淋状的云朵

在这一天晚上,看见这奇怪的半球体云彩的目击者不只JA136班机,荷兰航空公司的868班机也同样在同一地点碰见那冰淇淋状的云朵。

当时868班机的机长向安格治管制塔报告说:“前方产生一道强光,突然有圆球形般的云彩出现。云彩刹那间散开了。”

除荷兰航空公司的868班机外,还有两架当夜飞行于这一航线的运输机也同样目击了酷似原子云的半球体云朵。

飞机降落到地面以后,检查人员就对4架飞机及全体乘客、机员进行了严密细致的检查,然而无论是机舱内空气的取样化验,还是乘客、机员的全身检查,结果表明没有任何放射性污染的痕迹。

而对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安格治军事当局宣布,目击者们看见的半球体云朵不是核试验产生的云彩。

太平洋海面上空的冰淇淋状原子云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JAB6班机的机长马格先生说:“自然的云彩不可能扩散成那种形状,除了强烈的爆炸物爆炸外,没有其他可能。”他显然是在暗示发生了核爆炸。

根据有关方面的调查,4月9日那天日本自卫队在原子云出现的那一带海域未曾举行过军事演习,而且,以目前日本的军事能力而言,它的任何演习都不能产生1万米高的烟云。而根据专家们说,即使是核子弹在空中爆炸,它所产生的烟云也不可能产生目击者所形容的那种形状。

云是怎样形成的

那么,是不是自然界的异常情况才导致产生这种奇怪的云的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因为根据气象局的微压计探测,当天附近海域无任何大的爆发等异常迹象。而且在9日晚上21时至次日凌晨1时气象卫星所拍摄的照片上,只有绢云和绢层云而已,这表明气象情况稳定,不可能出现积乱云或龙卷云。

也就是说,这些云有时能呈现出一定的高度。于是气象局猜测,当天有可能出现镜云,以此来解释那奇异的原子云现象。后来,有传闻说日本航空自卫队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在现场收集到一些尘埃,还说美国当局也进行了类似的调查等。

不过传闻终究是传闻,热闹一阵,事情也就不了了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此事的兴趣渐渐淡薄,最后也就忘记了这件事。此事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我还想知道

乳房云,它的出现通常预示着暴风雨天气的降临。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物理学家帕特里克·张称,“这种云彩的外形看起来很奇怪,如同一个个袋子挂在天空一样。”

揭开云的奥秘

云的形成

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的结果。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发形成水蒸气,一旦水汽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这就产生了云的外观。

因为云反射和散射所有波段的电磁波,所以云的颜色成灰色,云层比较薄时成白色,但是当它们变得太厚或浓密而使得阳光不能通过的话,它们看起来是灰色或黑色的。

从地面向上10多千米这层大气中,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也越稠密;越往高空,温度越低,空气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动、植物的水分,随时蒸发到空中变成水汽。水汽进入大气后,成云致雨,或凝聚为霜露,然后又返回地面,渗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后又再蒸发,再凝结下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水汽从蒸发表面进入低层大气后,这里的温度高,所容纳的水汽较多,如果这些湿热的空气被抬升,温度就会逐渐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就会达到饱和。

如果空气继续被抬升,就会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如果那里的温度高于0℃,则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温度低于0℃,则多余的水汽就凝化为小冰晶。在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就是云了。其他行星的云不一定会由水所组成,如金星的硫酸云。

云的形态分类

云主要有三种形态:一大团的积云、一大片的层云和纤维状的卷云。而科学上云的分类最早是由法国博物学家让·巴普蒂斯特·拉马克于1801年提出的。

1929年,国际气象组织以英国科学家路克·何华特于1803年制订的分类法为基础,按云的形状、组成、形成原因等把云分为十大云属。而这十大云属则可按其云的高度把它们划入三个云族:高云族、中云族、低云族。

另一种分法则将积雨云从低云族中分出,称为直展云族。这里使用的云的高度仅适用于中纬度地区。

高云族

高云形成于6000米以上高空,对流层较冷的部分。分三属,都是卷云类的。在这高度的水都会凝固结晶,所以这族的云都是由冰晶体所组成的。高云一般呈纤维状,薄薄的并多数会透明。高云族又分为卷云、卷积云、卷层云三类。

