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的发明

伞,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晴天,它为人们遮阳光;雨雪天,它为人们挡雨雪。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这么熟悉的伞究竟是由谁发明的?

早在2000多年前春秋末期,我国出现了一位被后世尊为“工匠始祖”的土木建筑工匠鲁班,他心灵手巧,曾在野草叶子形态的启发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把锯子。

鲁班是位巧匠,他的妻子云氏也非凡俗之辈。她看到丈夫长年在外劳作,受尽日晒雨淋之苦,便暗自琢磨,能不能发明一种“活动的亭子”,让丈夫带着外出,一旦太阳暴晒或阴雨来临,可以让丈夫遮阳避雨。

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云氏终于有了主意:她把竹子劈成一根根细条,中间用一根竹棍当柄,将那些细条聚合起来,再在细条上蒙上兽皮,使之收拢如棍,张开如盖。一个缩小了的可以随身携带的活动的“亭子”伞,就这样诞生了。从此,鲁班外出时总要带上这把“亭子”伞。

后来,人们在云氏伞的基础上又不断加以改进,把兽皮换成丝绸,到宋代又用油纸代替丝绸,制成了纸伞,这就是油纸伞。

起初,用伞的人并不多,老百姓们认为,老天爷降雨就是让人们接受雨的洗礼,打伞是对老天爷的不敬。但是由于雨伞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人们还是逐步地接受了它。

到了清代,广东、福建等地开始大量制造黑布伞,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且行销国外。

在西方,最早的伞的主体是一块遮阳的板,板上蒙着一块绷紧了的麻布,人们主要用它来遮阳。

在古希腊,伞状遮阳板是节日盛装不可缺少的陪衬。奴隶主让仆人在自己的身后高高地举着遮阳板,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高贵。因为打伞的人必须站在主人身后,所以这种伞的柄不是安在伞的中央,而是安在伞的边上。

至中世纪,伞变成了宗教权力的象征。地位越高的人,伞越豪华。

在1747年,一个到中国旅行的英国人看中了我国的伞,回国时便带了一把中国人制造的油纸伞,然后找人模仿它的构造,造出了一把形状像香菇的丝布伞。从此,中国伞走向了世界,挡雨的伞开始在欧洲民间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