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的方法:专心上课之一

  1. 听课是不可缺少的课业学习手段

大多数的课都是直接讲解式的。就是说,这些课的目的在于传递知识、题材或方法。

按常规来说,讲授者讲课时不能被打断或者向他们提出问题,而是以均匀的速度往下进行,并且不知道学生对自己所讲的是否都理解了。有时候虽然也可能提些问题和进行讨论,但通常这种口头交流都是单方面的。然而, 大多数讲课教师——除非他们的社会感觉迟钝——都能觉察到其听众的反

应,并能意识到应在什么时候进行重复、说明或采用新的图解或例证。

听课的效果通常比读书的效果更好些,这是因为,在本人亲自参与的情景中,更容易受热情和态度的感染。

对教育方法的研究表明,若以考试结果来衡量,讲授法一点也不比其它教学方法差。并且由于教师教二百个学生与教两个学生在难度上差不多是一样的,因此讲授法很可能还会继续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此外,全班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同样的教学有一个好处:学生们的共同经验为以后的讨论奠定了基础。而且,即使你在上课时只听懂了一点点,至少也使你对自己知识中的欠缺有一个认识,意识到了自己对哪些领域是无知的,从而能够记下足够的笔记以帮助自己着手补习这些内容。

对学生来说,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只有抓住这个中心环节,才能使学习获得成功。

  1. 在教室里渡过“黄金时代”的大部分光阴。学生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意思是说,它对一个人未来的毕生事业关系重大。在全日制学校里, 一周要上 32~34 节课,每学期约 640 节~680 节课。同学们获取各门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可见中学时代的大部分光阴是在课内渡过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当认真上好课,使“黄金时代”光彩夺目。

  2. 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主要靠上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本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同学的实际情况, 经过认真准备之后,进行教学,所以,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超过了教材本身。如果上课时能和老师密切配合,一般地说,是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

“学生时代”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是一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所以听好老师的每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在校学生来说,老师的传授毕竟是头等的知识来源。如果我们不重视听讲,那么我们就是在最严重地浪费时间。

  1. 保证有效听课的几条措施

第一条:认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1. 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主要是通过预习来进行。学生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己独立地去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这个自学过程叫预习。

  2. 做好物质上的准备:准备好上课用的各种学习用具,铃声一响,大脑就开动起来,这就等于在 45 分钟内加了 5 分钟、10 分钟;相反,若铃声响过,才慢腾腾走进教室,有时人进了教室心还在操场,再加上找钢笔,找墨水,找书本,老师讲了半天,还不知道说些什么,这就等于在 45 分钟里减去了 5 分钟、10 分钟。

  3. 做好生理上的准备:即课前要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心之官则思, 上课就是要靠大脑来思考问题。因此,大脑的状态就会直接影响到上课的效果。

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做法是:早睡早起,不开夜车。中午和课间不做剧烈运动,午睡时间不睡太长。午睡后留点活动时间,洗洗脸,聊聊天,散散步, 到上课就精神了。这是因为从起床到上课之间应当有一个抑制状态到兴奋状态的过渡时间。

有些学生晚睡晚起或午睡时间很长或早晨起得很晚。起床不久就坐在教室里,还没有完全清醒,上课什么也听不进去,从生理角度讲,大脑还处于

抑制状态。

也有很刻苦的学生,晚睡早起,但成绩提不高,什么原因呢?晚睡本身就减少了睡眠时间,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第二天上课就发昏,听课效率下降,上课时间白白浪费掉了。为了补上损失,只好又晚睡,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对健康和学习都是不利的。

第二条:排除干扰,全神贯注地听课。年龄较小或自制力较差的孩子, 上课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分散精力。尤其是性格活泼,脑子聪明的孩子更好动。上课有时做小动作、玩东西、说话、传纸条、和好朋友挤眉弄眼。这样不但干扰了周围同学听课,也影响了自己所课。此外,由于课程多,课时少,老师的讲课方法不大相同,他们讲课速度不同,这样,如果听课时不专心,就会把老师讲的一些知识漏掉,时间长了,前后的知识不连贯、不完整、不系统,考试时必然会漏洞百出。因此,要提高学习质量,就必须排除一切干扰,全神贯注地听讲,克服注意力的分散和转移。

人集中注意一定事物时,大脑皮层就会在相应部位产生一个兴奋中心, 这时注意对象提供的信息就能传入这个兴奋中心并对它们进行编码贮存,而其它信息只能处于抑制状态的皮层压域。如果大脑皮层同时有几个兴奋中心,就会出现注意力的分散和转移现象,这就是“分心”和“开小差”。

