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笑容稍息

用真情传递情感,

当你累了的时候,

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让笑容稍息。

老师的问题

一次课堂上老师提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

有一只蜗牛,住在一棵梧桐树下面。一天清晨,太阳刚刚升起,蜗牛便开始从树根向树梢上爬。它爬得忽快忽慢,有时还停下来四处望一望,躲避可能发生的危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这只蜗牛终于爬到了梧树的树梢。它在树梢上睡了一觉。

第二天清晨,也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蜗牛开始从树梢向下爬。它沿着昨天爬行所留下来的印迹,忽快忽慢地朝树爬去。有时它也停下来望一望,或者吸食一点树汁。总起来看,朝下爬要比朝上爬轻松多了,所花费的时间也少一些。这样,当太阳还没落山的时候,蜗牛就已经到了梧桐树的根部,也就是昨天清晨它出发的地点。

现在请问:在蜗牛上下爬行的途中,会不会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点:蜗牛第一天上树时经过这一点的时刻(几时几分几秒).和蜗牛第二天下树时经过这一点的时刻完全相同?这时全班同学都没有了答案,小明却举起了手,他答道:“把上树的蜗牛和下树的蜗牛设想为两只蜗牛,它们从树根和树梢同时出发。沿着同一条路线相对爬行。两只蜗牛肯定要在中途相遇,显然,相遇的那一点就是问题的答案。”小明的正确答案令全班同学惊诧不已。

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解答某个问题.首要的是确定正确的思路。思路正确,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否则就会如坠雾中,劳神费力而一筹莫展。

和蔼可亲的狼

一个牧羊人,放牧看一群羊,由于他的勤劳,这群羊长得很肥。白天,羊儿在吃草,他就坐在大树下守着。

有一天,牧羊人像往常一样照看着羊群吃草,突然发现远处蹲着一只狼,两只眼睛紧盯着羊群。牧羊人心里想:“这狼一定是想寻找机会来吃我的羊。”他吓得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地注视着,却不见狼有什么行动。直到傍晚牧羊人要把羊群赶回家时,那只狼才站起来离开草坪,消失在丛林中。

第二天,牧羊人发现那只狼又来了,而且蹲得离羊群更近些。牧羊人越加不放心,一直提防着它,但不见它表现出任何企图,只是一动不动地蹲在那儿。

这以后二三天,狼都接连着来,而且蹲得越来越近,直到第十天,牧羊人暗自思忖:“这只狼大概不吃我的羊。假若它是一只吃羊的狼,一开始它就该来吃了。现在已经是第十天了,它仍是这样静悄悄地恭候在旁边,难道它也想养羊吗?为什么老是蹲在这里?”

牧羊人心里怀疑,就问狼道:“你为什么总是蹲在这里看羊?你守在这里已经10天了,是10天,对吗?”

“对。”狼温柔而有礼貌地回答,“我喜欢看羊。”

牧羊人听到狼温和的声调,看见它那副彬彬有礼的样子。心里在琢磨:“这只狼不同于一般的狼,比较和蔼可亲,一定是只好狼。”接着问:“是什么原因使你这么喜欢看羊呢?”

狼回答说:“因为我的孩子小时候也像小羊羔似的,身上长着一缕缕可爱的绒毛。”

“如果是这样,你为什么不守候在你的可爱的孩子身边?”

“我的孩子死光了。”

“你的孩子死光了?”

“是的。”

“怎么死的?”

“森林失火烧死的。”

“唉,真让人同情。你大概太想念你的孩子了,所以每天守在这里。”

“对啊。我简直无法形容我思念孩子的心情,每天都不知道该做什么才好,所以把羊当作我的孩子看待。”

“天啊,这太可怜了!”牧羊人发自内心地说,“如果看羊能使你消愁解闷的话,你可以每天都来,坐近点也行,我不会计较的。”

“谢谢你。”狼说,“我一定每天都来看羊。”

从此以后,这只温驯的狼每天都来坐在羊的旁边,有时还两眼泪汪汪的,像在哭泣,这更使牧羊人对它同情怜悯。

最后,狼终于取得了牧羊人的信任。有几天,牧羊人觉得困倦,想睡个午觉,就请狼帮忙看守一下羊群,狼总是照看得很好。羊没发生什么危险,这使牧羊人对狼就像对自己一样放心。

有一天,牧羊人要进城买东西,对狼说:

“我有点事情,要进城买东西,你帮我照料一下羊群好吗?”

“好啊。”狼说。“我一定保证你的羊群安全。”

可是牧羊人才离开没多久,这只“温顺”、“善良”、“使人放心”的狼就扑向羊群,把羊咬死,美美地饱餐了一顿,然后溜走了。牧羊人回来,发现死了许多羊,而狼已经逃之夭夭,才知道上当了。狼凶残的本性永远不能消除。

伪善者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惯性的力量。如果狼一开始就伤害了羊,那么牧羊人肯定会对付它,但是狼的耐心和温顺使牧羊人变得麻木,放松,失去了警惕性,最终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任何事都是积少成多,小错误变成大错误,所以每件事都不能大意。

命运的改变

一个美丽的少妇投河自尽,被正在河中划船的白胡子艄公救起。

艄公问她为什么寻短见,她哭着说:“我结婚两年,丈夫就遗弃了我,孩子又病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艄公又问:“两年前你有丈夫和孩子吗?”

“没有。那时我一个人,自由自在,多么快乐啊!”

“你现在不也是一个人,和两年前一样自由自在吗?你照样可以快快乐乐啊!”

少妇心里一震,恍如从梦中惊醒。自此,她再也没有寻过短见。

失去的也可看成是尚未得到的。与其为失去的伤心,不如追求尚未得到的。

玛丽的童年是在孤独之中度过的。由于草率成婚,这个匆忙建立起来的家庭没过多久就彻底破裂了,她不得不一个人承担起抚养两个孩子的义务。尽管她找到了一份工作,可那点微薄的工资哪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呢!

玛丽开始忧虑起自己将来的命运。她反复问自己,她是只配做个含辛茹苦地拉扯孩子、斤斤计较每一分钱的小人物呢?还是能成为自己的主宰?当她明确了自己的选择后,做出了决定:她一定要改变目前的窘境,要超越现在的自我。

于是,她进会计班学习,并找到一份好工作。白天她整日工作,晚上就去南麦塞德恩特大学上课,即使周末也不休息。

直到有一天,当玛丽发现自己对家庭装饰比较喜欢时,她就辞去了会计工作,把活动阵地移到了自己家里。她把家里布置得很漂亮,并且经常举行各种聚会。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她亮出各式各样的商品,然后向在场的人兜售,无疑,此举获得了成功。接下来,她成立了一个家用百货进口公司。不久,她又创建了家庭装潢和礼品有限公司,使自己跻身于商界。她的人生开始了新的篇章。

玛丽成了各种团体追逐的对象,许多社团组织都请她去演讲,好几个董事会挂着她的头街,她还是第一位进入达拉斯商会的妇女。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个不曾经历过挫折的人,很难谈得上拥有一个健全的人生。一个人的成长,通常是由许多的挫折组成的。就如口香糖广告说:“幻灭是成长的开始。”

