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莱特湾大海战

1.为登陆作战扫清障碍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太平洋战场的军事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美军连续不断的打击下,日本在太平洋上苦心经营的外防御圈已经土崩瓦解。在马里亚纳海战中,美军又接连攻克了塞班岛、提尼安岛和关岛,使日本的内防御圈中的关键链条被砸碎。从而进一步改变了美日双方的战略态势,美军已经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日本人在太平洋上的防御已岌岌可危。

塞班岛陷落以后,日本的防卫大门已被冲破,战争资源已经基本消耗殆尽,海军和空军已经没有和盟军作战的实力。这时候,日本大本营仍然企图负隅顽抗,制定了一个防守“核心圈计划”和防守“联络圈计划”。

决定这个计划以前,曾经有过4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短期决战方案”。即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对付眼前,不考虑1945年以后的事情。

第二个方案是把现有的资财和兵员拿出7/10进行决战。如果决战失败,还可以据守本土,长期抗战。

第三个方案是先把现有的战斗力量拿出一半来迎战进攻菲律宾的盟军,剩余的一半准备防卫本土。

第四个方案是不再迎战或出击,把全部力量集中用于防卫本土,尽量打持久战。

这四个方案中,最终选定了第二方案,打算用7/10的力量进行决战,在重挫盟军作战意志以后争取停战或讲和。实际上,这四个方案无论哪一个都没有回天之力,只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

日本参谋本部于1944年7月21日决定下述基本方针:

一、加强菲律宾、台湾、南西各岛、本土、千岛群岛海洋一线的防卫。

二、上述地域不论何处遭受敌军进攻,随即集结陆海空军战力迎击。

三、在中国,按预定计划完成湘桂作战,用大陆交通补充海上交通的不足。

四、尽力用沿岸航路保证海上交通。

鉴于美军下一步的攻击目标可能是菲律宾、台湾、西南诸岛(冲绳)、本土(九州、本州)及东北方向的千岛、库页岛(即桦太)、北海道,所以,把菲律宾方面的战事命名为捷一号作战;台湾方面命名为捷二号作战;本土方面命名为捷三号作战;东北方面命名为捷四号作战。命令捷一号捷二号应在8月末做好准备,捷三号和捷四号应在10月末做好决战准备。

捷一号的战略思想是:陆上的决战是在吕宋岛。如果美军进攻其他各岛,便由陆海军的航空兵力和海军舰艇进行决战。在海战方面,过去的主要攻击目标是航空母舰,这次改变为以击溃美国运输船团为主。陆战的战术也有改变,过去是集中力量在海岸击溃登陆部队,今后改为从海岸线后退构筑纵深阵地的战术,构筑“水边阵地”、“主抵抗阵地”、“预备主抵抗阵地”、“复郭阵地”等四段结构的阵地。

在盟军方面,美军最高指挥部通过过去数次大会战,已经对日本陆海空军的战略战术了如指掌,对日军还剩多少战斗能力也十分清楚,可以随心所欲愿意怎么打就怎么打。盟军的战斗能力十分雄厚,日本已是强弩之末,力不从心。

在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已决定不再逐点进攻,而提出了直指日本本土的作战方案。美国海军司令金上将、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尼米兹上将及其他海军指挥官们,主张在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取得空军基地后,干脆绕过菲律宾主岛吕宋岛,直取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台湾及厦门一带,像瓶塞一样堵住日本本土和南洋之间的补给线,加紧海上封锁,同时空袭日本本土,置日本于绝对被动之中。

麦克阿瑟陆军上将不同意这个作战计划,坚决反对绕过菲律宾先取台湾。他主张在莱特岛首先登陆,拦腰斩断菲律宾防守线,建立航空兵和后勤基地,然后进攻吕宋岛,切断日本本土与南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

7月7日,罗斯福总统亲自来到夏威夷,讨论今后的作战方针。在会上,麦克阿瑟将军坚决反对尼米兹的作战方针。他说:日军盘踞在菲律宾,菲律宾人民都在受苦受难,解放他们是美国的责任,所以一定要先拿下菲律宾。

之后,麦克阿瑟又和尼米兹直接会谈,详述自己的意见,认为台湾只不过是一个基地,消灭日军战略要地、收复菲律宾才是先决的。尼米兹最后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夏威夷会议圆满结束,决定了先进攻菲律宾的方针。

1944年8月,尼米兹决定由哈尔西将军接替斯普鲁恩斯担任第3舰队(原第5舰队)的指挥官,具体负责登陆部队的海空掩护,其快速航空母舰编队仍由米切尔指挥,但番号改为第38特混舰队。

9月,在战役发起之前,哈尔西首先对菲律宾岛、台湾及琉球等地的日军航空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的轮番轰炸。在空袭过程中,哈尔西发现菲律宾中部的日军防御非常薄弱,于是在9月13日极力向尼米兹将军建议:提前发起莱特岛登陆作战。他的建议得到了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两位上将的赞同。9月15日,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作出决定:10月20日进行莱特岛登陆战役。

就在莱特湾战役即将开始之际,哈尔西又想到了台湾。他认为,台湾岛是日军“不沉的航空母舰”,而且台湾岛距莱特湾不远,日军的陆基航空兵肯定会对登陆的美军带来巨大影响,必须在登陆作战打响之前先将其除掉。为此,他命令米切尔“务必瘫痪岛上的机场,大量摧毁日军作战飞机”。

