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辉煌起步

  • 朱镕基说:“正是为了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中国政府决定每年在深圳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 李长春建议说:“不如把名称改为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 李连和回答:“完不成任务,就请市委、市政府撤我的职!”

提出创办高交会的思路

1998年4月20日至29日,时任深圳市科技局局长的李连和,随同当时的深圳市委书记张高丽、市长李子彬等赴厦门、上海、大连学习考察。同时参加这次学习考察的还有深圳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区的主要负责人共40多人。

行至大连时,当地正在举办每年一届的“国际服装节”,服装节红红火火,外国客商摩肩接踵,引起考察团同志的浓厚兴趣,也让考察团成员,尤其是张高丽看得怦然心动。

考察过后,考察团还专门组织进行了考察总结会,在会议上,考察团一行对大连一年一度的服装节非常赞赏。

深圳市委书记张高丽问李连和:“咱们的荔枝节搞得怎么样?”

“荔枝节搞了10届了,发展一般般。”李连和答。

“能不能搞一个高级一点的,科技节怎么样?”张高丽又问。

“好!”李连和应声赞同。

李连和后来回忆说,在考察团的总结会上,能否在深圳举办一个和特区地位相符的节日,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而张高丽在讲话中就表示,“荔枝节”虽然具有岭南特色,但在当时无法体现深圳的特色、水平和影响。

最后,参加学习考察总结会的市领导和其他与会者一致认为,当时世界的经济竞争已经是高科技的竞争,而高新技术产业又是深圳一大特色,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办一个深圳的科技节。

学习考察团从大连返回深圳后,市委迅即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这一决定。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办科技节后,党政主要领导开始向省委、省政府作专门汇报。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听取汇报后非常高兴。他说,现在各种各样的科技节很多,深圳要搞,一定要有实质性的内容。不过现在全国许多省、市都在搞科技节,深圳也搞科技节,还叫这个名字就太平常了。

为此,李长春建议把名称改为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办出“广交会”一样的水平、一样的规模、一样的影响。

市委、市政府对李长春的指示非常重视,经过深入讨论,原来较为笼统的“科技节”被具体化为更有针对性的“深圳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可以说,正是李长春的建议,才有了高交会这个特色名字。

高交会的名字有了,可是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展会呢?李连和在心里琢磨良久,提出了高交会的3个基调,即无形的科技成果和有形的产品展示要结合起来,科技成果交易和风险资本要结合起来,落幕的高交会和不落幕的高交会要结合起来。

“三个结合”奠定了高交会后来走向成功的基石。

高交会的办展思路有了,还得有一个国家级的名号,才能有强大的号召力。于是,李连和陪着深圳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上了北京,先找到科技部。

当时的情况是,许多省、市都在拉科技部参与主办科技节什么的,科技部都只支持不参与主办。所以,在听完汇报后,当时的科技部部长朱丽兰直接表示,我们可以参与和支持,但不会作为主办单位的。

汇报的深圳市领导说,您先别着急,听我慢慢把思路讲完,您再来决定。进行汇报的领导对他们的3个大的策划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其实也就是李连和提出的“3个基调”。

技术成果交易与技术产品相结合,指的是成果交易是有形的利益,但是成果又是无形的,对普通观众而言,这样,技术产品就是有形的,他是可供观赏的。

科技成果交易和风险投资结合,指的是技术转让可能只要100万,但真正要转化为生产力,可能需要的是数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光有技术的转让或交易,实际上并一定推动了产业发展,也不一定能有效的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落幕的交易会与不落幕的交易会,指的是当时的1998年,网站还是新鲜的东西,将不落幕的交易会定在网站上面,这样,相关的交易信息、技术信息等,就可能更广泛的影响到一群人。

经过深圳市领导的详细描述,当时的科技部部长朱丽兰被深圳办高交会的思路打动了,于是她破例爽快地答应挑头主办。

接着,在深圳市领导积极努力争取下,国家外经贸部、信息产业部、中科院、商务部相继都答应加入到主办方来。就这样,“三部一院”就构成了高交会的国家级主办架构。“深圳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这个名称的前面,也就多了“中国”两个字。

大方向大策略确定后,就在几番具体单位的有力执行下,高交会一次成名,成为深圳唯一可以在国际上称得上是深圳名片的项目。

后来,李连和又担任首届高交会高交会组委会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成为首届高交会的具体操办人之一。其后,他又连续参与举办了5届高交会。由于李连和为高交会所做的重大贡献,从而获得了高交会“操盘手”的称号。

