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是真相还是传说

水晶人头的由来

据美洲的印第安人讲,他们的祖先留给了他们13个能言善语的水晶头骨,它们知道过去并且能预言未来。还说将来有一天人们会找到所有的水晶头骨,并且把它们聚集在一起,集人类大智慧于一体,发挥它们的作用。人们把它当作一个美丽的神话一代代的流传了下来,但是并没有人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样的,甚至怀疑它是否真的存在。

但是一些考古学家们对此却深信不疑,即使从没有人见过水晶头骨。1924年,英国的一位探险家组织了一支探险队经水路来到了中美洲,与他同行的还有他的女儿。他们在当地人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一处玛雅文明的遗址。但是这座古城早已被大数、蔓藤包裹的严严实实,他们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让它恢复了原本的面貌。看到眼前的这座古城,探险家们都惊呆了,它的高度足足有150英尺,占地7平方英里,远远高出了周围的村落,而且全部由割好的白石头砌成。城堡由金字塔、宫殿、墓冢、地下室等组成,玛雅人在完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条件下建造出如此恢弘的宫殿,可见当时的劳动强度。

看到这些,探险家的女儿也感到兴奋不已,于是她登上城堡的最高处,准备浏览一下这里的风光。这时她忽然觉得在金字塔的裂缝深处有一道亮光。于是她赶快告诉了父亲,经过探险队员的努力,他们终于搬开了裂缝周围松动的石块,最后发现了亮光是来自一个酷似人头骨的水晶样的东西,不过这个水晶头骨只是上半部分,几个月以后,探险家们又在附近找到另一半的水晶头骨,它们合在一起刚好和真人头骨一般大小。整个头骨长约18厘米,宽、高都为13厘米,重量大约有6公斤。根据专家们研究,这块水晶头骨是模仿一个成年女人的头骨,用一块完整的水晶雕刻而成的,做工精致、设计巧妙。

专家们将水晶头骨与真人头骨做了比较,只有眼睛的特征稍稍与真人有点偏差,其余的几乎都一样。大家都知道光学产生于17世纪左右,而人们在认识自己的骨骼结构也是在18世纪以后的事了,而这个雕刻水晶头骨的人应该是非常了解人体骨骼结构和光学知识的,那么一千多年前的玛雅人真的拥有如此高的文化水平吗?另外水晶的质地虽然硬,但是它易碎,那时的人又是利用什么工具打磨的呢?因此科学家们推断:一千年前的人要想制作这样一块水晶头骨,只能用水或细沙一点点将它打磨下来,并且打磨者需要一天24小时不停地制作几百年,才能做成这样的旷世杰作。

种种表现在水晶头骨上的谜团都让人不可思议,于是就有人推断这并不是玛雅人所制作,也许是哪些天外来客的杰作。在他们离开时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了玛雅人,于是玛雅人把它保存起来直到被英国的探险家们发现。对于这种说法,科学家们无从考证,但当科学不能对一些神秘现象做出合理解释时,也许这种推测更让人容易接受。

人类的发源地

人类发源地在哪

世界上有四大人类文明发源地,它们分别是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尼罗河流域。有人类的地方才会有文明。人类的发源地究竟在什么地方,社会学家和考古学家众说纷纭,各执己见。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根据考古学家的分析,亚洲是人类祖先最早的发源地。其依据是,最近十几年,考古学家在巴基斯坦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灵长目主要家族成员的化石,尤其是在南亚地区发现的灵长目家族化石,距今已有两三万年的时间。具考古学家分析,这些类人猿祖先主要生活在亚洲地区。2005年在缅甸中部出土了“甘利亚”化石碎片,具推算,该化石距今已有3800万年。“甘利亚”的发现表明了早在3800万年前,早期的亚洲类人猿就已经呈现出了现代猴子的特征。1994年,中华曙猿足骨化石的发现,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小的类人猿化石,而这种生物就生活在4500万年前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达尔文在200多年前就曾认为人类可能起源于非洲,但当时缺少化石证据。自1924年在南非发现了第一个“非洲南猿”的头骨之后,在非洲又陆续发现了一系列类人猿的化石,并且这些化石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体系。这一体系对“人类起源非洲说”提供了依据。1936年,在德兰士瓦地区又发现了一具成年的南猿化石,之后还在克罗姆特莱伊采石场发现了完整的南猿下颌骨及头骨碎片。这些发现引起了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高度重视。接下来,在东非地区又发现了不少非常原始的石器,经过利基夫妇20多年的探索,终于在这里发现了一具南猿头骨,即“东非人”,证实了这些原始石器的主人就是非洲南猿。根据这一系列的化石材料分析,人类的发源地很有可能就在非洲。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西欧是人类的发源地。因为有人在奥地利发掘出了森林古猿化石,并且认为这种森林古猿就是人类的祖先。同时,在匈牙利和希腊地区都发现有腊玛古猿化石。在欧洲有很多古人类的遗址,其中包括海德堡古猿和在法国出土的林猿化石。而林猿化石是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但欧洲起源说并不被大多数人认可。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之后,人们都逐渐相信了人类由猿进化来的。对于何处才是人类的发源地,国际学术界说法不一,每种说法都有自己的论据,我们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最终有一天,这一问题会得到解决的。