10月12日,天刚蒙蒙亮,米切尔将军率领他的第38特混舰队来到了台湾岛以东90海里的海面上。他命令航空母舰一字排开,其他舰只散开在四周进行保护。一切就绪后,他向母舰上的飞机下达了起飞命令。随着一发红色信号弹射上天空,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响起了隆隆的飞机马达声。不一会儿,400余架舰载机就腾空而起,齐向台湾岛方向飞去。

台湾岛日军指挥官福留繁海军中将发现美机后,采取了拼命的作战方式。他把230架战斗机全部派往空中,并命令全岛高射炮兵进入一级戒备状态、同时命令仅有的朋架“1”式陆上攻击机全部挂上鱼雷和炸弹,从另一个方向迂回袭击美舰队。

战后福留繁回忆说:“一场可怕的空战在我的头顶上展开了。我们的舰载机大批地朝入侵的美机扑去。我们的飞机看来干得很漂亮。我想,我不能要求它们打得再出色了。片刻功夫,我看到飞机一架接一架起火,往下栽。‘打得好!打得好!一次大胜仗!’我拍手称快。待近时一看,使我大失所望。天哪!那些被击落的都是我们的战斗机,而在我们头顶上耀武扬威盘旋的全是敌机!那些涂有美军标志的飞机,每一架机头,机翼处能喷出4~6道又粗又长的火舌,日机碰上这些火舌便开始起火、冒烟。而我们的‘零’式战斗机射出的曳光弹道明显细小,那些7.7毫米口径的机枪子弹只配打打飞鸟,哪里能对付这些装备有厚厚的防护装甲的美国战斗机呢?简直是以卵击石。在这一边倒的片刻作战中,战斗很快结束了,我们彻底失败。”

尽管日机大部分被击落,但福留繁将军仍不死心。此时,他将他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那80架攻击美舰队的“神兵”身上。可不一会儿即得到了报告:“我机群还未到达美舰队上空,便遭到‘恶妇’式战斗机的拦截,在美机和美舰高射炮打击下,已损失40多架‘1’式攻击机……

这时,美军攻击机已将拦截的日战斗机全部消灭,开始在台湾岛上空扔炸弹了。台湾岛上的航空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而美军仅损失飞机40余架。

此后的3天内,米切尔又先后3次以大批轰炸机对失去防空能力的台湾岛进行轰炸。另外,从中国境内基地起飞的11架陆军航空兵巨型B-29轰炸机也轰炸了高雄地区。至此,日军在预定地区的航空设施全部被摧毁。

美军以损失89架飞机的代价,取得了击毁日军各型飞机近1200架的巨大战果。台湾岛已不可能对美军的莱特湾作战构成任何威胁了。在整个作战地区,美军已夺取了制海和制空权,为麦克阿瑟的登陆作战扫清了障碍。

10月14日,米切尔将军心满意足地收回舰载机后,即下令返航。他将和哈尔西一起,挥师向菲律宾杀来。

2.初战锡布延海双方均遭重创

在菲律宾诸岛中,莱特岛“街亭虽小,关系重大”,是菲律宾各岛的喉舌部位,也就成了双方必争之地。因此,在这一带日军也倾其海军全部实力,决心与美国人血战到底。10月20日,美军在菲律宾中部的莱特岛登陆,为了支援掩护登陆部队,美军把中太平洋战区的第3舰队和西南太平洋战区的第7舰队全部集中到了菲律宾东部海域,总兵力达12艘航空母舰、18艘护航航空母舰、12艘战列舰、20艘巡洋舰和104艘驱逐舰,只舰载飞机就有1800余架。

然而,就在美军登陆莱特岛的前两天,日本人碰巧截获了美军一份电报,这份电报正好为日军提供了所需要参考的重要情报,于是日本海军司令丰田下令实施“捷-1”作战计划,从而酿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

10月17日,美军攻占了莱特岛东面的苏鲁岛及迪纳加特岛。18日夜,日本大本营向日陆、海军颁布了开始“捷-1号作战”的命令。

20日拂晓,美军开始在莱特岛登陆,当天就夺占并建立了登陆场。由第7舰队组织的两栖编队的420艘各型运输舰船,载着213.5万吨的作战物资,云集在莱特湾内。由于登陆场有限,又无大型港口,卸载工作进展得十分缓慢。

为了支援、掩护后续主力部队登陆,美军把中太平洋战区的第3舰队和西南太平洋战区的第7舰队全部集中到了菲律宾东部海域,总兵力达12艘航空母舰、18艘护航航空母舰、12艘战列舰、20艘巡洋舰和104艘驱逐舰,舰载飞机1280余架。美军自恃兵力雄厚,根本没有考虑对参战兵力实施集中统一的指挥,也没有建立统一的指挥部,第3舰队和第7舰队仍分属中太平洋战区和西南太平洋战区统辖。

美海军第7舰队由金凯德海军中将指挥,除两栖作战编队外,还有两个编队:炮火支援编队——辖有6艘老式战列舰、若干艘巡洋舰和驱逐舰,由奥尔登多夫海军少将指挥,其任务是对登陆兵实施舰炮火力支援,同时阻止日军舰沿苏里高海峡冲入莱特湾;另一个是空潜警戒编队——配置在莱特湾外偏东约70海里处,由斯普拉格海军少将统一指挥的3个护航航母小队组成,辖有4艘护航航母,以及若干艘驱逐舰,其基本任务是实施对空、对潜警戒,以及对己方的登陆部队进行空中支援。

第3舰队位于第7舰队的警戒编队以北,由哈尔西将军指挥。由于其部分兵力已转隶第7舰队,因此哈尔西当时只有第38特混编队,下辖4个特混大队,拥有航空母舰16艘,新式战列舰6艘,以及若干艘巡洋舰和驱逐舰。第3舰队的基本任务是防止日军舰艇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从北面冲进莱特湾。但是,尼米兹在莱特岛登陆战发起前,又给哈尔西部署了三项任务:担任战场警戒;防御日本海空军对莱特岛(湾)的反击3相机消灭日本海军主力。

