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天”灾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影响范围最广、出现频率次数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灾害。气象灾害种类很多,说法不一,有人根据气象灾害形成的原因、性质以及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危害程度,把它分成七大类 17 种,比较细致。这里挑几种比较常见的天气灾害略加叙述:

  1. 暴雨洪涝:

发生暴雨时,降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特别是有时候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可能会降下达到或超过一年的平均降雨量,于是洪涝灾害就发生了。我国属于季风气候,雨带由南向北移,季节性比较强,从春季开始,南

北气流遭遇后,开始向北移动,一旦双方势均力敌时,形成的雨带就会徘徊在某一地区,因而形成大面积降水。如我国河南省泌阳县林庄某年 8 月份,

三天内降下 1605 毫米的降水总量,是当地年平均降水量的两倍。

我国的洪涝灾害比较多,有人进行过不完全统计,从公元 206 年到 1949 年的二千多年间,我国就发生了大水灾一千多次。解放后,水灾仍很频繁, 从 1951 年到 1988 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洪涝 5.8 次。巨大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例如:

1887 年,长江流域发生洪水,死亡 150 人;

1915 年,珠江流域发生洪水,死亡 10 万人;

1931 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洪水,使受灾人口扩展到两千八百多万人,14.5 万人死亡。沿江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五省有 205 个县共 5000 万亩耕地被淹。

1954 年,长江流域发生持续性暴雨,引起洪水,1800 万人受灾,1.3 万人死亡,近 5000 万亩农田被淹没。

1963 年,河北地区降下特大暴雨,造成农田 6600 万亩被洪水吞没,直

接经济损失达六十多亿元。

有人还进行过统计,从建国到 90 年代初,我国每年平均仍有 1.2 亿亩农田被洪水淹没,其中 6000 万亩农田减产,200 万间房屋倒塌,数千人死亡。

  1. 干旱:

干旱和洪涝相反,它表现为久晴少雨,连续高温。由于干旱时土壤水分蒸发后得不到及时补充,农作物因缺水、枯萎而减产;严重时,当地的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也会受到威胁。另外,干旱时气温高、空气湿度小,很容易引起火灾。

干旱的成因很容易理解,以我国为例,当北方吹来的干冷空气与从南方吹来的暖湿空气交合时,自然会引起降雨。但是如果这个雨季由南向北或由北向南跳跃过快,雨季的持续时间短,而受单一气流的影响时间长,这样就会引起高温少雨的天气,时间一长就酿成了干旱。干旱有春旱、夏旱、秋旱, 夏旱又分初夏旱和伏旱,也有冬春连旱、春夏连旱或夏秋连旱的现象。

干旱带来的损失并不亚于洪涝。有人进行过统计发现,从 1950 年到 1980 年,我国平均每年旱灾面积就达 30,321 万亩,约占全国各种气象灾害总面积的 60%,如比较严重的 1959、1960、1961、1978 年,我国受旱面积分别达 50,710、57,187、56,770 和 50,860 万亩,每年损失的粮食均在一千万吨以上,其中 1959 年因干旱损失了约两千万吨粮食。干旱还会引起人畜死

亡。如 1920 年,陕西、河南、山西、山东、河北等五省大旱,死亡人数达

50 万。

  1. 热带气旋:

它是一种强大的对流空气涡旋。一般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海洋区。它的风力比较大,中心附近风力最高可达 12 级以上,影响范围也比较广, 可达几万平方公里。热带气旋的产生需要很大的能量,有些科学家认为这些能量是通过水汽凝结后释放出来的。也正因为如此,热带气旋发生时,常常伴有暴雨。

热带气旋并不是台风,但台风是热带气旋,中心风力要达 12 级(约每秒

32.7 米)以上。热带气旋还有另外三类,即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其中心风力分别分为七级(17.2 米/秒)以下、8~9 级(17.2~24.4 米

/秒)、10~11 级(24.5~32.6 米/秒)。我国是世界上热带气旋出现最多的国家,每年约有 30 个,其中台风登陆的约有七个。而平均起来,根据四十多

年的统计,菲律宾每年只有 4.6 个,日本有 3.4 个,美国有 3.2 个。形势对比并不乐观。

热带气旋产生时夹有狂风、暴雨和巨浪。它严重威胁着海上航运与作业, 以及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人经过比较作出结论, 在一次灾害中造成的损失,热带气旋已经超过了地震和洪水。全球每年因热带气旋平均死亡两万人,经济损失约 70 亿美元。而我国,仅以 1992 年为例,

