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自强

重耳率众流亡

晋文公名字叫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在他夫人死了以后,把他最宠爱的骊姬立为夫人。骊姬想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就逼死了太子申生,并且要阴谋杀害比奚齐年长的公子重耳和夷吾。重耳和夷吾只得分别逃到国外去避难。

晋献公死后,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于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0年)回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惠公。

重耳逃出晋国后,晋国有才能的人如狐毛、狐偃、赵衰、介子推等都跟随着他。一天,他们走了几十里路不见人烟,太阳当头,饥饿难耐。后来遇到一个农夫,便想讨点吃的。农夫从田里捧起一块泥土给重耳说:“这个给你吧。”重耳大怒,狐偃见状急忙劝阻说:“老百姓送给我们泥土是好兆头啊,这是上天借他们的手给我们的恩赐,得土意味着得国啊!”重耳只好忍气上车,又经过一年的风餐露宿,终于到达齐国。

在齐国,重耳受到齐桓公的厚待,并把本家的一个美女齐姜嫁给重耳。重耳在齐国一住就是七年,渐渐的迷恋起眼前的安逸生活。后来狐偃等人在齐姜的帮助下设计把重耳骗出齐国。重耳只好再一次的颠沛流浪。相继投奔过曹国、宋国,最后到了楚国。楚成王对重耳也极为热情,然而重耳这次却与在齐国大不一样,他经常思考的是怎么回晋国。

一次,楚成王问重耳:“公子如果回到晋国,怎么报答我呢?”重耳想了想,说:“如果我能回国,一定与楚国和睦相处,将来万一两国发生战争,我一定退避三舍以报答您。”楚成王只当重耳是说笑话,并没在意,对他依然尊重。

后来,重耳得到秦穆公的帮助。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62岁的重耳终于顺利回国并夺取王位,这就是晋文公。到这时,他在外流亡已整整十九年。

心得·启迪

挫折、失败有时是一笔财富,因为经历过失败的人,只要信心不倒,总结失败的原因一定还会站起来。失败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成功的开始。

真才实学的兒宽

兒宽是西汉时人,他从小就勤奋好学,又很聪明。但兒宽的家庭很贫穷,没有钱财供他学习和研究学问。兒宽只好自力更生,维持学业。他曾给人当厨工做饭,还曾经被雇佣去耕田种地。他经常随身带着经书,每当休息的时候,就坐在田地旁认真地研读经书。因此,他的经书愈读愈精,经考试他做了掌故(掌管礼乐制度的官员),后来又当了刑狱部门的一个小官吏。

兒宽当小官吏的时候,其上司张汤身为廷尉,掌管刑狱。一开始,兒宽不熟悉刑狱工作,张汤便派他到北方管理牛羊,一去数年,积累了不少实际经验。后来,兒宽回到了廷尉府,根据实际感受写了自己如何管理牛羊的文章,报告给张汤。恰巧这时,张汤审理一个重要案件,但官吏们写给朝廷的奏章不合要求。兒宽详细了解了这个案件后,向廷尉府起草文件的官吏诉说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写这个奏章的详细建议。官吏们一听,觉得兒宽讲的很有道理,就委托他来起草这个奏章。兒宽是个很有文才的儒生,又经过实际的锻炼,增长了才干,因此他很快便写好了这份奏章。官吏们读了,个个称赞不已,非常敬佩兒宽。

张汤看了兒宽写的奏章,同样折服于他的才能,于是召见兒宽,询问他许多关于刑狱和写文章方面的问题,兒宽对答如流,处处讲得有道理。张汤很赏识兒宽的文采和能力,便让他留在廷尉府,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心得·启迪

一个人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一个人不应该依赖别人生活,要自立自强、不甘落后、积极进取。从小培养独立意识,从小就要自立自强,不依赖别人,要依赖自己的力量努力奋进。

路温舒抄书勤学习

路温舒是西汉人。从少年时代起,他就热爱学习,但是家里很穷,父亲又在外担任看守大门的工作,没有时间帮家里劳动。他只好打消进学校读书的念头,每天赶着羊到野外去放牧。

在野外放羊,本来也可以读书。可是,他没有书,也没钱买,他为此苦恼着。

有一天,他赶着羊群来到池塘边,看见那里长着一丛丛又宽又长的蒲草。他灵机一动,心想:“这不是很像古代抄书的竹简吗?”便采了一大捆背回家,把它们切成一样长的片子,连接起来。然后向人家借了书,挤出时间抄写。抄完了,便带到野外,一边放羊一边读。读完一本,再抄一本。

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他获得了不少知识,便请求到监狱里做小吏。趁做小吏的机会,又刻苦钻研,熟悉了当时的法律条令,因此被提升为狱吏。每当衙门里有什么疑难问题,人们都会找他出主意、想办法。