日军当时十分清楚,残存的日本海军根本不是美国两个舰队的对手。因此,他们放弃了与美军舰队决战的指导思想,决定以打击美军登陆输送舰船为主,支援莱特岛的抗登陆作战。针对美军强大的攻势,为了通过莱特湾的南北两个海峡口,日军联合舰队精心设置了一个馋人的“诱饵”,即用小泽舰队将美海军主力诱至北方,然后栗田舰队乘机冲入莱特湾,全歼登陆美军。

20日,栗田舰队驶入文莱锚地,并做好了战斗准备。他和西村中将指挥舰队,定于25日黎明一起冲入莱特湾。其行动方案是:他亲率“大和”、“武藏”等5艘战列舰,还有10艘重型巡洋舰、2艘轻型巡洋舰、15艘驱逐舰组成栗田舰队,从巴拉望岛西岸北上,经锡布延海,穿圣贝纳迪诺海峡,冲向莱特湾。西村海军中将指挥“山城”、“扶桑”号战列舰、1艘重型巡洋舰、4艘驱逐舰组成西村舰队,经苏禄海,穿过苏里高海峡,侧攻莱特湾。志摩舰队也同时南下助战,3支舰队对莱特湾形成钳形攻势。

同日,小泽舰队沿丰后海峡开始机动。小泽及其官兵心里十分明白,“歼灭美军航空母舰编队”仅是字面上的任务而已,而牺牲本队,保障栗田等主力舰队作战才是真正的目的。小泽舰队看起来阵势堂堂,但舰载机只有108架,还不够几艘航空母舰编制数的一半,并且飞行员都是缺乏训练和实战经验的新手。因此,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21日,正在南下的志摩舰队接到“从苏里高海峡向莱特湾冲进”的命令。这样,西村和志摩两个舰队决定同时从苏里高海峡冲进莱特湾。

10月22日8时,栗田舰队由文莱湾出发,经巴拉望西方海面北上。西村舰队则于22日下午3时驶离婆罗乃港。志摩舰队驶向台湾海峡。小泽舰队也在台湾东方偏北的海面出现。各舰队都在按预定的计划开始行动。

但是,厄运首先笼罩在日军主力编队栗田舰队头上。10月22日夜,美军“飞鱼”号侦察潜艇发现了栗田舰队,并且马上向哈尔西作了报告。根据哈尔西的指示,“飞鱼”号呼唤同伴“绦鱼”号,一同尾随栗日舰队,并伺机攻击。

23日黎明,栗田在旗舰“爱岩”号重巡洋舰上下达“躲避潜艇曲折航行”的命令。但是,大祸仍然很快就临头了。正在舰桥上指挥的栗田感到脚下一阵强大的震撼,“爱岩”号中弹了。与此同时,邻舰“摩耶”号重巡洋舰也尾部起火。两艘战舰顿时被浓烟和火焰所笼罩,不到几分钟就沉入了海底。几艘驱逐舰迅速驶来营救,栗田和他的参谋们不得不在汹涌的海水中泅到救援舰上。

祸不单行。18分钟后,重巡洋舰“高雄”号也被两枚鱼雷击中,失去机动能力。栗田不得不派两艘驱逐舰护送“高雄”号撤离战区。

恼怒的日军开始攻击美军潜艇,驱逐舰发射的深水炸弹在辽阔的海面上激起一层层巨大的水柱。美军“飞鱼”号潜艇在躲避中不小心触礁沉没。

离莱特湾还有近两天的航程,日军不敢恋战,只好鸣锣收兵,调整队形继续前进。

栗田舰队在对潜艇防御的恐惧中迎来了日出。天亮后,栗田下令将指挥部移至“大和”号。坐在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上,栗田的心里才似乎有了一点平衡的安全感。

白天总算平静地过去了。夕阳西沉,夜幕又开始降临,栗田默默地祷告,并命令舰队全速航行。

哈尔西从美军“飞鱼”号22日夜发回的电报中得知,不久将有一支大的日军舰艇编队从北面向美军莱特岛登陆部队发动攻击。他仔细地琢磨着“飞鱼”号发回的电报:“发现舰艇多艘,其中3艘属战列舰。”那么日军的航母在哪里?这是哈尔西此时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

23日晨,哈尔西将他的第38特混舰队展开在圣贝纳迪诺海峡东部,并命令各大队开始搜索日军舰队。

上午9时左右,驶入锡布延海的栗田舰队被美侦察机发现。此时,哈尔西的第3舰队正在菲律宾以东海面待命,自北向南分别是薛尔曼少将的第3特混大队;博根少将的第2特混大队;戴维森少将的第4特混大队。莱特湾海域则是金凯德海军中将的第7舰队。

10时38分,美军第一攻击波12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和18架TBD“掠夺者”式鱼雷攻击机,在36架格鲁曼-6“恶妇”式战斗机的掩护下,向栗田舰队袭来。当美机飞临栗田舰队上空时,栗田几乎没有一架飞机在空中阻拦,只好靠舰上强大的防空火力来应付了。海空激战刚一开始,就有8架美机被击毁,但美机仍顽强进攻,重点指向“武藏”号战列舰。

“武藏”号是与“大和”同型的巨型战列舰,1937年动工,1942年底才下水。它的舰长263米,宽39米,满载排水量为7.2万多吨,全舰大小火炮共计152门。该舰重铝厚甲,装甲厚达410毫米,与“大和”号一起被称为“永不沉没的战列舰”。