上课开小差的大体原因是:注意对象太单调;同时存在另一种新异现象; 失眠、疲劳、饥饿;杂七杂八的事情牵肠挂肚。

克服方法如下:强化“有意注意”在自己头脑中的地位,培养学习的兴趣;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

注视教师。当你的眼睛瞟向窗外,或者在欣赏自己的涂鸦,或者在观看坐在隔二排的同学时,你就别想能专心听课了。你的心是跟着你的眼睛走的。将眼睛盯住教帅虽并不能保证你的心思也盯住教师所说的内容,但让你的眼睛东张西望绝对表示你的心是在想着某些事情,虽然不知你在想些什么,但你绝对不是在关心讲课(当然,表面上看起来注意听课,至少也是对教师的起码礼貌)。

在注视教师的规则上有一个例外,就是有关记笔记的事。很显然,你得看住用来书写的纸张才能好好地记笔记的。大部分的教师都很高兴看到教室里的成员或者听众忙着将他们的讲词和意见记下来。

第三条:要积极思维,主动地听课。专心听讲是根本原则,但仅仅做到专心听还不够,还应注意听课的方法,有的学生上课很老实,目视前方,一动不动,老师讲的东西这耳朵进那耳朵冒,没过脑子。一堂课完了,他们脑子里什么都没留下,只是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地记下了几条板书。这种被动地听课也是学不好的,必须学会主动地听课。老师在课堂上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启发学生,学生就要开动脑筋思维。老师讲概念、定义等,都要通过许多具体的例子去分析、讲解。任何结论的提出都有依据,都不是凭空提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只记结论,死背板书,首要的是听老师怎样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弄懂每个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每个例题或具体例子的含义,从这些具体的例子中理解那些难懂的、抽象的概念。

注意去思考概念和含义,不要只听其中的话语和事实。在教师讲课时, 你要不断地反问自己:“他所指的是什么?”“’这件事的整个意义是什么?” “他所讲的含义是什么?”“这件事与那件事怎样互相配合?”“总结起来, 又表示什么?”老师就是这样在反复地把一些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抽象的知

识具体化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以及描述、表达问题的能力。学生就应该随着老师的引导积极思维,领会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第四条: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抓住讲课的重点,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每节课开始时,老师总要拿出几分钟的时间,将上堂课讲的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地强调一下。方法比较灵活,有时是教师自述,有时用提问的形式考查学生,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应该注意的问题, 这就是讲课的重点。这时,学生应该格外注意听,从中找出自己上堂课学习中的漏洞并及时补上。

此外,每节课讲完后的几分钟小结也是讲课的重点,也应该注意听。因为,这时老师要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画龙点睛地小结出来。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虽然仅仅是几分钟,但却非常重要凝聚着老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结晶, 而这些地方往往不被一些学生重视。老师讲开场白时,心还没从操场上收回来,讲结束时,又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铃声一响,立即冲向操场,占领娱乐领地。这样,两头的精华都没有听见,长此以往,学习成绩必然会受到影响。

在讲课中,当教师讲到一些他所认为特别重要的地方,他们会用各种信号表现出来。有人会提高嗓子或将语调降低;也有人会说:“要记得的一件事就是⋯⋯”或者用其它的词语来表示他对这点的重视;还有人可能将主要项目和概念用稍微不同的字眼重说一遍;有些人说到一个特别重要的地方会稍停一下,或者讲得比较慢些。只要逢到教师用“一、二、三”的方式列举点数的时候,你就可以相信这就是要点。

因为表达要点的方法繁多,我们无法给你一个恰当的公式来辨识要点。要辨识重点需靠你自己的警觉和悟性,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在一般情况下, 表示重点的线索总是存在的。不过你得经常注意这些线索就是了。

第五条:认真弄清教师讲课的思路。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具体过程。 把思路理清就是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搞清上课时的思维程序、思维

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规律,其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发现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第六条:认真理解当堂所学的知识。上课时要对当堂所学的知识有初步理解,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减轻学习负担的好办法。

什么是理解?理解就是掌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考过程,对概念的理解是上课最基本任务之一。上课时遇到新的概念,首先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 它是怎样提出来的;其次,要了解这一概念的表述方法;再次弄清怎样使用这一概念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搞清这一概念的应用范围和条件限制。

如果把上课积极思考并注意理解的学习类型叫做“理解型”,那么可以说还有相当一批同学的学习是“死记型”,他们的特点是跳过自己认识事物应当经历的艰苦的思考过程,而直接去背人家得出的现成结论。他们满足于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学习状态。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单纯直接记忆现成结论的听课方法,是无法获得真知的。我们应该努力争取采用“理解型”的学习方法,认真理解课堂所讲的基本知识。