卷云,即具有丝缕状结构,柔丝般光泽,分离散乱的云。卷积云,即似鳞片或球状细小云块组成的云片或云层,常排列成行或成群,很像轻风吹过水面所引起的小波纹。白色无暗影,有柔丝般光泽。卷层云,即为白色透明的云幕,日、月透过云幕时轮廓分明,地物有影,常有晕环。

中云族

中云于2500米至6000米的高空形成。它们是由过度冷冻的小水点组成。可分为高积云、高层云两类。

高积云,即云块较小,轮廓分明,常呈扁圆形、瓦块状、鱼鳞片,或是水波状的密集云条。成群、成行、成波状排列。薄的云块呈白色,厚的云块呈暗灰色。在薄的高积云上,常有环绕日月的虹彩,或颜色为外红内蓝的华环。高积云都可与高层云、层积云、卷积云相互演变。

高层云,即带有条纹或纤缕结构的云幕,有时较均匀,颜色灰白或灰色,有时微带蓝色。云层较薄部分,可以看到昏暗不清的日月轮廓,看去好像隔了一层毛玻璃。厚的高层云,则底部比较阴暗,看不到日月。由于云层厚度不一,各部分明暗程度也就不同,但是云底没有显著的起伏。高层云可降连续或间歇性的雨、雪。若有少数雨下垂时,云底的条纹结构仍可分辨。高层云常由卷层云变厚或雨层云变薄而成。有时也可由蔽光高积云演变而成。

低云族

是在2500米以下的大气中形成。当中包括浓密灰暗的层云、层积云和浓密灰暗兼带雨的雨层云。层云接地就被称为雾。低云族可分为雨层云、层积云、层云、积云、积雨云。

雨层云是厚而均匀的降水云层,完全遮蔽日月,呈暗灰色,布满全天,常有连续性降水。雨层云多数由高层云变成,有时也可由蔽光高积云、蔽光层积云演变而成。

层积云,即由团块、薄片或条形云组成的云群或云层,常成行、成群或波状排列。云块个体都相当大,其视宽度角多数大于5度。云层有时满布全天,有时分布稀疏,常呈灰色、灰白色,常有若干部分比较阴暗。层积云有时可降雨、雪,通常量较小。层积云除直接生成外,也可由高积云、层云、雨层云演变而来,或由积云、积雨云扩展或平衍而成。层云,是低而均匀的云层,像雾,但不接地,呈灰色或灰白色。层云除直接生成外,也可由雾层缓慢抬升或由层积云演变而来。可降毛毛雨或雪。

直展云族

直展云有非常强的上升气流,所以它们可以一直从底部升到更高处。带有大量降雨和雷暴的积雨云就可以从接近地面的高度开始,然后一直发展至2.5万米的高空。在积雨云的底部,当下降中较冷的空气与上升中较暖的空气相遇就会形成像一个个小袋的乳状云。薄薄的幞状云则会在积雨云膨胀时于其顶部形成。直展云族可分为积云、积雨云两类。

积云,即垂直向上发展的顶部呈圆弧形或圆拱形重叠凸起,而底部几乎是水平的云块。云体边界分明,如果积云和太阳处在相反的位置上,云的中部比隆起的边缘要明亮;反之,如果处在同一侧,云的中部显得黝黑但边缘带着鲜明的金黄色;如果光从旁边照映着积云,云体明暗就特别明显。积云是由气块上升水汽凝结而成。

积雨云,即云体浓厚庞大,垂直发展极盛,远看很像耸立的高山。云顶由冰晶组成,有白色毛丝般光泽的丝缕结构,常呈铁砧状或马鬃状。云底阴暗混乱,起伏明显,有时呈悬球状结构。

积雨云常产生雷暴、阵雨。有时产生飑或降冰雹。云底偶有龙卷产生。此外,还有凝结尾迹、夜光云等。凝结尾迹是指当喷气飞机在高空划过时所形成的细长而稀薄的云。夜光云则非常罕见,它形成于大气层的中间层,只能在高纬度地区看到。