我们的祖先是从猿演变而来的吗

人类的进化问题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问题,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明确提到“人是由猴子变来的”。随着进化论的普及,“人类的祖先是由猿进化来的”这一观点已经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遗憾的是科学发展到今天,并不能完全解释人类进化的整个过程。

古猿突然间直立起来行走,是人类从猿进化到人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谜团。从攀爬到直立的跨越式进化,在骨骼上会留下明显的标记,这就需要化石材料来进行说明。露西是一句生活在300万年前的女性骨骼,根据对她的骨骼特征推断,其脑骨骼呈现的是猿脑特征,但她却是直立行走的。这很有可能会填补古猿到人的缺失环节。但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古猿为什么会从树林转移到了陆地?人们对此有很多猜测,有人认为,随着进化的不断进行,古猿学会了使用工具,在陆地有更丰富的食物可供它们食用;还有人认为,气候的变化给森林带来了毁灭性的灾害,古猿不得不从树上转移到陆地……但这些都没有科学的依据。遗传学家们正在力求解决这一谜团,要想真正回答这一问题,估计还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是由海洋生物进化来的。他们认为婴儿最初在母体中是被羊水包围的,就像生活在大海中一样;除此之外,新生的婴儿对水都有一种天生的喜爱,甚至当把一个从没学过游泳的婴儿放进游泳池中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出与生俱来的对水的熟悉和适应。这是很奇妙的现象。甚至有人认为游泳是人们的一种原始本能,是我们遗传记忆中的一部分。这就更加让人们有理由去海洋中探索人类的演变过程。

海洋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海洋是生命的诞生和孕育之地,直到现在为止,人们的许多习惯和器官都明显的保留着其他哺乳动物所没有的海洋印迹。有学者认为,人类是从有鳃的动物进化来的,而鱼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动物。19世纪末的时候,科学家把目光集中在了圆鳍类身上。它的鳍里有着独一无二的骨结构,就像是人类四肢的前身一样。随着时间和环境的不断变化,掌鳍鱼开始离开海洋,来到了陆地,为适应陆地上的环境,它们的鳍演化成了四肢,并开始行走。鱼石螈就是最早长出腿脚的动物。接下来就有了四足兽,直立兽的演变,最终形成了人类。其实,人的头脑是进化过程中保留最好的证据,而人的头脑恰恰保存了鱼类和爬虫类的脑,不但形状相似,其基本功能也是一样的。因此,也有人说鱼是人类的祖先。

出没在神农架的野人

世界上关于野人事件的报道不胜枚举,而只有神农架野人频频出没,经久不息。位于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的板壁岩风景区,是野人出没最为频繁的地方。

神农架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造就了众多的自然之谜,其中的“野人”之谜是世界上有待解决的谜团之一。我国关于“野人”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唐朝和清朝也都有关于“野人”的记载。时代不同,对于“野人”的传说和记载也不尽相同。除了史书记载和大量的目击证人,我国还对神农架进行了科学考察,发现了大量的“野人”脚印和毛发,经过鉴定,神农架野人是一种介于猿和人之间的灵长类动物。

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世界其他地区对“野人”体貌描述都和神农架野人的目击人所描述的基本一致。它们都具有高大魁梧的身材,全身的毛发呈棕褐色或者是灰黑色,直立行走,动作快速敏捷,并且非常的敏感和机警,甚至还有人听到它发出各种叫声。虽然神农架的野人之谜已经被很多人所熟知,但从来没有人能够活捉过一个野人,甚至连野人的尸体也没找到过,更不用说有野人的标本了。正因为如此,也有些人推测,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野人。