  1. 保证有效听课的几种常用方法
  1. 预习听课法。人生在世,“活到老,学到老”。人一生中的学习, 绝大部分是没有老师的,很多知识要靠自己学。特别是现在科学飞速发展,

更要求每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预习,就是一种学习能力,即学生提前学习教师将要讲授的知识。这是在课前的自学。

预习有显著的作用: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学生带着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听课可提高听课水平。同时也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

预习可以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掌握一套将来没有老师讲时完全靠自学也能学好的本领。所以说,预习是自学的演习。通过预习培养自己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就可以离开别人的搀扶,自己走路了。能独立行走的人,才能迅跑和攀登。

预习的方式很多,可以通读,通览全书;可以粗读,理解大意,找出重点、难点;可以精读,掌握重点、发现疑点,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课;还可以边读、边写、边批。

预习法一般有以下三个阶段:

①粗略地浏览教材中第二天要讲授的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②解答问题,查阅过去与此相关的知识,一面阅读教材,一面做摘要笔记;

③阅读有关的参考书、习题集等,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1. 带问题听课法。带问题听课法也叫主题听课法,即听课前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目的,重点听关于自己所要掌握、理解的问题,与此无关的可听可不听。这种听课方法的好处:

①目的明确单纯、注意力能高度集中;

②有针对性、范围小,便于获得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识。

这种听课方法不能孤立地使用,要与“预习法”以及其它方法结合。在听课前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准备,事先对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熟悉, 听课要解决的是不懂的或精深研究的问题。

  1. 抓概念听课法。学习每一门知识,都会遇到一些概念。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反映。概念是知识,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好的关键。听课时必然要遇到新的概念。这就要求首先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它是怎样提出来的;其次,要了解这一概念的表述方法;再次,要弄清怎样使用概念进行计算或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要搞懂这一概念的应用范围和条件。在听课的时候,如果能从教师的讲解中抓住这几个方面,就算抓住了要领。学习概念时,还要从反面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它的理解。比如学习物理电学部分时,有一条基本规律:“串联电阻中的电流相等。”自己可以反过来问问:“电流相等的一般条件是什么?”这样反正结合,就会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质疑听课法。质,是根据事实来问明或辨别是非;疑,是疑难或疑惑。解决疑难,明辨是非的过程,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是学习而不加思考,就必然会迷悯无知;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必然会疑惑不解。要在学习中思考,就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宋朝的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人陈献章也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些都告诉我们要在学习中质疑, 发现问题。

实践证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总是有许多问题问老师,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却提不出什么问题。我们在学习时,要善于开动脑筋,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在质疑、解疑中长进。一般来说,解疑有以下四个途径:

①在上课开始时向老师提问。这通常是提问的最好时机,因为这些问题已被仔细考虑过了。措词准确地提出有关前次讲课或者阅读作业中的问题, 常常很快就能得到解答。此外,你感到困难的内容一般班上的其他学生也同样会感到困难,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能要求你们对此进行讨论。但不要问类似“如何做这道题?”这样的问题,如此提问能使你得到习题答案,但对你的理解没有什么帮助。好的问题应当是“我解这道题的方法对吗?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这样提问会使你得到有用的信息——使你能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

②打断讲课。如有需要,可以用提问来打断讲课,不要为此而感到害羞。特别是当一些问题模糊难解的时候,使讲课放慢速度或者停顿一下对整堂课来说是有益的。但也不能过多地打断老师的讲课,要确信你的问题对你来说是重要的。

③课间休息向教师提问。要记住一件事:在你请求帮助之前必须先独立地思考过这些问题,做过(或者试过)布置的作业中的难题。教师与学生的个人接触只能补充你自己的工作,学习的主要部分必须由你独立完成。

④向其他同学提问。与其他同学讨论可以有很大的帮助。

  1. 要领听课法。学习每门课,每门知识,都须得要领。所说的要领法, 就是按照每门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特点进行学习。如学习语文和数学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不讲方法,不抓要领,往往很认真,下了很大的功夫,其效果不佳。

中学阶段学习的科目很多,只有抓住学科特点来上课,才能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由于有些学生不抓住学科特点来学习,上语文课不重视作文;上外语课不愿意大声朗读;做实验不爱动手,这样,与学科特点有关的能力发展不起来,学习效率很难提高,学习成绩很差,很不容易达到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