1999年10月5日,首届高交会隆重开幕,那人山人海的场景令人难忘。

“我们办了一个不叫‘科技节’的高科技的盛大节日。高交会就是深圳最重大的创新产物。”已经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李连和回忆起当年,禁不住连连感叹地说。

紧急筹备首届高交会

在1998年11月5日召开的第一次筹备会议上,大家又一致同意把“中国·深圳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进一步“升格”为“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1999年1月5日,国务院正式同意在每年秋天,由“三部一院”一市在深圳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市委、市政府做出举办高交会的决定后,立即着手寻找举办场地。

1998年8月份,受市领导委托,李连和带着一班人先后考察了国展中心、联合广场、中银大厦等场地,但都不能适应要求。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后,市委、市政府决定在福田中心区黄金地段划出5.4万平方米土地,建设高交会临时展馆。

按常规,完成这样大的工程,需要16个月,而留给建设者的时间只有6个多月。

1999年1月14日,高交会展览中心破土动工。市领导们一趟趟地到工地转,每星期召集各部门到现场开一次协调会。展馆建设特事特办,一路绿灯。

在当时,上千名建设者经过180个不眠之夜,用智慧、辛劳和汗水,按期、保质铸成科技成果“殿堂”。1999年7月30日,高交会展览中心如期完工。

然而,高交会能否打破中国技术成果交易的困局?高交会的策划者们经过深思熟虑,逐步理清了高交会的大思路,这是在李连和原来“3个基调”基础上的扩展。

1、技术成果交易和成果、产品展示相结合,注重实效。

2、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和风险投资相结合。许多成果交易双方都有诚意,但缺乏资金支持,风险投资这个“第三者”的加入,则使双方成交的可能性大增。

3、落幕的交易会与不落幕的交易会相结合。组委会决定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网上交易平台,把技术成果的评估、筛选、论证等都放在网上完成,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

4、举办高层次的论坛与展览相结合,这叫“软硬结合”。论坛在其他展览上也有,高交会则把论坛办得更加国际化、档次更高。

5、在国内组团方式上,条块结合。高科技展览,越是专业化越有生命力,因此高交会在专业化上首先下足功夫,专门设立了IT展览、生物、新材料等专业展馆。同时又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设立了各部委、各省、市展区和高校展区。这样既利用了市场机制,又调动了行政的推动力量。

6、在国际招展方面内外结合。由于初创的高交会还缺乏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因此在招展过程中,组委会和国际知名的IDG公司合作,利用它的品牌、影响力、网络,在国际上进行招展,取得很好效果。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6个结合”,对首届高交会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核心就是用最好的机制、最有效的方式、推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移。

设计中国高交会会徽

1998年12月底,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广告设计专业管理委员会主任李红兵,正在北京为中央电视台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设计吉祥物金兔、银兔。

在工作即结束的时候,他又收到了中国国际高新技术产品交易会会徽设计的专家邀请函。

李红兵,1950年出生,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考上武汉大学。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黄石一所工艺美校当老师,后任副校长。1985年调入湖北美术学院,任工艺系副主任、副教授。

1994年李红兵下海,去深圳正一广告公司,任策划、设计总监。1996年组建深圳市乙正形象设计公司。后来还担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企业形象设计专业委员会理事、深圳市工业设计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广告设计专业管理委员会主任。

李红兵对标识设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说:“标识设计是一种符号设计,它是一项‘有中生无’,既具信息意义又具审美意义的创造性工作。标识符号的认知是一种信息传递、信息审美、信息识别的过程,要借助人们原有的文化积淀为背景,以记忆和审美的感召力实现信息概念的传达。在‘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情态下,充分展现符号语言的独特魅力,无声地联系着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因此,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优美的造型、简洁巧妙的构思、富有个性化的视觉表达,都是设计师追求的至高境界。”

李红兵在北京设计工作一结束,即风尘仆仆返回深圳。他来不及抚平身心的疲惫,就扎进图书馆的书海中采撷“高交会”的理念浪花。

深夜时分,李红兵给“脑库朋友”打电话,快人快语,切入正题。他说:“不要多想,请立刻回答你对高新技术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有时候,他也会突然问自己这个问题。

整整3天,从各种渠道汇总起来的五光十色的信息,在李红兵的脑海里碰撞翻滚融汇整合,有时苦苦追寻的东西似乎就要呼之欲出,但伸手去抓它却转瞬即逝。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四天早晨,李红兵开车去公司,他一边开车,一边习惯性地扭开车载播音系统。这时,收音机正在播放深圳大学一位学生的讲演。讲演中说:“托夫勒说知识就是变化……”一句话,让李红兵睁大了眼睛。

这偶尔听到的一句话让李红兵清晨放松的神经猛地一振,灵感从天而降,思路豁然开朗。高新技术成果最明显的特点,不就是日新月异的变化成果吗?