看云朵识天气

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缕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2000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

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

接着,云层会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是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小时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

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淡积云。淡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发展成浓积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作晕。

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

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作“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作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我还想知道

云吸收从地面散发的热量,并将其反射回地面,这有助于使地球保温。但是云同时也将太阳光直接反射回太空,这样便有降温作用。哪种作用占上风取决于云的形状和位置。

形状各异的闪电

树状的闪电

1989年8月27日4时,位于四川省南川县的金佛山,雷鸣、闪电、大雨交加。在金佛山南麓的金佛山水电厂的总指挥胡德厚一觉醒来,发现办公楼后面的玉林村后山坳异常明亮。

开始以为房子着火了,但仔细一看,光亮呈扇形,顶部仿佛一瓣一瓣的,特别像莲花,估计高约10多米。颜色白中略带红色,下部明亮,顶部较淡。光亮度比汽车车大灯还要强得多。但光亮朝天空散射,照射幅度不大,四周依然暗黑。

与此同时,还有一条带状云气轻纱似的飘于山间,高与光亮顶部相平。随着一声巨大的雷响,闪电中只见光亮中间好似一棵伞形的树,青枝绿叶,奇美异常。

目前这种奇怪的闪电还是一个谜。

留下图案的闪电

1996年6月17日,在法国的南方,有两名工人在棚子里面避雷雨。一个闪电出人意外地正打中他们避雨的地方,结果造成两人都倒在地上。闪电还使其中一个男子的皮鞋开了线,还撕破了他的裤子。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是另一情况:闪电仿佛是个技术高明的摄影师,它在死者的手臂上出色地拍下一张松树、杨树及这个人表带的照片。卡米尔·法兰马利昂在分析这一情况后提出一个设想,即死于闪电的人所停留过的棚子可能成了一个摄影室,闪电起了透视的作用。

不过这种设想无法解释,为什么拍摄时有如此奇特的选择性,因为拍下来的只有某些物象,而且仅仅取自四周的景观。同样,穿透衣服而取景拍照的现象也令人无法解释。

还有一种更为神奇的现象,那就是图像被印在皮下的状况。

例如,1812年在科姆布亥有6只羊在橡树和榛树林附近的野地上被闪电击毙。当人们剥下它们的毛皮时,在它们的身上,说得准确些是在它们的毛皮里面发现了四周部分景物的逼真图像。

片状闪电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闪电形状。它看起来好像是在云面上有一片闪光。这种闪电可能是云后面看不见的火花放电的回光,或者是云内闪电被云滴遮挡而造成的漫射光,也可能是出现在云上部的一种丛集的或闪烁状的独立放电现象。

片状闪电经常是在云的强度已经减弱,降水趋于停止时出现的。它是一种较弱的放电现象。

球状闪电

虽说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闪电形状,却最引人注目。它像一团火球,有时还像一朵发光的盛开着的“绣球”菊花。它约有人头那么大,偶尔也有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

球状闪电有时候在空中慢慢地转悠,有时候又完全不动地悬在空中。它有时候发出白光,有时候又发出像流星一样粉红色光。

球状闪电“喜欢”钻洞,有时候,它可从烟囱、窗户、门缝钻进屋内,在房子里转一圈后又溜走。球状闪电有时发出“咝咝”的声音,然后一声闷响而消失;有时又只发出微弱的“噼啪”声而不知不觉地消失。球状闪电消失以后,在空气中可能留下一些有臭味的气烟,有点像臭氧的味道。球状闪电的生命史不长,大约为几秒钟至几分钟。

闪电形成的假说

对流云初始阶段的离子流假说。大气中总是存在着大量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在云中的水滴上,电荷分布是不均匀的:最外边的分子带负电,里层带正电,内层与外层的电位差约高0.25伏特。为了平衡这个电位差,水滴必须优先吸收大气中的负离子,这样就使水滴逐渐带上了负电荷。