由于路温舒刻苦学习,掌握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又关注现实,了解监狱的黑暗,因而能够引古证令,向汉宣帝提出尖锐的意见。在意见书里.他抨击了狱吏的罪恶,希望汉宣帝推崇仁义,减少刑罚,这对人民是有利的。后来他做了官,也卓有政绩,替人民办了许多好事、实事。

心得·启迪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路温舒正是凭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管到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记住一句话:“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承宫牧猪苦学

承宫是东汉人,生在一户穷苦家庭,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8岁那年,他被卖到附近的一个地主家里做养猪的奴仆,不但吃不饱穿不暖,还时常受到地主的殴打、谩骂。

那时候,村里有个名叫徐子盛的人,学识渊博,方圆几百里名气很大,他带了几百名学生,每天讲解《春秋》。有一天,承宫赶着一大群猪从学馆门前经过,听见里面正在讲课,便停住脚步,侧耳静听。徐子盛是研究《春秋》的专家,他讲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承宫越听越有味,以至于忘记了放猪。而那群猪乘机散开,各自觅食去了。

太阳已经落山了,承宫还听得津津有味。地主在家等了很久,不见承宫回来,便出门寻找。当他在学馆门前找到承宫,却看不见猪时,简直气疯了,二话不说,扑上去就打。

“还不住手!为什么打小孩子呢?”徐子盛和他的学生听到门外的打骂声,走了出来,在问明原因后,严厉地训斥了地主,让他把承宫留下来。

承宫跳出火坑,得到学习的机会,从心底里感激徐子盛和他的学生们。他每天都勤勤恳恳,出外打柴,回来就打水、做饭。一有空闲,就专心致志地学习。

几年以后,儒家的几部经典他全都学通了,便告别老师,回家去自己开了个学馆,教出了许多学生。

心得·启迪

承宫一边给学校砍柴,一边苦苦地学习,最终学有所成,还培养了许多学生。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我们现在生活的很幸福,更应自强自立,学习更多的知识,将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尽一份力。

“女学生”邓绥

东汉时有个叫邓绥的女孩子,从小聪明好学,6岁就会认字,并且能读古代的“大篆”。12岁时,她已学习了许多儒家的经典著作。哥哥弟弟们读书的时候,邓绥就虚心地向他们请教。

那时候,女孩子很难得到读书受教育的机会。邓绥却特别喜欢读书,对女孩子们那些穿戴打扮和针线活,一概不感兴趣。她的母亲责备她说:“你不好好做些针线活,一心想读书,难道你还想去朝廷做官吗?”

为了不让母亲生气,于是邓绥就白天做一些针线活给母亲有个交代,到了晚上,她就抓紧时间读书背书。家里的人见她读书读得入迷,就开玩笑地称她为“女学生”。只有她的父亲对她的学习十分支持。有时候,家里有什么重要事情,父亲还专门把女儿叫来一起商议,让她出主意。

邓绥15岁那年被选入宫廷,22岁时立为汉和帝的皇后。入宫以后,邓绥有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她专门请当时的女学者给自己讲课,不但学习经书,还学习了不少天文、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她25岁时,汉和帝死了,她被尊为皇太后,临朝听政,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女政治家。

心得·启迪

在古代,像邓绥这样喜欢读书的女性还真不多见,在母亲极力反对的情况下,还依然坚持苦读,她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不是很值得我们敬佩呢?学无止境,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啊!

贾思伯求学质衣

贾思伯是北魏的大臣,齐郡益都(今属山东)人。

小时候,贾思伯就十分好学,一心想学习知识,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他曾经求学于老师阴凤的门下,但由于家中贫穷,筹集不起拜师的学费,他为此非常苦恼。

那时,正是数九寒冬的季节,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飞,人们都躲在家里生火取暖,不愿出门去。贾思伯在栖身的破屋子里长吁短叹,绞尽脑汁想看怎样才能筹集到学费。大雪封住了道路,上山砍柴换点钱的愿望也破灭了,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法子。最后,他看到了自己身上穿的棉衣裤,那一身衣服虽然不是新的,但由于他一直懂得节俭爱护,因此还不错,也算是他最值钱的家产,或许典卖出去还能换些钱凑学费。想到这里,他赶紧把衣服脱了下来,换上单薄的衣衫出门去。

来到街市,阵阵寒风透过薄薄的衣衫像刀子一样吹刮着他,但为了能读上书,他咬紧了牙。当熟悉的邻里得知他为了求学而要典当唯一的御寒衣服,纷纷为他刻苦求学的精神所感动,大家便凑了不少丝绸之类的物品让他去送给老师。

