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中法战争】1884—1885 年法国侵略越南中国的战争。1883 年(光绪九牛)法国强迫越南签订《顺化条约》,并向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清政府主和派李鸿章力主妥协,1884 年 5 月在天津使釜订*《中法会议简明条款》, 更加助长了法国侵略者的野心。6 月,法军向谅山中国驻军进攻,8 月法国舰队向台湾进攻,并在福建马尾港突然袭击中国兵船,击沉七艘。清政府被迫对宣战,起用冯子材王德榜等,抗击法军。1885 年 3 月冯子材在广西边境大败法军,法国茹费理(Jules Francois Camille Ferry,1832—1893) 内阁因战败倒台。但清政府却授意李鸿章法国签订了屈辱的*《中法新约》。

**【黑旗军】**①*宋景诗领导的农民武装。②*刘永福领导的武装。

**【马尾之役】**中法战争中的海战。1884 年(光绪十年)7 月法舰队司令

*孤拔率铁甲舰五艘、水雷艇二艘驶入福州马尾港,逼近中国军舰。清会办福建海防大臣张佩纶和船政大臣何如璋李鸿章电告和议将成,不予戒备。8 月 23 日停泊马尾法国舰队突然开炮轰击中国军舰,击沉七艘,清水师伤亡七百余人,马尾造船厂亦被轰毁。清政府被迫对法国宣战。

**【中法会议简明条款】**又称《李福协定》。中法战争期间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条约。1884 年(光绪十年)5 月 11 日由清北洋大臣李鸿章法国代表福禄诺(Francois Ernest Fournier, 1842—1934)在天津签订。共五款。清政府承认法国越南订立的条约;同意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声明调回在越南中国军队。法国见清政府退让,又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中法新约】**即《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或《越南条款》。又称《李巴条约》。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中法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85 年

光绪十一年)6 月 9 日由北洋大臣李鸿章法国公使巴特纳(Jules Patenotre,1845—1925)在天津签订。共十款。主要内容为:(1)清政府承认法国越南订立的条约;(2)在中越边界保胜以上和谅山以北指定两处为通商地点,允许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3)降低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税率;(4)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5)法军退出台湾澎湖。从此法国侵略势力伸入云南广西

**【越南条款】**即《中法新约》。

**【中葡北京条约】**即《和好通商条约》。葡萄牙英国支持下强迫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87 年(光绪十三年)12 月 1 日清政府总理衙门大臣奕劻葡萄牙全权代表罗纱(Thomas de SouzaROza)在北京签订。共五十四款。主要内容:(1)中国仍允葡萄牙永驻和管理澳门以及属之地;(2) 葡国得派公使驻北京和在通商口岸设领事;(3)取得领事裁判权;(4)葡人可享受中国已给或将给其他国家的通商特权,在通商口岸有居住、租买土地、建造房屋、设立教堂等权利。

【藏印条约】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90 年(光绪十六年)3 月 17 日政府驻藏帮办大臣升泰英国印度总督兰斯顿(Henry Charles Keith Lansdowne,1845—1927)在加尔各答签订。共八款。主要内容为,(1)规定哲孟雄(今锡金)归英国保护;(2) 规定中国哲孟雄的边界;(3)对于游牧问题、通商问题留待以后谈判。英国借此条约侵占了哲孟雄,并向中国西藏地方伸展侵略活动。

**【藏印条款】**即《藏印者订附约》,或称《藏印续约》。英国强迫

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93 年(光绪十九年)12 月 5 日政府参将何长荣英国政务司保尔(Alfred WallisPau1)在大吉岭签订,作为 1890 年*《藏印条约》的附加条款。共十二款。主要内容为:开放亚东为商埠,准许英国派员在此驻扎;亚东自开放日起,五年内藏印贸易互不收税;限制中国西藏人民在哲孟雄(今锡金)的传统的游牧。

**【中美华工条约】**即《限禁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约》。美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限制旅美华工的条约。1894 年(光绪二十年)3 月 17 日公使杨儒美国国务卿葛礼山(Walter Quintin Gresham,1832—1895) 在华盛顿签订。共六款。主要内容:居华工离的期限超过一年者,不得再入美境;不准华人入美国籍;居华工都须按照美国国会通过的苛待华工条例进行登记。美国曾利用《中美续增条约》招收华工,开发资源。在资源开发后,又利用此约排斥华工入境。

