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和羚羊

只有全力以赴,

才能生存下去。

被老板开除的原因

廖先生今年四十岁,刚离开他待了十五年的公司。

十五年前,他到一家小电器行工作。廖先生忠诚能干,甚得老板的器重,廖先生颇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气,每天卖命地做,老板也未亏待他,二人情同手足,业务也因此而一日千里。

后来公司扩大,进口外国家电,廖先生花了半年时间建立了全省的经销网,可说备尝艰苦。老板对他的表现相当满意,待遇、红利也一年比一年给得多。

三年后,公司开始稳定成长,廖先生的担子放了下来,开始有空出国散心。在老板的指示下他把很多重要的工作交出去,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老”。廖先生也对他能在立下战功之后享“清福”大为满意,谁知半年后,老板拿了一张支票放在他的桌上,要他离开这家公司……。

廖先生万分不情愿,可是也不得不离开。

“狡兔死,走狗烹”,当老板不得不“肯定”你的功绩时,你要提高警惕,以免功高震主。

“聪明”的金宝

有一个叫金宝的人,很懒。他从早到晚躺在一张破床上,嘴里不知嘟哝些什么。

“金宝,你嘟哝什么?”人们指责他,“你为什么不找点活儿干干!”

金宝答:“我也在干活啊。我整天念经,祈祷老天爷把我从穷困中解脱出来。一旦老天爷听到了我的苦苦哀求,他即刻会赐给我幸福的。”

果然有一次,金宝听说住在邻近一个岛上的人都是独眼的。

这个懒汉欢欣万分。他寻思:“老天爷听到了我的祈祷,给我带来了幸福。我立即去独眼人居住的那个岛上去,诱骗一个独眼的畸形人上我小船,运载到我居住的这个岛上来。”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左邻右舍。

邻居们听后,都很惊奇:“你干吗要这样的丑人?”

“我将把他放在笼子里,供人出钱观赏。这样的畸形人谁都想参观。”

金宝立刻来了精神!借了条船,直奔目的地。

当小船刚刚靠岸,金宝立即看到了他所要寻找的人:迎面向他走来了一个独眼的丑人。

“啊!我的福气真大!财富自己主动送上我的门来了!”金宝得意忘形。

心怀鬼胎的懒汉向独眼人深深鞠了一躬,假惺惺地笑道:“多少年了,我一直想拜见一下像您这样好看的人……”

独眼人看了金宝一眼,彬彬有礼地回答:“我也终生都想拜见一下像您这样好看的人。”

于是,阴险的懒汉对他说道:“我恳请您先到我家拜访。让咱俩赶紧坐上小船去我家吧!”

独眼人答:“我衷心感激您对我的殷勤邀请。但是,首先,我恳请您先光临我家,我的一家人认识您将会感到很高兴。”

“我很高兴迈进你家的门坎儿,”金宝嘴上这么说,而心里却在捉摸:“明天,你将坐在我的笼子里供人参观,白花花的银币将从四面八方流进我的口袋里。”

金宝刚走进独眼人的家,独眼人的兄弟们就从四面八方把金宝围了起来,争先恐后地嚷道:“瞧!瞧!这个人有两只眼!真是个畸形人!他打哪儿来呀?”

“现在,我告诉你们,赶紧把这个人捆绑得结实一点!”独眼人命令他的家人。

金宝来不及眨一下眼就被捆起来了。

独眼人向他的兄弟们说:“让我们庆贺一下吧!我们贫苦的生活终于结束了。我们将把这个怪物关进笼子里让大家出钱参观。谁都想看一看这个长有两只眼的人,我们很快可以发财了。”

