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矮行星

矮行星命名

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的大会中确认了矮行星的称谓与定义,决议文对矮行星的描述是:

以轨道绕着太阳的天体。

有足够的质量以自身的重力克服固体应力,使其达到流体静力学平衡的形状(几乎是球形的)。

未能清除在近似轨道上的其他小天体。

不是行星的卫星,或是其他非恒星的天体。

随后,国际天文联合会把5颗已知的天体:冥王星、谷神星、阋神星、鸟神星和妊神星划入矮行星之列。而该会后来亦把外海王星天体或者小行星带的一些符合定义的太阳系天体划入矮行星之列。

大会还立下了行星的新定义,一颗行星首先是一个天体,这个天体必须满足:

围绕太阳运转。

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于圆球)形状。

冥王星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他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

冥王星是目前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其轨道最扁,从发现它到现在,人们只看到它在轨道上走了不到四分之一圈,因此过去对其知之甚少。

而且冥王星的质量远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卫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很低,因而它上面绝大多数物质只能是固态或液态,即其冰幔特别厚,只有氢、氦、氖可能保持气态,如果上面有大气的话也只能由这三种元素组成。

1978年,美国天文学家发现冥王星有卫星。这一发现使得科学家相信,冥王星的实际大小比原来估计的要小得多,甚至比月球还要小。由于它的质量过小,所以冥王星没有吸引它的卫星围绕着冥王星本身在运转,而是冥王星和它的卫星在围绕着两者中间的一个公共点在运转。

根据新的行星的定义,冥王星已经不在符合行星定义了,其一就是它的质量不是足够大。矮行星与行星定义的不同处只在于矮行星未能清除在轨道上相邻的小天体,因而使冥王星从行星改列为矮行星,因为它未能清除柯伊伯带上邻近的小天体。

冥王星无论是多年前被定义为行星,还是如今被列为矮行星,冥王星从未也无法为自己辩护,它只能默默地接受着一切,堪称最郁闷的行星。

谷神星

1801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了一颗小行星,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皮亚齐把它命名为“谷神星”。

谷神星,又被称为1号小行星。是太阳系中最小的、也是唯一一颗位于小行星带的矮行星。谷神星的直径约950公里,是小行星带之中已知最大、最重的天体,约占小行星带总质量的三分之一。

谷神星与其他类似地球的行星一样,是由岩石所组成的,而且其外观呈现圆形,显示可能在内部有分层结构的产生。木星的强大的重力影响有可能是让谷神星没有办法成为一个大型行星的原因。

每年的5月11日前后,都将会发生谷神星冲日,届时,谷神星、地球与太阳将呈一条直线,地球位于两者之间,谷神星的亮度会达到最高值。

2003年底及2004年初,哈勃太空望远镜首度摄得谷神星的外貌,发现它相当接近球形,而且表面具有不同的反照率,相信拥有复杂的地形,有天文学家甚至推测谷神星的具有冰质的幔及金属的核心。

2006年6月,美国太空总署发射Dawn探测器前往谷神星,预计于2015年8月到达。

阋神星

2003年10月31日,美国天文学家迈克尔·E·布朗和他的天文小组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帕洛玛天文台作例行观察,拍摄了很影像。

2005年1月,该小组透过对比这些照片背景星空时,从它缓慢的移动中发现了一颗小行星,编号为2003UB313,名字暂称为“齐娜”。接着的观察,该小组初步找出它的轨道位置,估计它的直径和大小。

阋神星是现已知太阳系中最巨大的矮行星,在所有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中排名第九。阋神星公转轨道为椭圆形,公转一周需要560年。估测直径约为2300–2400公里,比冥王星重约27%,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0.27%。它的大气由甲烷和氮组成,由于距离太阳较远,大气结成了冰。内部结构可能是冰和岩石的混合物。

在2006年第26届国际天文学大会上,把2003UB313划入矮行星之列,赋与小行星编号136199号,并以希腊神话中的阋神“厄里斯”命名。

“阋神星”这个名字,是2007年6月16日在扬州召开的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确定的,2010年11月6日,对阋神星掩星的初步结果显示,其直径约2326公里,误差±12公里。从标准差来估计,现在还很难确定阋神星和冥王星哪个更大。

鸟神星

直径大约是冥王星的3/4,没有卫星。鸟神星的平均温度为零下243.2摄氏度,这意味着它的表面覆盖着甲烷与乙烷,并可能还存在固态氮。鸟神星的轨道周期大约是310年。

鸟神星于2005年3月31日,是由迈克尔·E·布朗领导的团队发现的,并在2005年7月19日将此发现与阋神星的发现一同公布。

在鸟神星的发现被公之于众时,迈克尔·E·布朗曾使用过2005FY9的暂定名称。而在此之前,发现的团队还曾使用“复活兔”作为该天体的代称,因为它是在复活节过后不久被发现的。

2008年7月这颗矮行星被正式命名为鸟神星。这个名字来自复活节岛原住民神话中的人类创造者和代表生育的神。它是太阳系内已知的矮行星中第三大的,也是传统的柯伊伯带天体族群中最大的两颗之一。它没有卫星,是一颗孤独的外海王星天体。

妊神星

是柯伊伯带的一颗矮行星,它的质量是冥王星质量的1/3。它的轨道周期为283地球年,亮度波动周期很短,只有3.9小时,表面富含大量结晶水冰。

它的自转速度非常快,没有任何一颗直径大于100公里的已知天体拥有如此快的自转速度。它有两颗卫星分别为妊卫一和妊卫二。妊神星于2004年被发现,2008年9月17日被定为矮行星,并被以夏威夷生育之神哈乌美亚命名。

何已知的矮行星都要遥远。它的表面温度不会超过零下240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