关于“野人”,这里有一个传说。湖北长阳有一个亦人亦猿的“猴娃”,他的大名叫曾繁盛,小名叫“犬子”。人们都说他的母亲曾经被野人抓走,回来后好长时间都不敢讲话,更不敢出门,后来发现怀孕了,然后就生下了猴娃。猴娃不会说话,只能简单发出几个声音,喜欢吃生食,而且无论春夏秋冬,从来都不穿衣服,更让人诧异的是,猴娃从出生以来就从来没生过病。他似乎很喜欢到林子里闲逛,高兴的时候,就会拍巴掌,生气了,就像猩猩一样,锤自己的胸脯。这些有异于常人的特征和表现,让人们不得不怀疑,猴娃就是野人的孩子。

专家还发现猴娃的头骨上有三条类似于矢状脊的突起,而人的头颅经过进化,矢状脊造就消失了。矢状脊是人类区别于灵长类动物的特征之一,这就更加证实了猴娃很有可能就是野人和人的后代。但这些仅仅都是怀疑和推测。为了对猴娃的身世做出科学的论断,考察组的专家决定到猴娃的家采集猴娃和他父亲及家人的血液进行DNA鉴定,因为所有的生命遗传奥秘都藏在DNA里。可当考察组赶到时,猴娃已经于1989年因食物中毒去世了。

猴娃的身世之谜更加增添了野人的神秘性。如果猴娃真是野人和人的后代,那么野人很有可能就是猿进化到人的过渡,这就关系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的问题。无论野人是否真的存在,这都是一个奇妙的故事。

米纳罗人为何与世隔绝

米纳罗人是世界上所剩不多的,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社会生活状态的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南部的赞斯卡谷地,从人种上来说,他们属于印欧白色人种。米纳罗人的眼睛有蓝色的,还有黄色、棕色和绿色的,鼻梁都很高,皮肤白皙。而大多数的亚洲民族人种都是黑眼珠,黄皮肤,米纳罗人与亚洲人种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就民族种类来说,米纳罗人是欧洲土著民族,他们的语言特征也和印欧语系相当接近,这可以从他们可以分辨记录下来的单字进行分析和论证。事实证明,他们确实是印欧人种的后裔。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脉是构造复杂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地势非常陡峭,有的山峰甚至高出河流平原六千多米,就像一道天然屏障。地形如此的险恶复杂,再加上没有交通工具,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生活在赞斯卡谷地的米纳罗人自然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民族。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他们依旧保持在原始社会的生活状态,也就不足为奇了。

米纳罗人生活在母系氏族时期,实行一妻多夫制,女性在家里掌有绝对的权利。狩猎是他们最主要的生产活动,所获的猎物是维持他们生命和赖以生存的食物。他们也会种植葡萄,并会酿制一种口味不错的葡萄酒;同时,米纳罗人还养有一些牲畜,并和牲畜共处一室。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米纳罗人的卫生条件很受局限,女性在分娩的时候死亡率很高。米纳罗人会在石头上画画,在山顶上建造石桌和石棚,用来判断季节的更替和循环;山崖下同样建有石桌和石棚,主要是用来祭祀的。这些习俗和欧洲新石器时代的民族风格十分相似,甚至连墓葬也保持着欧洲原始社会的风格。

米纳罗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一支出于原始社会的印欧语系民族,他们夏天露宿屋顶,冬天住在地窖。他们对自己民族的历史记忆深刻,并对先人的生活状态描绘的栩栩如生。有学者认为,米纳罗人很有可能是失踪的以色列部落;还有人认为,他们是希腊军团的后裔。但是,与欧洲原始部落生活和语言都一致的米纳罗人是如何在喜马拉雅山安居下来的呢?这至今仍是一个无法破解的谜团。

蜥蜴人之谜

传言中的“蜥蜴人”身材高大,皮肤呈现绿色鳞状,全身长满了斑点,并且长有一条尾巴,手指和脚趾都只有三个,不但能够直立行走,奔跑速度也很快,甚至能赶上汽车的速度。除此之外,它还有惊人的力量,是一种半人半兽的动物,模样和蜥蜴非常的相似。由此可见,“蜥蜴人”与传说中的“野人”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最先发现有“蜥蜴人”的地方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片沼泽地里。从此之后,在美国就不断的有人目击“蜥蜴人”,目击者所描述的样子都基本一致。而且目击地点大多都在沼泽地附近。1988年6月的一天下午,一个17岁的小伙子在沼泽地边换车胎的时候,听到身后有响动,当他回头的时候,他被当时的情况吓得魂飞魄散。因为当时一个类似蜥蜴的怪物正在朝他走来。小伙子想要躲进车里,却被赶到的蜥蜴人抓住了车门,小伙子与蜥蜴人的近距离接触,让他清楚的看到这个怪物有着三个又黑又长还很粗的手指,皮肤是令人作呕的绿色,并且非常的粗糙,身材高大而强壮。所幸的是,这个小伙子最终捡回了一条命。

