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和战之争

  1. 月 12 日深夜 11 点多钟,夜幕笼罩着南京城,市民们已经酣睡。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却灯光通明,译电参谋们出出进进,神色匆忙,会议室里烟雾弥漫,吵吵嚷嚷。这里正在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对西安事变的处置问题。会议上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主张讨伐张学良、杨虎城,认为张、杨“劫持统帅”、“犯上作乱”、“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能过于瞻顾蒋公之安全,置国家纲纪于不顾。”另一种意见主张和平解决,认为“张、杨此举,如真只以抗日为范围,则在国策上只有时间之出入,而无性质上之枘凿”,还有“说服之余地”。如果立即进行讨伐,不但“内伐蔓延,舆情先背,而坐弱国力,益以外患, 国将不国,遑论纲纪?”两派激烈争辩,互不相让,直至 13 日凌晨 3 点才作出决议:(一)孔祥熙代理行政院院长,何应钦负责指挥调动军队;(二) 褫(chǐ)夺张学良本兼各职,交军事委员会严办。国民党中央又电告在德国养病的汪精卫回国,以使国民党内有个代替蒋介石的人物。汪精卫接到电报后,先召集南京政府驻德、意大使,看看各国的态度,于 22 日启程回国,这样,在第一个回合的较量中,主战派占了上风。

南京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一向有野心,不仅一生反共,而且一贯亲日。蒋介石被扣西安,他认为这是抓军权继续亲日反共的大好时机。在取得调动军队大权后,他立即调兵遣将,组织东西两路集团军,准备发动对西安的进攻。16 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并由南京政府发布讨伐令,同时任命刘峙为“讨逆军”东路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为西路集团军总司令。17 日,中央军向华县发动进攻,飞机连续轰炸华县、三原等地,只因西安天降大雪,无法飞行,才未能轰炸。

在何应钦积极布置对西安进行讨伐的同时,孔祥熙、宋美龄、宋子文等主和派也四处奔走,开展活动。他们的口号是和平营救蒋介石。孔祥熙、宋美龄首先派与蒋介石、张学良都有私交的澳大利亚人端纳去西安探明情况。老谋深算的孔祥熙,在南京临时主政,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起了重要作用。他首先争取英、美的支持,稳定上海金融市场,从而稳定全国金融市场,安定人心,为和平解决西安创立必要的环境。其次,采取各种措施,争取和平解决事变,营救蒋介石。14 日上午,孔祥熙以代行政院长名义,在他的公馆召开了一个高级会议,许多人都表示赞成主和派的主张,何应钦等人也不好公开反对,会议便确定了和平营救蒋介石的方针。

宋美龄虽然连国民党中央委员也不是,无权参加一些高级会议,但作为蒋介石的夫人,她在对付主战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日,宋美龄与何应钦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何应钦说:“为维持国民政府威信,必须立即进兵讨伐并轰炸。”

宋美龄说:“你这样做,万一把委员长炸死了,中央政府由谁来领导?” 何应钦说:“这是中常委的集体决定,要迅速平定叛变,不能不用快刀

斩乱麻的手段。”

宋美龄追问:“委员长的安全与国家存亡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国难深重的今天,没有委员长,就没有统一的政府,除委员长外,哪个可以领导全国?”

何应钦也恼了:“妇道人家就知道救丈夫,国家事不许你管!” 宋美龄大嚷:“你这样做,太辜负蒋先生了。”

这番争吵,使宋美龄看清了何应钦的别有用心,她在请端纳转交给蒋介石的亲笔信中,最后写道:“南京的情形是戏中有戏。”

宋美龄极力争取黄埔系的支持,她约集黄埔系军官和空军军官开会,告诉他们不要进攻西安,更不要轰炸西安,以保证蒋介石的安全。她还到中央军校去演讲,指出讨伐派的人是另有所谋,击中了何应钦等人的要害,使主战派的人不能不有所顾忌。

端纳来往穿梭,传递信息,使南京主和派与蒋介石互通音讯,迫使何应钦下令停止军事行动三天。19 日,孔祥熙、何应钦、孙科、宋子文、宋美龄在孔祥熙公馆会商。决定:(一)准宋子文以私人资格去西安,营救蒋介石;

(二)将对西安方面的停止轰炸期延长到 22 日。

19 日中午,宋子文经洛阳飞赴西安,表明主和派终于在国民党中央内部占了上风。

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及南京政府内部的主战派、主和派分别致电地方实力派,以期得到支持。地方实力派因各自的利害关系不同,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与蒋介石积怨甚深,矛盾重重。16 日,李、白等 16 人通电全国,表示支持张学良、杨虎城。

四川的刘湘对蒋介石势力进入四川十分不满,希望“促成和平解决之办法,以保全御侮救国之实力”,赞同张、杨的抗日主张,反对武力讨伐。

绥远的傅作义与张学良关系密切,表示“我对张、杨两公此举,决心拥护到底”。24 日,傅作义乘飞机去西安,准备居中调停放蒋并与张、杨商讨抗日援绥办法。因大雾途中迷路,他在河北易县迫降,后改乘火车 25 日赶到太原,此时,张学良已陪蒋介石回南京了。

山西的阎锡山几经风雨,处事圆滑,当张学良发专电征询他的意见时, 他却提出了一堆问题。但阎锡山并不反对张、杨发动“兵谏”,只是认为时机未到,不能贸然表示明确态度。

新疆盛世才一贯反对蒋介石,事变爆发之初,准备响应张、杨。但他在新疆要靠苏联的帮助,知道苏联反对西安事变,便马上改变态度,19 日发表声明称,“此次西安事变,不但与新疆毫无关系,且亦绝不赞同。”

尽管地方实力派的态度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要求和平解决事变, 一致抗日。这对南京政府主战派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国际社会对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一事也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英、美两国为了维护在华权益,一贯支持蒋介石和南京政府,赞同和支持宋美龄等人营救蒋介石的活动。英国汇丰银行应孔祥熙的要求,支持中国、中央、交通三家银行对黄金、外汇实行无限制兑换,以稳定上海金融市场。

苏联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但指责张、杨发动“兵谏”是受日本人煽动,利用反日口号来反对南京政府,是同汪精卫合作。当时,苏联为避免德、日两个法西斯国家夹攻,在远东推行联蒋遏日方针,它把中国抗日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蒋介石身上,因此不分青红皂白地反对一切反蒋事件。

日本支持南京政府主战派,反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声称:“假如中国对日态度强硬而使蒋委员长释放,则形势必将趋于十分严重,我们绝不能把国民政府与张学良之间的任何妥协置之不理。”

各国、各种政治势力在西安事变上的态度,都在影响着事态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