面对猛扑而来的美机,“武藏’号上的152门大小火炮一起开火,在巨舰上空织成了一张密集的弹网。但是,仍不能有效阻挡美鱼雷机的攻击。不一会儿,就有3条鱼雷和3枚炸弹击中了“武藏”号右舷。

12时整,36架TBD“掠夺者”式鱼雷攻击机和24架TB“复仇者”式鱼雷攻击机,在18架“恶妇”式战斗机的掩护下,对栗田舰队进行了第2次空袭。在纷纷坠落的炸弹中,又有3枚重磅炸弹和2条鱼雷击中了“武藏”号,其中2枚穿透了两层甲板后爆炸,造成巨大破坏。

12时22分,第3攻击波的42架飞机又蜂拥而至。“武藏”号战列规再遭劫难,又有3条MK-13型新式鱼雷击中“武藏”号右舷,剧烈的爆炸几乎把右舷的外装甲全部撕裂。此后,4枚重磅炸弹又命中同一部位,使海水大量涌入,舰首开始下沉。

14时22分,60架美机又发起了第4次攻击,仅“武藏”号就遭到近40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和TBD“掠夺者”式鱼雷攻击机的攻击。被8枚炸弹命中后,这艘巨舰的上层建筑全部被破坏,舰首继续下沉。

15时左右,近100架美机又前来光临栗田舰队。美“企业”号航空母舰上的飞行大队长史密斯海军中校,带着12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直扑“武藏”号,接着10架TBD“掠夺者”式鱼雷攻击机又呼啸而来,顷刻间就有12枚重磅炸弹和11条MK-13型鱼雷命中“武藏”号。“武藏”号一下子就消失在鱼雷和炸弹爆炸所激起的冲天水柱和团团浓烟之中。15时55分,这艘“永不沉没的战列舰”翻转着它那庞大的身躯,带着遍体鳞伤沉入了锡布延海,长眠在那海藻丛生的海底,为“武藏”号陪葬的舰员近2500人。

此时,日军舰队虽然遭到了重创,但整个舰队仍具有相当强的战斗力。为暂时避开美军的攻击,栗田中将下令:“紧急撤退!”实际上是为了给哈尔西制造一个假象。

16时22分,哈尔西得知日舰队撤退的消息后,便判断日本人损失惨重,正在落荒而逃。他们已不可能对美登陆部队构成任何威胁了,因而也就没有进行正准备实施的第6次空袭。可是,一直没发现日本人的航空母舰,却使哈尔西焦急不安。日本人的航空母舰究竟在哪儿?

此时,正在向南急驶的小泽心急如焚,因为他得知栗田舰队已经遭到美机猛攻后,就一再发出明码电报,以期引起哈尔西的注意。然而,哈尔西的飞机正在猛烈地轰炸栗田,根本没有发现小泽这块送到嘴边的“肥肉”。“诱饵”不灵,小泽也只好豁出去了,主动发起攻击。

10月24日下午15时,小泽几乎出动了全部作战飞机,向美军第3舰队的一支轻型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大模大样地发动袭机。

当第一攻击波60余架飞机抵达美舰队上空时,这支轻型特混舰队仅从“埃塞克斯”号上起飞了7架“恶妇”式战斗机迎战,其余不适于空战的舰载攻击机只好像摆设一样整齐地排放在飞行甲板上。可就是这不起眼的7架战斗机,却发挥了巨大作用。美军飞行员几乎是个个身手不凡,在半小时的空战中,戴维·麦克坎贝海军中校和他的僚机罗伊·拉辛格上尉击落了15架日机,麦克坎贝独自击落9架,创造了太平洋战争中一次战斗单机击落敌机的最高纪录。

可7架飞机毕竟无法完全挡住60余架飞机的攻击,有近20架日机飞抵“埃塞克斯”号上空。但是,这些刚刚补充的新飞行员水平也确实太差,他们投下的炸弹竟然没有一枚命中,只是围着美舰激起了无数冲天的水柱,美舰却毫无损伤。

第2攻击波的80架飞机为了取得战果,集中全力攻击了“普林斯顿”号轻型航空母舰,这艘舰上仅有的8架战斗机全部升空。美军飞行员凭借其飞行技能和机载武器火力的优势,一下子就击落20架日机。舰载高射炮密集的防空火力也击落10架日机。

一位战斗机飞行员卡尔·布朗海军上尉说:“我们将80架日机拖住了15分钟……击落了28架。按说,我们不能用8架‘恶妇’式战斗机去对付80架敌机,但在它们攻击我们军舰的时候,我们必须首先攻击它们……我们开足油门,紧追不舍,用一切火力射击。”

然而,这些勇敢的美国飞行员仍未能挽救这艘航空母舰的命运。在一片不太引人注意的云层里,一下子钻出了8架日俯冲轰炸机,它们一出现便开始俯冲攻击,美军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便有3枚重磅炸弹落在了这艘巨舰的飞行甲板上,恰好有一枚穿透甲板钻进机库爆炸,并引爆了机库内6架已挂上鱼雷的TB“复仇者”式鱼雷攻击机,顿时燃起了冲天的大火。不一会儿,又一声“轰隆隆”的巨响,“普林斯顿”号尾部的鱼雷库被大火引爆,这艘倒霉的巨舰,顷刻间就在近千名舰员的陪同下一起沉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洋。这是两年前所罗门海空战中“大黄蜂”号被击没以来,美国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17时整,有“蛮牛”之称的哈尔西得到了日舰载机袭击“埃塞克斯”号的消息后,立即率庞大的特混舰队高速北上。此时,他一心只想着要击毁日本人的航空母舰,根本不知道日本航空母舰实际上是纸老虎,舰上几乎没有飞机了。他认为,日本航空母舰是他最重要的攻击目标,而这恰好中了日本人的圈套。后来,哈尔西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走进作战室,用手指着海图上300海里以外的日本北方舰队说,我们驶向这里……向北追歼他们。”

