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我国第一架飞机

世界航空界一般都认为,第一架飞机是美国的莱特兄弟于 1903 年 12 月发明的。这是为什么呢?

按照传统和惯例,一项成功的发明,必须同时具备“前人所没有的”、“先进的”和“经过实践证明是可以应用的”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莱特兄弟 1903 年制成的飞机,前后各有两层平行的翼面,各翼之间有许多支柱和

绳线连着,看上去就像个大书架。总重有 340 公斤。当年 12 月 17 日,这架

飞机第一次试飞时,离地仅三米多,飞行距离 37 米,留空时间 12 秒。当天

第四次试飞,飞行距离 259.69 米,留空 59 秒,最后飞机被风吹翻而坠毁。这架飞机,现在看起来当然十分原始,很不完善,但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 机翼的几何形状正确,螺旋桨桨叶设计合理,动力为汽油发动机,特别是解决了横向稳定和操纵问题,这些都是空前的创造。这架飞机,符合前面说的

三个条件,可以说是最早的能实用的载人动力飞机。

虽然我国没有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但是获得早期国际飞行比赛冠军的却是中国人。他就是制造我国第一架飞机并成功地飞上天去的著名飞行家冯如。

冯如 1883 年出生在广东省恩平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聪颖有志。

12 岁那年,在美国旧金山做小生意的舅父提出要带他到美国去谋生,父母却

因为他的 4 个哥哥都已先后夭折,十分疼爱他,不愿放他远行。可冯如说: “大丈夫以四海为家,株守乡隅,非所愿也。”他终于征得了父母的同意, 跟随舅父远涉重洋,到了美国。他先在旧金山做童工,几年后又转往纽约市去做工。在美国,他目睹了那里发达的工业和精巧的工艺,渐渐感到西方世界之所以富强,是由于工业发达,而工业发达来自于机器,遂产生了学习机器制造以改变祖国落后面貌的想法。于是,他从这时起开始了顽强的读书学习。

那时候,做童工的冯如受着资本家的残酷压榨,收入微薄,但他省吃俭用,挤出钱来买了不少关于机械知识的书籍。他年纪小,干的活却非常繁重, 而且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白天没有时间,他就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来攻读, 苦和累都不怕。他不向命运低头,以超常的毅力去发奋读书学习,留心观察机械制造,一坚持就是 10 年。有志者事竟成。在 10 年的时间里,冯如自学了中学的基本课程,积累了广博的机械制造知识。10 年后,20 岁出头的冯如已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技术精湛的机器制造专家。他独出心裁地制成了抽水机、打桩机,又制造了性能更为优良的无线电发报机,这些新产品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1904 年,沙皇俄国和日本为了争夺中国东三省爆发了战争,中国被卷入一场新的灾难之中。消息传到美国,远在异国他乡的冯如,心情非常沉痛。他想到在这个竞争的时代,飞机是军事上不可缺少的东西。如果中国有许多飞机守护在港口,不就足以对付侵略者了吗?冯如准备试制飞机的消息不胫而走,有人高兴,有人怀疑,讥讽嘲笑也大有人在。面对这些议论和态度, 冯如坚定地回答:“试制飞机,并非我突发奇想。当日俄两国为争夺我国东北领土、把东北变成屠场的时候,我作为中国人,怎么能无动于衷呢?古训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一个华侨,都应以自己的一技之长, 为祖国效力。飞机是最新式的武器,因此我决心把它制造出来,用来保卫祖国!”

试制飞机对冯如来说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中国没有一架飞机, 当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自己的技术资料和经验了。在美国,贫穷的冯如缺少资金,更不可能从外国人手里得到制造飞机的技术。但这些都不能让冯如退缩。他斩钉截铁地表示:“虽然试制飞机很困难,而且也很危险,但是我的决心已定,苟无成,毋宁死!”1907 年 9 月,冯如在奥克兰租了一间厂房, 靠着从爱国侨胞中筹措到的资金,和助手们一起开始了飞机研制工作。他们夜以继日地苦干,白天跑图书馆和书店,多方收集资料,晚上通宵达旦地进行研究,像上满了弦的钟表一样不停地运转。

1908 年,他们制造出了第一架飞机,在奥克兰的麦图进行试飞。结果试飞没有成功。接着他们的工厂又因为失火,顷刻化成了一片废墟。但冯如没有灰心,在麦图搭起了个简易工棚,又从头开始。经过认真研究和改进,他们很快于 1909 年 2 月,又制成了一架新飞机。可惜,试飞时冯如驾驶着这架

飞机刚刚飞起几丈高,就猛地跌落下来。值得庆幸的是冯如没有受伤。

正当冯如着手新的飞机改进工作时,他的父母从祖国写来信,催他回国团聚。冯如漂泊异国已经整整 14 年了,何尝不想念亲人,不想念故乡呢,但这时更让他牵挂的却是飞机。一次次失败令他心焦,也更使他魂系飞机了。他认为自己造不成飞机,就无颜见江东父老。他要把飞机作为献给亲人和祖国的礼物,于是,他毅然表示:“飞机不成,誓不返国!”冯如的精神也鼓舞着同伴们,大家又献出了自己的仅有的积蓄,继续试验。他们苦苦思索着飞机试飞失败的原因,认真分析各种情况,找到问题的关键,改变了机身和两翼的比例,搞出了新的飞机设计方案。大家看到试制工作的成功前景,信心更足,干劲更大了。

成功的硕果,终究给了冯如最好的报答。1909 年 9 月 21 日,他的飞机终于上天了。这一天,中国飞机制造家、飞行家冯如驾驶着一架自制的飞机翱翔在奥克兰的上空!这架飞机的机翼、方向舵、螺旋桨、内燃机等部件全部是由冯如等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它是中华民族的光荣,显示了炎黄子孙的杰出智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这架飞机试飞航程达 884.67 米,是飞机发

明者美国莱特兄弟 1903 年首次试飞距离 259.69 米的两倍多。这一成就,引起了西方世界的震惊,而中国也因此在世界早期航空史上赢得了光荣的一席!

冯如再接再厉,很快又制造出一架性能更好的飞机。他驾驶这架飞机飞行了不到 20 分钟,就创造了飞行航程 32 公里、时速 104 公里、最大飞行高

度 200 多米等一系列世界新记录。在同年底举行的国际飞行竞赛大会上,冯如驾驶这架飞机以优异成绩取得了第一名,荣获了国际飞行协会颁发的优等奖证书。“中国”——这一伟大的名字,又被他的优秀儿女冯如驾驶的最先进飞机,添上了新的夺目光彩。

如果说在国外制造我国第一架飞机的是冯如,那么在我国本土上制造第一架飞机的,则是杨仙逸了。

杨仙逸是广东香山县人,1891 年生。由于受父辈熏陶,从小就向往革命。为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他把孙中山的字“逸仙”,改为“仙逸”,作为自己的名字。辛亥革命后,他按孙中山的指示,在福建漳州组建了我国第一支空军飞行队,并率领这支飞行队轰炸过粤系军阀。后来,杨仙逸跟随孙中山, 担起了组织、训练空军的重任。在广州大沙头的一幢红砖楼房里,中国第一座飞机厂诞生了。厂里缺乏必要的材料和设备,条件十分简陋,杨仙逸和同伴们奋斗了几个月,硬是于 1923 年造出了一架飞机,这是在我国本土上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制造出来的第一架名副其实的国产飞机。孙夫人宋庆龄亲自乘坐这架飞机进行了试飞,孙中山亲自为这架飞机命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