阴凤老师知道实情后,也为他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坚决不肯收礼,并尽心竭力教导他,终于使他成为有用的人才。

心得·启迪

自古求学多艰难,这个故事带给我们无限的思索。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始终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奋进。

浪子回头金不换

皇甫谧是魏晋时人,他编撰了被当代学界誉为影响中国100本书的《针灸甲乙经》。另外,他的《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烈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在我国历史学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皇甫谧年幼时父母双亡,跟着叔婶长大成人。

皇甫谧家原是“富贵人家”,只是到了他父亲一代,家境渐渐没落。他从小养成了懒散的习惯,既不愿劳动,又不肯读书,整天和一些游手好闲的人鬼混,叔婶的话听不进去。尽管皇甫谧不争气,但他的婶母任氏待他仍然很好,他对婶母也很孝敬,有什么好吃的,总要拿回家请婶母尝尝。婶母觉得他越长越大,再不改掉不良习气,很难成器,就决心狠狠刺激他一下。

一次,皇甫谧拿瓜果回家,任氏很不高兴地对他说:“你以为拿点瓜果回来就算是孝敬吗?《孝经》上说:‘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每天早晚都能给长辈送上牛、羊、猪肉,也不算孝。你都十几岁了,还是不务正业,不认真学习,不懂得道理,我怎么能感到安心呢?”任氏的话让皇甫谧愧悔交加,痛下悔改的决心。

第二天,他便不再游荡,并和那些游手好闲的子弟断绝了来往。他拜了附近的学者席坦做老师,经常向他请教做人的道理。在老师的指教引导下,皇甫谧日渐长进。每天早上起来,他扛着锄头,带着书本下地劳动,休息的时候,就拿出书本来读。几年工夫,他便博览了各种典籍,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心得·启迪

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也不可能不走弯路,但是,只要能认识到自己的过失,痛改前非,还是能够有所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永远也不知悔改。

刘峻燎麻烧发

刘峻,是南朝梁代平原(今属山东)人。他在8岁那年,一伙强盗把他捉去,卖到河北。当地有一个叫刘实的人,看小刘峻孤苦伶仃,十分可怜,就出钱把他买下来,带到家里,教他读书、写字。不久,刘实打听到刘峻有一个亲戚居住在河北,就把刘峻送到他亲戚家里。

刘峻的亲戚也是一户穷苦人家,没有地方住,就让刘峻住在屋檐下面。艰苦的生活并没有让刘峻垂头丧气,相反,更激发了他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斗志。白天,刘峻帮着亲戚在田里干活,到了晚上,别人都睡着了,刘峻还独自在屋檐下点着麻梗,刻苦地学习。有好几次,因为太累,他读着读着就睡着了,为此他非常着急。一天晚上,他又打起了瞌睡,不小心头发挨着燃烧的麻梗,一下烧了起来,刘峻痛得从睡梦中惊醒,顿时瞌睡跑得无影无踪。刘峻从这件事中得到启发,以后每逢困倦难忍,他就用麻梗烧一下自己的头发,这样就可以彻夜不眠,一直学习到天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峻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可他仍然如饥似渴地四处找书籍阅读。有一次,他听说京城里有很多藏书人,他就背着行李,千里迢迢赶到当时的京城所在地南京,找有书的人借书读。有些人看他破衣烂衫的样子,不肯把书借给他,他就忍气吞声,苦苦哀求,直到感动对方,答应把书借给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刘峻终于成为很有名望的学者,许多人都拜他为师。

心得·启迪

我们现在再也用不着像刘峻那样为了多读书而“燎麻烧发”了,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不读书了,而是要格外珍惜现有的读书机会,培养自己自立自强的品格,多读书,读好书,储蓄能量,长大后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

顾欢作《黄雀赋》

南北朝时有个叫顾欢的人,六七岁就很爱读书写字,而且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他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没有条件进学校读书,就常到本村的一个学堂去,偷偷地躲在门外听老师讲课。就这样,顾欢学到了文化,增长了知识。

有一天,顾欢的父亲忙着干别的农活,让顾欢去谷子地里赶麻雀,保护庄稼。那一天,麻雀特别多。顾欢赶了一阵麻雀,想坐在田边背几段书;刚坐下,麻雀又成群结队而来。赶了几次之后,顾欢坐在田边发起呆来。他观察着麻雀贪婪啄食的情景,想到麻雀给农民带来的损害,多么像那些地主老财对农民的压榨盘剥啊!想着想着,竟然吟成了一篇《黄雀赋》。顾欢从怀里掏出纸笔,就把这篇《黄雀赋》写了下来。

