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气流等,其中以温度和湿度对昆虫的影响最大。

温度对昆虫的影响:温度是气象因素中对昆虫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这是因为昆虫是变温动物,保持和调节体温的能力都不强,它的体温基本上取决于周围环境的温度,因此,昆虫的新陈代谢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外界环境温度的支配。

任何一种昆虫的繁殖生长发育,都要求一定的温度范围,称为有效温区。在温带地区的昆虫,一般为 8~40℃;在有效温区范围内,还有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最为适宜的温度范围,称最适温区,一般为 22~30℃;有效温度下限,即最低有效温度,是昆虫开始生长发育的温度,为发育起点温度,一般为 8~15℃;有效温度的上限,即最高有效温度,是昆虫因温度高而生长发育开始被抑制的温度,称高温临界,一般为 35~45℃;在临界高温以上, 或发育起点以下,昆虫仍可恢复活动,分别称此为停育高温区和停育低温区; 若温度再升高或降低,昆虫就会因过热或过冷而死亡,称为高温致死区和低温致死区。

其次,温度对昆虫的新陈代谢和发育速度影响很大。在有效温区范围内, 发育速度与温度成正相关,即温度升高,发育速度加快,发育所需的天数减少。这样,昆虫完成一个虫期所需的天数与该天数内的温度乘积,理论上应

为一个常数。即 K=NT(K 为积温常数,N 为发育日数,T 为温度)。但是,昆虫必须在发育起点以上才能开始发育,因此式中的温度(T)应该减去发育起点温度(C)。故 K=N(T-C)。这种反应温度与发育速度间相互关系的法则称有效积温法则;积温的单位以日度来表示。

湿度对昆虫的影响:湿度实质上就是水分问题。大气中的湿度主要取决于降水,而田间小气候的湿度还与河流、灌溉、地下水及植被状况等密切相关。

昆虫的正常生命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水分维持。如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运输,代谢终产物的排出,体温的调节都和水分有直接关系。

昆虫对湿度也需一定范围,多数昆虫的最适湿度一般在相对湿度 70%~ 90%之间,但对湿度的要求,不同种类甚至同种昆虫的不同虫态均存在着差别。

湿度影响虫体水份的蒸发以及虫体的含水量,从而与代谢直接有关的存活率、生殖力、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外界空气湿度的影响。同时,昆虫在卵的孵化、幼虫的蜕皮、化蛹、羽化时也会因湿度过低而大批死亡。

温湿度的综合作用:在自然界中温度和湿度总是同时存在,相互影响, 综合作用的。对一种昆虫来说,适宜的温度下其生命活动会因湿度变动而变化;反之,适宜的湿度下,又因温度的变动而变化。只有在温、湿度都适宜的条件下,才有利于昆虫的发生发展。

光、光的性质、光的强度、光的周期对昆虫的生命活动都有一定影响。一般说来,昆虫喜欢波长较短的光。大多数昆虫对紫外光有正趋性。另

外不同颜色的光,往往成为不同种类昆虫产卵、觅食找寻栖息场所等生命活动的信息。

光的强度对昆虫活动或行为有明显影响,形成了日出性昆虫和夜出性昆虫。光周期在一年中有规律的变动,对昆虫生理活动有明显影响,如短日照的来临预示着冬季即将到来,对某些昆虫起着越冬滞育的信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