17时50分,他电告金凯德:“栗田舰队业已受创西撒,我正率3支舰群北上,以期能于25日拂晓袭击敌军航空母舰。”就这样,哈尔西这支“猛虎”终于离开了他应该保护的登陆部队,被日本人调离下“山”了。

3.日军三支舰队无力冲入莱特湾

接到“从苏里高海峡向莱特湾冲进”的命令后,志摩舰队于24日黎明从哥伦湾出发,由苏禄海南下,与西村舰队在棉兰老海会师。24日傍晚,由于没有收到栗田通知推迟攻击的电报,两个舰队经过暮色苍茫的棉兰老海,按照预定的攻击时间,向莱特湾挺进。此时,西村舰队领头,志摩舰队在后,相距约60海里。

其实,志摩舰队还在苏禄海航行时,美军第5航空队的侦察机就发现了它。后又跟踪发现了西村舰队。

金凯德认为,这两支舰群同属于一个编队。他自信地判断,这支编队的前进目标肯定是经过苏里高海峡驶向莱特湾。金凯德确信,哈尔西的第3舰队会有效打击从北面来的日本舰队。因此,他命令第7舰队全力去封锁苏里高海峡,并由奥尔登多夫海军少将负责具体指挥。奥尔登多夫手中拥有老式战列舰6艘、重型和轻型巡洋舰各4艘、驱逐舰21艘、鱼雷艇39艘。他在苏里高海峡由远及近,布设了鱼雷艇、驱逐舰和战列舰三道防御,严阵以待,等候日军舰队的来临。

24日23时,美军的鱼雷艇开始袭击进入攻击区的西村舰队。由于日舰用探照灯和速射炮联合抗击,使美军的鱼雷艇不能有效地发射鱼雷,勉强发射的鱼雷也都没有命中目标。但是,美军的鱼雷艇在攻击的同时,却将西村舰队的情况随时向奥尔登多夫作了报告。25日凌晨2时,美军鱼雷艇部队放弃了攻击,撤出战斗。

2时30分,美军的驱逐舰投入了战斗。美军驱逐舰部队分为两个分队,从东西两个方向向西村舰队发射鱼雷。不料日军早有警觉,用探照灯把美舰照得雪亮,并施以猛烈的炮击。美军驱逐舰顿感苗头不对,迅速施放烟幕撤出了战斗。但是,美舰发射的鱼雷还是收到了一定效果。日军1艘驱逐舰被击沉,另有2艘被击伤。旗舰“山城”号战列舰也被美军的数条鱼雷击中,爆炸沉没,西村等海军官兵也随舰一起消失在漆黑的苏里高海峡之中了。另2艘日本战列舰“扶桑”号也中了1条鱼雷,舰长坂匡海军少将接替指挥,率领残存的舰艇继续沿海峡北上。

此时,奥尔登多夫的第三道防御——战列舰和巡洋舰编队,已经在海峡口一字排开,张着炮口等待着这份丰盛的“夜餐”。

凌晨3时50分,当日舰进入美军战列舰和巡洋舰的射击范围时,美舰突然一齐开火。经过20多分钟的激烈炮战,西村舰队已不复存在了,只剩下1艘断后的驱逐舰在负伤后见势不妙夺路而逃,从死亡的地狱中捡回了一条性命。在混战之中,美也有1艘驱逐舰——“格兰特”号稀里糊涂的中了12发炮弹而沉没。除此之外,美舰无一伤亡。

1小时之后,志摩舰队步西村舰队的后尘而至。随即,志摩舰队也是首先遭到了美军鱼雷艇的攻击,该编队1艘轻巡洋舰当即中雷负伤,航速随之下降。但是,整个志摩舰队继续前进。不久,志摩便看见正在燃烧下沉的日军舰艇。

紧接着,舰上的雷达又发现了前方有美国军舰,志摩随即命令驱逐舰发射鱼雷攻击。但毫无效果。而志摩的旗舰随即转向,不料又撞上了1艘正在下沉的日军舰艇。被撞舰上日军愤怒的谩骂声立即使志摩清醒地意识到:此处已成为日军舰艇的“坟场”。此时,他又回想起自昨天下午接收到栗田舰队的一份电报后便中断了联系,只收到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回电:“仰仗神明的庇佑,全军猛进突击。”但是,栗田在哪里?志摩意识到,此时前进的危险性太大。于是决定撤退,以期另寻战机。

天亮后,美机向撤退的志摩舰队发起了攻击。由于日军已有准备,美军攻击效果甚微,只是将受伤落伍的“阿武隈”号轻巡洋舰击沉而已。

此时,莱特岛滩头,大批的舰船正在继续卸载,岸边是堆积如山的物资。

栗田舰队在24日经历了美机接连5波攻击后,紧急撤退。夜幕又一次降临了,黑暗笼罩着栗田舰队。然而,栗田的内心却依旧十分紧张。在这狭隘的圣贝纳迪诺海峡是否会有水雷?哈尔西的战列舰是否已在海峡出口摆好了“T”字阵列?栗田内心越想越恐惧,但没有其他选择,只有“仰仗神明庇佑”了。

栗田命令整个舰队列成编队,做好在海峡口炮战的准备。接着,栗田向舰队全体官兵发出了一道措词直率的命令:“冒全军覆没的危险,猛进突破,一举歼灭敌军。”面色憔悴神情紧张的日本水兵登上了炮位,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样的命运。

25日1时左右,栗田舰队(当时尚有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2艘和驱逐舰11艘)驶出了圣贝纳迪诺海峡。雷达迅速扫描了周围50海里的海面,没有发现任何美军,连一艘警戒的舰船都没有!栗田十分惊讶,同时心中的希望之火重新燃起:沿萨马岛东岸南下,向莱特湾挺进!