当对流发展开始时,较轻的正离子逐渐被上升气流带到云的上部;而带负电的云滴因为比较重,就留在下部,造成了正负电荷的分离。

水滴因含有稀薄的盐分而起电。当云滴冻结时,冰的晶格中可以容纳负的氯离子,却排斥正的钠离子。

因此,水滴已冻结的部分就带负电,而未冻结的外表面则带正电。由水滴冻结而成的霰粒在下落过程中,摔掉表面还来不及冻结的水分,形成许多带正电的小云滴,而已冻结的核心部分则带负电。由于重力和气流的分选作用,带正电的小滴被带到云的上部,而带负电的霰粒则停留在云的中下部。

我还想知道

超级闪电是指那些威力比普通闪电大100多倍的稀有闪电,是在云层顶端发生的高空正电荷放电发光现象。普通闪电产生的电力约为10亿瓦特,而超级闪电的电力至少有1000亿瓦特。

陨石雨的未解之谜

波兰华沙陨石雨

1935年3月12日在波兰华沙的洛维茨西南曾出现过一次陨石雨,在9平方千米的地面上,找到58块陨石,一共重59千克,其中最重的一块陨石约10千克。

在法国蒙多邦城南郊的奥个格伊小村,1864年5月14日20时,天空忽然出现一颗比月球还大、周围发射火花的流星,向各方散出炽热的碎片,法国各地都有人看见。约5分钟后,人们听见雷霆般的响声,在村子附近,石头像雨点落下。村民拾取时,陨石还是烫的,有的人手指还被烫伤,草也被热气烤焦变黄。

科学家将一些表面熔融得像涂上黑漆般的陨石进行化学分析,知道这些陨石含有铁和镁的碳化物、磁性硫化铁和氢氯化氨等。

陨石里面是什么

1969年2月8日,在墨西哥阿仑德一带,下了一场规模不小的陨石雨,降落范围估计在260平方千米左右。

已收集到2000千克以上的陨石,其中最大的一块重约110千克,科学家通过对陨石的化学成分分析,发现里面含有钙、钡、钕稀有元素。这几种无素按照目前关于太阳系起源的原理,是很难形成的。

陨石里为什么会有这几种元素呢?于是有人联想到太阳伴星问题。在天文学上,人们习惯把较亮的那颗星叫主星,较暗的一颗叫伴星,人们把这样成双成对的星星称为双星,相对于双星的是单星,此外,还有聚星。在银河系里,双星、聚星占多数,单星很少,太阳就是其中的一颗。

陨石里的三种原素来自哪里

有人曾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太阳有可能有伴星。198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马勒和同事共同提出了太阳系伴星的假说。与此同时,美国路易斯安纳州的一位大学教授维持密利和密克逊等人也提出了同一假说。

他们认为,太阳还应与一个未发现的恒星组成双星系统,那颗伴星很可能是一颗暗弱的矮星,质量是太阳的1/10,大约每2600万年与太阳接近一次。

天文学家一直试图从距离较近的5000多颗恒星中寻找这颗伴星,但一直没有找到。科学家们通过对阿仑德陨石雨的研究,又为寻找太阳的伴星带来新的希望。

天文学家们的推测

根据阿仑德陨石雨,天文学家们曾作过这样的推测,大约在50亿年以前,太阳系还是一团气体和尘埃,离它很近的一颗恒星不知什么原因发生了大爆炸,把许多物质抛向了天空,其中就有钙、钡、钕极为稀少的元素。其中一部分被抛入太阳星云,使太阳星云猛烈收缩,其核心部分形成了太阳,周边部分成了行星。