想到这里,李红兵一边在方向盘上激动地猛拍巴掌,一边几乎要兴奋地要把这句话大声喊出来。他当即决定把“日新月异”确定为高交会会徽的创意主题。

到单位后,李红兵又将各种鲜明的与“日新月异”概念相关联的视觉元素,如日月星辰、天体运行、原子结构、飞蝶、网络、光速、大鹏鸟等融为一炉,初稿很快出来了。后来又经过他的几番润色,终稿“天体运行图”终于成功出炉,并最终被确定为高交会正式永久会徽。

这个被最终被确定的交易会会徽,是由3只飞速盘旋的“大鹏鸟”和4颗象征智慧的“网络之星”与7条象征信息高速公路的光束,组合成一幅人造航天器,在火箭的推动下穿越太空的天体运行图。

大鹏鸟象征深圳,航天器、网络之星、光束象征着“日新月异”的高科技。

会徽侧看既是“中”字,同时又是两个交互在一起的“China”的缩写“C”,在表达“中国及交易中心”概念的同时,注重了地域名称的“国际性”表达。

4颗网络之星,取汉字“网”字的核心部分“X”为元素,作“四方连续”式的处理,直观地表达了“互联网”的概念,加上银灰色的配置,突出强调互联网的虚拟特性。

4颗星还映衬出5个象征高科技成果的圆形,与飞速盘旋的3只酷似箭头的大鹏鸟一道,形象地表达了“成果交流、交易”的概念。

5个圆还是“三部一院一市”5家举办单位的象征,5个圆还可理解为光纤的断面,从而进一步强调了高科技的特征。

会徽整体造型还可看出是一个即将被打开的原子结构符号,同时又像是飞碟、光碟、火箭推动下的航天器,以及天体运行轨迹,形象直观地表达了人类科技文明的延续、发展和进步,并预示着人类社会已由原子时代开始向信息时代迈进。

在象征深圳7大支柱产业的7条光束的辉映下,飞速穿越太空的航天器,直观地表达出深圳人敢闯、敢干、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和二次腾飞、再创辉煌的决心。

中间空白的部分,既是“深”字的拼音字首“S”,反衬“S”的两只大鹏鸟又恰是“圳”字的字首“Z”,再一次借文字性的符号译码,强化了举办地的地名概念。

在会徽设计的同时,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吉祥物也新鲜出炉,它是一只形象可爱、浑身充满高科技气息的人造电子小蜜蜂。电子小蜜蜂代表了交易会先进的技术服务功能,也体现了交易会的传递信息、中介桥梁的特点。之所以起名为比特,是因为比特是电脑二进制位,而二进制也是中国古代经典《易经》的基本理论,同时又与蜜蜂的英文“bee”是谐音。

全力做好招展组织工作

自从在深圳举办高交会的重大决定做出以后,包括高交会招展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随即开展起来。这时,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高交会究竟能有多少项目参展?究竟能有多少项目成交?成交金额又能有多少?

经过深思熟虑,问题渐渐明朗,招展工作被认为是决定高交会成败的关键之一。要说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于是,招展工作十分突出地凸现出来,并因此成为贯穿高交会始终的一项基础性重要工作。

一次,市主要领导张高丽、李子彬在检查高交会筹备工作时,给高交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李连和下了一个硬任务。任务内容是,高交会必须确保完成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成交额。李连和回答:

完不成任务,就请市委、市政府撤我的职!

