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贡献——跨洋通信
马可尼在取得了初步成功之后并没有停步,因为当时的通信距离太短, 还无法进行商业应用。1896 年 2 月,年轻的马可尼离开了祖国意大利,来到了当时的世界科学的中心地带之一伦敦,继续进行他的无线电通信研究。在伦敦他得到了英国邮局的工程师的帮助。1897 年 5 月,利用风筝做天线,他的无线电报的距离已经扩大到 10 多公里。又过了几个月,马可尼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英国马可尼公司,开始在通信领域进行商业活动。1898 年夏天, 马可尼首次将无线电报用于商业活动,他从爱尔兰海的一个小汽船上向德国首都柏林报告一场赛船比赛的情况。
不久,马可尼在扩大传送距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发现了发报机和收报机之间谐振的重要性,于是在试验装置中加入了耦合器——一个调谐线圈,大大增加了无线电报的传输距离。1899 年,马可尼成功地实现了跨越40 公里长的英吉利海峡的无线通信。
马可尼开始将他的无线电通信设备装置在远洋轮船上,第一艘配备无线电报台的是美国邮船“圣保罗”号。以后无线电报在海洋通信上发展很快, 俄国的波波夫也在为俄国海军装备无线电台。特别是 1912 年,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巨型客轮“泰坦厄克”号下水后首次航行到加拿大纽芬兰岛附近海面时撞到冰山而沉没。撞到冰山后,“泰坦尼克”号不断利用无线电报台向外发送“SOS”求救信号,但是距离最近的一艘轮船上由于役有安装无线电报台, 所以不知道这一灾难的发生,而等到出事时距“泰坦尼克”号比较远的另一艘轮船收听到呼救信号并最终赶到出事地点时,只救起了 700 多名乘客。这
场大悲剧中死难者创记录地达到了 1500 多人。这场灾难使人们认识到无线电通信对于轮船航行的重要性。因此,国际无线电会议规定,凡出海航行的大型轮船必须配备无线电通信装置。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现在我们再看看马可尼的研究工作的进展。
马可尼完成了跨越英吉利海峡的无线电通信后,信心大增,又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在他的头脑中诞生了。那就是,让电信号跨越波滔汹涌的大西洋! 当时大西洋海底已经敷设了连接欧洲和北美的海底电缆,但海底电缆的容量有限,并且由于人为事故和自然灾难的发生,海底电缆常常遭到破坏,而重新敷设又需要庞大的工程费用。所以,如果马可尼的设想能得到实现,人们将会受益无穷。
但马可尼的大胆设想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支持,一些理论权威嘲笑马可尼的计划是一个狂妄而无知的计划。当时人们对无线电波的传输了解不多, 许多学者都认为无线电波是沿着直线传播的,而地球又是圆的,所以无线电波传输不了多远,就会沿着直线飞离地球,根本不可能跨越大西洋后还能接收到电波信号。面对这么多顽固的反对者,马可尼再次显示出了他不因循守旧、敢于向传统理论挑战的勇气。他坚信无线电波一定可以实现长距离通信。
马可尼制造了一套功率更大的振荡器和一个更灵敏的接收器。1901 年底,马可尼带着他的试验装备赶到了加拿大的纽芬兰,他的助手则留在英国。他准备作出一项献给刚刚来临的 20 世纪的伟大创举——实现跨越 3700 公里
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1910 年 12 月 12 日是通信史上又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马可尼静静地坐在纽芬兰一座小山的钟楼里,手拿无线电听筒准备接收英国的助手发来的无线电信号。不巧这时突然起了风暴,接收机的天线被
刮断了,眼看联络的时间就要到了,怎么办呢?马可尼急中生智,找来了一个风筝,并把它放飞到四百公尺的高空当作天线,很快联络的时刻到了。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候,只听到筒里传出了三声微弱的“滴嗒’声,成功了, 马可尼立即被一股巨大的喜悦所包围,一些理论家所宣称的无线电通信的禁区被他彻底打破了。
马可尼成功的消息,立即轰动了整个世界,人们在通信领域又发现了一块新大陆,通信事业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马可尼这位给无线电通信带来光明的人也以其卓越的贡献而名垂青史。1909 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在马可尼成功地完成了跨越大西洋无线电通信后,无线电事业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特别是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发明更是大大推动了无线电的发展。
早在 1883 年,大发明家爱迪生在改进白炽灯泡时就发现了“爱迪生效应”,也就是热金属发射电子的现象。但爱迪生本人并没有体会这一发现的重大意义。1904 年,在马可尼公司当顾问的英国科学家弗莱铭利用“爱迪生效应”发明了可以用于检波和整流的第一只电子管——真空二极管。二极管的作用是当二极管上加有正向电压时,它就导通;而在二极管上加上反向电压时,它就截止。二极管出现后很快取代了收报机中笨重的粉末检波器,大大提高了收报机的灵敏度和可靠性。1906 年,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德·福雷斯特在真空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间又插入一个控制电极——栅极,研制成功了能放大电信号的真空三极管。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发明在无线电发展史上是革命性的贡献。由于发射信号可以放大,接收到的信号也可以放大,所以无线电通信的传播距离也就增加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