阿仑德陨石可能就是50亿年前爆炸的那颗恒星抛入空间的物质。太阳的这颗伴星与太阳的距离将比地球轨道远1000倍,约1500亿千米。

那么科学家为什么没有找到这颗伴星呢?有人认为它可能是一颗太暗的中子星,也可能是一个黑洞,所以人们很少见到它。

阿仑德陨石中的稀有元素到底来自何处,谜底还有待于科学家们进一步的探索。

我还想知道

较大的陨石在陨落过程中飞行,由于受到高温、高压的气流的冲击,会在半空发生爆裂。爆裂开的碎块会像雨点一样散落到地面,这种现象称为陨石雨。

天使毛发之谜

天上为何会掉物呢

科学家福特的第一本著作《受诅咒者之书》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奇怪物体的讨论开始的。天上坠物也可能是他最喜欢谈的现象,他从科技刊物中收集到很多令人惊讶的有关天上坠物的报告:从雪花石膏到蠕虫,但更多的是青蛙、鱼和冰块,有时候它们在暴风雨或者阵雨天气掉下来,可有时候,它们也会在晴朗的天气里掉下来,这看起来非常神秘。

许多人只是模模糊糊地知道,曾有过奇怪落物的报道,但怀疑这些报道只不过是些奇谈怪论,不可能是真实的事件。没有哪位真正研究过这些现象的人会持这同样的观点。人们无法争辩,许多东西的确像雨一样是从天上落下来的。

在福特的时代有这样的事,在今天仍然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且同样什么杂物都有,同样丰富无比。这个神秘现象不是天气,而是它们为什么会掉下来和怎样掉下来。

是飞机上掉下来的吗

有很多物品,人们以为是从飞机上掉下来的东西。落在巴恩斯的那条烤熟的比目鱼据说就是一种机上餐食,不过,机上人员在半空中抛食物下来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一般是堆在飞机上,直至降落后再抛掉。

落在克莱格络克哈特网球场的粪便,最开始有人认为是飞机上的厕所功能不正常落下来的,因为有好几种经鉴定的纯洁冰落在地上。这个解释好像会合理一些,因为爱丁堡至伯明翰的航班当时正从头上经过,可是,对该机所有厕所的检查又排除了飞机出问题的可能性。

天上落下的天使毛发

多年前,天上落物当中最神秘的一件事就是天使毛发,是一种明显呈胶凝状的材料形成的细丝,它们从天上掉下来,跟地面接触以后就化解掉了。

它有时候会与飞碟联系在一起,记录在案的有很多例子,表明它实际上是飞碟排放出来的一种固体的废物。

1952年10月17日,在法国奥洛伦上空,人们看到很狭长的一个圆柱,旁边还有约30个更小的物体。它们的后面都挂着天使毛发。很多落在地上,一些矮树林和电话线上还挂着一些,一直滞留了几个小时。

天使毛发是蜘蛛网吗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天使毛发的报告越来越少了,也许一部分是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UFO研究中心已经找到一些材料拿来进行分析。发现那些天使毛发只不过是一种蜘蛛网,可是,蜘蛛网本身也会有很神秘的特点。

它们有时候会以极不平常的数量堆在一起。比如,1988年10月4日夜里,在英吉利海峡上巡逻的海岸卫兵报告说,他们看到一个蜘蛛网云,估计约有7.7万平方米的面积。

在现代战场上,蜘蛛网还有凶险的含义。在波斯尼亚冲突中,有好几份报告说有一种“神秘的网样的物质”从塞尔维亚释放出来,一直飘到当地人的头上。

科学家们拿到了几份样品进行分析。在显微镜下,它们看上去好像是一种合成物,而不是天然的蜘蛛网。不过,塞尔维亚人释放出这种明显无害的物质的动机却仍然是一个让人们颇费心思的问题。

我还想知道

1859年2月,在南威尔士的阿什镇,大批淡水米诺鱼和鲫鱼从天上掉下来,盖住了一块地,约73米长,11米宽。1933年美国伍斯特城和马萨诸塞城分别落下大量冰冻的鸭子。

红色飞球从哪来的

神秘的红色飞球

1986年2月28日19时55分,俄罗斯远东小城达利涅戈尔斯克的居民们,曾经亲眼目睹了一场空中奇观:

一个从西南方向飞来的有点发红的飞球,横贯该城上空,陨落在市郊的一个叫“611高地”的山顶。它飞行时与地面平行,无声无息,而且不留任何痕迹。

离飞球最近的一个目击者当时正在汽车站等车。飞球从他头顶掠过。机械师坎达科夫说:“这个飞球的直径看上去约2米至3米,呈球形,既没有突出部分,也没有凹陷部分,其颜色恰似烧得有点发红的不锈钢。”