还有一名美国人在发现了蜥蜴人的时候,立即报告了当地政府。当调查人员赶到的时候,蜥蜴人已经消失了,但他们在当地发现了一些长约40厘米,似人似兽的脚印,甚至在很坚硬的沙地上也清晰可见,并且发现放在离地面2米多高的纸板被撕的粉碎。这个消息立即引起了强烈的震惊和轰动,许多专家慕名前往事发地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但至今为止,并没有听说有人捉住过“蜥蜴人”。

“蜥蜴人”的出现令国际学术界十分重视,他们认为,蜥蜴人很有可能与远古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蜥蜴是绝对不会进化成为人类的。但在人类进化的漫长历史中,还存在着一些缺失的环节,“蜥蜴人”是否也是缺失环节中的一部分呢?如果蜥蜴也能够进化成为人类,那么,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动物也能进化呢?人类的进化历史是不是要重新改写呢?

还有学者认为,“蜥蜴人”也有可能是从恐龙演变来的,甚至有人认为,蜥蜴人是一种外星人。虽然有不少人相信“蜥蜴人”是存在的,但大部分学者认为,任何一种动物的生存都必须拥有一个合适的生存环境和种群,单个个体是不能长期存在的。而至今为止的报道中所提到的“蜥蜴人”都仅仅只有一个,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这显然是不可信的。

菲律宾的小黑人

在菲律宾生活着一个小黑人部落,他们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外界的发展也越来越深入,他们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正在逐渐的被舍弃。

生活在菲律宾的小黑人现在只剩下了三万多人,他们分别生活在菲律宾的吕宋岛,棉兰老岛和巴拉望地区,过着群居生活。其中,居住在吕宋岛的小黑人被称作阿格他或者阿依他,生活在这里的小黑人很擅长木雕和藤蔓编织手艺;棉兰老岛的小黑人叫做马马努瓦,他们以制作精巧绝伦的刺绣和串珠而闻名;还有一些地区的小黑人能歌善舞,擅长捕鱼。菲律宾小黑人的祖先是生活在中国大陆南部沿海的小黑人部落,他们为了躲避其他部落的侵占,其中的一部分就迁到了菲律宾群岛,形成了现在的菲律宾小黑人。

菲律宾小黑人的身高一般都在1.5以下,皮肤棕黑并且十分光滑,很少有体毛,他们的头发都是卷曲的,脸庞稍宽,鼻梁短,嘴唇很厚。小黑人的衣着十分简陋,只用简单的布裙遮体,无论男女都赤裸着上身。在装饰品上,菲律宾小黑人喜欢用贝壳和植物的种子做成项链和手链,蔓藤和动物的骨骼也是他们十分喜爱的装饰品。他们相信,这些东西都能像神灵一样保佑他们。

菲律宾小黑人喜欢纹身。他们从十几岁就开始在用贝壳在身上刺图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身上的图案会越来越丰富。纹身是他们用来抵御鬼神和巫术的咒符,可以用来辟邪和增加力量和勇气。

菲律宾小黑人实行的婚姻制度是自由恋爱,一夫一妻。男人在向心爱的姑娘求婚时,为了表明自己有能力养活妻子和儿女,必须亲自拉弓,把箭射入女方放在远处的竹筒里。否则,这个男子就不能赢得姑娘的芳心。传说中的“一箭定终身”就是指菲律宾小黑人的求婚仪式。

在现代生活的冲击下,菲律宾小黑人中的许多女孩子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都脱离自己的部落,嫁到了山外。为了保护菲律宾小黑人的传统文化,菲律宾政府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在他们的居住地设立了保留地,沿袭祖先留下来的生活方式,使用本土方言,坚持原始信仰。除此之外,专家还建议引导小黑人在改善生活状况的同时,注重保持自己的问话特色。