**【甲午战争】**1894 年(甲午年)发生的中日战争。是由于日本朝鲜发动侵略,并对中国海陆军实行挑衅而引起的。1894 年(光绪二十年)7 月, 日本中国海陆军发动突然袭击。8 月 1 日,双方正式宣战。9 月,中国陆海军在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中战败。10 月,日军分陆海两路进攻中国东北,侵占九连城安东(今丹东),11 月又陷大连旅顺等地。次年 2 月,日军攻占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 月,日军侵占牛庄营口田庄台。尽管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曾英勇作战,但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中国方面遭到了失败。最后清朝政府屈膝求和,派李鸿章日本订立了可耻的*《马关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见“甲午战争”。

**【中东战役】**即“甲午战争”。

**【大东沟之役】**又名“黄海海战”。1894 年(光绪二十年)7 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 月 16 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护送轮船运兵在黄海大东沟登陆。17 日晨于返航途中发现原挂美国旗后又改悬日本旗的日本舰队向我袭击,丁汝昌下令应战。日本海军见中国主力铁甲规定远、镇远在前面, 即绕向侧后进攻扬威等舰。中国舰队向敌舰还击,重创日本旗舰松岛及赤城、比叡、西京丸等舰,中国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督率士兵英勇战斗,在战舰沉没时壮烈牺牲。这次战斗互有损伤。后因李鸿章避战求和, 下令困守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市),招致了北洋海军的覆没。

**【黄海海战】**即“大东沟之役”。

**【威海卫之役】**中日甲午战争时,日军于 1895 年(光绪二十一年)1 月向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市)进犯,派军舰二十五艘护送陆军二万人在荣成登陆,抄袭威海卫炮台,并以军舰封锁港口。李鸿章屈服求和,令海军避战自保,陆上防务亦未加强。自 28 日起,南岸炮台经过三天战斗后被攻陷,北岸炮台不战自溃,威海卫失守。北洋海军困守刘公岛,爱国官兵仍积极抵抗。军舰定远、靖远先后被击沉,坚持至 2 月 11 日,海军提督丁汝昌拒绝投降, 被迫自杀。所余军舰十一艘为日军掠去。北洋海军全部覆灭。

**【马关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甲午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95 年(光绪二十一年)4 月 17 日清政府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日本马关签订。共十一款,附有《另约》、《议订专条》。主要内容为:(1)中国 承认朝鲜完全“自主”;(2)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日本;(3)赔偿日本

费二万万两;(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5)允许日人在中国通商口岸任便设立领事官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6)片面的最惠国待遇;(7)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汉奸分子。这个条约表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已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中日马关条约】**见《马关条约》。

**【三国干涉还辽】**1895 年(光绪二十一年)的*《马关条约》中有中国割让辽东半岛日本的规定,俄国出于自己进一步侵略中国的目的,联合德法两国进行干涉。后由中国增加赔款三千万两,“赎回”辽东半岛。随后三 国以干涉还辽“有功”,强迫清政府给予租借军港、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的特权。

**【辽南条约】**即《交收辽南条约》。1895 年(光绪二十一年)11 月 8 日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日本驻华公使林董(1850—1913)在北京签订。共六款。主要内容,(1)清政府以白银三千万两“赎回”辽东半岛;(2) 日本军队从辽东半岛撤出。参见“三国干涉还辽”。

【刘永福】(1837—1917)末将领。字渊亭广西上思人。雇工出身。早年参加广西天地会起义。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在广西云南边境组织黑旗军。中法战争时,为抵抗法国侵略受清政府收编,参加战斗。战后任广东南澳镇总兵。1894 年(光绪二十年)移驻台湾。1895 年反对日本侵占台湾,在台南抗击日军,因孤军无援逃回广东。

【冯子材】(1818—l903)末将领。字南干,号萃亭广东钦州(今 广西钦县)人。行伍出身。早年曾随张国樑镇压太平军,升至提督。1882 年

光绪八年)退职。1884 年法国侵略军进犯滇桂边境时,以广东高雷钦廉四府团练督办,参加抗战。因淮军将领潘鼎新等退缩避战,节节败退,广西大震。1885 年 2 月,他仟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率领王孝祺王德榜苏元春等部,于 1885 年 3 月在广西边境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军。后任贵州提督等职。

【何如璋】(1838—1891)广东大埔人。字子峨同治进士。1877 年(光绪三年)任驻日本公使。1884 年中法战争期间,在福建船政大臣任内, 对法国军舰侵入马尾港后,不加戒备,致使福建海军舰只被击毁七艘,与会办福建海防大臣张佩纶等同被革职。

【张佩纶】(1848—1903)直隶丰润(今属河北)人。字幼樵同治 进士。与宝廷吴大澂陈宝琛等评议朝政,号称清流派。1884 年(光绪千年)中法战争期间,被派赴福建会办海防,当法国军舰侵入马尾港后,不加戒备,致使福建海军舰只被击毁七艘,受革职充军处分。1888 年获释后, 任李鸿章幕僚。著有《涧于集》、《涧于日记》。