顾欢写完,修改了几个字。正在这时,父亲走来了。父亲一见成群的麻雀在那里糟塌正在成熟的庄稼,非常生气,拿起一根荆条就要打顾欢。顾欢看到父亲,非常高兴:他把父亲当成他第一篇作品的第一个读者了。父亲拿过顾欢写的《黄雀赋》,看了一遍,叹了一口气,把荆条扔到地上。

顾欢到了八岁,就能读不少古代的典籍。随着年龄的增长,顾欢刻苦学习的劲头有增无减。他白天下地干活,边干活边背诵读过的诗文。顾欢凭这样的用功自学,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心得·启迪

有一种精神叫自强不息,它可以使一个人变得坚强;有一种勇气叫永不放弃,它可以让一个人获得真正的成功。我们从小就要学会自立自强,学好本领,长大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牛角挂书勤发愤

李密是隋末瓦岗义军首领,著名军事家、战略家。

李密少年时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好动,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个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心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次,李密骑在牛背上,出门去看望朋友。一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这时,正好宰相杨素坐着马车从后面赶上来,看到前面有个少年在牛背上读书,暗暗奇怪。

杨素在车上招呼说:“哪个书生,这么用功啊?”

李密回过头来一看,认得是宰相,慌忙跳下牛背,向杨素作了一个揖,报了自己的名字。

杨素问他说:“你在看什么?”

李密回答道:“我在读项羽的传记。”

就这样,杨素跟李密亲切地谈了一阵,杨素觉得这个少年很有抱负。回家以后,杨素就对儿子说:“我看李密这孩子的学识、才能,比你们兄弟几个强多了。”

后来,李密参加了反对隋朝腐朽统治的农民起义军,以出众的智谋和胆略,连连挫败隋军的镇压,很快成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人物。

心得·启迪

每个人都有不如意的时候,有的人退缩了,而有的人却变得更加努力了,并最终赢得了喝彩。要是你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会如何做呢?

徐旷夜读

徐旷是隋朝末年的一位儒学大师,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密、王世充等,都当过他的学生。

徐旷幼年时,因为战乱频繁,全家人在逃难中离散了,他和哥哥文林流浪到河南的惬师县。为维持生计,哥哥去帮别人卖书赚钱,他在家里做饭,哥儿俩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

哥哥的工作给徐旷的学习创造了条件。白天,哥哥出去卖书,徐旷做完饭就到山上捡些枯柴回来。晚上,哥哥带着卖剩下来的书回到家里,徐旷就用枯枝点火照明,专心致志地阅读。由于这些书第二天要拿出去卖,卖掉就再也见不到了,所以必须读得很快。徐旷常常一读就是一夜,每天都读好几本书。他读书虽然快,但也能够融会贯通,边阅读边思考,所以读书的效果很好。仅仅几年工夫,他就读完了四书五经,并对这些书有了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

有一次,京城里来了一位颇有名望的老先生,在太学(古时候官办的最高学府)里主讲《左传》。徐旷去听了几次课,发觉老先生并未阐明《左传》的精妙之处,就和老先生辩论起来,最后老先生不得不承认徐旷的见解中肯。

后来,徐旷因为学问出众,被朝廷推举到太学讲授“五经”。由于他功底扎实,基础雄厚,讲起来举例生动,论证有力,使听讲的人心悦诚服。

心得·启迪

自立才能自强,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谁都不缺少梦想,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一生碌碌无为,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勤奋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唯一法宝。

岳飞沙中练字

岳飞是南宋时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小时候,家里因为遭遇水灾,被冲得一贫如洗。全家人只好依靠母亲帮人家做针线活、纺纺纱、织织布,赚点钱糊口过日子。

岳飞虽然家境贫寒,但十分喜欢读书。他白天上山拾柴,晚上就在母亲的教诲下,把枯柴点起来照明读书。没有钱买纸和笔写字,岳飞就想了一个主意,把路边的细沙弄回家,在地上铺平当成纸,然后折一段树枝当成写字的笔,就一笔一画地在沙子上认真写起来。写完了,岳飞就把沙子抹平,又重新开始练习。

经过刻苦学习,岳飞掌握了许多知识。岳飞的母亲看着儿子的进步,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就省吃俭用,为岳飞找了一个私塾老师。从此,岳飞的进步更快了。

读了几年书,岳飞十几岁了,家里因为实在太穷,没钱交学费,岳飞只好停止读书,到一个地主家里去干活。

岳飞虽然每天要干许多繁重的农活,但仍然不放弃学习。白天劳动空闲时,夜晚睡觉前,他都用来读书写字,有时甚至通宵不眠。

岳飞还一面读书,一面练武,后来成为文武双全的抗金名将。

心得·启迪

任何一个人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他的辛勤付出。有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你既然不缺少梦想,那就不要吝惜你的执著,努力吧,成功永远属于自强不息的勤奋者!

