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首、牛首、虎首回故国

1860年,英法侵略者对驰名中外的艺术典范圆明园进行野蛮劫掠和焚烧,不计其数的珍贵文物精品从此流落到世界各地,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痛。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痛的劫难之一。圆明园的文物被劫掠后的百余年来,中国人民一直非常关注着国宝的下落,企盼它们终有一天能够重回祖国的怀抱。虽然多年的辛苦追寻成果甚微,圆明园的文物大多“秘不示人”,但总有一点“蛛丝马迹”出现,时常点起国人希望的火种。

2000年4月,香港传来消息,香港嘉士德和苏富比两拍卖行分别将于4月30日和5月2日拍卖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走的四件圆明园珍贵文物。消息一出,在社会各界引起轩然大波,人们都在密切关注国宝又将流向何方。

国家文物局获悉后,立刻正式致函有关方面,要求拍卖行立即停止拍卖圆明园文物,严正指出:这四件国宝是“战争期间被掠夺的文物”。根据现代国际法的原则: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掠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1996年中国政府签署了《国际统一司法协会关于文物返还的公约》,郑重声明中国保留对历史上被非法掠夺文物追索的权利。这乃国家和民族权益之所在。

然而,两家拍卖行置中国政府严正声明于不顾,依然照常按期进行拍卖活动。国人被激怒了,人们纷纷要求尊重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抗议拍卖战争赃物。香港市民反映最为强烈,舆论普遍认为,这些文物见证了中国屈辱的历史,拍卖行的行为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尊严,他们对拍卖行执意拍卖国宝表示愤慨,举行抗议活动,并要求特区政府做出果断决定,通过司法程序收回有关文物。法律界人士指出:按照有关国际法原则,只要在拍卖前能出示合理凭证,证明文物属中国财产,是可以阻止拍卖的。

4月30日,在多方努力均无效的情况下,拍卖会如期举行,海内外都拭目以待拍卖会的结果。下午,猴头铜像和牛头铜像出现在众人面前。猴首开价200万港元,拍卖场内竞争气氛热烈,现场一位留着平头的男士格外引人注目,他似乎对台面上的物品极为热心,志在必得,不断与其他买家竞价,每次都加价20万或30万港元,豪气吸引全场。后来人们才知道,他是来自中国北京代表保利集团的易苏昊。

由于叫价声此起彼落,以双语报价的拍卖官几乎忙不过来。价码超过400万港元后,其他买家纷纷败退下来,只剩易苏昊和一名身穿灰色套装的女子相持不下。该女子由一位神秘买家通过电话遥控出价,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直到第25次出价时,易苏昊叫价740万港元(包括佣金约818万港元),对手才知难而退,不再叫价。在短短两分钟的时间里,这件猴首价钱竟涨了三倍多。

稍后,牛首铜像也以200万元起价,但这回战况改变,其他买家大多在旁观战,由易苏昊与透过电话出价的“神秘客”单打独斗,双方出价都又急又快,一分钟内叫价数次,最后再度由保利集团以700万元得手。会后,易苏昊表示,参与竞投主要是因为这两件东西关乎中国人民的情结,使中国人想起了伤心往事,竞投国宝也是不希望国宝外流。

5月2日,继嘉士德拍卖行无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警告和抗议拍卖两件国宝后,苏富比拍卖行又拍卖了另两件圆明园文物:铜虎首和乾隆描粉彩镂雕六方套瓶。结果同样又都被北京的买家投得。由于前次竞投,各界目睹了中国人势在必得的情绪,因此这随后的拍卖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保利集团此时已充分预料到下面的拍卖价一定会抬得很高,但仍作出不惜一切代价收回国宝的决定,中间退出已不在考虑之内,“这已不是钱的问题,而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尊严。”

下午2点20分开始拍卖六方套瓶,开价420万。争持的对手只集中在两个人身上,其中一名是操北京话的中年男子,另一名是通过电话操英语的外国人,每口叫价基本上是50万跳一级,仅用了6分钟即以1900万元成交(包括佣金共2100万元)。最后的买家是代表北京市文物公司的刘岩。他说,能够投得这件国宝,并将其带回国,得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支持。

另一件国宝铜虎首拍卖底价为300万港元,七、八分钟内有三人争持叫价37次,最后以1400万元成交,加上佣金总计1544万。买家仍是保利集团的易苏昊。

易苏昊在拍卖会后表示,所有这些文物一定要拿回去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让他们毋忘国耻。他说,事先并无打算竞投国宝,皆因受到场外香港市民对拍卖事件愤慨的抗议所感动,继而激发起民族感情,遂决定竞投。他直言:“我们不买,谁买!我们不拿回去,谁拿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