不到一个钟头,金宝就坐在笼子里了。

独眼人岛上的居民们从四面八方匆匆赶来观看这个稀罕的双眼人。每个观众付给看笼子的主人一枚银币。

金宝终生都坐在那个笼子里,再没出来过。

做人不能急功近利,又自以为是,那将会永远都是失败的。

破碎的塑像

菲菲聪明、可爱,单纯得像一张白纸。有一次,她玩球时,不小心将墙上挂着的一个塑像打了下来,摔成了几块。那可是妈妈最喜欢的东西呀。菲菲知道做错了事。妈妈一回来,她就连忙跑过去告诉妈妈。不料,原以为说出实情便会得到大人原谅的孩子,竟被狠狠地骂了顿,妈妈还罚她晚上不许看动画片。后来,菲菲又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她马上想起了上次的教训,于是就告诉妈妈,花瓶是被风吹的。这次妈妈没骂她,菲菲心里直偷着乐。就这样,菲菲渐渐学会了说谎。她的小脑袋瓜里形成了这样的意识:说真话会导致惩罚,而说谎话却能不挨骂。这位不辨真伪的妈妈,使那张白纸变得不再那么纯洁。

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千万不要这样教育孩子,这样会使他在社会上的路越来越窄。

用心的温暖

有两只初建家庭的驼鸟简直伤心透顶,每次他们孵辛辛苦苦生出的蛋,总是把它们压碎。所以,一直以来,它们没有孩子。

有一天,他们决定去向他们的父母请教,他们的双亲居住在大沙漠的另一处。

他们日夜兼程,找到他们的老母亲。

“妈妈,”他们说,“我们是来向您请教该怎样来孵我们的蛋,每次我们一坐在它们上边,它们就破碎了。”

他们的母亲听完了他们的话,然后回答道:“你们应该用另一种温暖。”

“那是什么?”年轻的鸵鸟问道。

于是,他们的母亲告诉他们:“那就是心灵的温暖,你们应该以无限的爱望着你们的蛋,心里想着它们每一个里面细小的生命正在成长,警觉和耐性会令他们醒来的。”

两只年轻的鸵鸟动身回家,当那雌鸟生下一只蛋,他们就满怀爱心地守望着它,从不放松警惕。当他们两个都精疲力竭之际,那蛋开始咯嗒咯嗒作响,裂了开来,一只小鸵鸟把头从蛋壳里探出来了。

为孩子满足的一切要求,父母们一味的给孩子金钱、玩具,但却忽视了从心灵上安慰自己的孩子。

“小爱迪生”的诞生

强强是个很富有创造力的孩子,什么东西都想动手摆弄一番。有一次,他竟把爸爸的手表拆卸开来。爸爸发现后,狠狠地揍了他一顿。这件事被一位教育家知道后,惋惜地说:“你这一顿打,很可能把中国的爱迪生给打掉了!”强强的爸爸忙问其故。教育家说:“强强喜欢摆东西,正是创造的先导。他怀着好奇心理卸手表,却遭到你粗暴的惩罚,孩子日后还会有创造性吗?”强强爸爸猛然醒悟,忙问如何补救。教育家说:“只要你和孩子带着手表一起到钟表修理铺去,让孩子在旁边看一看就行了。”这位爸爸赶忙照办。是啊,爱迪生小时候不也犯过许多错误吗,如果没有母亲南希对他的理解、支持,爱迪生也许就不会为我们所知,我们也不一定能享受到他那些伟大的发明带来的便利了。

如果每位家长都能在孩子失误时多一些这样的“惩罚”,中国又将会出现多少“小爱迪生”呀!

郑板桥教子

相传郑板桥老来得子非常喜欢。

他临终前,把儿子叫到床前,说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

儿子不会做。郑板桥命他去请教厨师。儿子请教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馒头做成。满心欢喜地端来,郑已断气。

儿子跪哭床边,发现茶几上有张纸条,上面写道:

“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定多高明,讲的道理不一定多高深,但只要巧妙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孩子的本性

一天,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挑一个最大的给4岁的小儿子,可这个孩子摇摇头,自己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你那个就给哥哥吧。”这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千百年来,久传不息,成为人们教育子女的常用例子。生活中,我们许多父母也在分给孩子东西的时候,不失时机的用这种办法考验孩子,教育孩子。但几乎所有的父母都遇到同样一种情景:孩子们都争着要大的。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在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时,对全美50位成功人士和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作了个一次专项调查,结果有两位都谈到了母亲分苹果的故事。