李连和当然不会随便立下如此重的“生死令”,他这样说,是因为他对招展已经心中有数。实际上,深圳市的招展工作早已于1998年6月就开始了。

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科技局首先深入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动员,到李连和接到任务时,高交会招展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00多个高科技项目握在手中,200多个投资商报名参展。有这样优秀的成绩为高交会做最初的铺垫,李连和说话怎能没有底气。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啊。

来自国际、国内最前沿的高新技术项目,正是国内外许多投资者追逐的目标,在高交会组委会的撮合下,最早一批高科技项目已经成交。当然,更大的成功还是在高交会期间。

当时高交会招展工作的一大难题是,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举办如此大规模、高水平、国际性的盛会,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可以说是毫无经验。

而更具风险性和挑战性的是,高交会完全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新事物,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怎么招展?如何交易?这在世界现代科技发展史上都没有先例和规则,更谈不上有什么经验可资借鉴。

此外,通常说来,国际性大型展交会的招展工作在大会开幕一年半前就开始了。而高交会招展工作开始时,距高交会开幕只有8个月时间,显然十分紧张。

在这种大背景下,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德成亲自部署,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很快拿出了一个详尽周密的招展方案,高交会招展工作坚定而快速地展开了。

1999年2月12日,高交会组委会主任、深圳市长李子彬亲自率团首赴香港,令这个“世界经济的窗口”为之兴奋。一批知名企业和投资机构群起响应,纷纷表示将组团赴深参展。

首战告捷,人心大振,信心倍增。自3月初开始,深圳抽调大批精兵强将,组成高交会招展团,拉开了大规模招展的帷幕。

招展人员兵分6路,向华南、中南、华东、华北、东北、西北、西南进发。所到之处,各省、市、自治区、大型高科技公司、著名高等院校、大院大所反响热烈,他们把高交会当作促进本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一时间,喜讯叠飞,捷报频传。

北京、上海、湖北、江苏等地的主要领导同志,高度评价了深圳市委、市政府的这一决定。认为深圳抓住了龙头,又一次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称高交会为我国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立下大功,深圳也由此跃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

各省、市、自治区还针对高交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当地企业、高校、院所参展高交会加温助燃。

北京、上海、辽宁、新疆、四川、浙江、广东等宣布,将组成强大团组参展高交会。

清华、北大及27所国家级重点院校,相继宣布组团参展。

联想、方正、长城、东大、康佳、华为、中兴等国内IT业著名企业,明确表示参展。

一时之间,国内外950家投资商都有意组团参展。

招展工作琐碎而复杂,招展工作人员几番出击,一个个企业、高校、院所地跑,一个个项目地盯,返深后,又通过传真、电话等途径,跟踪参展商与项目,锲而不舍,直到完全落实。

进入7月份,招展团又一次大面积出击,对初步确定的参展商和项目逐一落实。

高交会在香港和台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地高科技企业、投资商、高校、证券界宣布参展,其领军人物高兴地接受了邀请,数月后如约走上了高交会高科技论坛。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要求参展的声音此起彼伏,接踵而至。企业、高校、投资商和项目的参展申请,如雪片般飞至深圳湾畔。

更大范围的招展工作在国内与海外两个平面上同时展开。美、日、德、法、意等国相继表达参展意向,微软、朗讯、IBM、西门子、飞利浦、富士通等跨国公司,直接报名参展高交会。

继3月初在广州向各国驻穗总领事成功推介高交会。3月31日,跨国公司在深投资论坛举行。5月,深圳市政府盛邀驻港24国总领事访问深圳。6月,在深圳,中德经济合作研讨会召开。所有这些活动都围绕高交会展开,几乎所有的外国客人都表示,将尽最大可能游说本国政府和企业参展高交会。

美国等国的经济界领袖人物说,不能想象世界经济大家庭没有中国,高交会把中国与世界、深圳与世界拉得更近。英国香港商会会长罗斯先生直入主题:“我就是为高交会而来的。”各国大使馆、总领馆的官员也表达了相同或相近的意愿。

至此,高交会项目招展工作不仅仅只是一项具体的技术工作。从某种意义来讲,它已演化成中国与世界、深圳与世界相连的高科技经济之桥。通过这座桥,世界各国的高科技成果相互交流、交易,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进入6月,按照计划日程表,深圳将高交会招展的战场直接摆到了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的家门口。深圳市几套班子负责同志亲自率团,分赴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加坡、波兰等国招展。

海外招展团首入美国,在旧金山一炮打响,继而又一路旋风地走过西雅图、休斯敦、纽约等城市,美国各地方政府、工商界、科技界随之掀起了一股中国和深圳热,地方官员和经济领袖们纷纷承诺将组团赴深参展。