天色越来越亮,一轮红日从东方的海平面上冉冉升起。栗田发布了新的命令,舰队进入防空航行队形。

6时45分,日军瞭望哨突然发现东南水平线上有4根耸立的桅杆。栗田及参谋人员又惊又喜,认定这就是哈尔西的航空母舰编队。“抓住天赐良机,保持现有队形,立即突击。”栗田发出紧急命令。

实际上,这支美军舰群是C·斯普拉格海军少将指挥的护航航母小队,代号“塔菲3号”。

6时58分,“大和”号战列舰上的460毫米巨炮开始射击,美舰周围立即掀起了高达百米的巨浪。顷刻之间,日军各舰炮火齐鸣,美军被猛烈的炮火所覆盖。

C·斯普拉格拼命向金凯德呼救。金凯德及时向哈尔西通报,并要求他给予支援。7时30分,哈尔西电告金凯德:“我正率部攻击敌航母,难以脱身。”金凯德又下令镇守苏里高海峡的奥尔登多夫率战列舰编队火速北上支援斯普拉格。不料,奥尔登多夫回电:“此时油弹不足,尚需补给,即使不补给也要2个小时以后才能赶到。”

2个小时以后的第7舰队可能早已被日军舰队消灭了,莱特岛的运输船和堆积如山的滩头物资可能早就上西天了。怎么办?金凯德心急如焚。

此刻,在萨马岛海面上,斯普拉格正以16节的速度落荒而逃,而日舰以30节的高速穷追不舍。

日舰愈追愈近,施放烟幕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为了赢得时间,斯普拉格命令担任警戒的驱逐舰反扑过去,实施自杀性攻击。美军3艘驱逐舰奉命调转头来,迅速扑向日舰,一进入8000米有利射程后立即发射鱼雷。日军1艘巡洋舰被击中,其他日舰不得不暂停追击,进行规避。3艘美军驱逐舰不依不饶,仍然对日舰进行猛烈的炮击。

对于重铝厚甲的日军战列舰和巡洋舰来说,驱逐舰的火炮攻击尤如隔靴搔痒。相反,3艘美驱逐舰却被日舰的巨炮轰得百孔千疮,其中两艘迅速沉没。当日舰再次追近的时候,斯普拉格又命令4艘护卫舰冒死拦击,结果又是以卵击石,l艘沉没,3艘负伤失去了战斗能力。

至此,斯普拉格的招数已经用尽。栗田舰队横展在15海里宽的海面上,对美舰展开最后的“围剿”。l艘护航航母中弹后主机停车,减速掉队,9时7分,带着周身大火沉入海底。另外两艘护航航母也中弹数发,但由于仅穿透舰体而未爆炸,逃脱了厄运。

正当斯普拉格绝望之时,日舰突然停止了射击,转向回撤。身陷绝境的斯普拉格终于从死亡地狱中逃了出来。

原来,栗田舰队分得很散,“大和”号与大部分舰艇失去联系。栗田考虑到冲入莱特湾后的燃料问题,便下令停止追击,让其他舰向“大和”号靠拢。10时30分,栗田舰队集合完毕,开始南下。11时20分,航向东南,向最终目标——莱特湾进击。

12时30分,栗田对战场情况作出如下判断:因为与美航空母舰群交战而耗费了时间,失掉了策应苏里高方向部队的时机,因此不到午后不能冲入莱特湾;在午前的战斗中,根据美军“请求援助”和“2小时以后”的报文内容,美舰船不在湾内的可能性很大;随后窃听电报又得知:美方命令航空母舰飞机在塔克洛班基地着陆,又在莱特岛南面集中以多艘航母为主体的舰队,日方如冒险冲入湾内,在狭小海面无法自由行动,将受到美大量飞机的集中攻击,战况对日方十分不利。

基于上述判断,12时36分,栗田下达“全舰队北进”的命令。栗田想在莱特湾外与赶来支援的美军舰队再决战一场。

至此,日军派往莱特湾阻止美军登陆的三支舰队中的西村舰队被消灭,志摩舰队带伤撤离,栗田舰队已经到了莱特湾又命令“全舰队北进”。他们无一冲入湾内,致使湾内的美军从容地卸载那堆积如山的物资。

4.日军“神风”威力

1944年10月17日,刚刚就任日本第一航空舰队司令的大西泷治郎中将匆匆赶到菲律宾,企图挽救日本帝国日薄西山的命运。大西是日本“铁杆”军国主义分子山本五十六的心腹,也是策化偷袭珍珠港的核心人物之一,在日本海军航空界素有“瑰宝”之称。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时基地航空部队可投入战斗的飞机还不到100架。而且,这些飞机的性能极差,飞行员低劣的驾驶技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面对日本全线崩溃的危局,大西认为“最大效率地使用我们的微薄力量的惟一办法就是组织由‘零式’战斗机编成的敢死攻击部队,每架带上250千克炸药,俯冲撞击敌航母。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阻止住美军的锐利锋芒以挽救危局,此外别无他法。”大西的想法得到了许多狂热的日本飞行员的欣赏。10月19日深夜,大西召集第一航空舰队的精华,成立了以寻歼航母为目的的“神风”特别攻击队。