双胞胎真的有心灵感应吗

美国媒体曾报道过一个关于双胞胎的神奇事例。报道称,有一对生活在美国的双胞胎,虽然从出生开始就在不同的家庭生活,在经过了四十多年之后,这对双胞胎意外重逢,讲起他们各自的生活经历,他们惊讶的发现他们的生活状态几乎一模一样。两个人的名字都叫做詹姆士,他们都在机械和木工工艺方面有着很高的天赋,就连他们的婚姻也惊人的相似。他们都先后经历过两次婚姻,第一个妻子都叫做琳达,而现任妻子也拥有共同的名字贝蒂。他们也都有两个儿子,名字都叫做艾伦和艾兰。就连他们养的宠物狗也都被起名叫“玩具”。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发生在这对双胞胎的身上。

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双胞胎“心灵感应”的例子。在我国的高考成绩中,就曾不止一次的出现过双胞胎考出相同成绩的事例,更让人惊讶的是,他们不但总成绩相同,单科成绩也十分相似。还有妈妈讲到,自己的双胞胎孩子只要有一个生病,另一个也会很快出现相同的症状,不仅如此,他们的说话方式和情绪也保持着高度一致。

上述事例不仅让人感到惊异,更让人觉得神奇。这难道是巧合吗?还是双胞胎之间无论距离有多远,都会有“心灵感应”?

双胞胎可分为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两种。其中同卵双胞胎是有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两个个体的,由于两个人的基因相同,他们不但拥有十分相似的外貌,在兴趣爱好方面也会很相似。从遗传学上来讲,相同的基因会使双胞胎的智力,思维和应变等异常相似,这种现象不是巧合,也不是所谓的心灵感应,而是与他们相同的基因有着直接的关系。

同卵双胞胎不但生理周期一致,心理周期,情绪周期等也很一致。这就不难解释,双胞胎同时生病,同时情绪低落的现象了。历史上曾发生过一对同卵双胞胎在睡梦中因心脏病发作同时死亡的案例,这就是因为他们拥有共同的遗传基因,都患有遗传性心脏病所导致的。身居两地的人,情绪变化的相似,也是因为他们的情绪周期比较一致;一个人发生危险,另一个人就会产生预感,这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更容易理解。

生活中总会有很多奇妙的现象让我们无法理解,科学也不一定能对所有的事情做出判断。虽然,科学界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双胞胎之间存在“心灵感应”,但对于未知的事情,我们也不能轻易否定。

非洲东部的原始部落

非洲东部受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多地方一直处在非常封闭的状态,在哪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原始部落。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服饰特点,甚至还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形成了各部落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在埃塞俄比亚南部地区,奥莫低谷地区,还有肯尼亚地区等很多地方至今仍有部落保持着最原始的生活状态和最传统的文化习俗。

生活在肯尼亚的马赛族是当地的一支土著部落,他们主要分布在肯尼亚南部地区,在坦桑尼亚北部的草原地区也有一些分支,他们说的是马赛语,部落相信万物有灵。现在的马赛人有五十多万,他们是尼罗河游牧民族的传承者。虽然他们的生活还是很贫苦,仍然住在又黑又矮的茅草屋里,但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正在逐渐的改变。

马赛族的男子身材高大,长相也很英俊,被是西方殖民者眼中“高贵的野蛮人”。他们的主要食物是牛羊肉以及奶,玉米粥也是他们的主食之一。他们生活的地区经常会有狮子、大象和豹子等野兽出没,常年和野兽共生共存,这使他们和野兽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平时并不相互干扰。马赛人从不透露他们的牛羊数目,他们生活的村子就像军营,居住很集中。他们的屋子很低,因为没有窗户,屋子里的光线很不好。

马赛人喜欢穿鲜红的长袍,据说可以驱兽防身。对于牧人来说,红色就像火焰一样,是力量的象征。马赛人是世界上最能行走的人,他们经常步行去理部落十几公里之外的市场,也会为了给自己的牛羊寻找美味的牧草,走上几天几夜。这也许是由于长期的游牧生活锻炼了他们。他们是东非地区现存的最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

由于现在的马赛族已经成为旅游的景点,当我们进入他们的部落时,所有的孩子都围拢过来,表现的十分热情和亲昵,他们都赤着脚,大点的孩子背着小点的孩子。由于事先付了费用,我们还被邀请到部落首领的家里进行参观。他们的生活条件还很艰苦,连像样的床被都没有,即使处在热带地区,也应该有简单的生活用品。他们吃饭的餐具是用了很久的搪瓷缸子。这显然和现代的生活完全联系不到一起。