强盗箴言

安萨里外出游学近十载,几乎集中了那个时代人与主的全部智慧。他把这些书籍、笔记打包背在身上。

终于,他可以背着自己鼓鼓囊囊的包回家了,离开尼沙布尔——那个中世纪最负盛名的“知识之城”——满怀着对知识的虔诚。

在西亚通向中亚的茫茫高原上,有好多的商队,为知识而奔波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为金钱不择手段者则充塞了道路。

安萨里遇到了强盗。他们搜掠了商队的所有财宝。现在轮到安萨里了。

“除了这些东西,我可以把我所有的东西给你们,求你们把这些东西留给我。”安萨里抱着自己的包裹。

这些东西是什么?难道比金银珠宝更贵重?强盗们打开了安萨里的包,看到里面不过是一大堆黑纸。强盗们大概很迷惑,这个文弱的青年不远千里要背回家的难道是这堆没有一点儿光泽的黑纸?

“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处?”

“这是我多年的学习笔记,对你们毫无用处,对我却是无价之宝。如果你们把它拿走,我的知识就没了。求求你们,我在求知的路上付出了太多的艰辛啊。”

黄沙弥漫,地阔天空。中世纪的太阳高悬在一文不名的年轻学者和腰缠万贯的强悍文盲头上,苍茫而鲜亮。

强盗头子哈哈大笑:“抢走你的知识?哼!”强盗们发出此起彼伏的笑声。“什么知识?我看到的不过是一堆破书和笔记而已。捆在包里的知识、能被我抢走的知识恐怕不是你的知识吧。蠢货,打你都怕脏了我的手,滚吧!”

史书没有记载安萨里包裹的去向。我大胆推测,强盗们一定是以轻蔑的眼神狠狠地把包裹掷向安萨里的怀里,绝尘而去。

安萨里后来成为塞尔柱王朝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和著作家,他的《哲学家的矛盾》、《迷途指津》成为那个时代思想的高峰,他的仅有两万多字的《致孩子》在上个世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儿童必读书。安萨里说:“引导我思想成长的最好箴言是从强盗的口中听到的。”

金银财宝永远是身外之物,而学下的知识却是终身用之不尽的财富泉源。

向下走的境界

经过十几年的打拼,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舰”:一个下辖十几家子公司的大型集团公司。为了进一步把事业做大、做强,后来公司又招聘了一批新员工,并打算把他们全部充实到各个子公司去。

消息传来,新员工们不满意了。他们都是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不理解公司为什么把自己发配到那些子公司去。

信息反馈到他那里,他思索了一下,把新员工召集到了一起,问道:“我记得你们当中有一位是专修园林专业的,能不能出来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就是那个学过园林专业的新员工,等我站起来后,他微笑着说:“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天牛幼虫在树木里取食时,它的行走方向有什么特征?”

这个自然难不倒我。我不假思索地说:“按照天牛幼虫行走的规律,它应当是自上而下在树木的身体里穿行的。也就是说,如果一根树枝上有好几个虫眼,我们完全可以断定,这个天牛幼虫一定隐藏在最下方的一个虫眼里。”

当我介绍到这里时,他把话接了过去:“说得非常好!大家想一想,天牛幼虫为什么要自上而下地行走?因为它要永远取食最新鲜的木质啊。这样羽化出来的天牛成虫,才是最棒的、最有活力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越是在高层就越容易破坏掉你们的创造力,而基层可以使你们不断地保持活力,成长为最棒、最有发展前途的员工……”

时间一年年地过去了。如今,我们那一批新员工,有很多人已经长硬了翅膀,逐渐从天牛幼虫转化为一个个展翅飞翔的成虫,占据了公司绝大部分的高层职位。

不经历破茧前的苦痛,就成不了美丽的受人爱慕的花蝴蝶,而不经历基层的锻炼,就永远胜任不了高层管理的职责。

思维能倒转吗

对于苍蝇,人们似乎有这样的思维定式:苍蝇——肮脏——消灭。作为四害之一的苍蝇人们深恶痛绝,我们能否反过来看它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医疗条件很差,不少伤兵不仅得不到外科的医疗处理,甚至连最简单的急救包扎和消炎也来不及。几天后,这些伤兵的创口被丝光绿蝇(天津人叫它绿豆蝇)下了卵而且生了蝇蛆,看起来让人恶心。可是,这些伤兵既不发烧,伤口也不腐烂,相反,创口竟逐渐好转且愈合了。这一奇妙的现象让医生困惑了。

于是有人倒转过来思维了。虽然蝇脏,却能不被细菌感染,这正是说明苍蝇有极强的抗菌功能。

在美国华盛顿,一位老人长期卧床,身上长了大面积的褥疮,使用各种抗菌素均无疗效,医院束手无策了。一位当地医生采用“蝇蛆疗法”,先用绿头苍蝇在马肉上产卵成蛆,然后将蝇蛆处理后放养在患者伤口上,结果褥疮腐肉被蛆虫一扫而光,伤口很快愈合了。

用最肮脏的东西完成了最圣洁的“工作”,这不是反向思维又是什么?

庄子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种葫芦,一下子结了一个大葫芦。葫芦一般是用来盛酒水液体的,由于这只葫芦太大,如装满水肯定会炸裂,倘锯开用它的一半当瓢舀水用又没有那么大的缸。于是庄子这位哲人说话了,你们只知把水装在里面,而不知把水装在它的外面,把它放在河中当船用不是很好吗?

苍蝇有害,却可以变害为宝;大葫芦盛不了水,反过来用水盛它,化废为用。 这就是睿智过人的倒转思维。

去别处寻找肥肉

一天吃午饭,我端着碗坐在树阴下,发现地上一块骨头爬满了蚂蚁。这些蚂蚁忙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而骨头却纹丝不动,况且,骨头上也没肉,拖回去干什么?我觉得好笑,也为蚂蚁们的勤奋而感动,于是捡了块肥肉,为便于拖运,还嚼碎了吐在地上,给它们。

但是,这些蚂蚁全神贯注于骨头,根本不知道附近有美味的肥肉。它们上下左右地爬啊、咬啊、拽啊,黑压压一片,眼看着劳动力过剩,就是没有谁往肥肉这边跑一步。

我闲着没事,想看看这些碎肉最终归谁。因为附近的树根、墙角有好几处蚂蚁窝,总会有“人”发现的。

这时,骨头边出现一只神态慌张的蚂蚁,好像是刚刚赶来的。兄弟们忙于拽骨头,没有谁注意它。它围着骨头跑来跑去,想帮一把,但挤不上去。它似乎很生气,甚至向骨头发起冲锋,但仍然被兄弟们挤了下来。