“神风”的典故源于公元15世纪中叶,元世祖忽必烈先后两次派出强大的船队攻打日本九州,每次都是在眼看日本就要被征服时,海上突然刮起强烈的台风,使蒙古人船毁人亡,全军覆没。素来崇尚神灵的日本国民便把这两次“葬元军入鱼腹、救日本于转瞬”的暴风称之为“神风”。

此时,正值日本法西斯气息奄奄、危在旦夕之际,他们幻想以“神风”带来天助神佑。

“神风”特别攻击队实施一种自杀性“肉弹”攻击的作战方法,即在机上装上大量的烈性炸药,置于飞行员座舱之前,一旦发现目标,就连人带机撞下去,其机头触及坚硬之物立即发生剧烈爆炸。

这种作战方法在太平洋战争中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美日战争的第一天,即偷袭珍珠港战斗中,板田房太郎中尉就曾驾机撞向美军机场。首次有组织的自杀性攻击出现在1944年5月的比阿克岛登陆战中,日本为夺回其与南洋交通线上的要地,与美军发生了激烈战斗。27日,陆军第5飞行战斗队队长高田胜重少佐断然率4架飞机向驶近的美舰撞去,并撞沉了美舰。战后,日将此举通报全军,引起了军内外的震动。此次行动成为“神风”特攻战术的先导。“神风”机在升空对敌舰进行攻击时,一般分为战术小队,一个小队通常有特攻机3架,支援机2架。支援机从事领航、掩护与拦截美机作战、观察战果等任务,由老练的飞行员担任,特攻机则专事撞击目标,他们甘愿为日本法西斯“玉碎”。

24日6时30分,日军的6架自杀飞机在4架护卫机的掩护下,从棉兰老岛向北飞去,一架撞击了“桑提”号护航航母,另一架击中了“苏旺尼”号护航航母。“神风”初试威力。

25日上午10时50分,日军又派出9架自杀飞机。此时,莱特湾海面一片寂静。突然,美“范肖湾”号护航瞭母的瞭望哨发现9架日机直奔美航母编队而来。由于日机飞得很低,雷达没有发现,瞭望哨赶紧拉响了舰上的警报。就在美战斗机升空实施拦截时,日机又一下子爬到好几千英尺的高空。不一会儿的功夫,只见5架“零式”战斗机从高空中俯冲而下,朝着航母编队的方向飞来。这5架日机是由新婚不久的关行夫海军大尉率领的,其中一架“零式”战机扫着机枪朝着“基昆湾”号护航航母冲了下来。此时,“基昆湾”号上的舰员们还以为它会再次拉起来,不料它却直冲着航母左舷的狭窄通道拉去。只听一声巨响,飞机炸成碎片,“基昆湾”号甲板上顿时血肉横飞。

另外两架则咆哮着冲向“范肖湾”号航母,显然也是要撞击它。庆幸的是“范肖湾”号上的舰面火力将其击中,飞机在临近航母的刹那间解体。最后两架日机则对准了“怀特普莱恩斯”号航母,在“怀特普莱恩斯”号猛烈的舰面火力的打击下,两架日机均被命中。然而,其中一架却拖着长长的浓烟,一个右转弯向着“圣洛”号航母冲了过去。它似乎是要降落,但在着舰的瞬间,飞行员把飞机一翻,轰隆一声坠毁在“圣洛”号的飞行甲板上。顿时,甲板上成为一片火海,继而引起舰内一连串剧烈的爆炸。久经海战而片甲未损的“圣洛”号航母因此葬身海底。

大西并未就此善罢甘休。26日、27日他又相继派出了27架“神风”特攻机。

莱特湾海战,日“神风”特攻队共出动“神风”机55架,击沉美航母1艘,重创4艘,轻伤1艘;击沉巡洋舰1艘,重创1艘,另击沉、击伤其他各种小型舰船若干。

莱特湾之战为大规模的自杀性特攻开了恶端。此后,“神风”特攻愈演愈烈。

5.美军乘胜追击锁定胜局

24日,小泽将舰队分为前卫和本队两个舰群进行活动,以便吸引美军的注意。晚8时,当小泽得知栗田舰队已经返航后,便命令舰队收拢,向北方退避。不久,小泽又接到联合舰队司令的“仰仗神明庇佑,全军猛进突击”的电令。子夜,他又率部再度折回南下。

25日6时左右,小泽舰队的本队与前卫部队在预定海域会合。此时,小泽拥有大型航母1艘、轻型航母3艘、战列舰2艘、轻巡洋舰3艘和驱逐舰8艘。

与此同时,在甲板上待机的美军第一攻击波的180架飞机也跟随着侦察机起飞了。由于美军突击机群在空中得到了及时的引导,8时稍过就发现了小泽舰队。美机立即开始冲破日舰空中火力屏障和仅有的13架日军战斗机的拦阻,进行猛烈的攻击。小泽的“千岁”号轻型航母首先被炸沉,“瑞鹤”号航母也被鱼雷击中。此外,还有1艘驱逐舰被美军击沉。

小泽在美机的猛烈攻击中,不忘自己的使命。8时30分,他向栗田发了一份电报:“敌舰队已被我诱至北方,目前正在集中火力向我进攻。”然而,对于这份极为重要的电报,栗田却没有收到。