一位说:“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红红绿绿、大小不同的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想要哪一个,我刚想说要其中又红又大的那个时,弟弟抢先说出我的想法。妈妈听后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的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机灵一动,改口说:‘妈妈,把大的给弟弟,小的留给我。’妈妈听后,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大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慌。”

另一位写信给心理学家也讲了他的故事:一次,妈妈买回几个苹果,我们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中说:“孩子们,我们来一场竞赛,谁做的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于是,妈妈把草坪分成三块,让我们修剪。结果我修得最快最好,妈妈把最大的苹果给了我。从此,我就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也许就是两位母亲教子方法的不同,造就了这两个人不同的人生,心理学家透露:前者是一位正在监狱服刑的犯人,后者却是白宫的一位著名人士。孩子想得到最好的,那是孩子的天性,天性无对错。但我们的教育不能违背人的天性,现实中像孔融那样的神童毕竟太少。作为父母,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利用孩子的需要,正确引导,让他们懂得公平,懂得索取与付出的关系,帮助他们成长。

煤油灯

乔利·贝朗出生于巴黎一个贫民家庭。13岁他便独自算外出打工。由于年纪小,没有哪个工厂肯聘用他,流浪几年后他找到一个贵族家庭,苦苦哀求那家贵夫人让他厨房里当了一名小杂工。他每天的工作是杀鸡、杀鱼、拖地、扫厕所,几乎包揽了全部脏活累活,一天要干最少12个小时,而所得的工资连一只鸡都买不到,但乔利仍然感到非常满足。他总是省吃俭用地将辛苦赚来的钱攒起来,养活自己贫困的家。

就是这样紧巴巴的日子也不长久。一天半夜,乔利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原来贵夫人第二天要去赴一个约会,要求乔利立即将她的衣服熨一下。因为实在太困了,他不小心将煤油灯打翻,灯里的煤油滴在了贵夫人的衣服上。

乔利吓坏了,他就算的打一年的工恐怕也买不来那昂贵的衣服。贵夫人坚决要求乔利赔偿,给她白打一年工!

乔利沮丧极了,但当他答应给贵夫人白打一年工后,他也得到了那件衣服。

其实那件衣服只是弄脏了一点而已,如果将它送给母亲穿,她一定会很高兴。但他不敢将这件事告诉妈妈,她会很伤心的,于是乔利将那件衣服挂在自己的床前以警示自己别再犯错。

一天他突然发现,那件衣服被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但没脏,反而将原有的污渍清除了。这个发现令乔利兴奋极了,经过反复试验,乔利又在煤油里加了其他的一下化学原料,终于研制出了干洗剂。

一年后,乔利离开贵夫人家开了一间干洗店,世界上的第一家干洗店就这样诞生了。他的生意一发而不可收,几年间他便成了让全世界瞩目的干洗大王。

孩子都有非常强的好奇心,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后,我们就会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错误;如果引导得当,天才或许就在错误中诞生!

山姆是谁

杰克,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他喜欢创作,立志当个大作家,像山姆一样。山姆是杰克崇拜的大作家。杰克常常在杂志上看见山姆的名字。杰克发现:山姆非常高产;并且,创作风格多样化;再有,从作品涉及的内容看,其人的知识、见识极其广博。以山姆为偶像,杰克开始了文学创作。慢慢地,杰克也能发表作品了。杰克高兴地努力地写呀写呀,从趋势上看,他是进步的。然而,写了几年后,杰克懊丧地发现,自己要想赶上山姆,简直是白日做梦。山姆酷似一台创作机器,任意翻开一册新的杂志,几乎都可以看见山姆的名字。杰克心里说,我就是每天不睡觉,也写不出来这么多的作品。另外,山姆那多样化的创作风格,可以吸引有着不同欣赏癖好的读者,而自己,仅有一种创作风格。最可怕的是,山姆犹如一个无所不知的“万事通”,而自己相比之下,显得懂得太少了。杰克开始怀疑自己的学识,怀疑自己是不是文学创作这块料,怀疑自己通否在这条路上有大发展。