【张树声】(1824—1884)末淮军将领。字振轩安徽合肥人。廪主出身。1853 年(咸丰三年)在乡办团练,1862 年(同治元年)随李鸿章上海镇压太平军。后参预镇压捻军。1872 年任江苏巡抚,1879 年(光绪五年) 任贵州巡抚,旋升两广总督。1884 年中法战争时,他与潘鼎新李鸿章指使, 率军撤退,被免职。

【潘鼎新】(?—1888)末淮军将领。字琴轩安徽庐江人。举人出 身。1857 年(咸丰七年)投效安徽军营。1862 年(同治元年)随李鸿章上海镇压太平军。后赴山东镇压捻军,任山东布政使。1883 年(光绪九年)署

湖南巡抚,次年调广西巡抚。中法战争中受李鸿章指使,从广西边境不战而退,1885 年 3 月被革职。

【刘铭传】(1836—1895)末淮军将领。字省三安徽合肥人。1854 年(咸丰四年),在乡办团练。1862 年(同治元年)随李鸿章上海镇压太平军。1865 年,任直隶提督,参预镇压捻军。1867 年,在湖北尹隆河被捻军包围,经鲍超救出。1884 年(光绪十年)督办台湾军务,抗击法军八个月。1885—1891 年间,任台湾巡抚,曾开办铁路、煤矿。有《刘壮肃公奏议》。

【苏元春】(约 1845—1908)末湘军将领。字子熙广西永安(今蒙山)人。团练出身。随湘军席宝田镇压贵州苗民起义,升任总兵。1884 年

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时受广西巡抚潘鼎新推荐,署广西提督。初与法军作战失利,后随冯子材广西边界大败法军。1885—1903 年间任广西提督。1904 年被劾充军新疆

【王德榜】(1837—1893)末湘军将领。字朗青湖南江华人。早年 参加湘军,随左宗棠镇压太平军,任福建布政使。1884 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时调赴广西,募新兵八营,号称定边军。次年在广西边境配合冯子材击败法军。1889 年调任贵州布政使。

【李鸿藻】(1820—1897)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字兰孙咸丰 进士。历任兵部、吏部、礼部尚书,军机大臣。因是同治帝师傅,受慈禧太后信任。曾策动清流派弹劾洋务派李鸿章。反对崇厚擅订《里瓦几亚条约》。中法战争中主战,中日甲午战争时,反对求和。是清政府中箝制洋务派的守旧人物。

【邓世昌】(1849—1894)末海军将领。字正卿广东番禹人。福州 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擅长测量驾驶。历任海东云、振威、镇北、扬威各舰管带。1887 年(光绪十三年)派赴英国为北洋舰队接收致远号巡洋舰,任参将兼致远舰管带。次年擢总兵。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 月 17 日在黄海海战中,虽弹尽舰伤,仍下令加快速度猛撞敌舰吉野,不幸被鱼雷击中,与全舰官兵二百五十人壮烈牺牲。

【左宝贵】(1837—1894)末将领。字冠廷。回族。山东费县人。行 伍出身。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初隶僧格林沁部下,升为副将,后任高州镇总兵,长期驻奉天(今辽宁沈阳)。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在平壤对日军作战,中炮阵亡。

【林永升】(约 1855—1894)末海军将领。1871 年(同治十年)福州船政学堂毕业。1877 年(光绪三年)赴英国学习海军。1887 年任北洋舰队 经远舰管带。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 月 17 日在黄海侮战中,配合定远、来远英勇作战,击伤敌舰多艘。经远舰中雷沉没时,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沈寿昌】(1861—1894)末海军军官。字清和上海人。曾在挪威 大学学习理化。1881 年(光绪七年)回国。在北洋舰队威远舰任二副,后任济远舰大副、帮带。1894 年 7 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济远舰在丰岛海面遭日本海军突然袭击。管带方伯谦畏敌藏匿,他在舵楼司舵,下令开炮还击, 击伤日舰吉野,自己亦中炮阵亡。

【丁汝昌】(?—1895)末海军将领。字禹廷安徽庐江人。长江水 师出身。曾参加镇压捻军,升任参将。1874 年(同治十三年)李鸿章筹办海军,次年他被派赴英国购军舰,回国后即统领北洋水师。1888 年(光绪十四年)北洋舰队编成,任海军提督,军事教练由人充任。1894 年中日甲

午战争爆发,9 月率北洋舰队护送运兵船只到大东沟,回程遭日本舰队截击, 发生黄海海战。激战中重伤日本旗舰松岛及赤城、比叡等多艘,北洋舰队亦损失致远、经远、扬威、超勇四艘。奉李鸿章命令,退守威海卫(今威海市)。次年 2 月日军海陆围攻威海卫,他拒绝投降,在刘公岛被迫自杀。

