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初
张宇初(1359~1410)为明代正一派著名道士。字子璿,别号耆山, 张陵第四十三代孙,江西贵溪人。幼习百家之书。
明洪武十年(1377)嗣教。十一年入朝,次年授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
十六年命建玉箓大醮于紫金山。十八年命祷雨于神乐观。二十三年奏准降敕重建龙虎山大上清宫。二十四年旨谕礼部严禁伪造符箓者,赐正一玄坛之印。建文(1399~1402)中,居乡恣肆不法,被撤印诰。成祖即位诏令复职。永乐元年(1403),命陪祀天坛。
四年命编修道教书以进。五年命就朝天宫建荐扬玉箓大斋。此后曾一再受命寻访张三丰,皆无结果。
张宇初在张陵后嗣中是一位较有道学修养的道士。著有《岘泉集》十二卷,《道门十规》一卷,《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四卷,辑录其祖《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七卷等。所著《岘泉集》,道藏本析为十二卷,四库本析为四卷。
所收诗、文,互有详略。道藏本之诗多于四库,文少于四库;四库本收有道士碑文多篇,道藏本则全阙。王绅为《岘泉集》作序云:“(宇初)天资颖敏,器识卓迈,于琅函蕊笈,金科玉诀之文,既无不博览而该贯,益于六经子史百氏之书,大肆其穷索。至于词章翰墨,各极其妙。”《列朝诗集》张宇初小传曰:“唐宋以来,释道两家并重,有元末高道,如吴全节、薛(玄)曦之流,皆显于朝廷。
国初名僧辈出,而道家之有文者,独宇初一人。厥后亦寥寥矣。”张宇初具有明显的三教合一思想。人称其“贯综三氏,融为一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岘泉集》中之“《太极释》《先天图论》《河图原》《辨荀子》
《辨阴符经》诸篇,皆有合儒者之言;《问神》一篇,悉本程朱之理。”他在以上诸文及《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等中,融会理学家的言论,俯拾
皆是。如“太极散而为万物,则万物各一其性,各具一太极。⋯⋯合言之, 万物统体一太极也;分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极也。⋯⋯未分之前,道为太极; 已形之后,皆具是理,则心为太极。⋯⋯万事万化皆本诸心,心所具者,天地万物不违之至理也”。又如“人道者心,收之则万殊一本,放之则一本万殊。物物各具一太极,莫非此心也”;“盖心统性情,而理具于心,气囿于形,皆天命流行而赋焉。⋯⋯是曰心为太极也,物物皆具是性焉”。这是南宋以后,宋明理学居于哲学思想统治地位时代的反映。张宇初著作中又时常融合佛学。如《灵宝炼度普说》中,即借用佛教涅 解脱之说以超度亡魂。如“经曰:三界众生本无轮转,真一道气本无生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故曰: 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只为息此一念,一灵妙有,亘古长存。盖由结爱为根,积想成业,故有种种受生,种种偿报。”他要“座下四众受度亡魂”,“猛烈悟来,毕竟不落万缘,超出万幻,则三业六根,一时净尽。”在方术修炼上,张宇初也博采众家,除熟谙其世传的符箓斋醮术外, 又向刘渊然学净明法,还向丹鼎派学内丹。其《岘泉集》中即有内丹诗文若干篇。如他在《与倪孟冲论火候书》中,自称对内丹火候,“凡参讨数十载,往来方外之士,靡不讨论。”并在龙虎山筑室(名曰“了圜”)修炼内丹。在
《道门十规》中则称:“近世以禅为性宗,道为命宗,全真为性命双修,正一则唯习科教。孰知学道之本,非性命二事而何?虽科教之设,亦惟性命之学而已。”规戒道士注重内丹修炼,潜心研究《石壁记》《龙虎经》《周易参同契》《悟真篇》等丹书。认为内外二丹是仙道的根本,不可不学。因此他承袭宋元间新符箓派的义理,将内丹术引入符箓派,使符箓咒术与内丹术相结合,并强调以内炼为主,符箓道术为辅。在《岘泉集·授法普说》中,他强调行法的关键是先明“性天道法”、“心地雷霆”,内炼成就,方能“静则金丹,动则霹雳”。
而最上之士,“果能抱元守一,御气凝神,六识净消,一真独露,我即雷霆大法王,当何符咒罡诀云乎哉!⋯⋯其为济利之功,泥丸蓑草皆可寓气栖神,是故谈笑风霆,特吾余事耳”!
张宇初还着力于整顿纲纪,专作《道门十规》,以加强教内的规戒。他告诫道士:“其初入道,先择明师参礼,开发性地,恪守初真十戒,⋯⋯收习身心,操持节操。”“凡行持之士,必有戒行为先。”要“择山水明秀、形全气固之地,创立庵舍,把茅盖头,聊蔽风雨,风餐露宿,水迹云踪,⋯⋯ 草衣木会,箪食瓢饮,⋯⋯真功苦行,槁木死灰,乃磨励身心分内之事。” 企图仿效全真道的“真功”“真行”以整顿正一道之纲纪,且对不守戒规者予以处罚。但由于当时正一教已“玄纲日坠,道化莫敷,实丧名存”,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