我们不仅惊叹,人类文明的车轮正在飞速的向前行驶,马赛人却仍然生活在古老的原始时期。但从他们满足而纯粹的笑脸里可以看出,物质生活的缺乏并没有阻挡他们快乐的脚步。

人类宝藏之谜

可可岛上的无价之宝

可可岛——一个面积24平方千米的弹丸小岛,何以让人们络绎不绝慕名而来。

在中美洲哥斯达黎加太平洋沿岸以南六百公里的海面上,一个面积24平方千米的小岛——可可岛,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弹丸小岛。但是,虽然它小,却是一座价值连城的小岛。这里山清水秀,云淡风轻。是人人向往的旅游胜地。但是真正让人们来到这里原因,却是来自它那诱人的传说——岛上埋藏着大量的金银珠宝。

关于岛上神秘宝藏的传说很多,说法不一,但是大相径庭。而且哥斯达黎加著名历史学家劳尔•佛郎西斯科•阿里亚斯也证实了此事,并且他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考证得出的结论。可可岛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可以通用。他们信奉罗马天主教。那里的时差比北京时间晚十四个小时。由于树木繁多,所以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十九世纪初期,南美各国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阿根廷民族英雄圣•马丁将军率领舰队沿智利海岸北上,准备解放被西班牙统治的秘鲁。西班牙殖民者人心惶惶,一片大乱,趁西班牙人大乱之机,以威廉•汤普森为首的英国海盗,洗劫了秘鲁太平洋港口城市卡亚俄,劫掠宝物共有二十四箱,其中包括包括大量金币、金杯、一尊圣母玛利亚金像以及其他数不胜数的金银首饰和宝石,可以说是价值连城。海盗们逃到太平洋上,进入公海后,汤普森与十一名同伴商讨,决定驶向无人居住的荒岛——可可岛。此项决定,汤普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几个世纪以来,可可岛与世隔绝,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他能够轻易地摆脱海上任何的监控和追踪,这对南美洲海盗们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

登上小岛后,海盗们把这些金银珠宝埋在了岛上。几天之后,他们毁掉帆船,分乘小艇离开了可可岛。

途中,他们遇见了暴风雨,几个船员分分落水,正在危急时刻,他们遇见了一艘军舰,于是大声呼救,谁知,这艘军舰正是来追踪海盗的,十一名海盗全部被擒。怒气冲冲的船长当场枪毙了八名年长的海盗。最后只剩下了三名十八到二十岁的年轻海盗,船长见他们年纪小,出于同情心,没舍得杀他们。当时,船上正在流行瘟疫,其中一名年轻的海盗也染上了瘟疫,不久就一命呜呼了。船上的人都自身难保,谁也没有心情再去寻宝。其他两名海盗见机行事,在一个黑漆漆的夜晚跳海逃走。他们在海上漂泊了数日以后,被一艘美国捕鲸船救起。当这艘船经过夏威夷群岛时,一名海盗要求留在岛上,一直在那里生活。另一名海盗随捕鲸船到了美国的新贝德福德。

二十年以后,这名海盗又当了海员。也许是为了摆脱心灵的谴责,在一次航行途中,他向一位好朋友透露了二十年前的事。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世界,人们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知道了可可岛,可可岛也因此而名声大振。无数的寻宝人到可可岛探宝。使原本风光秀丽的小岛被炸得伤痕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可可岛藏宝的资料也越积越多,虽然他们都自称是可靠的。但是,无数的寻宝人总是满怀希望的去,结果却总是空手而归。也有许多的探宝人把生命丢在了这里,有的人把这个看成是“对宝藏寻找者的诅咒”。

由于人们过于频繁的“寻宝”,岛上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哥斯达黎加政府从长远利益出发,决定禁止人们到可可岛上探宝。

虽然有政府的明确条令,虽然有宝藏寻宝者的“诅咒”,但是仍然不能阻挡人们对可可岛宝藏的向往。

海盗王子的宝藏

海盗行为的历史可以回到三千年前,但海盗行为的准确定义必须联系到海盗王子——萨姆•贝拉米,他仅仅活了28岁,被称为“黑萨姆”。

在他短暂的生命中,贝拉米数次大胆的海上劫船,由此把自己“黑萨姆”的著名外号传遍新大陆的海盗界,在海盗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还对自己的同伴慷慨仁慈,由此被人们称为“海盗王子”、“公海罗宾汉”等称号。