这只蚂蚁终于丧气了,在外围转了几圈,像是在思考什么。接着,它离开兄弟们,向别处走去。一路走走停停,显然是想开辟新的战场。走到墙角处,它一转身,向肥肉这边爬来。

我很兴奋地盯着它,期待它撞上好运!果然,它的触角准确地碰上了肥肉!只见它一愣,然后迅速咬住一颗肉粒,拼命拖!当大部队还在攻打那块没有指望的骨头时,这只单枪匹马的小蚂蚁在别处获得了好运。

有时,大众趋之若鹜的事情未必有多大价值,适当的时候,我们不妨离开人群,像那只小蚂蚁一样,去寻找没人抢夺的肥肉。

视网膜效应

记得四年前我刚留学回来时,首先想到的是要买一部车。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估后,我决定买一部绿色的中型轿车。当时我的印象是一般人的车都买白色或黑色,所以自己要选一个独特的,这才能显出个人的品位。正在我为自己买了一辆与众不同的车子而沾沾自喜时,却突然发现,不论是在高速路上,还是在小巷子里,甚至是我住的大楼的停车场中,都有许多与我车子同型同色的轿车。

我开始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大家突然之间都开始买墨绿色的车?我把自己这种突然发现和周围同事分享。有一位女同事正好怀孕,听我讲完后就抢着说:“我倒是没有看到很多墨绿的轿车,不过我发现,现在孕妇很多。上星期,我去逛百货大楼,短短两小时就看到6个孕妇。”而她说的这种现象,我和其他同事却都没有发现,心想,她这一发现大概是凑巧吧!

后来有一次听演讲,才了解到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视网膜效应”。简单地说,就是当我们自己拥有了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就会更加注意别人是否跟我们一样具备这种特征。

卡耐基先生很久前就提出一个论点,即每个人的特质中有80%是长处,而20%左右是我们的缺点。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而不知发觉优点时,“视网膜效应”就会促使这个人发现他身边也有许多人拥有类似的缺点,进而使他的人际关系无法改善,生活也不会快乐。

一个人要人缘好、要受人欢迎,一定要有欣赏自己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因为在“视网膜效应”的运作下,一个看到自己优点的人,才有能力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能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他人,往往是人际关系好的必备条件。

镜子

体形室的大门是玻璃门,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里面的一切。大门外,是一排橘红色的沙发。

那真是一排好沙发,在用罢中餐,不停打哈欠的时候,这橘红色不停地诱惑着我。

于是,我坐下,想打一个瞌睡。

当我向沙发背后仰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体形室里的一面大镜子,我看到了哈欠连天的自己,精神萎靡不振。

我突然觉得不妥,把后仰的身体硬生生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我吸了一口气,端端正正地坐好。

我仍然有睡意,但我却无法就此睡去。

半刻钟后,我有些坐立不安。因为我眼力所及之处,就是自己在镜子里的形像,皱眉、搔头……

我觉得这实在是一件令自己很不愉快的事情。我站起,走到楼下。

半个小时后,我回到楼上,许多人站在体形室旁边,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少人像我一样,当看到那排沙发时,会马上去坐,但几分钟后,他们会站起,走到一边,宁肯站着。

在这座大厦的二楼,每天进进出出的人难以计数,但那排橘红色的沙发颜色仍然鲜艳。

这真是一个极有意思的现象。

曾看到过一个故事,也是关于镜子的。一幢大楼的电梯里经常发生性骚扰事件。后来,有人想了一个办法,在电梯三面铁壁上,安上了三块大镜子,从此后,此类事件大为减少。

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自己丑陋的一面。一个人之所以丧失信念,之所以无所事事过着没有激情的日子,无非他自己看不到自己有多么的糟糕。

丢失的水桶

位于美国俄勒冈地区的冷水溪镇很兴旺。小小的城镇拥有三家大型公共娱乐场所、一家酒店、一家百货商店……惟一缺少的就是消防部门,事实上也确实没有必要有这样一个部门,18年间小镇仅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火灾,而且地点是教堂公墓后牧师的柴火堆。

当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水桶队时,谁还会需要一个消防部门呢?这正是冷水溪居民的认识,也许他们是对的。这里最关键的,当然是训练有素。

冷水溪的水桶队每个月都有一次消防演习。平日水桶队的成员们都忙于自己的事务,比如经营商店或是在酒吧中服务,但是当火警铃声响起时,全体水桶队成员都要立即将自己的水桶拎在手中,然后冲向事发地点。

一天,铃声响起,铁匠的店铺真着火了!水桶队的成员们立即带着各自的水桶各就各位,但是老奥斯卡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水桶了。

水桶队的成员在奋力灭火,但是他们缺了一个水桶,缺了一个关键人物,日常的节奏被打乱,力量锐减。虽然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但还是不得不无奈地看着火焰从铁匠铺窜到了旁边的马厩……

在一个构建得很好的组织中,每一个因素都是关键。如果一个关键因素的运作出现问题,应马上将其改变或换掉,否则整个组织都会被殃及。

当你审视你组织中的问题时,你会发现问题不应该全部归罪于可怜的老奥斯卡。如果奥斯卡是如此的关键,为什么他没有一个替补呢?

宇航局在发射人造卫星时,每一项操作都备有一项补救的后援支持。

当一支篮球队进行比赛,并且要最后赢得比赛的时候,他们往往依靠关键的投球手进行那关键的一投。但是如果他们够聪明,他们就会有一个替补队员——一个当关键球员失败时进行补救的球员。

如果一个医生做一个很重要的手术,他一定不会计划一个人去完成它,那样的话危险太大了!他需要一个医生来协助他,一个能在事情变糟时起到援助作用的可靠的外科医生。

我们的组织在这方面是否做得太少了呢?我们能肯定组织中的关键人物永远不会给我们带来失败吗?

精神崩溃的老鼠

李国栋床上堆着书,每天晚上睡在榻榻米上,读书读到清晨一两点,读到两眼充血,像针扎一样痛苦,才把书放开。蜷曲到榻榻米上,用条绳子把左腿跟一只桌脚绑在一起,熄了灯睡觉。

“这样一来,我一翻身,扯不动腿,就会醒过来,醒过来就马上爬起来继续看书——今年是第三年了,再考不上,就要当兵去了!”

高考前,李国栋很平静地这样解释他的生活方式。他消瘦的脸颊浮着一层暗暗的青气,眼白里一条一条细细地血丝。讲话的时候,眼神涣散,不知道他在看哪里。

“为什么不换个读书方法?这种煎熬式不是效果很差吗?”

他摇摇头:“我不知道有什么别的方式。”

“为什么不找其他出路?不要上大学,读职校或学技术?”

他开始咬指甲,每一片指甲都嚼得烂烂毛毛的:“不行,我非读大学不可。”

李国栋后来仍旧落了榜,但是也没去当兵。他在精神病院里住了两个星期之后,有个晚上,偷偷吞了五个大铁钉,从七楼的阳台上跳下来,刚好摔在垃圾车旁边。

麦尔教授对老鼠很有兴趣,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

他把老鼠聚集在一个平台上,让它们一个个往下面两个门跳。跳向左门,它会碰得鼻青脸肿;跳向右门,门却会打开,门后是甜美的乳酪。小老鼠当然不笨,训练几次之后,就快快乐乐地老往右门跳去,不再摔得一鼻子灰。

可是,就在小老鼠的选择方式固定了的时候,麦尔把乳酪从右门移到左门。本来以为可以饱食一顿的老鼠现在又碰得鼻青脸肿,它不知道客观情势已经改变了。幸好,摔了几次之后,它又渐渐熟悉了新的情况:原来乳酪在左边!