布莱叶发明盲文

布莱叶是盲文的发明者,于1809年出身在法国库普雷城一个皮鞋匠家庭。3岁那年,他不慎被钻子刺伤了眼睛,从此双目失明。小布莱叶是个乐观向上的孩子,他对自己说,一定要顽强地生活,创造自己美好的世界。在家里,他摸索着练习走路,有时候撞翻了桌子,撞倒了椅子,自己摔得头破血流。但他一点也不灰心,他坚信,只要多练习,慢慢就会习惯了。小布莱叶6岁那年,父亲把他送到教堂去学习,这是小布莱叶梦寐以求的事情,因此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他每天都坚持去上课。神父给他讲人文地理,讲历史故事,讲科学发现……他听得津津有味,并努力将它们牢记在心里。

在小布莱叶10岁的时候,神父把他推荐到了巴黎皇家盲童学校。当时,盲人读的书本都是用厚纸和布条糊成的,一个个凸起的法文字母拼成字句,使书本又大又重,认一个字也很不容易。但小布莱叶凭着一股求知的拼劲,居然摸索出了一套办法,认字速度十分快。

毕业后,布莱叶留校当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他感到这种旧的读书方法很不实用,于是,他决定研究出一种专供盲人摸读的书和文字来。经过五年时间的反复研究,布莱叶终于创造出了“点字盲文”。这种盲文由打在厚纸上的6个点子组成,通过它们不同的排列方式和多少,可以表示所有26个字母。可是,由于长期的劳累,布莱叶在发明的盲文还没有被公认之前,便离开了人世,终年只有43岁。

心得·启迪

强者能同命运的残酷抗争;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就的人,都在努力地创造有利于自己的环境,如果没有,他们就要尽一切可能去创造这种环境。布莱叶就是这样人,尽管生命短暂,但其精神永存,所创造的盲文永存。

一张包装纸

罗丹是法国著名雕塑家,代表作品有《思想者》、《青铜时代》等。罗丹幼年时便十分喜爱绘画,不过那时候,家里十分清贫,根本没有多余的纸给他用来画画。但什么困难都阻挡不了罗丹对绘画的热爱,没有纸,他就跑到街上,用砖块、石子儿在街上、墙上、沙滩上画……几乎家乡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罗丹绘画的痕迹。

一天早晨,小罗丹一家人围着餐桌吃早餐,妈妈将带有包装纸的食品打开,随手将包装纸扔到了餐桌底下。

小罗丹的注意力立刻就被那张纸吸引了。小罗丹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他迫不及待地抬起头来问妈妈:“妈妈,地上的纸可以给我吗?”

“当然,孩子,”妈妈拍了拍小罗丹的头,“不过要先吃饭。”

得到妈妈的同意,小罗丹根本就吃不进去饭了,他满脑子都是地上的纸,都是设想要画在纸上的画。于是,他马上爬到桌子底下去拉那张纸。

谁知,过了好半天,他也没上来。爸爸怒斥道:“你在桌底下干什么?快上来吃饭!”可桌子底下的小罗丹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

妈妈赶紧弯下腰看小罗丹究竟在做什么。只见小罗丹正趴在桌子底下,拿着小铅笔头,在那张纸上一笔一笔地画着爸爸的皮鞋呢。脾气暴躁的爸爸可不管他在干什么,一把把他从桌子底下撤出来,啪啪打了他两巴掌。小罗丹被打得哇哇大哭,可是无论哭得多么厉害,他的手里始终紧紧地抓着那支笔和那张纸。

心得·启迪

做自己喜欢的事,会有不竭的动力催你向前。也许前方困难重重,布满了荆棘,但决不会放弃,因为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一个落榜生

冬冬本来是某中学最优秀的学生,为了迎接高考,他做了很多努力,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

但不幸的是,高考成绩下来后,冬冬却落榜了,他的高考分数和自己所报的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差了整整10分。

冬冬难过极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愿面对这个事实。在拿着成绩单回家的路上,冬冬一直在想:自己怎么面对家人呢?同学们又会怎么看自己呢?

他一直在街上瞎逛到晚上,天都好黑好黑了,才怯生生地敲开了自己家的门。

看着给自己开门的母亲,冬冬说:“妈妈,我努力了,可我没有成功。”看着眼含泪水的儿子,妈妈说:“孩子,只要你努力了,做到问心无愧,你就是成功的。孩子,你要相信自己。”听了妈妈安慰的话,冬冬再也忍不住了,失声痛哭起来。

在妈妈的帮助下,冬冬终于慢慢地走出了阴影,并在来年的高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心得·启迪

命运就像是在搏击,只要奋斗就有希望。无论何时,只要你努力尝试,就一定会成功。

自己先站起来

曾经听过这么一个宗教故事。

从前,有个生麻疯病的病人,病了近40年,一直躺在路旁,等人把他抬到有神奇力量的水池边。但是他躺在那儿近40年。仍然没有往水池目标迈进半步。

有一天,天神碰见了他,问道:“先生,你要不要被医治,解除病魔?”