在种种怀疑中,杰克信心尽失,慢慢地,他远离了创作。他死心塌地地做了一名运输垃圾的司机。在奔向垃圾处理场的路上,杰克老了。

这一天,老杰克到一家杂志社去运垃圾,那其实是一些滞销的旧杂志。老杰克随手拾起一册翻了翻,又看见山姆的名字。忽然,老杰克想跟杂志社的人打听打听山姆。事实上,除了山姆的名字和他的作品,老杰克对山姆本人是一无所知的。杂志社的和笑着告诉老杰克:山姆这个人根本不存在。我们杂志社把作者姓名不详的文章,一概署名为山姆。其它的杂志社也有这个习惯。所以,山姆的名字常常出现在杂志上。

话未说完,老杰克已然惊得不能动弹了。原来,让他信心失尽,理想破灭,一生暗淡的人,竟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

我们家长的眼里,都有一个“山姆”,而在有意无意之中,我们还善于用“山姆”去教育孩子。他们总是喜欢把别人家的孩子说成是“山姆”。表面上好象是给自己的孩子在树立“榜样”,而实际上却伤害了自己的自尊。

一只小背篓

从前,村子里有一户穷苦人家,家里有四口人,爷爷、爸爸、妈妈和孙子。爷爷辛辛苦苦地劳动了多少年,现在年纪太大了,不能再干活了,只好依靠儿子和儿媳妇养活他。而他们却拿他当作一个沉重的包袱。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老人家的身体也越来越糟糕,甚至吃饭时筷子也拿不稳了。他很需要别人帮忙,可是儿子和媳妇都不愿意照料他,他经常挨冻受饿。吃着残羹乘饭,穿着破衣烂衫。有时,孙子看不过去,就把自己的一份分给他吃。但如果被父母看见,他就会挨一顿臭骂,说他糟蹋好粮食。

他们这样对待老人,使老爷爷心里很难过,于是他经常嘟嘟囔囔地抱怨,两口子不去设法安慰他,反而一再重复一句古老的格言:“老牛脚步不稳,老头抱怨不休。”

情况越来越糟糕,老人越来越多话,两口子越来越不耐烦。最后,他们实在容不下老爷爷了,就开始悄悄地商量怎样摆脱他的办法。他们决定把老人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把他一个留在那里。丈夫说他要到市场买一个背篓——一个用竹子编成的大筐子,把老爷爷装进去背到远方。

丈夫说:“我要把他送到一个非常非常远的地方,让他没法回家,我把他放在路旁的大树下面,也许有人会可怜他,会照顾他的。”

“可是邻居会怎么说呢?”妻子问,“他们很快就会发现爷爷不在家的。如果他们问起爷爷,我们怎么回答呢?”

丈夫说:“就说,他要我们把他送到一个圣地去,他愿意在那边平平安安地度过晚年。”

他们就这样商量好了,但没有想到他们的话全被孙子听见了。父亲到市场去买背篓,等他一出门,孩子就问母亲:“妈妈,你们为什么要把爷爷赶出去?”

“不,不!”母亲连忙回答,“我们不是把爷爷赶出去,当然不是。你看,家里没有人好好照顾他,因为你爸爸和我一天到晚都忙着干活。你爸爸这才决定把爷爷送到一个地方,在那里,他可以得到多一些照顾。”

“那个地方在哪儿?”孩子问。

“啊,远得很。那个地方你不认识。”

“在那儿谁照顾爷爷呀?”

“你不用担心。那儿会有很多善心人出来照顾他的。”母亲这样说,好让他放心。

傍晚的时候,男人背着一个大背篓回来了。他要等到天黑之后,才采取行动,因为他不愿意让邻居看见他的勾当。天完全黑了,他把老爷爷放进背篓里。

“你这是干什么?”老爷爷紧张地问,“你要用背篓把我背到哪儿去呀?”