【叶志超】(?—1901)末淮军将领。字曙青安徽庐州(今合肥) 人。行伍出身。在刘铭传部下,参加对太平军、捻军的镇压。1889 年(光绪十五年)任直隶提督。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作战失败被革职监禁。1900 年获释。

【宋庆】(1820—1902)末将领。字祝三山东蓬莱人。1853 年(咸丰三年)在毫州(今安徽毫县)镇压捻军,累升至总兵。所部称毅军。1882 年(光绪八年)驻防旅顺。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调赴九连城,任前方各军统领。次年从牛庄溃退。1898 年统率武卫左军驻山海关。1900 年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他在北仓败退,后病死。【徐邦道】(?—1895)清末将领。四川涪州(今涪陵)人。早年参加楚军和淮军,对太平军和捻军作战, 由参将累升至提督。1880 年(光绪六年)调驻天津军粮城。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时,率军在金州(今辽宁金县)、旅顺与日军奋战。后又于牛庄营口等地继续抗战。旋病死。

【吴大澂】(1835—1902)末金石学家、文字学家。字清卿,号恒轩, 又号澂斋江苏吴县人。同治进士,官至湖南巡抚。中日甲午战争时,曾督湘军出关御敌,兵败革职。精于金石学和古文字学,曾搜集钟鼎、玺印、陶器、货布等文字,撰* 《说文古籀补》,为古文字学的重要著作。并撰《字说》,考释文字,颇有创见。又集录所藏各种彝器铭文拓本为*《愙斋集古录》; 以古物证历代权衡度量制度,为《权衡度量实验考》;另有《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古玉图考》等书。

【胡燏棻】(?—1906)安徽泗州(今泗县)人。字芸楣同治进士。1891 年(光绪十七年)任广西按察使。中日甲午战争起,受命在天津附近小站练兵,编成十营,号定武军。1895 年上疏,主张兴办实业、整训军队。旋充芦津铁路督办,授顺天府尹,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1900 年后历任关内外铁路会办和刑部、礼部、邮传部侍郎。

【孙毓汶】(?—1899)山东济宁人。字莱山咸丰进士。受醇亲王奕◻的信任,1885 年(光绪十一年)由工部左侍郎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 旋任军机大臣。后兼刑部、兵部尚书。中日甲午战争时,赞同李鸿章的对外妥协投降政策,力主批准《马关条约》。1895 年受军机大臣翁同龢的反对, 免职。

【唐景崧】(1841—1903)广西灌阳人。字维卿同治进士。1891 年(光绪十七年)任台湾布政使。1894 年,署台湾巡抚。次年清政府派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激起台湾人民的反抗。他扬言与台湾士绅 抗日,但当日军在基隆登陆后,即逃回厦门。著有《请缨日记》。

【徐骧】(?—1895)台湾抗日武装首领。台湾苗栗人。1895 年(光 绪二十一年)日本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他领导台湾南部的民团奋起抗日。6 月在新竹俘获日军百余人,不久又在大甲溪击毙日军多人。8 月与日军激战于台中彰化。10 月 7 日与王德标嘉义,英勇抗敌。旋在台南曾文溪阻击日军的战斗中阵亡。

【柯铁】(1875—?)台湾抗日武装首领。台湾人。造纸工人出身。

1895 年(光绪二十一年)日本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次年初与陈发等领导台湾农民和手工工人举行武装抗日,以大坪顶山为根据地,屡次歼灭进犯的日 军,大坪顶山被称为“铁国山”。中部各地民众纷起响应,坚持斗争前后达四年之久。

【孤拔】(Amedee Anatole Prosper Courbet, 1827—1885)法国海军将领。1883 年任印度支那海军舰队司令,侵略越南,强迫越南签订《顺化条约》。1884 年 8 月率法国舰队侵入马尾港,突然袭击中国海军舰队,封锁沿海航运,10 月进犯台湾。次年 3 月攻浙江镇海被击退,6 月死于澳门

【科士达】(John Watson FOster,1836—1917)一译福士达美国外交官。1873—1885 年历任美国墨西哥俄国西班牙公使。1892—1893 年任美国国务卿。中日甲午战争时,应清政府聘任赴日求和代表团的顾问。执行美国的政策,支持日本提出割台湾、占辽东和攫取巨额赔款。*

《马关条约》签订后,向清政府索取报酬十五万元。

【陆奥宗光】(1844—1897)日本外交官。1888 年任驻公使,1892 年任外务大臣。1894 年玩弄外交阴谋,蓄意挑起侵略朝鲜中国的战争。次年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参加马关谈判,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著有

《蹇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