问题是,这个时候,麦尔又有了新花样。他把门的颜色重新漆过,把乳酪一会儿放左,一会儿放右,老鼠在新的习惯形成之后,发觉原来的抉择方式又行不通,它必须不断地适应新情况,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习惯行为……

终于,老鼠变不过来了,它的下一个反应就是“以不变应万变”。麦尔发觉,在应变不过来的时候,老鼠就搞“拧”,开始固执起来,根本就拒绝改变方式。譬如说,如果它已经习惯于跳向左门,你就是把乳酪明明白白地放在右门口,让它看见,它仍旧狠狠地往左门去碰肿鼻子,愈碰就愈紧张。如果实验者在这个关口继续强迫它去作跳左或跳右的抉择,老鼠就往往会抽筋、狂奔、东撞西跌或咬伤自己,然后全身颤抖直到昏迷为止。换句话说,这只老鼠已经“精神崩溃”。

于是,麦尔教授归纳出导致老鼠“精神崩溃”的五个阶段:

首先,对某一个难题( 左门或右门) ,让老鼠逐渐培养出一种应对的习惯来( 选择右门:右门有乳酪) 。

第二个阶段,客观环境改变,老鼠发觉惯有的方式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因此感到惊骇。

下一阶段,不断地焦虑与挫折、失败之后,它就固执地以旧有的方式面对新的情况,不计后果( 就是看见乳酪出现在右边,仍旧往左边闯)。

第四个阶段,根本放弃努力( 乳酪也不吃了,干脆饿死) 。

最后,如果外力迫使它非解决问题不可,它就又回到它所习惯的旧方式( 左门就是左门,非左门不可) 。当然又碰得鼻青脸肿,饿得头昏眼花。明明只要换个途径就解决了一切,它却固执地在习惯行为中饱受挫折与失败的煎熬,最后以崩溃结束。

在垃圾车边被清洁工人发现的李国栋是一只弄“拧”了的老鼠,我们的社会环境与教育制度是控制乳酪、制造难题的实验家。从前,大学之门是通往乳酪的门,所有的人都往那个门跳。“士大夫”观念深深地根植在人们心中,因为我们发觉成了“士大夫”之后就有甜美的乳酪可吃。但是,在大家都习惯于这个方式之后,客观情况却变了,乳酪换了门。往“士大夫”那个门撞去,却会撞个鼻青脸肿,而且得不到乳酪。

可是孩子们继续去撞那一扇门。做父母的也继续鼓励孩子们去撞那扇没有乳酪的门。他们说,“有志者,事竟成”;说“有恒为成功之本”;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说“老天不负苦心人”。门的颜色变了,乳酪的位置换了,可是弄“拧”了的人固执地守着旧有的方式“以不变应万变”。

一个人,也只不过是只有可能精神崩溃的老鼠。人生的每个阶段里都有看似不可解的难题时时强迫他作抉择:考试失败了,爱人变心了,婚姻破裂了,工作失去了。每一个难题都需要一个解决的办法。究竟乳酪在左边还是右边?不管左右,当一个人不再能以“新”的方式来应付“新”的情况,当他不计后果,根本拒绝改变自己的时候,他就是一只弄“拧”了的老鼠,精神的解体只是自然的结局。如何能不受制于旧习惯、旧观念、旧方法,如何不因搞“拧”了去老撞一扇没有乳酪的门而撞得鼻青脸肿,需要的是弹性与智慧。

智慧,不正是人之所以为人,鼠之所以为鼠的差别吗?

让笑容稍息

夏初,去帮朋友操持婚礼。顺便带上6岁的侄女,安排她去给朋友扯婚纱,也算是一个工作人员。

我反复告诉她,那是一场很重要的婚礼,快乐的聚会,她必须学会保持一种幸福的笑容,对每一个人都要微笑,因为她的小笑脸将随时被刻画在摄影镜头里。侄女点头拉勾说好,我才放心下来,要知道,这个孩子向来有点儿莫名的羞怯与忧郁,并不是很喜欢微笑。

婚礼那天,侄女果然履行她的承诺,她表现得很好,穿着白色的小婚纱,始终将笑容挂在脸上,她纯真的笑容看上去让人有种圣洁美好的感觉。想一想平日里,她这样的笑容是十分难得的,虽然我们反复教导她要知礼数而懂微笑,但都没有今日的完美。

但婚礼中途的时候,我却找不见她了。找了半天,才发现她躲在酒店二楼的楼道上看满城的灯火,一脸笑容殆尽的平静。我轻轻地走上去,问她:你怎么了?躲在这里干什么,不开心吗?

她扭头对我说:我没有不开心呀,只是我笑累了,想让脸蛋休息一下。

我听罢哈哈大笑起来,多可爱的孩子呀,我让她笑,她就一直笑着,累了也坚持着。实在不想笑了,也懂得躲起来一个人沉默,只为不影响别人的心情。进而一想,我又不禁心生怜惜起来,她本是一个心事平静不爱微笑的小女孩,如此让她违心地笑上一天,也真是委屈她了。我愿意她用自己的表情去表达传递她的情感。而我跟她学会了,在一个人的时候,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让笑容稍息。

有多少时候,其实我们自己并不是觉得生活那么美好、工作那么顺利、笑话并不是那么可笑,但我们不也是要假装高兴勉强一笑吗?为什么不让笑容稍息呢?

香蕉及皮

天刚擦黑,路灯还亮得有气无力。我路过这人迹稀疏的巷口时,无意中瞥了他一眼。

他的头发蓬乱得像一个鸟巢,脸乌黑得似乎刷了一层漆。肩上搭了一个瘪瘪的、像他衣服一样脏兮兮的大化肥袋。

平时你总是在垃圾堆前见到他们,经过他们的时候,我们的路线恐怕都会自然而然地划出一个弧度,视线也不太会在他们的身上多做片刻逗留,从他们身旁匆匆而过。

之所以让我多看他一眼,就因为他现在是站在香蕉摊前,专注地审视。小心翻弄着几把香蕉——香蕉摊是那种不同于水果店的,在一辆三轮车上码一堆低档香蕉的摊。

因为生意清淡,那卖香蕉的并没在意摊前有了个顾客。他歪着脖子抱着双臂,正出神地看路牙上两个民工下石子棋。

使我有些讶异的就是,那个拾荒者并没有如我想像的那样,意在“拿”走一把香蕉;而是终于选定目标,从一把香蕉上掰下几个小香蕉搁进了秤盘,并开始在胸前摸索着。同时也如同我们一样,伸长脖子盯着蕉主的秤杆。