休斯敦市还授予郭荣俊副市长为休斯敦荣誉市民。在俄罗斯,可容纳200人的高交会新闻发布厅座无虚席,联邦政府科技部国际合作局局长斯米尔诺夫先生,希望俄罗斯有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到中国以及深圳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法国巴黎工商总会也表示将致力推动本国企业赴深参展。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26个国家,也明确表示了参展意向。

在最早一批报名参展的高交会跨国公司中,微软、IBM、英特尔、朗讯、惠普、爱立信、诺基亚、飞利浦、摩托罗拉、北电、松下、三洋赫然其中,这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将在高交会上展示最新的高科技成果。

朗讯高层人士说,我们不仅要到高交会上参展,而且,还派出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出席高交会高科技论坛。

微软副总裁哈伟柯德希说,深圳给比尔·盖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微软非常看重中国市场,微软正在研究参加高交会的有关事宜。

北电网络亚洲部总裁比特先生说,北电充分认识高交会的重要性,一定参加这次国际性的盛会。

3位诺贝尔得主、微软副总裁、北电副总裁、搜狐总裁、摩根士丹利亚太区主席、美林证券亚太区主席、纳斯达克副总裁、部分两院院士等重量级人物,欣然接受了邀请。

敢闯敢干并极富创造力的深圳,以其创造深圳奇迹的高效率,创造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的奇迹。深圳的创造力在高交会招展工作进程中,不断地表现出高效率和高业绩。

5月,高交会收到的拟参展项目申请为2000多个;6月,这个数字已达6000多个;7月,迅速超过5位数;8月,出乎意料地达到2.2万多个。国内外参展高科技企业和投资商的数量,也在以几何级数增长。

此时,高交会面临的已不是有无高科技企业和项目参展交易的问题,而是如何保证真正具有国际水平与巨大市场潜力的企业和项目同,能进入高交会进行交易的问题。

为此,高交会成立了专门的组委会。组委会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搞好项目筛选、评审,将真正的世界科技前沿的高科技成果以及国内外的投资商纳入高交会。

后来,人们在高交会上看到来自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领域世界前沿的各种高科技成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为确保在高交会上展出的都是国内和国际最先进和在市场上具有广阔前景的高科技成果与产品,专家评审委员会付出了大量和艰辛的劳动。

专家评审委员会的120位专家,几乎都来自市场第一线,主要由著名高科技公司的研发人员、市场营销主管以及投资运营商三部分构成。专家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对项目进行认真仔细的反复评估、筛选。

按照不同专业,专家们分为不同的专业组,特别设立了投资专家组,这是我国以往类似的展交会所没有的,是一个新的创举。

项目评审的原则是:在其专业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评审采用网上初审和集中会审的方式进行。

面对大量的高科技项目,专家委员会优中选优,常常不得不忍痛割爱,以确保最终通过评审而参展项目的高质量。并对所评审项目分阶段在网上公布,适时推出重点推荐项目,并利用各种机会直接推荐给投资商。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有力地促进了高交会的成交。

高交会招展工作除了吸引了大量参展商和高科技项目,还进行了另一大创举,就是吸引大批投资商参展,并且专门开设了专门的投资商展区。这样,不仅为参展商们提供了交易平台,还为投资商们提供了一个交易平台。

吸引投资商进入高交会,从一开始就被确定为招展工作的一大原则。

早在数月前,经过充分准备,深圳证券交易所召开了上市公司发展高科技产业研讨会,有意投资高科技产业的120多家上市和拟上市公司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在会上,讨论了利用募股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种种技术细节,各公司明确制定了投资计划,内容包括拟投资金额、投资领域、具体投资项目、投资合作方式等。

接下来,深圳又召开了跨国公司深圳投资研讨会和台商深圳投资会议。

这些会议的召开,摸清了跨国公司与台商在深投资的现状,了解了跨国公司与台商今后一个时期的投资动态与趋势,也使跨国公司与台商深入了解了高交会,以及深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政策。一批高交会项目商与投资商一拍即合,由此进入“蜜月期”。

美国、日本、芬兰、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的风险投资创业协会,对高交会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IDG、华登、赛博、野村、亚太汉鼎等国际风险投资机构,踊跃报名参展。

在国内,随着高交会的临近,投资商的热情日益高涨,数百家上市公司携大量募股资金而来,广东、浙江、江苏等地的民营企业也蜂拥而来,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最有前途的投资领域。