“爸爸,你知道你儿媳妇和我再也养不起你了。所以我们决定把你送到一个圣地,在那边每一个人都会对你很好的,”儿子回答,“在那边你会舒服多了。”

但老爷爷没有被他蒙骗,他立即明白了他们的诡计。“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他喊道,“你不想想我抚养了你多少年……你现在却这样对待我!”他大声诅咒他的儿子和儿媳妇,然后放生大哭。

儿子生气了,他猛一下把背篓背在背上,很快地离开了家。

孙子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在茫茫的黑夜里,在他快要看不见他父亲的时候,他高声喊道:“爸爸,就算您要扔掉爷爷,也请您把背篓保管好,把它给我带回来。”

父亲被这句话弄得莫名其妙,他停下脚步,回过头来问:“孩子,这是为什么?”

孩子天真地说:“因为将来我还用得着它,您老了之后,我也得把您扔掉呀。”

听了孩子的话,父亲双腿打颤,一步也迈不动了,他转过身子,把爷爷送回家来。

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也是最直接的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用这样的方法教育孩子,到头来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孟母三迁

孟子小的时候,他家住在一片坟地旁边,孟子就玩一些哭丧、埋人之类的游戏。孟子的母亲认为这种环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就举家搬迁到一个集镇上住下,结果孟子又玩些做买卖的游戏。孟子的母亲还是不满意,又迁居到了一所学校旁边,孟子受到良好的影响,逐渐变成勤奋学习、彬彬有礼的孩子,于是孟子的母亲决定在学校旁边定居下来。这就是几乎人人熟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学习、生活、心理环境,无论是对于一个家庭,还是一个班级,一所学校,这点特别重要。现代社会尤其是心理环境的创设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更为重要。宽容大度、幽默潇洒、善解人意等品质的培养需要榜样、需要氛围、需要这么一个强大的心理磁场!

普希金小时候的故事

普希金小时候诗写得特有灵气,数学却相当糟糕。他在发现老师讲解的几道四则运算题的最终结果都是零之后,无论解答什么数学题目,甚至连题目都不看一眼,就在等号后面写上零。老师对这个毫无希望的孩子说:“去写你的诗吧!数学对你来说就意味着是个零。”普希金最后选择了诗,他成功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亲爱的家长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忘记给孩子一些期待、一些鼓励、一些赏识。您不吝啬您的激情,孩子们决不会令您失望的。相信我,您会在孩子成功的笑容里找到您的价值所在!

剥蛋壳的故事

一位年轻的母亲向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请教,“怎样才能教育好我的孩子?”苏氏回答说:先教会你的孩子剥鸡蛋壳吧!

这件事发生在前苏联的教育经典故事,在几十年后的中国找到了原型:北京某小学一位四年级的孩子,每天上学母亲总给他一个剥好了的熟鸡蛋放在书包里的饭盒中,以便在课间时给孩子充饥。有一天,孩子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鸡蛋怎么有坚硬的外壳呢,而且一点缝都没有?无奈之下,孩子只好将鸡蛋带回家中,交给了母亲。也许这位母亲还后悔那天怎么忘记剥掉鸡蛋壳哩,可她不知道自己不仅是在剥夺孩子剥鸡蛋的权利,而且是在剥夺孩子的独立生存的权利。

生活需要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经受挫折、失败。学习也如此,为师者要把属于孩子们的时间,动手、思维的空间还给他们。这无异于是还给孩子们独立生存的权利。体现孩子们的主体应表现在他们生活、学习的每一个时空之中。

马克·吐温为何偷钱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很感动人,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并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而引起心理极度烦躁或逆反心理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小时候我最不喜欢老师“拖堂”,尤其是遇到急需如厕时,铃声响后,老师还余兴未了,那种滋味难以言喻。“按计划设计课堂,尊重学生的自由时空”便是老师以后一定注意的。