10时,美军对小泽舰队进行了第二次攻击。此次空袭中,日军1艘巡洋舰被击伤,航速降为10节;“千代田”号轻型航母也中弹起火、开始倾斜。

此时,哈尔西早已杀红了眼,根本顾不得认真地分析金凯德的数份求救电报,他要集中全力消灭眼前这股残存的敌人。

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远在千里之外的夏威夷,尼米兹发电告诫哈尔西“上当了”。直到此时,哈尔西才大梦初醒。他立即火速收兵,亲自率战列舰编队先行,第38特混舰队和第4特混大队随后,日夜兼程赶往莱特湾。留下米切尔海军中将指挥第2和第3两个特混大队,继续追歼小泽舰队。

11时45分,米切尔指挥第3批突击机群发起第三次攻击,袭击了残存的日军航空母舰。结果,“瑞凤”号被重创,“瑞鹤”号又被3条鱼雷击中,不久也沉没了。这艘日本惟一尚存的参加过偷袭珍珠港航母的沉没,表明美国海军已经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

午后,美军第4次派出突击机群,终于将奄奄一息的“瑞凤”号航母也送入了海底。

18时,小泽舰队在暮色中开始撤退。撤退途中又遭到美潜艇的袭击,1艘负伤的巡洋舰又被击沉。此外,小泽放弃的重伤的“千代田”号轻型航母,也被美军水面舰艇给击沉了。

此次战斗中,日军先后被美军击沉了4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两艘驱逐舰。损失虽然相当惨重,但是却达到了引诱美军机动部队北上的目的。然而,小泽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却没有换取日军预想的战果。因为栗田并没有利用小泽创造的这一有利战机,去争取莱特湾抗登陆作战的胜利。小泽成了白白送给敌人的诱饵。

26日8时34分,哈尔西命令随后赶到的第4特混大队的30架美机,向栗田舰队撤退的方向追击。日军“大和”号战列舰被2枚炸弹击中,另艘巡洋舰“能代”号也中雷沉没。

至此,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以登陆与抗登陆为背景的海战——莱特湾大海战,终于落下了帷幕。此次海战,作战空间在东西宽600海里、南北长2000海里的广阔海域全面展开,双方共计参战的作战舰艇293艘,飞机1996架。

莱特湾海战的结果,极大地影响了莱特岛陆上作战的进程和结局。12月7日,美军第77师从海上迂回到西海岸上陆,使陆上日军腹背受敌。12月30日,美军宣布基本上占领莱特岛,歼敌5万余人。

在莱特湾大海战中美军参战兵力多达航空母舰16艘、护航航母1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15艘、驱逐舰144艘、护卫舰25艘、运输舰后勤辅助舰592艘、飞机近2000架、在战斗中被击沉航空母舰1艘、护航航母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被击伤护航航母4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3艘、潜艇1艘;损失飞机162架,伤亡不足3000人。

日军参战的兵力可以说倾其所有,共有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14艘、轻巡洋舰7艘、驱逐舰32艘、飞机约600架、在战斗中被击沉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0艘、被击伤航空战列舰1艘、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3艘;损失飞机288架,伤亡超过1万人。

经此一役,美军全歼了日本航空母舰编队,夺取了菲律宾海域的控制权。而显赫一时的日本帝国气数将尽,濒临灭亡的边缘。

战后,日本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在评价莱特湾海战对日本帝国的影响时说:“我觉得这就是终结!”

综观莱特湾大海战,日军失败的原因除了战略上整个局势极为不利、战术上兵力处于绝对劣势外,还有如下一系列具体原因。

航空兵力薄弱。特别是飞行员在训练水平、战术素养上都与美军相差得太远。美国“埃塞克斯”号上起飞了7架“恶妇”式战斗机顶住了日本第一攻击波的60余架飞机,而“普林斯顿”号轻型航空母舰仅有的8架战斗机竟然打乱了日本第2攻击波的80架飞机!具有武士道精神的日本飞行员不可谓不勇敢,然而在战场上为何这样的笨拙呢?很简单,就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训练。当然,可以说这个责任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年轻的飞行员,因为他们可能刚刚懂得什么叫做飞行就被派到了战场。这也说明日本在这场战争中消耗太大,已经没有支持这场战争的资源和潜力了。从日本失败的教训中,我们应该看到军队严格训练对战争取胜的重要性,看到后备军和预备役的重要作用。

密切协同是取得战争胜利的至关重要因素,而在莱特湾海战中,日军的栗田、小泽、西村、志摩及岸基航空兵这五支参战部队几乎没有密切有效的协同。甚至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区为执行同一任务的西村和志摩两支舰队,也没有做到统一指挥和相互配合。现代战争,可以说是系统对系统的对抗。在系统内,如果不能做到协同密切、配合默契,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还应该看到,日军的“捷一号计划”即使取得了胜利,也无法挽回战争的失败。因为美军可以凭借其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迅速补充在战争中的损失。面对美国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日本取胜的机会就是在美国的战争机器尚未全面开动时就将其击败,而这一时机在中途岛海战时就已经失去了。

总之,这场大海战创下了几项世界纪录:战场广,战区东西宽600海里,南北长2000海里;时间长,不算莱特岛登陆,从23日到26日双方军舰整整厮杀了3个昼夜;规模大,不含麦克阿瑟的登陆船队,双方参战舰达293艘,飞机达1996架。

此次大战的特点是,美军凭势,日军斗巧。胆大妄为的哈尔西上钩使美军险遭不测,而优柔寡断的栗田的失误却使日军功败垂成。经此一战,日本海军彻底丧失了海外作战能力,南洋日军尽成孤军,以上种种原因,促使日本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