经过高交会组织者的努力,各项工作蓄势待发,1999年10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的大幕正式开启。此时,作为参展商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国家4部委、22所著名高校,以及美国、日本等26个国家的高科技企业、大学、研究所、投资商已全部到位,并带来4000多项高新技术成果。

至此,高交会招展工作才算告了一段落。

朱镕基会见海外来宾

1999年10月的深圳,阳光艳丽,天高气爽,万象更新。改革开放之初的勃勃生机与活力,又回到这片神奇的土地,人们仿佛可以听到万物生长所发出的拔节的声音。

随着高交会开幕日子的临近,大家的心情也一天比一天紧张、兴奋。李连和后来回忆说:

开幕前那几天,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我每天基本上只睡两个小时。由于不停地奔波,脚都磨破了。

组委会在打报告邀请中央领导人出席高交会时,考虑朱镕基总理非常繁忙,刚开始还没敢邀请他。后来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上去了,没想到朱镕基不仅答应了,还准备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10月5日下午,朱镕基来到高交会馆,他在这里会见了前来参加深圳“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的海外来宾,并同他们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交谈。

朱镕基表示,他非常高兴能与大家见面,并代表中国政府对大家前来参加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表示欢迎。

朱镕基说:

中国政府决定每年举办“高交会”,是为了使更多的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

同时也希望通过“高交会”更多地了解和学习当今世界的先进科学技术,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进程。

参加会见的海外来宾有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泰国前总理差瓦立,澳大利亚驻华大使石励,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越共中央委员、越中友协会长阮景营,美国朗讯公司光网络部总裁巴特斯,美国贝尔大西洋公司高级副总裁弗莱德里克·塞勒诺,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周伟昆,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美国国际数据集团总裁麦戈文,泰国驻穗总领事黄惠俦,古巴卫生部副部长万里那,美国朗讯公司贝尔实验室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霍斯特·斯托姆和朱棣文,著名物理学家牛满江,著名核物理学家梁超凡,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深圳富士康公司董事长郭台铭,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吴家炜等19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见时在座。

首届高交会正式开幕

1999年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做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10月5日,中国第一届高交会开幕了。

这天晚上,深圳星光灿烂,人们期盼已久的时刻终于来到了。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高交会展览中心隆重开幕。

1999年,恰好是深圳建市20周年,也是人们即将跨入新的千年之际,首届高交会的举办无疑让深圳喜上加喜。

出席当天开幕式的国家领导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委员吴仪,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等。

开幕式由“高交会”组委会主任、深圳市市长李子彬主持。朱镕基致开幕词。

朱镕基首先代表中国政府,对前来参加此次交易会的所有海内外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朱镕基说,当今世界,知识不断创新,科技突飞猛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日益加快,促进了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带动了国际贸易与合作的全面加强。如何适应新时期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迎接国际科技竞争的新挑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朱镕基指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经济发展的任务尤其紧迫。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朱镕基说,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做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对新形势下推进科技进步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了具体部署。中国建立了一整套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的政策规定,科学技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经并继续在显著增强。

朱镕基强调,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形势下,积极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对世界各国加快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正是为了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中国政府决定每年在深圳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这次交易会,比较集中地展示了新中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高新技术成果,为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朱镕基说,通过交易会,我们将更好地把握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增强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针对性、实用性,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迅速地转化为富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和学习当今世界的各种先进技术,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

朱镕基最后说,放眼神州,“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展望未来,科技创新,前程似锦。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努力开拓人类发展的新世纪。

随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朱镕基正式宣布:

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开幕!

由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科学技术部、信息产业部、中国科学院和深圳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本届“高交会”,以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为鲜明特色,面向国际、辐射全国,其内容由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以“国际计算机、通信、网络产品展”为主题的高新技术产品展示交易和高新技术论坛六大部分内容构成。

参加本届“高交会”的共有86个代表团,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均分别组团,有两个海外留学生团,有北大、清华、香港科技大学、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等27所海内外高校独立组团。还有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新加坡、韩国等27个国家也组团参展和参加交易。

本次交易会的参展企业和机构共计2856家,参加交易的投资商有955家,其中境外的为125家。累计征集项目达1.5万多项,其中已经上网的项目为9000多项,参展项目4159项。涉及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航天、航空、新材料、生物、海洋、环保农业、能源等技术领域。30余家跨国公司和一批国内著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展示其最新产品和技术。