那麻疯病人说:“当然要!可是人心好险恶,他们只顾自己,绝不会帮我。”

天神听后,再问他说:“你要不要被医治?”

“要,当然要啦!但是等我爬过去时,水都干涸了。”

天神听了那麻疯病人的话后,有点生气,再问他一次:“你到底要不要被医治?”

他说:“要!”

天神回答说:“好,那你现在就站起来自己走到那水池边去,不要老是找一些不能完成的理由为自己辩解。”

听后,那麻疯病人深感羞愧,立即站起身来,走向池水边去,用手心盛着神水喝了几口。刹那间,他那纠缠了近40年的麻疯病竟然好了!

心得·启迪

理想每个人都有,成功每个人都要。但如果今天你的理想尚未达到,您是否曾经问过自己:我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多少努力?我是不是经常找一大堆借口来为自己的失败而狡辩?其实,我们不要为失败找借口,应该为成功找方法。只要努力去开发,命运将永远跟着你。

自己救自己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走一段时间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我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心得·启迪

成功的人都有一种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愈是困难越是涉足前进,陶醉其中,乐此不疲,这是一种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心态。自立、自强在任何时刻都是人生的一种必备素质。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自己就是上帝

一个命运坎坷的人又一次遇上了危难,他四处求告,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哪怕他提出一点微不足道的小小要求,都会遭到人们的断然拒绝。

绝望之中,他暗暗祈求上帝:“上帝啊,也许只有你才能保佑我了!”

被他的诚意所感动,这天夜里,上帝给他托了一个梦。

“孩子,我会保佑你的。”

上帝抚摸着他的头,轻声对他说。

“既然保佑我,你明天就现身吧,让我真实地看见你的存在,哪怕只让我看见一分钟!”

他哀声说道。

“好的,我明天一定现身。

不过,我不会以我的真身出现,我会以一个化身出现。

明天早晨起来,你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我。”

为了看见上帝,他第二天早早就起床了。

洗漱完毕,他到镜子前梳头。

他从那面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跟梦中的那个上帝还真有些相似。

“原来,上帝就是我,我就是上帝!”

从此以后,他获得了自信。

自信改变了他的一切,运气好转了,人际关系也融洽了,一切都比过去顺利多了。

最让他感到奇怪的是,当他脸上写满自信的时候,那些曾经拒绝过他的人也乐意帮助他了。

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习惯,习惯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

心得·启迪

假如你不树立起自尊的强者观念,不养成自信的强者心态,不养成自立的强者习惯,不学会自强的强者行动,你就将永远处于弱者心态和失败心态里不能自拔,你无法从世界上得到任何帮助和尊敬,就连怜悯你也难以得到。

天赋和命运

有一天,上帝一时高兴,一口气造了十个人。他给这十兄弟同样的大脑、四肢和五官。造好了后,上帝语重心长地叮嘱:“孩子们,到世界上去吧!不过,要学会使用你们的天赋。”

很多年后,十兄弟中,除了一个最小的懒汉,其他九人,在学业或事业上都有了成就。

面对兄长们的成功,懒汉非常伤心。他埋怨上帝:“你同样造出了我们,为什么又不给我们同样的命运?”

上帝哈哈大笑,把懒汉的九个哥哥找来,当面考问。

“你是怎么成为哲学家的?”上帝问老大。

老大说:“我主要学会了使用你给的大脑。”

“你是怎样成为雕刻家的?”上帝问老二。

老二说:“我只是学会了使用你给的双手。”

“你是怎么成为足球明星的呢?”上帝问老三。

老三说:“我主要学会了使用你给的双脚。”

就这样,在懒汉的哥哥们中,还有会用眼睛的画家,会用耳朵的音乐家……

问完了懒汉的哥哥们,上帝又转身问懒汉:“在你的一生中,你学会了使用自己的什么天赋呢?”

懒汉张口结舌,无话可说。

这时候,上帝严厉地教训懒汉说:“孩子,我给了你们同样的天赋,你却一样也没有学会使用,还责怪什么命运呢?”

