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改错的方式:

①教师引导改错。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抽样分析、归纳并选择典型错例,原样公布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同学们集体改错,寻找原因,讲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简捷的解题方法,教师接着指出同类型的例题,让学生反复练习。

②同学自我改错。基本要点如下:

第一,认真分析作业做错了的原因。如果是属于理解上的错误,就应该认真领会教材(包括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直到弄明白为止。如果是由于在掌握知识技能上存在缺陷,就应尽快通过课外自学弥补起来。

第二,将做错了的作业重新做一遍。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多选些类似的题目做一做,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某些题还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答并检验。

第三,经过反复独立思考,如果还不清楚做错作业的原因,错误得不到纠正,可去请教老师或与同学讨论。

第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些疑难问题的出现,是平时学习方法失当而造成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发挥最大的学习主动性,并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最佳学习方法。

③正反对比改错。教师从独立作业中选编了典型错例后,刻印成改错试卷,在改错课上发给同学订正。由于错例来自不同的学生,所以代表性较广, 试卷上错例刻在左边,订正写在右边,对比进行。这样,每个同学就可以集中纠正一批作业中易犯的错误,印象深刻,收效显著。

④小组互相改错。将全班同学编成若干个自学辅导小组,又将各小组长组成自学辅导中心小组,教师认真指导中心小组成员改错,中心小组组长组织各组同学互相讨论,集体订正。

有位家长为培养孩子对错题的自检能力,采用了一种方法是很可取的。他给孩子准备了一个专用的本子,不论是平时作业,还是考试卷子,老师阅后发回来,他都让孩子把错题单挑出来,在这个本上“登记备案”。第一步是把错题原原本本的抄下来,把错误的地方用红笔画出来,然后,在错题下面,按正确的做法再做一遍;最后分析错误的原因,并用红笔把错误的类型醒目地标出(是属于概念理解错了,还是没有弄清题意:是不善于分析、推理,还是计算上的错误⋯⋯)。每一道错题登记时都要经过这样三道工序。为了把这个方法作为一项制度巩固下来,家长在孩子的这个专用本上工工整整地题上三个字:“错题集”,这个孩子认真把自己的错题复检。刚开始, 经常有错题要登记。半个学期后,要登记的题越来越少了,有时一个星期才一道。考试前,除了复习课本,主要靠认真复习错题集里的问题,考试时, 很少再犯同类型的错误。

对错题进行复检,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效果呢?

一个学生要想正确地、牢固地掌握知识,一方面要靠听老师讲述,自己钻研课文,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要靠从作业、考试中暴露出自己理解和运用中的问题,并抓住这些同题作“答疑式”的“补课”和再学习。尤其是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点、要点、难点,尽管教师讲课时一再强调,但学生自己没有被它们“困顿”之前,往往是深入不进去的。直到用的时候, 譬如作业或考试,问题往往就会出在这些地方。如果学生善于在复检中抓住这些错误,“放大”这些错误,在错误的前前后后兜上几个圈子,把漏洞补好,就能把它转化成一种更实际,更扎实的“再学习”。总之,编《错题集》好处有三:一能从反面入手,加深理解正确的东西;二能把错误弄个水落石出,避免以后重犯;三能温故而知新,有利于后来的学习。

编《错题集》,可以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各学科分类编。每一学科的《诸题集》,均可把孩子考试、作业或练习中做错了的题目都记

录在上面,并要求孩子在错误旁边或下边认真加以订正,弄清楚错在什么地方。为了加深印象,还可以将错题进行归纳整理。

编《错题集》,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或者让孩子自己编,或者先由家长帮助编,以后再让孩子自己编。

第六步:提高。作业检查完后,还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习水平:

①一题多解和一题多想。一题多解,就是说一道题寻求几种解法的学习方法。一题多解属于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沿着各种不同方向去思考,它的产物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它具有新颖性、多样性、伸缩性和精细性四个特征。

一题多想,就是每做完一道题后,要认真想一想,做这道习题运用了哪些概念和规律?这道习题主要考查什么?这道习题能不能变一变,从另一个角度提出等等。

②比较归类,多题一解。习题千变万比,数量众多,所以有“题海”之称,怎么办呢?要善于比较归类,也就是说,做完作业后,应当想一想,这道习题在知识上属于哪一类?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又属哪一类?然后对做过的题目进行横向比较,找一找它们共同的地方,题目做得愈多,这种个别到一般的比较归类工作就越重要。

比较归类后,就会发现,很多题目都大同小异,具有同一种解法,即多题一解,可以把它们归入到知识的体系中去。这样,做一道题,就可以抵上一类题,自己的综合解题能力可以得到较快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