有意思的是卖蕉的:他并没为生意太小而不屑,认真称量报价,还把秤杆给拾荒者验看。在拾荒者终于摸出一小堆角币点数时,他才认真打量了他一眼。这一眼显然让他有些意外,但旋即平静。他把四个香蕉装进小袋递过去,却把拾荒者递来的角币推回去,同时摆摆手。

拾荒者如我一样木了一下,迅即离去。但很快又迟疑地回过头,再次把手里的小钱向卖蕉的递了一下,卖蕉的这回露了点笑容,再次摆摆手。拾荒者这才向他一哈腰,大步走开。

同时迅即撕开手中的香蕉,几乎一口就把整只香蕉吞进了肚里。

当他上到对面马路时,路间已先后扔下两只香蕉皮。但第三只香蕉皮没有落在地上,拾荒者眼前出现了一只垃圾箱,可能是职业敏感吧,他在垃圾箱前站住了,并把第三只香蕉皮扔了进去。

接下来,又一个让我有些讶异的情形出现了:他竟返过身去,将先前扔下的那两只香蕉皮捡回来,扔进了垃圾箱,同时还伸头看了看那卖香蕉的,很快消失在暗影里。

我也看了看那个卖蕉的。他又在看民工下棋了,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但我却觉得自己看到的还是有点意思的。

我还联想起这么一种说法:有人在南美打一个喷嚏,根据声波扩散放大原理,最终竟会在太平洋引发一场风暴。

以前我总觉得难以置信,现在我有点相信了。卖蕉者那一小点善心恐怕就有了点反应。至少,如果世间多一些这类暖人的小火星,没准有一天真会燎原呢!

人与人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但无论什么人,无论他处于何种境遇或地位,心灵深处总还会存有某种共通的东西的。

观念的较量

一个法国学者去非洲参与动物保护工作。那里有一种犀牛,因为“全身是宝”而遭到土著的追杀,他看到此景,心中十分悲痛。

一天,他随当地全副武装的巡逻队去森林考察,碰上3人偷猎。巡逻队迅速包围了他们,用喇叭喊话,勒令他们放下武器。偷猎者哪里会轻易投降呢?抱着武器寻找突破口。情急中,有个偷猎者率先开枪,打伤一名巡逻队员。这下激怒了大伙儿,巡逻队也举起武器还击。激战约5分钟,偷猎者知道自己势单力薄,竖起白旗投降了。

令人振奋的是,这3个被捕者中有一个就是早已挂上号的“偷猎大队长”。此人凶悍且狡猾,一直与巡逻队周旋,两年来让他们头疼不已。回到驻地,许多巡逻队员冲上来要揍“偷猎大队长”,他竟然镇定地望着他们,没有惧怕的样子。遗憾的是:那个国家的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偷猎者要坐牢,所以这3个偷猎者只是被分别关押在巡逻队的黑屋子里。开始那几天,总是有巡逻队员结伴找到“队长”,将他打得鼻青脸肿。法国学者听说了,赶去劝阻,却没有什么效果。更令学者惊慌的是:没有抓获的偷猎者居然用金钱来巡逻队“活动”,以“营救”被捕的同伙。而巡逻队得到“好处”后,真的想放人了!学者与巡逻队交涉,最后只得到一个许可:让他与“队长”同住黑屋子,10天后准时放人。

这10天是在“教育”中度过的,因为学者带了许多书籍、图片甚至一台录像机进去。外面的人除了定时给他们送饭、放风外,什么也不管。到了放人那天,凶悍且狡猾的“队长”一反常态,与大家握手道别,还保证以后不再干偷猎行当——谁相信呢?

事实证明“队长”没有违反诺言,那块地方除了零散的偷猎者,再也没有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偷猎队出现过。

在这个世界上谁用武力打败了谁并不重要:真想真正降伏对手,只有用你的观念打败他的观念。其实整个人类社会的运作,本质上也是观念的运作。

别把梯子毁掉

一只经历坎坷的老猫,在猫际社会中悟出了一系列如何成为猫上猫的哲理警训,经过它的策划与教诲,很多猫都出类拔萃地有了建树。

一只黑猫找到老猫,它想超过所有被老猫点拨过的猫。老猫想了想说:“要想超过它们,除非你变成身披凤羽的猫王,只有这样你才能一统猫界,独自为尊。”黑猫大悦,忙问:“如何才能身披凤羽而成猫王?”老猫告诉它,只要向南山的凤凰仙子送上厚礼,凤凰仙子自然会赐它一身五彩缤纷的凤羽。

黑猫害怕老猫再把这个成为猫上猫的方法传授给别的猫,它两拳就将老猫打死。老猫临死时说:“你会后悔的,只知道成功的方向是远远不够的。”

黑猫准备了999只老鼠,送到了南山。只食五谷从不杀生的凤凰仙子大怒:“我只收亲手耕耘而获的五谷!”她当即赐给黑猫一身象征奸诈险恶的鹰的羽毛,只给它留了一只猫头。

此时黑猫十分后悔,它后悔没有留着老猫为自己成为猫王做更详细的指导。

当你毁掉助你攀升的梯子,就注定了你将要从攀升中跌落的命运。

玻璃瓶中的机遇

别涅迪克博士是法国一家化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一次,在实验室里,他准备将一种溶液倒入烧瓶,一不小心烧瓶“咣当”落在了地上,糟糕!还得费时间打扫玻璃碎片,别涅迪克博士有些懊恼。然而,烧瓶并没有破碎,于是他弯下腰捡起烧瓶仔细观察,这只烧瓶和其他烧瓶一样普通,以前也曾有烧瓶掉在地上,但无一例外全都破成了碎片,为什么这只烧瓶仅有几道裂痕而没有破碎呢?别涅迪克博士一时找不到答案,于是他就把这只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

不久后的一天,在别涅迪克博士走进实验室前,他看到一张报纸上报道说市区有两辆客车相撞,车上的多数乘客被挡风玻璃的碎片划伤,其中一辆车的司机被一块碎玻璃刺穿面部而进入口腔。别涅迪克博士一下子想到了那只裂而不碎的烧瓶。他走进实验室拿过那只烧瓶,只见那只烧瓶的瓶壁有一层薄薄的透明的膜。别涅迪克博士用刀片小心地取下一点进行化验,结果表明,这只烧瓶曾盛过一种叫硝酸纤维素的化学溶液,那层薄薄的膜就是这种溶液蒸发后残留下来,遇空气后产生了反应,从而牢牢粘贴在瓶壁上起到保护作用。因为无色透明,所以一点儿也不影响视觉。“如果这种溶液,用于汽车玻璃的生产中,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交通事故,乘客的生命安全系数不是更有保障吗?”……别涅迪克博士因为这个小小的发现而荣登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的榜首。

每一种成功都始于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更始于执著探索的心灵。常常我们慨叹没有机遇,但许多时候,机遇来临时并不是敲着锣打着鼓,而是悄悄从你身边溜过。有心还是无意,是决定能否抓住机遇的关键。