心得·启迪

人的天赋差别并不大,关键在于后天努力。勤奋的人只要认准一个方向,锲而不舍地干下去,最终都会在不同领域取得不凡的成就;而懒汉的结果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长不大的小柏树

风伯伯来到森林里,它有很重要的任务要完成。树妈妈们都在叮嘱着自己的孩子,因为她们就要送树种们跟着风伯伯去远方扎根生长了。

柏树妈妈一个个地嘱咐着孩子们该注意些什么,到最小的孩子时,柏树妈妈犹豫了。

“孩子,你一旦离开了妈妈的照顾,离开了周围叔叔阿姨的保护,是长不好的,还是留在妈妈身边吧。”

小柏树种子没有办法,吸了吸嘴,扎进了妈妈脚下的泥土里面。而它的哥哥姐姐们,都随着风伯伯离开了这片森林,到远处的开阔地去扎根了。

春天终于来了,小柏树种子从泥土里钻了出来。它抬头望望妈妈高大的身躯,心想:幸亏没有离开妈妈啊。看着妈妈,它觉得很安全。

——下大雨了,妈妈挺直了腰杆,就像伞一样挡住了很多的雨水,小柏树就像住在温室里一样温暖。刮大风了,叔叔阿姨们包围着小柏树,大风对于小柏树来说成了轻轻的微风,安然无恙。

但是小柏树要长大,需要阳光和雨露,当它想迎接阳光雨露的时候,发现已经被妈妈的高大身躯遮住了。小柏树要长高,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可是当它去努力的时候,发现已经被叔叔阿姨们吸收走了。

一年过去了,又一年过去了,小柏树怎么也长不成一棵大柏树。

有一天风伯伯路过,小柏树看到了,就大叫:“风伯伯,风伯伯,你好吗?”

风伯伯很奇怪:“你是?”

“我是小柏树啊,那年你带走了我的哥哥姐姐,只有我留在了妈妈身边。”

“是你啊,怎么你还没有长大啊?你的那些哥哥姐姐,都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了!”

小柏树听到这里,很难过:我就是因为整天都在妈妈的保护下,才长不大的!”

心得·启迪

只有自立自强的人才能迎接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才能使自己傲然屹立于大江大浪中。相信你一定不想像小柏树一样长不大,那就从今天开始,勇敢地面对风雨吧!

骆驼和仙人掌

茫茫无垠的沙漠。

骆驼像哲学家一样,一边踱着步子.一边沉思……

沙漠里,没有水,没有草,有时风沙漫天,难辨方向。骆驼总是坚韧不拔地向前走去,走去。

一天,骆驼在沙漠里发现了一棵仙人掌,惊异地停步问道:

“小东西啊,你怎么能够在这干燥的沙漠中生活?”仙人掌笑着反问道:

“嘻!大块头啊,你怎么能在沙漠中行走?”

骆驼说:“我吗,因为我能吃苦耐劳,经过长期的锻炼形成了适应沙漠生活的特殊习性和机能,所以我能在沙漠里行走。你呢?”

仙人掌说:“我吗,还不是同你一样,就因为经过长期的锻炼,养成了抗旱耐渴的习性,形成了适应沙漠生活的特殊机能,所以能在沙漠中生活。”

骆驼又奇怪地问:“你为什么满身是刺?”

仙人掌矜持地回答:“就因为我满身生刺,才不致被动物吃掉。刺是我的叶子,这样的叶子不会使身体里贮藏的水分蒸发掉,所以我在沙漠里不怕干旱,能够活下来。”

骆驼听了点点头,带着敬意绕过仙人掌,向前走去,伴着沉思:

“不错,凡是能在艰苦环境中生存下来的,都是经过无数次的磨炼,具有百折不挠、战胜一切的意志的。”

心得·启迪

有的人即使生活的环境再好,也感到不满足,总是牢骚满腹,身在福中不知福。有的人虽然生活在十分艰苦的环境里,却直面现实,不屈不挠,接受艰苦环境的磨炼。抱怨者在抱怨声中虚度光阴,自强者在自强不息中走向成功。

一头学问渊博的猪

一头绝顶聪明的猪,住在一个非常出名的图书馆的院子里。他深信自己由于多年图书馆的生涯,已经成了渊博的学者。

有一天,一只八哥来访问。这头猪立即按照惯例,对客人进行自我介绍。

“朋友,相信我吧!”他说,“我在这个图书馆里待的时间很长了,我对这儿的沟渠、粪坑、垃圾堆,都有着深刻的了解,甚至屋后山坡上的墓穴都拱翻了好几个。谁要是想在这个图书馆得到知识而不找我,那他可就是白跑了一趟。”

八哥说:“你所说的都是图书馆外面的事,那里面的东西你也了解吗?”

