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年前的漂亮城市
规模宏大的砖城
当莫亨朱达罗城掩埋在泥沙、荆棘中的时候,人们以为它是无足轻重的坟地。一旦清去覆盖物,还其本来面目后,人们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了。难道4000年前能有这么漂亮的城市吗?
莫亨朱达罗的顶部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但城基、房基保存完好,街道、水沟历历可辨。遗址总面积7.68平方千米,估计当时有人口约35000人。
从遗址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是经过一番设计的。整个城市呈长方形棋盘状,全城分上城和下城。其中,上城是统治者聚居地,建在城堡上。下城是平民百姓的生活所在地,分布有商业区和住宅区,是城市的主体。
城市街道分南北两条街,东西交叉。城内有高塔、宫殿和大厅,这是供领导者阶层所用。城市周围有相应的建筑物,一些房屋内有浴室、水井和容量不小的粮食仓库,还有通风口,城市墙壁用烧砖砌成,这些都表明了当时城市的繁荣景象。
城市主街呈南北和东西十字交叉,宽9.15米。每一棋盘格是一个街区,约长366米,宽275米,其间平房、楼屋罗列,庭园错落,小巷穿插。墙壁都用烧砖砌成,以灰泥缝合。
上城是建在9.15米高的人造平台上的城堡,城内有1座高塔,一个带走廊的宫殿,一座有柱子的大厅。还有一个举世闻名的莫亨朱达罗大浴池,面积1063平方米;室内一口浴池长12米,宽7米,深2.5米,用砖砌成,密不漏水。浴池周围有排水沟、水井和相应的建筑物。考古学家认为浴室可能是举行宗教仪式用的。
从出土的文物中,人们可以看到用铜、银制作的武器、塑像、首饰。红色陶器饰着色彩鲜明的圆周围案;浅浮雕的金属印章,上面刻着牛、象、虎、鳄鱼、鹿、山羊和象形文字;奇异的陶涌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一尊“教王”的塑像,头系发带,面蓄胡须;一个全身赤裸的舞女塑像,佩项链,戴手环,叉腰翘首,俨然不可侵犯。
突然中断的文明
如果现代人能够破译莫亨朱达罗出土文物上的象形文字,它的千古秘密便可大白于天下了。可惜,没有人能够猜出它的含意,只能对古城的兴亡作一些模棱两可的分析。
有些学者推想,一些部落民为了建立更理想的家园,5000年以前从现在的俾路支东迁,跨越沙漠,来到印度河西岸平原定居,从此出现了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肥沃的土地,丰足的水源,产生了发达的灌溉农业,派生了植棉织布业,养羊剪毛纺织业。有了专业分工的工匠和商人,才有可能形成这么大的城市。
据说当时的印度棉花远近闻名,巴比伦人把棉花叫做信杜,希腊人叫做信顿,都跟今日的信德一音相近,可以作为植棉业鼻祖的佐证。
莫亨朱达罗的文明消失之谜
莫亨朱达罗的文明大约维持了1000年,即公元前2500年至前1500年,历史学称为青铜器时代。对于它的衰落和消失,历来持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两种看法,但以前者较有说服力。
大约在公元前1700年前后,地球上曾经存在一个地震活跃期,许多城市都在这个时候毁灭了。莫亨朱达罗被大地震毁坏后,继之暴雨成灾,印度河泛滥,蚊虫成群,瘟疫流行,残城彻底被摧毁,土地不能耕作。莫亨朱达罗的幸存者既然养不活自己,哪有余力重建城市?于是背井离乡,四散逃荒,到别处去另建家园了。
另一种说法,莫亨朱达罗发生内乱,自相残杀,互相削弱,逐渐衰败下去,让外族有了可乘之机,在一次大规模的入侵中被摧毁了。但是,入侵者又是谁呢?
遗址自1922年发掘以来,引起各国历史学家的注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组织专家进行考察,一致公认它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城市遗址之一。但这里遭受洪水和盐碱的侵蚀,整个遗址岌岌可危,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避免不可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