1717年2月,他掠夺由牙买加返英的Whydah号,船上贩卖奴隶。贝拉米得来的大批武器、金砖、象牙、糖、西班牙钱币等尽入其囊,不幸的是在两个月后于现今的麻省科德角湾遇上风暴,船只在韦尔弗利特滩对开沉没。仅有29岁的贝拉米与一百多名船员遇难,仅数人生还,令传奇故事得以流传。

Whydah号财宝“黑萨姆”一名的由来是因为贝勒米有着一头乌黑的长发,非常爱穿黑颜色的衣服,他通常以带子扎束成马尾。“海盗王子”“公海罗宾汉”一名的由来则是因为贝拉米的行事作风与当时其他的海盗做事风格大为不同,他对俘虏十分宽大与慷慨,并且在占领船舰之后就将自己的旧船只给予俘虏,让俘虏得以逃生。他的海盗团员们也称自己是“义贼团”。

萨姆•贝拉米出生与1689年,他的家乡在英格兰西部的西特希村,父亲叫史蒂芬,母亲伊莉莎,在他9岁那年全家搬迁到了普利茅斯,他在那里学会了水手技能,成为水手的贝拉米到达鳕角后爱上了当地一位名叫玛利亚•哈利特的女孩,但是因为他并不富裕,只是一个穷困的水手,所以玛利亚•哈利特的父母百般阻止他们来往,并不同意这对恋人,贝拉米并非为此放弃自己的爱情,在1715年7月西班牙的一艘宝船在佛洲外海遭受风暴被打沉海底,萨姆想去捞起这些落入深海的宝藏,来达成和爱人在一起的愿望,但是没如他所愿,最终什么都没有捞到,为了不空手回到哈利特的身边,他决定去当海盗。当时27岁的萨姆•贝拉米离开佛洲,离开了他心爱的女孩,来到了位于加勒比海地区的海港,开始他的海盗生涯,刚来不久贝拉米加入了一个名叫本杰明•霍尼戈的海盗团后,于1716年通过海盗特有的民主表决形式取代霍尼戈而成为新任的海盗头目,随后便四处大肆劫掠,取得丰硕的战利品。一年以后成功掠夺英籍大型贩奴船-维达号,之后他以此为旗舰,借助维达号的重装武力,加上黑萨姆过人的胆量,并且足智多谋,立刻成为当时北美洲东岸海域最令人闻风丧胆的海盗其一。不过,好景不长,维达号没过多久便在当年的4月26日在鳕角近海遭遇旋风而触礁碰入海底,事发之后人们在海滩上只发现9名生还者还有一些被海浪冲到岸边的死尸、钱币、船体残骸与杂物,头目贝拉米更是不知所踪,据打捞着所说他已葬身于海底,得年29岁。

尽管贝拉米掌权的海盗生涯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但他战功骇人,由他所率领的海盗团共劫掠了超过50艘以上的船舰,包括当时被称为海盗界的顶级战利品-维达号及其满载的贩奴利得,估计该海盗团犯罪所剥夺的金银珠宝大约有4.5公吨左右。维达号的沉没地点于1984年被确认,至今仍在打捞,已找到10万件左右的物品,是史上第一艘有实物证实的海盗船。

1984年在委内瑞拉的La Blanquilla岛上发现萨姆•贝拉米的海盗基地,并藏匿了很多珍宝。这些宝藏被委内瑞拉政府发现了,委内瑞拉政府将于2007年6月份开始用这些宝藏建设国家旅游设施。在当时,La Blanquilla岛上能够看见的距离内几乎没有船只从此经过。《海盗共和国》的作者科林•伍德认为它是那些为了躲避巴巴多斯岛和法属马提尼克岛法律制裁的人们的非常好的藏身之处。

奥里维•勒•瓦瑟是18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大海盗,17世纪末出生在法国加来,他常用名叫拉比斯。18世纪初,印度洋和东非马达加斯加海域海盗活动猖獗。大凡途经此地的船只,大都难免遇难。而这其中最为凶暴最为显赫的,当然是拉比斯了。