“咬奶头”的故事

传统闽剧中有一出“咬奶头”的戏。说的是一位年轻的小犯人在即将行刑前,要求母亲让他最后再吸一口母亲的奶,母亲应允了。哪知这位小犯人却狠狠地把母亲的奶头咬下,鲜血洒满了母子俩的全身。小犯人张着血口埋怨母亲说:“在我小时候偷了邻居家的鸡鸭时,你不仅不责怪我还夸奖我,都是你从小纵容我当小偷,才使我落得今天的可悲下场,我恨你,因此才咬掉你的奶头。”这位母亲后悔莫及,羞愧地低下了头。

大是大非面前,要力争做到爱憎分明。包庇、纵容,有时无异于在做心理暗示,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糕。在我们大谈赏识教育的今天,一定不可忽视此问题,或左或右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没有好处。

男孩与蛹

有一小男孩在田野上捡到一个蛹,他把蛹带回家里,他想看看蛹是怎样孵化成蝴蝶的。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个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男孩看到这种情景有点于心不忍,于是,他用剪刀把蛹剪开,帮助蝴蝶脱蛹出来。可是这只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一会儿就死了。显然,小男孩不知道蝴蝶必须在蛹中痛苦地挣扎,直到它的双翅强壮了,才能破蛹而出,他更不懂得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道理。蝴蝶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好多做法,如文中男孩无异:重结果轻过程,急于求成之举屡见不鲜,结果真是误人子弟!好心办坏事,大多是因为无知、没有掌握某些规律。

曾子杀猪

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非要跟着去不可,妻子就哄儿子说:“你在家里等着,回来我给你杀猪炖肉吃。”儿子信以为真,就不再哭泣了。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准杀猪,赶忙阻拦说:“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跟他说着玩的。”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就不会再听我们的话。”他果真把猪杀了。

言必行,行必果。诚信乃做人之本,诚信乃民族强盛之本。“诚信危机”的今天,我们更要注重从娃娃抓起。

心中的顽石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花园中摆着一颗大石头,宽度大约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花园的人,不小心就会碰到那一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儿子问:“爸爸,那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回答说:“那颗石头从你爷爷时代起,就一直‘生’在那儿,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到什么时候,挖这块石头,不如走路小心一点,还可以训练你的反应能力。”

过了几年,这颗大石头留到下一代,当时的儿子娶了媳妇,当了爸爸。有一天媳妇气愤地说:“爸爸,花园那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搬走好了。”

爸爸还是这样回答:“算了吧!那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媳妇心底非常不是滋味,因为那颗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多少次了。第二天一早,媳妇带着锄头和一桶水,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她下定决心,即使是发上三天两夜的功夫也要把这块石头撬出来搬走。十几分钟以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但谁都没想到,几分钟以后她就已经把石头撬松并挖了起来,看看大小,这颗石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都是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骗了。

看好了机会就赶快动手干吧,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也将会一辈子一事无成。

三个仆人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有钱人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他把仆人们叫到一起安排一下他们的工作。依据他们每个人的能力,他给了第一个仆人10两银子,第二个仆人5两银子,第三个仆人2两银子。拿到10两银子的仆人把它用于经商并且赚到了10两银子。同样,拿到5两银子的仆人也赚到了3两银子。但是拿到2两银子的仆人却把它埋在了土里。

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主人回来与他们结算。拿到10两银子的仆人带着另外10两银子来了。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很多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奖赏吧。”

同样,拿到5两银子的仆人带着他另外的3两银子来了。主人说:“做得好!你也是一个对一些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很多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奖赏吧。”

最后拿到2两银子的仆人来了,他说:“主人,我知道你想成为一个强人,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我很害怕,于是把钱埋在了地下。”

主人回答道:“又懒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那么你就应该把钱存到银行家那里,以便我回来时能拿到我的那份利息。然后再把它给有10两银子的人,给那些已经拥有很多的人,使他们变得更富有;而对于那些一无所有的人,甚至他们有的也会被剥夺。”