生死竟跑

一条品种优良的猎狗,被主人训练得壮硕无比,追捕猎物速度快,而且反应敏捷。

对于追捕猎物这件事,这只猎狗可以说驾轻就熟,就像熟练的渔夫捕鱼。

有一次,主人带着这只猎狗又去狩猎,老远发现一只狐狸,主人用枪射击,准头不够,让狐狸给脱逃了。

猎狗于是展开自己最拿手的追捕工作,森林是狐狸的天地,路径熟得很,但猎狗也不含糊,追捕之间,过程紧张迭起。

狐狸较为瘦小,跑不过猎狗,眼看就要被追上。突然,一个转身,狐狸朝另一条路跑去,猎狗一不留神,身子受了点儿擦伤,有点儿痛。

“唉!我追得这么累干吗!追不到狐狸,我也不会饿到肚子呀!”念头刚刚闪现,速度已经慢了下来。狐狸又跑远了。

“算了,现在早已脱离主人的视线,反正主人看不到。”

猎狗又起了放弃的念头,速度又迟缓起来。

狐狸终于逃离猎狗的追捕。

人做任何事,心中的意图强烈与否会大大影响结果。猎狗没有饿肚子的忧虑,所以放弃的念头会轻易地闪现。而狐狸呢?却是一场生死竞跑,跑不过就没命,所以不敢有一丁点儿的偷懒。做行销也是同样的道理,全力以赴,破釜沉舟地去做,一定成功。如果心中先预想,万一做不好,要去找哪种退路,那么成功就比较困难。

敌人正是自己

驯鹿和狼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独特的关系,它们在同一个地方出生,又一同奔跑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旷野上。大多数时候,它们相安无事地在同一个地方活动,狼不骚扰鹿群,驯鹿也不害怕狼。

在这看似和平安闲的时候,狼会突然向鹿群发动袭击。驯鹿惊愕而迅速地逃窜,同时又聚成一群以确保安全。

狼群早已盯准了目标,在这追和逃的游戏里,会有一只狼冷不防地从斜刺里窜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破一只驯鹿的腿。

游戏结束了,没有一只驯鹿牺牲,狼也没有得到一点食物。

第二天,同样的一幕再次上演,依然从斜刺里冲出一只狼,依然抓伤那只已经受伤的驯鹿。

每次都是不同的狼从不同的地方窜出来做猎手,攻击的却只是那一只鹿。可怜的驯鹿旧伤未愈又添新伤,逐渐丧失大量的血和力气,更为严重的是它逐渐丧失了反抗的意志。当它越来越虚弱,已不会对狼构成威胁时,狼便群起而攻之,美美地饱餐一顿。

其实,狼是无法对驯鹿构成威胁的,因为身材高大的驯鹿可以一蹄把身材矮小的狼踢死或踢伤,可为什么到最后驯鹿却成了狼的腹中之食呢?

狼是绝顶聪明的,它一次次抓伤同一只驯鹿,让那只驯鹿一次次被失败击得信心全无,到最后它完全崩溃了,已忘了自己其实是个强者,忘了自己还有反抗的能力。当狼群攻击它时,它已没有勇气奋力一搏了。

真正打败驯鹿的是它自己,它的敌人不是凶残的狼,而是自己脆弱的心灵。那么我们人类呢?

小狐猴之死

马达加斯加岛上,一只小狐猴出生了。它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世界,母亲告诉它从明天开始它就要跟着母亲一起来学习生存。

但第一天,它就遇到了麻烦。它被脚下植物上的毒刺扎伤了脚,钻心的疼痛让它吱吱大叫。它问母亲,为什么我们要生活在这种长满毒刺的植物周围?这多么容易受伤!母亲说,没关系孩子,等你习惯就好了,世世代代我们都是这样生活下来的。晚上,舔着自己伤口的小狐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生长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

几个月后,长大的小狐猴开始和母亲吃一样的食物,那是生长在毒刺中间的小小的嫩叶,很苦涩,这让小狐猴很苦恼。

偶然的一个机会,它遇到了一只在四处旅行的鸟,鸟给它带来了许多的信息。比如其他地方的猴子都是生活在没有毒刺的树上,而且吃的都是甜美的果子。“果子?”小狐猴疑惑地说。鸟笑了笑展开翅膀飞走,回来的时候嘴上叼着一枚红红的果子。小狐猴尝了一下,果然是美味。

小狐猴决定离开这里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母亲和猴群的长老们劝它不要离开,告诉小狐猴别抱怨,谁都是在慢慢地适应生活,以后才可能高枕无忧。小狐猴听不进去,它摇摇头坚定地离开了家。

在岛的另一边小狐猴果然发现了鸟叼的那种果子,生长在一棵没有毒刺的树上。它欣喜地爬上去,但当它快要摘下那果子的时候,身体却被一条不知隐藏在哪里的蛇紧紧地缠住了,然后看到的是一张血盆大口。小狐猴最后想的是,以前自己生活的地方因为有那些毒刺,从来没有什么天敌可以进入……

不要羡慕别人的幸福,对于别人来说的幸福,也许正是你的坟墓。

铲瓜皮

一家公司准备从基层员工中选拔一位主管。

董事会出的题目是寻宝:大家要从各种各样的障碍中穿越过去,到达目的地,把事先藏在里面的宝物——一枚金戒指找出来。

谁能找出来,金戒指就属于谁,而且他(她)还能得到提拔。

大家兴奋异常。

他们开始行动了起来,但是事先设置的路太难走了,满地都是西瓜皮,大家每走几步都要滑倒,根本无法到达目的地。

他们艰难地行进着。

在他们的寻宝队伍中,公司的一位清洁工落在了最后面。

对于寻宝之事,他似乎并不在意,他只是把垃圾车拉过来,然后把西瓜皮一锹锹地装了上去,然后拉到垃圾站去。

几个小时过去了,西瓜皮也快清理完了。

大家跳过西瓜皮,冲向了目的地,他们四处寻找,但是一无所获。

只有那个清洁工却在清理最后一车西瓜皮的时候,发现了藏在下面的金戒指。

公司召开全体大会,正式提拔这位清洁工。

董事长问大家:“你们知道公司为什么提拔他吗?”

“因为他找到了金戒指。”好几个人举手答道。

董事长摇摇头。

“因为他能做好本职工作。”又有几个人举手发言。

董事长摆了一下手:“这还不是全部,他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富有团队精神,在你们争先恐后寻宝的时候,他在默默地为你们清理障碍。团队精神,这是一个人、一个公司最珍贵的宝贝!”

董事长总结道。

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人,永远在这个社会上难以立足。只有时刻替别人着想的人,才能获得意外的收获!