“高交会”期间还举办“高新技术论坛”,就“知识经济与国际战略”、“21世纪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新技术创业投资”4个主题举办36场专题报告会,演讲者既有中国“两院”的院士、国际著名经济学家,也有跨国公司的总裁和诺贝尔奖获得者。

开幕式后,高交会还专门举行了题为“拥抱未来”的大型歌舞表演。

首届高交会顺利开馆

1999年10月6日,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开馆,各代表团的新闻发布会、项目合作及交易签约仪式和高新技术论坛陆续举行。

这一天,明媚的秋日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展览中心那座乳白色翼状建筑映照得熠熠夺目,隆重的开馆仪式在这里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委员吴仪,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出席了开馆仪式。

数万名观众争睹当今国际高新技术产业的最新成果,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新技术成果收获的喜悦。

此次参展的4100多个科技项目,是从1.5万多个报名参展项目中经专家评审、挑选出来的,绝大部分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一些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境内外的86个展团的数千项科技成果在这里纷纷亮相,让人目不暇接,高科技气息扑面而来。

在两万多平方米的主展馆中,A馆的“国际计算机、通信、网络产品展”尤其引人注目。

来自世界各地110多家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开发、生产企业都在此各展风采,如爱立信公司展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宽带码分多址,即代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最高水平。

A馆还荟萃了中国信息业“主力部队”的成果,如深圳黎明电脑网络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产品,网络商译,就让人为之一振。

在这里,不仅可以把握世界信息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也感受到民族科技产业融入世界经济潮流的蓬勃态势。

组委会专设的投资展区成为高交会的热点,其目的是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让科研成果能尽快地转化为商品。

此次高交会有955家投资商报名,其中境外投资商125家。他们当中,有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产业集团,也有众多投资意向明确的专业投资公司、实业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机构。

展馆内人潮涌动,展馆外排着长长的队。科学技术部部长朱丽兰的一番话,为这次“高交会”的举办作了一个很好的诠释。朱丽兰说:

长期以来,人们对科学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有所认识,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受如此深刻。

据统计,首日共完成83项签约,总成交额达60.32亿元人民币,其中有一宗成交额就达5亿元人民币。深圳代表团的成交金额最高,达19.41亿元人民币。

成功举行首届高交会

深圳的仲秋依然炎热。

1999年在深圳举办的中国高新技术的世纪大典,使深圳魅力四射。

在“高交会”期间,每天一大早,主展馆深圳展览中心偌大的门前广场就站满了人。

一开门,1100平方米的展区就被拥入的中外客人塞满。每一件最新的高科技产品都会引起参观者的极大兴趣,不少展位的介绍资料被索取一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补充。

各展馆允许自由办证参观。每天有近万人在门外等至闭馆也无法进入。馆内所有通道的人流只能缓缓移动,馆内功率强劲的中央空调已无法使人感到凉爽,可容纳3000辆汽车的展馆停车场及周边的几个停车场都被塞满。为了保证展览的正常进行,组委会不得决定停止自由办证。

这真是满城争睹高交会、满城争说高交会。人们穿上显示个性的可心服装,男女老少、呼朋唤友,纷纷赶到交易会参与和感受盛况,观看琳琅满目的高科技产品,领略世界级的高技术风光,倾听各种肤色的专家报告。

展馆内外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却又秩序井然气氛祥和。所有团体、各项活动、各种交易,都安排得周到得体、巨细不漏。

盛会期间,深圳、全国、全世界许多媒体都派出强大的采访阵容。云集深圳的记者们都很忙,使得30多个省、市、自治区代表团及40多家企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出现“爆棚”现象。被记者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各地如何抓住当今国家全力扶持高科技产业的契机,来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们不仅全方位、全过程地报道了高交会的盛况,也报道了深圳的城市景观、历史变迁、经济奇迹、人民风貌、政府能力等等。人们通过电视、报纸、因特网等媒介,看到了20岁的深圳特区,了解了深圳这座传奇的一夜城的真实景象。

首届高交会在中国最负盛名的、象征改革开放硕果的深圳举行,激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光和参与热情。共有来自5大洲27个国家的402家高科技企业和机构,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参展阵容,参展的海内外宾朋大约10余万人,企业和机构2856家、汇集成果4150项。

世界著名的高科技企业,如朗讯、微软、IBM、西门子、爱立信、松下、佳能等,均在高交会上展示其最新技术和顶尖科研成果。高交会实现了大规模、高水平、国际性的既定目标。