于是,主人把这2两银子收回,把这个仆人赶出了家门。

积极主动的人会抓住一切机会,而胆小怕事的人往往痛失良机,堵塞自己的路。

铁匠的儿子

从前有一个铁匠,很勤奋,但他的儿子很懒惰,整天无所事事,就知道睡觉。铁匠有劲干活的年月里,家中生活还过得去,可是他年迈力衰了,生活就显得十分穷困。一次,铁匠把老伴叫过来说道:

“我们真倒霉,养了个坏儿子,是个一无所长的懒汉。要是他再不学着干活,我们的产业就得让他坐吃山空,他自己也得饿死。我和你年老力弱,应当让他挣钱糊口了。从今天起就得着手教他。”

老伴很了解自己的儿子,知道他不会赚钱。但她心疼自己的儿子。

“出去找个地方过一天,晚上回家,把这个钱交给你爹,就说是你自己挣来的。”

儿子依葫芦画瓢地按母亲的意图办了。父亲接过他的钱,在手中挥动了几下,又用鼻子闻了闻,就扔进了壁炉里,开口说道:

“这不是你亲手挣的钱。”

次日,母亲又给了儿子一个硬币,嘱咐说:

“出去吧,一整日别回来,多跑跑逛逛。晚上回来就疲倦了,这样你爹就信以为真,认为钱确实是你自己挣的了。”

儿子又遵嘱行事,晚间回来,把钱递给了父亲。父亲接过来,又挥动了几下,接着扔进了壁炉里。老爹说:

“你又骗我来了,这钱决不是你亲手挣的。”

老母明白了,溺爱儿子是无济于事的。老爹扔钱时,孩子脸上的肌肉纹丝不动,因为他不知道挣钱是多么艰难。于是对儿子说道:

“你爹是骗不了的,你明白吗?别让他生气啦,找个地方干活去,学点手艺。不管挣几个钱,都要交给你爹。让他知道,你能自食其力。”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儿子走了一星期,不知去向。他帮人干家务,又帮人下地干活。一会儿向这个师傅学手艺,一会儿又向另一个师傅学技术。就这样挣了一把钱,带回家来交给了父亲,满心希望能获得父亲的夸奖。老父亲把钱从一只手倒向另一只手,闻了闻,就又把钱扔进了壁炉。

“我不相信这些钱是你挣的。”

儿子感到十分委屈,于是一头扑进了壁炉,从灼热的火烬中,一个一个地把珍若珠宝的钱币掏出来,并大声嚷道:

“你干什么!为了挣这些钱,我从早到晚干了一星期的活,可你拿它们不当玩意,就扔进了炉子里。”

父亲看了看儿子就笑了。

“现在我真相信了,这才是你自己挣的钱,也知道这钱来得不易。别人给的钱,你是毫不可惜的,可为了自己挣的钱,就一头扎进火里去。我再不会为自己的儿子感到羞耻了。”

教子也好,做人也好,不懂得别人的感受,就不可能相互理解,相互体贴。

一堂有意义的课

刚进大学的第一学期,在入学教育的第一堂课上年近花甲的老教授向我们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请问在座的各位,你们从千里之外考到这所院校,独自一人到学校报名的同学请举手。”举手者寥寥无几,且大多都是从农村来的。教授接着说:“由父母亲自送到学校接待点的请举手。”大教室里近百双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教授摇摇头,笑了笑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美国的一所著名大学,由于人生地不熟,思乡心切加上饮食生活等诸多的不习惯,入学不久便病倒了,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生活费用不够,他的生活甚为窘迫,濒临退学。给餐馆打工一小时可以挣几美元,他嫌累不干。几个月下来他所带的费用所剩无几,学校放假时他准备退学回家。回到故乡后在机场接他的是他年近花甲的父亲。当他走下飞机扶梯的时候,立刻看到自己久违的父亲,便兴高采烈地向他跑去。父亲睑上堆满了笑容,张开双臂准备拥抱儿子。可就在儿子搂到父亲脖子的那一刹那,这位父亲却突然大大地向后退了一步,孩子扑了个空,一个趔趄摔倒在地。他对父亲的举动深为不解。父亲拉起倒在地上已经开始抽泣的孩子,深情地对他说:“孩子,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做你的靠山,当你的支点。你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自立、自信、自强的生命支点,一切全靠你自己!”说完父亲塞给孩子一张返程机票。这位学生没跨进家门便又直接登上了返校的航班,返校不久他获得了学院里的最高奖学金,且有数篇论文发表在有国际影响的刊物上。