拉比斯心狠手辣,主要抢劫豪华商船和政府“宝船”。1716年至1730年,他在印度洋和东非海上称霸14年,统共攫取了54万公斤黄金,60万公斤白银,其中还有数百颗钻石及各类珍奇宝物。1721年4月,他伙同海盗泰勒狼狈为奸,抢劫了印度洋波旁岛圣但尼湾躲避风暴的葡萄牙船只“卡普圣母”号,抢走船上价值300亿法郎的金银珠宝,并搬弄是非新装修一番,取名“胜利者”号。1722年,法国海军将领埃一特鲁安在波旁岛附近大败英军,占领这一区域,此后法王大赦天下,多数海盗洗去罪行改过自新,可拉比斯等少数顽固分子隐藏起来以待时机。

拉比斯阴谋多端,他把抢劫的财物雇人运到一个岛屿上埋藏,并一举杀害所有的埋宝人。他于是以这个宝藏为王牌,要求法政府对其实行大赦。他煞有介事的透露这个宝藏是从塞舌尔群岛运到马达加斯加海角的印度海域的。他可以拿宝藏作为完全赦免的交换条件。1729年,法国海军终于搜捕到拉比斯,经特别刑事法庭审判,最终被处以绞刑。

1731年7月17日,拉布斯拖着沉重的大锁链被带到断头台下。当刽子手们往他脖子上套上绞索的最后时刻,拉布斯突然向蜂拥围观的人群中扔出一卷羊皮纸,并大声喊道:“谁弄懂我的羊皮纸,我的财宝就属于你!”

在拉布斯留下的这卷羊皮纸上,写着一封密码信构成的藏宝图,画有17排古怪稀奇的图样,每个图样代表一个密码。拉布斯自幼到青年时代都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这使得他的藏宝图看上去像天书一样晦涩难解。现如今,这卷羊皮纸被珍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里。

据历记载,它的一份影印件曾落入英国探险家瑞吉纳•克鲁瑟韦金斯手中。这个人断定拉比斯财富必在印度洋上的塞舌尔岛上,因而他携带毕生的积蓄到塞舌尔岛呆了整整28年,对17排图样作孜孜不倦的探索,终于破译了16排密码,但对其中的第12排图样却寻求不到答案,直到他因病去世时也未能解开此谜底。当然,这并不是说拉布斯珍宝只是海市蜃楼,只不过能否找出谜底,还需要人们的努力。

迈锡尼文明之谜

迈锡尼文明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它是在十九世纪末由海因里希•施里曼于发掘迈锡尼(1874年)和梯林斯(1886年)的过程中重现天日的。施里曼相信自己找到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所描写的世界。在一个迈锡尼的墓穴中,他将所发现的一个金箔面具命名为“阿加门农面具”。同样,他将一个在皮洛斯发掘的宫殿命名为“涅斯托耳宫”。

二十世纪初,阿瑟•埃文斯爵士对克里特岛进行了发掘研究,自此迈锡尼世界厘清了与先于它的米诺斯文明之间的关系。在对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进行发掘期间,埃文斯发现了数千块年代约在前1450年的粘土泥板,由宫殿的一次大火意外地烘烤成型。在这些泥板上他辨认出了一种未知文字,他认为这种文字比线性文字A更先进,因而命名为线性文字B。此外,在迈锡尼、梯林斯、皮洛斯等迈锡尼宫殿内也发现了写有这种文字的泥板。1952年,这种文字终于被Michael•Ventris和John•Chadwick破解,鉴定为古希腊文的一种字体。自此,迈锡尼文明逐渐被人所了解,从而走进了文字历史,被定位于爱琴文明的青铜时代。

迈锡尼文明从公元前1200年以后渐呈衰败之势。古希腊的神话传说曾模糊提及此时王朝更迭频繁,战乱相继;考古材料也反映陶器质量下降,生产萎缩,而“海上诸族”的骚扰更使国际贸易大受打击。经济衰落可能迫使统治者依靠武力掠夺,于是各国各城之间的战争也愈演愈烈,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大战便是希腊同盟与小亚富裕城市特洛耶的战争。此战打了十年之久,最后希腊联军虽攻下特洛耶城,实际上却是两败俱伤。得胜的希腊各国(以迈锡尼为首)无不疲惫不堪,元气大伤,终于摆脱不了“黄雀在后”的厄运:希腊各国一直难以恢复,便为北方的多利亚人提供可乘之机。他们纷纷南下,攻城掠地,逐步征服了雅典而外的中希腊和伯罗奔尼撒各国,宣告了迈锡尼文明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