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及近代舞蹈艺术

欧洲中世纪早期舞蹈文化

欧洲中世纪早期舞蹈文化的支撑根基是基督教。它是接受了基督教、日耳曼民族文化以及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接受了基督教的文化影响。

基督教的创始人为耶稣,他于公元前4世纪出生在巴勒斯坦朱迪亚的一个小镇上,当时罗马帝国统治着朱迪亚,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饱受罗马残酷统治的压迫。耶稣自从宣布为救世主之后,便开始从事布道活动。他斥责罗马贵族荒淫无耻的生活,教诲人们,演讲“仁爱”说,给人治病,同时,他自己过着谦卑、自我克制的生活。他的教诲吸引着众多犹太人,人们纷纷赶来聆听他的教诲,由于他反对罗马统治的言论与行为触及了大祭司和犹太教士的利益,激起了教士、祭司的仇恨,不久,罗马军事统治者将他逮捕,钉死在十字架上。以后,纪念耶稣之死的日子就成了受难节。传说,在那个星期日(复活节),耶稣的遗体突然从墓穴中消失,后来又复现在他的信徒面前,他的信徒相信他复活了。这一传说使基督教充满神秘色彩。

耶稣是在死后被授予死而复生的神性之后才出名的。这个深受广大穷苦人欢迎的宗教,从秘密流传一直到公元2世纪扎根于民众时已有了很大发展。这个宗教开始受到罗马政权残酷迫害,从公元3世纪起,罗马政权将镇压的基督教变为可利用的基督教,其手段改变的目的是要维持罗马政权。到公元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的官方宗教。在公元4世纪的壁画上有面容枯槁,披头散发,深凹眼窝,胡须满腮的基督形象。把一具形容难看的死尸作为顶礼膜拜的对象,是世界宗教的惟一现象。

基督教是有系统教义经典的宗教,它以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为口号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此外,还在基督教教堂里布置了许多人物画像,使不识字的信徒能从图谱中接受到基督教的教育。基督教堂在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徒一生共有7次圣礼都要在教堂中进行,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离不开教堂。教堂成为交际所、商业中心,也是人民大会堂和避难所。人们在教堂的烛光里,聆听着管风琴的乐声和唱经的歌声,来接受基督教的熏陶。

一、基督教舞蹈

在中世纪欧洲早期封建社会里,舞蹈以两条不同线索发展着,一条是宗教性的舞蹈,一条是民间的舞蹈,欧洲中世纪早期宗教舞蹈有“天主教”舞蹈和“死亡之舞”。

格里哥利圣咏是最有名的宗教音乐,它以罗马教皇格里哥利一世命名。传说这位教皇花了十年多时间,从许多歌调中选出“教堂歌调”,为适应各种教仪的演唱,他还专门编辑了“唱经本”。“格里哥利圣咏是单声部的。它是吸收了古代东方、古代希腊的音调和当时民间旋律的特点而形成的。它的唱词都是拉丁文,内容选自圣经。由于旋律和演唱的特点不同,格里哥利圣咏又分为宣叙性和旋律性的两种。格里哥利圣咏是按自然音阶进行的,后来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调式。”

围绕着基督教堂音乐的开展,早期基督教舞蹈也被作为传播基督教教义的手段。在教堂歌调中有“有谁不跳舞谁就不懂生活的歌词”和“天空中的星星为了拯救宇宙而在天堂里舞蹈”的祈祷词。基督教主认为舞蹈对传教有利,于是把舞蹈融入祈祷中,使舞蹈成为教堂祈祷仪式中的重要一部分,不过,只是些摆设性的动作。

早期基督教舞蹈与前代的传统舞蹈紧密相连,那一时代的舞蹈有农作舞、婚礼舞、丧葬舞、火舞、假面舞。在基督教堂里,每次举行仪式或祷告时都有舞蹈出现。早期基督教徒在传统宗教舞蹈中发现上帝的神灵,因此,传统宗教舞蹈成为早期基督教徒用来崇拜上帝,向上帝表白忠诚的表现手段。早期基督教舞蹈大约有四种:一是节日的祭祀舞蹈;二是祭祀圣·约翰舞蹈;三是祷告上帝的圣歌队舞;四是洗礼之舞。早期基督教不排斥舞蹈,教徒认为只有跳舞才能更加靠近上帝。

“死神之舞”是中世纪欧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它是在被压迫的奴隶深受痛苦、中上层社会的人士感觉不安和失望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人们躲避灾难和疾病痛苦的宗教祈祷式的舞蹈。舞蹈时,人们排成一列,前面有几个人抬着十字架,十字架后面摆着殉教者的遗物,有节奏的舞步缓慢地走向各自不同的位置,然后跳圣舞。

宗教舞蹈是单一的、有规范的、专为宗教仪式服务的舞蹈,因而带有僵化的倾向。而民间舞蹈则不同,它以不可遏制的力量顽强地存活在黑暗的中世纪社会里。

民间舞蹈是有广大群众基础的舞蹈,在中世纪,宗教势力排斥民间舞蹈,认为民间舞蹈是动摇信仰的妖术,是撒旦的迷惑,于是严厉禁止一切群众歌舞娱乐活动。然而,群众的充满生命力的民间艺术活动是不可遏制的。民间习俗节日有谢肉节、春节、五月节,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仍然以极大的热情,充满激情地跳着自己喜爱的淳朴、欢快的舞蹈。五月节时,人们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挥舞着鲜花,围着扎满彩带的、长满绿叶的小树舞蹈。节日里,来自不同行业的人们争相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并有各种舞蹈技巧的表演,有新制乐器的展示,还有一些类似于杂技的球舞和环舞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