“里面?”这头学问渊博的猪说,‘哪我最清楚不过了。里面无非是一些木架子,上面堆满了各色各样的书。”

“你对那些书也了解吗?”八哥问。

“怎么不了解呢?”这位渊博的学者说,“那是最没意思的了。他们既没有什么香气,也没有什么臭气,我咀嚼过好几本,也谈不上有什么味道,干巴巴的,连一点儿水分也没有。”

“可是人们老在里面待着,据说他们在里面探求知识的宝藏呢!”八哥又说。

“人们?你说他们干什么!”这位猪学者说,“他们确实是那样想的,想在书里找点什么东西。我常常看到许多人把那些书翻来翻去,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仍然把书丢在架子上又走了。我保证他们在里面连糠渣菜叶都没有得到一点,还谈什么是宝藏!我可从不做那种蠢事。与其花时间去啃书本,还不如到垃圾堆翻几个烂萝卜啃啃。”

“算了吧,我的学者!”八哥说,“一个从垃圾堆里啃烂萝卜的嘴巴,来谈论书本上的事,是不大相宜的。还是去啃你的烂萝卜吧!”

心得·启迪

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对人的成长进步很重要。然而,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成长进步,却不能决定人的成长进步。图书馆不能把猪熏陶成学者。如果自己不争气,再好的环境也是没有用的。

有志气的小切叶蚁

在密密的森林里,生活着一群切叶蚁。他们每天忙忙碌碌地爬到大树上,把树叶摘下来,切成碎片,运回家中,然后将碎叶反复咀嚼,嚼成一团团叶馅,堆在一间间“蘑菇房”里,施上粪便,培植蘑菇。

不久,一个个小蘑菇钻出叶馅,慢慢长大,渐渐成熟。切叶蚁们便带着子女来到餐厅里,啃破蘑菇的顶端,津津有味地吃第一道菜——蘑菇黏液。黏液吃完了,又开始品尝第二道菜——蛋白质。切叶蚁靠辛勤的劳动,总是吃得饱饱的。他们的子女,也一个个长得壮壮的。

眼看小切叶蚁们已经长大,要独立成家了,父母送给每个子女两篮又鲜又胖的蘑菇。

小切叶蚁们都说:“才两篮,怎么够吃呢?”

父母立即又摘了几篮送给他们。子女们还是嫌少。父母再送给他们几篮,他们仍是不满意:“这能吃几天呢?吃完了怎么办?”

父母安慰说:“孩子们,你们放心吧,这里的蘑菇很多,你们什么时候缺吃的,只管回来取就是了。”

小切叶蚁们依旧一个劲儿地摇头。父母生气了,说:“孩子们哪,你们说怎么办才好呢?”

小切叶蚁们不要蘑菇,每个取一团有蘑菇孢子的叶馅带走了。成家后,他们像父母一样,勤劳地切叶嚼馅种蘑菇,他们的食物总是吃不完。

心得·启迪

父母可以培养我们长大成人,但不能一辈子守着我们。没有吃的,没有用的,小时候可以向父母要,但是,我们不能一辈子都靠父母养活。向父母要这要那,不如向父母学习本领。

一只蜗牛、两只蜗牛

一只蜗牛,背着他的小房子走啊走。他看不见别的蜗牛,以为只有自己背着房子走啊走。

他不能跟别的蜗牛说话,只好跟他的小房子说话——

“天黑了,我们要小心,别再掉进沟里了。”

“刮风了,尘土会迷住我的眼睛,请让我进屋躲一躲。”

“下雨了,到处是水,我要把我的小房子变成一条船……”

这只蜗牛觉得自己太辛苦了,他越走越慢,快要背不动他的房子了。忽然,他听见“呜——呜——”从远远的地方传来唱歌一样的声音。

他正在发愣,这时有一股小风吹来,像吹螺号一样吹响了他的房子,“呜——呜——”

这只蜗牛就想:也许,在那远远的地方,也有一只蜗牛,风也吹响了他的房子……

这只蜗牛就朝着远远的“呜呜”声走过去。

两只蜗牛见面了。

这只蜗牛说:“咦,你的房子跟我的房子一样的!”

那只蜗牛说:“一样的吗?那咱们换一换试试。”

他们就换了房子。咦,这只蜗牛从换来的房子里听见说话的声音,是那只蜗牛一边走路一边对他的房子说的:“天黑了,我们要小心,别再掉进沟里了。”“刮风了……”“下雨了……”

这只蜗牛这才明白,原来做一只蜗牛都要这样走路,都要这样吃苦的。想到别的蜗牛都在吃苦,他也就觉得不怎么苦了,背上的房子也不那么重了。

心得·启迪

有一个小孩,妈妈每天都要他帮着做点小事儿,比如擦擦小凳子、洗洗小手绢……孩子觉得妈妈好烦。后来,他上幼儿园了,才知道很多孩子都和他一样,帮着妈妈干活儿,于是再也不嫌烦了,觉得帮妈妈干活儿很开心。那么,当你遇到困难时,你还会抱怨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