许多目击者都以为飞球落地时会发生爆炸,可出人意料的是:只有一个目击者听到轻微而低沉的撞击声。飞球陨落时将突出的悬崖撞碎一块,受撞击的岩石急剧变热发光,其光亮度与电焊时产生的弧光相似。

科学家的推断和假说

事发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派出一个科学家调查小组赶赴飞球陨落现场,进行了两昼夜的调查,并对天降飞球事件提出种种推断和假说。

另一些人推断,这也许是运载火箭与星体分离后坠入大气层燃烧变成火球掉到地上的。但一些权威学者却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天降飞球很可能是外星智能生物失控的一个装置。

小铅粒的构造

详尽考察发现,现场散落着总重约0.07千克的铅合金球粒,它们被溅入散落在岩石碎块和附近的岩壁中,还有些铅粒被埋在灰烬和泥土里,小铅粒的直径为0.005米,大的可达0.003米至0.006米。这些铅粒中,有4颗呈边缘锋利的不规则六边形,重量最大的约0.002千克。大部分铅粒呈水珠状。

铅粒的成分复杂,许多铅粒是纯铅,而有些铅粒却含有许多杂质。化验鉴定表明,其中一颗含有4种至5种元素,而另一颗则由8种至17种元素组成,其中有稀土元素镧、锆、镨、铯、钼、钨……甚至还有钇,而大部分成分是碱,即钠和钾。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几乎所有的小铅粒都具有通向其内部的小孔,这些小孔是否是人为的机械加工而成,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

网状物质是什么

在发现的第三种物质是网状物质。这是一种黑色发脆的类玻璃物质。俄罗斯的碳专家库里科夫惊叹道:“这到底是何物?眼下真令人费解。它像碳素玻璃,但生成条件却尚不确知。它有可能是在普通火灾中生成的,但也可能是在超高温条件下的产物。”

科学家实验发现,网状物质经过液氮的沐浴后会被拉向磁铁一方,即表现出与玻璃陨石相似的磁特性,在常态下能生成绝缘体,稍一加热可生成半导体,若在真空中加热则生成导体。

这种网状物质在真空中虽能耐受住3000度高温,可是,在空气中温度一旦达到8900摄氏度就会燃烧。它还含有金、银、镍、镧、镨、钠、钾、锌、铅、钇等元素。

最令人费解的是,对网状物质进行真空加热后,它内部原先所含的金、银和镍不但突然不翼而飞,而且又神奇般地出现了原先所没有的钼元素。

我还想知道

线状闪电,犹如枝杈丛生的一根树枝,蜿蜒曲折。线状闪电与其他闪电不同的地方是它有特别大的电流强度,平均可以达到几万安培,在少数情况下可达20万安培。

为什么会出现滚雷

闪电与滚雷

闪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夏天暴风雨来临的时候,突然出现一道白光,紧接着就是“轰隆隆”的响声。闪电和响声,这是雷电的基本特征。在雷电发生的时候,还能看到它的形状,大多是“ㄅ”形,也有条状和片状,都是一闪而过,给人强烈的印象。

有一种奇特的闪电,总是飘飘忽忽,缓慢地移动,能持续几秒钟,民间称它为滚雷,科学家叫它是球状闪电。球状闪电是一个无声的火球,直径大多为0.1米至0.2米,消失的时候,可能有爆炸声,也可能无声无息。球状闪电不放白光,可能是红色、黄色,也可能是橙色,它有时会出现在高空,有时会出现在地面附近,甚至会穿过玻璃闯进建筑物,飘进密闭的飞机机舱。

球状闪电捣的鬼

1962年7月的一天,在著名的泰山上,一个球状闪电穿过紧闭的玻璃窗,钻进一间民房,缓慢地在室内飘动,最后钻进了烟囱,在烟囱口爆炸,只炸掉烟囱的一个角。民房内仅仅震倒一个热水瓶。

