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兵遣将的虎符

虎符是古代皇帝授予将臣兵权和调兵遣将的信物。历史上有“窃符救赵” 的故事。

相传,战国时,秦国重兵包围赵国,赵国向魏国求救,但魏王迟迟不肯发兵救援。魏王的弟弟信陵君便请赵国女子魏王的宠姬——如姬设法偷出虎符。信陵君得到虎符后,派人杀掉屯兵不前的魏将晋鄙,夺得兵权,击败秦军,解了赵国之围。

虎符大多用青铜制成,通常铸成老虎的形状,背部刻有铭文,分为左右两半,右半部留在皇帝手中或朝廷里,左半部在统掌兵权的将帅或地方官吏手里。遇有战事,需要调兵遣将时。皇帝便派使臣手执右半部虎符去军中, 带兵的将帅拿出左半部虎符相验证,如能合成一只完整的虎符,证明使臣确系皇帝所派,将帅就按使臣传达的命令调遣军队。

虎符盛行于战国、秦、汉,唐代以后废除不用。举世称奇的永乐大钟

我国是钟的王国。从远古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各种乐钟、朝钟、佛钟、道钟等古钟。北京大钟寺里藏钟数百口,大者有两层楼高,小者仅有酒蛊般大;远者有原始社会的陶钟,近者有民间的道钟。它们分别陈列在大雄宝殿、观音殿、大钟殿等 6 个展厅,谓之“钟林”。而“钟林”之王, 则是悬挂在大钟殿里的大铜钟——永乐大钟。

永乐大钟铸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 570 余年,钟体完整无损,表面光洁,毫无锈色。

据记载,永乐大钟有五绝:第一绝是形大体重,历史悠久。钟高 6.94 米,外径 3.3 米,重 46.5 吨,堪称“世界钟王”。第二绝是钟身内外整齐地铸满经文。有《华严经》《金刚经》等 17 种经咒,约 23 万字,有汉字和梵文,是世界上铭文字数最多的一口钟。经字凸出,字距相当,笔画整洁细腻,相传是明代学士、大书法家沈度的手笔。第三绝是具有第一流的声学特性。永乐大钟振动频率极为丰富,它是由最佳泛音系列组合而成。低音频率丰富,衰减慢,因而在较好条件下,钟声可传百里,其声纯厚绵长、圆润洪亮。第四绝是先进的力学结构。这么重的钟所以能悬挂在高梁上,只是靠一根长 1 米、高 14 厘米、宽 6.5 厘米的铜穿钉。这根穿钉承当了 40 多吨重的剪切力。第五绝是高超的铸造工艺。永乐大钟采用了地坑造型表面陶范的泥范法,钟体一铸而成,遍身无一砂眼,也无铸造浇冒口。巨钟上薄下厚,钟形弧度多变,周身毫无磨削加工的痕迹,显示了我国明朝铸造技术的独到之

处。尤其含锡比率曲线为铸钟的最佳比率曲线,故使它的强度增加而硬度适中,经得起重击而又不破坏音质。

永乐大钟驰名中外,有“古代钟王”之誉,是国之瑰宝,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