登陆的热带气旋就有八个,其中 9216 号台风影响最大,浙江、广东、福建、

江苏、山东等省受到很大的破坏,经济损失达 70 亿元以上。

热带气旋产生于三大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上的最多, 约占 63%。在我国登陆的热带气旋主要在西太平洋我国南海海面生成,它们在全世界热带气旋中占比例最大。如 1951 年~1992 年的 40 年中,此处就产

生过 1178 个热带气旋,每年 28 个,居全球八个热带气旋发生区之首。热带气旋产生的季节性比较强,主要集中于 7~10 月。我国从 5 月到 10 月都有热

带气旋登陆,其中 7、8、9 三个月最多。热带气旋登陆的个数每年不定。如1971 年全世界有 40 个,而 1951 年只有 20 个;再如我国 1971 年登陆的热带

气旋有 12 个,而 1951 年却只有三个,两者分别相差一倍、三倍。

热带气旋中台风势力最猛,份量最大。在中低纬地区的海面上,海水温度高达 30℃时,表层水份要大量蒸发,使空气变得暖湿,如果存在一个低压中心,就会产生辐合上升,形成涡旋。如果涡旋释放的能量能保存得好时, 台风就开始渐趋成形,当风力、降水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发展成了台风。一个成熟的台风在一天内可降下几百亿吨的水,据称由水汽凝结放出的潜热能,相当于几十万颗 1945 年在日本广岛投下的原子弹能量。

  1. 雷电风雹:

雷电风雹包括大风、雷雨、冰雹等。雷电风雹灾害影响的范围小,但是破坏性大,常使人猝不及防。

在雷雨天气中,常常伴有耀眼的闪电和震天动地的雷声滚过,这是一种放电现象。在大块的积雨云形成后,云的内部因为粒子碰撞等,会形成很大的电荷。当云体带有大量的负电荷时,地面物体会带上正的感应电荷,同样近地面空气中也会带上正电荷。云上的负电荷向下延伸,一旦到达地面很强的正电荷处,就会产生放电现象。放电时空气增温并膨胀,造成雷声。

雷雨天气时,你常常看到树枝分杈状的闪电,但闪电绝非一种。一些人就见过一种球状闪电,它像一只飞舞的火球,到处乱窜,甚至会发生爆炸。这种球状闪电常常呈红色或桔黄色,飞行时带有劈里啪啦的声音。科学家们推测,它可能是一种带有高温和巨大能量的等离子体,即气体分子电离后的混合态。球状闪电的破坏性不容忽视。1994 年 4 月 11 日,在河南省省城县

黄柏山小学发生了球状闪电伤害事件,当场造成 13 名儿童休克,附近的工人

昏倒,全校 125 名师生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此外还有一种黑色闪电,它常常在雷雨期间出现在树上、屋顶上、金属表面上,很容易爆炸。1974 年 6 月 23 日,前苏联天文学家 B·契尔诺夫就亲眼见过一个飞快滚动的黑色闪电。科学家们说,黑色闪电是由粒子会聚形成的气溶胶聚物放出来的,它的危险性也不容忽视。

雷电并不是说劈不死人。1993 年南斯拉夫的一个足球场上,雷电当场就劈死一名叫巴尼奇的运动员;而且动物也常常未能幸免于难。在 1992 年,美国一个农场中曾有 12 头牛同时在一棵树下因雷击而倒毙。

冰雹,大多在雷雨天气中出现。它的形成过程很复杂。在对流强烈的云中,云中的气流上升很快,每秒钟可达 15~20 米。由于上升时温度变低,大量的水汽凝结成云滴,此时云滴还没有冻结。接着,云滴随气流继续上升, 其中一些比较大的水滴上升较慢,并同其他水滴相遇,经过合并后不断长大, 形成雹胚。雹胚不只一种,霰就是这样。当云中的冰晶与水滴相撞后,水滴会在冰晶上冻结,并形成一种冰球。遇到温度低的水滴时,雹胚会逐渐长大; 有时候它也会因为重量变大而下降,但较强的上升气流又可能会使之上升。这样上上下下,三番五次后最终造成了透明、半透明的交替结构,并降到地面。

冰雹一般出现在春季和春夏之交。有时候,冰雹在形成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昆虫,一不小心,这些昆虫会被卷入冰雹之中,充当了冰雹核,于是一层一层的冰壳就把小虫子包裹起来。1979 年 4 月 25 日,在湖北江陵县普济、滩桥的一些地方就发现了包有小虫子的冰雹。千万别以为是神在作怪,它不