在欧洲,一个雷声隆隆的夜晚,有人看到一个黄色火球从树上滚下来,黄色变蓝色,蓝色变红色,越滚越大,落到地面,一声巨响,变成3道光,向3个方向飞去,其中一道击倒了一个人。

200多年前,俄国科学家里奇曼研究雷电,重复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没料想一个球状闪电脱离避雷针,无声无息地飘在实验室内。这个只有拳头大的火球在靠近里奇曼脸部的时候突然爆炸。里奇曼立即倒地死去,脸上留下了一块红斑,有一只鞋打穿了两个洞。

球状闪电是怎么形成的

至目前为止,球状闪电是怎么形成的,还只能说“不知道”。曾经有科学家作过一些解释,但还没有统一的看法。

一种看法是美国科学家提出来的,他们在北美洲平原拍下了12万张闪电照片,得出一个看法:球状闪电是从常见的闪电末端分离出来,是一些等离子体凝结而成的。

另一种看法是苏联科学家提出来的。大气物理学家德米特里耶夫有一次巧遇,1956年,他在奥涅加河边度假。有一天傍晚,遇上了暴风雨和雷电,突然他看到一个淡红色的火球,在离地面一人高的地方朝着他滚来,火球边缘放出黄色、绿色和紫色的小火花,发出“噗噗”的声音。火球滚到他眼前,拐了个弯向上升起,滚到树丛中消失了。德米特里耶夫由于职业的敏感,立即采集了球状闪电经过的地方的空气,拿到实验室一分析,知道空气里的臭氧和二氧化碳增加了。

科学家的理论分析

于是,有些科学家就作了一些理论分析,估计球状闪电内部的温度达到1500度至2000度,在这样的温度下,空气中的氮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不活泼变得活泼起来,并能与空气中的氧生成二氧化氮。同时,在2000度的高温下,也容易形成臭氧,臭氧很不稳定,又分解开来并放出能量,空气的温度迅速上升,人们就看到了火球。

实验证明,二氧化氮和臭氧两种气体同时存在的时间,大约为14秒至2400秒。这种说法可以归结为空气中存在着发光气体。

还有两种看法是:等离子层内的微波辐射;空气和气体活动出现反常。

我还想知道

球状闪电的行走路线,一般是从高空直接下降,接近地面时突然改向作水平移动;有的突然在地面出现,弯曲前进;也有沿着地表滚动并迅速旋转的,运动速度常为每秒1米至2米。

为何白天出现黑暗

白天变成了黑夜

在晴朗的日子里,阳光灿烂,可突然间就漆黑如黑夜一般,短时则几十分钟,长时则延续到黑夜。这既不是日食,也不是发生在龙卷风之前。虽然只是区域性的暂时情况,但这种现象在我国和世界许多地方都曾出现。

1944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在我国班吉境内,晴朗的天空突然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人们惊慌失措,呼天喊地,一片混乱,觉得要天塌地陷了。

大约一个小时的工夫,又恢复了光明。阳光依旧照着,渐渐平静下来的人们,却对那奇异的时刻记忆犹新。

美国和英国的黑夜

美国新英格兰垦区,1980年5月19日早晨,人们和往常一样忙忙碌碌地去上班。10时,突然天黑地暗,好像进入了茫茫黑夜,每个人都惊恐万分。这种现象竟然持续到第二天黎明。

在英国的普雷斯顿,也曾经出现过白天里的黑暗。1884年4月26日,天空由灰变暗,天渐渐黑下来。约20分钟后才重又出现阳光。

据当时的人们回忆说,这种白天里出现黑暗的现象都是突然发生的,之前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征兆,之后也没有发生其他异常情况。

科学家们的说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天象呢?至今科学家们也都说法不一,有的说和火山爆发有关,有的说很可能与天外星球来客有关。天外来客从地球上空穿过,又悄悄而去,形成地球上某个地方的暂时黑暗。迄今为止,这种神秘的现象仍披着一层神秘的雾纱。

我还想知道

2006年4月1日13时10分左右,山东莱州飘洒着春雨的天空突然变成了黑夜,一时间,整个城市都笼罩在黑暗之中。直至15时30分,阵阵大风才把光明重还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