找到乐趣

当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很少感到疲倦,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比如在一个假日里你到湖边去钓鱼,整整在湖边坐了10个小时,可你一点都不觉得累,为什么?因为钓鱼是你的兴趣所在,从钓鱼中你享受到了快乐。产生疲倦的主要原因,是对生活厌倦,是对某项工作特别厌烦。这种心理上的疲倦感往往比肉体上的体力消耗更让人难以支撑。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18名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组9人,让一组的学生从事他们感兴趣的工作,另一组的学生从事他们不感兴趣的工作,没有多长时间,从事自己所不感兴趣的那组学生就开始出现小动作,再一会就抱怨头痛、背痛,而另一组的学生正干得起劲呢!

“我怎么样才能在工作中获得乐趣呢?”一位企业家说,“我在一笔生意中刚刚亏损了15万元,我已经完蛋了,再没脸见人了。”

很多人就常常这样把自己的想法加入既成的事实。实际上,亏损了15万元是事实,但说自己完蛋了没脸见人,那只是自己的想法。一位英国人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人之所以不安,不是因为发生的事情,而是因为他们对发生的事情产生的想法。”也就是说,兴趣的获得也就是个人的心理体验,而不是发生的事情本身。

以上经验告诉人们:人们疲倦往往不是工作本身造成的,而是因为工作的乏味、焦虑和挫折所引起的,它消磨了人对工作的活力与干劲。

赚取利润

乔治的一生中有一种一如既往、毫不更改的习惯,即他总是上当受骗。尽管他是一位在商场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可是过去他也是一位长年的失败者。有一回,他讲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他6岁的时候,在自家门前摆了一个小摊,卖母亲冰箱中存放的食品。他取出蔬菜、水果、鸡蛋,在每一样东西上贴一个标好价的标签。他每个鸡蛋卖一分钱,而他的母亲买的这些鸡蛋每个花了三分钱。他很快就将鸡蛋和蔬菜卖个精光,赔了本钱。他那十分溺爱他的母亲觉得这很好玩,也从未向他提说过,做生意的目的是赚取利润。

多年以后,他的买卖出现了历史上的转折点。乔治和他的妻子玛丽都在跳蚤市场工作。他与另一位展销商进行易货交易,用零售价为二十五美元的一件产品换了一样五美元的东西。玛丽原来花了十四美元买了那件产品。他跟玛丽讲了这件事之后,她的脑子里马上闪过一道红光,乔治又让别人骗了。

玛丽对乔治说,钱的差价是件小事,可是重要的是,乔治必须不再重蹈做亏本买卖的覆辙。就在那时,他的内心发生了某种不同寻常的变化,他头一回发现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是何等荒唐可笑啊!

他对玛丽说:“从此我再不做亏本生意了。明天我要回去告诉那位商人,我做了一笔糊涂的亏本生意,问他打算怎么办。”

玛丽对他说别惦记着这事。玛丽知道,乔治回去找人家是很棘手的,尤其是这次易货交易涉及的钱数额这么小。

开始变得精明的乔治有生以来第一次下决心学习怎样改正自己过去的行为。乔治对玛丽说:“回去争个公道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可损失的,只有获取。最坏的结果不过是,他将对我说‘没这回事。’我可以察言观色,向他学习怎么处理这种对抗。”

乔治回去找到那位商贩,重新成功地谈判了那笔交易。他又获得了几样东西,补了美元总数的差价。

这个故事听起来也许是区区小事,不足挂齿。然而,无论我们是与公司举行错综复杂的谈判,还是料理日常平凡的琐事,我们总是通过同一个地方——我们坚强的或者脆弱的心灵来进行。表现形式或许不同,可是动机的来源却是一样的。

娱乐与工作

曾有人向皮尔·卡丹请教过成功时秘诀,他很坦率地说:“创新!先有设想,而后付诸实践,又不断进行自我怀疑。这就是我的成功秘诀。”

19世纪出的一天,23岁的皮尔·卡丹骑着一辆旧白行车,踌躇满志地来到了法国首都巴黎。他先后在“帕坎”、“希亚帕勒里”和“迪奥”这3家巴黎最负盛名的时装店当了5年的学徒。由于他勤奋好学,很快便掌握了从没计、裁剪到缝制的全过程,同时也确立了自己对时装的独特理解。他认为,时装是“心灵的外在体现,是一种和人联系的礼貌标志”。在巴黎大学的门前,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引起了皮尔·卡丹的注意。这位姑娘虽然只穿了一件平常的连衣裙,但身材苗条,胸部、臀部的线条十分优美。皮尔·卡丹心想:这位姑娘如果穿上我设计的服装,定会更加光彩照人。于是,他聘请20多位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组成了一支业余时装模特队。

后来,皮尔·卡丹在巴黎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时装展示会。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身穿各式时装的模特逐个登场,顿时令全场的入耳目一新。时装模特的精彩表演,使皮尔·卡丹的展示会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巴黎所有的报纸几乎都报道了这次展示会的盛况,订单雪片般地飞来。皮尔·卡丹第一次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之后,在服装业中取得辉煌的成功之后,皮尔·卡丹又把目光投向了新的领域。他在巴黎创建了“皮尔·卡丹文化中心”,里面设有影院、画廊、工艺美术拍卖行、歌剧院等,成为巴黎的一大景观。

在巴黎的一家高级餐馆“马克西姆餐厅”濒临破产。由于这家餐厅建于1893年,历史悠久,当店主打算拍卖时,美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大财团都企图买下。皮尔·卡丹不想让法国历史上有名的餐厅落到外国人手上,于是,他用150万美元的高价,买下了马克西姆餐厅。

皮尔·卡丹将简单的来餐厅用餐提高到一种生活享受的高度,不仅让客人品尝到驰名世界的法式大菜,同时也让客人享受到马克西姆高水平、有特色的服务。经过皮尔·卡丹的精心调治,3年后,马克西姆餐厅竟然奇迹般地复活了。它不但恢复了昔日的光彩,而且影响波及全球。

从一个小裁缝走向亿万富翁,皮尔·卡丹创造了一个商业王国的传奇,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他用每天工作18个小时的代价换来的。“我的娱乐就是我的工作!”在皮尔·卡丹的那间绿色办公室里,有一个地球仪,这个没有时间娱乐的大师也许可以从中数清楚他的帝国在地球上有多少个站点。他从中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满足,一种生活的乐趣。

把工作当作娱乐,目光远大,善于控制约束自己,以苦作乐,才能取得骄人的成绩。

充沛的活力

在去工作的路上,他感觉很好。这是一个5月的早晨,小鸟在歌唱,他的家庭幸福,嗯,今天会是一个好日子。昨天他刚成交了一笔大生意,他期待着在周末的时候能得到一笔叮观的提成。

忽然他被交通警拦住了,并交给他一张25美元的罚款,几分钟以后,一个轮胎瘪了,又弄出车道停了35分钟。

当他到了办公室以后,经理递给他一张条子告诉他昨天的生意告吹,因为顾客的信用卡不合格。

他接待的第一位主顾粗鲁而自以为是,在短短的8分钟内,他就被训斥了数次。当这个主顾离开时,他从心里松了一口气。

问题是,今天剩下的时间他会怎么样呢?他还会有一份好的心情吗?回答是:这主要取决于他,或者取决于经理对他的帮助。在剩下的时间里,他可能在与前来谈判的十余个主顾中只成交了三个,这没有超过他从前的水平。也许在他总结这一天时会觉得很糟,只不过在忙于与顾客周旋。