教授讲完后当我们急于知道这个父亲是谁时,老教授说:“这世界上每一个人出身在什么样的家庭、有多少财产、有什么样的父亲、什么样的地位、怎样的亲朋好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将希望寄托于他人,必要时要给自己一个趔趄,只要不轻易放弃,不获失自立、自信、自强,就没有什么实现不了的事。”听了教授的故事,全场鸦雀无声,我们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

自立、自信、自强是人做成大事的基本条件,只要有这些条件我们还奢求什么呢?

穷渔民与富财主

从前,在印度沿海有一个渔村,村里的许多渔民世代居住在那里。每天傍晚,当天空射出万道霞光的时候,渔民们就扬帆出海,在风浪中撒网捕鱼。

他们终年辛勤劳动。有时,为了让附近村镇上的居民能吃上鱼,他们常常要冒着生命危险到深海去捕鱼。

当他们到远海去开辟新的渔场时,一些船不免会触礁沉没,船上的人也会因之送命;有时海上掀起狂风恶浪,也会使一些渔船葬身海底。每当传来渔民遇难的消息时,那些小茅屋里就会传来撕裂人心的哭声,十分悲惨。浩瀚的大海虽然常常使他们失掉生命,但是,对渔民来说,海仍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不管有多大的风险,他们总是照常下海捕鱼。

有一天,渔民南图尼欧的父亲淹死在海里。出海归来的渔民来到南图尼欧家,对他母亲说,他父亲的船被海浪吞没,他遇难了。然而,他们想尽办法,把他的船弄了回来。

听说父亲死了,南图尼欧和母亲悲痛欲绝,痛哭了很长时间。但第二天,南图尼欧就把船交给修船人,不到一个星期,修船人就把船修好了,他决定尽快出海捕鱼。

晚上,南图尼欧到市场去买网,碰到了地主的儿子。南图尼欧同他关系很不错,只要碰到他,总要攀谈一会儿。地主的儿子问道:“怎么,你又买网了?”

“是的,明天我将驾着已经修好的船去捕鱼,你去吗?”

“什么?出海?不去,我害怕,太危险了。”

“害怕?有什么害怕的?”

“当然是怕大海,我听说,你父亲上星期淹死了。”

“是这样,那又怎样?”

“你不害怕吗?”

“有什么好怕的呢?我是渔民的儿子,渔民是不怕大海的。”

“现在请你告诉我,你祖父是干什么工作的?”

“他也是渔民。”

“他是怎么死的?”

“他出海捕鱼,遇上了狂风恶浪,再也没有回来。”

“你曾祖父呢?”地主的儿子惊奇地问道。

“也死在海里了。他更加敢于冒险,他驾着船,绕过科伦坡,到印度东海岸去采珍珠,他潜入水里,再也没有上来。”

“奇怪,你们是怎么回事?一个个都死在海里,却还要下海捕鱼。”地主的儿子惊叹不已地说。

现在该南图尼欧问地主的儿子了。他搔搔头,问道:“我听说你父亲最近去世了,他死在哪里?”

“他是在家里睡觉时死去的,他已经年纪很大了,当仆人去叫他起床时,发现他已经断气了。”

“你祖父呢?”

“他也活了很大年纪,最后病死在家里。”

“你的曾祖父?”

“我听说,他卧病很久,也是死在家里的。”

“我的老天爷!他们都是在家里死的,可你现在还住在那个家里,难道你不害怕吗?”地主的儿子被问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为了伟大的使命付出劳动与智慧是光荣的,总比慵懒的死在床上的人强。

司机考试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二公尺。”第一位说。“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

不要和诱惑较劲,而应离得越远越好。

狮子和羚羊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

记住你跑得快,别人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