过是大自然现象而已。

冰雹在雪天里也有可能出现。 1983 年 3 月 3 日,河南省林县南部沿淇河一带,就发生过雪天里打雷降雹的现象。暖湿空气在上升时产生了积雨云,所以发生了雷雨现象,后来北部冷空气加入进来,造成气温急剧下降, 雪与冰雹于是就有了同时产生的机会。 1982 年 2 月 6 日,我国贵阳也出现过这种现象。冰雹小的如豆子,大的如鸡蛋,从高空中打下来,经过加速,其落地速度与炮弹的威力差不多,它会破坏庄稼水果,给人畜带来伤亡。

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一种涡旋现象。它的外形看起来像一个猛烈旋转的圆形空气柱,上大下小,从浓积云或积雨云中伸向地面或水中,其空气猛烈地旋转着,颜色有乳白、灰色、黑色等。远远看去,它好似一个巨大的大象鼻子在空中舞动。龙卷风发生在陆地时,人们叫它陆龙卷;当它在江、湖、海的上空出现时,人们称之为水龙卷。当水龙卷出现时,只见一条水柱升向天空,还真像是一条青龙在吸水呢!

龙卷风形成条件比较复杂,一般认为需要强烈的对流上升运动,并只有大气极不稳定时才有可能产生。龙卷风出现以春末、夏季为多,低纬地区的岛屿每年都可以见到。我国几乎每年都有龙卷风发生。但水龙卷在华南、东南沿海比较多见;陆龙卷以华中、华北较多。

龙卷风的风速很大,根据计算,龙卷风的风速可达每秒 100 米,甚至 200

米、300 米。龙卷风中心气压只有 400 百帕左右;最低的只有 200 百帕,而

一个标准大气压是 1013 百帕;所以龙卷风中心气压极低,再者龙卷风从中心到边界距离只有几百米,所以四周空气向中心流动极其强烈。

龙卷风以螺旋形上升的空气速度每秒达到上百米后,它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吸取各种东西,并卷到空中,到处演一幕幕恶作剧。如果龙卷吸起鱼塘里的水,水里的鱼呀,虾啊,螃蟹啊,泥鳅啊,就都被卷到空中了,掉下来之后,就形成了什么“虾雨”、“螃蟹雨”、“泥鳅雨”、“鱼雨”等。1834 年 5 月 16 日,印度出现了一场怪雨,一个村庄中满地是鱼。1862 年 3 月 1 日,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土伦地区,天空下起了“青蛙”雨。龙卷风甚至还吸人。据称,上海一位农妇被龙卷风吸到空中后,又把她摔在离原地三百米以外的地方,竟然幸免于难。

当然,龙卷风在搞那些令人捉摸不定的把戏时,对人们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1956 年 9 月 24 日,一个巨大的龙卷风把上海浦东江边的一个 11 万公

斤重、比三层楼还高的大储油罐卷到了高空,再把它摔到 120 米以外的地方, 造成油罐里面正在作业的工人伤亡。而更大的灾害则是龙卷风对全国地区的肆虐。如 1972 年 4 月 16 日~24 日,全国 1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300

多个县、市发生了冰雹大风,部分地区出现了龙卷风,它们使 200 万亩农田受害,房屋 50 万间倒塌,121 人死亡,1800 人受伤。

不过,说龙卷风、台风对人类如何如何危险云云,并不表明一种观点, 即一般的大风就没有危害。当风力过大过猛时,起码它对人们的间接伤害不可低估。1968 年 4 月 22 日,渤海海面出现 8~10 级的偏北大风,使山东莱州湾海水上涨,冲破海堤上百华里,海水倒灌十多华里,造成三百多人失踪。又如 1982 年 3 月 1 日,红星 312 号客轮在广东三水县河口乡遇到了强雷雨大风而翻沉,死亡二百多人。还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气温很低时,刮不刮风的结果是绝对不一样的。1965 年 7 月,在挪威地区刮来的冷风,竟然割破了人的皮肤。

  1. 冷冻:

冷冻灾害发生时,常常伴有寒潮、霜冻、雨淞、大雪、冻雨等天气变化。但冷冻害的发生具有相对性,并非表明只有绝对的低温才能带来灾害。造成冷冻灾害的形式有下面几种:

寒潮,是进入秋季后从北方侵袭而来的强冷空气。一般它会使当地气温骤降 10℃以上,最低气温低于 5℃。寒潮发生时,所到之处刮起六级以上的大风,造成沙暴、雪暴,严重威胁着畜牧业和种植业生产。同时,由于气温低,严寒和霜冻也会发生,于是农作物受冻,江河湖海结冰,交通受阻;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早稻、春播也受影响较大。

寒潮入侵我国有西、中、东三条路线,它们都从北冰洋出发,有的从新疆过来,有的路过蒙古人民共和国,有的扫过我国东北地区,最后都经东南沿海到达南海和太平洋。

霜,是空气中水汽在 0℃以下时,在地面物体表面形成的白色晶体。它要水汽达到饱和并凝华时才能产生。霜冻只指打霜时温度过低,使土壤或作物表面降温太快,造成损伤的现象。霜有时候不显现,因为空气中水汽未达到饱和状态,这叫暗霜或黑霜。

形成霜冻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发生大寒潮时,冷空气席卷的地区会剧烈降温,这叫平流霜冻;第二种是辐射霜冻。在晴朗无风的夜晚,由于地表或作物强烈地向外辐射散热冷却时,霜冻随之而生;第三种叫平流辐射霜冻, 它要在既有冷空气,又有地表散热作用时才发生。这三种霜冻,第一种持续时间达三、四天,在南方地区危害很大。

雨淞是冻雨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的冰壳,牢牢地粘附在地面的物体上。有时候看起来,树枝上、电线上似包裹上了一层晶莹的薄冰,把世界装点得美丽缤纷。

雨淞的形成过程很怪,当高空的空气按垂直分布在冷、暖、冷三层时, 高层的冷空若穿过暖层,冰晶马上会融化,但融化后的水滴在下降时又遭遇到了冷空气,马上变冷,再继续下落,最后粘附到贴地的各种物体上,形成冰壳。可别以为好看,那电线上的冰壳破坏作用很大,弄不好就会让电线折断,到时电信中断可就麻烦大了。

对于雪天,人们似乎总是抱有盼望的态度。那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爽心悦目啊!

可是事情过了头,就成了祸害。一旦降下的雪太大时,造成的损失就不小了。这一点好多人不相信,这里举个例子看看。1984 年 1 月 17 日~19 日, 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特大降雪。许多地区积雪深厚,最严重的可达半米深, 结果电线结冰,通信、输电线路中断。仅江苏省就有六百二十多万伏以上的输电线路被切断;两万多根电线杆倒伏,南京机场关闭了近一个星期,京沪铁路停运一天多。

冷冻灾害的最大受害者是农作物,它造成大面积农作物减产,甚至冻死。为此,人们还把低温的冷冻形象地分为“倒春寒”、“寒露风”。1976 年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江南广大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倒春寒”,湖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五省因为烂种而损失 3.5 亿公斤种子,占播种量的 1/3。

  1. 酸雨、大雾、阴雨等:

酸雨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地面上的二氧化硫(SO2)和氧化氮

(NO)被大量地排放在空中,经过水汽凝结后,形成带有硫酸(H2SO4)和硝

酸(HNO3)的雨,再降落到地面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

酸雨导致了湖泊中的鱼类成批地死亡,浮游生物、藻类减少。日本石弘之指出,欧洲从 60 年代起,湖面在一公顷以上的 85,000 个湖泊中,有 21, 500 个受到酸雨的影响。其中 11,000 种鱼类及水生昆虫骤减,2000 种完全灭绝。酸雨还使一些农作物、树木的根茎受到侵蚀,不少森林死亡,农作物减产。联邦德国的一份调查表明:由于酸雨的影响,该国森林受害面积曾经在一年中上升了 9.7 个百分点。一些建筑物也未能脱离苦海,像印度的大理石建筑泰姬陵、雅典城亚克罗波利、我国的乐山大佛,都因为酸雨的影响, 已经面目全非了。

大雾,是贴近地面大气层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而形成的微小水滴或冰晶。雾分平流雾和辐射雾两种。辐射雾,由白天蒸发的水汽在晚上降温时产生,它一般在晴天出现;而平流雾,是由暖湿空气在推移过程中,遇冷而形成,它在一天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形成。

大雾的危害不仅仅限于使交通受阻,如我国华北地区曾出现的一次罕见大雾,破坏了高压输电线路的瓷瓶绝缘,造成大面积断电事故。而酸雾的出现,更叫人触目惊心,1952 年 12 月 5 日,伦敦地区发生了硫酸雾,雾中二

氧化硫浓度积聚越来越高,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三天,直到 12 月 8 日才结束。

这次大雾使近 4000 人死亡。