他传递给顾客的活力取决于他如何看待这一天,如何处理不利于自己的处境。如果他意识到活力和热情于己、于人都有利,那么,那张25美元的罚款单,35分钟的修车,告吹的生意,粗鲁的主顾都算不了什么,它们丝毫不会影响他与下一个主顾打交道。

每天或者每个时候我们都能获得美好的心情,这关键取决于你的思想,而不是外界因素。

工作不是战斗

琳达是一个乐天派,她说工作对她来说就像是一块巧克力——因为她是一个非常喜欢吃巧范力的人,而她对工作也正是那么乐此不疲。这个来自她心灵真实的隐喻,带给她的是无比的快乐和热情。

工作也是你的巧克力吗?也许你说不是。那么工作对你来说是什么呢?是游戏?是战斗?是旅行?是煎熬?或者是别的什么?不管你的隐喻是什么,它都泄露—了你现在的工作状态,你的隐喻总是在如实的反应映你的内心,它是你内心的真实图景。

隐喻无所谓对错,无论你认为工作像什么,你都是对的,因为那是你真实的感受,你做到了对自己诚实无欺。当然,你心里知道有的隐喻带给你的是力量,有的隐喻却在隐蔽的扼杀着你的工作激情,让你停滞和烦躁。像琳达那样把工作当作自己最喜欢的巧克力的,她得到的就是巨大的工作热诚,她真的是在享受工作的乐趣,如同享受美味。可如果有个人一想起工作就觉得像要投入一场战斗,他的心气可能立刻就下去了,因为战斗意味着激烈、拼杀、残酷,其结果终究是一场血腥。终日守着这样的隐喻的人,工作的效果和效率恐怕都要降到零了。

好在隐喻并不是一个不能改变的东西,只要我们意识到不好的隐喻带给我们的巨大的负面力量,而愿意积极的改变隐喻,从而改变我们内心体验。工作在一个人的体验里是美味而在另一个人的体验里却是战斗,这其实与工作的本身或许关系不大。因为隐喻是我们感受形象化的产物,它实际上是一个完全主观的东西,就好像我们会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观点一样。所以,改变隐喻实际上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因为你实在不必守着你原来的隐喻不放,那不是事实,那只是你心里的真实。改变隐喻的同时,你将在瞬间借着隐喻的力量改变你对工作的体验。

工作真的是战斗吗?难道它不能只是一场篮球比赛?或者它难道不能是一款网络游戏?你不能把工作想像成你所喜欢的那些东西吗?你最爱的是音乐、水果还是情人?

买油

从前,在山中的一个铁矿里,有一个小矿工被要求去买食用油。

在离开前,矿里的厨师交给他一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你一定要小心,我们最近财务状况不是很理想,你绝对不可以把油洒出来。”

小矿工答应后就下山到城里,到厨师指定的店里买油。在上山回矿的路上,他想到厨师凶恶的表情及严重的告诫,愈想愈觉得紧张。小矿工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丝毫不敢左顾右盼。

很不幸的是,他在快到厨房门口时,由于没有向前看路,结果踩到了一个地上一个坑。虽然没有摔跤,可是却洒掉三分之一的油。小矿工非常懊恼,而且紧张到手都开始发抖,无法把碗端稳。终于来到厨房时,碗中的油就只剩一半了。

厨师拿到装油的碗时,当然非常生气,他指着小矿工大骂:“你这个笨蛋!我不是说要小心吗?为什么还是浪费这么多油,真是气死我了!”

小矿工听了很难过,开始掉眼泪。另外一位老矿工听到了,就跑来问是怎么一回事。了解事情的经过以后,他就去安抚厨师的情绪,并私下对小矿工说:“我再派你去买一次油。这次我要你在回来的途中,多观察你看到的人事物,并且需要跟我做一个报告。”

小矿工想要推卸这个任务,强调自己油都端不好,根本不可能既要端油,还要看风景、作报告。

不过在老矿工的坚持下,他只有勉强上路了。在回来的途中,小矿工发现其实山路上的风景真是美。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种。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这样走看风景的情形下,不知不觉就回到矿工了。当小矿工把油交给厨师时,发现碗里的油,装得满满的,一点都没有损失。

日子过得怎么样关键在于我们自己,一位真正懂得从生活经验中找到人生乐趣的人,才不会觉得自己的日子充满压力及忧虑。

热忱的力量

1907年,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人寿保险推销员的法兰克·派特刚转人职业棒球界不久,就遭到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因为他被开除了。

他的动作无力,因此球队的经理有意要他走人。球队的经理对他说:“你这样慢吞吞的,哪像是在球场混了20年?法兰克,离开这里之后,无论你到哪里做任何事,若不提起精神来,你将永远不会有出路。”

本来法兰克的月薪是175美元,离开原来的球队之后,他参加了亚特兰斯克球队,月薪减为25美元。薪水这么少,法兰克做事当然没有热情,但他决心努力试一试。待了大约10天之后,一位名叫丁尼·密亨的老队员把法兰克介绍到新凡去。

在新凡的第一天,法兰克的一生有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因为在那个地方没有人知道他过去的情形,法兰克就决心变成新英格兰最具热忱的球员。为了实现这点,当然必须采取行动才行。

法兰克一上场,就好像全身带电。他强力地投出高速球,使接球的人双手都麻木了。有一次,法兰克以强烈的气势冲人三垒。那位三垒手吓呆了,球漏接,法兰克就盗垒成功了。当时气温高达39℃,法兰克在球场奔来跑去,极可能中暑而倒下去,他在过人的热忱支持下,他挺住了。

这种热忱所带来的结果,真令人吃惊。

第二天早晨,法兰克读报的时候,兴奋得无以复加。报上说:那位新加进来的派特,无异是一个霹雳球,全队的人受到他的影响,都充满了活力。他们不但赢了,而且是本季最精彩的一场比赛。

由于热忱的态度,法兰克的月薪由25美元提高为185美元,多了7倍。

在往后的2年里,法兰克一直担任三垒手,薪水加到30倍之多。为什么呢?

法兰克自己说:“这是因为一股热忱,没有别的原因。”

后来,法兰克的手臂受了伤,不得不放弃打棒球。接着,他到菲特列人寿保险公司当保险员,整整一年多都没有什么成绩,因此很苦闷。但后来他又变得热忱起来,就像当年打棒球那样。

再后来,他是人寿保险界的大红人。不但有人请他撰稿,还有人请他演讲自己的经验。他说:“我从事推销已经15年了。我见到许多人,由于对工作抱着热忱的态度,使他们的收入成倍数地增加起来。

我也见到另一些人,由于缺乏热忱而走投无路。我深信唯有热忱的态度,才是成功推销的最重要因素。”

看见了吗?这就是热忱的力量,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做任何事必需的条件。你只要具备这个条件,就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