高交会是继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投资洽谈会之后的又一国家级交易会。首届高交会以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为鲜明特色,广邀企业、大学、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和港澳台高科技企业参加。

首届高交会由高新技术成果交易,高新技术产品展示和交易和高新技术论坛三大部分构成。

“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主要邀请境内外重点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跨国公司提供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以及863高科技计划、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等项目参与交易。还邀请具有技术需求的境内外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参与交易会。

清华、北大、海峡两岸的5所交大、香港科技大学、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等著名高校,分别组成了副校长以上负责人带队的学院展团,将他们潜心研究的成果端上了高交会。

在以“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为主题的A馆,一个个名声显赫的国内外高科技公司比肩而立,令人目不暇接。

高新技术产品展示、交易邀请了110多家来自世界各地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开发、生产企业参加展览。其中,30余家跨国公司和一批国内大企业,展示了它们的最新技术与产品。步入高交会主展馆纵目一望,既有高技术的庞然大物摆在那里如“猛龙过江”,也有小如发丝的尖端产品如“蚂蚁雄兵”。

“高交会”期间举办的高新技术论坛,也吸引了各界社会人士,高新技术论坛邀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著名科学家、企业家、经济学家、风险投资及金融专家30余人,就“知识经济与国际战略”、“21世纪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新技术创业投资”4个主题举办36场专题报告会。

虽然论坛票价高达400元,但举办的36场演讲仍场场座无虚席。其中一处的验票人说,在他们收到的听众名片中,大部分是公务员和各企业的管理者。一位50多岁的杨先生说,他是花钱买知识来了。

高交会是对深圳能力、形象的一次检验。高交会,使深圳大步地走向了世界。群贤毕至,精品云集。深圳,仿佛在举行一个盛大的科技狂欢节。

首届高交会圆满结束

历时6天,大规模、高水平、国际性的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议程,于1999年10月10日下午落下帷幕。

首届高交会闭幕时,亮出了一份骄人的“成绩单”,本届高交会成交项目1459项,成交总额为64.94亿美元。其中,高新技术项目成交1030项,成交金额为42.78亿美元。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高水平、国际性,吸引了世界和中国的目光。

“我们满载而归”、“明年要订更大的展位”、“深圳人办成了一件大事”……中外客商用不同语言从心底发出同一赞叹:

高交会取得了巨大成功!

10日下午,在深圳五洲宾馆五洲厅,首届高交会举行了闭幕式。闭幕式由首届高交会组委会副主任、科技部副部长邓楠主持。首届高交会组委会主任、深圳市市长李子彬致闭幕词。

出席闭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张高丽,中科院副院长杨柏龄,中纪委委员、驻中科院纪检组长王顺德等。原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原深圳市委书记李灏,也在主席台就座。

杨柏龄代表组委会宣布,授予北京市代表团等38个单位首届高交会优秀组织奖,授予辽宁省代表团等34个单位优秀成交奖。深圳市代表团分获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成交奖。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向获奖单位代表颁了奖。

李子彬在闭幕词中说,本届高交会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共有4000多项高新技术成果参加了展示和交易,其中有一大批代表中国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最新科技成果。

在“高新技术论坛”,共举行了36场专题演讲会、报告会,来自不同领域的30多位国际国内知名学者和专家作了十分精彩的演讲。

15时35分,李子彬宣布:

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胜利闭幕!

会场立即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参加高交会的各有关方面代表和采访高交会的中外记者共数百人参加了闭幕式。

这次高交会就像一场科技大狂欢,来自各方面的人士在这个全新的场合展示、沟通、交易。

闭幕后,很多人惊讶于首届高交会的成功,称其是“深圳建市20年来最盛大的节日”,而高交会本身也成为继广交会和厦洽会之后,又一个国家级交易盛会。

这是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座令人目眩神迷的高科技经济的“摩天大厦”,而一个个高科技企业、项目、投资商、跨国公司行政执行官、世界级科学家、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就仿佛一块块闪光的基石,支撑着这片高科技的万里晴空。

虽然有形的高交会已经落幕,网上的高交会还正如火如荼。新一届高交会招展工作随即又开始了,首届高交会国内外参展商捷足先登,他们成为2000年高交会的第一批客人。2000年,中国和世界再次聚焦深圳。

高交会,是一个蕴含无限商机的国际先进科技成果交易大舞台。

高交会,在科技成果与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魅力四射的“金桥”。

从此,中国高新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有了一个卓有成效的转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